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足广州文化产业底气 三大千亿级

与会专家做“人工智能运用于文化领域带来的投资机会”分享。 主办方供图

现象级国漫作品《雄狮少年》。资料图

这是一场“文化+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盛会,也是一次探索以金融活水浇灌文化产业的新作为。

11月20日至22日,2024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下称“大湾区文投大会”),在广州市黄埔区生物岛香岚官洲酒店举行,来自传统文化产业、新文化科技、数字内容、融合业态等领域的企业和机构,携一批传播影响力强的高引领性文化投资项目,相聚广州进行投融资对接。

多元视角

将发布一批高质量文化产业研究成果

大会以“文化金融湾区领航,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为主题,组织推出了文化产业投资主题大会、文化产业投资发布会、文化产业投融资对接会等,并设有国潮创意专场、并购专场、数字文化专场、粤科金融专场及文化出海专场,助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吸引到不少金融证券机构、行业协会和100多家投资机构及头部企业、40多家上市企业以及100多家独角兽、瞪羚企业和文化科技创新企业等业界人士的积极参与。本次文投大会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委金融办、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播电视局指导,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主办。

在昨日上午的“大湾区文投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黄志坚围绕“出版的社会文化价值与市场投资价值”做主题分享,紫荆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许正中则介绍了大湾区文化产业出海的优势与发展目标。此外,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主任李肯立等各界产投精英也带来了多元视角的前沿分享。

南都记者获悉,为期3天的大会还将发布一批具有前瞻性、专业深度的高质量文化产业研究成果,并展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应用场景的前沿性文化科技成果,现场既为以《落凡尘》为代表的传统动画电影项目设有展台,也推出了博物馆虚拟数智人、智能机器人等文化科技类产品体验互动活动,集中展示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

金融活水

“三无”动漫《雄狮少年》因何破圈?

据了解,这是“大湾区文投大会”第二次在广州举办。2023年的首届大会落户广州,吸引到红杉中国、IDG资本等62家知名投资机构,华为、腾讯、百度等300多家优质文化企业参会。截至今年6月30日,首届大湾区文投大会路演项目营业收入实现65%的平均增长率,市场估值平均增长率达23.6%,其中部分企业完成了多轮融资,实际融资金额累计超14亿元。

经过一年时间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渐渐发展成为一个创意、技术、产业交汇的平台,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数字科技公司、金融机构在这个平台聚合、协作、链接。得金融活水的浇灌助力,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不断被激活,逐渐成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以广东出品的现象级国漫作品《雄狮少年》为例,这部无大咖、无IP、无流量的“三无”动漫能够破圈而出,离不开金融资本的助力。2023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期间,这部动画电影的出品方易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同中金资本、白鹅潭基金签署了投资协议。今年9月,这轮近5000万元的融资已完成交割。这笔资金使得《雄狮少年2》的创作更加顺畅,也让这部具有岭南文化IP属性的动画电影更有底气。易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海明表示,《雄狮少年2》将于年内上映。当前文娱行业恰好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正是得益于文投大会的助益作用,易动文化结识了不少文化类投资人,刚刚完成了新一轮增资。

数字赋能

去年广东规上文化制造业营收10483亿

除了金融引领之外,数字赋能、文化出海也是此次文投大会的热点词汇。据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介绍,珠江两岸制造业全产业链配套优势突出,数字文化智造增长潜力巨大。2023年,广东省规上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10483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营收的46.88%,占全国文化制造业营收的21.17%。同时,在文化科技牵引下,广东文化新业态引领增长新动能。2023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7814亿,增长9.7%,增速快于全部规上文化企业3.7个百分点,支撑文化核心领域增长10.7%,文化服务业增长10%。

另外,大湾区文化产业核心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文化资源丰富、优势互补,牵引形成广深港澳文化产业创新走廊。陶锋提到,广东省自古就是中国海上贸易和移民出洋最早、最多、最广的省份。而香港、澳门是中国内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区连接世界、对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通江达海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得广东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额约占全国五分之二,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两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两个,形成以数字出版、创意设计、文化产品和设备制造为优势的文化出口格局。

聚焦

广州打造3个文化产业千亿级集群

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服务、文化装备及消费终端生产,是广州正在全力打造的3个营收千亿级的文化产业集群,它们是“广州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动漫之都”,广州市游戏产业发展起步早,居全球城市第一方阵,2023年,全市共有6783家游戏企业,实现营收1129.64亿元,占全国游戏产业总营收的三分之一强。年产动画片超200部,播出时间达26万分钟,产量和播出量均居全国首位,2023年实现营收250亿元,占全国市场的五分之一。2023年网易游戏业务营收达到816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全球第七。

广州创意设计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法人单位数占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21.7%,在文化产业各门类中占比最高,实现营业收入1213.86亿元,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增长8个百分点,已成功培育11家国家级、90家省级、135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获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授予“定制之都”案例城市殊荣。

文化装备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也是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广州包括灯光、音响、新型显示、数字文旅沉浸式设备等在内的文化装备产业蓬勃发展,培育出一大批知名品牌,拥有1家国家级、3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6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23年,全市文化装备产业实现营收约1019亿元。其中,广州国际灯光节被誉为“世界三大灯光节之一”,累计吸引超过6500万观众参与。

采写:南都记者 吴凤思 许晓蕾 综合南方+


区块链产业园有多少?

