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利好!住建部 10月份数据积极乐观

今天(10月17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人介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肖远企:打好房地产各项融资工具的“组合拳”,形成集成规模效应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表示,打好房地产各项融资工具的“组合拳”,形成集成规模效应,增强精准适配性。房地产融资渠道很多,包括开发贷款,例如,今年前9个月,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较年初增加超过4000亿元;还有并购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房地产企业并购贷款、住房租赁贷款,以及债券投资和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等多种融资手段。要充分发挥不同融资工具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根据不同房地产企业和房地产项目在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量身定制各种专属金融产品,进一步提高融资支持的精准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肖远企:允许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对闲置存量土地的收购发放一定比例的收购贷款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表示,与有关部门一起积极研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支持盘活闲置存量土地的具体举措,允许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对闲置存量土地的收购发放一定比例的收购贷款,主要目的是推动更加高效利用好闲置土地,同时改善和释放房地产行业现金流。

宋其超:房地产增值税调整政策正抓紧履行相关程序会及时向社会公告

财政部部长助理宋其超表示,对于下一步房地产增值税相关政策的调整,主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是是统筹把握相关城市房地产调控的节奏和地方财政收入形势,做出科学合理安排;二是赋予地方一定自主权,保持政策稳定性、公平性;三是有效降低房地产企业和购房人的负担,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具体政策正在抓紧履行相关程序,会及时向社会公告。

宋其超:正在抓紧研究明确取消普宅与非普宅相衔接的税收政策

宋其超表示,目前财政部正在抓紧研究明确取消普通住宅与非普通住宅相衔接的税收政策,主要包括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在增值税方面,除北上广深外一律不区分普通住宅与非普通住宅,北上广深对于个人销售购买两年以上的普通住宅免征土地增值税。近期正在对相关税收政策作调整。具体政策正在抓紧履行相关程序。

倪虹:中国房地产市场已开始筑底

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中国房地产在系列政策作用下,经过三年不断调整,市场已经开始筑底,10月相关数据一定会是积极乐观的结果。

倪虹:对房地产止跌回稳充满信心 接下来狠抓落实

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对房地产止跌回稳充满信心。接下来是要齐心协力把“组合拳”打好、狠抓落实,让这些政策效果能够充分显现,能够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政策红利。

倪虹:一手抓“白名单”,一手抓项目建设进度,推动住房早日交付

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一手抓“白名单”,解决好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一手抓项目建设进度,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依次分类,推动住房早日交付。

倪虹:加快资不抵债地产项目破产重整或者清算,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

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对于保交房攻坚战,一手抓“白名单”,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问题;一手抓项目进度,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楼一策”、分类推进,争取住房早日交付。对于资不抵债项目,提出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加快破产重整或者清算,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对于违法违规、坑害购房人利益的行为坚决查处,绝不让他们金蝉脱壳,也不让他们蒙混过关。

倪虹:既要把房子建成,也要把房子建好,把验收合格房子早日交到购房人手上

倪虹表示,要把交付项目当作房屋质量监管的重点,既要把房子建成,也要把房子建好,把验收合格房子早日交到购房人手上。

责编:梁秋燕

校对:刘榕枝


不要再误测未来两年楼市,存钱还是买房?看看这“3句话”不吃亏

最近一位知名专家在某节目上表示,如果真想要生3孩的家庭越来越多,住房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按照我们的传统观念,如果第一胎是女儿,还可能生第二个孩子,但如果第一胎就是儿子,很多人都会比较谨慎了,毕竟一个儿子一套房,生上两个儿子,那父母的一辈子基本上都搭进去了。 虽然说的有点绝对,但确实也反映了一个现实:那些没有家庭经济支持的年轻人,因为房子的问题一再推迟婚姻,生第一胎都快40了,奈何还能生二孩、3孩呢?

