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年 为什么小米SU7越卖越火爆了

时隔半年,小米SU7竟然越卖越火爆了。

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 正常来说,一个靠流量拉转化的爆款网红车型,在经过交付巅峰后,就应该销量慢慢下滑了。就比如,早期的问界M5、问界M7,在华为的光环下,前三个月的销量就相当优秀。可到三个月后,第一波流量被转化后,销量就上不去了。结果就是,第一版问界M5、第一版问界M7,都失败了。

为了挽回颓势,华为借着重返5G的流量窗口,重新推出全新问界M7。这一波,不仅打爆了市场,更是拯救了华为的汽车业务。和老款M7相比,全新M7智驾技术更成熟了,整车配置也得到了大幅升级,但入门价格却降到了25万左右。相比于老款30万以上的门槛价,全新M7就性价比拉满了。

上市首月,斩获6万个订单,50天后,直接拿下8万个订单,12个月就交付了20万辆。问界全新M7的爆红,几乎是一手带飞了赛力斯。在全新M7火了之后,问界全新M5、问界M9,也都卖飞了。尤其是问界M9,单车均价超过50万,月销竟然突破了1.6万辆。

为什么全新问界M7和问界M9没有掉入网红车的流量陷阱呢?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交付。 自从手机厂介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以后,预售也被带入汽车行业了。先开发布会,用发布会造势,提前锁定订单。客户下单后,就得等工厂生产,短的等两三周,长则等两三个月。这种预售制,本质上是一种饥饿营销,最早是苹果公司开创,被马斯克引入特斯拉。有特斯拉的成功,各大国产造车新势力就都这么玩了。

可问题是,第一波交付跟不上,销量就会迅速崩盘。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奇瑞与华为联合打造的“智界S7”。在预发布时,智界S7就提前拿下了1万个订单,发布会开完,订单数迅速突破2万辆。就在大家以为,智界S7会复制问界M7的传奇时,销量数据却出乎意料。

不是没有订单,而是奇瑞工厂还在升级改造,根本交付不出来。手握2万订单,月销却长期稳定在2000辆左右,甚至低至1000辆。这数据一出来,没人希望自己成为冤大头,而且等待交付的时间太久,很多订单就被取消了,新增订单也跟不上。

二是,口碑。 第一波交付跟上来以后,还要看首批用户的口碑。这批核心用户,是一个爆款车型的基本盘。要是首批交付过后,用户口碑良好,就会迅速出现一个人传人的现象。比如问界M9就是充分吸取教训,发布即交付,拿下订单,马上交车。第一批车主拿到车后,口碑也跟着发酵。一边是既得订单,海量交付,另一边是,车主口碑,持续发酵。它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就算有老客户取消订单,但新增订单也完全足以覆盖。

目前,新势力车企能做到发布、交付、口碑发酵、订单大量新增的爆款车型,主要有五款: 一是,理想L6、L7。二是,问界全新M7、M9。三是,小米SU7。其中,小米SU7最为典型。

它在发布会后,迅速斩获8万多个订单,随后,迅速开启交付,第一个月就突破1万辆了。因为累计订单太多,中途也有不少用户取消订单,但因为交付规模很大,单款车型,每个月交付都突破1万辆了。即便有不少用户取消订单,可新增订单也完全足以覆盖。就这,还是小米SU7没打折,没降价的情况下,拿下的销量。

为了提高交付,小米中途还升级了一次生产线。到今年10月份底,小米首款SUV也即将亮相,正式上市则定在了2025年。

通过这些爆款车型,我们就可以发现,它们都有三大共同点: 一是,创始人拥有强大的IP属性。 比如,特斯拉Model Y,背后是超级网红,钢铁侠马斯克。问界M7、M9,则是背靠国内炙手可热的民族科技IP:华为。小米SU7也是雷军一手主导,在首批核心用户中,很多客户都是为超级IP而买单。

二是,交付快。 通过超级IP的光环,拿下首批订单后,迅速转化交付。在规模化的交付后,产品本身就成为了行驶中的广告。在路上,看见的每一辆特斯拉、每一辆问界、每一辆SU7,都是一次无形的广告。

