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团·烟花三月
最近,闺蜜发现女儿晓雅的行为有些反常。
以往活泼开朗的她,现在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眼神中带着一丝忧郁。
闺蜜再三询问,晓雅才轻声问妈妈,她是不是很差劲?
闺蜜心里一紧,不明白女儿为什么这么说。
深入沟通后,闺蜜才知道:
原来,三年级分班后,晓雅在班里交了一个新朋友娜玲。
起初,晓雅很高兴,觉得找到了谈得来的朋友。
但渐渐地,玲娜开始频繁地贬低她,说她画画不如自己,学习也不够好,甚至威胁她如果不按自己的意思做,就不跟她好了。
闺蜜听后,心如刀绞。
她意识到,女儿正在经历一种“隐形霸凌”。
那些看似不经意的话语,像锋利的刀片,一点点割裂着女儿的自尊和自信。
孩子的成长确实离不开与朋友的交往,这个过程不仅仅包含纯真与欢乐,还有一种常被忽略的阴影,那就是 毒 朋友的隐形欺凌。
他们施加的伤害方式,不会显露于肢体冲突,而是潜藏于言辞间,貌似只是不经意的几句调侃,实则如同暗箭般深深扎进孩子的内心,在不知不觉中为孩子的成长埋下隐患。
识别毒朋友,告别“友情脑”
美国心理学家艾琳伦纳德博士指出“毒朋友”最危险的地方在于:
总有办法让人感到自卑、焦虑、不舒服,从而侵蚀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损害他的心理健康。
毒朋友的危害无孔不入,对孩子的伤害隐匿又持久。
毒朋友往往会这么做,孩子越早识别,越能减少受伤。
1.怂恿你去做危险的事情
还记得三个女孩在天台玩“死亡游戏”的新闻吗?
一个年纪稍大的蓝衣女孩带着两个大约七八岁的女童,爬上了高楼楼顶的露天天台,并翻过天台的栏杆。
她们站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天台边缘,玩起了极其危险的游戏。
蓝衣女孩自己站在相对安全的位置,双手紧抓栏杆,而另外两个女童则站在天台最危险的地方,甚至相互搀扶着往天台边缘后移。
视频中还出现了怂恿声“松手,跳一下”。
在这个事件中,蓝衣女孩可以被视为两个小女孩的“毒朋友”。
她不仅自己缺乏安全意识,还怂恿年龄更小的孩子参与这种极其危险的游戏。
这完全是对生命的漠视和践踏。
孩子,如果你的朋友使用这样的话术怂恿你做危险的事,你一定要拒绝。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是好朋友,你不会不给我面子吧。”
“大家都在这么做,你不用担心。”
“你胆子太小了,这样怎么行?要勇敢点!”
这些话语听起来可能极具诱惑力,但实际上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要警惕那些总是试图说服你冒险的人。
他们是毒朋友,不值得交往。
真正的朋友会关心并保护你的安全,而不是怂恿你去做危险的事。
2.常常否定、打击你
看过网友@梦灵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事。
梦灵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她在学校里有一个“好朋友”李丽。
然而,李丽却经常对梦灵的言行进行否定和打击。
每当梦灵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想法时,李丽总是用轻蔑的语气说:
“你的想法太幼稚了,根本就不切实际。”
“你看看你,连这个都做不好,真是没用。”
这些话让梦灵感到十分沮丧和自卑。
渐渐地,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不敢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孩子,李丽这种常常否定、打击朋友的行为,正是毒朋友的一种体现。
他们可能会使用以下一些具有伤害性和贬低性的话语:“你根本就做不到,别白费力气了。”“你看看你,再看看别人,真是差远了。”这些话语不长,但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和攻击性,会对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真正的朋友会尊重你的选择和努力,给予你鼓励和支持,而不是不断地否定和打击你。
因此,如果你发现身边有这样的毒朋友,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受到他们的负面影响。
3.用威胁的方式来控制你
我的表弟是一个热爱篮球的少年,他在篮球场上结识了一个新朋友林杰。
表弟以为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每当表弟想要和其他朋友一起玩篮球时,林杰就会威胁他说:
“如果你敢和他们一起玩,我就再也不理你了。”
表弟害怕失去林杰这个“朋友”,只好乖乖听从他的安排。
表弟多了一个“朋友”,却失去了很多快乐和自由。
孩子,这种用威胁的方式来控制朋友的行为,正是毒朋友的一种手段。
毒朋友还可能会说:
“如果你不按照我说的做,我就会……”
“你要是不听话,我就把你的秘密告诉别人。”
无论遇到毒朋友的哪种威胁,你都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及时寻求家人、老师的帮助和支持。
交友三原则,请务必告诉孩子
1.不用委屈自己的方式,去讨好不属于你的圈子
微博上看到一位网友分享的故事。
上学时,为了得到其他同学的接纳和喜欢,他总是不断迎合他们的喜好,甚至牺牲自己的兴趣和意愿。
有一次,他明明不喜欢参与一个游戏,但因为其他同学都喜欢,他便勉强自己参加。
然而,因为他玩得不熟练,拖了团队的后腿,遭到同学的嫌弃,谁都不愿意和他一组。
他感到更加孤独和失落。
正如马克·吐温所说:
“不要因为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最终你会发现,牺牲自尊换来的东西,一点都不值得。”孩子,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你的一次拒绝而疏远你,因此你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必为了迎合他人而失去自我。
