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言和后的专利交易 小米公司专利许可战略洞察

近期,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网站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国内两大以积极创新投入而出名的手机厂商在今年9月10日达成了专利转让的合作。华为从小米手中获取5族美国专利,这一专利转让在业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众所周知,2023年9月,华为和小米结束纷争宣布达成了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此次专利转让或许是双方握手言和后首次公开可见的合作,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着两家手机巨头未来关系的积极走向。

图1、图2 USPTO专利转让记录068532/0641(小米向华为转让4个美国专利) USPTO专利转让记录068532/0687(小米向华为转让1个美国专利)

回顾USPTO的历史转让数据,这已经不是小米第一次专利转让。从2022年至今,小米先后与飞利浦、三菱、爱立信、华为达成了专利转让交易合作,小米共计转出了18件(族)美国专利。考虑到交易双方的身份,一个合理的猜测是双方也签署过许可(或交叉许可)协议。这些专利转让交易合作不仅体现出市场对小米在通信标准技术领域不断增强的专利实力的认可,也反映出小米在争议解决过程中一贯尊重知识产权,推崇行业合作共赢的许可立场。

本文梳理了小米技术研发和专利领域的投入和布局情况,分析小米在应对专利许可纠纷的专业表现和处理结果,以此来洞察其专利许可谈判中的态度和应对策略方式,以期对更多中国其他公司在思考知识产权相关战略时有所裨益。

小米在技术上持续投入和专利上高质量积累:数量与质量同步跃升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在中国占据领先地位的手机厂商早已不再局限于智能手机行业,原本的手机制造商纷纷在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拓展市场,而5G通信技术在企业的产业布局和转型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小米为例,作为全球知名的智能手机制造商,近年来在网联汽车、智能家居、物联网等方面表现出众,频频出圈。究其原因,这离不开小米在技术方面的投入,优质专利的积累和布局。在拥有了大量高价值的技术范围、广泛的专利资产后,小米在专利谈判和诉讼过程中也有了更多的对抗筹码。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公司预计2024年研发投入资金超过240亿元人民币。不断加大的研发投入,给小米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高质量专利。当前,小米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专利组合,包括4G、5G、6G、WiFi、视频和音频编解码技术、AI以及IoT专利等。

9月26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及标准提案研究报告(2024年)》,报告披露了2024年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排名。小米自去年首次进入前十后,排名快速提升至全球第八,成为排名增长最快的企业。中国企业在5G标准必要专利方面领衔全球,和去年相比,2024年共有五家中国企业入围全球标准必要专利榜单前十,继续占据半壁江山。华为、中兴、小米成为5G专利的国产三强。截至2024年6月30日,小米全球专利授权数量超过4万件,审查中的专利申请数量超过3.2万件。小米不断增长的专利数量,彰显了“以技术为本”的发展理念。

在专利数量跃升的同时,小米的专利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这一系列真金白银的专利收购行为是很好的佐证。尤其当收购方是许可领域资深行业玩家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虽然专利转让交易定价通常是保密信息,外界不得而知,但是一些公司的财报数据可以让我们一窥端倪。据interDigital的财报显示,2016年9月30日前,华为转让给interDigital 12件美国专利(预计为10个专利族),这些专利的抵扣价值约为830万美元,平均每族约为83万美元。据此参照,我们可以大概估算出此次小米向华为转让的5族专利价值可能高达41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近3000万元)。不难看出,此次华为和小米之间的专利转让直接反映了小米的专利资产具有极高价值。

小米在专利谈判和诉讼中: 专业高效,合作共赢

从小米的许可达成和专利诉讼进展报道中,可以看出小米在应对专利纠纷方面已经形成了专业的团队和较为成熟的应对策略。比如飞利浦诉小米案是小米前几年遭遇过的一次的专利争端,持续了近2年的时间,覆盖了7个国家。而此案最终以飞利浦撤回英国高等法院和德国慕尼黑地区法院的诉讼而告终。纵观此案的各地诉讼,小米无效诉讼的成效显著,其不仅瓦解了飞利浦在德国等地的侵权诉讼基础,还对全球FRAND费率裁决和许可透明度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IP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而言无疑是极大利好。

