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随机发100万美元 马斯克突然官宣!

【导读】马斯克宣布随机向选民发100万美元,直到大选日

综合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环球时报等

随着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进入决胜阶段,为了给特朗普拉票,美国亿万富翁马斯克再次发挥“钞能力”,他宣布,每天将随机选取一名签署美国政治行动委员会请愿书的选民并发放100万美元,直到大选日。

大选日前每天发100万美元

当地时间10月19日,马斯克在宾夕法尼亚州一场支持特朗普的活动上宣布,他将每天随机向一名签署美国政治行动委员会(America PAC)请愿书的宾夕法尼亚州选民发放100万美元,直到11月5日美国大选日。

该请愿书要求签名者支持言论自由和持枪权。马斯克称,希望更多人了解这项请愿。‍‍

当天第一个获得100万美元的签署者已经产生,是一位名叫约翰·德雷尔的宾州男子。他自称是马斯克的“忠实粉丝”。

宾夕法尼亚州被视为2024年大选摇摆州中的“关键州”。马斯克近日还向宾夕法尼亚州以外的摇摆州的选民承诺,如果签署该请愿书将获得47美元,如果推荐他人签署,还可以再获得47美元。

为支持特朗普的竞选活动,马斯克资助了美国政治行动委员会,并在宾夕法尼亚州等州为特朗普开展了大规模的上门竞选活动。

根据联邦选举委员会 (FEC) 公开文件,马斯克在过去的三个月内向美国政治行动委员会捐赠了近7500万美元。

美国政治行动委员会已经将其中约7200万美元用在摇摆州的选民身上,并重点关注那些表示支持特朗普但可能不会最终投票给特朗普的个人。该组织曾称,他们计划在选举日到来之前与目标选民进行三轮接触。

前述文件还显示,美国航运公司Uline总裁尤莱因(Dick Uihlein)在过去的三个月中为特朗普捐赠了4900万美元;同期赌场大亨米丽亚姆·阿德尔森(Miriam Adelson)更是向另一个支持特朗普的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保护美国政治行动委员会(PAC)捐款9500万美元。

美国大选进入决胜阶段

当前,美国大选已经进入决胜阶段。

当地时间10月19日,美国副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在密歇根州和佐治亚州竞选。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则在宾夕法尼亚州举行集会。

根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此前发布的最新民调结果,两名候选人在选民中的支持率都是48%;另有4%的受访者表示,当必须在两党候选人之间做出选择时,他们会犹豫不决或者不会投票给其中任何一人。

对比NBC在9月的民调结果,彼时哈里斯还以49%对44% 的支持率,领先特朗普5个百分点。

NBC称,随着从夏天转入秋天,哈里斯的竞选势头已经停止,这场竞选势均力敌。

最新民调结果也反映出此次大选的不确定性。

但博彩市场上,胜负的天平却正在明显向特朗普这一边倾斜。Polymarket网站数据显示,目前特朗普的胜选概率已高达61%,远远领先于哈里斯的39%。

如果特朗普再次当选总统,可能会从根本上重塑世界贸易体系。他曾表示,若能入主白宫,将把贸易税收置于其议程的核心。

若哈里斯当选总统,可能会延续拜登的贸易议程,采取有针对性和战略性的关税措施。即保持针对一些国家的关税和其他限制,同时基本上放盟友一马。

此外,当地时间1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11月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将对乌克兰、特别是北约的未来产生决定性作用。他表示不知道美国在大选后是否会继续支持乌克兰,但无非三种不同的结果,持续的支持、更加积极或是停止。

(忆山 整理)

:舰长

审核:木鱼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刚刚,马斯克xAI官宣开源自家大模型Grok!网友:现压力给到了OpenAI

