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莹
2024年11月,导演的第四十部舞台剧作品《江/云·之/间》终于与北京的观众见面了。赖声川导演、张震和萧艾领衔主演、胡德夫献唱的吸引力,唤起了北京观众的热情,天桥艺术中心的大剧场座无虚席。大家聚首在一处,共同见证续篇《江/云·之/间》如何补完《暗恋桃花源》那一段横亘四十年的舞台留白。
经典与续篇
承载舞台上下四十年
《暗恋》和《桃花源》两个剧组共用一个舞台同时彩排。《暗恋》是时代悲剧,东北青年江滨柳和云南淑女云之凡恋爱定情,却因战乱失散近四十年,其实两人竟都在台北,重逢一刻已是迟暮;《桃花源》系古装喜剧,渔夫老陶发现妻子春花与袁老板私通后,伤心出走,误入桃花源,与酷似春花和袁老板的源内仙侣相识,回武陵后又鉴证春花与袁老板鸡飞狗跳的不幸婚姻。一悲一喜两个故事在舞台上交织映照,隐喻出生活与时代的荒诞与悲伤。
1986年,《暗恋桃花源》在台湾首演。彼时刚刚从美国学成归来的青年赖声川,与剧场伙伴丁乃竺、李立群、等一起创作了这出别开生面的舞台剧。那时候的他们或许想不到,这出戏的生命力能如此绵长,竟持续演出了将近四十年。赖声川凭借该剧于1988年获得了台湾的文艺奖。从这出戏开始,这伙年轻的剧场人开创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华语剧场的新形态。
大陆观众接触《暗恋桃花源》大约在本世纪初。遥忆当年我第一次观摩,看的是装在简陋的白色纸袋里私下传播的刻录VCD,那是林青霞主演的电影版。影片开场,林青霞的一句“好静哦”,令她成为一代文艺青年心目中最美的白色山茶花。从电影版开始一路追看,有金士杰、萧艾版的舞台剧影像,有黄磊、袁泉、何炅、谢娜等主演的大陆版舞台剧……虽然大陆与宝岛观众最初在这部戏上有近二十年的观演时差,但随着舞台剧的持续演出,赖声川的上剧场在上海落地驻演,我们的时差一点点拉近,至《江/云·之/间》2021年在台北首演,2024年大陆巡演,两岸观演的时差已可忽略不计。
《江/云·之/间》以写信读信作为叙事的机制,通过江滨柳和云之凡二人离散后与想象中爱人的笔谈,展现他们各自的生活。赖声川创作的这部续篇,填补了两人失散后的故事空白。从1949年到1986年,江云之间相隔的近四十年,是离散带来的飘零感;从1986年到2024年,《暗恋桃花源》与《江/云·之/间》相隔又近四十年,附着的是两岸几代观众共通的文艺情怀。
经典续篇历来难做。自大陆巡演启程后历经乌镇、西安、上海、杭州、北京,《江/云·之/间》的观众反馈也呈现一定的分化现象。一些观众认同人物的情感、沉浸于诗意的语言和舞台调度,感受到命运被时代裹挟的无奈;与此同时,也有观众不满于碎片化、流水账化的情节,对主人公的人设提出质疑。这其中,江云二人的爱情是讨论的焦点。
留白与实现
文艺受众的情感观念变了
在轻表达、重行动,更加务实的新一代观众看来,江云二人的爱太过内敛,在乱离之时他们没有尽早奔赴彼此,而是依赖书信的传递,呼唤对方来找自己不得后才动身寻找,这才导致错过。在与梦中情郎的书信中,云之凡一辈子都称呼自己的丈夫为陈医师,对共度一生的伴侣是何其残忍。当离散几十年后终于重逢在医院时,云之凡却因为无力承受这份悲恸的脆弱而只想逃跑。在病房里,那一次次的“我真的要走了”顾忌的都是自己的无力面对,完全不顾眼前人,完全不管这是不是你们的最后一面,完全想不到此时的每一秒都是一生……以上种种,在今时今日的观众看来,难免生出“他们爱的并不是彼此,他们爱的是爱对方的那个自己”的判断。
这其中折射的是一代文艺受众情感观念的巨变,江滨柳和云之凡还在原地,是观众变化了;另一方面,也是艺术创作上留白与实现的效果不同。在《暗恋桃花源》中,留白的想象是无尽的、是因人而异的。譬如在我的想象中,江云二人爱而不得的遗憾是深藏心底的一个秘密。因为是秘密,所以更加疼痛、有力、克制。《暗恋》中,江太太能够感受江滨柳的愁闷情绪,但并不确知那是什么,“他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就是有一点孤僻”“我也不知道他想的是什么”“可能是两人背景很不一样”……江太太对丈夫愁苦的感知到此为止:一个隐而不发的存在,是可以被接受,甚至被同情、被关照的。但是当一封封书信汇聚成热烈的倾诉,不需再行想象地吐露无遗时,即便那是张震,也叫人替江太太不值。作为观众,我感到有一份凄美被破坏了,现出了现实、自私、残忍的模样。