哪些城市布局了区块链产业园?

《区块链年鉴》:16年下半年至今,我国已经成立或即将成立的区块链产业园区已达10余家,除了一直在金融和科技领域保持强劲势头的上海、杭州、广州外,其他省市诸如武汉、重庆、青岛、苏州等,也早已布局区块链产业园。 《区块链年鉴》不仅汇总了最新全球各区块链产业园详细信息,还收录了各地政府对区块链的扶持政策。

据《区块链年鉴》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底,我国以区块链为主营业务的区块链公司数量达近千家,产业初步形成规模。 目前多地政府也在积极从产业高度定位区块链技术,政策体系和监管框架逐步发展完善。

一.区块链产业园

1、上海协同创新中心,成立最早却最低调。

2016年11月,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与上海智力产业园达成合作,共同创建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上海协同创新中心。 同时,上海智力产业天空区块链孵化基地和上海股权交易托管中心正式成立,意味着中国首个应用区块链孵化基地正式落户上海宝山。

园区规定,凡注册在园区的各类企业,所缴纳全部税收的地方部分,园区根据企业的贡献大小,均给予一定比例的扶持政策。

上海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当天,就有上海瑞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快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喵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入驻。 成立至今将近两年,低调的园区并未有太多消息曝光。

2、杭州有三大区块链创业园区: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杭州政府明确将区块链产业列入杭州加快培育的七大未来产业之一。 目前,杭州市已经形成了以西溪谷区块链产业园、中国(萧山)区块链创业创新基地、中国杭州区块链产业园为代表的三大区块链产业园区。

西溪谷区块链产业园2017年4月成立,位于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钱江西溪和景,由杭州城投资产管理集团投资运作。

中国(萧山)区块链创业创新基地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三方合作成立,2017年5月在萧山落户。

中国杭州区块链产业园位于余杭区,2018年4月成立,币圈大佬李笑来也出席了成立仪式。 在启动仪式上,杭州暾澜投资董事长姚勇杰宣布成立雄岸全球区块链创新基金,该基金总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

3、武汉区块链产业园,鼓励大学生区块链创业。

武汉区块链产业园成立于2017年4月,规划面积四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三万平方米。 产业园的合作对象主要是创业团队、成熟企业和风投机构。

创业团队:对高校大学生创业,连续经营半年,带动5人以上就业将给予创业补助;成熟企业:对寻求科技与传统产业融合的高新技术企业,政府将给予研发投入补贴;风投机构:主要是指关注初创公司发展以及看好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风险投资企业。 同时,对于高端人才,园区将根据情况无偿资助或以股权的形式予以投资。

产业园现在已吸引了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纽约大学布法罗分校,以及美国硅谷、澳洲等12家世界一流大学和机构的顶级技术团队入驻。

武汉区块链产业园成立的同时,还成立了武汉区块链孵化器。

二.全国区块链政策

据《区块链年鉴》显示,近年全国各地纷纷推出区块链相关政策,有的是在规划中提到区块链发展,有的则给出了资金、人才等具体的扶持细节。

这里对全国区块链相关政策进行汇总。

北京市

2018年11月9日,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发布《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

该规划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北京“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的范畴,积极推动影响金融科技功能应用的底层技术发展,完善各类技术市场设施,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技术(移动互联、物联网)、分布式技术(云计算、区块链)、安全技术(量子计算、生物识别、加密技术)等。

2017年9月29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等八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首都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办法》提到,发展基于区块链的绿色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提高绿色金融项目安全保障水平。

2017年4月6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印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提到,支持金融科技企业为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开展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化投资、智能金融等前沿技术示范应用,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按照金融科技企业与金融监管机构或金融机构签署的技术应用合同或采购协议金额的30%给予企业资金支持,单个项目最高支持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2016年12月30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其中提到将区块链归为互联网金融的一项技术,并鼓励发展该技术。

2016年8月10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发布《北京市金融工作局2016年度绩效任务》,其中第八条提到,推动出台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综合试点方案,推动中关村区块链联盟设立。

