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 想PB不就是要快吗 或许你也可以 一点

“超级周末”开启,晒PB成为跑者的兴奋时刻。想PB得快,不停地快。这也是竞技体育的魅力之处。

“快”有很多看到见的利益:当一个女生的全马用时快到250以内,她甚至可以考虑走“全职跑步”这条路。不管是凭借赛事赚取站台的奖金,还是获得品牌的青睐,拿到单次甚至全年的年框合作,可以让她享受到很多跑步带来的显而易见的附加值。

大大小小的媒体,关注的目光也自然而然在那些跑得很快的女生身上。连各大运动品牌的产品或活动文案,也都步调一致地不停“鼓动”跑者们,“比快再快”。这些所有的明示和暗示,都在宣扬“快”。

开始跑步的人,往往最初都是为了健康。可慢慢当坚持下来之后,发现自己的配速不断往上提时就会特兴奋,有成就感。而当跑步成为一个人的日常习惯时,“快”仍是“多巴胺”控制下的快乐来源。当你成为对自己跑步或跑马成绩有要求的人,俗称“严肃跑者”时,“快”是赛道上很大的动力。

很多人都羡慕跑得快的人。可其实,想在赛道上实现快,要学得会慢。你会发现身边有很多跑者,他们比赛中跑得快的一大原因在于,平时训练中,他们有很多“慢”的训练和积累。

先要“慢”,才快得起来。

慢跑的慢,因人而异

什么是“慢跑”?每个配速区间的跑者都自有定义。因此,“慢跑”没有绝对配速标准,而是因人而异。比如,对全马230的跑者而言,也许平时4分30秒的配速就算慢跑。而对全马330的跑者来说,也许6分30秒开外算慢跑。

美国跑圈力量与耐力训练创始人希瑟·哈特对“慢跑”的解释是:慢跑是指你的心率在最大心率的70%或以下的任何跑步活动。他建议,跑者设想从0到10的等级,其中0为不感到疲劳,而10为拼尽全力。那慢跑的身体状况在4-6之间。

有长跑传统习惯的日本也曾流行一种跑法——超慢跑。提出这个理论的学者是曾任职福冈大学运动科学系的田中弘明教授。在这位50岁将自己PB改写为2:38:48的跑者眼里,超慢跑就是跑步可以轻松自如地说话,或以微笑的速度慢跑。

▲全马PB320的女跑者之宇日常跑步配速都在6分甚至7分开外。

全马PB为320的女跑者之宇在每个月的跑步坚持中,除了偶尔跟跑团跑的间歇课会要求速度之外,日常跑步配速都在6分甚至7分开外。 她解释说,这出于个性使然。 平时比较随性的她“不想把自己练得太狠”,毕竟跑步对她来说,是日常运动,而非必须出成绩、刷PB的坚持。 一旦练得太累,就会让“坚持”变得不那么容易或者快乐,还会影响跑步之外的其他生活安排。

很多跑者在奥森刷圈时都有碰到之宇,跑步状态的她时不时会接个电话,回个微信,什么都不耽误。这大概就是田中弘明所说的“超慢跑”状态。

当然,之宇有着自己全职的工作,她也从来不会想自己走一条靠跑步维生的生活方式。而对比如焦安静、潘素芳、姚玉舟、丁璐等全职女跑者来说,当跑步成为她们最看中的“工作”时,压迫感和动力也随之而来,想“快”成为她们比赛中最大的动力。

从慢跑到长跑,再到快跑

易居跑步训练营领队杨帅平时都跟各配速阶段的跑友们在一起。他见证着跑友们的熊熊渴望,也见证着他们达成的狂喜或遗憾时的悲伤。

作为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专业毕业后,投身于跑步教学和训练的专业人士,杨帅也觉得,现在很多跑者,一到场地就要“猛干”,这似乎成为跑圈一种主流风格。很多跑者不管是全国纪录保持者还是破三的男生或女生,亦或330开外的跑步博主,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干就完了”。在他们日常训练里,传递的跑步的风格就是要“干”,“猛干”。

