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陈萨将于上海音乐厅演绎李斯特 b小调奏鸣曲

二十一世纪百位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当今最具魅力的钢琴家之一

唯一一位在利兹、肖邦和范·克莱本

三大国际赛事中均获大奖的中国钢琴家

“精益求精,反复锤炼”

今年五月,中国著名钢琴家陈萨与多次斩获格莱美大奖的传奇录音师——Rainer Maillard合作,在拥有百年历史的德国柏林纳录音室(Emil Berliner Studios)录制了自己的新专辑。Rainer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业界前辈,为DG唱片公司录过多张传奇专辑。他最早担任DG混音师,代表作小克莱伯名盘《贝多芬第七交响曲》;后成为主力录音师,钢琴大师齐默尔曼、波格莱里奇、普莱特涅夫的专辑很多由他操刀。

录制过程结束后,钢琴家为了追求更完美的艺术效果,决定在8月重返柏林对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进行重录。她分享了这一决定背后的故事:

“5月的录音非常顺利,Rainer多次表示几乎不需要后期处理,这让我感到非常高兴。然而,当我反复聆听原始录音时,我开始越来越不确定,甚至完全否定了某些部分。这种感觉既神奇又奇怪,当然也有一些焦虑和纠结。但当我决定回到原录音地点重新录制《b小调奏鸣曲》后,一切都变得踏实了。于是,我带着一种使命感完成了8月的第二次录制。这次录制同样顺利,后期处理很少,几乎在我回到北京的第二天,原始录音就发过来了,我很快就确认了。”

陈萨全新专辑

“有些作品无论怎么演奏,都会让人觉得还可以再无限地去接近他,似乎他本身具有某种超越个人的东西”,曾经某位前辈在访谈中的一句话让她深感共鸣。对陈萨来说,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就是这样伟大深刻的艺术品。在一段长时间的沉浸中,从不同角度去感受剖析透视甚至推翻再追寻被解惑的过程,是非常难忘的体验。

陈萨

通过钢琴,我了解了自己是谁,也了解了世界和周围人群,音乐因此成为自己另一种语言。在艺术上,我对未来没有限制,这种不满足感成为推动我不断进步的一种驱使力。

相信这首经过钢琴家本人“精益求精、反复锤炼”的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会给乐迷朋友们带来出乎意料的惊喜!

以四季更迭,谱浪漫诗篇

在即将到来的11月2日《陈萨钢琴独奏音乐会》上,陈萨将为观众们带来这部全新出炉的新专辑中的主打曲目——这部经历反复雕琢的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以及钢琴家本人十分热爱的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

李斯特·费伦茨(Liszt Ferenc)

在李斯特于1854年发表了献给舒曼的不朽之作《b小调钢琴奏鸣曲》,为钢琴独奏奏鸣曲形式开辟了新天地。这首奏鸣曲由引子中的三个主题变换而成,是一个没有乐章间断的整体,具有古典时期前所未有的主题统一性。与李斯特的大部分作品不同,这首奏鸣曲没有描述性的标题或曲目,因此其本意成了一个未解之谜——各种元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能代表了浮士德的传说、人类的堕落、天堂与地狱、天使与恶魔之间的对立,或者音乐本身之外的任何东西。

这首曲子对钢琴家的技术要求很高,但同时又需要一双敏感而富有诗意的耳朵,因此值得反复研读。在新专辑的录音过程中,钢琴家本人对自己最初的演绎产生了怀疑,因此在几个月的反复锤炼后回到柏林,为这部李斯特“最伟大的奏鸣曲”的宏大叙事和奇幻想象带来了全新诠释。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yotr Ilich Tchaikovsky)

1875年,柴科夫斯基接受圣彼得堡音乐杂志《小说家》(Novellist) 出版商柏纳德 (Nikolay Matveyevich Bernard) 的邀稿,并根据数名俄罗斯文学家的短诗作为题材而写下《四季》十二首独立标题的钢琴小品。老柴用抒情凝练的音乐语言融汇了俄罗斯民间文化的鲜活生命力,将自然万物映射至内在情感。陈萨将以极富温度、静水深流地演绎这十二首钢琴小品蕴含的诗与远方。

11月2日,让我们敬请期待上海音乐厅迎来钢琴家陈萨的精彩亮相!