上海市

2017年4月28日,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区块链技术应用自律规则》,要求区块链技术服务实体经济,注重创新与规范、安全的平衡,明确金融稳定与信息安全的底线,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应用区块链技术应当向当地监管部门及行业自律组织进行报备,主动接受行业监管与自律管理,报备信息至少应包括项目名称、责任人、业务模式、业务风险、风控措施等。

2017年3月7日,上海市宝山区发改委印发《宝山区2017年金融服务工作要点》提到,跟踪服务庙行区块链孵化基地建设和淞南上海互联网金融评价中心建设,依托专业团队和市场力量,推动金融科技公司发展成为宝山金融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创业投资基金和天使投资人群集聚活跃、科技金融支撑有力、企业投入动力得到充分激发的发展模式。

广东省

2017年12月8日,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办法》,针对工商注册地、税务征管关系及统计关系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及其受托管理和下辖园区范围内,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承诺10年内不迁离注册及办公地址、不改变在该区的纳税义务、不减少注册资本的区块链企业或机构,实行培育奖励、成长奖励、平台奖励、应用奖励、技术奖励、金融支持、活动补贴等激励措施。 这是目前国内扶持力度最大的政策措施。

2017年9月2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深圳市扶持金融业发展若干措施》提到,金融科技专项奖,重点奖励在区块链、数字货币、金融大数据运用等领域的优秀项目,年度奖励额度控制在600万元以内。

2017年8月17日,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市经贸信息委关于组织实施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安全专项2018年扶持计划的通知》提到,支持区块链技术。

2016年11月3日,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发布《深圳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到,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新兴技术的研究探索。

重庆市

2018年3月7日,重庆市政府发布《关于贯彻落实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指导意见任务分工的通知》提到,研究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评价机制。

2017年11月7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发《关于加快区块链产业培育及创新应用的意见》提到,到2020年,力争在重庆全市打造2-5个区块链产业基地,引进和培育区块链国内细分领域龙头企业10家以上、有核心技术或成长型的区块链企业50家以上,引进和培育区块链中高级人才500名以上,将重庆市建成国内重要的区块链产业高地和创新应用基地。

目前湖南省区块链产业园有哪些?

2018年8月星沙区块链产业园在长沙经开区成立。

2018年11月23日长沙区块链产业园在长沙高新区信息产业园正式揭牌。

2020年2月27日在娄底万宝新区设立湖南省区块链产业园,这是湖南首个省级区块链产业园。

区块链在湘黔渝地区的影响

区块链作为一项颠覆性的技术,正引领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智慧转型,不断为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催生新的爆发点和增长点。 区块链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更是为区块链技术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载体和平台,推动区块链朝着产业化、规模化趋势迈进。

发挥集聚效应

为深入推动河南省区块链产业快速集聚发展,8月6日,河南省首个区块链产业园区在郑州正式揭牌,标志着全国区块链产业园区再添一员猛将。 据记者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区块链产业园52家,覆盖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浙江9家、广东7家、上海5家,占居前三名。 区块链作为一项颠覆性的技术,正引领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智慧转型,不断为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催生新的爆发点和增长点。 区块链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更是为区块链技术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载体和平台,推动区块链朝着产业化、规模化趋势迈进。

揭牌仪式上,趣链科技、盛见云链、布比区块链、数链科技、中盾云安、九州通区块链等24家企业与郑东新区签订合作协议,为促进河南省新旧动能转换积蓄力量。

8月6日,郑东新区公布《中原科技城促进区块链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办法》,对实行独立核算的以区块链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数据处理、场景应用、平台运营、检测认证等领域的区块链企业或机构,制定了各种补助政策。 河南省区块链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近年来,河南数字经济发展迅猛,规模接近1.6万亿元,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 在区块链领域,已初步形成从底层到中间层、应用层、服务层等业务方向的完整产业链条,涌现了盛见、中盾云安、数链科技等一批全国知名的区块链技术研发与创新应用企业。 其中,数链科技深耕区块链技术在业务场景中的应用与推广,其研发的大宗商品供应链数字服务平台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为企业构建可信的数字资产,获得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认可,并在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 中盾云安则多次入选区块链百强企业榜单,其研发的“基于区块链+物联网的粮食仓单质押平台”荣获“2022产业区块链典型案例奖”。

优质的企业是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器,企业之间碰撞出的火花正是点燃行业生机的星星之火。 据河南省区块链产业园区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园区将引进更多区块链独角兽企业和培育本土区块链产业,以规模化的应用带动技术产品迭代升级和产业生态的持续完善,打造中国未来的产业高地。

谈到园区对企业的帮助,数链科技总裁卫跃宗感触颇深:“一方面,园区从办公场地、资金补助、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给予企业大力支持,让入驻企业能够有信心、有底气加大研发力度、加快应用创新;另一方面,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有利于加速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应用场景落地。 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我们将和入驻园区的优质企业携手,优势互补、资源互惠,用高标准、高质量为建设国家级区块链产业先导区添砖加瓦。 ”

一直关注比特币,从事区块链行业创业,哪有对初创者帮服力度大的区块链产业园或者孵化器?谢谢大神帮助!

