对于卸下工作状态、拖着满身 疲惫 的身体走出公司大楼的你,什么事情能让你休息休息、喘口气呢?吃一顿大餐?看一场电影?刷一会手机?睡一个懒觉?打一宿游戏?有很多行为表面上看似是在休息、放松,实质上却会消耗精力、损伤身体和败坏情绪,为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长久的伤害。
今天就来说说这5个常见的行为,以为在休息其实非常耗精力。
睡眠过度:越睡越困倦
众所周知,睡眠很重要,睡眠就好比给我们的身体充电,不仅能让我们恢复体力,同时还能让我们巩固记忆和修复心理。
反之, 睡眠不足 就相当于电池没有充满电,会让我们错过修复身心的机会,因而备感疲惫、精神不济、心烦意乱,久而久之,损伤身体健康,百害而无一利。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睡眠过度也会引发问题,就相当于电池的电量已经满格,但仍源源不断地充能,可能会出现过热,甚至爆炸的可怕后果。
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度,都是抑郁障碍最重要的也是最典型的诊断标准之一。英国的一项大型调查发现,长期的过度睡眠与较低的智力水平、糖尿病、心脏病、阿尔兹海默病、 抑郁症 、不孕等疾病的高发病率有关。
很多人辛苦工作一周后,都会选择在周末睡个懒觉。但是,睡醒之后并没有感觉精力充沛,反而昏昏沉沉、头痛乏力,和宿醉的症状非常相似,科学家称之为“睡醉”(sleep drunkenness)。人们在睡眠过度之后反而更疲劳,这是因为不健康的睡眠节律打乱了大脑中控制身体日常周期的 生物钟 造成的。
比方说,你日常的生物钟是6点起床,7点出门,8点吃早饭,9点就已经坐在办公室里敲击电脑。到了周末,你人虽然在床上躺着,但是你的生物钟仍旧会在6点唤醒你身体里的各个细胞,让细胞们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也就是说,你看似是在“睡懒觉”,其实是在“瞎空转”。原地空转的轮胎损伤更大,同样的道理,躺床“瞎转”的消耗自然不少。
刷刷手机:越刷越焦虑
在大多数人看来,上网、刷手机可谓是“最佳短效非处方类止痛剂”。尤其是短视频,内容大部分都简单直白不费脑,配上曲调明快、节奏动感的“洗脑神曲”,加上短平快的闪屏和信息轰炸,带来了持续的、高强度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引发大脑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让人沉浸在越看越刷,越刷越看的快乐体验中,再多的烦恼都能暂时抛诸脑后。
于是很多人,早上睡醒的第一件事是拿起手机,刷新一下朋友圈看看亲朋好友是否更新了动态,再打开公众号看看自己是否错过了什么重大新闻,然后才安心起床洗漱;晚上睡觉前,还得重复一遍同样的流程。即使是通勤乘车、开会中场休息、上厕所蹲坑等碎片时间,也要抽出手机update一下。
但其实,这种对大脑持续的、高强度的刺激,会逐渐拉高大脑对信息刺激的耐受阈限值,原本能让你快乐一整天的“剂量”很快就不再起效,你只能加大“剂量”以维持这种体验,或者因为被迫“戒断”而痛苦难耐,甚至影响你的情绪感受和行为模式。
此外,这种下意识地检查自己的社交软件的行为,已经发展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症候群,是一种弥散性的焦虑状态和行为表现,研究者将这种焦虑称之为错失 焦虑症 (fear of missing out,FOMO),它是指个体担心自己缺席别人有意义的经历而产生的一种弥散性焦虑,表现为渴望持续了解他人正在经历什么。
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使用者拥有更高水平的错失焦虑症。这是因为随着手机性能的强大,网络社交媒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随时随地能从巴掌大的手机里了解到他人的各种状态,进而增强了人们的错失焦虑。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社交网络中人们自我表露的个人形象,还是网络媒体极力宣传的理想形象,大多数都是依据模式化的美学标准而呈现的“似假似真”的完美体像,而这些信息都容易导致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形象、生活现状产生消极态度。
