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长文 中国资产迎来新一轮重估时代 转向时刻与牛市预期

财政部发布会次日,10月13日上午,一位管理有数十亿元规模的私募大佬朋友突然打来电话,问我关于市场看法。市场相对平衡有结构性机会的时候,我们日常交流还是挺多的,但近年来市场表现整体不佳,交流甚少。

今年以来,除了年初在出差时有过一次见面交流之外,已有近半年未交流过市场行情,哪怕是在这轮指数涨停级别的火爆行情时刻。但在财政部发布会之后的今天,我们有了这次长达45分钟探讨交流与沟通。

他一直是很专业的,属于是国内顶级、资深的私募圈大佬,穿越过A股的多轮牛熊轮换。他对未来市场和经济,也是有新预期和预判的,只是他希望从不同的视角、侧面、维度来去佐证他的预期预判,启发他未观察到的视角、因子乃至风险。

我的回答很开放和大胆,他有些惊讶,但他却对此表示了认同,他也连具体点位和时间上也都有了表达和探讨。这种交流就显得更为开放和直率,因为这种表达是为了追寻逻辑是否自洽。

但,当我落在这文字上,似乎更应该谨慎和保守一点,要不然煽呼的太厉害了似乎也是不专业严谨的一种表现。因为,再大胆的预期,都要考虑黑天鹅的因子,以及行进过程中的预期差修正。

基于我们俩的交流探讨,可以说这大概率是一轮牛市。有人会说,自信一点,把大概率三个字去掉。在未实现的预期当中,没有什么是100%,投资本身就是一种概率游戏。

我在上周的“大掌柜观察”中也说过,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牛市的震荡和踩点不对,照样也是会有亏钱者存在的,不是每个人都天然地能在牛市中赚钱。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钱交给那些穿越过牛熊轮换的专业财富管理机构手中,再好的预期也要尊重专业敬畏市场,我相信很多朋友都吃过熊市包括牛市的亏。

大掌柜根据之前的思考,今天的交流探讨与启发,重新对本轮牛市的推演驱动逻辑展现给尺度和大掌柜观察的朋友们,这包括但不限于本轮市场的政策持续性预期、市场流动性、中美资产价格格局、中国经济复苏局面等等。

本轮政策预期转向:把经济干起来为止

在与私募大佬朋友的交流中,我们对政策转向的预期是比较明确的,对持续性预期也是有足够的信心的。据大掌柜了解,甚至有省份已经开始要求动起来加强跟各部委联络汇报,以争取在本轮持续性刺激宽松政策中的获得更多优质资源。

当然,大掌柜也认为,财政货币等持续性的综合刺激政策,大家并不能就认为立马见效、药到病除,这本身是一个加力加量的持续性观察过程。也许,这个刺激政策周期会持续1-3年,尤其是货币政策宽松周期甚至会持续更长周期。我们称之为,这会是明确的中长期财政与货币宽松周期。

10月12日,财政部虽然并未说明具体的财政刺激规模,但表示将在近期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并明确表示从化解地方隐性债、发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生活补助等四个维度的财政政策已经进入决策程序,并表示还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特别还提到,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在此,大掌柜再来复盘金融三部委、发改委、财政部的发布会内容,以观察政策的持续性和连贯性。

证监会主席的表态则是,引导长钱入市、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推动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金融监管总局表态则是,对六家大型的商业银行,分批扩大一级资本;以及扩大银行下属金融投资公司的投资比例和限额。

从央行层面,首先是降准0.5个百分点,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其次是下调政策利率0.2个百分点,7天逆回购从1.7%下降到1.5%,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其三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0.5个百分点,意味着几千万家庭平均每年减少利息约1500亿元。其四将全国二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当前的25%下调到15%,降低居民购房门槛;其五是正在研究平均基金;其六是给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期规模5000亿元以直接入市,且只能买股票;其七是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也只能买股票。

而点燃资本市场在国庆节之前异常火爆的是,央行行长针对上述六七两项政策说的:只要这个事儿做得好,还会有第二个5000亿、3000亿,甚至可以搞第三个5000亿、3000亿。因为,此前央行一直是非常明确地要求信贷资金严禁进入股市,如今是央行自己为股市定向输送流动性,且只能进入股市。这是给投资者非常有巨大冲击力的信心预期转向信号。

发改委的发布会则明确表示将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楼市持续偏弱、股市震荡下行等五大维度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不过对于发改委未给出具体的增量政策规模的问题,市场借着股市暴涨的技术性回调有点把锅甩给了发改委。事实上,在财政政策未走完程序情况下,谁也不好提前说出具体规模数据,只能说撒钱的方向。

我们也看到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提到“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

10月8日,国务院以“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政策协同提升实施效果”为主题,进行第十次专题学习。要求,强化政策统筹和部门协同,打好政策“组合拳”,并指出各方面都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稳增长、稳预期的政策。

而大掌柜更为关注的是,上述8号的会议,国务院要求大力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压缩自由裁量空间;以及要进一步完善政策考核评价。前者是关乎企业家安全信心问题的重要变化,后者则是从官员考核层面加速导向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如果能将地方罚没收入的高低,反向纳入官员的考核,那将是非常提升预期的。

紧接着,10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出炉并公开征求意见,这影响意义会是深远的,因为这是从源头司法上保护合法合规经营的民营企业家、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大掌柜另外关心的是,中央是否能更进一步改变考核机制,让地方官员更敢执行中央政策、更敢做事、更敢为经济发展搭台、更敢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台。当下某些地方官员的“不作为”,也是扯经济复苏“后腿”的关键点之一。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这就是有了关于财政政策加杠杆规模的提问,在直播画外音中财政部领导悄悄沟通的“要不要说具体多少发行量?”“先不要说,量会比较大。”并在朋友圈和社交媒体中持续被传播并带动预期。

至少,大掌柜从直播实录的情况来看预期是:规模很大,一切在路上走程序。从上述各个维度中央释放的信号和动作来看,大掌柜认为这一轮财政货币政策会是很有料的,包括规模层面,也会是直到把中国经济干起来,并且是干稳起来。大掌柜也相信,从信心预期层面,这对企业家、投资者、普通民众会是信心转向的一个开始,

信心转向波澜:场外流动性有多巨量?

如何理解本轮A股市场从9月24日到10月8日在连续拉涨6个交易日,成交量就一下子从5510亿元飙升至3.45万亿元。是哪里来的钱,能迅速调集进入股市,A股市场外的流动性到底有多充裕?

