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带一路”合作取得明显实效 迎来新的发展黄金期)
《亚洲金融观察(2024年报)》发布 国际资本有望持续增持亚洲资产
央视网消息:2024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与会嘉宾就亚洲金融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话题展开讨论。
论坛上,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发布《亚洲金融观察(2024年报)》。年报显示,2024年亚洲经济有望延续强劲增长的态势,预计2024年实际GDP增速为4.5%左右,通胀整体延续下行的走势,这也为金融业发展夯实基础。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杨丽玉表示,特别是在信贷融资、投资银行、财富管理、养老保险、跨境业务、绿色减碳,以及数字经济等领域存在诸多展业空间,国际资本有望持续增持亚洲资产,股市和债市呈上升趋势。
报告还指出,亚洲金融市场和欧美发达经济体相比仍存在差距,金融稳定性易受欧美市场冲击和制约,亚洲各国各地区需要通力合作成为与会嘉宾们的共识。记者了解到,“一带一路”合作目前在贸易、资金等方面已经取得明显的实效,而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共建迎来新的发展黄金期,也面临需要更多资金支持、深化资金融通等方面的挑战。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王志恒表示,需要相关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加大金融开放力度,深化市场互联互通,合力破解难点、打通堵点、连接断点,对商品流、技术流、信息流、互动循环发挥润滑剂和加速器的作用。
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22万亿美元,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
新发展阶段如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1、夯实发展根基:要深化政治互信,发挥政策沟通的引领和催化作用,探索建立更多合作对接机制,推动把政治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把理念认同转化为务实成果;深化互联互通,完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深化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提升规则标准等“软联通”水平,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做增量;深化贸易畅通,扩大同周边国家贸易规模,鼓励进口更多优质商品,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促进贸易均衡共赢发展;继续扩大三方或多方市场合作,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深化资金融通,吸引多边开发机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参与,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深化人文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 2、、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要稳妥开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长点;加强抗疫国际合作,继续向共建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设,深化生态环境和气候治理合作;深化数字领域合作,发展“丝路电商”,构建数字合作格局;实施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
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重要成就的原因
顺应潮流、符合现实需求。 1、共建一带一路是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符合各国人民期待、各具特色的区域合作倡议,致力于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实现共同繁荣。 2、共建一带一路符合沿线国家发展合作的现实需求。 “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落实也离不开沿线国家人民的理解、认可和支持。
“一带一路”是什么?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 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基本内涵: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不断拓展合作区域与领域,尝试与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使之得以丰富、发展与完善,但其初衷与原则却始终如一。 这是认知与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点与关键。
“一带一路”是开放性、包容性区域合作倡议,而非排他性、封闭性的中国“小圈子”。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 中国认为,只有开放才能发现机遇、抓住用好机遇、主动创造机遇,才能实现国家的奋斗目标。 “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 正是基于这种认知与愿景,“一带一路”以开放为导向,冀望通过加强交通、能源和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以此来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 这意味着“一带一路”是一个多元开放包容的合作性倡议。 可以说,“一带一路”的开放包容性特征是区别于其他区域性经济倡议的一个突出特点。
“一带一路”是务实合作平台,而非中国的地缘政治工具。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成为人类共有的历史财富,“一带一路”就是秉承这一精神与原则提出的现时代重要倡议。 通过加强相关国家间的全方位多层面交流合作,充分发掘与发挥各国的发展潜力与比较优势,彼此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区域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在这一机制中,各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 因此,“一带一路”从一开始就具有平等性、和平性特征。 平等是中国所坚持的重要国际准则,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基础。 只有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合作才能是持久的合作,也才会是互利的合作。 “一带一路”平等包容的合作特征为其推进减轻了阻力,提升了共建效率,有助于国际合作真正“落地生根”。 同时,“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和地区环境,和平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本质属性,也是保障其顺利推进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这些就决定了“一带一路”不应该也不可能沦为大国政治较量的工具,更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
“一带一路”是共商共建共享的联动发展倡议,而非中国的对外援助计划。 “一带一路”建设是双边或多边联动基础上通过具体项目加以推进的,是在进行充分政策沟通、战略对接以及市场运作后形成的发展倡议与规划。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中强调了建设“一带一路”的基本原则,其中就包括市场原则,即充分认识市场作用和企业主体地位,确保政府发挥适当作用,政府采购程序应开放、透明、非歧视。 可见,“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主体与支撑力量并不在政府,而是企业,根本方法是遵循市场规律,并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来实现参与各方的利益诉求,政府在其中发挥构建平台、创立机制、政策引导等指向性、服务性功能。
“一带一路”是和现有机制的对接与互补,而非替代。 “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国家要素禀赋各异,比较优势差异明显,互补性很强。 有的国家能源资源富集但开发力度不够,有的国家劳动力充裕但就业岗位不足,有的国家市场空间广阔但产业基础薄弱,有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但资金紧缺。 我国经济规模居全球第二,外汇储备居全球第一,优势产业越来越多,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丰富,装备制造能力强、质量好、性价比高,具备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综合优势。 这就为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参与方实现产业对接与优势互补提供了现实需要与重大机遇。 因而,“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就是要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以便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显然,它不是对现有地区合作机制的替代,而是与现有机制互为助力、相互补充。 实际上,“一带一路”建设已经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印尼全球海洋支点发展规划、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经济发展战略、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欧盟欧洲投资计划、埃及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计划等实现了对接与合作,并形成了一批标志性项目,如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建设。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成果之一,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初步实现了深水大港、远洋干线、中欧班列、物流场站的无缝对接。 该项目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哈萨克斯坦“光明道路”党主席佩鲁阿舍夫就表示,在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的对接中,“一带一路”倡议有效推动了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各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创造了更多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人文交流的桥梁,而非触发文明冲突的引线。 “一带一路”跨越不同区域、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但它带来的不是文明冲突,而是各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一带一路”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能合作与发展战略对接的同时,也将“民心相通”作为工作重心之一。 通过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开展智力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建设,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一带一路”建设民意基础更为坚实,社会根基更加牢固。 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认为,“一带一路”建设非常重要,“它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桥梁和纽带,让人民跨越国界更好交流”。 因而,“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相关国家民众加强交流、增进理解搭起了新的桥梁,为不同文化和文明加强对话、交流互鉴织就了新的纽带,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