大量实验研究与元分析结果都表明,接触媒体中的理想形象可能会造成以下消极心理结果:降低人们的身体满意度、产生身体羞耻、焦虑、低幸福感、抑郁心境。
因此,如果发觉自己的形体焦虑越来越严重,对自己的体型、外貌、衣品越来越不满意,那就要警惕是不是刷太多手机、看太多短视频了。
过度休息:越休越疲惫
就像不舒服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多喝热水”一样,在感觉很累时,人们的第一选择是“多休息”。休息能快速恢复体力、利于身体修复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当你感到疲惫或者生病时,无论是亲朋还是健康专业人士,都会建议你“多休息”。但是,这个善意的建议往往会导致人们休息的时间过长。
长时间休息不动弹更容易疲惫,尤其是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忙忙碌碌不停歇、在精力不济的时候再长时间休养生息这样走极端的生活模式,是慢性疲劳持续的原因之一。
有研究发现,当你染上病毒性疾病时,休息得越多,6个月后就会出现越多的症状;而白天休息时间过长则是导致睡眠模式紊乱的重要因素。
也就是说,当你得了急性病或感染病毒时,短时间休息才是正确的做法,保证充足睡眠的同时,不妨在身体没有不适的情况下做适量的、温和的运动,比如散步。
总之,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劳逸结合的作息才能永葆活力,不要一味地埋头苦干,也不应该毫不节制地躺平摆烂。
打打游戏:越打越痛苦
对当代年轻人来说,“电子游戏”已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灵避风港。工作一天累了,晚上回家玩两把对战游戏,刷一会“收菜”游戏,或者在“割草”游戏里面爽个痛快,岂不美哉?
从某种程度上讲,“电玩解压”的确成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之所以会焦虑,往往是因为产生了对“万一出问题”的预判导致的,而游玩某些电子游戏会迫使玩家专注于当下的任务,先不去考虑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如果在休息时,用这样的方式和心态去玩游戏,那当然会有不错的效果。但问题是,如今的不少游戏,不仅不会让我们玩得开心,反而很有可能造成我们“心态爆炸”,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焦虑感。
比如一些经济类游戏里面的“天梯”机制,玩家的每一场游戏都服务于一个更大规模的排名系统,而愿意参与其中的玩家当然会希望在这个系统中争取到更好的名次。这样的设计必然使得每一次竞技都没法聚焦于这场竞技本身,也会进一步把玩家的心态搞崩,导致玩家更容易出现冲动下的错误操作、针对于其他玩家的谩骂,以及为了挽回输掉的分数,在恶劣心境下强行大幅度增加游戏时间。
就算没有“天梯”机制,不少好强的玩家也因为过度在意自己的战绩与胜率,导致容易产生“不赢一把不下线”“不C一盘不睡觉”的包袱。在高度专注、胜负心拉满、力求证明自我实力的心态影响下,恐怕没谁还能记得一开始玩游戏的初衷:在休息中体验到乐趣。
类似的机制其实也会导致一些比较严重的后果,比如今年年初的一篇论文就发现,过长时间游玩电子游戏会导致青少年患强迫症的概率提高,似乎也说明了游戏在很多时候非但不是休息,反而还是压力。
当然,如今的不少游戏还在通过很多其他方式来给玩家“施加压力”,而非提供快乐。
其中值得警惕的套路包括而不限于:
1、限时活动。如果只有在某个时间节点才能玩到某个游戏内容,那玩游戏岂不是成了需要专门卡时间参加的会议了?
