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025-2027年度上海市学校艺术“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第一批高中阶段学校名单 公示,共有84所高中学校在列,尤其是 交大附中、复旦附中、七宝中学、曹杨二中、进才中学、市西中学 等学校的加入,对考生来说是好消息。
新增19所! 一起来看名单:
2025-2027年度
上海市学校艺术“一条龙”
人才培养体系第一批高中阶段学校名单
不过 上海中学 的美术(含书画、篆刻、设计等)项目这次不在名单之列,想要通过美术类报考上中的考生一定要注意了!
直播讲座预告:
近期都在聊 中本贯通、中高职贯通/五年一贯制 专业解读,有哪些适合男生女生的好专业,该怎么选择以及中考答疑的讲座,要了解的家长 点下方的直播预约按钮预约 ,到时候在微信上就能直接听直播了;
2022年出生命里缺什么,2022宝宝几月出生不好
2022年出生命里缺什么
销量暴涨的新能源车因为缺芯几乎要面临停工停产的危机,最近屡屡传出汽车厂商都有自己建设晶圆厂了念头了,全球的分析师都在 半导体供需平衡与库存修正将在何时发生,更有一个指标历史上7次准确预言了半导体景气度的拐点。
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通过分析半导体的周期来解答以下问题:缺芯何时缓解?当下是替代的机遇?预示危机的指标又是什么?
一、从供需错配到再平衡
1、为什么缺芯?
缺芯缺产能的底层逻辑就是芯片的供给小于需求。 从2022 年开始全球半导体的供给进入瓶颈期,而伴随着下游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导致半导体行业出现严重缺货的现象。
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预测,今年是由于云端电脑、游戏及科技需求成长,5G、物联 汽车及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动了产业的景气度。 这其中新能源车和物联 市场是两个增长最快速的变量,新能源车行业五年的复合增速高达41.53%,而手机和电脑依旧是半导体需求端体量更大的,但预期近五年增速较新兴行业低很多。
2、2022年缺芯将缓解?
Gartner预测:全球半导体供应短缺将持续整个2022 年,并在2022年第二季度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基板产能限制可能会到2022年第四季度。 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半导体还会伴随着长时间的芯片短缺,涨价函依旧会接踵而至。
从半导体的供需周期来看,在2022 年下半年伴随着晶圆厂的设备安装,龙头厂商预期最快2022年开始才能够释放出新产能,这其中包括联电、格芯、中芯等晶圆代工厂,而台积电的大批量产能预期在2023年后才能逐步落地,所以半导体行业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才重新达到供需平衡。
3、产业链延续涨价?
因为供需的错配,产能的紧缺以及扩产带来的成本增加都会相继增加产品的溢价。 而涨价直接的好处是给了厂商定价权,出厂价格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会很大程度提高。 但是有一点不能忽略:厂商处于产业链什么位置很关键。 如果是处于生产加工的下游,那么原材料成本的提价也要考虑进去。 在21年全球大多数晶圆厂、材料以及封测都相继提高了两成左右的价格,龙头厂的订单都排至了2022年。 从今年6月份开始10多家厂商陆续发布下半年涨价函,消息指出预计涨价将持续到2022年。
台媒《经济日报》6月24日报道称,IC设计业者透露,明年初晶圆代工价格已经敲定,不仅联电8英寸和12英寸的晶圆代工价格续涨,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也涨价,部分8英寸和12英寸制程价格上涨一到两成,且12英寸制程涨幅高于8英寸。
二、全球扩张下的替代机遇
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WSTS)预测,2022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速将达19.7%, 2022年半导体市场将增长8.8%,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
Gartner预测:中国半导体企业到2025年市场的市场份额将从当下的15%提升至30%,近五年中国半导体将会快速渗透。
全球晶圆厂最新扩建计划,中国是首位?今年6月份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发布报告称2022 -2022年全球半导体制造商新增29座晶圆厂,分别于2022 年建设19座,2022年再增加10座。
从SEMI给出的数据来看,中国和地区两年间增加的晶圆厂数量是全球首位,共计16座,其次是美国4座,欧洲和中东一共增加3座,日本和各两座。 全部投产后,每月可生产260万片等效200mm晶圆。 考虑到新增的晶圆厂建设周期较长,预计从2023年开始新增晶圆厂开始大幅采购半导体设备。
那么国内半导体行业有存在怎样的机遇呢?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对行业的格局进行了分析。
1、晶圆厂格局
三星是全球市占率更大的晶圆厂,达到14.7%,折算约310万片/月的产能;其次是台积电市占率为13.1%,约270万片/月产能。 美光和SK海力士位居第三、第四,市占率在9%左右,每家产能约为190万片/月。 中芯的产能约为54万片/月,在全球排名前十二。 (产能按8英寸折算)
行业内5家更大的纯晶圆代工厂——台积电、联电、格芯、中芯和力晶(包括Nexchip)约占全球晶圆代工厂总产能的24%,行业集中度非常高。 国内晶圆厂预计21年新增的产能75万片/月(按 8 英寸折算),其中新增产能的前三位分别是长江存储、华虹半导体和中芯。
2、设备厂格局
从设备类型的市场占比情况来看,前道晶圆制造设备占主要比重,高达80%,这其中主要包括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和光刻机;其次封装和测试设备的占比比较小,分别为10%和8%。 前道晶圆设备龙头包括泛林半导体、TEL、应用材料、AL几乎是垄断了全球的份额。