三是,口碑传播。 国内很多人不喜欢特斯拉,但喜欢特斯拉的,却是极度忠诚。也有人不喜欢问界,不喜欢小米,但喜欢问界的,喜欢小米的,也是极度忠诚。加上产品本身竞争力就相当强势,二者叠加,它的口碑就会迅速发酵,形成人传人效应。

小米SU7入局比较晚,却是一点儿弯路都没走,把特斯拉、问界、理想等先行者踩过的坑,都尽量避免了,成功的经验则尽量吸收了。

跟着成功者的脚印,与成功者同行,小米SU7也就成了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的新爆款。

时隔半年,小米SU7的销量还在继续增长,这就不得不服了。


为什么说小米SU7是小米新能源车的突围之作?

虽然还没上市,但小米SU7的热度可是一点不低,不仅米粉翘首以待,很多有购车打算的消费者也在等待着它的售价。

小米的首款车到底能不能成呢?在我看来,它有三个通向成功的优势,也有三个阻挡它前行的挑战。

第一个优势,小米SU7已经初步构建起了降维打击的能力。

这种降维打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设计的降维打击,尽管小米SU7的外形设计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保时捷Taycan。 但拿来主义,是小米成功的底层逻辑之一。 拿小米8来讲,美国媒体就曾严厉地批评模仿iPhone X。

只谈商业的话,拿来主义是最快超越对手的手段,典型的例子就是ZARA,通过变相模仿大牌款式,ZARA成为快时尚的代名词。

拿来主义也好,山寨也罢,小米SU7都是近年来设计得最漂亮的一款运动型轿车。

二是生态的降维打击,在《答网友100问》里,小米官方提到:小米澎湃OS打造的小米智能座舱系统,目前已有超过1000+款小米智能生态设备可无感上车。 这是一个强大的生态能力,是除了目前华为之外,任何一个主机厂都做不到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个优势,小米SU7已经初步构建起高性能的产品差异化。 差异化,也是每一个新势力做梦都想得到的护城河。

理想之前的差异化是增程式,现在的差异化变成了冰箱彩电大沙发。 蔚来的差异化是换电和服务,小鹏的差异化是智能。

目前来说,高性能还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 之前我们挂在嘴边的高性能纯电轿跑,也不过保时捷Taycan,极氪001 FR、极星系列以及刚上市的路特斯Emeya等寥寥数款而已。

高转速电机、0.195的风阻系数、Max版本的设定、2打头的零百加速,800V等等技术词汇,共同构成了小米SU7的差异化。

从差异化的角度来说,雷军的意图很明显,想要在友商的家电场景定义、服务、智能三个护城河之外杀出一片黎明,那么高性能就是个不得不的好选择。

第三个优势,小米SU7具备其他新势力所没有的米粉群。

有媒体报道说,中国的米粉有1亿。 这1亿米粉就是小米汽车的用户基本盘,也是雷军造车的底牌。

任何一个成功的新势力,都要有一个像样的、成规模的死忠粉群体,蔚来是这样,理想是这样,问界更是这样。

降维打击能力是小米SU7的核心竞争力,高性能差异化是小米SU7的护城河,庞大的米粉群则为小米SU7提供了热销的想象空间。

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米SU7就可以高枕无忧。

小米SU7的第一个挑战,是轿车品类的挑战。

新势力轿车真正卖得好的是有,但是比较少。 小鹏P7只是卖得还行,P5基本已经失败,蔚来的ET系列虽然声势很大,但也只是爆发了数月而已,ET5月销徘徊在一两千台,ET7千台不到。 而理想学长城,现阶段聚焦SUV,销量却气势如虹。

小米SU7能不能免俗,在轿车市场赢家通吃,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小米SU7的第二个挑战,是友商,尤其是吉利系的联合绞杀。

这是小米无法绕开的,最现实的挑战。 极氪007在22万到26万区间严阵以待,银河E8在17万到22万区间守株待兔,吉利系的这两款纯电B级轿车,已经深度封锁了17万到26万区间。

