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军突起!这类资产火了

在银行股的带动下,10月14日,两市强势反攻,大盘一度阳包阴,再逼近3300点大关,上证指数收涨2.07%,创业板指涨2.6%。化债、华为鸿蒙、商业航天、网络安全、金融科技、人工智能、车路云题材活跃,房地产、半导体、银行板块涨幅居前。市场成交额超1.6万亿元,逾5000股上涨。恒生红利ETF(159726)涨超4%。

财政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财政部在加快落实已确定政策的基础上,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将在近期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同时,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银行股对财政部新闻发布会反应很直接,特别是四大行,强势上攻,再次逼近历史新高,甚至有个别大行今天的收盘价已经创历史新高。

财政接棒,增量政策已在路上

在10月12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财政部负责人介绍了“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明确将在近期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的增量政策举措。主要内容包括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叠加运用专项债、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以及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除这四项政策外,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据中金测算,财政增量在7万亿元—8万亿元(对应社融10%的增速,以匹配相应的M2和名义GDP增速)将有助于改变当前经济各部门面临的投资回报率与融资成本倒挂的核心问题。如果后续规模符合预期,预计市场能够得到一定支撑,并在当前水平震荡转向结构行情。

此外,近日,央行5000亿元“互换便利”落地,相关机构或更青睐高股息资产。兴证国际认为,市场对于相关政策落地反应正面,市场对于高股息的资产投以信任的一票,而高股息板块有机会成为港股下一波上升浪的主要推手。

广发证券表示,央行互换便利工具有助于红利类资产的价值挖掘。通过二次质押融资投资股市是加杠杆行为,给机构资金加杠杆的核心诉求还是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降低市场波动性,因此机构更有动力优先选择大市值、高股息、央国企、低估值等具备“稳定性”特征的优质资产。

中信证券指出,9月24日政策组合拳推出以来,港股涨幅显著,多重指标均表明港股投资者情绪十分火热。外资也呈现出显著增配港股市场趋势。中信证券认为,尽管经历一轮快速上涨,港股当前估值水平无论比较全球市场还是历史情况仍处在具备较高性价比的位置,尤其成长及大金融板块当前的估值更是处于较低的历史分位。虽然逼空交易推动的上涨最快的阶段或已过去,但在政策逐步落地且投资者情绪依旧“兴奋”的背景下,港股难言已阶段性触顶,其估值修复行情有望延续至11月初。

恒生红利ETF(159726)和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享港股、央企、红利三重属性叠加,兼具高股息与低估值,在利好消息叠加发布的情况下,价值凸显。

短期调整较为充分,存在结构性机会

华夏基金表示,上周随着增量资金快速消耗,市场冲高回落,拐点出现后资金卖出导致指数进入调整阶段,投资者情绪逐渐降温,目前看指数回落了前期一半涨幅,短期调整较为充分,投资者交投意愿仍然维持高位,增量政策有望持续推出,市场大概率以震荡反复为主,存在结构性机会。

中信证券表示,政策信号出现重大变化,市场预期出现大逆转,未来内需政策持续加码或推动价格信号提前到来,行情将迎来大拐点;在预期大逆转后,以散户为主的增量资金集中入场为特征,脉冲式上涨短期内还会持续;当前正处于预期大逆转向行情大拐点的过渡阶段,以低P/B和内需修复为核心,待价格信号确认,迎来行情大拐点后,将开启以信用周期重新上行为核心特征的年度级别牛市行情,投资者将迎来更佳入场时机。

中信建投认为,化债标志着过去一轮财政周期收缩阶段结束,预示着股票熊市结束。这也是为何我们将此次财政部新闻发布会视为股票市场右侧信号再度确认。

在成交量非常活跃的背景下,以芯片为代表的兼具“中国核心资产”与“新质生产力”方向,有望成为市场下一阶段主线。

当前国内经济周期处于边际走强阶段,芯片具备三大核心逻辑:

首先,基本面扎实,海内外向上周期共振。全球和中国半导体销售额均连续10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且今年以来一直保持两位数同比增幅,8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创历史新高。这主要得益于汽车、工控等供应链库存改善以及AI需求增加,半导体仍处于较高景气度阶段。

其次,国产化需求旺盛,投资额屡创新高。随着AI发展,近期电子领域多款新品发布,华为秋季新品发布华为智慧屏产品V5Max110和智界R7等多款产品,芯片需求旺盛。

最后,芯片跟经济关联度极高,持续受益于政策发力。复盘过往行情,当政策发力,市场主线往往在成长板块中跟经济关联高的顺周期方向,芯片受益于政策友好,市场弹性较高,例如在2016—2017年的顺周期牛市、2020年的顺周期牛市、2022年11月的顺周期大反弹中,芯片都没有缺席。