感谢邀请,我正从事区块链行业,对你的问题应该是可以解答的。

现在我国已经成立或即将成立的区块链产业园区已达10多家,比较有名的有杭州区块链产业园,重庆渝中区块链创业产业园,山东青岛“链湾”,长沙“麓谷”区块链产业园,武汉“凯利链谷”,其他还有上海、雄安、成都、广州、贵阳等地都有区块链配套基础设施。

杭州区块链产业园

先说最有名的——中国杭州区块链产业园,还记得当时在启动仪式时,币圈大佬李笑来不但为区块链产业园站台,还宣布成立100亿的全球区块链创新基金——雄岸基金。 杭州政府层面甚至提出了“打造区块链之城”的愿景。

当时多家媒体报道杭州区块链产业园启动仪式时称“10个区块链未来科技项目现场签约,入驻中国杭州区块链产业园的项目”。 结果后来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也没有企业真正入驻,有圈地套取政策补贴的嫌疑。

青岛链湾

再就是青岛链湾,这家产业园其实还是不错的,首先有政府的大力支持,2017年7月,青岛市北区区块链产业发展意见发布会上提出力争到2020年,要建立立足青岛、面向全国的区块链产业高地,链湾于2017年9月13日正式落户青岛北区,面积为4万余平方米

其次链湾还有国内顶尖高校的支持,2018年5月,青岛·链湾和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等联合主办的2018年青岛链湾双清区块链应用论坛召开,有近20家“清华系“的区块链企业入驻链湾。 所以链湾我觉得比起杭州区块链产业园那种声势大雨点小要好的多,美中不足的是,青岛这地方竞争力确实弱了一些。

长沙“麓谷”区块链产业园

这个产业园其实有一些尴尬,尴尬在哪呢?因为它正式公布的时间实在太晚了,2018年11月23日,长沙区块链产业园揭牌仪式暨长沙区块链孵化器启动仪式活动在长沙高新区举行。 看到了吗,去年11月,那时候正是数字货币行情进入冰点之际。 不管从事区块链行业的从业者愿不愿意承认,行情确实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长沙区块链产业园的发展只能说是生不逢时。

我为什么还把长沙的区块链产业园拿出来介绍呢?因为长沙政府对于区块链的支持是最大的。 可以看到各地政府都有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但大多是一揽子经济和科技计划中的一环,而且大多数只提了目标,没有具体措施。 长沙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区块链的配套政策,并且具体到补贴金额,因此长沙的产业园还是可以期待一下未来发展空间的。

武汉“凯利链谷”区块链孵化器

这个位于武汉的区块链孵化器是我最看好的。 首先从区位优势来看,武汉是八省通衢的中心地带,交通网络覆盖周边各省;另外湖北是科教大省,武汉市的教育资源仅次于北京上海等城市,人才和科技资源丰富,区块链的发展前景巨大。

其次凯利链谷自身的实力就很雄厚,到2020年底,将建成12万平米优质办公场地,基本覆盖1.5线城市,预计投入创投基金超过2个亿。 依靠区块链技术,将建立区块链节点,为入驻企业提供区块链企业注册和股权登记、转让服务等,打造国内领先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联合办公和企业资源共享的众创新模式。

入驻凯利链谷的区块链企业将在孵化器中获取管理咨询服务,其中包括一般性商务代理服务和制定战略、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市场分析和专业知识培训等。 通过联合中国电子商会区块链专委会、亚洲SPT研究会、等区块链业内高端资源,孵化器内还建立了“区块链大学”人员培训机制,除了每两周举办一次的区块链讲座,还将举办各类公益性质的研讨、培训活动,汇聚区块链专家、创业极客和区块链爱好者,打造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弥补国内区块链人才匮乏的短板。

另外据我了解,凯利链谷已经有几个落地的区块链应用了,像比较有名的TD公链就是凯利链谷孵化,最近还在做全球超级节点竞选。

以上就是我认为国内的几个比较好的区块链产业园和孵化器,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全国有多少个区块链产业园?

