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不谈论市场份额 飞轮 黄仁勋 机器学习的关键在于

目前全球到底需要多少算力?英伟达是否追求扩大市场份额?

近日,黄仁勋在一次长达约1个半小时的访谈中,谈及自己对于AGI(通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AI(人工智能)未来的看法,并对马斯克、xAI、OpenAI和自己的工作生涯作出了评价。

黄仁勋表示,AGI很快会以某种形式成为个人的“口袋助手”,这个助手一开始它会很有用,但不会是完美的,随着时间推移,它会越来越完美,就像所有的技术一样,这也是科技的魅力所在。

“我们重新发明了计算”,机器学习的关键是飞轮效应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重新发明了计算”,过去十年里将计算成本降低了10万倍,远超过摩尔定律所能带来的百倍。

他认为,加速计算、新的数值精度、新的架构以及极其快速的存储器等创新,都推动了算力的飞速发展,也让我们从人类编程走向机器学习。同时,机器学习的速度也很快,随着重新定义计算的分布方式,英伟达引入了各种形式的并行计算,变得擅长在这些基础上发明新的算法和训练方法。这些技术和创新互相叠加,最终带来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展,“整个堆栈都在增长,我们在所有层面上进行创新,因此我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速度……以前我们讨论的是预训练模型的扩展,每年模型的大小和数据量翻倍,算力需求也因此每年增加四倍,而现在我们在后训练和推理阶段也看到了扩展,预训练再也不被视为艰难,推理也变得复杂,把所有人类思维都视为一次性是荒谬的,快速思考和深度推理、反思、迭代和模拟,这些概念现在都已经开始显现。”

黄仁勋强调,很多人过去认为,包括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设计一款更好的芯片,就是拥有更多的算力,更多的浮点运算能力。算力确实很重要,但这种思维方式已经过时,因为过去的软件都是在系统上运行的,是静态的,也就是说提升系统性能的最好方法就是做出更快的芯片,但我们已经进入机器学习,而非人类编程了,不仅仅是软件,更要涉及整个数据处理过程。机器学习的关键是“飞轮效应”,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让“飞轮”高效运转。很多人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光是数据整理和训练都需要AI,这个过程本身就非常复杂。而正是因为有了更智能的AI来整理数据,现在有了合成数据生成以及各种不同的数据整理方式。因此,在进行训练之前,已经有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所以当考虑这个飞轮时,应该从整体来看待,而不仅仅是关注训练,应该设计一个计算系统和架构,能够让这个飞轮每一步都尽可能高效,而不仅仅是特定应用场景的训练。

黄仁勋称:“训练只是其中一步,每一步都是艰难的,机器学习没有任何容易的部分。无论是OpenAI,还是DeepMind的Gemini团队,他们做的都不是简单的事情。所以,你应该关注整个过程,加速每一个步骤,尊重阿姆达尔定律。如果某个步骤占用30%的时间,即使加速三倍,整体过程的提升也有限。所以,关键是创建一个可以加速每个步骤的系统,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循环时间和整个飞轮的效率。”

他认为,飞轮和学习的加速最终会带来指数级的提升,英伟达的整个过程也都是通过CUDA加速的。

推理的增长将达到亿倍规模,英伟达“从不谈论市场份额”

对于英伟达的“护城河”,黄仁勋强调,英伟达的优势在于算法,以及上层科学和底层架构的深度融合,他相信公司在推理方面的“护城河”会像在训练方面一样深厚。

他认为,训练实际上就是大规模推理,如果在特定架构上完成了良好的训练,那么推理过程也会表现优异,如果在这个架构上构建它,即使没有特别的考虑,它也会能在这个架构上运行。因此,架构的兼容性对于推理任务至关重要,就像iPhone和其他设备一样。

同时,英伟达目前40%以上的收入来自推理,推理方面即将因推理链的出现而大幅增长,黄仁勋表示是一场智能生产的革命,推理的增长将达到亿倍的规模,“这就像上学是为了将来在社会中有所贡献,训练模型很重要,但最终的目标是推理”。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的目标是创建一个无处不在的计算平台,“我们每年都在努力创造一台新的计算机,其性能提升两到三倍,成本降低两到三倍,能源效率提高两到三倍。这种进步令人难以置信。因此,我们建议客户逐年分批购买新设备,以维持在成本上的平均水平,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架构上保持兼容性。