演出信息

陈萨钢琴独奏音乐会

地点: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大厅

时长:90分钟


谁有肖邦的资料啊?大家帮帮忙

肖邦 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全名: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法语)伟大的波兰音乐家 作曲家代表作:马祖卡舞曲、圆舞曲,葬礼进行曲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从六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十六岁时加入了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b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 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1810年3月1日,肖邦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 父亲原籍法国,是华沙一所中学的法语教师,后来开办了一所为来华沙学习的外省贵族子弟的寄宿学校。 母亲是波兰人,曾在一个贵族亲戚的家庭中任女管家。 肖邦幼年时向一位捷克音乐家W.日夫尼学习钢琴,8岁时开始公开演奏。 1824年师从德国音乐家、华沙音乐学院院长J.A.F.埃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 1826年中学毕业后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同时开始了他的早期创作活动,1829年毕业于该院。 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运动走向高潮的年代,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对青年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 肖邦的创作可分为4个时期,即华沙时期、华沙起义时期、在巴黎的全盛时期、晚期。 传世名作[本段]1.《夜曲》 《夜曲》为英国作曲家费尔德(1782—1837)所首创。 他采用平静的和弦伴奏下的优美旋律这种形式,表现夜的幽静和梦幻的情调。 肖邦继承了这种形式,又极大地发展、创新了这种形式。 肖邦的《夜曲》,包含了相当多样的意境,甚至是热情的戏剧性形象。 令人惊疑的是,无论音乐多么复杂、激动,却仍不失“夜”的总的感觉。 由于肖邦赋予了《夜曲》以新面貌,后人都将《夜曲》看作是肖邦创作特有的标志之一。 肖邦的21首夜曲,几乎每一首都是那么迷人。 其中最为广大听众熟悉的可能是第二号《bE大调夜曲》,它的主旋律早已深入人心:中段开始是圣咏般的和弦进行,从容而又威严,蕴涵着内在的力量。 这力量开始是片断的显露,逐渐积累,显露的片断在增大,终于,酿成双手八度齐奏从上往下排山倒海式的暴发,此时,真是身在“黑夜”心在“白昼”了。 经过中段的暴发,“夜”再也无法平静,当第一段再现时,同样的曲调用了织体完全不同的伴奏,原来严整的节奏现在变成了惶惶不安的三连音,音乐变得哀怨、悲痛,久久不能平息。 在增加了一段扩充的终止后,才勉强安静下来,最后消失在延长音里,可留下的沉重心绪始终没有消失。 2.《前奏曲》 肖邦在24个大小调上写了24首《前奏曲》。 关于这些乐曲,曾有各种不同的评说。 有的认为是《练习曲》的雏形,甚至认为有些是草稿,有的认为是音乐的格言,有的认为是即兴式的音乐意念,类似“音乐瞬间”。 有的钢琴家将24首当作一个套曲,从头至尾连续演奏,有的按自己的理解重新组合。 的确,这些作品有长有短、情趣各异、手法多样,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五颜六色。 我们知道肖邦生前曾不肯出版自己的某些作品,而后人将其出版后都公认是音乐的珍品。 由此判断,肖邦对正式发表自己的作品是十分严肃的。 既然肖邦于1839年将这批《前奏曲》出版,恐怕不会是草稿。 事实上,随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珍爱这些《前奏曲》。 下面介绍其中常被演奏的两首。 第15号《bD大调前奏曲》,又名《雨滴前奏曲》。 这里又遇上了别人为乐曲起名的事情。 说来耐人寻味,标题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之一,但是肖邦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却从不为自己的作品加上一个说明音乐内容的曲名。 对于别人给他的乐曲命名,他也十分反感。 可见,浪漫主义音乐,根本上在于音乐的气质本身,不在于有名无名。 肖邦反对一个具体的名称,说明他的音乐有广泛的概括性。 所以,我们欣赏那些已被命名的乐曲时,只能将名称作为理解的一个媒介,一个入门的途径,绝对不必限制自己联想、体验的自由。 比如这首《雨滴》的得名,显然是伴奏部中一个bA(#G)音,几乎从头至尾在八分音符平稳的律动上,持续不停,恰似从屋檐上滴下的雨珠,滴滴答答不绝于耳,行板: 雨滴声衬托出恬静,心中升出高尚、美丽的歌。 随着雨滴声声,慢慢地,思绪转向沉重,在低音区出现了小调的曲调,雨滴声化为了宏亮的钟声,心情激动起来。 最后又回到开头的安静,仍在雨滴声中结束。 第24首《d小调前奏曲》,有人称之为《雷雨时的祈祷》。 这里确有雷雨闪电的气氛而“祈祷”,则绝无此事。 这首作品与《革命练习曲》写于同时,也同样是沙皇俄国军队攻占华沙这一事件,在肖邦心中激起的惊涛骇浪。 所以,音乐的性质与《革命练习曲》相似。 所不同的,这里只有愤怒,“来不及”在悲哀中逗留;这里是慷慨激昂,不屈不挠,已经没有眼泪。 左手低音从头至尾这样轰鸣,似沉雷,如战鼓: 主题音调坚定、果敢,一派英姿:冲击力直达末尾,最后三次猛击钢琴最低音区的主音D,以表达作曲家那义无反顾、钢铁般坚强的意志。 3.《玛祖卡舞曲》 《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另一个独特的创作领域。 在整个钢琴音乐文献中,提起《玛祖卡》,首先想到的就是肖邦。 其他作曲家也有《玛祖卡》。 但唯有肖邦写了大量的、闪耀着特异光彩的《玛祖卡》。 在肖邦本人的作品中,《玛祖卡》也很特殊。 一是这批作品,最具波兰泥土的芳香。 另外,这是他较少带有戏剧性、悲剧性成分的创作领域之一。 玛祖卡舞,是波兰玛祖维亚地方的民间舞蹈。 它的音乐,都是三拍子的,典型的节奏是: 此外还有库亚维亚克舞曲和奥别列克舞曲也都是三拍子的。 肖邦的《玛祖卡舞曲》,是集合上述三种舞曲的特点创作出来的。 玛祖卡舞曲的典型节奏,在肖邦《玛祖卡舞曲》中经常显露,但肖邦是出神入化地应用它,远不是刻板地重复民间节奏。 旋律,肖邦是天才地吸取民间音乐的精华,按照高度专业化的艺术标准创造出来的。 和声、调式更有肖邦独出心裁的创造。 尽管如此,《玛祖卡舞曲》的波兰乡土风格毫不减弱;相反,是以更高雅、更诗意的风度,婷婷玉立于钢琴音乐的百花园之中。 评论家们说,《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对故乡、土地、人民和对人民光辉精神的生动感觉,是波兰人民的“整个灵魂”。 由于《玛祖卡舞曲》是这么波兰化的音乐,有位波兰钢琴家说只有波兰人才能弹好。 然而,值得中国人自豪的一件事是,1955年在华沙举行了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国钢琴家傅聪不但获得了第三名,而且还得了《玛祖卡》的最佳演奏奖。 分类作品[本段](Op代表作品编码,例如Op.10-3表示作品十号的第三首)1,圆舞曲(华尔滋) (Waltzes) 肖邦著名的圆舞曲,相信小朋友一定听过!这些圆舞曲是萧邦在维也纳时,运用维也纳华尔滋三拍的节奏,加上优美的曲调与抒情性,同时也发辉高度的钢琴技巧,因此萧邦的圆舞曲适合聆赏与演奏,比较不适合跳舞喔! ◎第1号圆舞曲降E大调Op. 18 ◎第3号华丽圆舞曲a小调Op. 34-1 ◎第6号圆舞曲降D大调「小狗」Op. 64-1 小狗圆舞曲是描述乔治桑的小狗追逐自己的尾巴的一首曲子,因为曲子很短,因此也被称为「小圆舞曲」(Minute) ◎第7号圆舞曲升c小调Op. 