不过,年轻人买房不易,并不代表楼市低迷,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创“双17”纪录,如果不出意外的话,2021年很可能破“双18”再次刷新历史。 很多人就感到很奇怪了,年轻人买房难,为什么楼市还有那么强大的购买力?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不难,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房子不仅具有居住功能,还带有极强的金融属性,被很多人当作一种抗通胀的工具,所以,有钱人会把房子视作保值增值品,一旦有了钱就会买入;二是从国家今年重点打击的经营贷、消费贷情况,包括众筹买房等现象看,即便在楼市调控严厉期,还是有一些人趁浑水摸鱼,加入到投资炒房之列。 在他们看来,房子仍旧是一种理想的投资品,不信,几年后再看?显然,只要有钱,他们还会毫不犹豫地买房!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我们现在的城镇化率已经接近64%了,城镇有2套以上住房的家庭超过4成,仅有不到4%的家庭没有房子,还在不停建设的房子卖给谁去?未来更是不可想象。 马云都说,30年后,一对年轻夫妇要接管5套房,到时候可能最不缺的就是房子,可见,马云对未来房产价值非常的不看好。 支持这类观点的人,别说没钱买房,即便他们现在手上有足够的首付款,宁愿把钱存起来,他们也不会下手。

由此可知,两种非常对立的观点,看起来都有道理,把他们放在一起辩论,估计谁也说服不了谁。 那么,真的会如他们所想吗?到底应该存钱还是买房呢?请不要再误测未来两年的楼市!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妨来看看主管高层在近期表态释放出来的“这3个信号”。

简单说一下这次会议的规格,是国新办新闻局长主持召开的,不是某个部门的,而且有住建部的一位正部长和两位副部长组成的问答天团,他们的表态,自然是代表了国家的意志。

第一个信号,“十四五”期间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支持政策非常给力,商品房市场需求缓解。

在过去20多年中,商品房占据市场的绝对主流,我们现在一提到房子就是购买商品房,所以,目前我们的住房自有率非常之高,而短板就是租赁市场,其实这也是发展空间,正好目前房价高企,要解决年轻人的住房需求,加快租赁市场发展就显得很必要了,根据倪虹副部长的介绍,将要多渠道提供租赁住房,比如为城市青年人、新市民建设70平米的小户型租赁房,这里特别提到了“供需匹配”,这4个字也很好地回应了一些网友“这些租赁房什么时候能轮到他们租”的期望,在未来5年,只要有租房需求,就会匹配相应的租赁房。 至于大家关心的租金问题,明确说是低于同地段、同品质的租赁房价格。

如果国家统一规划的租赁房还不够,那么,还有倪虹副部长提到的企事业单位的闲置土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都可以利用建设,对于一些闲置房屋通过改建、改造的方式实现居住租赁功能,而且在审批流程给予简化,就是推动能尽快上市。 总体来说,大家可以放一万个心,租赁房源肯定是会匹配供应。

国家和地方通过在未来5年大量供应租赁房源,按照我们的做事效率,一定会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 对商品房市场而言,经济购买力不足或者购买意愿不很强烈的人来说,他们不用再被逼着进入,特别是对那些住房供应紧张的城市来说,商品房需求会有一个明显的放缓。

第二个信号,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房地产管控的长效机制浮出水面,炒房没有出路了。

对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表述,官方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解释,说白了,一般人不知道这个机制到底包含哪些内容。 但从倪虹副部长提到的几个关键词中可以看到长效机制几个必不可少的要件,意味着未来5年的房地产长效机制浮出水面。

比如说“稳地价、稳房价和稳预期”,地价稳了,房价和预期其实都稳了,现在国家推出集中供地看,就是稳地价的直接举措,从效果来看,一些城市宅地底价成交,甚至流拍的现象相继出现,最高溢价率就限制在15%以内,对地价的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 不难看出,以地价带动房价的市场运行方式宣告结束。

还比如建立“人、房、地、钱”联动新机制,这是第一次提出来,一些热点城市之所以“越调越涨”,其根源就是宅地供应不足,但人口流入多需求大,而这个新机制就是“看菜下单”,根据需求来供应住房,经济学家任泽平多次建议的“人地一体”将在未来5年成为现实,供需平衡的根源性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此外,所有的好机制都需要地方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才行。 在这一点上,通过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来实现,如果这些长效机制执行不到位,还存在通过房地产拉动GDP的行为,这是要问责的。 最终还落实到一句话,始终坚持房住不炒,“始终”二字也就意味着炒房永远没有出路了,正如倪虹副部长所言,始终坚持房住不炒是房地产调控的根本遵循。