黄仁勋称,目前以公司的改进速度来构建单独的系统是非常困难的,同时还有一个难点在于,英伟达不仅仅将这些创新作为基础设施或服务出售,而是将它们分解并集成到多个平台中。因为每个客户的集成需求都各不相同,我们必须将所有的架构库、算法和框架集成到他们的系统中,当然也包括我们的安全系统和网络。我们基本每年都要进行大约10次集成操作。这真是个奇迹,但这也让我感到疯狂,想想这件事我就快要疯了”。

而对于市场,他表示英伟达不想从任何人那里抢夺市场份额,“如果你看我们的ppt,会发现我们从不谈论市场份额。我们内部讨论的都是如何创造下一个事物、下一个可以在飞轮中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如何将过去可能需要一年的飞轮缩短到一个月……在考虑这些事情的同时,我们确信我们的使命非常独特。唯一的问题是这项使命是否必要……所有伟大的公司都应该以使命为核心,关键在于你在做什么,以及这是否必要、是否有价值、是否具有影响力和帮助他人。”

如何看待OpenAI和马斯克,是否需要百万张规模集群?

对于OpenAI,黄仁勋认为是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公司之一,是专注于AI、致力于追求AGI愿景的公司,ChatGPT的问世标志着人工智能的觉醒,“我非常欣赏他们的速度以及推动这一领域发展的独特目标”。

当被问及马斯克和xAI,黄仁勋也不吝夸赞,他表示在19天内搭建完成一个10万张GPU集群,一个采用液体冷却、通电并获得许可的巨大工厂,“据我所知,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埃隆”。同时,他也表示,现在已经进入拥有20万-30万块GPU集群的时代。

那么集群是否需要扩展到50万张甚至100万张的规模?黄仁勋的回答是:“如果看扩展能力,进行简单数学计算,再加上每年模型大小和算力的四倍增长,再结合增长的使用需求,你会发现,我们需要上百万块GPU,这是毫无疑问的。但问题是,我们如何从数据中心的角度进行架构设计?这与数据中心的规模密切相关,比如是以千兆瓦还是250兆瓦为单位?我觉得会是二者兼而有之……所有正在进行的模型并行和分布式训练的突破,所有的批处理等,都是因为我们在早期做出了努力,现在我们正在为未来进行早期的工作。”

对于开源闭源的问题,黄仁勋表示这与安全相关,但不完全关乎安全。“没有什么问题是因为闭源模型导致的,这些模型可能是商业模式的引擎,它们是推动创新所必需的,我对此完全支持。重要的是,不应是对立,而是并存”。他赞同开源对于许多行业是必不可少的,使得金融服务、医疗保健、交通运输等领域带来巨大潜力。

对于开源,黄仁勋打了一个比方:“我的想象是,如果你把一个超级聪明的人关在一个有缓冲的房间里一个月,出来的可能并不会是一个更聪明的人。但是,如果有两三个人坐在一起,通过交流、讨论、相互质询,所有人都可能变得更聪明。所以,AI模型之间的交互、争论和强化学习,以及合成数据的生成,这些概念是合理的。”

没指望工作永远有趣,自己每天都在使用AI

在采访的最后,黄仁勋也对自己和行业表达了看法。他表示:“我不认为我们工作的全部都是有趣的。我的工作并不总是有趣的,也没指望它永远有趣。你问我这是不是我的期望,我会说这工作是重要的。我不太看重自己,但我非常认真对待工作、责任和在这个时代的贡献……和家庭、朋友、孩子这些一样,他们不总是有趣的,但我们总是深深地热爱它们。”

他认为真正的问题是,他还能保持多长时间的相关性。他表示自己每天都在使用AI,即便知道答案也会用AI再检查下,以发现新的内容,“AI作为导师、助手,作为一起头脑风暴的伙伴,检查我的工作,它彻底颠覆了一切。这对于信息工而言是一场革命。我希望能保持这种相关性,继续作出贡献,因为这项工作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想继续追求。我对目前的生活质量感到难以置信,并无法想象错过这样的时刻。”


NVIDIA是如何在数据中心业务上实现快速增长并超越游戏板块的?