客观地讲,江滨柳和云之凡的人生过得不算差。他们都没有遇到过坏人,也都没有真正地为生计发过愁。爱而不得的乡怨帮他们与现实生活隔离开来,这样的他们仙气飘飘,即使成了家,也可以做一辈子的文学青年、待嫁少女。愁苦是他们的保护色,吃苦的是他们的身边人。一个有意思的感受是,与《暗恋》中江云二人的绝对主角感不同,在《江/云·之/间》的舞台上,在百宝盒般的舞台演绎的一幕幕时代变迁中,落座在舞台前沿的江云二人成了穿针引线的叙述者,而小孤夫妇、妹妹妹夫、陈医师、妈妈、教授夫妻等周边亲友,反而占据了舞台的中心,他们都在认真生活。
顶天立地的百宝盒与小巧精致的沙发书桌相参照,认真生活的众人映衬得江云二人变得如此渺小。逃跑的云之凡没有去参加江滨柳的葬礼,小妹替她去了。虽然如此,在家等待的云之凡还是收到了珍贵的宝物——江滨柳用一生写给她的情书。但最应感谢的,是这些认真活着的人对江云二人的包容,是这些包容为他们兜住了底。再有就是张震和萧艾,他们用自己为人物加了滤镜:萧艾叫云之凡不那么讨厌,甚至在她收到迟来的情书时,观众会陪她一起热泪长流;张震帅得惊心动魄,容忍他一生,江太太可能是自愿的。
往昔与此刻
张震是唯一的连接点
据说《暗恋桃花源》悲喜同台的架构源自赖声川观察到的一个真实场景:彼时他在看兰陵剧坊的朋友排戏,下午彩排、晚上首演,中间还要把舞台让出两个小时,给幼儿园办毕业典礼。彩排还没结束,小朋友们就来了,舞台随即开始布置。钢琴、课桌与前一个戏的舞美布景同在,一时混乱不堪。
然而,就是这个混杂且荒诞的场景给了创灵感,促使赖声川思考这个荒诞的场景仿佛与当时的社会形态冥冥呼应,旧秩序的崩解与新秩序的建立交融,恰好与悲喜交集的舞台奇观互文,失序而蓬勃的舞台一下子能唤醒观众的情绪感知。这便有了《暗恋桃花源》独特而有根的舞台样式。
当然,一出生命力绵长的作品不能只有形式层面的新奇,还要有社会层面的共鸣。上世纪八十年代,滞留台湾已近四十年的国民党老兵们思乡之情浓烈,他们需要一个情绪的出口。他们被裹挟在紧张的局势下,与远方的家人音书隔断几十年,背井离乡在陌生的环境独活求生,生活历经了紧张、破灭、转向与重组。这令他们在解严之后迸发出了惊人的势能,积压了几十年的群体情绪终于喷薄而出,群体性创伤与时代背景下的家国情怀搅缠在一起。
而“外省二代”们对父辈的乡愁感同身受,这才成就了台湾一代文艺的井喷:音乐有李宗盛,文学有白先勇,电影有侯孝贤、杨德昌,戏剧有赖声川,他们对同一个大主题做着不同的个体表达。《暗恋桃花源》的爱情悲剧和寻根喜剧,恰好能够共鸣当时台湾社会的整体情绪,一上演就反响火爆,从此一发不可收。
《暗恋桃花源》的成功源自彼时的青年创们对于时代情绪的准确把握,再结合舞台形式的锐意创新,遂成就一出舞台经典。随着时间流逝,年轻的新观众对《暗恋桃花源》的文艺情怀相对淡薄,因而将心力更多地投注在江云情感真相的底层逻辑上,不免追根究底;年长些的观众相对包容,为着自己追看原作二十年投入的情感和心力,看一眼萧艾完满了她的人生角色,也可满足。此处,唯有一个人能够连接两方,他就是张震。
江滨柳病故后,张震并没有就此离场。老年云之凡在墓碑前倾诉的段落中,他又回到观众眼前。云之凡进行着人生的回顾,也夹杂着自我的反思,但是轻描淡写的,真正的舞台焦点落在别处:风华正茂的江滨柳站在旧上海的楼梯间,这或许是云之凡心目中永恒不变的爱景。但观众看到的是张震站在那里,很想知道导演在这里给张震的心理提示是怎样的?江滨柳在想些什么?
一个有意思的观察是:《江/云·之/间》在北京演出的首场,观众年龄普遍偏高。天桥艺术中心的观众席里,中年观众占据了大半。笔者在剧场门厅偶遇了将近三十年未见的初中同学,我前排坐着一位头发已经灰白参差的大叔,他也遇到了许久不见的老熟人。寒暄中流出这样的对话,“你也追张震?”(惊讶语气)“不!我冲着胡德夫!”
自饭圈文化、流量经济从影视逐渐蔓延到音乐剧、舞台剧以来,单纯想要看一场好戏而走进剧场的老派观众越来越远离了这里。剧场岿然不动,观众日日更迭,旧人老去离场。因此,有这样一出戏能够将“老人”召回剧场,在这样一个夜晚暂时放下繁杂的工作、琐碎的日常,梦回自己还是风华正茂的文艺青年的时代,又怎能说这不是一种美好的观剧体验呢。摄影/王开