64-2 ◎第8号圆舞曲降A大调Op. 64-3 ◎第9号圆舞曲降A大调Op. 69-1 ◎第10号圆舞曲b小调Op. 69-2 ◎第14号圆舞曲e小调 2,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s) 肖邦不太喜欢管弦乐器,所以他的钢琴协奏曲(以钢琴为主,管弦乐搭配的曲子)也只有两首而已。 第二号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就是写给初恋情人的优美「情书」,大家可以听听看唷! ◎第2号钢琴协奏曲f小调Op.21第一乐章◎第2号钢琴协奏曲f小调Op.21第二乐章◎第2号钢琴协奏曲f小调Op.21第三乐章3,夜曲(Nocturnes) 夜曲是英钢琴师兼作曲家菲尔德首创的曲式,以优美的旋律为主。 萧邦受他的影响,第一首夜曲也已旋律为主,但后来的夜曲则加上更丰富的内容,不单是优美的旋律而已,所以是萧邦独特风格的夜曲。 ◎第1号夜曲降b小调Op.9-1 ◎第2号夜曲降E大调Op.9-2 4,练习曲(Etudes) 学钢琴的人,一定会弹到萧邦的练习曲!这些曲子运用了高度的钢琴技巧,包括快速的八度音程、还有三或六度的连续平行等等。 不过这些练习曲并不只是教学用的,而是同时兼具艺术性,演奏者必须兼顾技巧、节奏、旋律、和声还有音乐的情绪表现,所以还是很到受乐迷的喜爱。 ◎第3号练习曲E大调「离别」 Op.10-3 这首练习曲是萧邦离开波兰前往巴黎时的创作,离开祖国与思念故乡的感情都表露无遗。 ◎第5号练习曲降G小调「黑键」Black Key Op10No.5◎第12号练习曲c小调「革命」Revolutionary Op.10-12 这首是萧邦在听到波兰遭俄国攻占时所创作的曲子。 5,前奏曲(Preludes) Op.28 作品28的二十四首前奏曲集是萧邦晚年为了筹措疗养的旅费而创作的曲子。 ◎第4号前奏曲e小调「窒息」Suffocation ◎第11号前奏曲B大调「蜻蜓」Dragon Fly ◎第15号前奏曲降D大调「雨滴」Raindrop ◎这首前奏曲左手规律的节奏像雨滴的声音,因此得名。 ◎第23号前奏曲F大调「快乐之船」Pleasure Boat ◎第24号前奏曲降D大调「暴风雨」The Storm 6,波兰舞曲(Polonaises) 波兰舞曲是以宫廷为中心,华丽而壮大的民族舞曲。 萧邦七岁时就创作了两首波兰舞曲(G小调与降B大调),而后来的创作不但有舞曲,还有波兰语的诗喔! ◎第三号波兰舞曲A大调「军队」MilitaryOp.40-1 象征波兰旗士精神的宏伟。 ◎第六号波兰舞曲降A大调「英雄」HeroicOp.53 7,马祖卡舞曲(Mazurkas) 马祖卡舞曲是波兰东普鲁士与俄国之间一带,属于农民的民族舞曲,热爱祖国的萧邦创作了55首马祖卡舞曲,将思乡的情感转化为丰富的旋律。 第五号马祖卡舞曲降B大调Op.7-1 8,奏鸣曲(Sonatas) 肖邦不喜欢被固定的奏鸣曲曲式所拘束,所以他的创作当中只有二首奏鸣曲而已。 其中第二号的第三乐章的「送葬」进行曲,是西方葬礼中的送葬曲。 ◎第二号奏鸣曲降b小调Op.35第三乐章「送葬」 (Marche Funebre) 9,其他名曲以下曲子也是萧邦的名曲: ◎幻想即兴曲升c小调Fantaisie-ImpromptuOp.66 ◎船歌升F大调BarcarolleOp.60 ◎第4号叙事曲f小调BalladeOp.52-4◎幻想曲(非即兴幻想曲)评价[本段]肖邦音乐的高度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民族运动总潮流的一个侧面,喊出了受压迫受奴役的波兰民族愤怒、反抗的声音。 肖邦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 他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态度非常严肃,反对猎奇,同时又不被它所束缚,总是努力体会它的特质加以重新创造。 这样,他既提高了民间音乐体裁的艺术水平,又保持了它纯净的风格,从不丧失其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 他对当时西欧在音乐创作手段方面获得的经验和成果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并将它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从而使自己的音乐具有同古典传统有深刻联系的严谨完整的艺术形式。 但是肖邦又从来不受传统的束缚,敢于大胆突破传统,进行创新。 这特别表现在他深入地挖掘和丰富了诸如前奏曲、练习曲、叙事曲、夜曲、即兴曲、谐谑曲等一系列音乐体裁的潜在的艺术表现力,赋予它们以新的社会内容。 他的旋律有高度的感情表现力,极富于个性,他的和声语言新颖大胆,钢琴织体细腻而富于色彩。 这一切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颖的独特的“肖邦风格”,为欧洲音乐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肖邦 Frederick Chopin (1810-1849)费德里克.肖邦,诞生於波兰首都华沙近郊的采拉左瓦佛拉(Zelazowa Wala),父为法国教育家,母为有教养的波兰妇女。 肖邦自幼就喜爱音乐,八岁上台演奏协奏曲,被誉为天才,在良师艾尔斯纳(Elsner,作曲家、小提琴家,是当时华沙音乐院院长)的指导下,十五岁时出版作品,也经常参加演奏会,十八岁前往柏林演奏,十九岁访问维也纳。 返回华沙后,已是一位声名远播的天才音乐家。 1830年决心前往巴黎,深研琴艺。 离开故国前夕,老师送他一杯波兰泥土,肖邦至死存放身边。 他在旅途中,在德国各地和维也纳不停的演奏,次年九月抵达斯图加特,听到波兰革命失败的消息,在满腔悲愤的心情下,写作《革命练习曲》。 波兰於1795年亡国,成为帝俄的版图,1830年发生独立运动。 由於波兰革命失败,肖邦就打消返回祖国的念头,计划在巴黎开拓自己的天地,并帮助革命运动。 1835年,肖邦曾前往德雷斯顿和莱比锡旅行,与孟德尔颂和舒曼结识。 1836年和女文学家乔治桑(George Sand),双双坠入情网,不久肺病恶化,於1838年与乔治桑一起到马约卡岛静养,后来两人又在巴黎和里昂同居。 1847年双方因意见不合而劳燕纷飞,结束了这段历史上著名的恋情。 1848年抱病到英国旅行演奏,次年回到巴黎后不久,因肺结核不治去世,享年只有三十九岁。 肖邦的作品,除十七首波兰歌曲、钢琴三重奏和大提琴曲外,全是钢琴曲。 此类作品中,有两首钢琴协奏曲和三首钢琴奏鸣曲。 肖邦对民族主义音乐的贡献,是他六十首马厝卡舞曲与十二首波兰舞曲。 两种舞曲都是三拍,马厝卡是中庸速度,来自民间庆典音乐;波兰舞曲高雅,原是十六世纪宫廷庆典的配乐。 肖邦将马厝舞曲带入音乐会,并将早期波兰宫廷生活的雄姿与盛况再度展现在人们面前。 它令人想起过去民族的荣耀,也成为过去民族生活方式的特徵。 在浪漫主义时期,肖邦作为一个杰出的波兰民族音乐风格作曲家而拥有非常独特的历史地位。 在19世纪欧洲音乐发展历史中,民族音乐风格占有主导地位。 尽管在所有的肖邦作品中都具有来自波兰传统的音乐风格,但在肖邦的玛祖卡中更为集中地表现了波兰的民族风格。 在玛祖卡中肖邦运用了直到当今仍为世界所仰慕的最美的波兰旋律,使得当今的音乐家们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他音乐中独特的波兰风格。 1810年3月1日,肖邦生于距华沙西部50公里一个名为热拉左瓦沃拉的小村庄。 在他的早年就显示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 父亲NICOLAS肖邦原是一个法国人,1788年在他17岁的时候来到波兰。 关于来波兰的原因现在也不是很清楚,但他很可能积极参加了1794年波兰将军TADEUSZ KOCIUSZKO领导的全民反抗运动,为他迁入国的自由而斗争。 1800年他成为了地区长官STAROSTA的女儿和妻子的法文教师。 1802年秋,NICOLAS肖邦接受了伯爵夫人LUDWIKA SKARBEK的邀请,来担当她孩子们的教育和教导工作,并和她的家人共同居住在热拉左瓦沃拉。 在此,他遇到了伯爵夫人的远房亲戚TEKLA JUSTYNA KRZYANOWSKA小姐。 