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曝一季度营收破10亿美元 小红书仍有意赴港上市

近日有消息称,国内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在今年一季度营收略高于10亿美元,净利润达2亿美元,这一表现分别比去年同期的6亿美元和4000万美元增长了67%和400%。

就此消息第一财经进行求证,小红书方面称“暂无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23年小红书才整体扭亏为盈,当年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至37亿美元,净利润为5亿美元。有投资人对第一财经确认了这一数字。

小红书是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2023年其月活跃用户数达到3.12亿,相较于2022年的2.6亿增长了20%。用户数的快速增长为小红书的营收打下了基础。

与种草相关的广告业务一直是小红书收入的主要部分,2022年,小红书的广告收入占据其总收入的约80%。对于小红书的营收快速增长,有消息称这主要归功于其针对Z世代女性消费者的广告策略加强。

不过,2023年,随着小红书对电商业务的加码,广告业务的营收占比开始略有下降。此前小红书的电商业务一直没有太大水花,直到2023年,这是小红书电商存在感较强的一年,平台扶持了董洁、章小蕙等明星买手,并宣布投入千亿流量重点扶持“买手”和“商家”。除了对外的打法,对内,小红书在去年8月整合电商业务与直播业务,组建全新的交易部,成为与社区部、商业部平行的一级部门。

去年双11期间章小蕙在小红书带货直播单场销售额超1亿元,成为标杆案例。小红书也由此确立了“买手电商”的定位,官方希望通过吸引具有内容创作能力、带货能力和运营能力的买手、店主和商家,由他们通过创作优质内容,引导用户交易。

截至目前,小红书还未公布过电商相关的营收数据,但多次提及了增长数字。今年7月25日,小红书在杭州举办电商和直播伙伴大会,小红书电商买手运营负责人表示,与去年年初相比,过去一年半买手规模达到6.7倍,买手直播间下单用户数达9.8倍,与买手合作的品牌数量达5.2倍。

9月13日,小红书CMO之恒在首届成长品牌大会上表示,平台将扶持中小商家。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在小红书经营的中小商家数同比增长379%、中小商家GMV同比增长436%。

小红书的买手电商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但就记者与入驻商家、消费者以及买手的交流来看,无论是消费者端的价格还是商家端的供应链,小红书目前都还难以与综合电商平台平起平坐,大多数中小商家更在意的还是平台的种草价值。

业务之外,外界较为关注的是小红书的上市。有媒体援引接近小红书运营公司的人士称,该平台希望在香港上市。此前虽已多次传出小红书或将上市的消息,但都不了了之。

2018年4月,小红书创始人瞿芳曾对外透露过小红书上市的计划,并表示 “小红书有可能会在未来2到3年内完成IPO,即最晚在2021年年底前上市”。但在2021年7月有消息称,小红书已暂停在美国上市,同年10月则传出其计划赴港上市。随后在2023年12月有消息显示,小红书最快或将于2024年下半年赴港上市。但随后小红书方面回应称,“公司目前暂无上市计划”。

今年8月,小红书再次传出即将IPO的消息,随后有接近小红书的知情人士称,上述消息不属实。

小红书背后站的投资人已经不少。最近一次在今年7月,小红书通过现有股东向新股东出售股份的方式,成功吸引了知名风险投资机构DST Global成为其新股东之一,此外红杉中国、高瓴、博裕和中信资本等其他投资者也在列。除了此轮投资的机构,小红书背后的股东还有真格基金、金沙江创投、纪源资本、淡马锡、阿里、腾讯等二十余家知名机构或大厂。

据悉,在7月的老股转让交易后,小红书的最新估值来到了170亿美元。此前胡润网发布的2024年全球独角兽榜单显示,小红书价值为1000亿元,位列第26。


又一互联网大厂被曝裁员30%

又一互联网大厂被曝裁员30%

又一互联网大厂被曝裁员30%,据媒体爆料近日,多位脉脉用户爆料称,电商平台蘑菇街计划裁员,蘑菇街技术部门调整后只留下三十余人,又一互联网大厂被曝裁员30%。

又一互联网大厂被曝裁员30%1

互联网的寒冬还在继续。

在爱奇艺、快手相继裁员之后,电商平台蘑菇街也被曝计划裁掉80%的技术部门人员。 据悉,去年4月蘑菇街就曾裁员14%,人数高达140人。

技术裁掉80%

近日,多位脉脉用户爆料称,电商平台蘑菇街计划裁员,其中技术部门将裁掉80%,整体大概裁员30%。

爆料消息称,蘑菇街技术部门调整后只留下三十余人(含前端、后端、客户端、算法等所有技术相关人员),运维部门仅剩3人,产品岗则仅剩2人。 有评论表示,在没有大规模业务来分摊技术成本的情况下,技术自然是公司裁员的优先选择。