可查的有4个: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科技园。 海珠区荔福路68号广州市生物科技园。 广州国际生物岛原名“官洲岛”。 中山大学健康产业园是越秀广州高新区黄花岗科技园的中山大学园区。 还有荔湾广州国际医药港,空地一块。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的自强之路

文化自信是职业教育之魂,它感召着职教学校在经济社会的瞬息变化中,不断创新进取,坚持发展特色,以实现学校自身和受教育者的强大。 从1991年建立至今,我校全体师生员工在“敢为人先”的孙中山精神鞭策下,不断浸染博爱包容、务实开放、浪漫创新的香山文化,历经磨练却始终品啜“自强不息、和谐发展”的文明精髓,走出了一条有个性思想、有生命依托、有合作团队、有行为体现的职教自强之路,使得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让中职教育大有所为、中职毕业生大有作为。 一、 有作为,才有地位90年代初,镇政府在侨商侨胞的倾情支持下投入巨资建成学校第一期工程,并借鉴香港理工大学的名称,首创性地命名为“沙溪理工学校”,成为镇办的中山市第一家中等职业学校。 1996年我校荣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正式走上特色职教文化的自强之路。 文化由强者引领,强者由自信造就。 在创立初期的大环境下,职业教育并未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我校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工业之基,将大有可为,我们要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做大做强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中山市工商业迅速发展,技能人才需求井喷。 我校也从一所仅有两个教学班、一百多生员的小型学校,在近二十个竞争激烈的年头里,发展为一所具有80多个教学班、5000多学生的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这是一个充满了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精神的的历程,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大背景下沙溪镇、中山市乃至广东省职业教育自强不息的一个有力的体现。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不忘教育的根本使命:让学生学会做人,学好技能,为学生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基础。 我们知道,培养一个优秀的中职生和培养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同样重要,但前者更为艰难,因为中职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其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难度更大。 这种使命感升华为我校的办学理念,促使我们不断探讨新经济条件下人才结构的改进,坚信全面育人的思路,即既重视加强学生的技能,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着眼于学生总体素质的提高,让中职生走出“落后”阴影,重拾自信和阳光,靠优良的技能获得人生的幸福,靠美好的品德赢得社会的尊重。 我校发展成长的历程,也是一届一届的沙溪理工人肩承使命、兢兢业业、锐意进取、开拓攀登的历程:我们经历了初创期的艰辛,迎接了中职教育低迷期的考验,战胜了中职教育激烈竞争期的挑战。 学校创立初期,我们首创立交桥,亮出“一个并举四个结合”的“立交桥”办学特色,即职教与成教并举;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结合,长期与短期培训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主修专业与兼修专业结合,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办学,成为广东职教三大办学模式之一。 新世纪以来,为适应时代需要,我们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再创“专业对接产业链”的“中职沙溪模式”,即“专业拓展对接产业链、实训中心对接产业链、专业教学对接产业链”,让办学与市场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使学校始终走在职教发展的快车道上。 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学校的投入从硬件建设转入人才引进和开发,从常规教学仪器投入转向高端的专业设备。 近年来我校投入大量资金,安排90%的教师参加公派培训,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培训,并到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学习职业教育管理和专业教学经验,由此打造了一支高、中级教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还引进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张肇达等22多位知名的服装设计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服系主任肖文陵教授等20多位全国知名学科带头人担任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顾问,开设学生与名师直接对话的“名师讲堂”,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素质过硬、思想触角敏锐,与企业文化高度融合的技能人才。 目前,我校建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国家级服装实训基地、国家级纺织品质检中心和中山市休闲服装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引进当今企业使用的最先进设备,其中不乏价值上百万元的美国格柏服装CAD系统等最新技术的硬件和软件,且学校的主干网络全部达到1000兆光纤传输,实现了实训基地的专业教学现代化。 