他们于己于1806年6月2日结婚,他们的第二个孩子FRYDERYK出生于己于1810年。 同年,肖邦一家人移居华沙。 当肖邦六岁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出了非凡的音乐天份,家里为他聘请了著名的钢琴教师WOJCIECH先生。 他不仅为年轻的肖邦充分展现了音乐的美,而且让他熟悉了大量音乐大师的作品。 他的教学富有情趣和智慧,奠定了肖邦作为一个钢琴家所应当拥有的个性和创造力。 肖邦第一次演出是在RADZIWI家庭宫殿中举行的慈善音乐会,那年他年仅8岁。 1818年的华沙日报这样写道:他不仅可以完美而轻松地演奏那些最难的钢琴作品,而且他还能创作出饶有兴趣的舞曲和变奏曲。 后来肖邦经常出现于达官显贵的府邸。 后来肖邦的父母意识到即使是最伟大的音乐天才如果不经过专业教育也是不行的。 因此他们决定对肖邦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 1926年从华沙LYCEUM毕业后,肖邦进入了华沙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JOZEF ELSNER先生。 也就是在那一时期,肖邦创作了他大部分的钢琴和管弦作品,包括降B大调变奏曲作品第二号,波兰旋律的A大调幻想曲作品13号,F大调回旋曲作品14号,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4号,g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作品8号,以及波罗乃兹、玛祖卡和华尔兹等。 ELSNER很快意识到肖邦的非凡音乐才能,他积极引导并保护着他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在肖邦的第二学年报告中写道:非凡的能力,一年后是:非凡的能力,音乐的天才。 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后,肖邦开始想在欧洲的主要音乐中心发挥自己的音乐才能。 通过偶然的机会他选择了维也纳,在那里两都获得了作为作曲家和钢琴家的巨大成功。 在1829年ALLGEMEINE THEATERZEITUNG的评论上这样写道:肖邦征服了每一个人,因为人们不仅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从他表演和创作的原始性上可以说他是一个音乐天才……他的演奏绝对不是一种对技巧的炫耀,这一点是作为一个艺术家与装腔作势者的区别。 让我们从这个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身上看到了真正的艺术家。 其他一些评论也这样写道:伟大的作品,优美的演奏,无以描绘的娴熟技法等。 这些是肖邦音乐才能在国际上首次得到承认。 在年仅20的时候,肖邦因其创作的e小调和f小调钢琴协奏曲而誉满华沙。 此后不久他就决定要出国。 在这个异族统治下的国家中,政治形式不断紧张,革命一触即发。 这种情况下,对于他的音乐事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1830年的12月开始了他的艺术旅行。 参加告别聚会的有他的家人,初恋情人KONSTANCJA,ELSNER教授以及一些朋友们。 肖邦没有意识到他就要永远离开他的祖国,也就是从那一刻,在他充满无数欢欣和痛苦的生活中将永远伴随的是无尽乡愁。 在巴黎,他的第二故乡,肖邦很快结识了一批当时的艺术家朋友,包括李斯特、舒曼、门德尔松、席勒等。 他主要进行创作、教学工作,并偶尔出席音乐会。 他不想成为钢琴家,因为19世纪的刚琴家意味着用各种的表演技巧来取悦听众,争得名利。 肖邦想为听众展现真正的音乐的美。 他的演奏与被大众普遍接受的演奏风格迥然不同,因此常用于与同时代钢琴家进行比较。 这种比较通常有利于肖邦。 杰出的英国钢琴家、指挥家CHARLES HALLE曾说过,与肖邦相比,KALKBRENNER只不过是个孩子。 HEINRICH HEINE说,李斯特让所有的钢琴家黯然失色,除了钢琴大师肖邦。 通过这些我们不难看出肖邦所拥有的非凡钢琴技巧,他完全可以成为一名钢琴舞台的耀眼明星。 然而他宁愿为那些能够真正理解他音乐的具有艺术能力的听众演奏。 除了这些之外,肖邦一生仅举行过30场公共音乐会。 凡是那些参加过肖邦书房音乐会的人都强烈认为,只有在这种朋友间的私人音乐会上伟大的艺术家才能阐释出音乐的真谛,发挥他们艺术的天赋。 肖邦作为作曲家已经深为大家所熟悉。 最有利的证明就是肖邦创造性的艺术成就在不断地为更多的世界听众所接受和传播。 他是一位非凡的作曲家,他用非凡的艺术天赋创造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他也是唯一一位专注于一件乐器创作的作曲家。 尽管华沙的音乐团体,甚至包括ELSNER教授,都建议他可以创作一些歌剧和管弦乐作品,但肖邦认为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只有通过钢琴才能真正达到他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他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他的音乐思想,包括波罗乃兹、玛祖卡、华尔兹、夜曲、奏鸣曲、前奏曲、叙事曲、钢琴协奏曲、回旋曲和变奏曲等。 他是那个时代具有独立风格和诗歌精神的伟大作曲家。 1848年在英格兰举行音乐会后,伦敦的每日新闻这样写道,在他的作品中,显示了肖邦杰出的创作才能和他对作品的表现能力。 他的音乐风格之独特,是以前任何一位大师都不可能达到的。 我们从没有听到过如此美妙、如此激动人心的音乐。 经过长期的病痛折磨,肖邦于1849年死于法国巴黎。 但他留给波兰的心脏和每一部音乐作品都表达着他对祖国的热情。 他临终前对姐姐说:“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19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 波兰人民从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 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 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 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 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 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 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就在他离开祖国的那几天,华沙爆发了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 可是,没过多久,起义失败了。 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 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进行曲》。 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 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 时间在消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 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 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原来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 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才39岁。