据了解,去年4月,蘑菇街就曾裁员14%,根据蘑菇街创始人陈琪发给全体员工的内部信显示,该轮裁员主要对部分业务进行优化调整,裁撤部分因历史原因遗留下来的业务,尤其是与核心业务电商直播偏离的部门。

而在此之前的三月底,蘑菇街直播负责人金婷婷(花名洛伊)离职,据悉一个月内蘑菇街至少有3名高管离职。

连年亏损,股价跌超80%

蘑菇街是一个专注于时尚女性消费者的电子商务网站,2016年,蘑菇街与腾讯投资的美丽说合并成立美丽联合集团。 2018年12月,蘑菇街在纽交所成功上市,证券代码为“MOGU”。

不过上市以来的业绩不佳。根据财报数据,2019年至今,蘑菇街处于连年亏损的状态,其中2019财年总营收为10.74亿元,亏损额为5亿元;到2020财年的总营收降至8.35亿元,同比下降了22.24%,亏损额则进一步扩大到22.38亿元;

2021财年的总营收再次下跌,为4.82亿元,同比下降了42.25%,亏损额收窄至3.28亿元。

今年八月,根据2022财年第一季度,蘑菇街总营收降至9196.8万,同比下降了30.57%。 亏损额收窄至9549.7万元。

股价方面,截至12月20日,蘑菇街每股报0.42美元,今年以来股价跌超80%,振幅超144%。 同时,最新市值为4560万美元,和2018年上市之初接近15亿元的市值相比,市值蒸发超过14亿,降幅超97%。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腾讯依旧是公司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8.4%。 创始人陈琪持股比例为12.1%。 而作为蘑菇街的第一大股东,据悉腾讯在蘑菇街和美丽说合并后又追加了投资,当时对新公司总估值约为30亿美元,但和如今的4560万美元市值相比,不仅严重缩水,还成为腾讯系上市电商中市值最低的。 而按蘑菇街12月20日收盘价计算,腾讯持股市值只有839万美元,可以说是继唯品会之后,腾讯又一个投资电商失败案例。

转型直播电商

虽然一直亏损,但蘑菇街也在不断尝试新领域。 但是因为不善于“坚持”,好几次都与风口完美错过。

第一个风口是海淘电商。 据了解,蘑菇街起初是以社交起家,主打内容分享,不久后开始做淘宝客,并通过非常高的导购转化率,获得了丰厚的淘宝客佣金。 但很快因被淘宝“封杀”而开始转型做电商。

2014年,蘑菇街曾试水海淘,但因一直未能打通链条而放弃了,没想到2015年海淘突然盛行,不仅淘宝、亚马逊、京东等电商平台专门开辟了海购频道,网易考拉、洋码头等也相继入局。

第二个风口是品牌特卖。 蘑菇街管理层曾考虑帮大牌处理尾货,内部也曾讨论过,但是最终没有做,随后唯品会入局,品牌特卖又大火。

第三个风口是社区分享,这是蘑菇街起家时就开始做的业务,但是由于后来转型做电商,这项业务又被边缘化了,直到另一个社交分享平台小红书的崛起,电商社区的风口又火了。

第四个风口是社交电商,蘑菇街被腾讯投资后,曾是微信小程序第一批内测合作的公司,为此公司还成立了专门的团队研究业务,可惜最后并没有做成,同一期另一家叫拼多多的公司做成了,并带火了社交电商。

从2011年成立至今,在接连错过好几个风口之后,蘑菇街最终选择转战直播电商。

2019年,蘑菇街提出“双百计划”、“候鸟计划”、“百加计划”等,着重发展直播业务,面向全网招募有穿搭、美妆经验的主播,并鼓励拥有优质主播资源的机构或供应链入驻,期望以直播电商为突破口,打破公司发展瓶颈。

