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近期警告称,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支原体肺炎,即“轻症肺炎”,在幼儿中的发病率正在上升。其发病率高于近年来水平,由细菌引起的轻症肺炎在异常早的年龄就侵袭婴幼儿。这可能意味着家长们即将迎来孩子流涕和发烧增多的季节,但专家表示,这实际上是他们今年预料之中的情况,无需担忧。
怎么回事
10 月 18 日,CDC 发出提醒称,轻症肺炎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尤其是在学龄前儿童中。CDC 的统计数据显示,自 3 月以来,所有年龄段的病例都有所增加,并在 8 月达到峰值。但在幼儿中,这一增长尤其显著和不同寻常。截至 3 月 31 日(此时为支原体肺炎季节开始之时),2 至 4 岁因轻症肺炎出院的儿童比例从 1%上升到 10 月 5 日的 7.4%。在 5 至 17 岁的儿童中,这一比例从 3.6%上升到 7.4%。
然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季节才刚刚开始。但在东南部,病例通常最先开始增多,疾控中心称存在“RSV 活跃度上升的迹象”。
为什么会这样
这些趋势无疑是值得注意的,但它们并非出人意料。
在 2018 - 2019 年和 2019 - 2020 年季,RSV 感染率在 12 月中旬达到峰值。但是,“自从新冠疫情以来,我们看到 RSV 在一年中更早的时候出现,”西北医学范伯格医学院儿科传染病副教授拉里·科乔莱克博士告诉雅虎生活。这是因为在采取减缓新冠病毒传播措施期间出生的婴儿未接触到诸如 RSV 这类的感染。这些措施在美国各地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被取消,这意味着婴儿和幼儿首次接触 RSV 的情况发生在常规季节之外,比往常更早地启动了传播链。“今年,时间更契合我们在典型季里所预期看到的情形,”他说。
一种相似的情况——婴儿和学步儿童通过新冠预防措施免受病毒和细菌的侵袭,然后突然暴露于它们——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今年的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比率比过去两年高得多,尤其是在年幼的儿童中。“与之前的季节相比,我们所看到的相关数字更高,但这主要是因为在过去的几年,在疫情过后,年幼的孩子患病更少,”儿童健康中心的儿科肺科专家普里蒂·夏尔马博士告诉雅虎生活。
她补充说,幼儿——尤其是 2 至 4 岁的幼儿——中支原体肺炎发病率的升高,部分是疫情后的现象,部分是由于幼儿“接触到学龄期的兄弟姐妹,他们把病原体带回家传染给了幼儿”。支原体肺炎具有高度传染性,通过咳嗽和打喷嚏产生的飞沫进行传播。大多数人在接触后两到四周内不会出现症状,但在此期间以及症状消失之前都具有传染性。夏尔马解释道,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通常每隔几年便会大幅上升。预计美国的病例数会上升,“这并非异常趋势,”夏尔马说;只是今年受影响的孩子比过去几年年龄稍小。
要做什么
针对这两种感染,均有高效的治疗手段和预防办法。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通常会在健康的大龄儿童和成年人中引起轻微的类似感冒的疾病,但它是美国婴儿住院的最为常见的原因。然而,在妊娠晚期接种疫苗能够预防严重感染。19 个月及以下的婴儿现在能够接受抗体注射以预防 RSV。
夏尔马说:“行走性肺炎这名字听起来挺吓人的,毕竟咱们说的是肺炎。”“但‘行走’这个说法呢,是因为大多数得这病的孩子都能起身活动。”它也会引起类似感冒或新冠的症状,包括鼻塞和咳嗽。它本身对儿童来说几乎没啥严重风险,但夏尔马说:“跟新冠不一样,这可不是新的病原体;咱们都知道,用抗生素治它很容易。”她建议,如果您的孩子咳嗽在五到七天后仍未好转,请寻求医疗帮助,以便对他们进行检测,如果患有支原体肺炎,可以为他们开药。
呼吸道病原体九项检查包括什么内容?