整体而言,华夏基金预计市场将从指数普涨转向聚焦主线的分化行情,芯片板块受益于政策与基本面向好的共振,有望汇聚更强共识。

由于权限限制,新股民买不了创业板和科创板(需2年股龄),不少新股民会选择买相关指数ETF。芯片ETF(159995)全市场同标的产品规模第一,一键get30只A股芯片全产业链龙头股,场外投资者可关注其联接A类,008887,联接C类008888。

半导体材料ETF(562590)及其联接基金(A类:020356、C类:020357)紧密跟踪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指数中半导体设备(53.1%)、半导体材料(22.6%)占比靠前,合计权重超75%,充分聚焦指数主题。

港股仍有较高配置价值

据悉,中国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将于10月16日发表2024年《施政报告》,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有消息称,李家超届时将宣布多项措施,巩固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恒生科技指数在经历了短期大幅上涨后,积累了较多的获利盘,因此上周出现回落,消化获利盘完成换手,投资者平均持仓成本不断抬升,整体看是牛市的健康走势。趋势角度,恒生科技指数快速的上涨突破前期多次高点,出现回踩也符合趋势演绎的过程,目前过热的情绪已有所缓解,指数波动幅度也逐渐收敛。认为不论从政策、基本面、流动性还是市场自身周期角度看,其仍然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从市场流动性看,海外降息周期大概率仍将延续,港股市场来自外部的流动性扰动逐渐减少是大趋势,从最新就业数据来看,证伪衰退预期并确认软着陆的方向,利好风险资产。此外目前的主要定价因素是中国财政政策发力预期+美国软着陆宽货币预期,海外经济失速下行风险暂时不突出,保持观察即可。

而在政策面上,9月底以来,政策转向催生“中国资产信心重估”,大的序幕刚刚开始。决策层为应对中国经济面临的“债务-通缩循环”陷阱,已经出台的一系列直指提振权益资产价格、稳定房地产市场、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消费的有力措施,并将针对后续情况不断实施相应措施。

从基本面看,2024年上半年,恒生科技指数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长8.93%,延续改善态势,归母净利润累计同比自2022年以来已过拐点,整体呈现回暖迹象,2024年上半年大幅增长100.45%,降本增效成果显著,恒生科技指数为代表的科技板块业绩显著占优,微观视角看,指数成分公司亮点频频,其成长性和活力为业绩后续的提升奠定基础。

此外,恒生科技指数(PE:25.97、PB:2.79)估值水平和全球科技股相比仍旧是估值洼地,后续估值上涨空间较大。从周期角度看,港股市场2022年10月底触底后进入横盘震荡期,周期先于A股市场,磨底区间换手演绎的更加充分,后续进入上行周期的概率更高。

目前市场第一阶段估值修复的普涨行情进入尾声,第二阶段大概率围绕基本面、政策出现结构性分化,随着回调来临,恒生科技等因为流动性及基本面优势,后续预计将迎来更多基本面驱动的长期资金进场。

(数据来源:Wind,个股不作为推荐,上述基金风险等级为R4,为股票基金,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本基金为指数基金,投资者投资于本基金面临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等潜在风险、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申购赎回清单差错风险、参考IOPV决策和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赎回失败的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衍生品投资风险等。指数表现不代表产品业绩,二级市场价格表现不代表净值业绩。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观点仅供参考,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上述基金为香港证券投资的基金,主要投资于香港证券市场中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本基金还面临汇率风险、香港市场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跨境ETF实行T+0回转交易机制资金运作周期缩短,可能带来短期波动风险。)(CIS)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政信投资集团里有很多地方债的业务,是值得投资的吗?

地方债的火热跟地方发展是紧密联系起来的,而且我国还有很多地方是需要发展建设的,比如交通上的修桥修路,以及一些旅游景区的开发,都是需要地方债,也就是政信这样的模式去帮助运转的。 所以会一直有发展前景,我自己也投了一些政信相关的投资,基本没有出现过违约的情况。 对于普通人来说,收益稳定、风险小,是考虑投资项目比较重要的因素。 。 满意的话,求给大大的赞。

新概念珠宝成主流:半宝石与非贵金属异军突起

21世纪,珠宝已经成为老百姓继住房、汽车之后的第三大消费产业。 珠宝在一个国家的普及程度,是衡量这个国家经济发达水平、文化素质及人民生活水准的标志之一。

珠宝产品冷热不均,新概念珠宝成主流

随着珠宝、玉石市场人气日渐高涨,2011年,中国珠宝的国内销售总额达到3800亿元,比2010年至少增长了15%以上,中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珠宝消费市场之一。 然而,近两年来,受累于国际金价大幅下挫、市场严重过剩的危机、产业转型升级的乏力等因素,2014年中国珠宝首饰市场销售额或创下10年来最低增长率,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被打破。 不过,在民众消费能级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暂时遇冷的中国珠宝首饰消费市场依然展现出诱人的前景,不同品类、不同品种的珠宝产品冷热不均。