努力总算有了收获,虽然公司营收连年下降,但是直播业务却开始持续成长。

根据2020财年四季度数据,蘑菇街平台总GMV为24.2亿元,同比下降33.8%,其中直播业务GMV同比增长54.1%至15.81亿元。

到2022财年第一季度数据,蘑菇街平台总GMV为28.64亿元,其中直播GMV达26.00亿元,同比增长14.7%,环比增长15.8%。 蘑菇街直播GMV在平台总GMV中的占比已增至90.8%。

不过,可能蘑菇街自己也没想到,在自己终于转型成为一家直播电商公司之时,直播电商领域遇到了大震荡。薇娅、雪梨、林珊珊等头部大主播相继因税务问题被封杀,而随着税务监管部门对于直播带货行业的税务情况监管的持续进行,以及仍未披露的部分信息,公众对于主播的信任也在不断降低,业内也开始反思直播电商的弊端……

在此背景下,蘑菇街是否还能靠直播电商打个漂亮的“翻身仗”成了未知。 毕竟谁也不知道,在震荡过后,直播电商的风口还能持续多久。

又一互联网大厂被曝裁员30%2

据媒体爆料近日,多位脉脉用户爆料称,电商平台蘑菇街计划裁员,其中技术部门将裁掉80%,整体大概裁员30%。

爆料消息称,蘑菇街技术部门调整后只留下三十余人(含前端、后端、客户端、算法等所有技术相关人员),运维部门仅剩3人,产品岗则仅剩2人。 据了解,去年4月蘑菇街就曾裁员14%,人数高达140人。

对此,有接近蘑菇街的知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确认,裁员是属实的,主要为技术团队,具体比例不确定。

财报显示,2022财年第一季度,蘑菇街平台总GMV为28.64亿元,其中直播GMV达26.00亿元,同比增长14.7%,环比增长15.8%。 蘑菇街直播GMV在平台总GMV中的占比已增至90.8%。

数据显示,2021年618直播购物节,蘑菇街平台上六成以上成交金额都由“95后”贡献。 年轻用户加持下,蘑菇街618大促期间直播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近40%,且多个新增品类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超220%。 作为年轻人心头好的奶茶等食品饮料成交金额更是同比增长了672%,医美单品“超皮秒祛斑”的成交金额更是超过158万。

蘑菇街是一个专注时尚女性消费者电子商务网站,隶属于杭州卷瓜网络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法定代表人为陈琪,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演出经纪;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网络文化经营;药品互联网信息服务等。

又一互联网大厂被曝裁员30%3

继爱奇艺、快手年底大裁员之后,另一互联网大厂蘑菇街也传出裁员消息。 相较于爱奇艺20%到40%、快手30%的裁员比例,蘑菇街直接放了个大招―——技术部门裁员80%。

今日,有多位脉脉用户爆料称,电商平台蘑菇街计划裁员,技术部门裁员比例高达80%,整体大概裁员30%。

根据爆料信息,蘑菇街技术部门调整后只留下三十余人,运维部门仅剩三人。 有评论表示,在没有大规模业务来分摊技术成本的情况下,技术自然是公司裁员的优先选择。

不过此次裁员,有N+1.5补偿。

截至发稿,蘑菇街未对此事作出官方回应。

今日晚间,蘑菇街股价盘前2.38%,开盘后走高,截至发稿跌0.48%,报0.418美元/股,市值为4181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与2018年登陆纽交所15亿元时相比,目前市值蒸发超过14亿美元,跌幅高达97%。

需提及的是,蘑菇街裁员的同时,直播一姐薇娅因为偷税被罚13.41亿,遭到全网封杀。

如果说雪梨、林珊珊被处罚只是给行业敲响了警钟,那么薇娅这次被罚,则是及时给直播带货行业浇了盆冷水。

而蘑菇街正全力押注电商直播。 2016年起,蘑菇街发力直播业务,计划通过直播对电商供应链的改造来应对各方面问题。 财报显示,2022财年第一季度,蘑菇街直播业务GMV(成交总额)对平台总GMV的贡献已超9成,截至2021年6月份,过去12个月直播GMV达112.13亿元,同比增长27%。

但是依靠直播也没能挽救业绩颓势,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蘑菇街GMV为28.64亿元(约合4.436亿美元),同比下滑8.2%。 总营收为9200万元(约合1420万美元),同比下滑30.6%。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9550万元(约合148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8890万元。

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后的净亏损为2430万元(约合38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调整后的净亏损为1440万元。

最新公告显示,蘑菇街将于12月23日美股盘前公布2022财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不过已经取消原定于北京时间2021年12月23日19:30(美东时间6:30)举行的2022财年第二季度业绩电话会议和网络直播。