大掌柜查询了央行最近10年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可以看到从2014年末至2024年8月末,广义货币M2从122.84万亿元增至305.05万亿元,增长规模182.21万亿元增速148.33%;人民币贷款余额从81.68万亿元增至252.02万亿元,增长规模170.34万亿元增速208.55%;人民币存款余额从113.86万亿元增至297.14万亿元,增长规模183.28万亿元增速160.97%;而期间住户存款增加了100.56万亿元。

我们可以看到在最近的10年间,中国金融部门的杠杆持续高增长,场外的流动性可以用超级巨量来形容。

由此形成对应的是我们要看到,在2021年前,巨量的流动性和杠杆增加过程中,有一个巨大的资金池进行沉淀与消化,那就是房地产行业。从2015年至2024年8月底,全国商品房销售总额累计是138.97万亿元。由此可以看到,全国商品房总额是同期M2增量的76.27%,是同期人民币贷款增量的81.58%,是人民币存款增量的75.82%,是同期住户存款增量的138.20%。

由此形成对比的是,在房地产销售额整体大幅降速的2021年8月底至今年8月底的三年间,广义货币M2增加了73.8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了64.22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了70.29万亿元,期间住户存款约增加了47.46万元。但是同期全国商品房销售总额累计约为35.67万亿,仅是同期M2增量的48.33%,是同期人民币贷款增量的55.54%,是人民币存款增量的50.74%,是同期住户存款增量的75.16%。

上述地产高增周期与降速周期两个时期的数据对比来看,在地产整体降速周期情况下,我们的流动性并未失速和降速,场外淤积的流动性可以说是超级巨量的。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在2015年那一轮杠杆牛市之前的3年,我们的M2增长了37.68万亿,人民币贷款增加了26.89万亿,人民币存款增加了32.92万亿,同期住户存款增量是15.34万亿元。但同期这三年全国商品房销售累计总额为22.22万亿,是同期M2增量的58.97%,是同期人民币贷款增量的82.63%,是同期人民币存款增量的67.49%,是同期住户存款增量的144.85%。这些比率的数据,可以说与2015之后房地产高速发展期也基本匹配,当然M2的增速明显高于房地产销售增速,由此也匹配推动了2015年那一轮杠杆牛市的行程。

反观当下,2024年9月本轮市场异动前的3年尤其是近两年,我们的M2增量、人民币贷款增量、人民币存款增量、住户存款增量,都远远不是房地产市场这个原来的巨大资金蓄水池可以吸纳和消化的,这是因为房地产整体预期发生的转变,中国居民财富确实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资产荒”状态,也在这期间陷入了整体的“资产价格”下行压力状态。

有券商研究也提到所谓居民存款的高增主要是由于理财回表的影响,居民实际储蓄率并未明显提升;2022年底-2023年M2的高增长也不应解读为货币“大水漫灌”,主要的贡献因素同样为理财回表。

但,这依然凸显巨额乃至超级巨量的流动性、居民财富是需要投资出口,股票市场是唯一个仅次于房地产的新资金蓄水池,其具有反哺实体融资、容量也巨大的特点与作用,对投资者信心、中国经济信心、消费恢复确实有不错的好处。

而且,从刺激信心和赚钱效应的维度来看,除了新老基建的数万亿级乃至更高规模的财政刺激之外,股市也是比较好支撑信心修复的出口。当然,疯牛不可取,也不可持续,慢牛才是与财政刺激形成正向循环的出路,而这将更加考验政策制定者、金融监管者的智慧。

需要关注的是,股市杠杆率比房地产大幅降低,其波动性也比房地产更大,并且也需要对上市公司基本面严把入口关、加强分红,以及并购重组、市值管理等推升高质量发展与活跃度提升配合才能支撑中长期牛市抑或说慢牛。

此前大掌柜根据上一轮牛市的最顶峰期即2015年5月28日的成交量换手率,以及本轮成交量换手率进行对比,也明确提出在国庆节后市场涨停后的短期回撤风险。但客观上,短期的回撤本身就是牛市乃至慢牛构成的一部分。

对比今年9月暴涨前——8月末的金融数据,以及2015年牛市前——2014年底的金融数据,我们会发现:M2总额是之前的248.33%,人民币贷款余额是之前的308.55%,人民币存款余额是之前的260.97%。同时,全国住户存款最近3年间增加了47.46万亿元,这是2015年杠杆牛市前三年住户存款增加额15.34万亿的309.38%。如今又存在房地产销售下滑引发的巨量流动性进一步淤积背景。

所以,即便以金融数据当下M2相比10年前的2.48倍来看,对比A股2015年牛市最高峰期间的2.36万亿最高成交量,当下流动性理论上足够推升至5.85万亿的两市成交金额。当然,2015年的A股巨额成交量推升,有场外配资的推升,当下对于A股配资已全面清理,加杠杆有限的情况下,对应实际成交量应该会有所折损约万亿级别,因此约5万亿的成交量对于A股而言在牛市周期情况下是有足够的流动性支撑,甚至可能会更高。

牛市预期下的全球降息宽松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美联储的降息周期开启,也开启了全球降息宽松周期,这给了中国央行的宽松背景,也给了全球资产价格的重新定价周期。客观上,这也给了中国资产的重估机会和空间。

9月19日,美国联邦市场公开委员会(FOMC)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降至4.75%至5.00%。这是美联储自2020年3月这4年半以来的首次降息。从2022年3月到2023年7月,美联储连续11次加息,累计加息5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推至5.25%至5.5%,为23年以来最高水平。

虽然短期美国通胀意外回升和劳动力市场再度疲软,为美联储降息前景蒙阴霾,由此也带来美交易员对内年美联储的降息幅度从50个基点预期下修至45个基点预期。但美联储降息宽松周期一旦打开,整体要关上还是需要一定周期的,即便暂停也是短期且阶段性的。

在周日与私募朋友的电话中,我们就彼此聊到该话题。他明确认为,至少美元资产包括美股处于历史性的顶部时期,而中国资产相对而言是属于底部时期。这个事实,最大的一个不一样的背景就是“美国迎来降息周期”。

如果拉长时间来看,美股已经不断创出了历史性的新高。纳斯达克指数从2009年的3月9日,至今年7月的15年里已经创出了18671.07点,10月14日也依然收在18342.94点历史高位。

资产价格的高低是相对的,在全球降息周期中就要看哪些国家资产具有相对的弹性成长空间。而从中国经济普遍预期的5%-6%潜在增速空间,加上中国官方的一揽子增量刺激政策,以及中国资产价格的相对低位,确实更有弹性成长空间,也相对更有投资收益空间。

这里我就直接搬一个申万宏观统计的估值数据,可以作为参考:即便以截至2024年10月8日指数一度涨停交易日来看,从PE-TTM视角,万得全A、上证指数、上证50、沪深300和恒生指数的PE-TTM分别为19.6、15.3、11.7、13.9和10.2,低于美国标普500的27.9和道琼斯工业指数的28.0,低于日经225的22.0,低于印度Sensex30的23.5,但已和英国、法国、德国以及东南亚国家菲律宾、越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水平相当(均为估值十几倍)。从PB视角来看,截至2024年10月8日,万得全A、上证指数、上证50、沪深300和恒生指数的PB分别为1.7、1.4、1.3、1.5和1.0,低于美国标普500的5.0和道琼斯指数的7.1,低于日经225的1.9,也低于印度Sensex30的4.2,略低于英国、法国、德国的1.8、1.9和1.7。即使以中国的成长板块创业板指来看,当前的PE-TTM和PB分别为38.8和5.0,同样低于美国纳斯达克100指数的43.3和6.3(但差距在收窄),估值最高的科创50的PE-TTM为73.3,但PB 4.7同样低于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的6.3。

其实,在当下相对信心不足的预期中,人们对刺激政策持续性和力度的怀疑,尤其对牛市的怀疑,是可以理解也是可以预见的。每一轮大周期经济复苏的过程,每一轮牛市的泛起,都是一个各方合力不断博弈、分歧、共振,最终形成一致共识的过程。

最近路透社总是一副怒其不争的方式,来揶揄中国官方未有明确的刺激规模数据,因为外资就是希望有个更为确定性的信号和信心来抄底中国资产。事实上,这类数据在当下环境下是极其保密的,在程序未完成的情况下是无法透露的,这既涉及国家安全,也涉及市场环境的公平公正公开。