汽车维修专业也模仿丰田“6S”模式,引入企业最新管理理念和流程,借助多媒体打造了高仿真的实训工厂,让学生平时的每一次实习都是高要求的实战。 我校的自强精神和办学质量赢得了全社会、上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2008年,为适应中山市职业技术教育超常规发展,解决招生增多、校舍不足的难题,我校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成功引进社会资金1600万元,建成一座涵盖了图书馆、名师工作室、设计师俱乐部、国家纺织品质量检测中心等功能的教学服务大楼。 如此大规模引进民用资金解决学校资金瓶颈,这在广东省公办中职学校中为首创,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近两年,沙溪镇政府为支持学校建设,加紧收购学校周边工厂,并划拨土地,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 群众也处处支持学校发展,如为建设学校东大门和后山中山设计师村,格亨村的乡亲二话不说迁走自家祖坟,让学校师生尤为感动。 二、上学就是上班,上课就是上岗沙溪理工学校这艘职教之舟,能够在顺流、逆流之中,始终鼓满风帆,破浪前进。 这是因为我们始终坚信职业教育是大有奔头的,中职学生是大有前途的,也以事实向外界证明这一点。 我校与中国纺织科学院、中山市科技局、广州美院等十余间高校、100多间企业等开展全面、深度和高端的产学研合作,使得学生“上学就是上班,上课就是上岗”,在学校做学习知识的主人翁,在企业做创造财富的主人翁。 1、专业建设完全融入产业链我校专业建设的过程,是职业教育改革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产业创新的生动体现。 在早年多元化的“立交桥”办学模式基础上,学校结合珠三角区域产业升级需要,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贴人才需求,打造了服装设计与工艺、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等三个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 随着中山沙溪服装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学校先后融入服装产业链的展示、检测与营销环节,增设了模特专业、纺织品质量检测专业。 其中2010年建立的纺织品检测专业是广东省乃至全国所开设的唯一一个纺织品质量检测专业。 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开幕,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与企业联手开发的变温色差面料制作的服装在世博会上获特许经营,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至此,学校服装专业完成了服装产业链的全程参与,实现了专业建设完全融入产业链。 2、实训实习学生拿薪服务企业我校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 以服装模特专业为例,实训实习直接以服务企业的方式来实现:2009至2010年一个学年,学校为胡氏、三番、五洲等9家服装公司提供了季度产品订货会时装表演、晚会时装表演、模特摄影等服务。 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每一学期,都坚持为企业服务,开发设计产品,举办作品发布会,企业则直接购买学生的设计方案,然后直接转化为企业产品,生产出来后拿出去销售。 学校也从中借助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资源,在著名企业开办培训班,如霞湖世家店长班、丰田精英班、英仕学生实训专线等,拓宽了学校的管理思路和办学资源。 其中学校在英仕公司的实训专线生产的晚装销售价高达1300美元,学生实习期间就正式顶岗,月薪已达2000多元,大大减少了家长的供学负担,更增强了学生就业的信心。 3、产学研结合更加直接高效我校除每年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外,还主动走出去,成功策划和组织了五届全省服装技能大赛,多次主办全国性的专业比赛和产业高峰论坛。 2010年11月12日,主题为“时尚中国、环保未来”2010年“天竹杯”休闲服装设计大赛暨天竹产业联盟链接会、中国·沙溪产学研高峰论坛在我校圆满落幕,这是国内服装界首次主打环保牌的休闲服装设计大赛,也是我市职校首次举办高规格的全国性服装界活动。 本次大赛由全国有40多家核心企业、拥有国内著名环保纤维“天竹”品牌的中国天竹产业联盟冠名赞助并提供设计用料。 中国天竹产业联盟承诺,凡是进入大赛总决赛的优秀的准设计师,联盟的企业会优先录用他们。 业内人士认为,本次大赛由企业提供设计面料,学校师生出作品,专业机构专家出谋献策,获奖的设计作品被企业现场认购,快速投入生产并销售,以实现经济效益,这种产学研合作更加直接、高效。 产学研一体化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但我校追求的产学研一体化不是单一、肤浅和低水平的,而是“全面、深度、高端”的产学研一体化。 学校从办学机制、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到评价体系,全方位地推进了产学研一体化,让产学研不再是貌合神离,而是利益密切相关,文化深入交融。 学校还特别重视与高水平产业与研究机构结盟,实现教学的高质量,如新投入900万元建成国家级纺织品检测中心,并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出具的纺织服装产品检测报告将全国有效,将带领我校的专业建设全面融入产业链的品质检测环节,实现培养专业人才、服务社会的功能,促使中山服装行业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发展。 三、升学有通道,就业有选择有一位教育界的资深学者这样评价我校:难能者,本校能之;难得者,本校得之。 这样的评价对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来说,尤其深入人心。 从“不努力,进理工”,到“要努力,才能进理工”,再到现在“进理工,能成功”。 