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科技双十一系列原创报道
10月14日, 京东 11.11已正式开启。京东集团CEO许冉表示,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业内依然存在“恶性内卷”、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那么,今年京东11.11 采销 直播 方面有哪些新举措,如何保证低价的同时确保平台生态健康?网易科技等媒体与京东采销直播负责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
据介绍,去年,主打“真便宜、无套路”的京东采销直播一跃成为行业“黑马”,展现了京东在内容赛道上的能力。为进一步巩固与拓展内容领域的领先优势,今年8月,京东再次宣布每月将追加投入10亿现金和流量资源,面向优质机构和达人带来上不封顶的“真金白银”补贴和“实打实”扶持,为其提供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这是继今年4月和6月两次政策投入之后,京东在内容 电商 方面的又一次大动作。
2024年是直播电商发展的关键一年,各大电商平台也频频发力。今年以来,京东在内容生态积极布局,围绕商品丰富度、价格极致性、服务多样性等多方面,为消费者打造更加极致的购物体验。
在京东采销直播间层面,京东希望通过直播建立用户心智,主推采销,这个京东最有竞争力的优势资源。它可以帮助用户去选优质的货品质货,保证货真价实,然后把更多福利给到C端用户。
内容方面,京东将推出一些深入人心的主播,让真正的采销人员去做直播,让他们面向用户给到专业的指导。“我们除了福利以外还会在专业性上有所作为,让用户在11.11期间理性购物,以此给到用户和其他平台、直播间不一样的消费体验。”
据介绍,在商家直播方面,京东为了提升商家讲解的细致度,一直在推数字人的产品,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并不是简单的加单介绍,AI技术也能让更多商家开播,给到用户更详细、更直观的感受;在达人侧,京东积极开放生态,包括pop的流量、产业带的溯源,希望有更多的生态型用户能进入到京东的体系,做大流量。
京东采销直播负责人总结道,京东在供应链和货品上有非常强的优势,既能够在货品上保证质量,又能保证物流速度。“这次11.11我们希望通过内容方向的加强建设,来把这些好的品直观的呈现给大家。”
谈及低价,京东采销直播负责人表示,目前消费者购物会更加谨慎,京东在大促期间的折扣力度和福利力度很明显,尤其是高价产品,会给到更多选择,在消费者购物决策更加谨慎的情况下,京东采销直播会有明显优势,“因为我们有非常专业的采销人员和庞大的客服体系。”
据了解,在平台治理品控方面,今年京东11.11加强了5大关键环节的把控,其中包括严格准入标准:京东在供应商和商家入驻资质审核、合同履约等方面建立了非常严格的把控标准、原则和流程。其次在商品入库品质管理。其三在商品抽检机制方面。其四动态监控与预警。其五舆情监控。
京东集团CEO许冉也在启动会上谈到,未来3年,京东将招募至少1万名采销,他们会在世界各地寻源,为用户带回更多价廉物美的好产品,让用户真正感受到“又便宜又好”,也要让品牌商家卖的火爆、有增长、挣到钱。
京东因定价低于李佳琦直播间被投诉,头部主播直播间规定商品的最低价,这合理吗?
在即将到来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前夕,中国电商平台京东站出来,公开喊话知名主播李佳琦,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为何降低商品价格的行为会导致需要赔偿?那么,京东因定价低于李佳琦直播间被投诉,头部主播直播间规定商品的最低价,这合理吗?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一、事件详情
近期,京东发起了一名为真底价真便宜的活动,旨在对标李佳琦的直播间最低价。 10月24日,京东采销人员在朋友圈公开喊话李佳琦“二选一”。 京东采销喊话李佳琦,京东采销称因售价低于李佳琦直播间收律师函,消息称,“现在我终于理解为啥之前花西子的价格下不来了,但还是要向品牌致以最诚挚的歉意”。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律师函并非由李佳琦本人发出,而是由李佳琦合作的品牌代表发出。 这封律师函的核心理由是京东的售价比李佳琦直播售价更低,从而导致品牌可能面临巨额赔偿,因此品牌方要求京东停止活动并赔偿损失。 海氏方面表示,京东多次违反合同约定,直接或间接修改海氏产品销售价,同时,也造成了海氏公司在与其他客户合作合同中的被动违约,即将产生巨额赔偿的风险。
负责这次活动的京东工作人员出面解释,他们之所以能够提供更低的价格,是因为京东内部自掏腰包提供了补贴费用。 这一做法在市场上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价格战,旨在吸引更多消费者。 然而,这却引发了品牌方的抱怨,他们认为这种做法扰乱了市场秩序,导致品牌利益受损。
在这个事件的最后,一位京东员工站出来质疑了李佳琦直播间的价格控制行为,并暗示其可能涉嫌违法。他发问:试问个别超级头部主播因一己私利损害品牌商长期发展、伤害消费者基本权益的二选一行为,是否已经构成了违法?
二、京东因定价低于李佳琦直播间被投诉,头部主播直播间规定商品的最低价,这合理吗?