总体来说,十二五期间,随着中国社会高速发展,国际化趋势明显,东西方文化差异减小,我国珠宝首饰市场,黄金、铂金和五大宝石三足鼎立之势发生了变化:足金首饰日趋衰退,K金、钛等非贵金属需求日趋上升,消费观念也多从保值、财富、成功转化为时尚、装饰的概念,有机宝石、彩宝等半宝石的需求量急剧上升。

非贵金属迅速上位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金银首饰一直是人们追逐的对象,满城尽是黄金甲的黄金时代不言而喻。 而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 珠宝首饰的材质不再仅仅局限于贵金属、高级宝石等稀有材质之中,新金属,人造宝石等,都为十二五期间的珠宝首饰界掀起一阵新的革命风潮。

在传统首饰设计里,黄金和铂金占了最重要的位置。 黄金产品对整体珠宝消费的贡献比率上,中国仅位居印度之后,占据了52%的珠宝市场份额,可以说黄金在中国珠宝文化中的地位很难撼动。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王立新曾表示:伴随着全球黄金首饰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黄金首饰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兼具古典与现代气质的黄金饰品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并且显示了巨大的增长潜力。

然而,物以稀为贵,金价的不断上涨,迫使很多珠宝设计师们在设计珠宝时不得不调整、减少使用贵金属的比例,甚至干脆使用新金属来代替贵金属。 如今,贵金属的使用已经渐渐从时尚首饰中悄然隐去,不再受到贵金属的价格影响。 设计师们反而能在新金属的设计上使用更多新的材质,做出来的混搭效果趣味十足,这样的金属设计,一反过去严肃传统的外表,变得活泼俏皮。

此外,一些从前只用于工业的金属也加入珠宝首饰市场。 钛金属的外表与钢相似,具有银灰光泽,与生俱来的特点就是硬度高、强度高、密度小、熔点高,重量仅相当于18K金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并且价格也相对低廉。 钛本是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材等高科技领域的材料,如今也成为制作珠宝材质的一种。

ANN LIN花王戒

半宝石异军突起

改革开放后,中国珠宝市场进入璀璨光芒的铂金钻石时代。 而近10年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消费者开始关注并加入中国的彩宝、有机宝石等半宝石市场,五彩缤纷的宝石时代正式宣告它的到来。

自2010年以来,以碧玺为代表的彩色珠宝受到了国内消费者的喜爱,迅速升温,其张扬的颜色俘获了各年龄段女性的心。 同时,其价格也在近两年内翻了好几倍。

国际有色宝石协会原主席袁建荣表示:我刚刚到中国做彩宝的时候,到每一家珠宝店主要看到黄色和白色,就是钻石、黄金、一些翡翠,彩宝比例很少。 现在很多珠宝店现在至少有百分之二三十都是彩宝,这几年发展很快。 而一直比较小众的欧泊,近几年开始大批量的出现在各大珠宝展上,无论在展位还是推广品种上都有新的动作,发展势头极其迅猛。

有数据显示,2014年,琥珀同比去年增长39.7%,珊瑚同比去年增长35.6%,碧玺同比去年增长68.3%,珍珠同比去年增长20%。

水晶、坦桑石、海蓝宝、托帕石、石榴石、莎弗莱石等,这些曾经默默无闻的彩色半宝石们也悄悄走上珠宝界的奥斯卡红地毯,以其相对丰富的宝石矿产量,多姿多彩的颜色,亲切可人的价格,为珠宝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而珍珠、琥珀、蜜蜡、红珊瑚等有机宝石也因其稀少、耐久、美丽等特点在珠宝文玩圈一波接一波的火了起来。 这些半宝石结合K金或者是银,甚至是更具创意形的材质,能够表现出更加具有艺术感的珠宝首饰。

玉器关注度不断提升

玉石翡翠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饰品,但温润如水的玉石在近5年来却成为投资市场的宠儿。 有消费者发现,一款上好的翡翠玉坠,3年前价格还只是1万元,但不知不觉,这段时间这一饰品已经翻了三番。 无论是软玉还是硬玉,价格全线暴涨,全线上演了疯狂的石头行情。 翡翠市场仍呈强势,质地上佳的玉石翡翠仍然是许多寻求财富保值和升值的人们关注的对象。