尽管在该谈判和诉讼中均占据上风,小米也始终坚持善意和合作共赢的立场积极推动双方和解进程。据集微网报道,小米在与飞利浦的谈判和诉讼中充分释放出获得许可费的善意和诚意,在这一过程中小米投入了大量资源对飞利浦的专利进行技术分析和讨论,并向飞利浦发出多份反报价,不断努力促成此次许可交易,最终结束了争端。USPTO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6月7日,飞利浦从小米取得了10件美国专利(如图3),从诉讼结束的时间和专利转让的时间来看,可以推测双方达成了许可(或交叉许可)协议并开启了广泛合作。飞利浦案让外界开始注意到了小米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战实力,不仅是对小米的专利资产价值充分认可,也是未来小米能够不断通过专利交叉许可方式促成其他合作的一个开端。

图3 USPTO专利转让记录060299/0573(小米向飞利浦转让10个美国专利)

无独有偶,在小米与GE Video Compression和Mitsubishi案(简称“GEVC”与“三菱”)中,再次展现出小米坚实的法律纠纷应对实力和高水准的专利资产质量。2020年12月,GEVC和三菱两原告在杜塞尔多夫地方法院对小米提起预防性的AASI申请,杜塞尔多夫地方法院未通知小米的情况下,直接颁布了该预防性的“反禁诉令”(“anti-anti-suit-injunction”简称为AASI)。2022年2月,杜塞尔多夫上诉法院裁决撤销一审判决,并驳回两原告的AASI申请。而USPTO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3日,小米转让了1件专利给三菱(如图4)。从这一结果推测,小米和三菱很可能已经化干戈为玉帛,由冲突迈向合作,充分体现了其促成专利许可合作上的决心和成效。

图4 USPTO专利转让记录066009/0365(小米向三菱转让1个美国专利)

从这两个小米牵涉的专利诉讼情况来看,小米始终倡导并践行权利人和实施人在FRAND框架下通过友好协商,积极探讨,获得共赢的解决争议的方法。

今年3月,小米的另一项专利转让也让人眼前一亮。3月13日,小米转让了2件专利给通信巨头爱立信(如图5)。而根据IAM此前报道,去年年底小米和爱立信达成了交叉许可协议,看来此次专利转让合作也是双方共赢的一次探索。

图5 USPTO专利转让记录066750/0615(小米向爱立信转让2个美国专利)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作为具有权利人和实施人双重身份的小米在复杂的挑战面前,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套创新且有效的专利许可纠纷应对策略。

小米与多家公司达成合作:友好协商,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经过长期的专利布局,小米已经拥有了大量被业界认可的高质量专利。而小米在专利谈判和诉讼中展现出的专业实力和善意态度,也有效化解了纠纷,实现了合作共赢的局面。根据公开信息我们整理了近两年相关事件的时间轴,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小米近些年来在专利许可交易上达成的合作的情况。

小米已经达成的合作范围覆盖了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欧洲等多个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与多国在该行业领域的引领企业实现了合作共赢。此外,小米达成合作的进展也十分迅速,在两年时间里,签署了4次专利许可(或交叉许可)协议(有的是猜测达成),进行了4次专利转让合作。这足以说明小米在面对专利纠纷时更倾向于通过合作共赢来化解,这也给更多企业的冲突困境解决提供了典范。

从时间轴可以看到,除了前述已经提及的小米与飞利浦和三菱达成了专利转让之外,2022年10月小米与日本主要移动电话运营商NTT Docomo续签了全球许可协议;2023年1月与IP Bridge,Orange和Siemens签署了第一份多边许可协议,结束了可追溯到2018年的争端;2023年9月和12月分别与华为和爱立信达成交叉许可协议,2024年2月和8月又分别向两家公司进行了专利转让。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军企业收购小米的专利的现象,反映出市场对小米技术深度和专利质量的充分认可。

综上,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在的小米不仅有能力通过司法程序等专业方式来对抗不合理费率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也更加有能力利用手里的优质专利资产来体现自身价值。这些许可协议和专利转让合作的达成,充分反映了产业界对小米的通信标准贡献、专利质量的认可。

未来也期待小米充分利用自身实力,为推动整个许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让更多的创新技术更好地惠及终端消费者。


华为高通为何夹缝握手?网友称以退为进,为5G竞争握拳蓄力

文 | AI 财经 社 郑亚红

编 | 赵艳秋

高通华为握手言和

美国当地时间7月29日,全球最大的移动芯片提供商高通公布了第三季度的财报。 在这份财报的开头,高通宣布已与华为解决了旷日持久的专利许可纠纷,将从华为获得一笔18亿美元的一次性付款,用于支付此前未支付的专利许可费。 与此同时,华为还与高通达成了一项多年的专利授权协议。