在国内的公司中,刻蚀机设备主要是北方华创和中微半导体。 两个公司目前是差异化的布局,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北方华创的优势在于长硅刻蚀和金属刻蚀,而中微公司的优势在于长介质刻蚀。
沉积设备:主要是北方华创和沈阳拓荆,两者在ALD和PVD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而在化学气相沉积方面只有沈阳拓荆在做,在今年7月12日沈阳拓荆在科创板IPO申请也已经获受理了。
光刻设备:上海微电子已经突破了光刻机90/65的技术节点;沈阳芯源突破涂胶显影机90/65的技术节点。
3、封测厂格局
全球封测市场中CR3占比约六成,集中度很高,日月光占比就达到三成以上,其次是安靠和长电科技约一成以上,通富微电位居第五,市占率约4.4%。 长电科技背靠中芯,通富微电背靠AMD。
4、光刻胶格局
半导体光刻胶主要分为四种类型,g线、i线、KrF线和ArF线。 就占比情况来看ArF线占比更大,约四成,其次是KrF线两成,g线和i线共计两成。
光刻胶份额被外国龙头垄断,今年由于日本信越化学的KrF光刻胶无限期断供,给国内公司很大的发展机遇,哪些厂商率先进入晶圆代工厂的生产线中,未来成长空间会非常大。
ArF线:科华(现被彤程新材收购)、晶瑞股份正在研发中;南大光电通过客户认证。
KrF线:科华、上海新阳已经实现量产,晶瑞股份已完成测试。
g线/i线:容大感光产能扩建中,科华可供应。
三、产能过剩后的危机
随着未来五年内半导体产能的大量投放,而需求增速的逐渐放缓,伴随而来的是半导体产能过剩,高库存的情况,必然会导致半导体市场价格的下跌。 观测这一重要转折点要看什么?通过复盘半导体的历史周期,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观察到资本开支可作为预测拐点的领先指标。
从历史规律来看,在资本开支大幅增长的一到两年后将会伴随半导体市场的大幅下跌。 如198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资本开支增长106%,而后的第二年半导体市场下跌了17%。 此后的四个周期也是出现相同的规律。 直到2008年的下跌是由金融危机导致的,而后2010年资本开支出现大幅回升,达到107%,第二年半导体市场同样出现了暴跌。
通过复盘历史得到非常重要的指标,那就是资本开始危险临界线。 当资本开支增长超过40%的时候,通常预测未来会出现产能过剩和半导体增速下跌的情况。
危机来临了吗?
根据IC Insights的预测来看,2022 年半导体资本开支的增速预计在16%-23%之间。 总体上看半导体市场还处于景气周期中,目前没有达到产能过剩的临界点。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台积电21年的资本开支增速同比达到74%,英特尔资本开支同比增速达到37%,已经达到高水位线,而三星的资本开支几乎与去年齐平。
2025年海淀中考人数
人。 今年海淀区中考报名的考生是多人,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100多人,其中有升学资格的学生考生是多人,这个数字比去年增加3300多人,增幅是百分之26。 今年海淀区新增了3所招生学校安排,招生计划300人,这三所学校分别是57中上庄分校,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主要是国际班的计划今年安排了有60个国际班招生计划,还有一所学校是北京市第19中学闵庄校区,今年安排80个统招计划。
亚运城:退而求生 壮志未酬
退而求生,壮志未酬。 众多民营房企近期开始向央国企出售项目,以缓解流动性压力,快速回笼资金。 碧桂园就宣布将所持有的广州利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6.67%的股权以12.915亿元人民币出售给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 8月25日,碧桂园全资附属公司与中海地产子公司广东中海地产有限公司及联营公司达成协议,完成这笔交易。 此前,中海已持有广州利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73.33%的股权。 交易完成后,中海成为广州利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100%持股股东。 曾经的“全国总价地王”、“年度销售冠军”等美誉,广州亚运城如今仅剩中海一家房企股东。 片区内主要项目如亚运城天珑、亚运城天逸、亚运城天际及中海左岸,均由中海开发和运营。 回顾亚运城的历史,其以255亿的总价夺得“全国总价地王”,成为广州乃至全国关注的焦点。 作为广州“南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亚运城曾被视为广州新城建设的启动区。 然而,亚运城的风光不再。 亚运气息逐渐淡去,亚运村也已改名为亚运城,开始以卖房为主。 随着亚运举办十年后,莲花湾片区的规划开始与亚运城产生交集,成为南大干线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教育设施来看,亚运城规划有19所学校,目前已有16所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包含4所重点名校。 但随着时代发展,亚运城从最初的“广州新城”引擎逐渐转变为一个房地产项目。 尽管如此,随着配套的完善和承诺的兑现,未来睡城也终将发展成为大城。 自2010年以来,亚运城经历了多次股权变动,从最初的富力、碧桂园、雅居乐联合体,到亚运城五家房企,最终只剩一家央企中海。 在过去十三年里,这个项目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化。 面对流动性的压力,民营房企开始寻求央国企的协助,通过出售项目快速回笼资金。 在2022年,世茂与雅居乐先后将各自在亚运城的股权出售给中海。 目前,中海在亚运城项目的持股比例达到73.33%,其余股权则由碧桂园持有。 截至今日,亚运城项目已开发的建筑面积约为505万平方米,剩余约79万平方米仍在施工中,预计于2025年底竣工。 面对“保交房”的政策底线,最终只剩下一家央企股东,这对亚运城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