过去十年间,央行已经给市场输送了巨量的流动性,这些数十万亿级的巨额流动性,需要的是扩张的信心和确定性的投资出口。这一轮从金融货币政策为领衔,到财政政策持续一揽子增量政策,再到罕见地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建立联合工作组——核心是“继续加强政策协同”,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也是值得信心转向与牛市预期的。

由此,大掌柜认为,总体而言,一揽子增量刺激政策可以有更多的期待,正在路上,不会慢的;在政策刺激下,场外巨量的流动性,将大概率会把股市作为新一轮的资金蓄水池,作为资产投资更重要出口;在美联储9月开启的降息,将打开新的全球降息宽松周期,全球资产价格的重估轮动机会也将来临,而中国资产在政策驱动下带来重估吸引力,会更加吸引热钱和投资流入;相对全球资产价格的地位估值情况,中国资产也更存在弹性空间。由此,中国资本市场的本轮上涨逻辑,也会更加明晰和明确,至少这种概率在大幅提升。我们也拭目以待。

这是在与私募大佬朋友45分钟电话交流后,大掌柜的个人观察与思考。大掌柜也尽力用数据结合政策持续逻辑和解读维度,来看信心转向的波澜与牛市预期,也并未考虑其他的黑天鹅因素。实际市场的运行逻辑,也是在一步步的演绎中不断确证和证伪,未来大掌柜也将持续政策变化,以及市场运行情况,及时进行修正。因此,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也欢迎交流与指正。


【汽车人】日股刷新历史高点,港股为何走出相反行情?

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日本股市的成功。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资本市场的作用变得愈发重要。

文 /《汽车人》张恒

2月22日收盘,日经225指数打破了尘封34年的记录,收于点,超过了1989年的最高水平.44点,创下历史新高。

自1989年日经225指数触顶后,日本股市陷入了近20余年的低迷。 直到2012年,才重新开启了一轮新的牛市。 2023年全年大涨超过28%,引起了全球投资者的瞩目。 2024年以来,日经225指数继续保持强势,不断刷新新高,截至2月22日,年内涨幅已达17%。

不难发现,从疫情时期开始,日本股市和香港股市的方向截然相反,从2020年至今,日本股市只有2022年是下跌的,其余年份均实现上涨。 而港股则是连跌了四年,2024年尚未转折。 同作为亚洲最重要的两大金融市场,为何日股和港股出现了“跷跷板”效应?

资本市场 “历史转折点”

不妨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两大市场的历史走势。

日本股市的代表指数是日经225指数,它由日本经济新闻社于1950年开始编制,包括日本225家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日经225指数的原历史高点是1989年12月29日的.87点,当时日本正处于泡沫经济的顶峰。 之后,日本经济和股市进入了长达20多年的低迷期,日经225指数在1992年8月18日跌破点,2003年4月28日跌破点, 2009年3月10日跌破7000点,创下1954年以来的最低点。

2012年,为了走出低迷的经济,日本推出了“安倍经济学”,日本央行实施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经济和股市开始复苏。 日经225指数在2013年11月25日重回点,2015年7月13日重回点,2018年1月23日重回点,2021年9月3日重回点,截至2024年2月22日,日经225指数收于点,刷新了1989年的记录。

香港股市的代表指数是恒生指数,它由恒生银行于1969年11月24日开始编制,包括香港50家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恒生指数先前的高点是2007年10月30日的.22点,当时香港正受到全球经济繁荣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带动。 之后,香港经济和股市受到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恒生指数在2008年10月27日跌破点,2009年3月9日跌破点,创下2003年以来的最低点。

2009年,香港经济和股市开始复苏。 恒生指数在2009年8月28日重回点,2010年11月8日重回点,2015年4月8日重回点,2018年1月26日实现了点的历史新高。

然而2018年成了转折点,受中美贸易战、香港社会动荡、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恒生指数在2018年10月11日跌破点,2020年3月23日跌破点,2021年出现了一波反弹,最高反弹至点,2022年10月跌破点,创2009年以来的最低。

2023年上半年,香港股市反弹,恒生指数在2023年3月一度重回点,但可惜下半年又跌回点。 进入2024年2月,恒生指数出现了触底的迹象,截至2024年2月22日,最新的点位是点。

疫情时期,分道扬镳

研究日股和港股是否真有“跷跷板”效应,需要对相关性进行比较。 所谓“相关性”,是指两个市场走势之间的关系强度和相似程度。 相关性可以用相关系数来衡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1,表示相关性越强;越接近0,表示相关性越弱。

经过对比,日本股市和香港股市的相关性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有所差异。 日经225指数和恒生指数,从日线、周线和月线的角度来看,两个市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60和0.66,说明两个市场的相关性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而增强,但总体上仍处于中等水平。

直观地看,疫情和疫情之后,也就是从2020年1月开始,日经指数和恒生指数分化的情况出现了加剧。

疫情时期(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相关性为0.51,说明两个市场的长期股价走势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强。 后疫情时期(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的相关性为0.38,说明两个市场的长期股价走势的相关性下降,更加分化。

疫情时期,虽然两大市场都受到了病毒扩散的冲击,但程度不同。 日本股市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日本的疫情控制较好,初期经济复苏更快。 尤其是政府和央行推出了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令日本股市在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期间大幅反弹,累计涨幅超过万点,并在当时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新高。

香港股市同期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因为香港的疫情控制一度失控,经济衰退更深,香港政府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导致刺激措施有限。 香港股市在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期间波动较大,未能突破2018年的高点。

在后疫情时期,日本的经济增长较快,通胀压力较小,日本央行维持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股市在2022年6月至2024年2月期间持续上涨,连续创下了历史新高。

香港股市同期受到的影响更为复杂,因为香港的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压力更大,香港央行受到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影响,不得不收紧货币政策。 香港股市在2022年6月至2024年2月期间持续下跌,继续刷新2009年以来的新低。

从走势分析不难看出,日本股市的转折点在2012年的“安倍经济学”,而港股的转折点则从2020年疫情期间开启。 两大市场走出了不同的趋势,日股是长牛,而港股则是熊市。

日股12年长牛是如何练成的?

日本股市的长牛行情,受到了全球风险偏好、相对融资成本、股票相对估值等几大因素影响。 当然,不得不提的是在2012年以前,日本股市已经长期走熊了20余年。 这为后来12年的牛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全球风险偏好上升,推动了日本股市的上涨。

随着新冠疫情的到来,全球央行开始放水,随着疫情逐渐结束,经济复苏预期增强。 尤其是美股受到“软着陆”和“科技牛”的双重利好,创下了历史新高。 美股的强势也带动了其他发达市场股票的上涨。 日本股市与美股和欧股有很强的相关性,受到全球风险偏好的共振效应。

其次,相对融资成本下降,吸引了外资流入日本股市。

令日本股市真正“牛冠全球”的是从美联储加息后开始的,全球货币利率都随着美元的加息水涨船高,但惟独日元是个例外,日本央行则继续实施超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就变成了在全球发达市场当中,只有日元还是宽松的状态。 这无疑成为了全球风险资产的好去处。 尤其从2023年4月以来,日经225指数累计涨幅远超过美股和欧股的涨幅。

日本股市的外资交易量占比过半,外资流向对日股影响很大。 2023年以来,由于日美货币政策的走向分化,日元汇率快速走贬。 这使得日元相对于美元的融资成本下降,激发了外资对日股的配置热情。 2023年4月以来,外资对日本股市的净买入规模创下了近十年的新高。