请介绍一下肖邦这位艺术大师,谢谢啦!!!

肖邦又名 : 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职业 : 作曲所属地区: 波兰出生地 : 波兰生日 : 1881年3月1日人物介绍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降A 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 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 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 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波兰才子一、又一个神童肖邦一家住在一个伯爵夫人的庄园宅地的三间房子里,那是令人愉快的房间,有着白色的墙和发光的天花板,有挂着雪白薄沙窗帘的窗户,宽大的窗台上,倒挂金钟和天竺葵生气勃勃地开着花。 房屋里面摆着沉重的红木家具、许多书架和一个白柱式火炉,在天冷的时候,里面的松木劈啪作响,发出芳香的热气。 三间房子中最大的一间里面摆着钢琴。 有别于其他神童音乐家的是,少年肖邦并不喜欢那架钢琴。 肖邦的第一位教师是个奇怪的人物,他总是穿着淡黄色的大衣和裤子、漆皮长靴以及颜色华丽但很俗气的背心,据他说这是在一个拍卖行买的波兰最后一个国王的所有物。 他总是带着一支长铅笔,常用来敲那些迟钝和不守规矩的学生的脑袋和手指。 他使肖邦喜欢上了钢琴,而且弹得非常美妙,于是少年肖邦逐渐以“第二个莫扎特”而闻名华沙。 在十岁时,他被带去在一个大歌唱家面前弹奏,歌唱家听后非常高兴,送给他一块手表。 不久以后,俄国沙皇听见他演奏,当即以一个钻石戒指作为赠品。 当时的欧洲报纸上有这样一句话:“上帝把莫扎特赐给了奥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 ”当肖邦还很小,不会记谱时,他就能编出一些小品来,让老师为他写在稿纸上。 后来肖邦在父亲教法文的华沙学会里学习了作曲和其它课程。 当他十七岁时,终于离开学校献身于音乐。 二、“从一而终”的爱国音乐家肖邦是终生献身于一种乐器的第一个作曲家。 甚至连李斯特这位钢琴中的帕格尼尼,也在晚年转而为全部管弦乐队创作作品,因而当他的钢琴作品为管弦乐队重新改写的时候,它们听起来一样好——或者甚至更好。 但肖邦并没有试图在钢琴上模仿管弦乐队。 他用钢琴比别的任何乐器都能更好地表现音乐。 不论肖邦的作品节奏是什么——是圆舞曲还是波兰的玛祖卡舞曲或是波兰舞曲——那旋律几乎总是用简单的ABA三段体歌曲形式。 他的音乐同贝多芬的奏鸣曲不同,正象一首短小而完美的诗不同于莎士比亚的一出话剧一样。 肖邦在维也纳举办了两次成功的音乐会,然后想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上去求名。 在华沙开了三次告别音乐会后,他就出发了。 当他还没有走出多远的时候,他的老师和过去的同学们拦住他的马车并唱了一首为了向他致敬而写的大合唱。 然后他们给他一个装满了故乡泥土的银制纪念杯,希望他永远也不要忘记故土。 他虽然再也没有回来,但是永远也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祖国。 三、巴黎岁月肖邦到巴黎后不久,就成了巴黎最时兴的教师。 他愿意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价格是最高的。 他上课时象一个王子,总是戴着白羊皮手套,并且由一个仆人陪着,坐着一辆马车来到。 李斯特把他介绍给在乔治·桑的笔名下写作的著名小说家迪德望夫人(Dudevant)。 通过她,他被拉进以巴黎为家的艺术家们、作家们和音乐家们的欢快的圈子里去。 可是降临到他身上的一切成功和乐趣都永远不能使他忘记波兰的光荣和忧伤。 所有的肖邦的音乐作品都是他各种感情的短小音画。 有一些是从他自己的生活中取来的——当他在玛佐尔卡岛上访问乔治·桑和她的女儿们的时候写的梦一般的夜曲和短小的前奏曲,和那些圆舞曲——特别是降D大调的那一首,据说是在他注视着乔治·桑的小白狗追逐自己的尾巴以后写的。 但是他的音乐的更大部分都是从他对他的出生地的热爱里生长出来的。 四、波兰节奏肖邦的许多最伟大的作品都是用波兰的两种古代舞蹈玛祖卡舞和波罗乃兹舞的节奏写成的。 波罗乃兹舞是一种贵族的舞蹈——王子和英雄们在国王宝座前面稳重而庄严地行进。 肖邦用这种曲式创作了他的一些最宏伟的作品。 玛祖卡舞是肖邦时常看见的,这是波兰农民们力图在朝气蓬勃的尽情欢乐中忘掉他们生活中的艰苦时跳的一种农村舞蹈。 其节奏是每一小节三拍子,在最后一拍,跳舞的人们把脚后跟咔嗒一声碰在一起时加强了一拍。 肖邦作了五十多首玛祖卡舞曲,并且在这一种节奏里,表现了从悲伤和神秘感到生活的欢乐等种种感情。 肖邦伟大的《降b小调鸣曲》是建立在古老波兰的一首诗的基础上的,而他的四首《叙事曲》则讲述了波兰最伟大的诗人写的四个故事。 其中最流行的一首讲的是一个年轻的骑士对一位美丽而神秘的小姐的爱情。 甚至他那些《练习曲》,也不仅是一些练习,而是一些音乐素描。 所有想做钢琴名家的学生都想要学会的那首伟大的《革命练习曲》,是当肖邦听见波兰人一再起来反抗俄国,但一再被残酷镇压时写的。 浪漫派大师舒曼曾这样形容:“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 肖邦的音乐被人们热爱的原因也许是:它不仅是在诉说波兰的美和忧伤,而且诉说的是一种炽热的爱国之情。 肖邦在巴黎的朋友,德国诗人海涅有一次写道:“他在钢琴前坐下来的时候,我觉得仿佛是一个从我出生地来的同乡正在告诉我当我不在的时候曾经发生的最奇怪的事情。 有时我很想问他:‘家里的那些玫瑰花还在热情地盛开吗?那些树还在月光下唱得那么美吗?’” 那带着“以魅力笑容、令人愉快的态度、象天使一样有着一绺美丽的鬈发”的文雅的小音乐家成了巴黎客厅的宠儿。 但是巴黎生活的经历毁坏了肖邦的健康,他变得敏感而易怒,在一次争吵之后,他同乔治·桑十年的友谊彻底崩溃了。 钢琴诗人一、繁杂的曲名与潇洒的谱曲肖邦一生作品繁多,且全部为钢琴曲,而其中的十分之九又是钢琴独奏曲。 但是最令人感到麻烦的是,他的作品大多只有体裁而没有标题,很多作品,即使标上调式和体裁及体裁编号,仍然难以搞懂到底是哪一首。 因此,后人查找肖邦的作品时,往往以作品编号(Op. )作为查找的主要根据,因为作品编号是不会出现重复和混乱现象的。 肖邦作曲时,基本离不开钢琴键盘。 据当时的人所说,肖邦擅长在钢琴上即兴创作,而且有着一气呵成般的流畅,但当他落笔追思即兴乐念时,却异常费力,稿纸上往往留下很多涂改痕迹。 许多已成之作,每经他本人演奏一次,就会出现一种有所改动的版本。 可见肖邦对于作曲是十分情绪化的。 二、肖邦的信条:让人们去猜吧!“脱帽吧,先生们!这里是一位天才!”这是1831年12月,舒曼发表在《大众音乐报》第四十九期的一篇评论肖邦作品第二号的文章里推崇肖邦的话。 这篇文章,是舒曼的第一篇音乐评论文章。 德国人对肖邦的了解,是从舒曼的这篇文章开始的。 肖邦在1827至1828年间,以莫扎特的歌剧《唐·璜》第一幕中唐·璜和策丽娜的小二重唱作为主题,写成了作品第二号——钢琴和乐队的变奏曲。 1831年10月27日,德国钢琴家尤里乌斯·克诺尔(1807—1861)在莱比锡布业公会音乐厅初次登台,演奏了肖邦的作品第二号。 舒曼评论这个曲子的文章,就借用了尤里乌斯的名字作为笔名。 1831年12月16日,肖邦从巴黎写信给他的朋友沃伊切霍夫斯基说:“几天以前,我从卡塞尔收到一个热心的德国人写的一篇长达十页的评论,他在冗长的绪言以后一小节一小节地进行分析(作品第二号)。 他认为按照正统的观点,它们不能算是变奏,而是一幅想象的图画。 他说,第二变奏里唐·璜和列波累罗在追赶;在第三变奏里,唐·璜亲吻着策丽娜,使马捷托看了呕气;在慢板第五小节的降D大调上,唐·璜和策丽娜在接吻。 这位撰稿者大发奇想,实在可笑,他还迫不及待地想把这篇文章发表在《音乐杂志》(属于他的女婿菲梯斯的刊物)上。 好心的希勒是一个很有才能的青年,……他对我十分关心,马上告诉菲梯斯的岳父说,他写那篇评论对我没有好处只有害处。 ”肖邦所说的菲梯斯(1784-1871),是比利时音乐学家,1806年他和《民族信使报》编者罗贝尔的女儿阿黛拉伊德结了婚。 菲梯斯在1827年创办的《音乐杂志》是一种周刊。 