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人们吸入的空气其实是混合气体,除了氧气之外,吸入的空气中含有很多成分,尤其现在很多城市出现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所以吸入的气体里面就很容易含有有害物质,尤其可能会吸入一些病原体,导致出现呼吸道疾病,所以医学上出现了呼吸道病原体的九项检查,详细检查内容如下。 呼吸道病原体九项检查:1、嗜肺军团菌人最易感染的是嗜肺军团菌血清I型,非典型性肺炎常伴随有全身症状,10%的肺炎是由嗜肺军团菌血清I型引起的。 在血清学诊断中,间接免疫荧光法是唯一的标准技术。 临床上军团菌感染主要有两种表现形:肺炎型和庞蒂亚克热型。 前驱症状: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于1~2日内突然发热,可达40℃以上,多呈稽留热。 病程早期即可出现多系统受累症状,为本病的突出特点。 绝大多数患者有咳嗽,起初为干咳,半数患者转成非脓性粘稠痰或略带脓性痰,痰中常含少量血丝,个别可咯血。 少数患者有胸痛,呼吸困难较为多见。 肺部可闻及细湿罗音。 继之可出现明显肺实变体征。 约25%有恶心、呕吐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的腹泻为唯一首发症状。 神经症状多见于极期,有时非常突出,包括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肌张力增强或阵颤、步态不稳等,可有暂时性肢体软瘫;个别可有腹泻、清水样便。 或者失眠、眩晕、记忆力减退、意识朦胧、项强、震颤等神经系统表现。 2、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最为常见,肺炎支原体可在呼吸道黏膜上皮潜伏,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大部分患者为显性感染。 3岁以下儿童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成人以肺炎表现为主。 发病初期有咽痛、头痛、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发热一般为中等热度,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以夜间为重,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也可有呼吸困难、胸痛。 发热可持续2~3周,体温正常后仍可遗有咳嗽。 支原体肺炎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支原体肺炎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 皮肤损害可表现为斑丘疹、结节性红斑、水疱疹等。 胃肠道系统可见呕吐、腹泻和肝功损害。 血液系统损害较常见溶血性贫血。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见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脑炎及小脑损伤等。 心血管系统病变偶有心肌炎及心包炎。 3、Q热立克次体由Q热立克次体引起的全身疾病,会造成发热、非典型性肺炎、肝炎或心内膜炎。 血清学诊断中,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是最灵敏和最具指示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初起时伴畏寒、头痛、肌痛、乏力、发热在2~4天内升至39~40℃,呈弛张热型,。 剧烈头痛是本病突出特征,多见于前额,眼眶后和枕部,也常伴肌痛,尤其腰肌、腓肠肌为着,亦可伴关节痛。 约30~80%病人有肺部病变。 于病程第5~6天开始干咳、胸痛,少数有粘液痰或血性痰,体征不明显,有时可闻及细小湿罗音。 患者有纳差、恶心、呕吐、右上腹痛等症状,长旁敬裂期不规则发热,疲乏、贫血、杵状指、心脏杂音、呼吸困难等。 4、肺炎衣原体肺炎衣原体极易造成呼吸系统感染,特别是支稿歼气管炎和肺炎。 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它所引起的肺炎占所有肺炎病例的10%,间接免疫荧光法是最灵敏和最特异的诊断方法。 肺炎衣原体感染所致的肺炎,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多数起病缓慢;轻症可无明显症状。 