但其实,这并不是一种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正常的风气。

身为教练,杨帅一直强调的是“先学会慢跑,再学长跑,最后学快跑。”但很多人的做法是从慢跑直接过度到快跑,把中间的长跑或“慢跑”积累得太少。

▲易居跑步训练营领队杨帅在日常训练中也强调慢跑重要性

杨帅以自己的经验举例,“如果是破三的人群,他们有一定的跑量基础和比赛经验,所以他们的慢就是要利用心率带等设备来反馈。比如想破4或想挑战马拉松的初跑者而言,就不会向他们传达更多用设备监控心率等概念,也没必要搞那么复杂,用当下流行的体感来判断即可。”

杨帅针对的训练者大多为业余跑者,而尹顺金的训练营里则藏龙卧虎,盘踞着以“跑步为生”的一众精英跑者。但在会泽的训练营里,不管是尹顺金还是廖顺虎,他们在平时训练课上会喊一句话,“让你慢的时候,一定不能快”。

对这些月跑量动辄在700公里以上的精英跑者来说,想慢更不容易。但尹教练坚持,慢跑是最好的恢复手段之一。他说,“特别是大课后,我安排训练计划是6分配速的慢跑,但就有学员非想跑5分30,但其实如果你不执行教练指令或一心只想快的话,就会耽误恢复时间,如果恢复时间拉长,又会影响下一节课的质量以及脚下的节奏感。”

▲在会泽的训练营里,6分配速的慢跑课亦很常见。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快跑给脚和小腿肌肉带来更大的冲击和压力,从而引发跑者常见的伤病,如足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小腿拉伤等。慢跑很大程度减轻对身体施加的压力,降低整体受伤的风险。如果没对成绩刻意地要求,大众跑者还是要先学会享受“慢跑”。

强度是是引导致疲劳最致命的因素,一旦在跑步过程中上大强度,尤其是对那些意志力很强的跑者来说,他可能承受身心痛苦的能力也足够强,但越强,就越容易引发所谓的强度过度。

耐得住性子,积蓄能量

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尤其对年轻跑者而言,如果真能稳得住“慢”,才会在未来年龄合适、机会合适时,真正跑出来。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年轻跑者从万米或场地转到马拉松项目。她们渴望在更具有商业价值的赛道上获得满足和成长。但对很多尤其是00后的跑者而言,上来就一味求“快”,更不明智。因为首先,她们的“基础量”还没打够。

资深教练马硕表示,如果把自己当运动员,一定要抓住在成年之前的这个看似不出成绩,但却非常重要的阶段,给自己打一个非常扎实的基础,再去考虑转向马拉松或PB,这样达到的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22岁的业余精英跑者钟佳萌,就曾是天赋异禀的800米选手。

当急功近利、渴望见到成果的这种心态做主导,会让很多队伍和教练反其道,过度提升运动员的能力,导致她们在未来的发展性会降低。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伤仲永任何时候都会有。

一位圈内人就曾讲到,有些全国的锦标赛或大奖赛举办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一个运动员该出成绩的时候,但没办法,她得为了名次,为了教练的要求,以及为了那些看不见的压力去尽全力拼。但这样的后果就是打乱了她的正常训练节奏,导致她无法在一些更重要的竞技时刻提升自己的能力,甚至说让她职业生涯都难有实质提升,或者就被“练废”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教练员都能顶得住层层的压力,让运动员们慢下来,把基础打牢。他所带得不到20岁的年轻队员在平时耐力训练中,都会以7分开外的配速训练,这在很多人眼里都非常不可思议。

对业余跑者而言,你是否问过自己:我是打算通过十年来提升自己,还是说一两年没什么训练成效表现,就另投别路去做其他尝试了。

马教练说,能真正耐得住性子,扎在跑步这个赛道上的人要有坚定的自我,不为外界所动,不动摇自己的决心去付出时间、精力。这些看似很慢、很基础的训练意义就在于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自己的厚度,去积蓄真正在未来爆发的能量。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主笔: 默默