马斯克宣布本周将开源自家大模型Grok,此举被视为成功占领开源道德高地,对OpenAI构成压力。 Grok基于Grok-1,是马斯克的公司的第一个大语言模型,旨在回答各种问题,助力人类追求理解和知识。 尽管开源的细节尚不明确,但Grok的出现将为依赖开源生成式AI的公司或组织提供选择,推动开源社区发展。 Grok-1与GPT-3.5实力相当,但更敢于表达观点,甚至具有讽刺性。 目前,Grok作为“Premium+”订阅服务的一部分,每月收费16美元。 在各种基准测试中,Grok-1表现超过Llama-2-70B和GPT-3.5,虽与GPT-4仍有差距,但其幽默感和交互能力为用户带来新鲜体验。 马斯克起诉OpenAI,指控其违背开源承诺,将Grok开源视为对OpenAI的直接回应。 开源行动表明马斯克支持开源技术,并可能出于商业考量,期望通过开源策略促进模型采纳与推广,同时加速新版本开发,保持在开源与闭源竞争中的优势。 尽管开源与闭源之争仍在继续,马斯克的开源行动展示了一种新的策略,可能对AI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Grok的开源不仅对依赖开源生成式AI的公司或组织构成利好,也为开源社区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

怎么用组织行为写马斯克的个人行为

从无到有,再到市值破万亿,微软用了44年,苹果42年,马斯克死对头贝索斯的亚马逊用了24年,谷歌用了21年,而特斯拉仅仅用了18年,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钢铁侠”马斯克,而究竟是什么成就了他?复盘马斯克与特斯拉和Space X的成长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总结出马斯克的2大思维能力:“组合思维能力”与“破界思维能力”。 一、组合思维:补短板VS扬长处从造电动汽车到造火箭,马斯克都用“旧要素,新组合”的思路,找到新的组合方式,实现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创新。 在早期研究电动汽车时,特斯拉遇到了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当时储能电池的价格是600美元/千瓦时,而一辆电动汽车至少需要85千瓦时的电池,这就相当于,当时一辆特斯拉电动汽车Roadster的总成本是12万美元中,电池的成本超5万美元,占全车近一半了。 如此高昂的电池成本,给当时的马斯克带来极大的困扰,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重大难题的呢?第一步:要素拆解他对电池的材料进行了拆分,从元素层面将其拆解为碳、镍、铝、钢等不同材料。 拆解之后,马斯克发现,如果从伦敦金属交易所分别购买这些材料,每千瓦时仅需花费82美元的成本,约为电池总成本的13.7%。 换言之,电池成本高昂的直接原因,并不在于原材料,而在于原材料的组合方式。 要想有效降低电池成本,则必须改变现有的原材料组合方式。 第二步:重新组合马斯克的第二步便是寻找新的程序,将电池重新组合。 为此,他与松下公司达成合作,采用松下钴酸锂电池的管理程序,重组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电池,一举将电池成本降至全行业的最低水平,这让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此基础上,特斯拉新车型ModelS顺利下线,在美国上税后的价格为美元,让人惊叹。 面对复杂问题时,马斯克有意识地将问题进行拆解,将复杂模糊的大问题拆解成可以着手的小问题,再产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创新之父熊彼特最基本的思想,也是混沌学园研究7年得出的创新成果:组合创新,在其2021年出版的新书《创新力》一书中提到:大部分创新专家把希望寄托于头脑风暴,寄托于让很多不同的人在一起发散讨论,然后收集大家的点子。 这就将创新归于一种难以捉摸、充满偶然的碰撞,无法形成一种能力。 而事实上,真正为企业带来显著增长和发展的创新,几乎没有源自头脑风暴的,大多发起于开创者的思维中。 组合创新思维不仅仅只是把各个要素重新排列组合那么简单,它不是撒胡椒面,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抓重点、抓主线、抓主要矛盾,这需要清晰的逻辑分析、严谨的要素拆解、深刻的洞察,面对问题一般是先拆解,再分析轻重缓急,找到关键要素,最后围绕关键要素重新组合。 图源:书籍《创新力:从思维到能力的企业增长之路》对于个人英雄马斯克的组合思维,除了崇拜,我们大多数普通人难道就只能围观、自叹不如了吗?不是,组合创新是一种能力,其思维模型是可以习得、可以应用、可以提升积累并普遍应用的能力。 