青少年常有声音嘶哑、干咳、有时发热、咽痛等咽炎、喉炎、鼻窦炎、中耳炎和支气管炎等症状,且可持续数周之久,发生肺炎通常为轻型,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并可能伴随肺外表现如红斑结运闭节、甲状腺炎、脑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 成年人肺炎多较严重,特别是老年人往往必须住院和呼吸支持治疗。 起病隐匿,一般不发热,只有轻度的呼吸道症状,如流涕、鼻塞、咳嗽,咳嗽可持续且逐渐加重,出现百日咳样的阵咳,但无回声。 呼吸加快为典型症状,偶见呼吸暂停或呼气性喘鸣音,可闻及两肺湿啰音或喘鸣音。 偶可发生胸膜渗出,半数病人可见结膜炎和鼓膜外观异常。 末梢血象往往出现嗜酸细胞增多。 5、腺病毒腺病毒是一种重要的呼吸道病原体,能引起上呼吸道疾病,伴随有急骤发热和轻度呼吸道感染。 典型婴幼儿腺病毒肺炎早期与一般细菌性肺炎不同之处为:①大多数病例起病时或起病不久即有持续性高热;②自第3~6病日出现嗜睡、萎靡等神经症状,嗜睡有时与烦躁交替出现,面色苍白发灰,肝肿大显著,以后易见心力衰竭、惊厥等合并症。 上述症状提示腺病毒肺炎不但涉及呼吸道,其他系统也受影响;③肺部体征出现较迟,一般在第3~5病日以后方出现湿性罗音,病变面积逐渐增大,易有叩诊浊音及呼吸音减低,喘憋于发病第二周日渐严重;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腺病毒肺炎最为危重。 6、呼吸道合胞病毒近十年来合胞病毒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占国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第一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两岁以下幼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在冬季爆发流行,婴幼儿症状较重,可有高热、鼻炎、咽炎及喉炎,以后表现为细支气管炎及肺炎。 少数病儿可并发中耳炎、胸膜炎及心肌炎等。 成人和年长儿童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其中半数以上为1岁以内婴儿,男多于女,其比例约为1.5~2∶1。 潜伏期约4~5日。 初期可见咳嗽、鼻堵塞。 约2/3的病例有高热,最高可至41℃,但发热一般不是持续性的,较易由解热药退烧,高热时间多数为1~4天,少数为5~8天。 约1/3病儿中度发热,多持续1~4天。 多数病例的热程为4~10天。 轻症病例呼吸困难及神经症状不著,中、重症有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喘憋、口唇青紫、鼻扇及三凹征,少数重症病例也可并发心力衰竭。 胸部听诊多有细小或粗、中罗音,叩诊一般无浊音,少数有过清音。 7、甲型流感甲型H1N1流感症状与感冒类似,患者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 有报道说,美国2009年疫情中发现病例的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热、咳嗽、肌肉痛和疲倦,其中一些患者还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乏力、精神不好、食欲不振等、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8、乙型流感病毒它是流感的病原体,在具有潜在病理学的患者中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由于它易于与其它呼吸道疾病混淆,所以在流行期临床诊断很困难。 因此,实验室诊断就显得非常重要。 发病开始常有一般的流感症状,如起病急骤,咳嗽、咽痛伴有发热、头痛、肌痛、不适,症状持续进展,出现高热不退气急、发绀、阵咳、咯血痰量常很少,但可带血。 继发细菌感染常发生于发病2周内,表现为高热或症状一度减轻后又复加重。 痰转为脓性,出现细菌性肺炎的症状、体征。 病原多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9、副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在2-4岁儿童中能引起喉气管支气管炎(哮吼)。 3型具有流行性,1和2型具有地域性。 第1和第3型副流感病毒感染常见于幼儿。 局部流行发生于托儿所,儿科病房,小学及其他儿童场所。 第3型为地方性流行,传染性强,四季均可发生,多数儿童1岁内可感染。 由副流感病毒1型或2型引起的流行性疾病有每年均可发生并交替占主导地位的倾向。 第2型引起的疾病更趋于散发。 第1,2,3型可在秋季流行。 第4型引起轻度呼吸道疾病。 在疾病早期有中度咽喉痛和干咳,许多病例声音嘶哑和哮吼症状突出;这种哮吼(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是小儿副流感病毒感染最严重和危险的病症。