只有这样,你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和友谊。
2.被讨厌无需悲,与相互喜欢的人交朋友
邻居家的哥哥性格独特,喜欢研究各种昆虫,这样的爱好让他显得有些“另类”。
不少孩子常常因为他的特殊爱好而嘲笑他,甚至讨厌他。然而,哥哥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
他在学校里找到另外一个对昆虫感兴趣的校友。
闲暇时间他俩会约好去寻找昆虫,分享彼此的新发现。
尽管他俩并不受大部分同学欢迎,但在这段珍贵的友谊中,他们找到了归属感和自我价值。《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还有一句话:“真正的自由,是有被讨厌的勇气。”
孩子,被讨厌也无需悲伤,你要敢于面对别人的不理解和疏远,坚持与真正喜欢自己的朋友交往。
你会收获更加真挚和深厚的友谊,人生因此更加丰富多彩。
3.朋友无需多,真朋友两三个足矣
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男主人公阿甘天生智力低下,身体也有缺陷,同龄的孩子嘲笑、戏弄他。
好在他拥有两段真挚的友谊。
小时候,珍妮成为了他第一个朋友,她不仅主动和阿甘一起玩耍,还在他受欺负时给予鼓励。
成年后,珍妮依旧关心阿甘,即便自己身处困境,也始终牵挂着他。
阿甘与布巴在军队中结下的深厚友谊更是令人动容,他们约定战后一起捕虾。
虽然布巴在战争中牺牲,但阿甘始终铭记这份友情。
退役后他独自前往布巴的家乡,完成他们的约定。
阿甘朋友不多,但珍妮和布巴是他的真朋友,都是能够在他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
他们给予阿甘的温暖和支持,成为了他前行路上最大的动力。
正如古人所言: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孩子,真正的朋友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
因此,无需追求过多的朋友,只要有几个能够彼此理解、支持和陪伴的真朋友,就已经足够。
英国儿童心理学专家鲁道夫·谢弗说:
“同伴友谊对孩子的影响力很大,有些时候甚至会超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交流,他们互相影响、互相学习,有时候一些新的想法、观念或者行为方式,就是通过同伴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传播开来的。
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又非常深远的。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交朋友,但是得告知孩子远离危害身心健康的“毒朋友”,假友谊的小船就应该说翻就翻。
在孩子交朋友这个方面,何妨做“势利”的父母。
与父母们共勉。
这几种父母很容易养出懦弱的孩子,长大后,被人欺负了也只会忍受
文|西红柿妈妈
网上时不时会爆出关于校园霸凌事件,大家看后其实不难发现,那些被欺负的孩子几乎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他们自卑内向、性格懦弱、胆小怕事,遇事没有主见,我相信所有的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这种性格。
可是,对于0~6岁的孩子,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发展。 那么,家长的哪些行为容易让孩子性格软弱呢?我总结了一下,希望各位家长引以为戒。
1、包办孩子所有事情的家长,容易把孩子培养成没有主见的人。
我和一些妈妈们聊天,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一些宝妈表示,从小锻炼孩子爱劳动是有很多好处的。 但同时也有一些妈妈表示,孩子那么小,心疼还来不及呢,哪能教孩子干活呢?像后者这样的妈妈,在生活中应该不在少数。
所以有些孩子三四岁了还需要喂饭,五六岁也不会穿衣服。 为了孩子的安全,孩子从未离开家长的视线,搂着睡、抱着坐、领着走。 父母这样做,不仅会使孩子自理能力很差,还会导致孩子胆小无能、性格懦弱。
因为孩子从小一切问题都由父母替自己解决,自己缺乏锻炼的机会。 遇到事情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缺乏表达的勇气,总是习惯听从父母的安排。 这样的孩子,跟别的孩子在一起,很容易被别人指挥,听从别人的意见,甚至被别的孩子欺负,而且孩子长大以后很容易变成“妈宝男”、“啃老族”。
父母并不能跟随孩子一生,也不能预见孩子将来会遇到什么事,所以提高孩子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我建议各位家长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而应该给孩子相对的成长和锻炼空间。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真正负责的父母是,在孩子幼小时,尽心照顾;等孩子长大后,家长慢慢放手,得体地退出。
2、家长对孩子管教太严,孩子一犯错,非打即骂,孩子容易性格懦弱。
男孩小亮10岁上三年级,父母平时工作忙,对他疏于管理,学习成绩很不好。 每次老师给妈妈打电话,妈妈都会觉得又丢她的脸了。 爸爸、妈妈是“单打”、“双打”、“混合打”,体罚孩子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直到有一天,在上学的路上,小亮被打破了头。 妈妈才知道孩子从来没有吃过早餐,吃早餐的钱每天都要上交那些打他的孩子,而今天小亮因为忘记带钱,被那些人失手打破了头。