特约:Shtchbnshbsh

设计 :viuviu


跑过整个夏季,还我一个PB

在9月17日结束的第37届北京马拉松,我以4小时16分36秒的成绩顺利跑完全程,收获了第三枚北马奖牌,也是我的第十一枚全马奖牌。 令我激动得还不止这些,而是我终于又创造了个人的马拉松最好成绩,也就是PB。 成绩虽然提高的不多,只快了2分49秒,但是其过程却很漫长,几乎用了两年的时间。 我上一个PB是2015年11月在上海马拉松跑出来的,4小时19分25秒。 那时跑步还不满一年,是热情最高、练得最刻苦、准备最认真的时候,而且那次有教练和小伙伴陪我跑了35公里,不用自己费心去想怎么跑,怎么控制速度,也基本不用自己进补给站,节奏很少被打乱。 另外,据说上海的赛道以及那天的天气都适合创造PB,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去年先后跑了五场全马,但是成绩一直不理想,虽然没有跌出5小时,但也总是进不了4小时30分。 4:30,就像 一道门一样把我死死地关在了外面,更别说PB了。 特别是去年冬天我曾经有一段厌跑期,有一个月的跑量竟然仅相当于之前有时一周的跑量,导致12月份的广州马拉松跑出了自己的最差成绩(PW),4小时55分,状态跌入谷底。 所以,我有时会想,那次上马真的是我跑的吗?我是不是再也PB不了了? 所幸的是,我周围有很好的跑步氛围,身在其中,想彻底不跑也不容易。 而且,或许,我骨子里还是喜欢这项运动,所以,我的跑量逐步恢复了,也慢慢地走出厌跑期,2017年以来,月跑量没有低于过150km。 今年上半年,我报的马拉松比赛不多,只在四月份参加了一次扬州半马,用时2小时12分,成绩一般;五月底参加了一次营口鲅鱼圈的全马,用时4小时48分,成绩也不算好,但终于结束了下滑的势头,没有再继续PW。 从鲅鱼圈回来之后,我发现身体恢复得很快,只休息了两天就可以像平时那样跑步了,而且还连跑了四天。 我觉得这也算一种进步。 因为我记得很清楚,半年前的广马之后,至少十天没能跑步。 此时已进入夏天,天气越来越热,也越来越晒,习惯中午跑步的我,不得不调整时间安排,尝试晨跑。 没想到只用几天我就养成了新的生物钟,每天早上不用闹钟提醒就能在五点之前自动醒来。 有时候虽然不想跑,但转念一想,既然已经醒了,再躺下去也睡不踏实,干脆起来吧。 在此期间,我又重新喜欢并热爱上了跑步。 在这个夏天,我用手机拍下过很多晨跑时看到的花,它们在风里摇曳的样子总是在一瞥间就打动我;我拍下过很多次朝阳和霞光,那些平时在睡梦里看不到的绚丽总是让我心头一震,脚步更加轻快......在这个夏天,我见到过很多城市的清晨。 我跑过上海的南翔古镇,见到了游客很难见到的它安详静谧一面;我跑过太原的迎泽东大街,那里曾经是我二十多岁时跑过的地方;我跑过沈阳一个杂草丛生的废旧的大学操场,想象如果这里是自己的母校,见到这幅景象,心里肯定是五味杂陈;我在细雨中跑过武汉大学空无一人的操场,还看到街道上仍然张贴着没有褪色的四月份武汉马拉松的海报,仿佛依然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热情;我又沿着珠江边重新跑过广马时的一段路线,仔细地、全方位地、近距离地拍下了“小蛮腰”.....所以,从六月份开始,我每周都能跑上四五天,月跑量也都在200km以上,特别是八月份,竟然达到了285 公里,是我自跑步以来跑量最大的一个月。 只是因为天热的原因,又是空腹在马路上晨跑,所以,我对自己在速度上没有什么要求,基本上是随心所欲,跑得并不快。 那时还没有想过要刷新全马PB。 8月26日,也就是北马三周前,我参加了哈尔滨马拉松。 哈马以赛事补给丰富出名,红肠、面包、蛋糕、巧克力、格瓦斯、啤酒、香蕉、西瓜.....应有尽有,感觉是刚出一个补给站又进一个补给站。 我也是一路上吃喝不停,肚子撑到不行,自己带的能量胶之类的东西基本派不上用场,最后还把志愿者塞给我的、一直捏着的一块巧克力扔掉了,后来听说这种巧克力很好吃,可惜了。 在40多公里跑进太阳岛前的一个补给站,我也喝了半杯啤酒。 其实我也知道啤酒不适合跑步时喝,不过因为快到终点了,完赛已不成问题,再说再不喝就没有机会了,人生嘛,该豪爽的时候就要豪爽,不用顾虑太多 。 最后,哈马以4小时27的成绩跑到终点,这也是自2016年以来的最好成绩,又重新跑进了4小时30分。 无疑,哈马重新提振了我的士气。 