腺病毒肺炎简介
目录
1拼音
xiàn bìng dú fèi yán
2概述
1958年以来我国各地相继证实,腺病毒除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外,还可引致小儿肺炎,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腺病毒肺炎最为危重,尤以北方各省多见,病情严重者也较南方为多。 华北、东北及西北于1958年冬及1963年冬有较大规模的腺病毒肺炎流行,病情极其严重。
3诊断
应根据流行情况,结合临床进行诊断。 典型婴幼儿腺病毒肺炎早期与一般细菌性肺炎不同之处为:①大多数病例起病时或起病不塌乎消久即有持续性高热,经抗生素治疗无效;②自第3~6病日出现嗜睡、萎靡等神经症状,嗜睡有时与烦躁交替出现,面色苍白发灰,肝肿大显著,以后易见心力衰竭、惊厥等合并症。 上述症状提示腺病毒肺炎不但顷茄涉及呼吸道,其他系统也受影响;③肺部体征出现较迟,一般在第3~5病日以后方出现湿性罗音,病变面积逐渐增大,易有叩诊浊音及呼吸音减低,喘憋于发病第二周日渐严重;④白细胞总数较低,绝大多数病儿不超过12×109/L(/mm3),中性粒细胞不超过70%,中性粒细胞的堿性磷团知酸酶及四唑氮蓝染色较化脓性细菌感染时数值明显低下,但如并发化脓性细菌感染则又上升;⑤X线检查肺部可有较大片状阴影,以左下为最多见。 总之,在此病流行季节遇有婴幼儿发生较严重的肺炎,且X线和血象也比较符合时,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有条件的单位,可进行病毒的快速诊断。 目前可进行免疫荧光技术(间接法较直接法更为适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特异性IgM测定,唯此三种方法均不能对腺病毒进行分型,是其不足之处。 而常规咽拭子病毒分离及双份血清抗体检查,只适用于实验室作为回顾诊断。
4治疗措施
一般治疗参阅支气管肺炎治疗节,下面重点介绍近年临床实践中所得体会。 ①抗病毒药物尚待大力研究。 以三氮唑核苷治疗腺病毒肺炎,滴鼻效果不明显;改用静脉和/或肌注,在早期病例较对照组为优,晚期病例则效果不明显(北京儿童医院与医科院药物研究所,1978~1980);雾化吸入治疗的研究有待进行。 ②注意继发细菌感染的防治。 如初步断定有继发感染即应积极治疗,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用新型青霉素、先锋霉素等;大肠杆菌用氨基芐青霉素等治疗。 ③用氯丙嗪、异丙嗪等镇静、解痉、止喘。 ④用洋地黄剂控制心力衰竭。 ⑤输血、输血浆或应用丙种球蛋白,可能起到支持作用。 ⑥正确输氧及输液,如处理恰当,能帮助病儿渡过极期。 ⑦肾上腺皮质激素曾试用于早期病人,未见疗效;但遇明显呼吸道梗阻、严重中毒症状(惊厥、昏迷、休克、40.6℃以上的持续高热等)则宜静脉应用暂短的激素疗法。 ⑧特异马血清治疗。 1961~1964年对抗3、7型腺病毒马血清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结论不一。 1973年后对此血清又改进了工艺,提高了效价,在吉林、黑龙江等省应用,认为具有降温快、症状消失早、后遗少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白求恩医大儿科及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等)。 但1976年以后几年的制品较易引起血清病。 ⑨在恢复期中,如肺部体征消失迟缓,宜作物理治疗。