虽然翡翠的价格一路飙升,但随着几年前开始的《鉴宝》、《收藏》这些节目的推广,老百姓对于玉器的消费越来越为常见,而玉器不仅开始摆脱传统对玉的造型和消费表现,也开始走时尚路线,开始做组合路线,开始走批量定制降低成本,开启品牌化竞争。

另一方面,随着公众对珠宝玉石认识程度的加深,中低端翡翠、和田玉市场正被更多的替代者所抢占。 其中,黄龙玉经过几年市场沉淀,已基本形成较为平稳的供求局面,在收藏市场的位置也因此稳定下来。 各种玛瑙、玉髓类制品由于设计更贴近市场需要,工艺更为精致,因而大面积地占领了展会空间,销售情况较好,进一步冲击了中低端玉石市场,尤其是翡翠市场。 南红、玛瑙行情走得最高,白玉髓则以价格低廉获得较大销量。

发展趋势

珠宝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具有一定的价值感,具有收藏与传承的价值。 新常态下,人们讲究更多的是品质,追求更多是品味。

面对已经到来的十三五,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受婚礼节庆等刚需市场影响,传统金饰、钻饰以及彩宝饰品等将持续稳健增长。 而且与宗教有关的饰品及其衍生品市场份额将明显增加。 庇佑、祈福是百姓生活中重要的精神诉求,宗教题材的饰品与雕件仍将占据市场较大份额,绿松石、琥珀、珍珠、玛瑙、砗磲、水晶等佛教珍宝市场销量将会增加。 个性化首饰、情感人文产品销售会有所增加。 设计新颖、款式独特,寓情于物、触动人心的产品,特别大师制作的作品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 众多独立设计师、定制工作室的兴起,将会助推个性化产品市场的发展。 各种具有新材质、新工艺的时尚首饰成为市场新宠,以多样化的珠宝追逐着国际时尚潮流。

LYDIA 蛇型耳坠

为什么有的银行存款利率只有3.75%,而有的银行却能达到5.45%?

自2015年中国人行完全放开存款利率的上浮比例之后,各家银行就有了自主的利率定价权限, 那么决定一家银行存款利率高低的关键是什么呢?——资金的充沛度。

存贷息差的关键在于存款,所以存款是银行的立行之基,一家没有存款的银行,距离破产倒闭也就不远了(毕竟银行的运营是有成本的,工资、房租、水电等等),因此越缺存款的银行就越愿意给出高息,反之存款资金越充沛的银行,给出的利率则越低。

举个例子: 比如你在沙漠中旅行,快要被渴死了,这时有个人给你一瓶矿泉水,要价1000元,你会不会买?答案是肯定的;反之你现在在超市里,也是渴的要死,有人要卖你一瓶水,价格1000元,你会不会买?相信你一巴掌就直接呼死他了吧。

所以对于存款资金紧缺的银行而言,他们就是快被渴死的人,当然愿意给出高息了,在以前,人行未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时,各家银行的利率是一样的,缺存款的小银行只能靠服务,靠减免手续费等抢点边边角角的客户,但要迅速发展壮大则很困难;现在人行放开权限了,小银行就可以通过高息,迅速获得存款壮大自己,何乐而不为?毕竟高进高出,在高的利率揽储进来,最终都可以用更高的贷款利率出去赚回来。

我国的银行利率排行榜

现实生活中,一般来说,越大的银行,其品牌知名度及识别度越高,且网点众多,业务功能齐全,所以大银行揽储相对小银行来说具有得天独道的优势。 因此,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排行基本如下所示: 国有六大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银行<地方中小银行<村镇银行<民营银行 。 如果要想获得高息,从这个趋势方向下去,最容易找到高利率的银行。

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在我看来,3.75%的定期存款利率已经不算低了,毕竟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的五年定期存款利率只有2.75%,而且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5年定期存款利率也同样不到3%,也就是说5年定期存款利率能够达到3.75%的可能是地方银行或者农商银行。

当然,虽然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普遍不高,但肯定也有一些银行能够达到5%以上。如上图所示,蓝海银行和亿联银行的5年定期存款利率就在5.45%,比国有银行同期限存款利率高出了近一倍,差距不可谓不大!

不同银行间定存利率相差较大

对于传统型商业银行来说,他们的定期存款利率很难达到5%以上,因为利润空间确实被压缩的太过厉害,甚至会出现利率倒挂以至于赔本的情况。

银行每笔业务成本与收益的核算主要参考FTP定价,而FTP全称为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是商业银行核算资金成本或收益最常见的内部经营管理模式。绝大多数银行的FTP定价表中5年定期存款利率很少有能达到5%以上的,换句话说将定期存款利率定到5%以上基本是没有利润可图甚至会亏损的买卖!