玻尿酸≠轻医美,爱美客的“颜值经济”崛起之路走窄了

:杨兆娴 颜值焦虑一直没有停下内卷的步伐。 当容貌焦虑已经从A4腰、漫画腿蔓延到耳朵与颅骨上,诸如“颅顶增高手术”、“玻尿酸精灵耳”以及“小腿神经阻断术”等整容项目如野草一样在“容貌焦虑er”的心中疯长。 然而,整形的高风险和天价手术费让普通人望而却步,于是,打玻尿酸等轻医美手段就成了抚平容貌焦虑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颜值经济也拉动了医美赛道的大跨步发展,尤其是玻尿酸。 昨日,国内玻尿酸三巨头之一——爱美客获深股通增持14.84万股,已连续3日获深股通增持,共计47.81万股,最新持股量为237.59万股,占公司A股总股本的1.10%。 此前,7月29日,爱美客在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 爱美客想要成为首个“A+H”的医美企业,但与一年前在A股上市时相比,这次动作却受到不少质疑,消息传出后,其股价从7月29日的682.3元下跌至今日收盘的613.03元。 一方面,2020年,爱美客全年只有7.09亿营收,净利润4.4亿元,但其市值为1326亿,市盈率为233倍。 另一方面,靠玻尿酸起家的爱美客,十分“偏科”,产品线单一。 在此背景下,不仅搁置了原本被视作破解当前产品线单一局面的肉毒素项目,还急匆匆地赴港二轮上市,此举是挥起镰刀向“韭菜”还是大利好? 早餐吃半个橙子、一到两个煮鸡蛋,午餐吃鸡肉、白水煮蔬菜、西红柿不限量和一个橙子,晚餐只吃白水煮蔬菜……这是在小红书上一用户po出的“哈佛教授:四周减脂计划”里的某一天的饮食计划,体重142斤的她计划在13天里减重8斤。 不幸的是,她的减脂计划第一天就“流产”了——早上吐了两遍,接着就被送去医院了。 这名用户只是被困在“颜值焦虑”的千万用户中其中一员。 不久前,中青校媒还曾面向全国高校学子展开问卷调查,在受访的2063名大学生中,59.03%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 在这背后,迅速催化了医美行业。 相比整形等动辄上万的重医美项目,消费者更青睐方便快捷的轻医美项目。 尤其是玻尿酸,无论是打鼻子、苹果肌、额头,还是法令纹、泪沟,玻尿酸都可以适配,“万物皆可玻尿酸”。 数据显示,中国医疗美容透明质酸(玻尿酸)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35.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1.1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有所回落,但预计2021年增速将会逐步恢复到疫前水平,市场规模达到65.6亿元。 长久以来,玻尿酸都是光鲜亮丽的明星艺人们的美貌保持器,“哥哥”、“姐姐”们每一颗细致的毛孔、流畅的脸型,以及舞台上发光的每一滴汗水里都暗含玻尿酸的功劳。 相比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玻尿酸仍在依赖进口、一公斤公开售价在万元以上,如今在小红书上搜索“玻尿酸”已经可以看到高达49万多篇笔记以及一万多件相关商品。 从售价贵比黄金到如今成为万千普通女性的心头好,“爱美客”们功不可没。 早在2009年,被称为“女人的茅台”的爱美客便早早揣着“逸美”闯入了玻尿酸赛道。 2012年,华熙生物推出第一款玻尿酸注射剂“润百颜”。 隔年,着力布局眼科领域的昊海生科推出第一款玻尿酸注射剂产品“海薇”。 此外,玻尿酸不仅是各大牌化妆品、护肤品的宣传排头兵,甚至还“下沉”到了食品行业。 今年1月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表示,批准透明质酸钠为新食品原料,可应用于普通食品添加。 除了前景广阔,各巨头纷纷布局玻尿酸的另一原因则是,它与“暴利”直接挂钩。 有人说过,每一针玻尿酸都飘着茅台的味道。 爱美客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其玻尿酸产品宝尼达的平均总成本大约在30元/支。 但据新氧百科数据,一支0.5ml的宝尼达结合注射人工费用,其价格可达到6400元~元/支,最高相当于成本价的340倍。 纵使一支玻尿酸产品高达上千甚至上万块,无数女性消费者们仍对其趋之若鹜。 高毛利率、多应用场景以及高复购率的优势,都让医美赛道离不开玻尿酸这名大将。