2、盲盒抽卡。不少游戏道具不能直接购买,而是只能从奖池中靠着概率抽取。虽然不少游戏有“保底”机制,但已经足够搞人心态。
3、每日打卡。如果限时活动要求你在特定时间上线,那每日打卡就是要求你天天都要上线报到。没错,跟上班打卡一样。
4、全收集成就。不管是皮肤、道具,甚至游戏实体周边,人们内心中“攒够一套”的诉求总是会作祟,而这也会导致失落感与焦虑感的出现。
如今很多游戏玩家时不时会慨叹“不知道是人玩游戏,还是游戏玩人”。因为从某个角度来说,玩游戏真的可能是件比上班还要累的事情。
吃吃喝喝:越吃越抑郁
在吃货圈中有一句至理名言,那就是:“没有什么不开心是一顿大餐解决不了的,一顿不行,那就两顿。”作为一个吃货,美食是快乐的源泉,同时也是缓解压力最快速、有效的方式。
1、“快乐肥宅水”并不能给你带来快乐
大多数人都知道,糖会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而多巴胺能给人带来愉悦感。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糖摄入过多,短暂的快乐不仅会带来肥胖,还可能会让你陷入抑郁。
2019年有研究人员对涉及37131名抑郁症患者的10项观测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发现,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人们患抑郁症的风险:如果每天喝含糖量约45克的饮料,患抑郁症的风险就会增加5%;如果每天喝含糖量约98克的饮料,患抑郁症的风险就会突增至25%。
也就是说,“快乐肥宅水”并不能给你带来快乐,却会给你带来一连串的麻烦。即便是无糖可乐也一样,因为无糖可乐中添加的人造甜味剂也会让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2017年一项关于人造甜味剂阿斯巴甜的研究综述指出,阿斯巴甜会增加大脑中的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会抑制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还会增加大脑中的有害自由基。
2、油炸食品是赫赫有名的“情绪杀手”
油炸食品也是赫赫有名的“情绪杀手”。2011年,一项以“抑郁症和脂肪是否存在关联?”为研究主题,以12059名未发现抑郁症状的西班牙大学生为受试者,时长为6年的纵向研究发现,受试者饮食中摄入的反式脂肪越多,他们抑郁的程度就越高,患上抑郁症的风险也越高。
由此可知,远离糖和油炸食品,不仅能让你健康,也能让你快乐。
也许,我们真的需要考虑停下报复式的休息放松,让放肆吃、放肆睡、放肆玩,真正变成好好吃、好好睡、好好玩。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苏静
审核:北京中科普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唐义诚
为什么有些人睡得少,精力却异常旺盛?这和哪些因素有关系啊?
礼拜天或者没事的时候相信大家肯定是睡到自然醒,我们一般人都是赖床的,能睡多久是多久,感觉自己睡不够的样子,但是有的人精力特别的旺盛,我们正常人一天睡八个小时,但是他们如果两三点还在熬夜的话第二天起来精神照样看起来比较旺盛,大家是不是特别羡慕,如果我们很晚睡觉的话,第二天精神非常的萎靡,其实主要是这三方面的原因。
一,他们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大家都知道有午休的习惯的话,对我们的身体有非常大的好处,我们中午吃完饭休息一会儿,然后我们的精力就会得到迅速的恢复,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一般谁十来分钟就可以了,如果睡的时间太长的话,就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学过中医的,我们就会知道可以养生,使人们的身体从疲惫中迅速恢复过来,所以说就算有的人经常熬夜,但是他们看起来特别精神,就是这方面的原因。
二,虽然作息不规律,但是他们饮食规律
我们大家都知道,如果休息不好的话,在饮食方面也不太注意,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如果休息也休息不好,然后营养也跟不上的话,整个人就会显得非常的颓废,所以我们平时要洋葱吃蔬菜,吃肉类,还有吃水果的习惯,达到我们每天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这样就算休息不好,但是我们通过输入可以补充能量。
三,运动才是王道
现在人们的生活觉得特别的快,一般人们都是吃饱了在玩儿手机,或者是躺在床上根本就不想动,有的人减肥,始终没有减下来的原因,就是不喜欢运动,如果有运动的习惯的话,身体素质肯定要比我们普通人要好很多,就算再熬夜的话也不怕。
综上所述,这三个方面的原因缺一不可,当然了,我们最好不要养成熬夜的习惯,我们作息一定要规律,然后在饮食方面要注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平时没事的时候可以散散步,或者是做一些其他的运动,对我们的身体都是有特别的大的好处。
人在做事时为什么会走神?
工作容易走神是什么原因?
1、当前做的工作缺乏趣味性或无从下手
当我们的大脑在发呆的时候,大脑中的各个脑区之间,依然还会相互传递信息,这个时候,一些与工作无关的思维也会闯入我们的大脑,从而使我们的注意力分散。
当我们的大脑在发呆的时候,大脑中的各个脑区之间,依然还会相互传递信息,这个时候,一些与工作无关的思维也会闯入我们的大脑,从而使我们的注意力分散。
同样,工作任务过于简单,或缺乏趣味性,也容易让我们的大脑进入走神状态。 一般而言,我们在进行机械式重复无须用脑思考的工作的时候,大脑更容易走神。
2、接处不协调
接处不协调是指,大脑接收信息的速度和处理信息的速度不同步。 如果你是一位秘书,经常要记录领导所说的话,就需要有很强的接处协调能力。 如果你在记录的过程中出现了接处不协调的现象,就容易走神。 其他需要接处协调的工作也一样。
3、高刺激要素的复现
当我们已经习惯了长时间的高刺激娱乐活动,比如游戏、K歌、刷短视频,突然回归到低刺激的工作上,大脑就会不太适应。 此时,我们的大脑就更倾向于复现那些高刺激的内容,导致走神。
4、生理原因
比如前天晚上熬夜,失眠,导致精神不佳,也可能会让我们在第二天的工作中打瞌睡、走神。
工作容易走神怎么办?