有一天,在“运动与健身”群里,我向越野及马拉松高手言老师请教,我有没有可能在北马PB,以及接下来的三周要怎样训练?我说如果在哈马基础上再提高十分钟就能PB。 言老师先问我哈马跑427累不累,感觉如何。 我说,感觉还可以,休息两天已基本恢复了,并把哈马的配速发给他看。 他说,你北马目标按415去跑,全程平均配速6分。 我说,全程平均6分有点吃力,维持到三十公里还差不多。 他说,你一周跑四次,分别是二四六日跑。 周二周四跑十公里,周日慢跑七。 本周末跑二十,下周末跑三十,再下周末还是跑二十。 我问,周二周四用什么速度跑?能跑多快跑多快?言老师说,十公里以550的配速跑,半马按六分到605的配速跑,三十公里按610-615的配速跑。 我说,可以,这个方案好像能做到。 他说,你的配速还是不太稳,要尽量保持匀速跑,起伏不超过十秒。 平时跑步要多注意节奏感训练。 比赛的时候要控制好配速,不超过550。 补给保持慢跑,保持慢跑切过去。 接下来的三周,我依然坚持晨跑,不过不在马路上跑了,而是把跑步的地点换成了操场,因为平时训练时,只有在操场我才敢放开速度跑。 只是我家离操场有两公里,需要跑去跑回,早上时间紧张,真正在操场跑的距离也就是七八公里。 我每次都尽量按老师定的配速跑,虽然在匀速上做得一直不够好,但是有意识地注意控制配速,这已经是我的一大收获。 而在北马前两周,我在操场上跑了一个半马,用时1:59:33,这也是我第一次半马跑进两小时。 本来一切顺利,可在北马前几天我却有些感冒的迹象。 我既担心跑北马会加重感冒,又担心因为感冒而影响跑北马的状态。 所以,北马前三天我每晚都早早休息。 还好,正式比赛那天已基本没什么问题。 北马终于到了。 本来我和同事成文之前说好了要一起跑,因为我俩的计划差不多,都想用六分配速去跑。 可是,三万名选手云集天安门广场,检录入场很费时间。 我俩入场前没有见到,到了侯跑区更是联系不上,因为手机已没有信号。 不过在侯跑区我遇到了另一位同事向华,他说最近练得少,状态不好,起跑后我不用管他。 而实际上,好像经过天安门之后没多久,我俩就跑散了,而之后也一直没有见到成文。 所以,这次北马基本上是我一个人跑下来的。 和以往不同,这次北马我没有全程都手里攥着手机,而是在过了天安门之后就放进了腰包,没有再去拍沿途的所见所闻,而是专心地跑。 那天天气晴朗,空气质量也特别好,随之而来的阳光强烈,虽然起跑后沿着长安街向西跑,背对着太阳,但依然能感觉晒得厉害。 所以在第一个补给站出现在视野中时,人们就拥了过去。 看到一个志愿者手里举起半瓶饮料,我顾不得斯文,一把就抢到了手里,旁边有个男选手都比我慢了一秒。 然后我拿着瓶子赶紧向前跑,边跑边喝上一口。 跑到木樨地桥,我就贴着右边跑,因为刘禹和刘舒说要在军博附近给我们拍照。 果然,刚一下桥,就听见他俩喊我,同时咔咔连拍好几张。 因为感觉出汗太多,我在7.5公里第二补给站之前就掏出两粒盐丸。 后来听说这次北马很多跑友抽筋,而我后来虽然有所降速,却并没有抽筋、撞墙,或许就得益于我补盐比较早。 在跑到32公里处“爱跑中国”的私补站时,我喝了半杯红牛,吃了一段香蕉,美女DDN问我要不要喷云南白药,我连连说不要(不过,体贴的她早已蹲下身子冲着我的膝盖和小腿喷了起来)。 的确,从身体上来说,我全程没有出现特别的不适和疼痛。 在跑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注意看运动手表,努力维持着550的配速,超过540就让自己慢一点。 这和言老师给我的方案有些出入。 或许我潜意识里还是担心进补给站会耽误一些时间,以及后半程会掉速吧,所以想打出富裕量。 不管怎么说,这实际上都是对自己维持配速的能力没有信心。 事实也果真如此,我在前30公里一直维持着六分以内的速度,30至35公里则降到了六分十秒以内。 后七公里则没什么规律,忽快忽慢,快的时候配速六分零几秒,慢的时候将近六分五十秒,大概是补给的时候停了一下,甚至走了几步,没有像之前那么抓紧时间。 我在终点前两三公里心里一直在计算着时间,感觉依照当时的状态,应该能够PB。 另外,时间已接近中午,正是最热的时候,身体消耗极大,速度已提不起来,感觉从看到终点到跑到终点那几百米的距离都跑了好长时间。 终点终于到了。 从志愿者手里拿到完赛包,慢慢往外走。 此时两只脚好像已经不是自己的了。 每次跑完马拉松,都只想脱掉鞋子,光脚走路,因为此时对于双脚来说,它们就像一副可怕的刑具。 之后打开手机,给亲人朋友报平安,只有三个字——PB了!