中医疗法 对腺病毒肺炎的治疗,早期以宣肺清热解毒为主,中期加用涤痰豁痰,重症极期扶正救逆。 根据中医研究院蒲辅周老大夫的经验肺炎是外感性疾病,不限于温病范围,包括风寒暑湿诸类。 肺炎病的重点始终在肺,重者可以影响其他脏腑。 治疗分正治法和救逆法两种,其治则为邪实当宜宣肺祛邪,正虚救逆须用育阴、回阳、气液两补等法,即正治以宣肺透表为主,救逆以随证论治为要。 具体归纳为八法及病后调理一项。 (1)解表法:风热犯肺以桑菊饮套葱豉汤加减,若热甚则合银翘散加减 ;风寒袭肺,以杏苏散和葱鼓汤加减;暑邪,以香薷饮加减。 (2)表里双解法:表寒里热以麻杏石甘汤加味;外寒内热,曾用小青龙加石膏汤,若内饮不重,咽间有痰,作水鸡声,舌淡或微红,脉浮数,治以射干麻黄汤;表陷里寒,治宜桂枝厚朴杏仁汤;表陷里热用葛根芩连汤加味;表陷结胸用小陷胸汤套瓜蒌薤白汤加减。 (3)通阳利湿法:湿邪以千金苇茎汤加味;若湿热闭肺,神昏,身有白则以薏苡竹叶散治之。 (4)清热养阴法:气虚热闭乃以西洋参3g扶正,用牛黄散5g匀分五次服;若正虚入营 ,则以清营解毒之剂,佐以宣闭;余热未尽,以竹叶石膏汤加减;暑伤肺气,仿王氏清暑宜气法加减。 (5)降气豁痰法:气逆而喘,宜苏子降气汤加减;肝气上逆,宜旋覆代赭石汤加味。 (6)扶正开闭法病久,肺气已虚,邪闭尚甚,宜用玉竹、远志、粳米、大枣、诃子,补益肺气以扶正;若肺闭甚,可佐焦麻黄少许,并选用杏仁、生石膏、桔梗、葱白之类,攻补兼施以开闭。 (7)固阴降逆法:火逆而喘,宜麦门冬汤加减;气液两伤,宜生麦散加味;阴液枯竭,宜三甲复脉汤加味;久病伤阴,宜大小定风珠加减。 (8)回阳救逆法:用参附汤或姜附汤加味频频饮之。 此外病后调理:脾胃不调,以二陈汤加味;脾胃不调虚满者,治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病后虚烦,治以栀子豉汤;中虚气陷,用补中宜气汤加减。
70年代以来观察到重症腺病毒肺炎有DIC表现,北京友谊医院等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对防治DIC有一定作用,用药为当归、赤芍、川芎、鸡血藤、水蛭、虻虫、黄芪等。
5病因学
已知腺病毒有41个血清型别,其中很多与人类上、下呼吸道感染密切有关。 从我国北方和南方各地住院病儿的病原学观察,均证明3型和7型腺病毒为腺病毒肺炎的主要病原。 从咽拭子、粪便或死后肺组织可以分离出病毒,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较早期(发病5~10天或更早)上升4倍以上。 在一部分麻疹并发肺炎的严重病例,也得到同样的病原学检查结果。 北京等地还发现11型腺病毒也是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较常见的病原(儿科研究所,1964~1966)。 此外,21、14及1、2、5、6等型亦在我国大陆逐渐出现,台湾则以1、2、5、6型为主。 最近白求恩医大对1976~1988年分离的3、7型腺病毒,进行了基因组型的分析,证明7b多导致重症肺炎。
腺病毒是DNA病毒,主要在细胞核内繁殖,耐温、耐酸、耐脂溶剂的能力较强,除了咽、结合膜及淋巴组织外,还在肠道繁殖。 可根据其对特殊动物红细胞的凝集能力分为3组,容易引起婴幼儿肺炎的3、7、11、14、21这一组,均能凝集猴红细胞。
6病理改变
病灶性或融合性坏死性肺浸润和支气管炎为本病主要病变。 肺炎实化可占据一叶的全部,以左肺下叶最多见。 肺切面上从实化区可挤压出黄白色坏死物构成的管型样物,实化以外的肺组织多有明显的气肿。 镜检所见病变,以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周围炎为中心,炎症常进展成坏死,渗出物充满整个管腔,支气管周围的肺泡腔内也常有渗出物,大都为淋巴、单核细胞、浆液、纤维素,有时伴有出血,而中性白细胞则很少,肺泡壁也常见坏死。 炎症区域的边缘可见支气管或肺泡上皮增生,在增生而肿大的上皮细胞核内常可见核内包涵体,其大小近似正常红细胞,境界清晰,染色偏嗜酸性或嗜两色性,其周围有一透明圈;核膜清楚,在核膜内面有少量的染色质堆积;但胞浆内无包涵体,也无多核巨细胞形成,因此,在形态学上可与麻疹病毒肺炎及肺型巨细胞包涵体病区别。 此外,全身各脏器如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均有间质性炎症与小血管壁细胞增生反应。
7流行病学
腺病毒一般通过呼吸道传染。 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往往同时发生腺病毒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 人群血清学研究说明,生后最初数月常存留从母体传递的腺病毒特异抗体,此后一直到2岁抗体缺乏,2岁以后才逐渐增加。 这与腺病毒肺炎80%发生在7~24月婴幼儿的临床观察完全符合。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各年龄组易感人群数量越多,发生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的人数就多,而婴幼儿发生腺病毒肺炎的机会也越大。 腺病毒肺炎在我国北方多见于冬春两季,夏、秋季仅偶见,在广州的高流行年则多见于秋季。 这类肺炎在北京约占病毒性肺炎的20%~30%。