先说答案: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合理的。 之前李佳琦的“花西子事件”已经很让人反感了,头部主播也是观众喜欢并相信这个人才慢慢成长起来,并拥有流量和热度的,但头部主播又不是国家定价局,凭什么有权利制定商品的最低价呢?这种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垄断吗?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佳琦直播间的种种行为已经完全是商人的逐利行为,完全没有把消费者的基本权益放在眼里。
1、价格竞争与消费者利益
李佳琦的商品一直主打全网最低价。 他与品牌方签订了协议,规定了商品的最低售价,即所谓的底价。 这一底价限制旨在维护自己的声誉,确保不同渠道的价格都不能高于自己。
对李佳琦的粉丝来说,这似乎是一种保护措施,确保他们不会在其他地方看到比李佳琦直播间更低的价格。 但京东却挑战了这一底价限制,宣布推出“真底价真便宜”的活动,敢于与李佳琦的价格正面竞争。
这个举动引发了广泛争议,首先因为它突破了底价的限制,其次因为它对品牌方造成了巨额赔款的威胁。 根据协议,如果商品在其他渠道以低于底价的价格销售,品牌方将面临违约赔款。
由于京东提供的价格比李佳琦的直播间价格更低,品牌方开始索赔。这一举动引发了许多问题: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场价格战?谁是价格战的胜利者?这背后是否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价格竞争通常是一件好事。 竞争通常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和更低的价格。 消费者自然希望以最低的价格购买商品,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
因此,京东的活动在消费者中受到欢迎,因为它意味着他们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商品,享受更多的实惠。
另一个问题是法律和市场规范。 这个事件不仅仅是商业竞争的问题,还涉及到商业合同和法律问题。 京东所推出的价格策略对品牌造成了损失,因此品牌提出索赔。
这引发了对于直播带货行业内部合同和价格控制的合法性的争议。 究竟,带货主播是否可以控制品牌的价格,是否存在垄断行为,这都是需要法律明确的问题。
虽然在这个事件中品牌提出了索赔,但最终的判决结果将影响整个行业的规范和未来的发展。
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这一事件都将对直播带货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我们期待未来能够看到更加规范和公平的市场竞争,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这也提醒着我们,市场竞争和法律规范是市场经济中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必须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确保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2、消费者至上的观点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价格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推动产品价格合理化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强大动力。 消费者希望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所需的商品,这是理所当然的愿望。
在李佳琦全网最低价的口号下,吸引了大批消费者,他的直播带货因此一直遥遥领先。 然而,京东站出来硬刚李佳琦,挑战了他的价格控制策略,引发了市场竞争,让消费者充分享受价格下降的好处。
这一事件反映了市场的活力,以及对消费者权益的关注。 竞争鼓励企业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和服务,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消费者将从这场价格战中获益,因为他们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心仪的商品,而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优势之一。 竞争推动了市场的进步,迫使企业提高效率,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然而,与价格竞争相关的问题并不仅仅涉及到消费者的利益,还涉及到法律和市场规范的问题。
3、法律和市场规范
然而,这个事件不仅仅是价格竞争的问题,还牵扯到了商业合同和法律问题。 京东所推出的价格策略对品牌造成了损失,因此品牌提出索赔。
这引发了对于直播带货行业内部合同和价格控制的合法性的争议。 究竟,带货主播是否可以控制品牌的价格,是否存在垄断行为,这都是需要法律明确的问题。 虽然在这个事件中品牌提出了索赔,但最终的判决结果将影响整个行业的规范和未来的发展。
个人看法:从消费者角度而言,李佳琦直播间所谓的“最低价”简直就是把消费者当猴在耍,而且一个小小的主播可以凭借消费者给与的信任和流量,为了自己的利益反过来通过定价背刺消费者,也是一种讽刺。 其实直播间的猫腻也听到过不少,只能说李佳琦早就不是以前和大家一样的“打工人”了,他靠粉丝给的流量和热度摇身一变成了资本家,为了逐利吃相越来越难看。 哪怕只是作为路人,我对李佳琦的观感也越来越差了,以后也不会去李佳琦的直播间买任何东西的。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我始终相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且看李佳琦还能风光几时吧。
京东硬刚李佳琦的举动引发了对直播带货行业价格控制问题的广泛关注。 这个事件既是商业竞争的体现,也是法律和市场规范的考验。 这一事件都将对直播带货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我们期待未来能够看到更加规范和公平的市场竞争,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李佳琦价格垄断被京东喊话,如何界定「价格垄断」?涉嫌垄断的商家和个人会收到哪些处罚?
对于涉嫌价格垄断的商家和个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规定,可能会面临各种处罚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罚方式:1. 罚款:涉嫌价格垄断的企业或个人可能会被处以罚款。 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罚款金额可以达到相关市场销售额的10%以上30%以下。 2. 取消垄断协议:如果商家或个人被认定存在价格垄断行为,相关垄断协议可能会被宣布无效,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3. 撤销经营许可证:如果企业或个人被判定存在严重的价格垄断行为,相关的经营许可证可能会被撤销,禁止继续从事相关业务。 4. 挂牌监管:有时,监管机构会对涉嫌价格垄断的企业实施挂牌监管,要求其公开披露相关信息,并接受监管机构的监督和检查。 5. 刑事处罚:在特定情况下,如果价格垄断行为涉及到犯罪行为,例如组织、领导或者参与价格垄断的犯罪团伙,相关个人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如拘留、有期徒刑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处罚措施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法规的规定而有所区别。 同时,监管机构也会考虑企业自查、自纠和积极配合的情况,对于主动揭示违法行为并主动采取补救措施的企业,可能会给予一定的宽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