但是有一部分银行不在这个范围之内,那就是民营银行。 它们与传统型商业银行有所区别,没有任何一家物理网点,可以节省大量的经营成本与营销成本,让其有更充裕的资金用于提升本行的存款利率,而本行的存款利率提升以后又会反过来吸引大量的客户来办理存贷款业务,让本行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壮大!

银行存款利率3.75%和5.45%,二者差了1.7个百分点。

通过利息计算,1万元一年的利息一个是375元,一个是545元,如果是你,选哪个?

先看各家银行存款利率

3.75%的年利率,主要是大型银行三年期或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基准利率上浮比例不足40%;

5.45%的年利率,多以中小微及民营银行五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为主,原本比较常见的比如亿联银行、蓝海银行在三方金融平台上销售的5年期定期储蓄存款,但如今也都有所下降。 但在其官方手机银行app上,仍然有5.45%的存款利率,不过也已经限购。

利率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以国有银行为例,其5年期存款利率多在3.75%左右,有的甚至无法达到这么高。 他们有底气将存款利率定价低,主要还是因为他们作为老牌国有银行,资产规模大,群众基础好,大众信任度高,而且不需要太高的利率水平,因为其丰富的业务品种,足以吸引非常多的储户到自己银行存款。 再者说,他们本身内部经营成本较高,有着庞大员工群体,需要支出的各项费用也是不菲。 因此,存款利率太高,对他们来说无利可图,也就没有提高太多的必要行。

相对的,对于中小微及民营银行来说,本身他们网点覆盖范围较低,资产规模小,吸收存款再发放贷款他们带来非常高的利润。

为了提高揽储优势,增强百姓认可度,他们多会提高存款利率,来吸收更多的存款。 并且因为他们网点少,经营成本和营销成本也可以尽可能压缩,让银行有足够的资本充足率来提升存款利率,使其存贷款业务进入良性循环,并得以快速扩张发展。

如果你是个保守投资者,那么并不建议存5.45%利率的银行。

银行利率能达到3.75%吗?

同一条件下,存款期限越长存款利率越高。 然而,三年以下期限银行存款利率不能达到3.75%,只有三年及以上期限存款利率才可高达3.75%。

虽然目前银行存款利率开始市场化,但是仍然受央行窗口指导和行业规范限制,即仍存在利率管制。 而目前的存款利率水平最高可基于基准利率上浮55%左右(普通存款为50%,大额存单可达55%),即三年期存款最高可达2.75%155%=4.2625%。

如果题文的存款利率3.75%是三年及以上期限,在4.2625%之下,那么银行存款利率自然可以达到3.75%。 但是,如果是三年以下期限,那么存款不可能高达3.75%。

银行利率能达到5.45%吗?

一般情况下,官网公布的挂牌利率不可能高达5.45%,因为仍然受利率管制。 但是,自2014年11月调整基准利率以后,央行不再提供5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即不存在参照标准,由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或者遵循最后一次调整5年期基准利率4.75%,那么利率达到5.45%也是在上浮比例之内。

因此, 如果是5年期定期存款,那么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是可以高达5.45%的,但那几乎也是极限了,只有在小型商业银行中出现,比如民营银行、小型城商银行和信用社等。

为什么不建议存5年期5.45%利率的存款?

首先五年期期限较长,流动性风险较大;其次提供该产品的通常为小型商业银行,例如民营银行、小型城商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其注册资本通常只有二三十亿,信用风险较大;最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利率是不断下行的,而利率一旦继续下行,对提供高利率的商业银行来说负担较大(期限较长),存在较大的运营风险,特别是商业银行需要上交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上交存款准备金的部分资金本身就为折损资金,增加运营风险,即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

当然,如果资金控制在50万以内,那么即使是保守投资者也可适当存入该类银行,毕竟《存款保险条例》中规定最高可赔付本息50万。 但是,到时赔付可能并不如人意,比如等待时间较长、手续复杂等情况。

最近银行的风险屡屡暴露,比如日前包商银行因为信用风险被央行和银保监会接管,昨日济南农商行员工举报银行资产损失30亿等,小型商业银行存款的安全性不言而喻。

如果你有买股票,类同康美药业这样的蓝筹股都可瞬时间st,那么还有什么不可能的事呢?银行也可能存在做假账,特别是民营银行,资本过度集中,相互牵制性较小。

注意智能存款!