那么,写那篇评论文章的“热心的德国人”,应该就是罗贝尔了。 肖邦最反对用文字解释他的作品。 伦敦乐谱出版商威塞尔(1797—1885)为了使出版物引人注目,常给他的作品加上想入非非的标题,如《降B大调变奏曲》(作品2)标作“向莫扎特致敬”;《引子和波罗乃兹》(作品3)标作“快乐”;《玛祖卡风格回旋曲》(作品5)标作“波西阿娜”;《三首夜曲》(作品9)标作“塞纳河流水潺潺”;另外《三首夜曲》(作品15)标作“西风”;《降E大调圆舞曲》(作品18)标作“邀舞”;《波莱罗舞曲》(作品19)标作“安达卢西亚回忆”;《b小调谐谑曲》(作品20)标作“地狱里的宴会”;《第一叙事曲》(作品23)标作“无词叙事诗”;《两首夜曲》(作品27)标作“哀怨”;《降b小调谐谑曲》(作品31)标作“冥想”;另外《两首夜曲》(作品37)标作“叹息”;《两首波罗乃兹》(作品40)标作“宠物”;而《玛祖卡舞曲》则统称为“波兰回忆”。 1841年,肖邦从诺安写给他的朋友丰塔那(1810—1869)的一封信中愤慨地说:“至于威塞尔,他是一个蠢才和骗子。 你写信给他时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如果他老是因我的作品而赔钱,那是由于他不照我的意见,而加上愚蠢的标题所致。 从我心灵里发出的声音,教我不能再送给他任何作品让他加上这些名称。 你对他说话可以尽量讲得尖锐些。 ”在肖邦看来,那位“热心的德国人”是和威塞尔同样愚蠢,同样可笑的。 但这个德国人在文章中所描绘的“一幅想象的图画”,也许并不是他的发明,而是步了舒曼的后尘;因为舒曼的文章里也谈到第二变奏“象一对情人(但不是唐·璜和他的仆人列波累罗)在追赶”,优美的降B大调是“情人第一次的接吻”等等。 舒曼喜欢给自己的作品加上文学性的标题,如《狂欢节》(作品9)、《幻想曲》(作品12)、《童年情景》(作品15)、《少年曲集》(作品68)、《森林情景》(作品82)等都是其例;肖邦则对此深恶痛绝,他的《g小调夜曲》(作品15之3)原想注上“悲剧《哈姆莱特》观后感”字样,后来还是取消了,他说:“让人们去猜吧。 ” 让音乐本身去说话,不把主观臆想强加给听众——这就是肖邦的信念。 “让人们去猜吧”这句话,对于肖邦的作品是有普遍意义的。 hopin Frederic· Francois (1810-1849) Polish-born French composer and pianist of the romantic era. His music, written chiefly for the piano, was based on traditional Polish dance themes.肖邦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科(1810-1849) 浪漫主义时期波兰裔法国作曲家和钢琴家。 他写的以钢琴曲为主的音乐以传统的波兰舞蹈主题为基础作品:1.《夜曲》No.12.《夜曲》No.23.《夜曲》No.54.《升C小调夜曲》编号外 阿劳5.《C小调夜曲》编号外 阿劳6.《叙事曲》霍洛维兹7.《降E大调回旋曲》 霍洛维兹8.《第二钢琴鸣奏曲》鲁宾斯坦9.《夜曲》OP.9-1 傅聪10.《夜曲》OP.32-2 鲁宾斯坦11.《夜曲》OP.72-1(遗作)鲁宾斯坦12.《夜曲》OP.72-1(遗作)傅聪13.《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鲁宾斯坦14.《喜悦》阿劳15.《革命练习曲》 No.12 Maurizio Pollini16.《革命练习曲》 No.12 李赫特17.《E大调练习曲》(离别) Op.12 No.3 李赫特18.《E大调练习曲》 (离别) Op.12 No.3 Maurizio Pollini19.《第1号练习曲 》OP.10 No.1 李赫特21.《夜曲 》No.20 In C Sharp Minor Op. posthumous Pires22.《第2号练习曲》Op.10 No.2 李赫特23.《夜曲》NO.8 皮尔斯24.《第2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舒拉.切尔卡斯基25.《第3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舒拉.切尔卡斯基98.《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二-四乐章 舒拉.切尔卡斯基26.《F小调幻想曲》舒拉.切尔卡斯基27.《华丽大圆舞曲》拉赫玛尼诺夫28.《玛祖卡舞曲》NO.129.《玛祖卡舞曲》NO.330.《波兰舞曲第6号》英雄 作品第53号31.《圆舞曲第九号》李帕蒂32.《编号外圆舞曲1》阿劳33.《编号外圆舞曲2》阿劳34.《编号外圆舞曲3》阿劳35.《G小调波兰舞曲》Biret36.《军队波兰舞曲》Op.40, No.1 Maurizio Pollini37.《降B大调波兰舞曲(编号外)》Biret38.《B大调夜曲》Op 32 No 1 拉罗查39.《帕格尼尼回忆变奏曲》傅聪40.《船歌》 拉罗查41.《降b小调波兰舞曲》(编号外) Biret42.《摇篮曲》拉罗查43.《第一钢琴叙事曲》鲁宾斯坦43.《第一钢琴叙事曲》霍洛维茨43.《第一钢琴叙事曲》基辛44.《第一钢琴叙事曲》波利尼45.《降G大调波兰舞曲》(编号外)Biret46.《F大调第二钢琴叙事曲》 鲁宾斯坦47.《降A大调第三钢琴叙事曲》鲁宾斯坦48.《b小调第一钢琴谐谑曲》 鲁宾斯坦49.《降b小调第二钢琴谐谑曲》 鲁宾斯坦50.《E大调第四钢琴谐谑曲》 波哥莱里奇51.《雨滴》前奏曲 阿格里奇52.《五首马祖卡》米凯兰杰里53.《前奏曲28号之24》阿格里奇54.《前奏曲op45》阿格里奇55.《升c小调第三号谐谑曲》波哥莱里奇56.《小狗圆舞曲》李帕蒂57.《波莱罗舞曲》乌戈尔斯基58.《华丽变奏曲》齐伯尔斯坦59.《第一钢琴奏鸣曲》齐伯尔斯坦60.《c小调即兴幻想曲》李云迪61.《降G大调第三号即兴曲》阿劳62.《圆舞曲作品69之2》Dinu Lipatti63.《夜曲作品27之1》巴伦伯伊姆64.《音乐会快板》阿什肯纳吉65.《引子和日耳曼主题变奏曲》瓦萨里66.《圆舞曲》Op 64 No2李帕蒂67.《“Hexameron”变奏曲》Ashkenazy68.《降A大调第一钢琴即兴曲》阿劳69.《幻想波兰舞曲》布伦德尔70.《塔兰泰拉舞曲》乌戈尔斯基71.《升g小调前奏曲作品28之7》Ivo Pogorelich72.《升g小调前奏曲作品28之12》Ivo Pogorelich73.《升g小调前奏曲作品28之16》Ivo Pogorelich74.《升f小调波兰舞曲》布伦德尔75.《第二号即兴曲》Claudio Arrau76.《马祖卡》作品63之2和63之3 Harasiewicz77.《夜曲》作品62之1 Harasiewicz78.《春天》科尔托79.《寂静的夜》科尔托80.《引子和Moore主题变奏曲》Vladimi&Vovka Ashkenazy81.《第16号夜曲》科尔托82.《第4号夜曲》科尔托83.《三首新练习曲》科尔托84.《练习曲作品25之7》波利尼85.《冬风练习曲》波利尼86.《蝴蝶练习曲》波利尼87.《帕格尼尼威尼斯主题曲》齐伯尔斯坦88.《c小调波兰舞曲》布伦德尔89.《英雄波兰舞曲》科尔托90.《夜曲》No.1 Pires91.《夜曲》No9. Pires92.《夜曲》No13. Pires93.《夜曲》No15. Pires94.《马祖卡》作品33之4.舒拉.切尔卡斯基95.《夜曲》作品62之2.舒拉.切尔卡斯基96.《《唐璜》:让我们手拉手吧》舒拉.切尔卡斯基97.《夜曲》作品27之2 舒拉.切尔卡斯基98.《圆舞曲》作品34之3 拉赫玛尼诺夫99.《少女的愿望》 拉赫玛尼诺夫100.《第三钢琴协奏曲》基辛101.《第一钢琴叙事曲》米凯兰杰里102.《夜曲》第五首 Camille Saint-Saens103.《波兰舞曲》Op. 53 Ignacy Jan Paderewski104.《第二号钢琴谐谑曲》霍洛维茨105.《五首马祖卡》2 Michelangeli106.《夜曲》作品37之2 Novaes107.《夜曲》No.8 Barenboim108.《夜曲》No.20 Barenboim109.《第14首圆舞曲》编号外 基辛108.《圆舞曲“小狗”》陈萨109.《自然的行板和华丽的波罗乃兹》Idil Bir