江的意思和含义
江的意思和含义是:大河的通称;江字从水从_,_即边疆、疆土、国家之义。
江(jiang),属于疆域地区所有的水道,后来用作长江专称。
字形辨析:江字从水从_,_即边疆、疆土、国家之义,与文献上提到的边疆、疆土、国家的疆之_同音(边疆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意思,其领头者称为共工氏。
江(gang),姓氏中有读gang音,在安徽省长江区域。
江两个字组词:
江雪、江山、江信、帝江、回江、南江、剪江、京江、乌江、西江、空江、祖江、江酒、江郎、 江表、江萍、江色、江米、江神、江猪、江潮、江洲、江气、江梅、江曲、江心。
带江字的四字成语:
江云渭树、海沸江翻、翻江倒海、枕山臂江、沅江九肋、饮马长江、文江学海、三江五湖、三江七泽、龙江虎浪、量如江海。
有关江的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唐 白居易 《忆江南·江南好》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 《春夜喜雨》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 《泊船瓜洲》
江枫渔火对愁眠。——唐 张继 《枫桥夜泊》
一樽还酹江月。——宋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 《琵琶行》
住近湓江地低湿。——唐 白居易 《琵琶行》
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 《黄鹤楼》
唯见长江天际流。——唐 李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江清月近人。——唐 孟浩然 《宿建德江》
凤去台空江自流。——唐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寒雨连江夜入吴。——唐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江入大荒流。——唐 李白 《渡荆门送别》
淘金女伴满江隈。——唐 刘禹锡 《浪淘沙》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 杜牧 《泊秦淮》
借问江潮与海水。——唐 白居易 《浪淘沙》
茅飞度江洒江郊。——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忽忆江东行。——唐 李白 《行路难·有耳莫洗颍川水》
江月何年初照人。——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江月年年只相似。——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不知江月待何人。——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但见长江送流水。——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江水流春去欲尽。——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江潭落月复西斜。——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落花摇情满江树。——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 《黄鹤楼》
离愁引著江南岸。——宋 欧阳修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江头有个人相望。——宋 欧阳修 《蝶恋花·水浸秋天风皱浪》