到了2024年,海外投资者买入节奏并无停歇。 日经新闻报道显示:今年1月,海外投资者继续净买入超2万亿日元的现货日本股票。 这些海外投资不仅仅是短期套利的对冲基金,也包括“以数年为单位进行投资的亚洲、欧美养老金基金” 。

第三,股票的相对估值改善,提高了日本股市的投资回报。

日本股市的估值水平长期低于美欧股市,外资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但2023年以来,日本股市的估值预期出现了积极变化,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巴菲特效应”,即巴菲特在2022年底宣布其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开始投资日本五大贸易商,引发了市场对日本股市的关注和重估。

二是“交易所督导”,即日本交易所在2023年初宣布将对上市公司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包括提高上市标准、加强治理要求等,以提升日本股市的质量和透明度。 这些因素都有助于提升日本股市的估值水平,并增加了外资对日股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日元贬值利好日股”。

其一,提高日本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日元贬值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相对降低,从而增加了需求和销量。 同时,日元贬值也使得日本企业的海外收入换算成日元后增加,提高了利润率。 这些都会反映在日本企业的股价上,尤其是那些依赖出口的制造业企业,如汽车、电子、机械等。

其二,吸引外资流入日本股市。 日元贬值降低了外国投资者持有日本股票的成本,也增加了日本股票的收益预期。 因此,外资会倾向于增加对日本股市的配置,推动日本股市上涨。

其三,刺激日本国内的消费和投资。 日元贬值会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从而刺激国内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则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 在如此预期下,消费者和企业更愿意提前消费和投资,以避免未来的成本上升。 日本内需和投资的增加,也有利于日本股市的表现。

当然,日元贬值也有一些弊端,比如增加进口资源的成本、加剧贸易摩擦、削弱日本居民的国际购买力等。 而且,日元贬值的效果也受到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比如日本企业的海外生产转移等。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下降

香港金融市场自2020年以来几乎成为亚洲股市当中表现垫底的存在。归其原因包括:

第一,疫情的冲击。 新冠疫情在香港迅速传播,影响了香港的旅游、零售、餐饮等行业,造成大量失业和停工,导致香港经济陷入低谷。

第二,社会动荡。 自2019年下半年起,持续的社会运动削弱了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第三,中美贸易战。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科技战,导致国际投资者信心下降,减少了在香港的持股。

第四,美联储加息周期延长,推高全球无风险利率,加大了资金流出港股的压力。

香港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所以在美元加息周期中,港元利息水涨船高。 由于外资在香港融资的成本远远高于在日本的融资成本,所以风险资产自然会选择转移阵地。 于是我们看到了港股每况愈下的成交额几乎无法逆转,这还是在南向资金不停“买买买”的基础上,不然,港股的交易量将更萎靡。

汽车产业独立的周期行情

汽车股对于港股市场和日股市场都至关重要。 港股市场集中了中国的顶级车企,包括造车新势力。 而日本股市则有丰田、日产和本田等全球竞争力强的老牌车企。 特别是丰田汽车,是日经225指数中权重最大的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行业的周期与当地股市的周期存在着明显差异。 尤其是汽车产业近年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双重变革,令汽车业的周期在一段时间内,走出了非常独立的行情,这在香股市场尤为明显。

尽管港股自2020年以来一直处于熊市,但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港股汽车板块,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股票,经历了一波强劲的牛市,板块累计涨幅约为3.5倍。 比亚迪作为港股汽车板块的头号龙头,在两年间股价增长了约8倍;蔚来更是实现了约55倍的涨幅。 这使得汽车板块一度成为港股市场最受关注的板块。

然而,这种狂欢并不长久。 从2021年10月开始,也就是汽车板块上涨一年半后,开始了单边下跌的趋势。 时至今日,之前的涨幅几乎全部回吐,重新回到了四年前的水平。

在日本股市中,汽车股的表现也不与整体市场同步。 在过去的12年里,日本股市有10年时间处于上涨趋势,指数从8000多点上涨到点。 但是,随着大盘上涨,只有丰田汽车的股价相应上涨,从每股500多日元上涨到目前的每股3521日元,市值破纪录地来到了47.48万亿日元,跑赢指数的同时也做出了作为第一权重股的贡献。

而日产、本田等车企在同期股价方面表现平平,甚至出现了停滞不前及倒退的情况。 例如,日产汽车连续下跌了7年,虽然在2023年有所反弹,但目前的股价仍然远离高点;本田汽车则在过去十多年中一直处于横盘状态,尽管在2023年和2024年初出现了上涨,创出了历史新高,但总体上涨幅度并不明显。

总的来看,汽车行业的头部效应非常明显,比亚迪主导着港股市场,丰田汽车则是日本股市的领头羊。 其他车企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也有所表现,但长期看来对市场的贡献并不突出。

新一轮的博弈即将开启

《汽车人》认为,日股创出新高以及港股的持续低迷,可以归纳出一些经验。

日股学习美股,其定位与监管,首要目的是以投资者为中心,回报投资者,保护中小投资者。

港股、A股更多的则是服务于上市公司,首要目的是帮助企业融资。 虽然也声称保护投资者,但实际效果非常不佳。 长期来看,定位的不同几乎决定了一个股票市场是否能长久健康发展。

过去数十年,尤其是最近十几年的情况就是最好的证明。

此外,汇率的变化和全球风险资本的流向是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全球各个主要经济体的利息高、融资贵时,只有日元便宜,那么风险资产流向日本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可以认为是“安倍经济学”的功劳。 香港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失去了博弈美元周期的筹码,只能任由全球风险资本动荡。 所以,无论是和美元顺周期还是逆周期,其他经济体都需要有足够的实力和前瞻性与其博弈。

汇率、债券、地产和股市,到底应该哪个放在前面?如今日本学习美国,也把股市的地位放在前面,难道不明智吗?

随着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升温,全球新一轮的货币周期即将开始,全球经济的博弈也即将开启新的篇章。 毫无疑问,美元是这个游戏的主导者,港元只是小跟班。 从这一点来看,香港金融市场的没落必然成为历史选择。 而日本股市,也不可能长期受益于日元汇率的贬值,也不可能长期受益于地缘政治因素带来的避险资金流入。

无论如何,不能否认日本股市的成功。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资本市场的作用变得愈发重要。 任何国家都不希望其股市受到投资者的唾弃,这点毋庸置疑。 然而,监管层对于股市的定位,以及是否低估了其对经济发展和民众财富积累的重要性,更值得深思。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

煤炭股为什么大涨

市场因素:

五大概念叠加 煤炭股行情未结束

资源属性推升煤炭股估值 全年供需基本平衡

煤炭股趋势性上涨可期

煤炭股未来仍有作为

“千年极寒说”或致煤炭库存骤降

千年极寒预期引爆煤炭股

资金因素:

240亿资金力推“资源市” 煤炭与有色受宠

机构367亿元“采掘”恒源煤电、国阳新能

融资买入创历史新高 资源股遭资金热捧

煤炭股如此火爆,主要原因有:1、人民币升值预期;2、冬季季节性因素;3、长期估值偏低;4、行业重组整合;5、通胀预期。

第一,美元的持续弱势,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由于美国就业持续低迷,美国经济尚未出现强劲复苏,美国国债规模居高不下、利率继续接近于零,使得美元维持弱势。 由此,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愈来愈明显,各类国内资产将因重估而升值;