求关于音乐大师肖邦的资料

肖邦又名 : 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职业 : 作曲所属地区: 波兰出生地 : 波兰生日 : 1881年3月1日人物介绍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降A 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 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 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 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波兰才子一、又一个神童肖邦一家住在一个伯爵夫人的庄园宅地的三间房子里,那是令人愉快的房间,有着白色的墙和发光的天花板,有挂着雪白薄沙窗帘的窗户,宽大的窗台上,倒挂金钟和天竺葵生气勃勃地开着花。 房屋里面摆着沉重的红木家具、许多书架和一个白柱式火炉,在天冷的时候,里面的松木劈啪作响,发出芳香的热气。 三间房子中最大的一间里面摆着钢琴。 有别于其他神童音乐家的是,少年肖邦并不喜欢那架钢琴。 肖邦的第一位教师是个奇怪的人物,他总是穿着淡黄色的大衣和裤子、漆皮长靴以及颜色华丽但很俗气的背心,据他说这是在一个拍卖行买的波兰最后一个国王的所有物。 他总是带着一支长铅笔,常用来敲那些迟钝和不守规矩的学生的脑袋和手指。 他使肖邦喜欢上了钢琴,而且弹得非常美妙,于是少年肖邦逐渐以“第二个莫扎特”而闻名华沙。 在十岁时,他被带去在一个大歌唱家面前弹奏,歌唱家听后非常高兴,送给他一块手表。 不久以后,俄国沙皇听见他演奏,当即以一个钻石戒指作为赠品。 当时的欧洲报纸上有这样一句话:“上帝把莫扎特赐给了奥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 ”当肖邦还很小,不会记谱时,他就能编出一些小品来,让老师为他写在稿纸上。 后来肖邦在父亲教法文的华沙学会里学习了作曲和其它课程。 当他十七岁时,终于离开学校献身于音乐。 二、“从一而终”的爱国音乐家肖邦是终生献身于一种乐器的第一个作曲家。 甚至连李斯特这位钢琴中的帕格尼尼,也在晚年转而为全部管弦乐队创作作品,因而当他的钢琴作品为管弦乐队重新改写的时候,它们听起来一样好——或者甚至更好。 但肖邦并没有试图在钢琴上模仿管弦乐队。 他用钢琴比别的任何乐器都能更好地表现音乐。 不论肖邦的作品节奏是什么——是圆舞曲还是波兰的玛祖卡舞曲或是波兰舞曲——那旋律几乎总是用简单的ABA三段体歌曲形式。 他的音乐同贝多芬的奏鸣曲不同,正象一首短小而完美的诗不同于莎士比亚的一出话剧一样。 肖邦在维也纳举办了两次成功的音乐会,然后想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上去求名。 在华沙开了三次告别音乐会后,他就出发了。 当他还没有走出多远的时候,他的老师和过去的同学们拦住他的马车并唱了一首为了向他致敬而写的大合唱。 然后他们给他一个装满了故乡泥土的银制纪念杯,希望他永远也不要忘记故土。 他虽然再也没有回来,但是永远也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祖国。 三、巴黎岁月肖邦到巴黎后不久,就成了巴黎最时兴的教师。 他愿意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价格是最高的。 他上课时象一个王子,总是戴着白羊皮手套,并且由一个仆人陪着,坐着一辆马车来到。 李斯特把他介绍给在乔治·桑的笔名下写作的著名小说家迪德望夫人(Dudevant)。 通过她,他被拉进以巴黎为家的艺术家们、作家们和音乐家们的欢快的圈子里去。 可是降临到他身上的一切成功和乐趣都永远不能使他忘记波兰的光荣和忧伤。 所有的肖邦的音乐作品都是他各种感情的短小音画。 有一些是从他自己的生活中取来的——当他在玛佐尔卡岛上访问乔治·桑和她的女儿们的时候写的梦一般的夜曲和短小的前奏曲,和那些圆舞曲——特别是降D大调的那一首,据说是在他注视着乔治·桑的小白狗追逐自己的尾巴以后写的。 但是他的音乐的更大部分都是从他对他的出生地的热爱里生长出来的。 四、波兰节奏肖邦的许多最伟大的作品都是用波兰的两种古代舞蹈玛祖卡舞和波罗乃兹舞的节奏写成的。 波罗乃兹舞是一种贵族的舞蹈——王子和英雄们在国王宝座前面稳重而庄严地行进。 肖邦用这种曲式创作了他的一些最宏伟的作品。 玛祖卡舞是肖邦时常看见的,这是波兰农民们力图在朝气蓬勃的尽情欢乐中忘掉他们生活中的艰苦时跳的一种农村舞蹈。 其节奏是每一小节三拍子,在最后一拍,跳舞的人们把脚后跟咔嗒一声碰在一起时加强了一拍。 肖邦作了五十多首玛祖卡舞曲,并且在这一种节奏里,表现了从悲伤和神秘感到生活的欢乐等种种感情。 肖邦伟大的《降b小调鸣曲》是建立在古老波兰的一首诗的基础上的,而他的四首《叙事曲》则讲述了波兰最伟大的诗人写的四个故事。 其中最流行的一首讲的是一个年轻的骑士对一位美丽而神秘的小姐的爱情。 甚至他那些《练习曲》,也不仅是一些练习,而是一些音乐素描。 所有想做钢琴名家的学生都想要学会的那首伟大的《革命练习曲》,是当肖邦听见波兰人一再起来反抗俄国,但一再被残酷镇压时写的。 浪漫派大师舒曼曾这样形容:“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 肖邦的音乐被人们热爱的原因也许是:它不仅是在诉说波兰的美和忧伤,而且诉说的是一种炽热的爱国之情。 肖邦在巴黎的朋友,德国诗人海涅有一次写道:“他在钢琴前坐下来的时候,我觉得仿佛是一个从我出生地来的同乡正在告诉我当我不在的时候曾经发生的最奇怪的事情。 有时我很想问他:‘家里的那些玫瑰花还在热情地盛开吗?那些树还在月光下唱得那么美吗?’” 那带着“以魅力笑容、令人愉快的态度、象天使一样有着一绺美丽的鬈发”的文雅的小音乐家成了巴黎客厅的宠儿。 但是巴黎生活的经历毁坏了肖邦的健康,他变得敏感而易怒,在一次争吵之后,他同乔治·桑十年的友谊彻底崩溃了。 钢琴诗人一、繁杂的曲名与潇洒的谱曲肖邦一生作品繁多,且全部为钢琴曲,而其中的十分之九又是钢琴独奏曲。 但是最令人感到麻烦的是,他的作品大多只有体裁而没有标题,很多作品,即使标上调式和体裁及体裁编号,仍然难以搞懂到底是哪一首。 因此,后人查找肖邦的作品时,往往以作品编号(Op. )作为查找的主要根据,因为作品编号是不会出现重复和混乱现象的。 肖邦作曲时,基本离不开钢琴键盘。 据当时的人所说,肖邦擅长在钢琴上即兴创作,而且有着一气呵成般的流畅,但当他落笔追思即兴乐念时,却异常费力,稿纸上往往留下很多涂改痕迹。 许多已成之作,每经他本人演奏一次,就会出现一种有所改动的版本。 可见肖邦对于作曲是十分情绪化的。 二、肖邦的信条:让人们去猜吧!“脱帽吧,先生们!这里是一位天才!”这是1831年12月,舒曼发表在《大众音乐报》第四十九期的一篇评论肖邦作品第二号的文章里推崇肖邦的话。 这篇文章,是舒曼的第一篇音乐评论文章。 德国人对肖邦的了解,是从舒曼的这篇文章开始的。 肖邦在1827至1828年间,以莫扎特的歌剧《唐·璜》第一幕中唐·璜和策丽娜的小二重唱作为主题,写成了作品第二号——钢琴和乐队的变奏曲。 1831年10月27日,德国钢琴家尤里乌斯·克诺尔(1807—1861)在莱比锡布业公会音乐厅初次登台,演奏了肖邦的作品第二号。 舒曼评论这个曲子的文章,就借用了尤里乌斯的名字作为笔名。 1831年12月16日,肖邦从巴黎写信给他的朋友沃伊切霍夫斯基说:“几天以前,我从卡塞尔收到一个热心的德国人写的一篇长达十页的评论,他在冗长的绪言以后一小节一小节地进行分析(作品第二号)。 他认为按照正统的观点,它们不能算是变奏,而是一幅想象的图画。 他说,第二变奏里唐·璜和列波累罗在追赶;在第三变奏里,唐·璜亲吻着策丽娜,使马捷托看了呕气;在慢板第五小节的降D大调上,唐·璜和策丽娜在接吻。 这位撰稿者大发奇想,实在可笑,他还迫不及待地想把这篇文章发表在《音乐杂志》(属于他的女婿菲梯斯的刊物)上。 好心的希勒是一个很有才能的青年,……他对我十分关心,马上告诉菲梯斯的岳父说,他写那篇评论对我没有好处只有害处。 ”肖邦所说的菲梯斯(1784-1871),是比利时音乐学家,1806年他和《民族信使报》编者罗贝尔的女儿阿黛拉伊德结了婚。 菲梯斯在1827年创办的《音乐杂志》是一种周刊。 那么,写那篇评论文章的“热心的德国人”,应该就是罗贝尔了。 肖邦最反对用文字解释他的作品。 