24 种方法助你破PB、跑步速度更快

想要破PB﹖从跑步训练、交叉训练、伸展、恢复、营养补给到比赛策略,甚至心理建设,各方面的努力都能为跑速加分。我们统整出24个重点方法,助你跑速更上一层楼,甚至突破个人最佳纪录!

24 种方法助你跑得更快、破PB

1. 保持良好姿势

无论任何跑速,关键都是练习良好且适合你的跑步技术。 大原则是保持上半身挺直且放松、以中足在臀部下方着地,手臂呈90度前后摆动而非左右。 (延伸阅读:开始跑步前必学会的事-关键跑姿)

姿势跑法中「关键跑姿」的4种角度 ©脸谱出版《跑步,该怎么跑?》

2. 间歇跑

间歇训练是利用高强度与低强度训练交替,以提高速度和耐力,并在更短的时间内燃烧热量。

3. 法特雷克跑转换配速

「法特雷克跑」在瑞典用语中意为速度游戏,是一种与间歇训练相近的长距离的训练方法。 透过交替慢跑和冲刺,可以逐步建立速度和耐力,同时消除跑步的单调无聊。

4. 节奏跑训练快速稳定

缓慢而稳定可能赢得比赛,但快速而稳定可以建立速度。 节奏跑(又称乳酸阈值跑,比你的5K配速慢10-15秒)让跑者能找到一个「舒服有难度的」速度并保持20分钟。

5. 别忘了冲刺

为了改善加速技术,冲刺跑必须纳入训练,通常约50-200公尺跑8-12趟。 这就是为什么你会看到一些菁英跑者、严肃跑者在路跑赛前都会做一些短冲刺。 (延伸阅读:长距离跑者也需要做冲刺训练吗?)

6. 跟跑步机当好朋友

跑步机有助于调整你的步幅和步频。 基于「速度=步频×步幅」的公式,如果提升步频与步幅任一项,就能提高速度。 (延伸阅读:跑步遇瓶颈?用跑步机拉抬跑速的3大好处与8个提醒)

7. 跳绳

把跳绳加入你的日常训练中。 一般拳击手都清楚﹕快速的双脚意味着快速的双手;对跑者而言,跑速的双脚更直接影响快速的步伐。

快速的双脚意味着快速的双手 ©fitnes agazine

8. 运用核心肌群

核心肌群是预防伤害、强化体能的基础,强壮的核心肌群让跑者能在跑步时使用更多力量。 根据2009年有关核心肌力训练和运动表现关系的研究指出,每周只需15分钟的核心训练,就足以帮助跑者加快速度。

9. 阻力训练

试着在跑步时拖着某些重物以提高阻力,如果预算允许或有体验机会,可尝试反重力跑步机来观察阻力的影响。

10. 重量训练

更强壮的肌肉能让你更快抵达终点。 虽然跑者不需要练出大肌肉,但2016年一项研究显示,每周2-3次重量训练可大幅提高跑速。

11. 跑坡

跑在户外或是跑步机的斜坡上是一种阻力训练,你将建立起大腿前侧股四头肌、大腿后侧膕旁肌、小腿后肌和臀肌等跑步时所需的肌肉。

12. 飞轮交叉训练

骑飞轮可以训练你的臀部,同时迫使你的双腿舒适地从缓慢优闲骑行到全力冲刺。跑步也是如此,所以试着以飞轮做为交叉训练吧!