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玻尿酸的大规模量产衍生的“轻医美”亦拉低了医美的门槛,而低门槛加上颜值管理意识的提升,将加速轻医美需求的释放,驱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最近,爱美客又开始按捺不住,盯上了港交所。 7月29日,爱美客宣布已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的申请,并获得受理,计划赴港交所集资20-30亿美元。 如果爱美客这次冲刺港交所上市成功,它将成为国内首个“A+H”医美公司。 爱美客最早打出名声,是一款叫做“逸美”的产品。 2009年,国内首款玻尿酸注射产品“逸美”正式面世,据媒体报道,爱美客创始人简军回忆,彼时,消费者还对玻尿酸抱有疑虑,难以安心接受这样的产品,于是每卖出一支“逸美”,团队就能庆祝半天。 渐渐地,凭着“逸美”,爱美客在玻尿酸市场闯出了名号,与华熙生物、昊海生科并列为国内玻尿酸三巨头。 爱美客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3月31日,爱美客的营收分别是3.2亿元、5.58亿元、7.09亿元和2.59亿元,其毛利率分别为87.2%、91.7%、91.4%和92.0%。 简单计算可得,爱美客靠着玻尿酸项目平均毛利率高达90%。 针对此次二轮上市,爱美客在招股书中称,此次上市募资将全部用于公司业务发展,提升研发能力其他产品、开拓海外市场等。 为什么爱美客会在此时再度上市?北大经济学教授冯科对陆玖 财经 表示,一是爱美客“缺钱”,有资金需求,二是如今上市潮并未涌来,爱美客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竞争。 身处轻医美的风口里,已经位于中心位置的爱美客选择进一步加码,然而,拿捏了玻尿酸的爱美客并不意味着掌握了财富密码。 和两大对手相比,依赖玻尿酸的爱美客明显处于内忧外患阶段。 一边,需要绞尽脑汁维持消费者对玻尿酸的“迷恋”,另一边,还要应对竞争对手的频频布局动作。 爱美客的内忧在于,其研发占比低、产品线单一。 尽管已经坐到了行业龙头位置,但爱美客的研发开支占比并没有明显提升。 2018-2020年及2021年Q1,爱美客的研发开支分别为3370万元、4860万元、6180万元及2410万元,其研发开支占比分别为10.5%、8.7%、8.7%和9.3%。 与另外两家巨头相比,爱美客的研发投入规模也并不大。 2020年,华熙生物研发费用为1.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35%;昊海生科的研发投入为1.26亿元,同比增长8.96%。 由招股书可知,爱美客的收入主要依赖于玻尿酸业务,尤其是专治颈纹的嗨体和无痛玻尿酸爱芙莱,2021年Q1,嗨体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高达70%。 拼命维持玻尿酸业务,也不代表爱美客可以一劳永逸,消费者很容易就爱上新的医美项目。 《新氧医美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在最受消费者欢迎的非手术类医美项目中,肉毒素仅次于玻尿酸排名第二。 2019年肉毒素占比32.67%,增速高达90.56%,对比玻尿酸占比66.59%,增速为53.11%。 另外,在国际市场上,肉毒也已超越玻尿酸成为第一大注射类医美产品。 相关资料显示,2019年美国注射类医美市场中,肉毒疗程数占比63.63%,玻尿酸疗程数占比33.20%;全球注射类医美市场中,肉毒疗程数占比57.59%,玻尿酸疗程数占比39.63%。 当玻尿酸业务的增速放缓,肉毒素或可成为爱美客新的盈利增长点,但不久之前,被市场视作破解玻尿酸一家独大局面的肉毒素项目也搁浅了。 7月20日,爱美客表示,原本拟使用约8.86亿元的超募资金增资收购韩国肉毒素杆菌公司Huons Bio Pharma Co., Ltd. 25.4%股权一事暂缓实施。 其外忧则是,在爱美客对肉毒素项目犹豫不决的同时,外部的竞争者正在变多。 例如,2020年,鲁商发展旗下的焦点生物,扩张了约300吨的食品级和化妆品级玻尿酸产能,目前还有100多吨的产线待建设。 而同一赛道其他玩家开始发生变化,例如华熙生物将目光投向了新消费。 今年1月22日,华熙生物推出国内首个玻尿酸食品品牌“黑零”;3月,其又推出透明质酸饮品品牌“水肌泉”。 在轻医美赛道,爱美客靠着玻尿酸抓住了女性消费者的痒点,然而,只靠7亿营收撑起超千亿市值,过分“偏科”的爱美客很难高枕无忧。