8临床表现
根据1959~1963年北京245例经病毒学证实的3、7型婴幼儿腺病毒肺炎的分析,其临床特点可概述如下。
1.症状
(1)起病:潜伏期3~8天。 一般急骤发热,往往自第1~2日起即发生39℃以上的高热,至第3~4日多呈稽留或不规则的高热;3/5以上的病病例最高体温超过40℃。
(2)呼吸系统症状:大多数病儿自起病时即有咳嗽,往往表现为频咳或轻度阵咳,同时可见咽部充血,但鼻卡他症状较不明显。 呼吸困难及发绀多数开始于第3~6日,逐渐加重;重症病例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喘憋(具有喘息和憋气的梗阻性呼吸困难)及口唇指甲青紫。 叩诊易得浊音;浊音部位伴有呼吸音减低,有时可听到管性呼吸音。 初期听诊大都先有呼吸音粗或干罗音,湿罗音于发病第3~4日后出现,日渐加多,并经常有肺气肿征象。 重症病儿可有胸膜反应或胸腔积液(多见于第2周),无继发感染者渗出液为草黄色,不混浊;有继发感染时则为混浊液,其白细胞数多超过10×109/L。
(3)神经系统症状:一般于发病3~4天以后出现嗜睡、萎靡等,有时烦躁与萎靡相交替。 在严重病例中晚期出现半昏迷及惊厥。 部分病儿头向后仰,颈部强直。 除中毒性脑病外,尚有一部腺病毒所致的脑炎,故有时需作腰穿鉴别。
(4)循环系统症状:面色苍白较为常见,重者面色发灰。 心律增快,轻症一般不超过每分钟160次,重症多在160~180次,有时达200次以上。 心电图一般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重症病例有右心负荷增加和T波、ST段的改变及低电压,个别有1~2度房室传导阻滞,偶而出现肺性P波。 重症病例的35.8%于发病第6~14日出现心力衰竭。 肝脏逐渐肿大,可达肋下3~6cm,质较硬,少数也有脾肿大。
(5)消化系统症状:半数以上有轻度腹泻、呕吐,严重者常有腹胀。 腹泻可能与腺病毒在肠道内繁殖有关,但在一部分病例也可能由于病情重、发高热而影响了消化功能。
(6)其他症状:可有卡他性结膜炎、红色丘疹、斑丘疹、猩红热样皮疹,扁桃体上石灰样小白点的出现率虽不高,也是本病早期比较特殊的体征。
2.X线检查
X线形态与病情、病期有密切关系。 肺纹理增厚、模糊为腺病毒肺炎的早期表现。 肺部实变多在发病第3~5天开始出现,可有大小不等的片状病灶或融合性病灶,以两肺下野及右上肺多见。 发病后6~11天,其病灶密度随病情发展而增高,病变也增多,分布较广,互相融合。 与大叶肺炎不同之处是,本病的病变不局限于某个肺叶。 病变吸收大多数在第8~14天以后。 有时若病变继续增多、病情增重,应疑有混合感染。 肺气肿颇为多见,早期及极期无明显差异,为双侧弥漫性肺气肿或病灶周围性肺气肿(图1)。 1/6病例可有胸膜改变,多在极期出现胸膜反应,或有积液。
图1 腺病毒肺炎,肺气肿
3岁,女孩。 持续高热咳喘8天,咽拭子分离出Ⅶ型腺病毒。 X线胸片显示右肺门增密,两肺内带纹理增厚粗多,右肺内带片状阴影,两下肺透亮度明显增高,两膈位于第10后肋水平,膈面弧度变平,为重度肺气肿表现
3.病程
本症根据呼吸系和中毒症状分为轻症及重症。 热型不一致,多数稽留于39~40℃以上不退,其次为不规则发热,弛张热较少见。 轻症一般在7~11日体温骤降,其他症状也较快消失,唯肺部阴影则需2~6周才能完全吸收。 重症病例于第5~6病日以后每有明显嗜睡,面色苍白发灰,肝肿大显著,喘憋明显,肺有大片实变,部分病例有心力衰竭、惊厥、半昏迷。 恢复者于第10~15日退热,骤退与渐退者各占半数,有时骤退后尚有发热余波,经1~2日后再下降至正常。 肺部病变的恢复期更长,需1~4月之久,3~4个月后尚不吸收者多有肺不张,日后可能发展成支气管扩张。 我们曾对3、7型腺病毒肺炎经过1~5年随访,30.1%有慢性肺炎、肺不张及个别支气管扩张。 以后又对3、7、11型腺病毒肺炎109例进行10年远期随访,X线平片45.3%有肺间质增厚、纤维化和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炎合并支气管扩张占3.8%;支气管扩张及慢性肺炎则各占4.7%。
学龄前期与学龄期儿童的腺病毒肺炎,一般均为轻症,常有持续高热,但呼吸及神经症状不重。 麻疹并发或继发腺病毒肺炎时,则所有症状均较严重,病情常易突然恶化。
我们曾观察34例(1964~1980)11型腺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与3、7型腺病毒肺炎的症状无明显差异,但重症及死亡者与3型相似,而较7型者明显为少。