书中列了2种组合创新的思维数学模式:图源:书籍《创新力:从思维到能力的企业增长之路》从数学上看,组合思维其实就是最大数思想,一种方式是找到最大、最能够击穿阈值(突破问题)的单一要素,然后把资源都投入这个单一要素,力出一孔,迅速地击穿阈值,如上图。 另外一种方式是:将已有要素重新组合出一个能够击穿阈值(突破问题)的新要素体,然后迅速地击穿阈值,打开局面,如下图。 马斯克所用的组合创新正是这种方式。 图源:书籍《创新力:从思维到能力的企业增长之路》把原本属于埃隆·马斯克“天才的创新”的黑盒子打开,我们就找到了“可解构、可学习、可执行”的创新方式,这也是组合创新的特别和美妙之处。 这个思维模型的理论,来源于熊彼特,他在28岁时写了《经济发展理论》,提出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见解,认为创新是旧要素的新组合,并不是从无到有创造出来,而是把既有要素重新组合起来,任正非说:“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源都有限,最核心、最主要的战略方向确定之后,就要把所有的精兵强将、资源调上去,饱和攻击,聚焦在一点上,先在这一点上取得突破。 ”与传统管理思想很不同,传统管理中有个“木桶理论”,补短板即来源此,说的是一个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个木板。 而查理·芒格说:“最后取得大成就的企业和系统,没有一个是用木桶理论的。 那些取胜的系统,往往在最大化某一个单一要素以及最小化其他要素上,走到近乎荒谬的极端”。 从外部来看,所有的创新结果都是变革性、颠覆性的,但从内部视角看,创新的发生都是渐进性、局部性的。 应用组合创新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单点阈值,这需要充分分析趋势和红利,进而借势、借十倍速变化的要素,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目标,最终选择出单点阈值,并把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集中在这一个单点上,再做到极致,做出特色,卓然而出。 二、破界思维1995年,互联网刚刚兴起,25岁的马斯克从斯坦福退学,创办了Zip2,这个超前的模式10年后才被带到中国,变成“大众点评”。 1998年,马斯克又盯上了互联网交易,创办了PayPal,5年后,支付宝诞生。 虽然这两次选择已经让埃隆·马斯克身价暴富,但让他真正封神的还是Space X,他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射私人火箭的人,也是第一个成功实现太空运营的企业家,从此,浩瀚星空不再遥不可及。 2011年,还没有成为“钢铁侠”的马斯克,就向世界宣告了“造出可重复利用的重型猎鹰火箭”的疯狂想法。 10年后的11月13日,一枚搭载了53颗星链互联网卫星的“猎鹰9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发射升空。 然而,在Space X成立之初,面临的最大问题依然是“成本”。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向波音公司采购用于发射卫星或者宇宙飞船的大型运载火箭,单次发射成本高达16亿美元,因为“运载火箭只能进行一次性使用”,这在传统的火箭运载技术中基本是“行业共识”,而这大大降低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向外太空进行探索的速度与效率。 要想实现“到2050年将100万人送往火星工作和生活”的伟大理想,埃隆·马斯克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重大难题的呢?第一步:“挖”思维盲区“运载火箭只能一次性使用”这一传统火箭运载技术中的“行业共识”被马斯克从思维盲区中揪出来了。 在普通人看来,这种共识、信念与假设,就是隐形存在的教条,而马斯克在心里反复追问:“这个共识成立吗?总是成立吗?有没有例外?能打破吗?除非……”用层层追问的好奇心与逻辑思维抓住了火箭升空成本问题的本质,他说:“只能使用一次的消耗性运载火箭,看起来就像是航空公司在每次完成飞行时丢掉他们的客机,而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则可以节省巨额成本。 ”第二步:“破”思维边界找到火箭升空成本问题的本质后,SpaceX经历多年艰苦研发与巨资投入,在一次又一次推迟发射与试飞失败,并面临现金流断裂的情况下,终于在2018年2月实现了可重复利用的猎鹰重型火箭的成功试飞,创造了航天领域的奇迹。 第一,三个核心推进器在升空后可飞回着陆点,重复利用;第二,返回的推进器能够被翻新,并在另一次发射中重新利用。 (图片来源于:公众号疯狂机械控)猎鹰重型火箭成功试飞,让火箭的单次发射成本从16亿美元降到了9000万美元,只有传统一次性运载火箭成本的5%。 这为马斯克移民火星的伟大理想助力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面对移民火星火箭发射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马斯克深挖“成本”背后真正的阻碍问题,破除了“一次性使用”的心智界限。 抓住问题本质,针对问题找到方案,破除边界。 这与克里斯坦森所著《创新者的基因》和混沌学园所著的《创新力》中提出的“追问与破界”不谋而合:问题比答案更加重要,发问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破界思维能力,就是洞察本质的能力,其作用是揭开问题表象,抓住问题本质,打破原有系统的思维局限,开展更大边界更有价值的创新,而阻碍组织或个人破界或转型的难点就在于“既有心智”。 心智通常都是隐晦不明、无法言传、深藏不露的,人类的心智是根深蒂固存在于大脑中的思维和决策,它自动运行,无所不在,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是可以提高决策效率,降低沟通成本;然而,一旦形成固定的心智模式,就会产生既有路径依赖,陷入成功经验的惯性思维,成为组织变革或个人创新的最大障碍,在新事物或不确定事件发生时,感到盲目不知所措。 这就是“不变等死,变了找死”的75%的组织转型失败的最大症结所在。 马斯克一直推崇的第一性原理与破界创新息息相关,破界是创新思维模型中的最后一个模型,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模型,只有先破坏原有的系统,才可能得到更大的系统,所谓“不破不立”。 他曾说:“运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较思维,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别人已经做过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也都去做,这样发展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 ”图源:书籍《创新力:从思维到能力的企业增长之路》世界的真相往往是反直觉的,类推或比较的思维方式,虽然比较容易理解事物,但很可能出来的结果是错误的,跟事物的本质差之千里。 如果不用“第一性原理”去研究和思考,我们可能永远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被表象所迷惑,而把世界的真相当做是不真实的臆想。 如马斯克一般破界思维能力强的人类群星,都特别善于提问题,提出好问题,并打破心智边界,这种破界思维往往会带来范式变革性创新,为商业带来巨大推动力。 如福特,他没有解决马车的问题,但他的汽车让马车的问题变得无关紧要;如乔布斯,他没有解决翻盖、滑屏等功能手机的问题,但他让功能手机的问题变得无关紧要。 如张小龙,他没有解决PC时代的即时通信问题,但他让PC即时通信的问题变得无关紧要。 如张一鸣,他没有解决门户新闻的问题,但他让门户新闻的问题变得无关紧要。 而这些破界创新发生之前,大家对行业过去的共识、信念与假设、隐形教条等既有心智都已经习以为常,成为了行业普遍共识的认知盲区。 事实上,尝试解决认知盲区的问题越大、越底层,带来范式变革性创新的机会也就越大。 “昨天的高能创新,大概率是明天的基本功”,不管是任正非还是马云,无论是马斯克还是贝佐斯,这些能够保持长期、持续、多周期商业成就的人类群星,往往是思维能力非常强的人,必然不是依靠随机的尝试和好运气,而是依靠识变、应变和求变的创新力,才能够多次成功应对变化,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 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时代,要想与时俱进,顺应进化趋势,对我们最大的挑战、束缚和瓶颈,不是新理念、新知识、新工具和新方法,而是旧有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而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只有积极面对不确定性、接受不确定、重视不确定,从而积极修炼处理不确定所需要的创新力,这不仅是精英们所需要的,也是更多普通人所需要的。 那么,当周围的人还在靠“掷骰子”搞创新顺应趋势时,如果你能通过系统与科学的学习成为一个明白人,脱颖而出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了。