一个孩子被别人欺凌好多天,却默不作声,内心该是多么的绝望与无助。 在我看来,孩子这种逆来顺受的性格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孩子在外面和别人打架,或是被打或是打回去,或者有家长、老师出面调解,过去了,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成长。 但是,面对父母的打骂,孩子则毫无办法。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是孩子生存的依赖。 所以当一个孩子面对父母的吼叫甚至责打,孩子只能只能默默承受。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生活中在强势的父母面前,生活中紧张的家庭氛围中,孩子很可能有话不敢说,委曲求全看父母脸色行事。 久而久之,形成胆小怕事、懦弱的性格。
所以爸爸妈妈们,“棍棒之下,不一定出孝子”,你的拳头很容易打掉孩子的自信、把孩子的自尊水平踩到最低。
当然有一部分的孩子,可能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对父母心生怨恨,成长施暴者。
3、不给孩子任何零花钱,孩子很自卑,所以他们靠讨好或暴力对待同学来获得零花钱。
有些家长从不给孩子零花钱,因为害怕孩子手中有钱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其实家长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首先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得让孩子学会花钱,这是对孩子是一种能力的锻炼。 另外,孩子七八岁以后升入小学,开始生活在班集体中,身边也有了自己的朋友。 别人都有钱,而自己却没有一点零用钱。 或者说,别人都自己买东西,自己却总是由父母包办,就会觉得让孩子觉得没有面子,甚至还会怕被同学嘲笑。
更有甚者,一部分孩子抵制不了零钱或是零食的诱惑,通过讨好同学获得零花钱,时间长了,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有的小孩会找比自己弱小的同学要零花钱,通过暴力的方式欺负别人,对孩子 健康 成长更不利。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勇敢的孩子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虽然说孩子以后有没有出息,跟他们自己的努力也有关系,可是这些阴暗面的发展却是跟家庭教育有莫大的关系,希望每一个家长都能更理智地面对孩子的成长,不要犯以上三种错误哦。
#pgc-card -card-href {text-decoration: none;outline: none;display: block;width: 100%;height: 100%;}#pgc-card -card-href:hover {text-decoration: none;}/pc 样式/-card {box-sizing: border-box;height: 164px;border: 1px solid #e8e8e8;position: relative;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overflow: hidden;}-card::after {content: ;display: block;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height: 120px;position: absolute;right: 76px;top: 20px;}-cover {position: absolute;width: 162px;height: 162px;top: 0;left: 0;background-size: cover;}-content {overflow: hidden;position: relative;top: 50%;-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transform: translateY(-50%);}-content-title {font-size: 18px;color: #222;line-height: 1;font-weight: bold;overflow: hidden;text-overflow: ellipsis;white-space: nowrap;}-content-desc {font-size: 14px;color: #444;overflow: hidden;text-overflow: ellipsis;padding-top: 9px;overflow: hidden;line-height: 1.2em;display: -webkit-inline-box;-webkit-line-clamp: 2;-webkit-box-orient: vertical;}-content-price {font-size: 22px;color: #f;padding-top: 18px;line-height: 1em;}-card-buy {width: 75px;position: absolute;right: 0;top: 50px;color: #;font-size: 14px;text-align: center;}-buy-text {padding-top: 10px;}-icon-buy {height: 23px;width: 20px;display: inline-block;background: url(}
我是西红柿妈妈,二胎妈妈 育儿 达人,生活中 育儿 经验或有任何困惑都可在下方留言,文章版权属本所有,欢迎分享给其他需要的人,↓↓↓下方点★★收藏分享哦。
发现娃放学回来有这3种迹象,表明很有可能在遭受隐形霸凌
文 桃小真 育儿
现在很多小孩比较任性,尤其是一些独生子的家庭可能会更宠爱孩子些,导致他们胆子大的不得了,总觉得不管自己惹出多大祸,家里是有人罩着他,任他这样妄为!