小红书或再次融资,商业化与用户体验仍是两难

日前有传言称,小红书方面已开始新一轮的融资,并且其估值将超过100亿美元。 截至目前,小红书已完成5轮融资,其中最近的一轮发生在2018年6月,是由阿里巴巴领投的3亿美元D轮融资。 时隔3年,在本应完成IPO筹集约5至10亿美元的当口,显然也打破了其原有的规划。

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后,以“标记我的生活”为Slogan的小红书,凭借着生活方式平台这一市场定位也已经成为了大量用户的消费决策参考。 然而尽管目前其在种草社区赛道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越来越多对手的涌现和自身所面临的压力,也使得接下来的这一轮融资将成为非常关键一步。

虽已是头部平台,但小红书依旧面临“种草”容易“拔草”难

根据小红书方面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其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1亿,每日笔记曝光量高达80亿次,并已有超过4万的品牌入驻数。 在包括用户量、收入,以及合作品牌方面的优势,无疑也使得小红书已经建立了业务端的护城河,并也成为了这一领域的领头羊。

然而在其上一轮融资还是在三年前进行的情况下,如今上市进程的中断对于小红书来说,或也意味着将需要进行新一轮的融资。 尽管目前小红书方面并未披露招股书,使得其营收方面的信息无法明确,但在面临包括短视频平台等肄业平台的竞争下,其体量还需要进一步的扩大来保持在这一赛道的领先优势。 此外,除了社区方向外,以此进行拓展的电商业务还没有太好的市场表现,因此也使得小红书从种草到拔草难的闭环尚未完全建立。

事实上,目前在诸多消费者的购物流程中,“种草”和“拔草”往往并不是在同一平台进行,也使得“种草”这一过程通常是作为导流工具存在。 尽管此前小红书方面选择切割第三方平台外链、推出“号店一体”,但在面对拼多多、京东、淘宝/天猫等成熟电商平台的情况下,其无论是在体量、用户习惯,还是电商供应链体系等方面,依旧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而至于未来其能否顺利在“种草”的基础上完成“拔草”,则可能还有待时间来给出答案了。

除了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大厂也已纷纷开始布局

目前在种草社区赛道中,无论是以潮鞋起步的得物,还是面向男性用户的CHAO,基本都有着非常垂直的方向。 但现阶段除了这些平台外,诸多互联网企业也已经开始在这一方面进行防御性布局,例如阿里的吃货笔记、腾讯的有记、拼多多的拼小圈等,也俨然使得原本就已十分激烈市场竞争,或将在未来进一步加剧。

而对于小红书来说,继此前凭借美妆等内容吸引了大量女性用户群体后,对于更多垂类的扩张,无疑也成为了其扩大用户吸引力的关键所在。 目前例如运动、 旅游 、家居、旅行、酒店、餐馆等内容的出现,也为小红书在内容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并且以此同样也将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与品牌合作方。

然而对于种草社区来说,其本质上作为内容分享平台的情况下,在商业化方面依旧只有传统的广告变现这一渠道,因此在这条业务线的下一流程电商,也就成为了许多平台优先考虑的发展方向。 但是相比于已经非常健全的电商行业来说,规模化是其获得收益的一大前提,所以对于刚刚发力不久的种草社区来说,在这一道路上或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平衡商业化与用户体验,仍需种草社区继续 探索

如今,种草社区大多通过B2K2C模式,即通过用户、KOC(关键意见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互动,试图将用户粘性与带货效果进入良性循环。 由此,也使得KOC的输出内容成为了整个环节中的重中之重,毕竟内容的质量与把握将直接关系到品牌商与用户的体验。

然而对于本质是内容平台的种草社区来说,随着用户数量的日益扩大,内容方面同样也面临着管控难度不断增加的局面。 根据此前小红公方面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社区生态治理报告显示,该季度其处理涉嫌刷量笔记52万篇,拦截和清理黑产刷量行为逾1.4亿次。

因此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种草社区在面临整个行业或将迎来变局的情况下,解决包括内容和变现这两大核心问题,或许才是后续能够得以继续发展关键所在。 但种草社区未来能否找到商业化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则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未来还有工可打吗 网友 网传东莞一家大型外企给员工放长假了
SMCI.US 超微电脑 推出搭载英伟达最新芯片的AI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