1、接纳这种现象,再次集中注意力
实际上,做事情偶尔走神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 很多时候,这都是我们身体的一种本能反应,不受我们的意志所控制。 但是,对于一些人而言,接纳这个现象却不容易。
比如,我们在工作中突然走神,当你意识到这件事后,就开始责怪自己工作不认真,这时候,你就会陷入反刍思维中,不断地自我批评,陷入恐惧和自责的情绪中无法自拔,结果,短暂的走神经过你的一番“操作”,变成了长时间的内耗。
实际上,这是我们的一种认知错误: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推测出一个无法挽回的后果,它是由我们的强迫思维刻意将其放大所致。 当我们意识到这个错误以后,就应该及时阻止自责心理,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这样一来,走神对我们的影响就会变得微乎其微。
2、锻炼自己的专注力
当我们感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专注力不强时,可以试着做几个深呼吸,练习空间冥想来“拉回”自己的注意力。 你也可以在下班以后,花1-2时间来练习正念冥想,锻炼自己的注意力。 练习的时候,尽量将自己的大脑放空,通过意念去想象一个安静而又舒适的环境,你可以在一个安静的书房打坐,也可以去公园,去海边。 坚持练习冥想,你的专注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大学中最没必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1.没必要总是迎合别人大学是个很好的锻炼社交能力的平台,但是在社交中我们不能通过迎合别人来建立友谊,毕竟会有些人利用这点去让你跑腿之类的;所以要学会分清一些事,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忙的事情。 有空当然可以多帮助别人,但没有必要为了迎合别人而耽搁了自己重要的事。 2.没必要只是为了高分而学习学习时追求高分固然是每个人的目标,但我们更应该重视学习的内容对自身的影响,以及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汲取知识,提升自我;而且新华公选课那么多,不一定只是为了学分去选课,可以利用公选课去发展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 3.没必要做无用的兼职做搬运工,发传单这类耗时且低效的兼职,对你真的有用吗?除了微薄的收入还有价值吗?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根据自身实力找一份对自己有一定帮助的工作,或是选择有兴趣的岗位去实习。
4.没必要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也注定是独立的个体,要有自己的个性,别人的看法不一定要那么在乎,来自好朋友、恋人、家人与师长的建议可以听,因为他们是真正为你好,最起码不为你坏,但是对其他人则要学会选择性忽视。
5.没必要犹豫和等待犹豫和等待其实最浪费时间,最消耗精力的事,最美好珍贵的四年没必要等待,因为你创造的肯定比你等来的美好。可能等着等着,一年过去了,四年过去了,等到真正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四年什么都没得到
6.没必要学着放纵自己很多人到了大学开始随心所欲、放纵自己,每天打游戏、订外卖、不想上课就直接不去,想睡到几点就到几点,觉得这就是潮流;但大学并不应该是这个轻松的模样,自由也不等同于放纵自己,一时“享受”又会换来怎样的恶果?7.没必要天天熬夜在大学,你可能会因为早睡而显得不合群;很多人在大学养成了一觉睡到正午刚好去吃午饭的习惯?还振振有词说睡不好学习效率不高?自律是一个很可贵的品质,毕竟熬夜伤身,而且清晨最宝贵的时间也不应该浪费在睡觉上。
8.没必要为了恋爱而恋爱很多人天真地以为上了大学就能遇到像偶像剧那样理想的爱情,无尽期待爱情的到来。 但千万不要因为寂寞或是为了所谓的“青春不留遗憾”,那你在大学恋情里失去的,会比得到的多得多。
9.没必要什么都想平衡好多参加活动锻炼自己,没错。 但是要懂得取舍,课外活动太多意味着会占用你大量的学习时间,重复的活动也不能有效地提高你的个人能力;合理分配时间也是大学里应该学会的重要技能。
10.没必要强迫自己合群大学里的人际关系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着要强迫自己去合群。 为了“合群”,和别人一起逃课,通宵打游戏或者是去参加一些毫无价值的聚餐……这其实是对合群最大的误解,没必要因为所谓的“合群”去做自己不喜欢的毫无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