第三个信号,老旧小区改造和“限拆令”同步推进和实施,住房改善需求间接性“分流”。

众所周知,这些年房价快速上涨的一个推动力就是“棚改”,大量手持现金的拆迁户进入市场,加快了商品房去化的同时,还带动当地房价快速上涨。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上一轮战略去楼市库存期,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了80%,这部分人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商品房购买力,因此,即便一些经济不怎么样的城市,在需求的作用下,房价涨幅也是非常惊人的,但在未来却行不通了。

据黄艳副部长介绍,在十四五期间,将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造的老旧小区改造,被改造小区数量是21.9万个。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可用202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7亿平米算一算,以一个小区平均15万平米建筑面积算,也不过卖了1.13万个小区。 换句话说,旧改的小区数量是一年新销售商品房楼盘(小区)的19.4倍。 这里面即便是很小一部分人因改造后环境变好了而不置换房产,那也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新建商品房需求明显减少无疑。

而且,黄艳副部长提到了住建部印发了的一份《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文件,从中有两个数据尤为显眼,一个是原则上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另一个是原则上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建比:不应大于2。 这是首次以具体数据约束拆迁,说白了,防止大拆大建的数据检验标准明确了,意味着“限拆令”具体到操作层面。

很明显,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进,叠加“限拆令”同步进行,商品房需求“被动”减少明显。

根据以上3大信号,未来两年到底是买房还是存钱呢?5年后哪个更好?为便于说明,以150万的房产和150万的存款为例,同样也有“这3句话”建议。

第一句,一味存钱不太明智。

以某大行发布的存款利率显示,3年期和5年期利率均为2.75%,5年后,150万存5年后连本带息为170.6万,收益是20.6万,看起来每年增值了4.1万元,但实际则可能被通胀稀释了。

数据显示,美国从去年3月份到现在,1年半时间,印钞+放水超过30万亿美元,很多人都认为美国的通胀只是暂时的,后面可能会收紧,但实际情况可能并没有那么乐观,因为美联储在近期的表态中提到,他们认为目前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不会因为高通胀预期而调整货币政策,石头证券甚至认为美国可能再出台大规模的刺激计划。 基于财政货币政策的刺激下,沃顿商学院教授杰里米·西格尔预计美国未来两到三年的通胀率将升至20%。

其实,去年以来,受美国输入性通胀影响,一些新兴国家的通胀率甚至比美国还高,物价少则增加20-30%,多则翻倍。 好在我们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未跟风,但输入性通胀仍旧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我们也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在看了7月份公布的数据后表示,经济金融数据全面回落,货币宽松周期的时间窗口正在打开。 假如一颗鸡蛋卖1元,增加10%,虽然看起来增幅不多,但相当于购买力下降了10%,同样,150万存银行5年后看起来增加到170万,但购买力可能不到100万了,对比而言,存钱明显不太明智。

第二句,买房要做好长持准备。

房住不炒,这是国家定的大原则,所有的调控政策都是基于这个目标,所以,无论你是买房自住,还是投资,都必须要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过去那种动不动2-3年翻一番的情形想都不要想。 正如文中前半部分提到的房地产管控长效机制,地价管住,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由官方定价和指导,最终把预期管住,房价怎么还有大幅跳动的机会呢。 所以,基于这种趋势,买房就要做好长持准备。

长持准备有两层含义,一是自住,这个不用说,反正都是用来住的,一般没有5-8年以上是不会考虑换房的;二是手中有闲钱,但又担心存银行跑不赢通胀,所以把一部分闲钱置换成房产,对于这类情况也不是不可以,正如北大国发院教授徐远所言,毕竟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包括富豪,都有一部人把房产作为一种长期资产储备,即便有房产税加持,但仍旧能够与通胀共舞,甚至是跑赢通胀的,但前提是持有核心城市的核心房产。