第二,冬季往往是煤炭板块表现出色的时机。2009年的记忆令人犹新:2009年9月市场剧烈下滑,但10月9日就有10只煤炭股涨停;自10月9日至12月15日,有7只煤炭股涨幅超过40%,14只超过20%;

第三,煤炭板块今年一直估值偏低。 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13只煤炭股跌幅超过20%,6只在30%以上。 目前,煤炭股市净率在5倍以下有16只,市盈率在30倍以下有19只;

第四,行业处于大范围重组整合期。 自2009年山西省率先拉开煤炭行业整合大幕之后,全国主要产煤大省的整合重组进程明显加快。 国家发改委鼓励煤矿大集团兼并重组,要求河南、山东、安徽在2010年各产生一家年产上亿吨的企业。 由此将给已有上市煤炭公司带来较多整体上市、资产注入机会;

第五,通胀压力愈来愈大。 在2008年全球一致采取宽松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后,各国流动性充裕的状况一直未能受到有效约束。 迅速增加的流动性,不仅推高了消费品物价,也严重冲击了生产资料价格。 全球由宽松政策向紧缩政策的过渡尚需时日,通胀压力在不断积累。

以上多种因素的综合,为煤炭股的反弹提供了强劲动力。 其中有资产注入可能的、有龙头地位的公司将继续反弹,直至估值得到合理修复。

美国煤炭股票有哪些?

皮博迪能源公司 (NYSE:BTU) (Peabody Energy),简称皮博迪能源,皮博地能源,是美国及世界最大的私人上市煤炭企业,煤矿主要集中在美国及澳大利亚,公司总部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

一、皮博迪能源公司

皮博迪能源公司(Peabody Energy)是世界上最大的私营煤炭公司,总部位于密苏里州圣路易市。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采购,销售和分销用于发电和炼钢的煤炭。

皮博迪能源通过在中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新加坡和美国的办事处进行市场,经纪和煤炭业务。 公司其他商业活动包括开发煤嘴煤燃料厂,煤矿储量管理,以及将煤炭转化为天然气和运输燃料的技术。

皮博迪能源生产的煤炭为美国提供大约10%的电力,约占全世界发电量2%。 2014年,皮博迪能源公司销售了298亿吨煤。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已探明约75亿吨煤炭储量。

皮博迪能源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各地的26个地面和地下采矿业务中持有大多数股权。 公司在美国拥有的矿山位于怀俄明州,科罗拉多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伊利诺斯州和印第安纳州。

2011年10月,皮博迪能源获得美国昆士兰州Macarthur Coal Ltd多数股权。 Macarthur Coal Ltd公司专门生产冶金煤,主要是海运粉煤。

皮博迪能源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为Glenn L Kellow,执行主席为Gregory H Boyce,2017年共有6700名员工。

2015年,皮博迪能源公司收入为56亿美元,营业收入为1351亿美元,净收入为7773亿美元,总资产为1319亿美元,总股本为272亿美元。

二、概念股

概念股是指具有某种特别内涵的股票,与业绩股相对而言的。 业绩股需要有良好的业绩支撑。 而概念股是依靠某一种题材比如资产重组概念,三通概念等支撑价格。 而这一内涵通常会被当作一种选股和炒作题材,成为股市的热点。

概念股是股市术语,作为一种选股的方式。 相较于绩优股必须有良好的营运业绩所支撑,概念股只是以依靠相同话题,将同类型的股票列入选股标的的一种组合。 由于概念股的广告效应,因此不具有任何获利的保证。

低估蓝筹的大牛市,还有人不信吗?

美国煤炭股票有中国神华、瑞茂通、永泰能源、露天煤业、美锦能源、平煤股份、靖远煤电 、上海能源、中煤能源、云煤能源、恒源煤电、兰花科创 盘江股份等等。

煤炭股就是上市公司的主业为煤炭业,也就是以煤炭为主业的企业股票。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 全美50个州中,有38个州赋存煤炭,含煤面积达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3%。 1996年可采储量为亿吨,居世界第一位。 构成煤炭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 煤炭股还是坚定看好,还是不能买,等待时机。 煤炭做为国家的基础能源不会被替代的。 热门的风电、光伏、水电、核电只能是补充,石油天然气主动权在别人手里卡脖子的事不能干。 但是炒作是不可以的,这就产生了煤炭价格的天花板和底板限制。

美国煤田有哪些

美国按地理位置将煤炭资源分为三大地区,即东部阿巴拉契亚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以上3个地区在探明储量中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26%、281%和493%。 美国适于炼焦的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约占探明储量的35%;但低挥发分烟煤储量有限,只占探明储量的11%。 炼焦煤的主要产地是阿巴拉契亚煤田,西部也有一些重要的烟煤产区。 无烟煤资源有限,主要集中于宾夕法尼亚,阿拉斯加、新墨西哥、犹他州、弗吉尼亚也有少部分储量。

美国的主要煤田有阿巴拉契煤田、伊利诺依煤田、中西部煤田、尤宁堡煤田、波德河煤田、尤塔固煤田、格林河煤田、圣胡安煤田和科尔维尔高煤田,开发强度和储量最大的2个煤田是东部的阿巴拉契亚煤田和醅的波德河煤田。

阿巴拉契亚煤田。 阿巴拉契亚煤田是美国发现最早、开采时间最长、在美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煤田,煤田位于美国东部,沿阿巴拉契亚山脉从北向南纵贯9个州,成煤年代在22亿前的二叠纪。 波德河煤田,波德河煤田是美国、也是世界上已开发的控明储量最大的煤田。 该煤田位于美国西北部的怀俄明州和蒙大拿州境内。

股指震荡回升,煤炭等双碳相关板块造好

感谢邀请!

因此,说目前是低估蓝筹的大牛市,有人信才怪!不被骂惨已是好的了!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低估值蓝筹大牛市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就是信啦;2018年下半年看好,下半年行情就是蓝筹行情,上证50为主带动上证大盘走强,类是2017年慢牛行情!

管理层意图很明显就是去个股估值,让资金去报团取暖,把是公认业绩优良、红利优厚、保持稳定增长的公司股票,优中选优的个股,把股价做起来,引导市场有价值投资,改变原有的投资性行为,短期调整后管理层还会让资金报团取暖,所在后期的低估值蓝筹行情继续看好,继续走牛。

先来看看上证50走势,上证50从18年2月份开始进入调整,价值蓝筹股,白马股全线走弱,进入高位风险释放,挤出泡沫;调整周期已经近3个月,调整接近尾声,量能已经萎缩下来,不排除近期会加速探一下后会止跌企稳转强;只要止跌后价值蓝筹与白马股会带动整个价值股走强,再度走出蓝筹慢牛行情。

价值蓝筹个股主要有: 工商银行、中国石化、贵州茅台、民生银行、万科、深发展、五粮液、浦发银行、保利地产、山东黄金、大秦铁路等。

一线蓝筹股比如: 海螺水泥、烟台万华、三一重工、葛洲坝、广汇股份、中联重科、格力电器、青岛海尔、美的电器、苏宁电器、云南白药、张裕、中兴通训。

低于20倍市盈率的重点港口股: 盐田港、深赤湾、营口港;

低于20倍市盈率的重点煤炭股: 兰花科创、西山煤电、开滦股份、国阳新能、恒源煤电、金牛能源、兖州煤业、潞安环能、平煤天安、神火股份;

