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音 构建全球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

联合国

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全球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二十国集团成员应该发挥表率作用,为各国谋发展,为人类谋福祉,为世界谋进步

高端论坛

“要把发展置于二十国集团合作的核心位置,把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为优先工作,构建全球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推动实现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当地时间11月17日,在赴里约热内卢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指出。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全球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二十国集团成员应该发挥表率作用,为各国谋发展,为人类谋福祉,为世界谋进步。里约热内卢峰会以“构建公正的世界和可持续的星球”为主题,回应时代呼唤,承载各国期待。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同各国领导人深入交流,将进一步凝聚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共识。

议题 二十国集团

破解全球性问题,需要靠发展这把“金钥匙”。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发展问题重回国际议程中心位置,是全球发展的重要贡献者。巴西将“抗击饥饿与贫困”作为里约热内卢峰会的主要议题,倡议成立“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这与中方的一贯主张相契合。在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中方推动首次将发展问题置于二十国集团合作的突出位置;2022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上,中方清晰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发展这一重大命题。中方倡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升地区和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在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上掉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誉。

中国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各国谋发展,让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和包容性。从共同发起《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到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再到宣布支持全球南方合作的八项举措,中国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分享发展机遇。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3年多来,已经动员近200亿美元发展资金,开展1100多个项目。中方宣布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的十大伙伴行动,给予包括非洲在内40多个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成为实施这一重大举措的首个发展中大国和主要经济体。卢旺达经济和政治事务专家鲁萨·巴吉里夏表示,期待中方在此次峰会上引领关于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推动各方在加强贸易投资合作、稳定供应链等议题上取得成果。

建设一个公正的世界,需要二十国集团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原则,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实现更大发展。在二十国集团框架内,中国始终主张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公平正义、开放包容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从第一个明确表态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到推动弥合南北“数字鸿沟”,再到推进国际金融架构改革,中国一直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贡献力量。建设一个可持续的星球,需要二十国集团倡导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参与绿色低碳、环境保护、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国际合作,为建设一个可持续的星球作出重要贡献。

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重要平台。面对时代挑战,二十国集团成员迫切需要加强协调,提升行动力,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大动力和更强信心。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努力,推动里约热内卢峰会在坚持多边主义、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果,发出明确信号,推动各国实现共同繁荣,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伙伴关系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18日 05 版)