1~5月小婴儿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我们曾观察38例(3型20例,7型12例,11型6例,1981~1983),8例为毛细支气管炎,30例为肺炎,多为低度或中度发热,热程短,无肺部实变体征,胸片以小片阴影为主,萎靡、嗜睡等神经症状的发生较6月以上婴幼儿少且轻,临床上无法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肺炎区别,致使本组病例在病原学报告前无1例临床诊断为腺病毒肺炎。
9并发症
在腺病毒肺炎病程中,可并发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等感染,以致病势更为严重。 在腺病毒肺炎后期,以下几点常提示有继发细菌感染存在:①于发病10天左右病情不见好转,或一度减轻又复恶化;②痰变为黄色或淘米水色;③身体其他部位有化脓灶;④出现脓胸;⑤X线检查出现新的阴影;⑥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或核左移;⑦中性粒细胞的堿性磷酸酶或四唑 氮蓝染色数值增高。
在重症腺病毒肺炎的极期(第6~15病日),少数病例可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尤其易发生在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在DIC发生前均有微循环功能障碍,最初多仅限于呼吸道及胃肠道小量出血;以后可有肺、胃肠及皮肤广泛出血。 本症经初筛试验、筛选试验及确定试验以肯定诊断。 初筛试验以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及血小板计数减少为重要指标;肯定诊断则以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元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三项中两项异常或鱼精蛋白副凝试验(三P试验)、乙醇胶试验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三项中一项异常为准。
长春白求恩医大发现重症病例或并发7型或3型腺病毒心肌炎者,以起病急、恢复快为特点。 一般见于病程第2周早期,随着心肌缺氧、水肿的消除,其恢复较快。 但由于合并心力衰竭,往往漏诊心肌炎;应重视突然出现苍白、多汗、呕吐、腹痛、心界扩大、心率变快或变慢,以及肝肿大等,常规作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以确定诊断。
10辅助检查
白细胞总数在早期(第1~5日)大都减少或正常,约62%病例在10×109/L(/mm3)以下,36%在(10~15)×109/L(~/mm3),分类无何特殊改变,晚期白细胞数值与早期类似,唯有继发细菌感染时才升高。 血涂片检查,中性粒细胞堿性磷酸酶及四唑氮蓝染色,一般较正常小儿或细菌性肺炎患儿为低,虽白细胞总数高达,但白细胞堿性磷酸酶指数仍明显降低。 部分病儿血清冷凝集试验可为阳性。 发热期间部分病例尿检查有少量蛋白。 表现脑膜 症状的患儿中,脑脊液检查一般正常。
11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特别应注意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 腺病毒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几乎相同,都有高热,呼吸困难及嗜睡等症状均不太明显。 但一般腺病毒肺炎均有体征,支原体肺炎有的只有X线阴影而无罗音等征或可助鉴别,而不少情况最后只能依靠实验室特异诊断。
5个月以下小婴儿腺病毒肺炎临床表现较婴幼儿腺病毒肺炎明显为轻,与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所致肺炎无法鉴别,只有靠快速诊断或病原诊断。
12预防
3、4、7型腺病毒口服减毒活疫苗经国外小规模应用已证明有预防效果,但尚未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流行期间,特别在病房,应尽力隔离,以预防交叉感染;在地段工作中多做婴幼儿上感的家庭治疗,在托幼机构要特别注意早期隔离及避免患感冒的保育员继续担任护理工作,以减少传播机会。
13预后