特斯拉投资者大会,马斯克的疯狂星期四

不知道有没有人疑惑过,所谓特斯拉全球“投资者”(investors),具体指的哪些人?

特斯拉的股东?买了特斯拉汽车的车主?持有特斯拉股票的投资人?

实际这些都不是,但也可以说他们“都是”。因为就在不久前,特斯拉给出了官方答案:

the CEO noted that the “investors” Tesla is referring to in the event are pretty much all life on Earth. Yes, everyone, Tesla is thinking that big.

北京时间2023年3月2日清早5点,笔者准时打开了电脑,连上了“2023特斯拉全球投资者大会”的直播。

只看到画面中,一遍遍循环着宏图第一和第二篇章的宣传短片,以及由特斯拉汽车热冲压车身以及门框构成的时间隧道宣传动画。

不过总算在5点30前后,正角出场了。

第一部分:化石能源“既肮脏又浪费”

这场比预定时间推迟了半个多小时的大会,以特斯拉所期望并规划的新经济形态展望为始。

当今的全球能源经济,“既肮脏又浪费”。 特斯拉动力总成副总裁德鲁•巴格里诺指出,因为推动全球经济的能源,有超过80%来自化石燃料。

马斯克进一步强调,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浪费,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

至于出路,自然便是特斯拉极力倡导的电气化经济。 马斯克甚至认为,已知的所有运输形式都可以实现电动化。 当然他也不忘记提到火箭,毕竟SpaceX是其名下的另一个重要的产业。

——尽管目前还不能电动化的可能,但至少燃料可以换用可再生的。

而上述问题以及矢志革新全球能源形态的决心,是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奋发的关键。 其目标是,在全球建立一支规模足以推进电气化经济的纯电车队(约8500万辆)。

在这一部分演讲的后面,鲁德和伊隆还探讨了高效能源利用的细节问题,比如以热泵装置汰换现有低效的空调系统,以及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期间两人还聊到了氢能。 不过马斯克看好氢气在工业上的前景,却不赞成将氢能运用到驱动汽车方面。

这部分讲演的最后,谈到了电气化经济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动力电池原料的供应。

马斯克认为,鉴于各类稀有金属在动力电池上的重要性,例如镍,全球应该及早推进其循环利用。 至于锂,他重申了特斯拉之前关于锂资源的声明,称美国的锂资源储量丰富。

第二部分:下一代

这一部分讲演环节,由特斯拉首席设计师弗兰兹•冯•霍尔扎森与汽车工程副总裁拉尔斯•莫拉维负责,主要内容围绕特斯拉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及下一代平台。

特斯拉汽车的进化本身,也是设计和制造工艺的演变。 从最早的Model S,到后来的Model 3和基于其底盘的Model Y,无论从设计角度,还是具体的制造流程,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传统的汽车生产、组装方式,需要从切割与冲压开始,到白车身焊接、油漆,以及最后的组装,是一条线性的过程。 但一条线上的延迟,会卡死整个生产流程。 拉尔斯认为,这样做的效率过低,因为任何一个环节被卡死即意味着整个产线的停止。 所以,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而特斯拉的下一代技术将会对此进行颠覆。

赛博卡车就是这样的次世代产物。 弗兰兹和拉尔斯指出,与现有的特斯拉汽车相比,赛博卡车堪称一个全新的“物种”。 其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制造工艺,甚至为了优化原本复杂的生产过程,在设计上甚至不需要喷漆和冲压的环节。 这使得其不但能快速高效地生产,同时可以极大地减排。

当然既然谈到了赛博卡车,弗兰兹也再次强调,赛博卡车将在年内开始交付。

这些新概念、新工艺在与新的设计思路结合之后,将在未来使下一代特斯拉产品的成本与能耗,在现有基础上再降50%。

嗯……这就是下一代平台!