和音

全球最权威的独立环保机构———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9日发表了迄今为止最详尽的有关地球资源状况的报告。 该报告预测,由于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的20%,如果各国政府再不进行干预,2030年后人类的整体生活水平将会下降。 这份2002年度《活着的地球》报告是依据来自全球范围的科学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后作出的,其中“地球活力指数”和“全球生态影响指数”是最重要的两个数据参考指数。 报告认为,目前人类的透支消费是不能长期持续的。 报告指出,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在过去的30年间人类的经济活动使得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减少了35%,其中淡水生物减少了54%;海洋生物种类减少35%;森林物种减少15%。 报告估计,如果按照目前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和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测算,未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透支”程度将以每年20%的速度不断增加。 这意味着,到2050年,人类所要消耗资源的将是地球生物潜力的1.8至2.2倍,换句话说,到那时,可能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 但是,我们有两个地球吗? 报告还指出,目前地球上可供生物生长的土地和海洋面积总共为114亿公顷,即全球每60亿人口仅有1.9公顷的土地或海洋可供利用。 这份报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世人发出警告说,人类、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正以远远超出地球负荷的高速度耗用有限的地球资源。 其中,美国是地球资源的头号耗费大国,人均耗用资源量是同属发达工业国英国的2倍,是一些非洲国家人均消耗量的24倍还多!报告指出,美国人均拥有的海陆面积为5.27公顷,但他们消耗的却是9.7公顷地域内的资源,差额部分当然来自不发达国家。 而非洲人均拥有1.55公顷海陆面积,但他们实际能用到的资源只有1.36公顷。 为此,报告严肃地批评指出,富有发达国家的浪费生活模式是导致地球自然资源被高速耗费的主要原因。 如果这种趋势不改变,到2050年,全球海洋渔产资源将枯竭,能吸收人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原始森林将被完全摧毁,大量水源被污染,干净水源变得极为稀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环境将岌岌可危。 报告的主要起草人乔纳森.洛认为,要想制止这一趋势、达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通过改进技术降低能源消费,采用更为节约的消费方式,控制人口增长和保护生态系统。 据悉,今年8月26日至9月2日期间,“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将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召开。 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赶在峰会召开前一个月发表这份报告,旨在呼吁各国政府不要只顾及眼前的政治利益,真正做到放眼长远,切实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通过控制出生率有效抑制人口增长。 可持续发展 本世纪中叶以来,资源、环境、人口等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日益尖锐和全球化,所谓“人类困境”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 其中,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成果最引人注目。 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4月,是一个由知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组成的小团体。 1972年3月,米都斯领导的一个17人小组向罗马俱乐部提交了一篇研究报告,题为《增长的极限》。 他们选择了5个对人类命运具有决定意义的参数:人口、工业发展、粮食、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污染。 报告的结论是:地球是有限的,人类必须自觉地抑制增长,否则随之而来的将是人类社会的崩溃。 这一理论又被称为“零增长”理论。 “零增长”理论诞生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真思考全球范围内的长期发展问题。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报告,题为《我们共同的前途》,报告中设计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又通过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 目前,“可持续发展”一词已风靡全球,成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热点和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研讨的焦点。 (本报记者孙佳华)人类每年的消耗量已经超出地球产出量的20%,当今平均每个人使用了2.2公顷的土地所能提供的自然资源,实际上地球所能提供的资源限度是每个人1.8公顷———新报告检验了149个国家的自然及资源状况你是不是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物质已经特别丰富了?我们现在不但衣食无忧,而且许多物品还可以用的时候就被我们当作废品丢弃了。 前不久出炉的《2004年地球生态报告》指出:人类每年的消耗量已经超出地球产出量的20%,我们已经在大大透支子孙后代的资源了。 《2004年地球生态报告》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生态报告”系列出版品的第五版,这一系列的报告主要目的是探索人类对地球的冲击,检验了149个国家的自然及资源状况。 这份新报告指出,地球的健康状况正在急剧地衰退,起因是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量日益增加,北美洲的发达国家对资源的浪费尤其严重。 这一报告警告说,随着这些区域的发展及消耗更多的资源,对于地球资源的压力将会不断增加。 “我们目前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比大自然更新的速度要快,”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马丁说,“除非各国政府重新恢复我们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地球再生能力间的平衡,否则我们将无法偿还这些生态债务。 ”新报告的评估结果主要依据两项指标:“地球生态指数”和“生态足迹”。 所谓“地球生态指数”,是指地球上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 新报告显示,人类近年来所消耗的自然资源已超过地球所能生产的20%。 所谓“生态足迹”,是指人们从事农、林、牧、渔业和纤维生产、维持能源消耗和容纳基础设施的全部陆地和海洋面积,也就是人类开发自然的面积,这其中还包括自然为了处理人类的排泄物、污染物所需要的面积。 比如说,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 “生态足迹”不断扩大的状况在工业化国家尤其严重新报告显示,人类的“生态足迹”从1961年以来已增长了2.5倍。 当今人类平均的生态足迹为:平均每个人使用了2.2公顷的土地所能提供的自然资源,这是将地球的113亿公顷富有生命力的土地和海洋区域除以全球61亿人口计算得出的;然而,实际上地球所能提供的资源限度是每个人1.8公顷,人均生态赤字达0.4公顷。 “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就越严重。 