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心慌慌 向佐抽耳光

没人料到,国庆档的风头被一部不到150万票房的电影给抢了。

《门前宝地》院线上映不到10天,便宣布上线流媒体,原意是退出竞争激烈的国庆档之争,却不想,片中向佐的几个表演片段在互联网被广泛传播,带动了电影的热度。国庆节期间,《门前宝地》的抖音热度甚至一度超过了票房冠军《志愿军:存亡之战》,热度值达1.4亿。

(图源:抖音)

随着网友对《门前宝地》“乐子”不止不休地挖掘,《门前宝地》逐渐被“抽象文化”占领,成了新的互联网热梗。

虽然直播、短视频平台对于“抽象”二字早已司空见惯,但是没有一部影视作品可以招架得住“抽象”二字。互联网界定下的“抽象”,从最早的直播文化中娱乐至死的嘲弄戏谑,逐渐演化成另一种互联网文化状态,即在彻底的解构与消解之上,赋予更多的情绪性创作,然后涂抹原创本意,彻底重构新的含义。

如今《门前宝地》所遭遇的一切,实则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的创作困境:影视作品或陈旧、或自溺的内容表达,已经与当下年轻创产生强烈的割裂感。新的媒介成为了创“夺权”的工具,磨刀霍霍”的二创逼退了创,而将创作权利分给了每一位观众。到最后,所有作品一如《门前宝地》一般,失去属于自己的“宝地”。

从未预料的出圈

《门前宝地》的出圈有点儿“天时地利人和”的意思。

起初,《门前宝地》并未在市场上激起任何水花。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上映当天,《门前宝地》5.8%的排片,拿下2%的票房,上座率仅有0.8%,远远落后于已经上映一周的《野孩子》《出走的决心》。到上映第八天,当日票房仅有1.35万,可以说萧条至极。

随着国庆档的逼近,《门前宝地》或许自知无力对抗更激烈的市场,果断宣布上线视频网站,从线下转为线上,转换思路的《门前宝地》这才开始迎来真正的出圈。

首先,今年国庆档影片普遍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国庆档平均观影部数中,观看1部高达91%,与2022年持平,没有疫情的客观影响,观众也倾向于只选一部看。可以见得,观众对于国庆档电影兴趣寥寥。

在这一背景下,观众的内容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便转向线上寻觅新的内容产品,给了《门前宝地》进入观众视野的机会。根据抖音影视榜日榜数据显示,国庆节期间,日榜前十只有《门前宝地》和《抓娃娃》两部非国庆档电影,而《门前宝地》从9月29日进入榜单后稳步上升,在10月6日,直接成为日榜第一。

(图源:抖音)

《门前宝地》的第一波出圈,更多关注点聚焦于片中向佐饰演的角色沈岸的一些动作,这些动作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坐在黄包车上、跟情人交流等场景中,向佐都会用手指服着鼻梁。这个动作设计对片中人物塑造、剧情发展没有任何加成,看上去只有耍帅一种价值。

流传最广的一个片段——沈岸在与情人分别时,手扶鼻梁说了一通,突然下楼转身,说“遇上难事找我,我一定还”,然后给了自己一巴掌。这突然的巴掌没把沈岸扇懵,但却把屏幕前的观众给扇懵了,截取的段落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疯传。

《门前宝地》电影片段

这段“抽象”的表演,让不少人对向佐产生更大的造梗兴趣,网友的素材范围不再局限于电影。向佐参加《门前宝地》首映礼时,现场教观众打拳、因为腿够不着地突然站起来等现场情节,都成为了新的“佐式笑料”。而他在刘畊宏直播间跳操表现出的肢体不协调,也为话题增添不少热度。

名场面出现了,下一步自然就是博主们海量的二创剪辑和整活模仿。至此,电影的文本诠释权彻底被“抽象文化”所左右,关于电影本身讨论消失殆尽。

(图源:抖音)

老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向佐深谙此道。作为当事人,向佐并没有表达出任何不满,反而在自己社交账号主动cue梗,跟着网友一起开玩笑。这样的行为也收获了不少网友的好感,只不过完全没有扭转他在公众视野中的既定印象。

作为综艺常客,向佐几乎活跃在所有类型的综艺上,而综艺的真人秀属性,早已让观众对向佐本人建立了基础认知。比如在《无限超越班》中,他进行演技训练,呈现出的效果总是让导师们“有口难言”;在《披荆斩棘》里,他跟不上舞蹈节奏,录制中崩溃出走,惹得其他成员前去宽慰。

(图源:微博)

节目中发生的每一次风波,都会引起观众不满热议,但向佐总会迅速表态,乐于接受互联网的刻薄讽刺,甚至亲自下场加入其中。在《喜人奇妙夜》的合作赛环节,作为助演嘉宾的向佐,主动表示可以将自己身上的槽点放到作品之中。