英伟达转型成功:数据中心业务崭露头角

在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中,数据中心行业却展现出强劲增长,英伟达的服务器芯片业务正从中受益。 从2019年的25%增长到2020年27.4%,再到2021财年第一季度的37%,数据中心业务对英伟达整体收入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甚至与游戏板块形成竞争态势。 在2020年GTC线上发布会上,英伟达果断顺应市场趋势,Ampere GPU和A100计算卡成为焦点,展示了其在AI训练和HPC领域的决心。

A100 GPU被誉为英伟达有史以来最好的数据中心产品,不仅在工艺上达到7nm,性能参数更是大幅增长,成为推动AI训练和高性能计算的利器。 这一举措不仅吸引了云巨头如亚马逊AWS、谷歌云等的大量采购,也标志着英伟达从C端转向B端,深度学习市场几乎离不开其GPU和CUDA组合。 尽管英特尔和AMD等传统对手依然存在,但云计算巨头如AWS和谷歌自研的ASIC芯片也构成了挑战,然而在生态和软件方面,英伟达的优势明显。

正如黄仁勋所言,英伟达通过CUDA平台和丰富的软件生态构建了护城河,开发者数量激增,CUDA-X软件加速库提供了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的强大支持。 在硬件方面,英伟达收购Mellanox强化了数据中心连接能力,而初创加速计划则助力AI创业公司的孵化与落地。 这些举措表明,英伟达凭借数据中心业务和强大的软件生态,正在书写芯片市场的崭新增长篇章。

英伟达是哪个国家的创始人

英伟达的创始人是美国的。

英伟达公司,全称为NVIDIA Corporation,是美国一家知名的图形处理器和人工智能技术公司。 该公司由黄仁勋于1993年创立。 黄仁勋不仅创建了英伟达,还带领公司不断推出创新的图形处理技术,推动了计算机图形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英伟达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游戏、工作站、数据中心以及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是全球知名的计算机硬件公司之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英伟达也在深度学习、自动驾驶等领域展现了强大的竞争力。 公司在人工智能和图形处理技术上的优势使其成为科技领域的领导者之一。 至今,英伟达仍在不断努力研发新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详细解释如下:

英伟达公司的创始人黄仁勋,是美国的一位成功企业家和技术领导者。 黄仁勋不仅在计算机图形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的背景,而且具备前瞻性的商业视野,成功带领英伟达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英伟达公司的创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从那时起,英伟达就一直在计算机图形和人工智能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英伟达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技术,以满足市场对于更快、更好的计算性能的需求。 特别是在游戏领域,英伟达的产品受到了广大游戏爱好者和专业游戏开发者的青睐。 除了游戏领域,英伟达的技术还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工作站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推动了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英伟达在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其强大的芯片和软件开发工具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此外,英伟达还积极与学术界、产业界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的来说,英伟达的创始人来自美国,并且该公司已经成为了全球图形处理器和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领导者之一。

英伟达在SIGGRAPH上带来了哪些新技术和应用?

英伟达一年后的新突破与技术展示

在2018年的SIGGRAPH大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展示了其在实时渲染中实现光线追踪的RTX平台,一年后的SIGGRAPH,英伟达并未如去年般高调,但技术升级对于CG领域的重要性却依然吸引着众多从业者。 他们关注的焦点在于,RTX技术在这一年里为CG带来了哪些革新可能。

RTX在SIGGRAPH上的活跃度彰显了其影响力,英伟达在50场光线追踪相关会议中参与了34场,位居榜首。 这一年,英伟达发布了超过40款行业领先软件对RTX的支持,包括皮克斯、雷诺、新百伦等在内的企业,以及Unity和Unreal Engine等游戏引擎,Adobe、Autodesk等视觉计算巨头也相继采用RTX技术。

在SIGGRAPH上,英伟达展示的新应用和硬件进步引人注目。 Adobe Substance Painter利用RTX光线追踪提高了烘焙性能,Autodesk Flame则借助RTX Tensor Core加速了机器学习功能。 此外,Blender Cycles、Dimension 5 D5 Fusion等软件通过NVIDIA OptiX提升了渲染性能,设计师们可以在移动工作站上进行实时光线追踪渲染。

在AR技术上,英伟达展示了荣获最佳新兴技术奖的Prescription AR眼镜,解决了近视人群在AR设备使用中的不适问题。 Foveated AR头显则采用视线追踪技术,节省算力和功耗。 英伟达还通过RTX光追、Omniverse平台和AI技术,打造了逼真的登月demo,让历史场景重焕生机。

AI方面,GauGAN AI绘图应用成为SIGGRAPH的一大亮点。 用户只需简单画几笔,AI就能生成各种风格的艺术作品,对创的创作效率和灵感产生积极影响。 原画美术师Colie Wertz就通过GauGAN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总的来说,SIGGRAPH的焦点在于技术如何推动CG领域的发展,英伟达与Adobe、Unity等合作伙伴共同展示了技术创新如何助力创,激发新的创作灵感。 技术进步与创的灵感碰撞,共同塑造了CG行业的未来。

美国股市为何在两年间持续上涨 利率稳定下的牛市
未来还有工可打吗 网友 网传东莞一家大型外企给员工放长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