伦敦乐谱出版商威塞尔(1797—1885)为了使出版物引人注目,常给他的作品加上想入非非的标题,如《降B大调变奏曲》(作品2)标作“向莫扎特致敬”;《引子和波罗乃兹》(作品3)标作“快乐”;《玛祖卡风格回旋曲》(作品5)标作“波西阿娜”;《三首夜曲》(作品9)标作“塞纳河流水潺潺”;另外《三首夜曲》(作品15)标作“西风”;《降E大调圆舞曲》(作品18)标作“邀舞”;《波莱罗舞曲》(作品19)标作“安达卢西亚回忆”;《b小调谐谑曲》(作品20)标作“地狱里的宴会”;《第一叙事曲》(作品23)标作“无词叙事诗”;《两首夜曲》(作品27)标作“哀怨”;《降b小调谐谑曲》(作品31)标作“冥想”;另外《两首夜曲》(作品37)标作“叹息”;《两首波罗乃兹》(作品40)标作“宠物”;而《玛祖卡舞曲》则统称为“波兰回忆”。 1841年,肖邦从诺安写给他的朋友丰塔那(1810—1869)的一封信中愤慨地说:“至于威塞尔,他是一个蠢才和骗子。 你写信给他时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如果他老是因我的作品而赔钱,那是由于他不照我的意见,而加上愚蠢的标题所致。 从我心灵里发出的声音,教我不能再送给他任何作品让他加上这些名称。 你对他说话可以尽量讲得尖锐些。 ”在肖邦看来,那位“热心的德国人”是和威塞尔同样愚蠢,同样可笑的。 但这个德国人在文章中所描绘的“一幅想象的图画”,也许并不是他的发明,而是步了舒曼的后尘;因为舒曼的文章里也谈到第二变奏“象一对情人(但不是唐·璜和他的仆人列波累罗)在追赶”,优美的降B大调是“情人第一次的接吻”等等。 舒曼喜欢给自己的作品加上文学性的标题,如《狂欢节》(作品9)、《幻想曲》(作品12)、《童年情景》(作品15)、《少年曲集》(作品68)、《森林情景》(作品82)等都是其例;肖邦则对此深恶痛绝,他的《g小调夜曲》(作品15之3)原想注上“悲剧《哈姆莱特》观后感”字样,后来还是取消了,他说:“让人们去猜吧。 ” 让音乐本身去说话,不把主观臆想强加给听众——这就是肖邦的信念。 “让人们去猜吧”这句话,对于肖邦的作品是有普遍意义的。 hopin Frederic· Francois (1810-1849) Polish-born French composer and pianist of the romantic era. His music, written chiefly for the piano, was based on traditional Polish dance themes.肖邦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科(1810-1849) 浪漫主义时期波兰裔法国作曲家和钢琴家。 他写的以钢琴曲为主的音乐以传统的波兰舞蹈主题为基础作品:1.《夜曲》No.12.《夜曲》No.23.《夜曲》No.54.《升C小调夜曲》编号外 阿劳5.《C小调夜曲》编号外 阿劳6.《叙事曲》霍洛维兹7.《降E大调回旋曲》 霍洛维兹8.《第二钢琴鸣奏曲》鲁宾斯坦9.《夜曲》OP.9-1 傅聪10.《夜曲》OP.32-2 鲁宾斯坦11.《夜曲》OP.72-1(遗作)鲁宾斯坦12.《夜曲》OP.72-1(遗作)傅聪13.《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鲁宾斯坦14.《喜悦》阿劳15.《革命练习曲》 No.12 Maurizio Pollini16.《革命练习曲》 No.12 李赫特17.《E大调练习曲》(离别) Op.12 No.3 李赫特18.《E大调练习曲》 (离别) Op.12 No.3 Maurizio Pollini19.《第1号练习曲 》OP.10 No.1 李赫特21.《夜曲 》No.20 In C Sharp Minor Op. posthumous Pires22.《第2号练习曲》Op.10 No.2 李赫特23.《夜曲》NO.8 皮尔斯24.《第2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舒拉.切尔卡斯基25.《第3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舒拉.切尔卡斯基98.《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二-四乐章 舒拉.切尔卡斯基26.《F小调幻想曲》舒拉.切尔卡斯基27.《华丽大圆舞曲》拉赫玛尼诺夫28.《玛祖卡舞曲》NO.129.《玛祖卡舞曲》NO.330.《波兰舞曲第6号》英雄 作品第53号31.《圆舞曲第九号》李帕蒂32.《编号外圆舞曲1》阿劳33.《编号外圆舞曲2》阿劳34.《编号外圆舞曲3》阿劳35.《G小调波兰舞曲》Biret36.《军队波兰舞曲》Op.40, No.1 Maurizio Pollini37.《降B大调波兰舞曲(编号外)》Biret38.《B大调夜曲》Op 32 No 1 拉罗查39.《帕格尼尼回忆变奏曲》傅聪40.《船歌》 拉罗查41.《降b小调波兰舞曲》(编号外) Biret42.《摇篮曲》拉罗查43.《第一钢琴叙事曲》鲁宾斯坦43.《第一钢琴叙事曲》霍洛维茨43.《第一钢琴叙事曲》基辛44.《第一钢琴叙事曲》波利尼45.《降G大调波兰舞曲》(编号外)Biret46.《F大调第二钢琴叙事曲》 鲁宾斯坦47.《降A大调第三钢琴叙事曲》鲁宾斯坦48.《b小调第一钢琴谐谑曲》 鲁宾斯坦49.《降b小调第二钢琴谐谑曲》 鲁宾斯坦50.《E大调第四钢琴谐谑曲》 波哥莱里奇51.《雨滴》前奏曲 阿格里奇52.《五首马祖卡》米凯兰杰里53.《前奏曲28号之24》阿格里奇54.《前奏曲op45》阿格里奇55.《升c小调第三号谐谑曲》波哥莱里奇56.《小狗圆舞曲》李帕蒂57.《波莱罗舞曲》乌戈尔斯基58.《华丽变奏曲》齐伯尔斯坦59.《第一钢琴奏鸣曲》齐伯尔斯坦60.《c小调即兴幻想曲》李云迪61.《降G大调第三号即兴曲》阿劳62.《圆舞曲作品69之2》Dinu Lipatti63.《夜曲作品27之1》巴伦伯伊姆64.《音乐会快板》阿什肯纳吉65.《引子和日耳曼主题变奏曲》瓦萨里66.《圆舞曲》Op 64 No2李帕蒂67.《“Hexameron”变奏曲》Ashkenazy68.《降A大调第一钢琴即兴曲》阿劳69.《幻想波兰舞曲》布伦德尔70.《塔兰泰拉舞曲》乌戈尔斯基71.《升g小调前奏曲作品28之7》Ivo Pogorelich72.《升g小调前奏曲作品28之12》Ivo Pogorelich73.《升g小调前奏曲作品28之16》Ivo Pogorelich74.《升f小调波兰舞曲》布伦德尔75.《第二号即兴曲》Claudio Arrau76.《马祖卡》作品63之2和63之3 Harasiewicz77.《夜曲》作品62之1 Harasiewicz78.《春天》科尔托79.《寂静的夜》科尔托80.《引子和Moore主题变奏曲》Vladimi&Vovka Ashkenazy81.《第16号夜曲》科尔托82.《第4号夜曲》科尔托83.《三首新练习曲》科尔托84.《练习曲作品25之7》波利尼85.《冬风练习曲》波利尼86.《蝴蝶练习曲》波利尼87.《帕格尼尼威尼斯主题曲》齐伯尔斯坦88.《c小调波兰舞曲》布伦德尔89.《英雄波兰舞曲》科尔托90.《夜曲》No.1 Pires91.《夜曲》No9. Pires92.《夜曲》No13. Pires93.《夜曲》No15. Pires94.《马祖卡》作品33之4.舒拉.切尔卡斯基95.《夜曲》作品62之2.舒拉.切尔卡斯基96.《《唐璜》:让我们手拉手吧》舒拉.切尔卡斯基97.《夜曲》作品27之2 舒拉.切尔卡斯基98.《圆舞曲》作品34之3 拉赫玛尼诺夫99.《少女的愿望》 拉赫玛尼诺夫100.《第三钢琴协奏曲》基辛101.《第一钢琴叙事曲》米凯兰杰里102.《夜曲》第五首 Camille Saint-Saens103.《波兰舞曲》Op. 53 Ignacy Jan Paderewski104.《第二号钢琴谐谑曲》霍洛维茨105.《五首马祖卡》2 Michelangeli106.《夜曲》作品37之2 Novaes107.《夜曲》No.8 Barenboim108.《夜曲》No.20 Barenboim109.《第14首圆舞曲》编号外 基辛108.《圆舞曲“小狗”》陈萨109.《自然的行板和华丽的波罗乃兹》Idil Biret参考资料:参考网络知道

物华弥新 难道真就人均T0时代了 到底啥强度才能被称为T0
全新里程碑 C罗成史上首位迎来国家队正赛100胜的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