消息发出后,高通股价在盘中一度飙升14%,在盘后交易时段一度突破100美元,最终收于93.03美元。 根据高通的预估,这笔将计入高通第四财季的款项,可以抵消手机市场因新冠疫情而下滑15%的影响,这对高通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

高通CEO史蒂夫·莫伦科夫称,在与华为签署协议后,高通已与所有主要手机制造商签署了多年专利授权协议,“高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距离美国对华为新管制措施生效仅剩下47天,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上,两个纠葛数年的对手和伙伴终于握手言和。 对此,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师杨光称这是一次双赢的决定。

财报公布当晚,高通召开了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

外界最为好奇的是,18亿美元的一次性付款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高通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长阿卡什•帕尔希瓦解释,这18亿美元源自两笔款项,一笔是此前与华为达成的两个短期协议,这笔费用有12亿美元;另一笔的时间范围是2020年1月到6月,两笔加起来共计18亿美元。 这笔款项华为将会在2020年9月进行支付。

除了18亿美元,高通与华为签署的长期专利协议包含什么内容?这是否意味着高通会给华为5G高端手机提供芯片?

对此,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长阿卡什•帕尔希瓦拉给出的回答是,目前,高通与华为在手机芯片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交易。 “因此,当您看我们MSM单元(高通内部使用的芯片前缀代码)业绩指引时,确实没有华为的出货,这些出货将是给其他手机OEM的。 ”

根据美国在今年5月份针对华为推出的新禁令,台积电表示,未计划9月14日后给华为提供芯片制造服务。 这意味着,华为自研的高端手机芯片业务将受到影响。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华为的应对举措之一是寻求第三方芯片供应商,5G高端芯片领先的高通被认为是一个备选方案。

但这条路阻碍重重。 根据集微网的报道,在2019年,美国对华为发出出口禁令后,高通旗下所有产品线,包括PC、手机等芯片都已停止对华为供货。 尽管高通表示将尽可能向华为提供产品,由于不确定性,华为仍在继续减少对高通芯片的依赖。 数据显示,高通芯片在华为手机和其他设备中的份额已从过去的24%下降到大约8%。

图/视觉中国

而对于这次高通华为达成协议的具体内容,执行副总裁兼技术许可业务总裁亚里克斯·罗杰士回应称,跟华为的交易是保密的,这是一项涉及到华为某些专利许可的广泛协议,高通对此协议非常满意。

为何选择此时和解?

高通与华为之间的恩怨已经不是一个新故事,恰逢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华为的制裁,为何双方选择在这个时候解决了纠纷?

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师杨光认为,这个时间点应该并不是一个刻意选择的结果。 他分析,目前处于5G产业周期的开始阶段,各个主要公司的知识产权组合都有一些更新,重新进行授权协商也属正常的商业行为。 “如果没有5G到来,他们也可能不需要重新协商。 现在来看,这个时间点还是跟产业周期相吻合的。 ”

杨光还强调,在这种产业领袖级公司的专利授予背后,不仅仅是高通授予华为专利,一般都会存在双方交叉授权的情况。

图/视觉中国

在杨光看来,高通与华为此次达成的“和解”,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对于高通来说,近年来跟苹果、华为在技术授权费上的缠斗,让高通的授权模式遭受了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杨光称,跟苹果和华为的和解,对高通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此前,在2019年4月,高通已经与苹果达成协议终止所有诉讼,并达成了一份全球专利许可协议和一份芯片供应协议。

另一方面,对华为而言,尽管短期可能并不会把高通作为主要的芯片供应商,但仍意义深远。 杨光解释,这次和解可以看做华为利益跟美国产业界的利益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不能说有直接的好处,毕竟华为面临的问题超过了它自己和高通的控制范围,但对影响美国政策的制定上是有好处的,使得中美两国 科技 行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可能可以为更高层次的协商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让所谓’脱钩’的难度更大。 ”

高通与华为的恩怨情仇

华为和高通,原本是两家并没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公司。 华为的手机终端业务、网络业务,一直以来跟高通的合作是很紧密的,华为业务的成长有赖于和高通等公司的合作。 高通每年也从华为获得金额庞大的订单。