向佐努力地努力着,可惜这种努力并没有转化成任何实质性的结果。甚至这些行为,因为过于夸张,而产生一丝荒诞感。当这种荒诞碰上徐浩峰,就会被极尽放大。

向佐回应被模仿(图源:抖音)

其实,《门前宝地》与徐浩峰之前的作品风格并无不同。区别于市面上的武打动作片,徐浩峰的作品有着自己的性,他倾向于呈现消失的江湖,注重人物的尊严感和秩序性,可以说他电影塑造的就是繁复陈旧的规矩本身。

想要表现这种江湖世界,需要有层次的表演克制地进行表达。这种复杂度的表演很难拿捏,对演技有着不小的挑战。向佐或许确实努力了,但越努力越搞笑。

《门前宝地》剧照(图源:豆瓣)

可以想见的是,如果将向佐换成其他演员,《门前宝地》大概率还是会在票房和口碑上落得如此境地,反而还让互联网少了乐子。除了向佐,片中其他演员的表现也都被网友吐槽调侃,徐浩峰在叙事上也毫无进取之意,前作的观看体验完全可以覆盖新作。

一句话总结,《门前宝地》的出圈得益于向佐的天赐热度,但是《门前宝地》的失利并不见得全部怪罪在向佐身上。

当年轻人开始“抽”打作品

2015年的《师父》是徐浩峰目前所有作品中评分最高的作品,也是让许多普通观众熟悉他的开始。故事讲述南派咏春传人为了在天津站稳脚,踢馆挑战,挑战背后既有当地武馆的江湖法度,也有传统武学的信仰。片中,徐浩峰对于武术的理解和江湖的呈现,让他独特的风格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图源:豆瓣)

然而,十年快过去了,徐浩峰依旧在讲过去世界的故事。《门前宝地》与《师父》有着相同的故事脉络:认识规矩,挑战规矩,臣服规矩。

这种处处透露着对于秩序、规矩的缅怀,某种程度上是老一辈创共同的创作倾向,就好比《老炮儿》最后冰面械斗时,冯小刚挥舞起了一把武士刀。

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跃进式变化,上一辈创都在试图理解年轻人,但却很难追上脚步。依靠过去的创作逻辑搭建而成的作品失去了当下性,跟观众产生了距离感。比如这个国庆档上映的《爆款好人》,很典型的京味错位喜剧,但已经完全戳不动年轻观众的笑点。

(图源:猫眼专业版)

陈旧之外,观众也无法接受创沉溺于自我表达的作品,这种性大部分时候是与大众生活不相关的,比从前更加容易被观众抛弃了。

去年的《燃冬》也因此成为了互联网热梗。片中三个迷茫年轻人的生活动向,无法让现实年轻观众感同身受,网友只会调侃,“三个臭烘烘的人聚在一起不知道鬼鬼祟祟干什么”。后来,“燃冬”成为了形容三角关系的专有名词,比如“xxx有自己的《燃冬》”。

(图源:微博)

无论是陈旧还是自溺,这类作品的失势都可以反映出,创与年轻观众的脱节。这种脱节让观众对现在影视作品有了一种“狼来了”的疲惫感,进而对影视作品习得性失望。从电影到剧集,再到综艺,普遍进入“大盘低谷期”已经默默说明着一切。而今年国庆档数据之中,最触目惊心的莫过于平均观影年龄已经到了33岁,这几乎彻底宣告了年轻观众的离场。

当年轻观众无法理解和认同市场上内容产品所呈现样貌式时,便通过“抽象”的方式,进行肢解,再重构,抢夺创作的话语权。有B站up主将《门前宝地》与卓别林时期的黑白喜剧默片进行了融合,该二创视频在B站上有百万播放量,网友评论,“这么一弄可以提名奥斯卡了。”

(图源:B站@默片老顽童)

可以看出,如今网友的解构思维,已经从早期的纯粹吐槽和情绪性宣泄,进化到了下一个阶段——在吐槽宣泄的基础之上,掺杂着一定的创作想法,走向一种类文学的语境。

虽然“抽象”一词过度泛用,让其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所指,但它的确是当下的一种普遍性的互联网状态——一本正经的疯癫,不讲道理的幽默。其本质,是年轻创夹杂着当下情绪的再创作。

不难发现,在当下影视作品中,观众对于烂片的调侃,早已脱离了简单的吐槽,而是梗文化的再生。《你是我的人间烟火》引起吐槽区up主的狂欢之余,也让方头明这类模仿表演赛道的短视频博主获得关注。

(图源:B站 抖音@方头明)

而当内容市场供给不足时,观众的创作灵感就会触及过去的作品。“发烂发臭”的《小时代》“翻身”,《如懿传》被“打”成“大如传”,这种解构与重构之间的来回翻转,让这些作品具有了全新的时代含义。

超脱与放纵,离奇又怪诞的作品二创正在如车轮滚滚而过,《门前宝地》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广东内线隐患 客场避免两连败 杜锋邱彪斗法 广东VS山东前瞻
公园绿地变居住用地 南都实探 广州黄埔一旧改方案引发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