期间,特斯拉动力总成负责人柯林•坎贝尔走上台来,为大家介绍各种工艺和生产上的细节问题。

自动驾驶芯片负责人皮特•班农与软件副总裁大卫•刘则上台介绍了下一代特斯拉汽车在底层电子电器架构上的进化和改变。 例如赛博卡车以及研发中的特斯拉机器人“擎天柱”,与所有未来特斯拉汽车,将采用统一的48v架构。 而现有的铅酸电池,也将被彻底淘汰掉。

提及“擎天柱”也引出了特斯拉的另一位关键人物阿肖克•埃卢斯瓦米(去年曾在一起诉讼中证实,特斯拉于2016年发布的“自动驾驶视频”系伪造,并由马斯克本人授意)。

阿肖克强调,自动驾驶实际上也是特斯拉这个“可持续未来”计划的关键部分。

未来,特斯拉在人工智能系统方面的做法与此前有很大不同。 这使得该公司能够使用人工智能等解决复杂的规划问题。 在谈及智能驾驶的细节问题时,阿肖克透露说,现有的图片识别人工贴标方式显然不足以确保效率,因此“道场”超算(Dojo)已经采用了自动贴标系统。

在这一段讲演的后期还播放了一段视频,展示了“擎天柱”机器人在各种高精度操作中的良好表现。 马斯克表示,未来这款机器人将能实现一些现有工业机械臂所不能完成的精细工作。

第三部分:通向可持续未来

迄今为止,特斯拉不仅在加速全球车辆电动化的进程,同时也在大量投入进行电动汽车补能体系的建设。

特斯拉充电负责人瑞贝卡•蒂努西介绍道,企业在全球充电桩建设上,已努力了超过10年,但仍旧“刚刚起步”。

也许是考虑到当前美国的政治环境,她特别强调了,公司最新的四柱充电桩,是在特斯拉位于纽约州的千兆工厂内生产的。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公司新晋副总裁,原临港超级工厂负责人朱晓彤(在特斯拉内部使用的英文名为Tom Zhu),也现身2023投资者日现场并参加了讲演。

朱晓彤表示,目前特斯拉正在以动力电池为中心,努力改善整个生产链。 现阶段特斯拉全球年产能已近200万辆规模,但仍需要在全球建立更多的工厂。

此外他还回忆了自己的高光时刻:2019年在其领导下,特斯拉临港超级工厂仅耗时九个半月就基本建成,并且在完工后3个月即开始生产交付首批汽车。

朱晓彤还进一步证实,目前特斯拉汽车的全球产量已经达到了400万辆。 而最近的这100万辆,实际是在不到7个月里生产的。

这位中国籍高管也不忘补充一句,表示这第400万辆特斯拉汽车是在得克萨斯州超级工厂内下线的。

在整个体系中,动力电池一直是非常关键的存在。 特斯拉工程高级副总裁德鲁•巴林诺介绍称,奥斯汀千兆工厂的电池产量目前已提升到最初的20倍,在未来将满足全部在美生产特斯拉汽车的动力电池需求。

期间还视频展示了,特斯拉目前正在生产第六代能源产品Megapack XL与Megapack 2。 两者均为大型模块化动力电池,可投入多种用途,其中也包括与光伏、风力发电机组合,在偏远地区部署完全自持的特斯拉超级充电站。

以上,便是2023特斯拉全球投资者大会的主要内容。

是的,为多方所期待的“特斯拉15万车型”,并没有出现。 而所谓新一代平台,也只是在PPT中一张遮盖了布的汽车来表示。 全无任何信息。

只是再次确定这个,能在今年交付而已……

但实际上,许多细节信息,在讲演过程中都已经陆续提到过。

例如对车声电子电器架构的进一步改进,全新的生产工艺和流程等等。 而这些,才是特斯拉能否在未来推出所谓“廉价车型”的关键。

至于半年来大家一直在吵吵的那什么Model 2或者Model Q,照例是网络营销大师马斯克持续PUSH热度的香饵罢了。

这个暂时就别想了

然而纵观本届投资者大会我们也可以明显地发现,随着特斯拉在全球的热卖,乃至于美国本土电池供应问题的解决,马斯克的自信又提升了几分——

在台上,每每由他来进行的讲话,“最好”“擅长”以及“优势”等形容词相较以往多了许多也不知道如果搁抖音或者B站,这些视频会不会被“bi掉”。

好吧,虽然没有什么Model Q,但是这次大会还是透露了不少东西。而总结下来大致凝练成四个字:

优势在我!

深耕东盟 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中国银河证券董事长王晟
超多岗在招! 北上广深科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