但近年来随着双方在芯片和5G上的布局和发展,也让它们进入了一种亦敌亦友的微妙关系。

此前,高通曾是最强的手机芯片解决方案提供者。 但2011年,在余承东的强烈主张之下,华为手机开始支持自己的芯片。 随着华为麒麟芯片的横空出世和迭代,麒麟960、970、980口碑不断上涨,搭载华为海思芯片的华为手机市场份额也随之扩大,华为也就此走上了摆脱高通的路。

图/视觉中国

尽管华为麒麟芯片并不对外出售,但华为手机份额的攀升,挤占的却是搭载了高通芯片的安卓手机市场份额。

2018年年初,高通在北京举办高通中国 科技 日,在这次盛会上,联想、中兴、OV、小米等几家中国手机厂商的高管悉数到席,唯独华为缺席。 当时,出货的华为手机中,已经有三分之二配备的是自家的海思芯片。

两家之间的火药味已经非常浓烈。 有分析师称,如果不是华为转向自主开发的芯片,高通将从华为手机近年的快速增长中获利。

与此同时,2017年在苹果拒绝支付高通的专利许可费之后,华为也紧随苹果的步伐,暂停向高通支付专利许可费。 华为和苹果是与高通专利许可协议进行斗争的两家领头公司。

2019年年初,高通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以涉嫌损害智能手机零部件竞争起诉,华为和联想作为证人出庭,并提供证词证明:高通曾威胁要暂停芯片供应,除非这两家公司继续支付技术许可费。

除了芯片,在4G占主导地位的高通,在5G时代的到来之际,华为成了手握最多5G专利的黑马,具有了更多参与制定标准的话语权后,让两者的关系看起来更加对立。 在联想投票门事件中,站在华为对面的也正是高通。

但实际上华为最大对手并不是高通。 华为在电信设备上的直接竞争对手是同样立足电信设备领域的爱立信、诺基亚,手机上是三星、苹果和国内一众手机厂商。

在5G方面,高通与华为是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的,“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把产业做大,把标准往前推进。 ”杨光表示。 2019年年底,高通CEO史蒂夫·莫伦科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有说法认为华为和高通在5G领域进行PK,但两家公司并不会分隔开来,华为和高通需要合作,才能让5G发展。

专利池在专利交易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专利池(Patent Pool):是一种由专利权人组成的专利许可交易平台,平台上专利权人之间进行横向许可,有时也以统一许可条件向第三方开放进行横向和纵向许可,许可费率是由专利权人决定的。 “专利池”(联合许可)平台上的各个专利权人之间依然有专利许可问题。 专利的集合,最初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专利所有者达成的协议,通过该协议将一个或多个专利许可给一方或者第三方,后来发展成为“把作为交叉许可客体的多个知识产权—主要是专利权—放入一揽子许可中所形成的知识产权集合体”。 专利池的初衷是加快专利许可,促进技术应用。 专利池的管理就是标准的定价,是产业联盟的关键环节,不仅关系到联盟成员的利益,而且还影响最终用户,直接决定了标准的发展。 基于标准的专利池通常具备以下基本特征: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良好的标准;有一套程序或第三方专家来决定那些专利是核心的;一份经核心专利持有人起草并核准的技术许可,该许可至少应遵循合理且非歧视原则(即RAND原则)基础上;专利池管理机构由经核心专利持有人共同任命,负责专利池的管理任务;核心专利持有人保留对专利池之外的自身专利的许可权利。 专利池兴起原因:1)“专利灌丛化”形成的专利障碍需要专利池来消除现代科技的复杂性已不能和以前同日而语,一项产品所涉及的专利越来越密集,出现所谓的“专利灌丛” (patent thicket)现象。 “专利灌丛化”使得众多专利间互相形成障碍的危险性大增,促使专利权人之间结成专利池以保障专利能够顺利实施。 2)产业分工精细化,产业链不断拉长造就了专利池由于分工越来越细密,产业链不断延伸,某一产业内聚集的厂商数目远远多于过去,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技术关联度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专利池,众多企业各自寻求专利许可的交易成本将十分惊人,而专利池的一站式打包许可方式无疑是最为高效的选择。 3)产业技术标准化催生了专利池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伴随着技术标准网络效应的影响,近年来产业技术标准的作用和地位愈加凸显。 技术标准的竞争成为世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现代产业技术标准往往同专利结合在一起,技术标准的形成过程也伴随着专利池的形成过程。 一项技术标准一旦确立,标准中所含大量专利的许可问题可能变得错综复杂,成为标准推广的绊脚石。 此时,相关专利权人结成专利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式。 无论是MPEG -2、DVD还是3G等标准,结成专利池成为标准推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4)现代技术周期缩短加快了专利池的形成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技术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一项技术如果不能迅速实现产业化,很快就会变成明日黄花,不但不能赢利,甚至连研发成本都无法收回。 然而技术产业化进程常常为费时费力的专利授权过程所累,人们不得不借助专利池来迅速解决这一问题。 如DVD-3C联盟就是因为飞利浦、索尼和先锋公司等不及漫长的专利谈判,担心错过DVD产业的发展良机而抢先成立的。