智能存款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存款,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风险,流动风险可能高于货币基金,毕竟收益高于货币基金。 智能存款实际名称为创新型现金管理类产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存款产品,这一点需要注意,有点类同于结构性存款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存款。

智能存款的运营模式是将用户的资金存入三年或五年定期存款,而随时支取的资金来源于该产品设置的资金池。 如果发生过度挤兑,那么用户可能变现不了或利率跳水(该类产品利率不断变化),给用户带来一定的损失。

本金不受损失并不代表无风险,对于智能存款很多人拿《存款保险条例》说事儿,其实这不关乎《存款保险条例》事儿。 这就好如货币基金它的主要投资对象也为存款,人家拿《存款保险条例》说事儿了吗?何况人家还主要持有信用风险更小的国债和央行票据等货币工具。

货币基金和智能存款的较大区别在于流动性的大小,毕竟货币基金投资标的平均期限在120天以内,而智能存款投资标的期限长达三年或五年,收益较高并不为过。

银行的利率已经市场化了,放开了,各大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存款利率的高低以此来揽储。

一般而言,国有大银行的存款利率普遍不高,因为他们有着雄厚的资金、风控、人才队伍、良好的信誉和 社会 认可度,所以不愁拉不到存款。 而对于腹地狭小、居民认可度较低的城商行以及农村信用合作社来说,在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下,存款已经被严重分流,要是不愿意拿出足够高的存款利率和诚意,基本没有储户愿意去存款,迫于无奈他们才会提高利率,在大银行的的夹缝中谋求生存。

从上图 2019 年部分银行的存款利率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普遍适用性的规律: 国有五大行的存款利率一般最低,普通商业银行略微高一点,而城商行的利率一般来说是最高的 。

其实我们的利率市场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经历了很多渐进的过程和一步步的试点,最终才有了今天这样的结果。 早在 1996 年央行放开银行间拆借利率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就开始起步了,这个过程整整持续了十七年之久,才最终迎来了存贷款利率的全面放开。

利率市场化有助于促进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使得市场资源的流动更高效、更合理,减少人为的干预也能使得市场的发展能够更加 健康 、稳定,并且有助于盘活市场的人气。

不同银行之间利率的差异化,也能提供给投资者更多的选择权利和机会,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 风险偏好 选择不同类型的银行进行相应的存款业务。

为什么需要提及「风险偏好」?因为刚性兑付已经被打破,银行存款也不再是保本保息的了,当然50万以内会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但是超过 50 万的部分就需要我们用户自己去评估潜在的风险,并且自己去作出相应的选择了。

不仅仅是利率市场化,未来金融市场、保险市场乃至于油气资源的市场都将逐步放开,贸易自由化、金融开放化会是未来的主旋律。

3.75%的存款利率与5.45%的存款利率相比,虽然只有1.7%的差距,如果存款的金额比较小,差距就看不出来,比如存款1万块钱就只差170块钱左右,但是如果存款金额比较大,那差距就很明显的看出来。 比如存款100万,两者的相差就达到了1.7万。

为什么不同银行存款利率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我认为主要有4个主要原因。

第1个原因是不同的银行存款政策不一样

题目中所提到的两个利率,其中3.75%的这个利率应该属于一些国有大银行或者是股份制银行。 这些银行一般都是全国性的,银行网点多规模大,所以为了方便统一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率,这些银行都会在内部实行一个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而各个支行的利润主要靠的是实际吸收存款的利率跟FTP之间的差价。 比如某个大银行三年期的FTP是4.5%,那支行在实际吸收存款的时候就不能超过这个利率,实际给到客户的利率必须控制在4.5%以内,否则就没有利润。 也正是因为这个FTP的限制,所以很多银行都不敢上浮更高的利率。

而那些小银行特别是一些农商行,农村信用社以及民营银行他们规模比较小,没有这个所谓的FTP,所吸收的存款都可以直接转化为贷款,他们可以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对存款做出调整,存款的定价更加灵活,所以能给到更高的利率。

第2个原因,不同的银行资产端的收益不一样。

存款的收益说白了,主要是来自于资产端的收益,目前大部分银行的存款都主要转为贷款,因此贷款的利率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存款的利率高低。

目前很多大银行的贷款端客户都是一些大型企业,这些大型企业比较优质,可以选择的空间比较大,所以银行在给他们放贷的时候,贷款利率都相对比较低,而为了保持一定的息差,所以存款利率也会跟着降低。

但是一些小银行则不一样,目前很多小银行针对的是一些小微企业客户以及个人客户,这些客户资质相对比较差,可以选择的空间比较小,他们对利率的敏感度相对比较低,所以能够承受较高的利息,这就给银行高存款利率提供了基础。

第3个原因,利率同盟的约束。

虽然从2015年开始,我国已经逐渐放开存款利率的限制,但从那之后银行存款利率并没有太大的波动,目前大部分银行的存款利率上浮范围基本上都是控制在55%之内。 而之所以有这个限制,是因为目前市场上有一个银行业利率工作自律公约,这个公约为了规范成员的竞争,会对成员的的利率做限制。 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上规模的银行都是利率自律公约成员,所以当会受到这个利率上限的限制。