轻舸渡江连夜到。——宋 苏轼 《临江仙·尊酒何人怀李白》
江涵秋影雁初飞。——宋 苏轼 《定风波·与客携壶上翠微》
涛江烟渚一时无。——宋 苏轼 《浣溪沙》
雪晴江上麦千车。——宋 苏轼 《浣溪沙》
醉归江路野梅新。——宋 苏轼 《浣溪沙》
画隼横江喜再游。——宋 苏轼 《浣溪沙》
当年江上生奇女。——宋 苏轼 《蝶恋花·泛泛东风初破五》
昨夜渡江何处宿。——宋 苏轼 《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
相逐过江来。——宋 苏轼 《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
子规江上过春残。——宋 陆游 《鹧鸪天·看尽巴山看蜀山》
碧江地没元相引。——唐 李商隐 《无题》
江的笔顺
江的笔顺:1. 丶(点)、2. 丶(点)、3. ㇀(提)、4. 一(横)、5. 丨(竖)、6. 一(横)
1、读音:jiāng
2、释义:指长江;泛指大河。
二、江字文学说
江是一个形声字,对于形声字来说,意符表示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声符表示形声字的声音。
江就是由声符的工和意符的水组成。 在古人看来,江,共也,长江这一条大江,途经多地,诸多小江均汇流入其间,因此是一条“公共的大江”。 而正是这样一条融汇诸多小江的大江,成为中华大地上一个奔腾不止的图腾。
江字造句
1、江南山清水秀,是生活的好地方。 我国江南有许多山清水秀的旅游胜地。
2、暮春三月,江南已是草长莺飞,遍地美景了。
3、夜晚,江南文化园就更美了!高楼被彩灯勾画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湖面一股股喷泉喷涌而出,五光十色。
4、情系江南山水间,无尽相思最永远。 真情本美丽,来自水云间,天若有情梦明月,甘为做月老。
5、天下着蒙蒙细雨,让整个江南蒙上了水汽,也为江南增添了迷蒙与神秘。
6、雨声,古寺,佛像,经幡,木鱼声。 江南水乡的温柔,山间古寺的宁静,真是揉碎了所有静好的时光,安然入世,温柔了时间。
7、江南水乡,她是一幅朦胧的水墨画,如一杯淡淡的龙井茶,好似闲挂天边的浮云,又像石上搁浅的清流,细腻叮咛。
8、远处渔民们乘着归舟、唱着渔歌回来了,他们的歌声飘过江面、穿过江水,那么优美、那么动听,好像在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江的拼音怎么写
1、江拼音:[jiāng]。 2、组词:(1)湘江 造句:温家山坑状遗迹群是湘江下游新墙河流域乃至湖南地区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一处重要的商时期坑状遗迹,时代从殷墟一期延续到商代后期晚段。 解释:湖南最大河流。 发源于广西东北部,流贯湖南东部,在湘阴县注入洞庭湖。 长811公里,干支流大部分可通航。 (2》两江 造句:重庆在六月中旬主办了一场国际会议,用来为展示它的465平方英里的两江新区,试图使其成为未来的汽车制造,高科技和国防工业的中心。 解释:清初江南省和江西省合称‘两江’,康熙后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两省,三省地区仍沿称两江。 (3)怒江 造句:又如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的最后一道题目的命题分别是:以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和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 解释:发源于西藏自治区唐古拉山,南流经云南省,入缅甸后称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全长约3200公里。 在我国境内的河段,谷深流急,水力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