专利运营是做什么的

专利运营一词在近几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似乎突然就成为了业界的香饽饽。 那么专利运营究竟是什么高大上的东东,是不是每家企业都需要专利运营,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什么是专利运营专利运营的本质,是以专利申请、专利权为运营对象,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将专利的创造、布局、运筹、经营嵌入企业的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运作过程中,促进优化企业创新资源的整合和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从而实现专利市场经济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简而言之,就是将专利转化为经济价值。 可见,专利运营中最重要的客体是专利,没有专利申请或专利权,自然也就谈不上专利运营了。 近几年发生的苹果三星专利战、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华为向爱立信支付专利许可费、小米积极购买美国专利,其实都是典型的专利运营事件。 二、专利运营的模式专利运营所涉及的专利运用方式主要包括专利的布局、组合、托管、转让、许可、融资、作价入股、构建专利池、形成技术标准、专利诉讼等。 专利运营的模式介绍几种:1.研发实体(企业模式):如IBM公司集中管理运营模式、东芝公司分散管理运营模式。 IBM公司设有知识产权管理总部,副总裁出任部长,负责处理所有与公司业务有关的知识产权事务;知识产权管理总部内设两大部:专利部和法务部(独立于公司的法务部);专利部下设五个技术领域,每个技术领域由一名专利律师担任经理。 2.专利池:必要专利的集合平台,由多个提供必要专利的专利权人集合起来相互或向第三方授权许可。 模式:非生产实体企业,主要以收购、委托研发等方式获取专利并通过专利诉讼、许可等方式获利。 如进攻型NPE公司美国高智(Intellectual Ventures)、防御性NPE公司RPX。 4.政府主导模式:由政府出资建立专利基金,帮助企业管理专利、提升专利经济价值、应对跨国专利诉讼。 5.服务平台模式:提供专利交易、成果转化的非政府性知识产权运营机构。 对于企业而言,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应该选择合适的专利运作方式。 对于初创型企业,其专利运营的主要方向应当是专利布局、专利申请;当该企业进入产品市场阶段,需要对专利进行组合、转让、许可;当企业成长为龙头甚至跨国公司,需要专利组合、质押融资、股权投资;当企业发展到产业阶段,应当积极考虑构建专利池、参与技术标准、许可转让谈判。 华为成长为全球专利运营企业,有许多值得国内企业的借鉴之处。 其一就是华为将专利资产视为专利运营的基础,并有着面向商业的专利申请策略,注重专利数量兼专利质量;其二是有一个懂技术、懂专利、懂金融的专家团队;其三是有多元化的专利运营手段。 三、专利价值评估任何一种专利运用方式、专利运营模式都应当以专利价值评估作为基础,专利价值评估即包括专利的法律价值、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目前比较流行的专利价值评估采取专利价值度(Patent Value Degree,PVD),包括法律价值度(LVD)、技术价值度(TVD)和经济价值度(EVD)。 其中,法律价值度可以从专利权稳定性、可规避性、依赖性、专利侵权可判定性、有效期、多国申请、专利许可状况进行判断,技术价值度可以从技术先进性、行业发展趋势、适用范围、配套技术依存度、技术寿命周期、可替代性、技术成熟度进行判断,经济价值度可以从市场应用、市场规模前景、市场占有率、竞争情况、专利已实现收益、政策适应性、市场准入进行判断。

后六场比赛就有无限可能 求逆袭!足球报 若国足主场胜印尼
新洋丰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