银河E8的策略最狠,定价直接奔着颠覆合资B级油车去了。

更遑论,这个细分市也是比亚迪汉EV,特斯拉Model 3、Model Y的天下。 而且3月,比亚迪汉EV也要改款上新了。 小米SU7目前来说只能算是期货,上市时间拖得越久,对小米SU7就越不利。

小米SU7的第三个挑战,是米粉购买力的挑战。

小米手机的销量,大约有80%是红米系列贡献的。 红米系列是小米的入门级产品线,是高性价比的低端品牌。

小米手机发烧,但不高端的另一个例子是小米MIX Fold 3的市场表现,去年四季度,小米的这款折叠屏手机市场占比仅为2.5%,而华为的折叠屏则高达51.23%。

面对华为的高端产品线,花粉是一掷千金闭眼入到发烧,面对小米的高端产品线,米粉就跟格力的空调一样冰冰凉凉。

再者说:米粉只是变老了,而不是变富了。 小米SU7的定价,甚至已经不是个市场问题,而是能不能赢,会不会伤害米粉心的问题。

某种程度上讲,华为粉丝狂热的购买力是余承东操盘华为智选车的最大底气,雷军有没有这种底气?这是第一个问号。

小米SU7能不能杀出一条血路,能不能打破轿车品类的禁锢,把发烧的产品价值观普及给每一个米粉?这是第二个问号。

当然,不管结局如何,小米SU7都已经押上了雷军的所有的声望和信心,而雷军需要做的就是转动轮盘,等待时间来兑现梦想。

小米su7产能释放后销量亮眼

小米SU7自产能释放以来,其销量表现极为亮眼,成为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匹黑马。 在极短的时间内,小米SU7便成功跻身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前十名,甚至在某些月份内,其销量超越了特斯拉Model 3,登顶了20万元以上纯电轿车销量榜。 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得益于小米SU7在智能化、性能、设计等方面的卓越表现,更离不开小米汽车对产能的持续优化和提升。 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小米SU7的交付速度显著加快,进一步满足了市场需求,推动了销量的持续增长。 此外,小米SU7的售价也极具竞争力,其定价区间在21.59万元至29.99万元之间,相较于同级别车型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这一优势使得小米SU7在市场上更具吸引力,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 综上所述,小米SU7产能释放后的销量表现极为出色,不仅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更成为了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榜样。 随着小米汽车对产能的进一步提升和优化,相信小米SU7未来的市场表现将会更加亮眼。

即使不可能卖9.9万,但小米SU7真的贵有贵的道理?

2023年12月28日,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顺利举行,在这次的技术发布会上,雷军分享了小米造车过程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于小米汽车未来产品的展望和愿景。 当然大家最关注的部分,则是重点介绍了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小米SU7的核心技术亮点,以及一些研发过程中的故事。

电机与电池均取得技术突破

对于电动汽车而言,电动机的性能非常重要,小米超级电机则突破了转速的限制,成为目前转速最高的电动机。 有意思的是,小米超级电机的命名方式,也对标着燃油车时期的发动机形式。 已实现量产上车的V6/V6S,两款电机的转速可达rpm,前者最大功率299马力,后者则提升到374马力,在极限转速上力压保时捷Taycan Turbo的rpm,特斯拉Model S Plaid的rpm。

性能更强的小米超级电机V8S,最高转速则达到rpm,最大功率为578马力,峰值扭矩635N·m,目前也同样实现量产,并计划在2025年上车。 此外还有处于实验性质的激光固化缠绕工艺,在实验室实现了rpm的极限转速,这个具有前瞻性的技术,已为下一代电机的研发提供技术储备。

电动机技术的突破,让小米SU7拥有更强的性能潜能,性能最强的小米SU7 Max搭载前后双电机,总功率495kW,峰值扭矩830N·m,官方零百加速时间2.78 秒(减去起步时间),可在10.67s从静止加速到200km/h,极速可达265km/h。底盘方面,小米SU7

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配备了空气悬架以及CDC可变阻尼减震,为操控性提供了足够的硬件基础。 而Brembo四活塞固定卡钳,可让其在33.3m从100km/h刹停,拥有高性能车的数据表现。