关于幼儿园隐形霸凌还相对比小学好很多。 但正因为是上幼儿园,选择正规三观幼儿园相当重要,学校老师引导学生了解对与错是非观,再加上家里父母思维也能跟学校同步,这样自家娃最起码会懂得保护自己,同时也不会有大错伤害到别人,可万一别人“伤害”了自家娃怎么办?如果你发现娃放学回来有这3种迹象表明很有可能在遭受了隐形霸凌!
害怕肢体接触
一天两天娃排斥和你肢体接触,比如 不让你碰,抱 ,这样的情况除了娃才开始入园或者去到一个陌生新环境,你这段时间对娃特别凶会是这样, 如果去了一学期还是这样 ,那你得仔细琢磨了,晚上帮娃洗澡检查身体没有发现伤痕黑青等情况,那就要往娃心理方面去思考了。
支招: 晚上跟你聊天幼儿园场景事情时不想说,或者说的时候有意地跟你提不喜欢怎样怎样,那这个时候 不勉强 ,告诉娃想说的时候再说, 一般娃被你理解 后,会去玩会别的事情过来跟你说,这时 你态度别紧张,像平时玩 游戏 时鼓励娃多说, 你判断 说中出现的问题,娃说完你可以慢慢提问,然后引导娃先想办法,鼓励娃下次自己遇到类似情况主动大胆去试。
眼神不敢正视别人
你要说娃对陌生人认生那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常见的幼儿园同学和老师, 娃对其中一个老师或同学不敢眼神正视,那你要留意一下 。 看是被老师用 语言打压嘲笑过还是扔或破坏过娃的物品等 。
支招: 在家用娃娃或者找其他同伴角色扮演学校同学或老师,如果 正好是扮演到平时不敢面对的同学或老师,娃一般先是不说话的,你可以做些举动, 比如 手指动动娃,拿娃物品 等,一般娃 有了反应后继续去问其中你想知道的问题,让娃先想办法解决,你帮着一起想办法把事情开心解决出来。
做梦说“别说我了,别碰我……”
相信每个孩子晚上多少都有过做梦的时候,如果你娃梦里说 :“别说我了,别碰我……”等类似话。 那可能当天遇到了一些真的让娃不开心深刻的场景。
支招: 先 不去打断,让娃发泄释放下情绪 ,之后睡着了你不用刻意把娃叫醒,你记得 记录好这样的情况,第二天去玩 游戏 时问娃即可。
如果娃 情绪很痛苦,甚至出现哭闹不止的情况,我认为有必要去叫醒,抱抱娃安慰他。
结语: 很多家长 看不到娃一天离开自己的情况,面对娃出现类似上述问题自己又无计可施 时, 即便知道怎么处理也有担心用成人思维去帮娃,引导娃解决问题出现偏差 ,故我 特别推荐用娃能看懂听懂的语言去解决,我常跟我娃(幼儿园)用图文并茂形式去解释生活中遇到,处理的问题。
这套 全8册2-8岁儿童反霸凌启蒙教育绘本培养反抗意识中4大亮点值得品味:
①用第一人称的故事形式,身临其境,让孩子真正认识霸凌,辨别霸凌。
②通过故事中主人公的遭遇,告诉孩子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这不是自己的错,一定要告诉父母。
③文中有小贴士,告诉家长和孩子被霸陵正确做法,让父母了解孩子遭遇霸凌时孩子心理变化以及表现。
④每一册最后都介绍了霸凌的方式,自己面对霸凌,恰当的应对方法 。
遇到隐形霸凌不可怕,你要和孩子统一战线一起战胜困难!愿你心思细腻多去发现娃的异样,及时温暖娃的内心,让娃有勇气克服困难!