低于20倍市盈率的重点公路股: 赣粤高速、皖通高速、中原高速、现代投资;

评论员门宁:

信或者不信,低估蓝筹都在2016、2017两年走牛,迎来一波波澜壮阔的涨势,让最初不信的人后悔。 但最受伤的不是始终不信的投资者,而是在2018年才相信的投资者,因为蓝筹股们在2018年开启了惨无人道的下跌行情,不少蓝筹股已经把之前两年积累的涨幅消灭掉。 到现在这个位置,可以说低估蓝筹的牛市确实发生,并且已经结束,再去考虑是不是要相信已经太晚了。

现在市场跌到了去年新低附近,且接近2014年时的钻石底,我们要做的是等待和布局下一轮牛市,而非沉浸在上一轮行情中。 善于观察的股民可以发现,每一轮行情炒作的都是故事开始,破灭于故事落地,过去的互联网 ,O2O,互联网金融等等都是这样。 我们要布局未来,一定是选择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板块,而不是已经成定局的行业。 成长的空间要远大于估值修复。

祝大家2019年投资顺利。

非常感谢兄弟们的邀请,我是牛哥说投资,目前就职于深圳天风证券证券深南中路营业部担任投资顾问兼投顾总监一职,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记得点赞!

上证50指数

上证50指数,从18年1月24日至今,累计跌幅超过-22%,已经是严重超跌,跌幅比较大了,短期有所反弹,这个底部比较明显,但是反弹力度比较有限,成交量尚未放大,是不是见底,还是有待观察,但是短期的反弹,则是大概率的。

沪深300指数

短期来看,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都跌的比较多了,目前处于严重超跌阶段,而上证50相对沪深300指数表现要好一些。

案例个股: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近期沪股通席位资金持续流入,买入额度比较多,短期触底反弹走势非常明显,而基本面方面,中国平安近期发布的18年中报业绩非常靓丽,所以对于这种低估值的蓝筹股来说,极具投资潜力,因为目前平安的估值98,非常低迷了。

个股公告:

8月22日,中国平安(SH;2318,HK)交出了2018年上半年的成绩单。 在半年的时间里,中国平安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31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338%。

中国平安半年报点评:

对于,中国平安这样的低估值蓝筹股来说,我觉得短期发触底反弹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跌幅相对较较大的个股,业绩增幅较大的个股,我觉得目前是可以考虑分批进场买入的。

低估蓝筹的大牛市,还有人不信吗? 从目前来看,很难再次出现2016年和2017年这种大牛市,短线的反弹是有可能的。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目前大金融板块,特别是银行和证券及保险,估值相对较低,是可以考虑进场的,但是能否来一波大牛市,还得看整体市场环境。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大家好我是投资观,是一个研究股票投资十多年的老股民 。 15年股市大跌后A股市场出现了异样的趋势,估值低,有价值,高分红的绩优白马股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回顾这些绩优白马股的上涨大多数都是些低估值的大蓝筹。 像银行股,家电股,白酒股都出现了大幅的上涨,很多股票都出现了翻倍的上涨有些甚至出现了几倍的涨幅。 进入2018年后随着这些大蓝筹的回调,A股又开启了下跌模式,很多蓝筹股都跌破了年线,趋势也发生了变化,那么接下来的投资中低估值的大蓝筹还会有牛市行情吗?

我认为肯定还是会有的,只不过方向可能会有所改变。 我们都知道16,17年两年慢涨离不开银行股的上涨,像中农工建这四大行在这两年都出现了翻倍的上涨,那么沪指上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随着银行股的回调,股市的下跌接下来的蓝筹股可能会发生转变,只要是有价值的公司,股价早晚都会上涨的。 虽然这次的回调让很多蓝筹股都出现了较大的跌幅但是很多蓝筹股的估值并不高,很多股票的市净率还低于2。

2015年“股灾”之后的走势以及股市中的主要上涨股票,真真实实的是低估值蓝筹股,并且形成了“二八行情”低估蓝筹的大牛市。 在2016年-2017年间很多被低估的蓝筹上市公司的股价是一涨再涨,甚至部分股票价格翻了好几倍。 没有人不相信,因为是真真实实的走出来的行情。 可为什么常年被低估的蓝筹股这一次却能够腾飞呢?

一、我国股市逐渐成熟的力证。 美股、欧股、港股都是从不成熟的市场走向成熟市场的,而在整个过程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投资者占比的变化以及偏爱的变化。 那么我国发生着怎样的变化?“二八行情”的出现,说明我国股市投资者已经开始逐渐的转向价值股投资阵营,而不是投机股票阵营中。 不管优化的投资者结构,虽然现在依旧股市百分之七十为散户投资者,可是在金融国际化、证券国际化以及更多的基金入场的道路上,未来我国散户投资者可能占比将会低于百分之五十。

二、价值股将会是未来股市恒久不变的投资热点。 打开低估蓝筹股的 历史 走势图形,很清晰就能够发现起走势趋势:震荡向上。 甚至很多低估蓝筹股的股价自上市以来成长了几百倍!这样的趋势性以及可投资价值难道还不明显吗?是十分明显的。

虽然现阶段股市处于调整阶段,但是低估蓝筹的价值依旧存在,利用一定的投资策略低估蓝筹不管哪个时候都是具有投资价值的。

必定有人不信低估蓝筹股,也许有人从十年前就一直不信到今年,未来继续不信,这是个人价值观问题。

还有人不信地球是圆的,上次就有个新闻讲,一个女人结婚后,她老公总是跟她说地球是平的,不是圆的!

有一部分人,认为蓝筹股的涨跌是人为控制的,因此也不信蓝筹股,跟别说买。

也有人觉得,像地产银行这些公司,没有技术,到天花板了,不如一个新上市的“ 科技 ”公司那么前景广阔,所以,宁愿买新上市的股票,也不接受蓝筹股。

也有人为人蓝筹股下跌后,不是低估了,而是等待接盘侠,自认为聪明的人坚决不做蓝筹股的接盘侠,所以认为低估蓝筹股是个坑。 他们压根就不信有蓝筹股低估这码子的事。

同一个问题,不同时期来看,得出的结果真的是有可能截然相反。

A股的大牛市,本来次数就很少。

每一次感觉像是牛市了,然后市场又深深的给以教训。

1月份蓝筹股正火热,大家从趋势上看,都感觉像是白马股超级大牛市,

市场风格偏向“价值投资”。

然而1月末开始的上证50调整,立马把蓝筹股拉下神坛。

在2月初的时候反弹切换到创业板指。

创业板指如火如荼反弹了两个月,硬是突破不了1900点。

而市场风格也没再切回白马蓝筹,走向结构性熊市。

半年前大家都还在大谈指数牛市,现在却正在处在“绝望”的熊市里。

这就是股市,不同时期,人们表现出来的情绪与判断完全不一样。

当然,现在你再问低估蓝筹是否有牛市,

可以“马后炮”的说,没有了,而且白马股跌下来后,要想再涨上去,

其难度要比小盘股大多了。

从现在的大盘来看,情况和2011年特别像。

一 依然还是结构性的市场,存量博弈,存在局部的反弹赚钱效应。

二 指数弱不禁风,稍有利空就会再创新低。 底部要反复磨才会见底,抄底被套太正常。

三 只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指数现在没有救的必要。

四 很多股都会破发。

本质上其实还是由结构性去杠杆引发的流动性危机。

这个15年是直接快速去杠杆。

今年先是信托资管,后是股权质押,再是棚改货币暂停。

本质都是去杠杆降风险,但由于外部环境生变,股汇双杀,导致股市进一步变弱。

这种弱性传染到蓝筹股,任你基本面再好,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就会发生踩踏。

或许最危险的时候还没到来,看能不能守得住这洪水猛兽。

所以现在再说低估蓝筹的牛市,估计没人信了。

对于大部分股民,能保本度过这轮下跌,就是万幸了。

当然超短高手,还是赚的,今年妖股实在多。

说现在是牛市,估计大部分人都不信!原因很简单,大部分股民都没有赚钱怎么能叫牛市呢?