第三句,买房因人、因房而异,量力而行。

现在的房贷利率达到了5点几,6点几,150万的房子,贷100万,贷30年的利息也有115万,月供达到6000元左右,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工作不是很稳定的情况下,其压力还是不小的。 一般来说,月供尽量不要超过收入的50%,否则,购房者家庭的生活质量肯定要受到影响。 如果这一数字达到80%,那家庭抗风险能力就比较弱了,无论是就业、收入,还是身体,没人能保证明天会比今天好,一些突发情况可能诱发断供风险,得不偿失。 所以,买房一定要根据家庭情况量力而行,没必要硬着头皮上。

另外,买房还要因房而异,这里同样包括两层意思,一个是手上已经有好多套房产了,现在还在想着继续购买,卖掉任何一套都觉得可惜,这种想法明显是不看形势的。 虽然现在除了房贷之外没有什么持有成本,但房产税的脚步越来越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比如财税专家施正文接受官媒中国新闻网表示,从四部委座谈看,已经上升到实施阶段,他预计最快年底前出台试点政策。 如果你实在喜欢倒腾房子,现在明智的做法是,把“地段不好、配套不好、户型不好,老旧、物业服务难改善”的房子置换成新房、品质房。 还是那句话,在未来,无论是按面积、按套数征收房产税,还是从住房本身的发展趋势看,“房子宜精不宜多”这个大原则大概率不会错的。

楼市再次释放重磅信号,这些领域将成当下投资主线

8月1日,房地产开发板块盘中持续拉升,具体是怎么回事,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再释放楼市利好信号

继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住建部明确三大政策支持方向后,7月31日召开的国常会再次强调“要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根据不同需求、不同城市等推出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快研究构建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

同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中提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除此之外,北京、深圳、广州、上海等城市住建部门也相继表态:

7月31日,上海: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上海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7月30日,深圳:结合深圳市房地产实际情况,会同市有关部门、中央驻深机构和各区抓好贯彻落实,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扎实推进保交楼工作,切实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深圳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7月30日,广州:将结合广州实际尽快推出有关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更好地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广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7月29日晚,北京:将会同相关部门抓紧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大力支持和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北京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地产产业链等领域成主线

关于地产板块后市走势,机构普遍表示看好。

中金公司表示,当前关注价值风格,地产产业链有望继续占优。 本次政治局会议直指市场核心关切、会后各部委积极落实,有望逐步扭转投资者偏谨慎预期。 该机构认为近期的市场风格可能会阶段性转向大胜小、价值优于成长,地产产业链等政策重点支持领域有望成为当下投资主线。

中信证券指出,合肥推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10项创新举措,广州出台城中村改造新政。 国家发改委推出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家装家居消费等是稳定大宗消费政策的重要内容。 预计政策仍将沿着在供给侧为企业减负,在需求侧鼓励合理需求释放的节奏进展。 房地产产业链整体将受益新的政策环境。

中信建投则表示,参考2014年几次政策放松表态的板块表现情况,地产及地产链行情持续性约1个月,地产超额收益涨幅空间约10%,开工链受益前期超跌及预期修复相对收益弹性相比竣工链更强。 从中期角度看房住不炒基调不变,与2014年启动的新一轮地产周期相比,除了政策量级不同,目前所处的城镇化渗透率水平、居民部门杠杆率等限制也决定了中期基本面增速及回暖斜率偏慢。

楼市、银行双重利好!这类住房贷款不纳入集中度管理,影响几何?