而相对来说,目前有一些小银行就不是这个利率公约的成员,他们没有受到这个公约的限制,所以定价的自主权更高,能够上浮更高的利率。

第4个原因,吸收存款难度不同。

对于那些大银行来说,他们网点多,品牌好,而且成立的时间相对比较久,更容易吸收客户存款。

而相对来说,那些小银行网点少,品牌相对比较差,有的银行甚至成立时间只有几年,很多客户对这些小银行都不放心,所以这些小银行吸收存款的难度非常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些小银行实行的利率还跟大银行一样,那基本上就吸收不到存款。

所以为了能够跟大银行竞争存款,很多小银行吸收存款的利器就是比大银行上浮更高的利率,比如目前有些民营银行5年期的存款利率就达到了5.45%,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存款利率差距的起源

很早之前,全国所有的银行存款利率都是相同的,都严格按照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执行,有差别的只是网点、服务和送的礼品,而后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各个银行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到了2015年央行宣布不在设定存款利率的上浮比例之后,各家银行就有了彻底的利率定价权,理论上在想定多高定多高,定3.75%还是5.45%都是银行自己的事,这就是存款有差别的根本原因。

银行存款利率定价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有的银行存款利率定价3.75%,而有的银行定价5.45%呢?

因为缺钱程度不同。

从存款规模来排行,一般呈现的规律是,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农商行、农村信用社>民营银行。

如果你比较一下各银行的存款利率表,你会发现,存款利率跟上述排序正相反,说明存款越少的银行,存款利率越高。

银行靠什么赚钱?虽然现在银行业务很多、但最主要的盈利业务还是发放贷款,而发放贷款就要有存款,有存款才会产生存贷利息差。

所谓存贷利息差,就是有人来银行存款,银行要向储户支付存款利息,然后,银行有了资金来发放贷款,收取贷款利息,赚取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之间的利差。

所以,存款对银行来说是重中之重,是生命,肯定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命啊,大银行老百姓认可度高不缺存款,不需要提高利率自有存款送上门,而小银行尤其是民营银行,认可度不高,只有拼命提高存款利率,吸引重视利息收入的储户来存款,否则同样的利息,民营银行吸引不来存款,所以才有了5.45%这么高的利率。

不过提醒大家的是,因为有了存款保险制度,50万元以下存款收到保护,只要是这个范围之内的存款,无论利率多高,无论存在哪都是安全的。

这个原因是综合的,但主要是因为不同银行,吸收存款难度不一样。

银行存款利率较低的,都是大型国有银行。 而存款利率低的,基本上都是城商行、农商行等小型银行。

比如工农中建等四大行,银行员工甚至都不需要出去揽储,每天都有大量的自然储户,源源不断将自己的钱存进去。

对于大部分储户来说,将钱存银行,首先要的是安全,其次是便利,第三才是要收益。

从安全性来说,大型国有银行肯定是最安全的,而且管理规范,一般很少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 从便利上来说,大型银行因为网点众多,存取钱都很方便。 而且大型国有银行,都有几十年 历史 ,已经沉淀了海量的客户。 所以大型国有银行,是储户的首选。 他们的存款利率,普遍低于小型的商业银行,远远低于一些新的城商行、农商行等。

小型银行,尤其是新成立的城商行、农商行,品牌不够,管理需要不断完善,网点有限,只能走高息揽存的路子。

简单举一个例子,一个储户,每个月要存2000元,如果存工商银行,就在楼下;或者直接他的工资卡就是工商银行的,都不用到营业部去办理。

但如果他要存到一家不知名的小银行,要先去开户,然后可能要跑10公里办理存款业务,或者转账进入还要收取额外费用。 这样如果利息不足以支付付出的时间成本,以及“路费”,那么就没必要在这样的小银行存款。

如果是大客户,他钱存在大型银行,不但安全,而且方便,转账什么的都很方便。 但如果是在小银行里,可能钱就被挪用去理财了,这样的事情非常多。 前一段时间不是有一个浙江人,在山东一家地方银行存量几千万,结果钱都不知道哪去了,官司打了好久还没有拿回来。

说白了,大客户存款,要的是安全,所以选择大型银行,利息低一点不是问题;小客户存款需要方便,利息收入本来就不多,也不重要。

小银行揽储,只能走高息道路,还经常不受欢迎。

其实你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你只要理解银行与银行之间各种竞争能力和吸款能力,自然就会找到有的银行存款利率只有3.75%,而有的银行却能达到5.45%,差距为何如此之大的真正原因有以下几点:

原因一:银行规模不同

国内银行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民营银行、网商银行等等,而国有6大行规模是最大的,资产也是最大的;从而可以间接性的说明,规模大的自然流动资金充足,流动资金充足自然给的利息会低,这就是为什么国有银行利息总是比其他银行利率低的真正原因。

原因二:银行网点不同

国有银行网点特别多,全国各地都有,每个网点吸纳1000万资金,凑起来就是一笔巨大的金额;反之中小银行网点少,只能靠多吸纳存款,网点少的只能提高存款利率来吸引更多的存款。

原因三:银行吸款能力不同

类似国有资产除了网点多,资产优,还有就是品牌好,那些超大资金,100万,1000万,过亿的资金愿意存在大银行。 而小银行的存款都是老百姓的为主,都是小存款而已。 从而吸款容易的银行利率自然会跌,吸款困难的自然利用高利率来吸收存款。

原因四:银行资金流动性不同

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吸筹存款大,而放贷出去也多,从而可以把这些资金充分流动起来,资金周转快,资金流动性强,资金不紧张,存款利率肯定会下调,属于哪种爱存不存的态度。 而小银行不同,一旦有坏账的情况,资金链断,必须需要吸筹大量的存款来缓解资金流动性,而提高存款利率就是吸收存款最有效的方法。

原因五:银行打起利率战

生意场上打价格战,而银行也是会打利率战的,这家银行的存款利率是3%,下一家银行又提高4%,再下一家有提高到5%,小银行就直接提高5.5%,各大银行为了吸引存款,一家银行高于一家,这就是利率战。

总之以上五大原因就是银行利率不同的真正原因就是有两点, 银行与银行之间的竞争所致,小银行很难竞争大型银行,而小银行只能提高存款利率来竞争。 再有一个真正原因就是每家银行的资金流动性所致,大银行资金流动性强,小银行资金流动性差,只能提高存款利率吸收存款,增加资金流动性 !这两大原因就是有的银行存款利率只有3.75%,而有的银行却能达到5.45%的真正原因。

每家银行的银根决定存款利率,银行有足够资金,肯定不会付出高成本吸存款,只有资金紧张之时才会真正的花高成本来吸收存款,提高存款利率。

5.45%的年利率只有民营银行五年期存款才能达到的高利率。 至于3.75%的存款利率,则是传统银行当下五年期存款利率水平。

央行三年期和五年期基准利率都是2.75%,大额存单最高上浮55%,年利率能够达到4.2625%,但是普通定期存款往往只能上浮30%,往往只能达到3.6%左右,一些银行5万元以上的三年期大额存款年利率能达到4.125%。

之所以民营银行存款利率较传统银行存款利率高,有如下原因:

1、民营银行知名度低,揽储困难,只能以高利率吸引存款

越是品牌认知度高的银行越容易吸引到更多存款,相应的,这些银行往往会给出更低的存款利率。 从某个角度讲,这也是给了其他银行一条活路。 毕竟如果国有大行都以高利率揽储的话,其他银行的生存空间就会被大幅压缩,很难吸引到大量资金,发展都会成为问题,这并不利于金融市场稳定和发展。

民营银行本身受到限制,只能一行一店,只有在总行所在地有一个营业部,其他省市没有营业网点。 仅从这一点来讲,消费者就会对存款心存疑虑,因为存款只能通过互联网操作,而每年都有那么多存款丢失的新闻。 万一选择了千里之外的异地民营银行,存款有问题的话维权成本将会非常高,这大大增加了民营银行的揽储难度。

为了吸引到更多存款,民营银行拿出明显高于其他银行的利率就顺理成章了。

2、民营银行没有线下网点,运营成本较低

2019年的咖啡很火,很多创业者都选择了销售咖啡。 以实体店的咖啡为例,店铺租金成本就占到了一杯咖啡的40%。 房价上涨使得店铺租金不断上涨,这已经成为实体店的最大成本支出。

银行也是同样的道理,在不同的城市设立网点,需要租用空间,需要安排员工,各种设备及装修下来,每个网点都要投入不小的资金才能运转,这是传统银行不能避免的发展模式。

民营银行通过网络发展客户,就没有上面的顾虑,运营成本非常低,自然就有了更大的利率空间。

3、民营银行业务构成有差别,平均贷款利率更高

传统银行房贷业务是重要组成,基准利率4.90%,上浮后往往也不会超过5.70%,如果存款给出过高的利率,银行就会出现亏损。 至于给一些大型国有企业贷款,利率更是低至4%左右。

民营银行为了获得利润,会选择利率较高的贷款业务,比如消费贷,比如中小企业贷款,利率远高于基准利率。

20.98万元起!小鹏首款AI汽车P7 巴黎车展上开启预售!
首单 重组过会! 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