由于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导致湿地、草原、森林、海洋等良性生态区域的面积减少,或者遭到了不可逆的破坏。 “生态足迹”不断扩大的状况在工业化国家尤其严重,西方人正在以难以维持地球可持续发展的极端水平消耗资源。 北美人均资源消费水平不仅是欧洲的2倍,甚至是亚洲或者非洲人均资源消费的7倍。 德国人均“生态足迹”达到4.8公顷,北美国家甚至达到9.2公顷。 在所有国家中,阿联酋以其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和近乎疯狂的石油开采“荣登榜首”———人均生态足迹达9.9公顷,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5倍;美国、科威特紧随其后,以人均生态足迹9.5公顷位居第二。 贫困的阿富汗则以人均0.3公顷生态足迹位居最后。 而中国排名第75位,中国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仅为1.5公顷,虽然低于全球平均值,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太多,我国国土所能提供人均资源限度仅为0.8公顷,人均生态赤字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 新报告的数据显示,全球年人均新的水资源开采量为650立方米,中国年人均新的水资源开采量为430立方米;全球年人均水资源消耗量为8870立方米,中国年人均水资源消耗量为2240立方米。 可见,水资源的开采速度远远跟不上人们的用水量,全球的大河如尼罗河、黄河和科罗拉多河存在着过度使用水源的情况,通常在旱季难以流至海洋。 因此,全球湿地和内陆水系逐渐干涸。 在对所有自然资源的消耗中尤其严重的是人类对能源的消耗量,其中对化石燃料如煤、天然气和石油的使用量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在1961年以来人类资源消耗增长最快的指数。 世界自然基金会指出,对能源的过度使用正在使人类遭受气候变化的威胁,政府、工业界和公众应该及时转向使用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技术、节能建筑和节能交通系统。 “可持续的生活和高质量的生活有时有些矛盾。 ”《2004年地球生态报告》的之一琼纳桑·拉赫说,“然而我们还是需要停止对自然资源的浪费,重新恢复在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平衡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生活在一个绿色的地球上,而不是充满废品和废气的地球上。 ”解放日报报道:全球最权威的独立环保机构———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9日发表了迄今为止最详尽的有关地球资源状况的报告。 该报告预测,由于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的20%,如果各国政府再不进行干预,2030年后人类的整体生活水平将会下降。 这份2002年度《活着的地球》报告是依据来自全球范围的科学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后作出的,其中“地球活力指数”和“全球生态影响指数”是最重要的两个数据参考指数。 报告认为,目前人类的透支消费是不能长期持续的。 报告指出,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在过去的30年间人类的经济活动使得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减少了35%,其中淡水生物减少了54%;海洋生物种类减少35%;森林物种减少15%。 报告估计,如果按照目前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和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测算,未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透支”程度将以每年20%的速度不断增加。 这意味着,到2050年,人类所要消耗资源的将是地球生物潜力的1.8至2.2倍,换句话说,到那时,可能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 但是,我们有两个地球吗?报告还指出,目前地球上可供生物生长的土地和海洋面积总共为114亿公顷,即全球每60亿人口仅有1.9公顷的土地或海洋可供利用。 这份报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世人发出警告说,人类、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正以远远超出地球负荷的高速度耗用有限的地球资源。 其中,美国是地球资源的头号耗费大国,人均耗用资源量是同属发达工业国英国的2倍,是一些非洲国家人均消耗量的24倍还多!报告指出,美国人均拥有的海陆面积为5.27公顷,但他们消耗的却是9.7公顷地域内的资源,差额部分当然来自不发达国家。 而非洲人均拥有1.55公顷海陆面积,但他们实际能用到的资源只有1.36公顷。 为此,报告严肃地批评指出,富有发达国家的浪费生活模式是导致地球自然资源被高速耗费的主要原因。 如果这种趋势不改变,到2050年,全球海洋渔产资源将枯竭,能吸收人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原始森林将被完全摧毁,大量水源被污染,干净水源变得极为稀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环境将岌岌可危。 报告的主要起草人乔纳森·洛认为,要想制止这一趋势、达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通过改进技术降低能源消费,采用更为节约的消费方式,控制人口增长和保护生态系统。 据悉,今年8月26日至9月2日期间,“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将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召开。 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赶在峰会召开前一个月发表这份报告,旨在呼吁各国政府不要只顾及眼前的政治利益,真正做到放眼长远,切实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通过控制出生率有效抑制人口增长。 可持续发展本世纪中叶以来,资源、环境、人口等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日益尖锐和全球化,所谓“人类困境”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 其中,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成果最引人注目。 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4月,是一个由知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组成的小团体。 1972年3月,米都斯领导的一个17人小组向罗马俱乐部提交了一篇研究报告,题为《增长的极限》。 他们选择了5个对人类命运具有决定意义的参数:人口、工业发展、粮食、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污染。 报告的结论是:地球是有限的,人类必须自觉地抑制增长,否则随之而来的将是人类社会的崩溃。 这一理论又被称为“零增长”理论。 “零增长”理论诞生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真思考全球范围内的长期发展问题。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报告,题为《我们共同的前途》,报告中设计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又通过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 目前,“可持续发展”一词已风靡全球,成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热点和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研讨的焦点。

努力开创亚太发展新时代 第1视点
号为何 梦想 硬核科普→ 稳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