一路走来,所有的平淡和辉煌,一一凝聚着学校师生凤凰涅槃般的执着。 无论时局如何变化,竞争如何激烈,沙溪理工学校始终以“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清醒认识,“不问能给我什么,只问我能做什么”的胆量和胸怀——以底气赢取财政资金支持、以实力在全国技能大赛上争金夺银、以诚意到世博会推广自主研发的“变温T恤”,以自信在世博舞台上展示龙腾狮跃鹤舞的文化魅力,其中鹤舞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引人入胜——沙溪理工人敢拼敢当、越战越勇的精神与行动让人肃然起敬。 “理工崛起,我的责任。 ”上到学校行政班子,下到各部室、各科组,每一位教师把青春和理想植根于学校的发展中,精诚团结,日夜拼搏,以学校为家、以事业为荣、以工作为乐、以学习为命的教职工比比皆是。 “校兴,我荣;校衰,我辱”,已经内化到学校师生的骨子里;“你好,我好,学校好,学校好才是真的好”,已经成为学校师生的集体追求。 自信、积极的文化让我校名师荟萃,不但造就了多名全国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南粤优秀教师数名,现中山市名校长名教师中职业教育领域的有四位,其中三位就来自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 在教的评价方面,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推行“多元制”。 学校成立了由学校领导、企业人士、资深教育专家等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交流校企信息,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方案,评价教学行为,商讨教学改革。 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推行“学分制”,有效体现弹性化、个性化学习的特点,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解决一向困扰中职教学的“厌学”问题。 在学分制实施过程中,设立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估机制,并增加相应学分,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踊跃投身各种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 与此同时,大抓校园文化建设,建立龙狮队、管乐团等校园社团组织近二十个,为学生搭建发展个性、增长才艺的舞台,大力倡导安全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建设,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全方位育人的成长环境。 为不断激发文化创意,学校新建成了学生作品与国家级名家名作同堂辉映的美术馆,“不知道学校的历史,就不知道学校的现在与未来”,文化浓郁的校史室为此修葺一新,并正致力于打造名师荟萃的中山市设计师村,让学生“走进校园如走进文化大观园”,处处可以感受文化气息。 多元文化的创造了多元人才。 我校在专业技能考证、高职类高考等方面,学校成绩突出;学科技能竞赛屡创佳绩:2007年至2010年,连续四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服装专业学生代表广东省参赛,在大赛中共获得7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排在全国前列。 2010年,沙溪理工代表广东省参赛并勇夺全国特等奖(大赛仅设五名)。 在专业技能考证方面,十多年来学校一直保持在全省遥遥领先的优势,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证、全省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证、会计资格考证以及其它各专业技能考证中,取证率均居全市第一名、全省前列,大部份专业技能考证取证率达到了100%,且“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高考连续14年高居高职类高考全市第一。 至今,学校一共培养了3万多名既全面又专业,既擅长合作又能独当一面的中高级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成为就业市场的“抢手货”,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100%,且每位毕业生均有2-3个工作岗位可供选择,40%的学生还能考入大学继续深造。 他们中既有像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刘庆苗这样的杰出人才,又有像陈雅洁、林永健这样颇有知名度的服装设计师,还有像李庆伟和李伟声等自主创业的后起之秀,也有像余志荣这样的农村基层管理干部,更有大批在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成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他们是学校生动的文化符号,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注入了鲜活的力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08、2009年连续两次,包括《人民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10家新闻媒体组成的中央新闻采访团前来我校采访报道,把我们优质的文化作为社会和谐发展的范本进行宣传。 2010年,我校作为广东省13所中职院校中的第一名列入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的特色文化又在全国的舞台上被集中关注和学习。 长风破浪,云帆直挂。 自信自强,永不止步。 我校将以大教育的目光与胸怀,以和谐发展的高度与广度,不断吸收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优质成分,博采众长以滋养新时代的职业人才,走出一条有沙溪理工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之路。