13. 做登山者

登山者 (Mountain Climber)是一个模拟登山的全身性的动作,除了能锻练核心肌群,还可锻炼到三头肌、肩膀、核心、臀部和大腿等肌群。 步骤如下﹕ 步骤1﹕以棒式预备,手臂弯曲呈90度,双脚并拢伸直,腹部收紧。 步骤2﹕一脚膝弯曲触碰至胸前 (另一脚不要掉下来)。 步骤3﹕左右 替触碰至胸前,尽量快速移动。

14. 每天伸展

虽然伸展和预防跑步伤害的关连尚未厘清,但每天伸展,特别是针对髋屈肌,可提高灵活性、更能迈开大步往前。

15. 做瑜伽

你可能曾听过「跑者瑜伽」一词,瑜伽确实相当适合跑者纳入训练。 2016年一项有关男大生运动员的研究显示,每周2次瑜伽课程可增加关节灵活性,并在10周内改善平衡,而这些都是跑者需要的。

16. 足够的睡眠

以往研究显示﹕良好休息的运动员有更好的反应时间和更快的速度。 近期一项研究更指出﹕延长睡眠时间能提高耐力运动表现,并建议每晚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或是多运用零碎时间小睡片刻。 (延伸阅读:想跑更快?睡眠时间是秘密武器)

17. 减脂

减掉脂肪(而非减掉肌肉)可以帮助跑者节省时间,研究显示美减少1磅每英里平均配速能减少2.4秒,相当于减掉0.45公斤每公里平均配速可减少约1.5秒。 要注意的是,每个人都有其适合的减重范围,在开始进行减重计画前应咨询专业人员。 (延伸阅读:我跑马拉松 我还需要减肥吗?)

18. 注意脚趾

整个身体从头到脚都可能影响跑速,跑步时试着脚趾上钩(背屈),可透过减少着地时间来降低着地时的冲击力。

19. 改变呼吸方式

学习如何在更快的跑速下呼吸,是需要平时练习的。 请同时使用鼻子和嘴巴吸吐,以获得最大的氧气量供给肌肉,并尝试腹式呼吸,将空气填进横膈膜而非胸腔。 (延伸阅读:跑步搭配3:2节奏呼吸 让你跑得更稳、降低伤害)

20. 少碰糖

虽然跑步的能量需要碳水化合物(糖类)转化而成,但废品食物提供的「糖」只会减慢你的速度。 在跑前适当时间吃全谷物、义大利面能提供更持久的能量,又不会坏了身体。

21. 喝杯咖啡

有研究发现,低剂量摄入咖啡因可提高运动表现,尽管这方面还需要更多研究证实,但咖啡确实是个符合比赛规定的运动前补给剂,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奥运会运动员使用咖啡因来提高他们的表现。(延伸阅读:跑步前先来杯黑咖啡对于跑速有帮助?)

有研究发现低剂量摄入咖啡因可提高运动表现

22. 别往回头看

低头看脚或是转头观察战况,可能会浪费你宝贵的比赛时间。 应专注于前方距离约10-20公尺,想像自己冲过终点线的喜悦,或是拿到奖牌时的成就感,总而言之,就是把目光放在前方。

23. 换更轻便的跑鞋

江湖暗语,跑步黑话。你确定不看吗?

“天王盖地虎!”

“宝塔镇河妖!”

黑话: 一种特殊的语言讯号,江湖中人彼此联系的一种特殊手段。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黑话。

今天来说点跑圈的“黑话”,你听得懂吗?

1. 全马、半马

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

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

2. 配速

每公里所需要的时间。

例:配速530,平均每公里5分30秒。

3. 330、400、430

这类时间表示全马完赛时间。 例:330,表示全马成绩3小时30分钟。

4. 破三/破四

全马完赛时间范围。

破三:全马成绩在三小时以内。

破四:全马成绩在四小时以内。

5. 兔子

领跑员的别称,整场配速稳定。

每场赛事官方都会寻找多个时间的兔子,也就是官兔。

如果你计划跑出全马400的成绩,但是没有经验,担心配速不均匀,那么就可以找到400的官兔,跟着他跑就行了。

6. 拉爆

在两个人跑步或者多人跑步中,为了紧跟队伍而超出了能力范围,导致心率爆表和呼吸急促等现象。

例:今天和两个330大神一起训练,被拉爆了!