在我国北方腺病毒肺炎的病情严重,1958年初次大流行时,住院病人病死率高达25%,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病死率降至5%~10%。 近10年来没有明显流行,有时北方的发病数甚至降至第二位(RSV肺炎为第一位),病情减轻,病死率为5%以下。 流行时死亡大多发生在病程第10~15日,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①年龄幼小缺乏特异抗体,死亡多发生于6~18月儿童,2岁以上者几乎没有死亡;②如并发或继发于麻疹、一般肺炎或其他重症的过程中,病死率较高,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等感染时预后也较严重;③一般7型腺病毒与3型、11型所致肺炎比较,重症及死亡者较多。
治疗腺病毒肺炎的中成药
腺病毒肺炎相关药物
腺病毒性肺炎早期都有哪些症状呢
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在儿童中以发热性咽炎和咽结膜热为最常见,婴幼儿则以肺炎为多。 潜伏期3~8天,继上呼吸道感染,咽结膜热或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后发病。 发热高,病程长为其特点,那么腺病毒性肺炎早期都有哪些症状呢?轻症:多见学龄茄纯游前期及学龄期儿童,早期有结膜炎,咽炎及皮疹等腺病毒感染的症状,热程短,持续7~14天,中毒症状轻,一般无裤颂心、脑等合并症。 肺部体征与X线与一般支气管肺炎近似,病程10~14天,高热骤降,一般症状随着很快好转,肺部阴影2~4周才能完全消失。 重症:中毒症状重,高热可长达3~4周,大部分有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及DIC等合并症,肺部病变长达1~4个月之久,肺部湿啰音长时间不消失。 极重型可发生DIC。 腺病毒性肺炎时,若在发病后高热持续10~14天以上而不见好转,或热已有下降趋势后又复上升,或病情一度减轻而又恶化时,应注意有继发细菌感染的可能。 Korppi观察报告,在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累及下呼吸道,特别是肺炎时,合并细菌感染是常见的。 此时痰呈黄色,痰液或咽拭子细菌培养阳性,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此时若行X线检查可见肺部病变增多或出现新的病变。 末梢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核左移或粒细胞出现中毒颗粒。 病情较一般腺病毒性肺炎更为严重。 此外,腺病毒性肺炎患儿还可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或副流感病毒感染,此时患儿病情也较单纯腺病毒性肺炎时严重。 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与年龄、病毒型的毒力、免疫功能、是否继发细菌或其他病毒感染均有关。 如年幼儿腺病毒感染较年长儿重;7型较3型为重;21型可留下远期肺部损害,如肺不张、肺纤维化,这种损害可能是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所造成。 麻疹合并腺病颤销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除具备腺病毒性肺炎一般特点外,病情均较重,病程迁延,恢复较慢,严重并发症较多,尤以心肌炎、喉炎是致死主要原因,小年龄组病死率较高,有的病例发疹不典型,而以肺炎表现为主,应引起重视。 呼吸道症状 多数患儿自起病时即有频繁咳嗽,呼吸道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4~6天以后逐渐出现喘憋、发绀、鼻扇、三凹征、梗阻性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 肺部物理征出现较晚是腺病毒性肺炎的特点。 发病早期呼吸音粗,发热4~5天后方可出现肺部体征。 叩呈浊音,呼吸音减低或干啰音,肺实变时可闻管状呼吸音,以后渐可闻及湿啰音或捻发音,且日渐增多,并有肺气肿征象。 部分重症病例第2周合并胸膜反应或少量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可分离出腺病毒。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腺病毒性肺炎早期都有哪些症状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