电动机动力再强,也需要稳定的电源供应才能发挥最大的性能,小米自研的CTB一体化电池技术,电池包+地板厚度控制在120mm,线束大幅度减少了91%,为空间节省了3%。

更紧凑的体积,让CTB一体化电池最高支持150kWh容量的电池组,可实现1200km+的纯电续航里程。 应用到量产车上,Max版拥有800km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5分钟能补充220km的续航,补能效率上还是相当不错的。

在安全性方面,针对散热、隔热进行了相对应的设计,冷却面积达到了7.8m²,侧面采用共计165片的气凝胶隔热材料,这种航天级别的材料能承受千度的高温,进一步提升隔热性能。 在电池的结构上,拥有14层物理防护,首创的泄压阀朝下设计,能在极端情况下快速释放能力,从而更好地保护车内成员的安全。 ASIL-D电池管理系统则能进行精确预警,必要时实现4ms内主动断电,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除了电池的安全性,在主被动安全性上小米SU7 也有不错的硬件基础,车体高强度钢和铝合金占比高达90.1%,整车扭转刚度N· m/deg,对于安全性和操控性都有正面影响。

外观内饰均有考究之处

外观设计上,小米SU7以雨水下落瞬间的姿态为灵感的外观设计,让前脸拥有了跑车才见到的扁平设计,隆起的翼子板以及下沉的车头,呈现出较强烈的运动气质。 中网是纯电动车流行的封闭式设计,下方则是大尺寸的进气格栅,简洁的同时又增加了前脸的对比度。

大灯则与车体融为一体,给到平滑流畅的视觉效果,大灯的内部则使用分层式设计,以前保险杠线条为分界线,搭配熏黑的底色,呈现出呼应品牌的“米”字造型,让前脸拥有更高的辨识度。

侧面的线条较为独特,既拥有传统轿车的比例,同时又具备了轿跑车流畅低趴的姿态,搭配长轴距让车身侧面看上去很修长,也得益于这样的设计,让小米SU7的风阻系数仅有0.195。 为了达成超低风阻,甚至连车顶激光雷达都进行特别定制,保证在空气动力学上与整车统一。

小米SU7的车身尺寸为4997mm x 1963mm x 1440mm,轴距为3000mm,在保留跑车视觉效果的同时,又能有更好的空间表现,并且前备箱拥有105L的容积。

贯穿式尾灯同样与车体相融合,透明灯壳搭配熏黑底色,在不点亮的情况下具有冷艳的气质,实际的点亮效果也相当不错。 细节上也体现出对于运动感的追求,电动升降扰流板以及下方扩散器的设计,与车身风格的契合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内饰部分则展示了小米生态的应用,中控台使用了简洁的设计,平整的中控台上搭载了尺寸为16.1英寸的屏幕,车机使用了骁龙8295芯片,拥有30TOPS的运算力,并使用小米彭拜OS操作系统。 车辆的信息由7.1英寸翻转屏幕显示,屏幕能进行翻转,提供不同的视觉效果,可玩性比较强,还配备了56英寸的HUD,在多媒体配置上还是很有诚意的。

小米在生态上的优势也延续到SU7上,除了支持1000多种米家设备无感上车,5000多款应用逐步适配共享;还能适配iPhone、iPad,全面向第三方开放,并统一标准化接口,让你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硬件,并且可以进行更多的创意。

总结

回顾小米的造车历程,在宣布进军电动车行业至今已超过1000天,小米汽车确实从一张白纸,渐渐量化成一个有潜质的汽车制造商,首款车型小米SU7的亮相就是最好的证明。 小米汽车除了抓准用户的需求,在三电和设计上都有不少亮点,但真正厉害的武器,则是小米一直擅长的小米生态闭环。 丰富的手机和智能产品制造经验,让小米SU7比其他竞品有着更完善的生态系统,我们也很期待未来能深入体验。 当然大家更关心的是这款车的价格,参考最近发布的车型,像极氪007等都卡在20万的区间,小米如何能在合理的范围内带来更有杀伤力的价格,相信会是未来的重点。 大家认为小米SU7的定价会在什么范围呢?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来袭 应当如何应对
英媒 利兹联引进自由球员库亚特的交易因体检原因告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