7. 撞墙

在马拉松比赛后半程(30-35公里),出现跑不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体内糖原彻底消耗殆尽,配速下降,当那种深深的无力感降临之时,甚至都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进而放弃比赛,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8. 黑练

享受一个人的孤独,一个人默默地训练,不发圈,不打卡。 等着比赛用成绩说话。

9. 跑者蓝调

出自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可以理解为,一段时间内忧郁的情绪,不想跑步的情绪。 也就是厌跑。

每个跑者都会经历,且不会消失,随着个人能力越来越强,“跑者蓝调”也是越发猛烈。

10. 背靠背

如果你看NBA,对这个词一定不陌生。 连续参加全马比赛,这个周末参加A赛事,下个周末参加B赛事。

全世界殿堂级的六大赛事,也称大满贯,包括波士顿马拉松,柏林马拉松,伦敦马拉松,纽约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东京马拉松。

每个跑者心中都有一个大满贯的江湖梦!

波士顿马拉松报名门槛成绩。有两个条件:

1) 报名提供成绩的比赛必须获得官方认可。

2) 报名提供的成绩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获得的。

看看2021年波士顿马拉松的BQ.

Personal best(个人最好成绩)。 一般指全程马拉松最快成绩,或5公里、10公里、半程马拉松等。

例:恭喜张三,水马顺利PB,全马破三,2:55:37。

14. 金标赛事

国际田联对于路跑赛事的评定标准,分为金标赛事、银标赛事及铜标赛事(据说还增加了白金赛事)

2020国内金标13场赛事:北京马拉松、厦门马拉松、广州马拉松、杭州马拉松、深圳国际马拉松、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重庆国际马拉松、兰州国际马拉松、衡水湖国际马拉松、太原国际马拉松、大连国际马拉松、合肥国际马拉松。

15. 有氧运动

运动强度低,持续时间长,如慢跑。

16. 无氧运动

运动强度高,持续时间短,如间歇跑。

17. 最大摄氧量

单位时间内(1分钟)所能吸入的最大氧量。 换个说法,用你最快的速度跑一分钟,所能吸入的氧气量。 它是最重要的耐力指标。

18. 最大心率

运动时的极限心率。 最大心率=220-年龄。

跑步训练中用心率来控制训练强度,以求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19. 间歇跑/节奏跑

间歇跑和节奏跑都是为了在马拉松比赛中提升速度而进行的训练。

间歇跑,比如:跑4组800米间歇,每组之间休息2分钟。 间歇跑每组都是高强度,并严格控制休息时间,在心率未恢复平静就开始下一组训练,通过高负荷的心率刺激使身体的抗乳酸能力得到提高。

节奏跑,是一种需要维持较高强度和较长时间的训练方法,节奏跑所采用的速度低于间歇跑但高于自己的马拉松配速跑。 节奏跑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身体的乳酸阀值,可以在相对轻松的状态下跑得更快。

20. 马拉松配速跑

恰如其名,是指以计划的马拉松比赛配速进行训练。

21. 乳酸门槛跑

当一个人的配速达到一定的时候,身体产生乳酸的速度超过清除乳酸的速度,接着跑下去,乳酸堆积越来越多,跑步逐渐地停了下来。

乳酸门槛跑就是以低于并接近上面那个配速去跑,从而提高“乳酸门槛”。

22. 亚索800

一种马拉松跑步训练方法,包含多组800米间歇跑。 可以利用该方法预测全马时间。

例:能以相同的极限速度完成10组800米,如果每组时间3分30秒,那么预测全马时间就是3小时30分。

可不是“强效致幻剂”,这里的LSD=长距离慢跑训练。 配速慢且稳定,训练时间长,在1.5小时左右。 搭配间歇跑、马拉松配速跑,为全马备战。

LSD主要是为了加强有氧训练,积累跑量,增强信心。

关于江湖暗语,跑圈黑话.

欢迎你留言、转发、补充.

世界第92!国足战胜印尼之后 FIFA排名反而下降一位
刚刚!央行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