监管部门再出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金融政策。

2月8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自该通知印发之日起,银行业金融机构向持有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发放的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并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支持力度。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将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贷集中度管理并非全新政策。 实际上,早在2020年12月央行、银保监会发布房贷集中度管理新规时,就对此政策预留了“口子”。 彼时在制度出台时配发的答记者问中提及,为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待建立相应统计制度后,对于符合定义的住房租赁有关贷款,将不纳入集中度管理。

另有大行人士透露,尽管2021年正式实施房贷集中度考核,但监管还是鼓励银行发放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租赁住房项目的涉房贷款,因此过去一年有银行在压降房贷投放整体增速的同时,对公住房租赁贷款业务却还保持较快增速。 此次政策调整正式落地,对房企和银行来说都是利好。

接近监管人士表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这意味着银行发放相关贷款不再受集中度管理指标约束,有充足的空间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的信贷投放。 《通知》还鼓励银行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支持力度。 整体来看,《通知》释放了加大金融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积极信号,有助于支持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保障性租赁住房加快发展

此次政策微调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重大决策部署。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明确提出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还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包括完善与保障性租赁住房相适应的贷款统计,在实施房地产信贷管理时予以差别化对待。 202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去年以来,各地将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住房建设的重点任务。

年初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全国40个城市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4.2万套,2022年将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0万套(间)。 住建部日前还透露,“十四五”期间将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40个重点城市初步计划新增650万套(间)。

新政是既有安排?

接近监管人士透露,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决策部署、加强相关金融政策支持的具体举措,也是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既有安排。

2020年12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分档设置了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两个上限。 制度出台时配发的答记者问中提及,为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待建立相应统计制度后,对于符合定义的住房租赁有关贷款,将不纳入集中度管理。

据了解,2021年6月《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出台后,各地正抓紧建立健全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联审机制,对于通过联审的项目发放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近期均已基于住建部提供的认定标准,根据项目认定书单独设立了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的统计指标,将符合条件的有关贷款单独统计。 上述措施落地后,不将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有关贷款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也就具备了实施条件。

上述大行人士对记者表示,此前银行业就有向监管部门建议将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贷集中度管理,去年因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联审机制尚未建立完善,监管对房贷集中度的考核中是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的,此次政策调整正式落地后,对银行和房企来说都将是利好。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对于房企来说,应该精准理解此类政策。 一方面,此次改革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必须具备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换句话说,房企不能自己认定此类房源,必须获得此类项目认定书,才可以实现房贷集中度的豁免条款;另一方面,房企应该主动在此类产品方面积极发力,这是商业银行2022年重点推广的房贷产品,房企应该主动把握此类信贷机会。

实际上,尽管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的考核压力下,银行放缓房地产贷款投放步伐,但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租赁住房项目有望成为房地产投资中难得的“亮点”。 以工商银行为例,2021年半年报显示,6月末,工行对公住房租赁业务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221.46亿元,增幅26.55%。

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近期对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新情况、新变化进行了介绍。 近期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市场预期稳步改善。 2021年末,全国房地产贷款余额52.2万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9月末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房地产贷款新增7734亿元,同比多增2020亿元,较三季度多增1578亿元。

邹澜表示,去年下半年,恒大等个别房地产企业风险显性化,受此影响,房地产各类主体避险情绪上升,金融机构也出现了短期的应激反应。 针对这一情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金融管理部门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坚持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出险企业风险化解工作。 二是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准确把握和执行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融资需求。 三是出台《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指导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支持风险化解和行业出清。

邹澜表示,房地产最核心的特征之一是区域性,在房地产长效机制管理框架下,更多地是落实城市政府属地责任,结合当地市场形势,因城施策实施房地产调控。

“基于去年下半年市场发生的一些变化,各方面尤其是部分金融机构基于对市场形势、风险演进的判断,有一些应激反应,所以去年9月下旬以来,央行和其他金融管理部门一起,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的沟通,帮助金融机构准确把握和判断市场形势变化,更好执行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融资需求。 ”邹澜称。

邹澜表示,央行仍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根据长效机制的安排,保持基本稳定。 根据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总体要求,稳预期首先就是政策预期要稳。 下一步,央行将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监管部门再出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金融政策。

原标题:楼市、银行双重利好!央行、银保监会发文,这类住房贷款不纳入集中度管理,影响几何?

午评 华为概念股集体走强 网络安全 北证50指数半日大涨超6
全球用户突破 ColorOS 7 1.5 亿 OPPO 小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