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实现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进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表明我国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实现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永恒的主题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后,就曾面临着“社会主义社会是否需要改革”“社会主义社会如何进行改革”等理论问题。对于这一点,恩格斯指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支配着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这表明,社会主义若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改革。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开放,就是要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和发展活力,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符合客观规律,实现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程就是在社会变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规律、认识规律、运用规律,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史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开启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程。列宁推动了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依据客观规律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革新品格。斯大林时期,苏联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同时基于历经多年战争国家积贫积弱的现实,建立起了以高度集中、高度集权为基本特征的斯大林模式或称苏联模式。这一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民经济的恢复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有利于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时段,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最急需发展的领域即国防工业和重工业,帮助苏联战胜了法西斯德国,获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可以说,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模式曾经发挥过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更高阶段发展之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就日益暴露出来,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严重桎梏。由此,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成为二战后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重点内容。但是这些改革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体制框架,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后来更走上了邪路,最终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埋下了伏笔。
从中国实践来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不仅在理论上突破了对传统社会主义的僵化认识,而且在实践中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由此实现了广泛而深刻的转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也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遭遇严重挫折之后,在中国又焕发出蓬勃生机,实现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第三次伟大的飞跃。
三、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生成不竭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科技、创新、法治、民生等多个维度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制度安排和路径设计。通过检视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系统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无疑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生成不竭的动力。其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推出了300多项具体的改革措施。这些具体的改革措施抓住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急需破解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再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发展提供示范样本。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如何进行改革,却是社会主义国家值得反思和探索的重大问题。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制度改革与政策设计,毫无疑问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下及未来的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示范样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表明我国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即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纵观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历次改革可以发现,二十届三中全会做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设计与推进,在社会主义改革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改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 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