但看看下面的图表,确实是牛市!因为这是低估蓝筹的牛市!

牛市,指价格长期呈上涨趋势的证券市场。沪深300指数和上证50指数近期都创出了新高,上证50指数16连阳,一路拉升,创新高3498点!涨的是牛气冲天!这不是牛市是什么?难不成了熊市?

不得不说,近期盘面两极分化严重,指数失真成为常态,以前炒股看指数环境,个股普涨大家都赚钱,眉开眼笑,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日子也是一去不复返了!作为散户也要看清市场的本质和内涵,做到顺势而为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市场生存!

股市是充满魔力诱惑的市场,不断演绎着强者恒强,弱者更弱,残酷的现实每天都在演绎!还是面对现实,积极学习,与时俱进吧!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金鼎股战场期待你的点评!

大家好,我是范凡,一个老股民,职业投资人,在范凡的股票空间回答这个问题。

低估蓝筹的大牛市,有人信吗?

现在是股市底部区域,这个观点很多人是认同的,我也是其中之一。 但下一个牛市会说是低估蓝筹的大牛市吗?这个我不敢苟同。

首先说牛市大部分股票都是涨的,这个是没有问题,低估蓝筹也一定会涨,也没用问题。 但涨幅最大的必定不会是低估蓝筹。

随着养老金,年金,养老基金以及国外机构资金入市,我认为下一个必定会是中国股市开市以来,价值投资最为盛行的一个牛市,去投机化,去散户化是 历史 趋势,一个 健康 的股票市场也应该是一个成熟的市场。

当然股市依然会有散户,依然会有投机,只是中国股票市场投资风格在逐渐演化,现在中国股市的机构都是散户化操作,更何况现在的散户呢?在去散户化进程演变中,未来的散户都是剩者为王,不是韭菜应该是兰花了。

下一个牛市,低估蓝筹绝不应该是重点投资对象,重点应该放在符合时代发展,绩优成长的行业股票中。 譬如互联网股票, 科技 股票,大消费股票,医疗 健康 股票等等。

煤炭股票什么季节会涨

盘面观察

周四股指震荡回升,三大股指都以阳线报收,两市成交额亿。 盘面观察,煤炭行业、钢铁行业、文化传媒等板块涨幅居前,酿酒行业、房地产服务业、生物制品等板块跌幅居前。 两市涨停100家,跌停8家,北向资金净流入约59亿。 沪指涨075%,报点,深成指涨058%,报点,创指涨074%,报点。

后市展望

隔夜美联储会议决议基准利率维持不变,并声明将每月资产购买减少规模提高一倍至300亿美元,靴子落地后美股大幅反弹收高。 消息也配合了A股的节奏,股指完成了短期回踩。 沪指构筑30分钟级别中枢,需要突破3688点之后就才能展开向上挑战前高阻力的行情,否则,继续以巩固3651-3688的中枢整理为主。 尽管成交量呈小幅缩量状态,但市场人气依然保持较旺,涨停家数依然达百,资金主要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题材股挖掘机会,从昨天的能源新基建到今天的能源双碳,延伸到煤炭、钢铁等碳中和相关板块,元宇宙炒作也向传媒文化园林等方向辐射展开,只有生物制品和白酒股,因分别受到消息利空打压走低。 从经济数据来看,目前我国的新老经济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如今是新能源、新基建、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元宇宙的天下,房地产销售持续低迷,制造业投资则保持高增长,新经济板块都在两位数增长速度;认同经济学家任泽平的观点,未来主要机会在提估值、稳增长和新基建,提估值和稳增长是周期性的机会,而新基建这是长期历史性的机遇。

操作策略

短线重点关注新能源基建、碳中和、元宇宙、数字经济等板块机会;中线保持关注锂电、光伏、半导体、军工、白酒等主赛道以及证券板块的机会。广发 证券投资顾问 罗利民,执业证书编号26

您好,如果说煤炭股一年有一次行情的话,多半是夏季,也就是5月到9月。 因为夏季历来是煤炭需求最旺盛的季节,冬季虽然也是煤炭需求的旺季,但是由于南方不会再冬季开暖气,因此对于煤炭的需求反而没有夏季大。

一、煤炭股的行情

如果说煤炭股一年有一次行情的话,多半是夏季。 因为夏季历来是煤炭需求最旺盛的季节,冬季虽然也是煤炭需求的旺季,但是由于南方不会再冬季开暖气,因此对于煤炭的需求反而没有夏季大。 四五月份的时候正是买入煤炭股的最好时机!四五月份煤炭价格是上涨的,直到六月份都会维持在高位,夏季需求量会激增,因此,在这段时间买入煤炭股,盈利是稳稳的,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是赚多赚少的区别了。

二、煤炭股的行情为什么难抓

一是因为煤炭股经过了四五年的大幅下跌,让很多中小投资者亏损累累,投资者对煤炭股产生了“敬畏之心”,轻易不敢再碰这块伤心之地。

二是因为新兴产业类股票过去几年大幅上涨,加上太多的投资大佬对新兴产业类股票的鼓吹,中小投资者对新兴产业类股票产生了“路径依赖”,投资思维很难从新兴产业类股票转移到煤炭股等周期性行业,即便煤炭股大幅上涨,中小投资者也轻易不敢追高。

从需求来说,冬季和夏季都是用煤高峰期,能源消耗的主力还是煤炭,众多企业也会储煤,煤价很可能还会上涨一段时间,而且煤炭股还有国企改革、债转股等利好刺激,市场上不少投资者对煤炭股持继续看好的观念,最核心的逻辑,也无外乎这些。 但A股市场长期以来的一个特点,就是当主流机构投资者对某一板块形成共识时,加上投机资金的兴风作浪 ,会在短时间内把某一板块的估值炒到天上去,透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行业的业绩增长,尤其是在目前流动性不缺,但好的投资标的稀缺的背景之下,煤炭股的疯涨到底能持续多久值得投资者警惕。

每一轮牛市的10倍股都有什么特征?