家长要知道的校园霸凌有哪些?你还不在意恶意绰号吗?
前段时间,在家里和亲戚的孩子们一起玩真心话大冒险,其中有一真心话问题是:你最不喜欢听的外号是什么?一些孩子支支吾吾,但因为是真心话而且我答应保密之后,便告诉了我。 有些孩子的是臭虫,有些孩子的是根据名字改编的,比如王八蛋。 孩子们说起这些外号的时候,脸上闪过的是沮丧,是生气。
我小时候没有被起过外号,如今也不记得自己有没有给同学起外号。 现在看到孩子们的表情,心中觉得不是滋味。 孩子在学校被起外号,觉不是特例。 有些家长觉得自己小时候也被起过外号,便觉得孩子被起外号也不是什么大事。 实际上,孩子在学校被起外号,我们家长必须要警惕,尤其是恶意绰号——校园欺凌的一种。
恶意绰号,隐形的校园欺凌,显性校园欺凌的帮凶绰号有两种,一种是善意的绰号,一种是恶意的绰号。 善意的绰号是友谊的象征,表示朋友之间彼此了解、关系深厚。 比如我与朋友之间会因为一个稍微胖一些一个稍微瘦一点,所以会叫对方胖子或者瘦子,听到彼此这样叫自己还会呵呵一乐,并不会生气。
恶意绰号也会根据人的身体特征、行为、事迹、性格、名字等来起,但起绰号的人言语之间带着不友好的语气和态度,如嘲讽、鄙视、嘲笑、厌恶。 就像亲戚其中一个孩子和我说的那样:我一点都不喜欢别人叫我臭虫,我一点都不臭。 我明白,臭虫两字虽是简单文字,但同学言语之间的臭气已经有些不简单了。 那样的恶意绰号,给孩子带来不少的伤害,还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的帮凶。
最典型的就是电影《悲伤逆流成河》。 这部电影中,易遥是同学们口中的赔钱货,这样带有贬低意味的绰号就体现了同学对她的不尊重、不友善。 也因为本身的不尊重和不友善,当关于她的谣言四起时,同学们就越肆意地践踏她的尊严。 如果她起初的绰号能被老师、家长重视,结局或许就是另外一个样子。
如今,校园恶意绰号被归为校园隐形欺凌的一种。 去年广东省等省市出台了关于治理中小学生欺凌的实施办法,其中就有提到校园欺凌的分类,都将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的、侮辱其人格归位校园欺凌事件。 这些政策一出台,很多网友都回忆起不堪回首的往事,倾诉起自己被起绰号的伤心往事。 更有明确数据表明,这样的政策呼应了学生的需要。 依据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的一项调查显示,81.45%的被访小学生都认为语言伤害是最急切需要解决的校园问题。 还有一项调查表示,40%小学生经常性地遭遇语言。 依据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的一项调查显示,81.45%的被访小学生都认为语言伤害是最急切需要解决的校园问题。 还有一项调查表示,40%小学生经常性地遭遇语言暴力的伤害。 。 可见,恶意绰号不是个例,更不能因为普遍存在而忽视其所存在的伤害。
恶意绰号危害不小,孩子会一直在意他人给自己的绰号恶意绰号永远不是简单的玩笑,把绰号当孩子间的玩笑是家长们很容易犯的错误。 毕竟,恶意绰号这个玩笑有可能伤害孩子一辈子。
1、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当我们大人被他人嘲讽、起外号的时候,心里都会过意不去,小孩子更是如此。 自尊心可以使人自强不息,但自尊心受到伤害后,孩子会烦恼、愤怒、怨恨,严重便导致孩子要么自暴自弃,要么报复心理极强。 有些孩子不想去上学,便是因为其自尊心和尊严受到伤害,不愿意再去与恶意绰号挑战。 有些孩子去上学,但成绩一落千丈,因为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自卑不再自爱,觉得学习也没意义,更不想努力,甚至自杀。 有些孩子心生恨意,便开始报复殴打、杀害同学。 言语的伤害,别样的眼光,如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刀扎进孩子的心里那样疼,像小针扎进手指甲里那样痛。
2、影响孩子对世界的认知
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一是来自父母,二是来自学校。 尤其当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孩子对孩子的认知主要就是来自学校了。 如果孩子受到恶意绰号的语言暴力,经常受到他人的嘲笑和鄙视,受到一群人的孤立,请问孩子会怎么想这个世界?如果这时候家长还说不要那么小气,老师选择模式,孩子会不仅觉得自己是多余的,还会觉得这个世界不美好而是丑陋无比的。 带着这样的认知,孩子在以后成长路上有很大可能形成心理疾病。