孩子爱踢足球,有老师推荐到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学习。我不知道该如何

足球是一种人生教育,经历了足球教育的孩子首要表现便是身体机能与心理成熟度,相较于缺少运动的孩子有更多的优势。 可是这种通过足球带来的优势能为孩子拓展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么?这是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也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假如家长决定让自己的孩子把发展足球作为一条道路来走,那么这条路能否走得通?在早些年的足球培养体制中,足球与上学接受文化教育一度是一件矛盾的事情,即选择了足球道路相当程度的意味着放弃了正常的升学途径,这种模式造成的后果便是,一个孩子一旦不能通过专业的足球训练,走上职业足球的道路,那么因为过早的脱离了校园的文化教育,他也很难在读书高考的模式中有所作为,继而在大多数人的成长路径中处于严重的劣势地位。 这种模式给我们的足球发展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直到如今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足球道路的选择之时,依然会有此疑虑,即踢足球到底有没有出路?政策释放的足球红利到底有没有出路,这个不是我们凭借着自己的感情倾向就能够明确判定的,还是从近年来开展的校园足球运动说起吧。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全国拥有了48个布局城市、3个试点县和5个省级校园足球单位,共约3000多所中小学、110多万在校学生参与到校园足球中来。 在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这份文件中,提出了一个具体目标,那便是到2025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要达到5万所,而且要重点建设200个左右的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200个左右的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说明足球只要踢得好,配之以符合条件的学习成绩,那么就可以通过足球升入大学。 那么这些足球特长生是怎样升入大学的呢?他们不是从高中起踢踢球就能够升入大学了(我们都知道足球是一项非常系统的运动,需要多年的规律训练才可能到达一定的水平),而是说一般来讲需要多年的时间,更明确的说便是,他的小升初,初中升入高中都有一条通过足球上学的道路,只有建立了这样一条顺畅的道路,才有可能建立200个左右的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 今年的《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中提到,未来将健全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实施全国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制度。 所谓四级联赛即小学联赛、初中联赛、高中联赛和大学联赛,并且这些联赛是可以通过孩子升学,交流比赛等方式联系的,这就进一步为足球的上升通道奠定了政策保证。 两个具体的案例当然作为家长也并不一定非要孩子的足球达到怎样的水平,也可能更多的只是希望通过足球这种体育项目得到锻炼。 那么这种想法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同样是有发展出口的。 国务院前年就提出,要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进行扶持,强调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力争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且不说2025年,五万亿是多是少,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今天,这就必然会催生一批体育方面的企业进入市场,这就相当的解决了就业的要求。 试问一下,一个体育方面的企业在招聘人员的时候,在同等条件下,他是要一个拥有丰富体育经历的人呢?还是欠缺体育经历的人呢?答案毋庸置疑。 并且抛开这些现实的发展需求而言,体育对于一个人的完整人格的塑造力量也是难以用具体数字衡量的。 当然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它都需要一个过程,无论是校园足球上升渠道的建立与完善,还是体育产业市场的培育与壮大。 可就一般过程而言,往往先行者能够占据相当的有利地位。 比如就体育产业而言,广州恒大集团入主广州足球俱乐部的时候花费了1亿元,但是现如今,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的市值经某机构估算已达到218亿人民币,甚至超过世界著名足球俱乐部曼联。 诚然这其中不免有虚高的成分,但是从投资的角度讲,无疑是一个绝佳项目。 那么再回到我们的踢足球出路问题本身,据大河报报道,河南小伙儿马韫祎通过足球特长以“一本线降20分”的方式,凭借着511分的总成绩,升入清华大学。 马韫祎的老师张予进在接受采访中说到: “这个孩子刚来到郑州一中的时候,他妈妈就对我说,这个孩子从小的梦想就是考上清华!因为足球特长生的身份,当年在招收他的时候,我们本可以给他进行一定分数的优惠,但是他却以优异的成绩直接考进了这里,他很小的时候就清晰地认识到足球能力提升的同时,文化课的优异成绩同样是他进入梦想学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当下的现实路径从马韫祎的个案来看,卓越的足球水平不仅能够提供进入名校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说明,体育和学习不是一对矛盾,甚至准确的说体育就是学习的一种,只是我们以往的思路中,刻意的将二者对立,在一味强调分数的高考模式下,也没能出现一种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的方法。 诚然,马韫祎毕竟也只是少数,那么就当下的大多数而言,通过足球能够走向的道路呢?我们可以将其分为高考前和高考后。 在高考前的小升初,初升高之中,如果孩子从小接受足球训练,水平较高的可以在16岁左右选择是否进入职业足球这条路(前提是在一些比赛当中受到职业球队的邀请)。 如果孩子水平适中,那么也可选择通过足球特长生的方式在校园足球的层面中锻炼,接受完整的教育,最后参加高考。 如果你的孩子水平一般,那么更多的可以利用足球的教育功能,锻炼身体,健全自己,足球也只是爱好之一,在与学习矛盾的时候适当调整,正常升学高考。 如果在高考之前,你的孩子如果进入了职业足球,那么不可避免的要舍弃正常高考这条道路,(但是不排除通过专业能力特招进入大学学习的可能)。 如果孩子没有进入职业足球,但足球水平较高,同时学习没有落下,那么完全可以参加那些接收高水平运动员的学校的考试,通过此途径进入大学的孩子,会被学校分在可供选择的几个专业之中(非体育专业)。 如果孩子水平尚可,但学习成绩一般,那么可以通过体育专业的高考,进入大学,学习体育专业。 体育专业在以前大多会成为教师,但是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无疑会有更广阔的路径。 如果孩子水平较高,但学习成绩没有跟上,打过一些比赛,具有国家二级运动员及以上的资格,可以参加各个高校运动训练专业的招考,这个专业也是大学自主招生的一种,其专业性质也是体育学的二级学科之一。 就业前景可参照参加全国统一考高的体育专业。 如果孩子水平一般,但学习成绩较好,完全可以通过正常的文化课高考,坚持足球这一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今后的职业前景开辟更广阔的可能性。 说了这么多,一是为大家展现了一个关于足球,关于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些案例,和当下足球的现实路径,相较于早年足球环境恶劣的时候,真的可以底气十足的说,踢足球也会有春天!

成被执行人 证券市场禁入 ST鹏博实控人再遭立案
喊话张一鸣 首富大战首富!钟睒睒火力全开 炮轰拼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