每一轮牛市都会有10倍牛股出现。 新一波牛市来临,不少投资者希望能重仓一次10倍牛股,以完成投资经验与资产账户的双重升华。 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过,取乎上者得乎中,通过对以往10倍牛股的量化分析,从千差万别中找出共同特质,仍有助于我们从A股近3000只个股中发现真正的牛股。 根据数据,从1664点以来(涨幅2008年12月28日至今)在10倍或以上的个股共24只;最近10年(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价格涨幅在10倍或以上的个股共90只。 虽然大多数投资者包括机构并没有持股10年以上的耐心,但是为了保证样本的多样性,笔者选取最近10年的10倍牛股为分析对象。 其间,除去重组股13只,剩余分析标的为77只,这是真正能穿越牛熊的个股。 由于个股情况千差万别,严谨的量化分析无法实现,笔者以量化分析为基础,试图采用归纳法得出上述10倍牛股的特质6大特质如下:一、处在政策支持的朝阳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10倍牛股来自16个行业,其中大部分来自非周期性行业,尤其以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占比最多,电子信息行业占比也比较大。 其中,医药生物行业10只,食品饮料行业6只。 这些公司依靠本身经营能力的持续提升,在市场需求逐步释放的过程中,不断开疆拓土,保持稳步增长。 以涨幅最大的恒生电子()为例,10年大涨50倍,即是跟上了电商大发展的节奏。 值得注意的是,医药生物行业诞生了最多的牛股。 比如,中恒集团()、吉林敖东()、双鹭药业()、恒瑞医药()、国药股份()、长春高新()等,10年涨幅均在15倍以上,涨幅最大的中恒集团达到21倍。 这验证了多数投资者的经验:医药行业需求并不受经济周期影响,天然具有穿越牛熊的基因。 不过,上述公司均抓住了近年来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如中恒集团的血栓通主攻方向为心脑血管疾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此类疾病患病人数明显增多;再如长春高新,其对专治矮小症药物的研发,直指市场空白点,想象空间巨大。 另一个10倍牛股集中地是食品饮料行业,如传统名酒贵州茅台()、老白干酒()、古井贡酒()、泸州老窖(),主营天然饮料的承德露露(),乳业巨头伊利股份(),涨幅均在11倍以上。 无论宏观经济如何调整,上述两大行业的市场需求来自人最基本的需求,因此,即使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资本市场持续低迷7年,这两大行业都能独善其身跑出大牛股。 未来,白酒业将进入调整,符合90后需求的新型饮料、符合疾病发展趋势的创新型药品,将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 此外,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行业,也是牛股诞生地,如桑德环境()10年大涨19倍,三安光电()10年大涨24倍。 可见,非周期性、契合市场长期需求,是10倍牛股的一大特征。 二、起步时市值较小,约在20亿元—40亿元之间,上市时间长。 统计上述10倍牛股,相当部分个股起步时市值较小:约在20亿元—40亿元之间,如广晟有色()、隆平高科()2005年市值不足20亿元,包钢稀土()股价爆发时,也才20多亿市值。 诞生牛股,要有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坡,因此,大行业下的小公司是牛股的另一大特征。 一般而言,20亿元市值对上市公司而言是一个坎,在此以下,说明业务还没有完全伸展开,盈利能力有待加强,爆发力不足;如果能顺利越过去,市值在20亿到30亿元之间,则是爆发的黄金起点,一方面主营业务有了足够的技术壁垒,另一方面,说明市场需求空间很可能打开,迅速冲向200亿到300亿市值便有希望。 从20亿—30亿元到200亿—300亿元这一10倍增长的过程中,上市公司最有可能充分享受业绩提升和股价重估的双重好处。 不过,上市公司市值一旦达到200亿元到300亿元之间,便很容易进入“估值陷阱”。 由于市值增大,增长自然性趋缓,支撑之前的高估值便显得更加困难。 最终,如果没有出现令市场满意的业绩爆发或外延式并购,将会遭遇用脚投票。 反观这些10倍牛股,市值均是从小到大,大部分增长均发生在20亿元到200亿元的黄金增长期,因此,尽管不全面,但这仍可以看作是牛股的第二大基因。 三、业绩中高速增长加股本扩张2005年至2014年的10倍牛股中,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普遍在20%左右,最低为12%。 其中,华夏幸福()达到63%、包钢稀土50%、山东黄金()55%、泸州老窖()60%。 其中,周期性行业的个股往往处于行业的高速成长期或资源价格爆发期,山东黄金受益于金价在过去10年的整体上涨,包钢稀土受益于稀土价格的再发现,泸州老窖则受益于社会消费水平的大幅提升。 对行业而言需要有长长的坡道,对公司而言需要有优秀的盈利能力。 据统计,上述个股净资产收益率普遍在20%以上,毛利率在30%以上。 净资产收益率持续在20%以上,是长期牛股和阶段性牛股所具有的明显特征,大盘、中盘或小盘股均是如此。 毛利率代表了一个公司的市场定价权,以贵州茅台()为例,95%的毛利率傲视群雄,国药一致()、康缘药业()、新华医疗()、云南白药()等大部分长期牛股,毛利率也普遍在30%以上。 股本持续性扩张是绝大部分小公司成长为大公司的共同特征。 此处不再赘述。 四、主营业务市场需求爆发这些牛股大部分契合了当时经济发展的热点。 2005年开始,中国经济发展中,地产、汽车、电力、机械等传统行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诞生了以中天城投()、中联重科()、泛海控股()为代表的诸多牛股;近年来,国家鼓励7大战略性产业,又诞生了网宿科技()、三安光电()等大牛股;此外,达安基因()的基因测序、天士力()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特药物,均契合了时代的需求。 以达安基因为例,不计以前的涨幅,该股从2012年底4.54元的低价,一路涨到2014年10月29.98元历史高点,不到两年大涨6倍。 这得益于达安基因的基因测序新技术受到市场的广泛期待,因此估值也不断水涨船高。 此外,网宿科技2013年一年大涨近10倍,更是赚够了眼球,其原因无外乎公司所处CDN领域的爆发性增长。 五、独有资源优势过去10年,山东黄金、中金黄金()、包钢稀土、盐湖钾肥等资源股,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片仔癀()等医药股,泸州老窖、五粮液()、贵州茅台()等白酒股,无疑不是具有独有的资源优势甚至垄断优势,受益于消费升级、行业景气度的持续提升,以及主营收入与毛利率逐年稳步增长。 目前为止,这些独有资源股,在A股中大部分已被挖掘,如果出现中期回调,便是买入时机。 不过,传统的独有资源股已经相当稀少了,新的独有资源股,则有待于某个特定子行业爆发带来的需求增长。 万科A、苏宁云商()、美的电器、格力电器()等,尽管不属于内在的独有资源股,但其优秀的商业模式保证了它们在竞争充分的行业仍能不断壮大,充分受益于国民收入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提升,外延式快速扩张让其他企业难以追赶。 这既是外延式扩张的独有优势,又是股价能穿越牛熊的独门秘籍。 六、外延式并购重组并购重组,是诞生大牛股的便捷途径。 过去10年,13只10倍牛股便从此诞生。 以三安光电为例,其前身是ST天颐,重组后变成当时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LED生产商,并快速打造了产业化生产基地,在节能环保政策的推动下,股价一年内屡创新高。 再比如鹏博士(),其前身成都工益从事特钢冶炼,转型重组后的鹏博士则主要从事电信增值服务、安防监控和网络传媒等热门行业,2013年,安防概念股和传媒概念股受到市场追捧,鹏博士也一跃变成大牛股。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 不过,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此类个股缺乏完整的分析逻辑,时间成本较高,把握难度很大。 展望未来,如何寻找大牛股?通过以上分析,大约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要继续在大消费行业找;二要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7大战略性新兴行业中找,如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三是对目前还处于冷门的行业保持关注,过去10年的大牛股,不少出自当时少人关注的冷门领域。

克莱0分 哈登10分12助6失误 4失误 20亿新球馆首秀!
动力选择丰富 全新达契亚Bigster全球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