3、使得孩子长时间谴责自我
《奇葩说》的选手之一席瑞小时候也被嘲笑过太娘,原因就是他在课间喜欢和女生跳皮筋。 他受不了同学们嘲笑,便向老师求助。 然而,老师只是淡淡地说:为什么他们不嘲笑别人,只嘲笑你呢?为什么你非要和那些女生一起跳皮筋呢?你为什么不能改改呢?现在看来,跳皮筋并没有错。 但是直到现在,席瑞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他说:比起嘲笑,更令人痛苦和扭曲的,是多年以来他心中的自我谴责。 这样的自我谴责一样煎熬。 自我谴责不一定能督促孩子改变自己,甚至永远不能改变自己。 有心理学家说,长期的谴责只能够创造出伪善。 因为自我谴责,知道真实的自己不是理想的自己,孩子就试着去伪装,去表现出不是真实的自己。 接着孩子就在自己里面产生出一个分裂,就会有一张虚假的脸,不真实的人就产生了,变成了自我压抑、自卑,批判、紧张的人。
警惕孩子的外号,帮孩子解决恶意绰号的阴影孩子被取外号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是孩子上学后生活逐渐以学校为主,我们对孩子的了解歌掌控会越来越少。 我们不可能亲手帮助孩子排除任何障碍,不可能帮孩子屏蔽恶意绰号和异样的眼光,但我们可以帮孩子解决恶意绰号的阴影。
1、了解孩子对恶意绰号的态度和情绪
恶意绰号对孩子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但负面都多种方面。 我们要了解孩子对此是沮丧还是愤怒还是自暴自弃,才能更好地对症用药,有效地解决孩子的情绪。 这就需要孩子在提起绰号的时候,就要警惕了。 因为一般来说,孩子不常会说起在学校的糗事,当孩子说了可能就是在向我们求助。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情绪,还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回家后的行为,以及上学前的行为和表情,或者打电话向老师了解。 如果孩子出现异常,就要十分重视。
除此之外,我们平时可以多与孩子聊聊在学校的生活,及时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情况。比如问问孩子:今天在学校什么事情把你逗笑了;今天课间你和谁玩了;今天发生了什么事……
2、告诉老师,与老师协商解决方案
情况严重一定要告诉老师,与老师积极沟通。 有时候可能一次沟通不行,需要多次沟通。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报警让警察处理。 家长不要自己出面去教训孩子的同学,容易使得孩子同学加强对孩子的报复行为。 家长在安抚孩子情绪的时候,也要积极地引导孩子学会主动去寻求老师的帮助,如果老师不理解或是自己说明不清楚,父母也可以帮忙和老师沟通,让老师来帮助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
3、引导孩子积极、乐观面对恶意绰号
孩子被恶意绰号时,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 钱三强曾经的名字并不是这个,是初中同学给他起的。 因为钱三强在家排名老三,体育方面比较强。 钱三强的父亲听说了,就干脆把钱三强名字改成这个名字。
另外,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会沉默应对。 因为孩子们喜欢开玩笑(孩子不知轻重),当他们看到被起外号的人不理会就没有兴致,久而久之便不再起外号。 这个沉默应对,是冷静,不是生闷气。 这就需要我们在家引导孩子乐观面对。 比如嗯哼和爸爸讲起自己外号肚脐眼的时候,爸爸并不是不理会,而是说我小时候也被叫肚脐眼,嗯哼知道了是同学们因为自己的姓才这么叫自己,瞬间解开心结了。
最后一点,我们还可以教孩子去克服自己的优点,鼓励孩子,给予孩子方法克服。 不管是天生缺陷,还是后天缺点,克服都是心态上的胜利。 心态胜利了,恶意绰号的影响就减少了。
我们都知道校园欺凌并不是小事,但往往却没有防备意识。 一是家长没有及时了解到孩子的情绪以及原因,二是家长缺少教育孩子反欺凌的意识,三是家长缺少教育孩子不要伤害他人的意识。 教育的确不简单,但也不能为此而松懈。 即使校园欺凌防不胜防,但只要我们多了解陪伴孩子,少些抱怨和说教,我们必能及时帮助孩子面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