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片龙头有新消息!最新海外机构调研股来了

数据是个宝

数据宝

炒股少烦恼

英伟达财报的各项指标均超过市场预期,盘后股价仍出现下跌,最大跌幅超5%,随后跌幅持续收窄。‍‍‍‍‍‍‍‍‍

AI芯片龙头英伟达发布财报

营收净利均超预期

昨日晚间,英伟达盘后公布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英伟达第三季度营收35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81.2亿美元,市场预期为330亿美元。净利润193.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92.43亿美元,市场预期为169.3亿美元,营收、净利润均超市场预期。公司数据中心业务实现明显增长,第三季度数据中心业务收入为308亿美元,上一财季为263亿美元,同比增长112%。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人工智能时代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推动着全球向英伟达计算的转变。随着基础模型创建者扩大预训练、后训练和推理规模,对英伟达新一代GPU架构Hopper的需求和对全面投产的Blackwell的期待令人难以置信。”

此外,英伟达CFO表示,公司在第三财季向客户发送了13000个Blackwell样品。每个客户都在竞相成为第一个部署Blackwell的客户,需求是“惊人的”。在第四财季有望超过之前对Blackwell收入为数十亿美元的预估。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财报的各项指标均超过市场预期,盘后股价仍出现下跌,最大跌幅超5%,随后跌幅持续收窄。

国金证券此前在预测英伟达业绩时表示,尽管云服务厂商的资本开支增速放缓,但主要厂商仍预计持续增长,Blackwell产品需求不应成问题。产能扩张的局限性和前期高基数影响可能导致收入增速放缓。此外,市场尚未充分考虑到 Rubin 下一代产品可能的延迟或性能提升不及预期,需关注管理层对未来产品的相关描述。

比特币首次突破94000美元/枚

北京时间11月20日晚间,比特币价格再度走高,历史首次突破94000美元/枚。截至发稿,比特币最新报价达到94350.9美元/枚,上涨3.63%。

消息面上,据微策投资(MicroStrategy)公司公告,公司计划出售价值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8.4亿元)的票据并将用所得购买比特币。公告发布后,微策投资美股一度上涨17.26%,收盘上涨10.05%,盘后仍实现上涨。

根据公告,微策投资是世界上第一家同时也是最大的比特币财务公司,已将比特币作为公司的主要储备资产。公司通过使用融资收益以及运营的现金流,战略性地积累比特币。

最新海外机构调研股名单出炉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近10日(11月7日至11月20日),海外机构对78家上市公司进行调研,海外机构调研榜单中,汇川技术参与调研的海外机构达到71家,最受关注;其次是宏发股份,参与调研的海外机构共有37家。

汇川技术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活动中表示,公司持续布局多产品解决方案,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竞争力也在持续提升,并通过带工艺的解决方案不断加强客户粘性;紧抓行业的结构性需求,通过细分市场的机会点带来业务的增量。通过以上策略,公司在纺织、空压机、陶瓷、金属制品与线缆等传统行业的订单实现较好的增长。

宏发股份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活动中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尽管市场竞争加剧海外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但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销量提升,公司高压直流及高压控制盒发货继续取得快速增长。公司BDU/PDU产品加速落实量产工作,从客户单一项目逐步扩展到多客户、多项目,发展势头良好,继公司汽车电子模块、电表组件、工业模块之后,为公司业务转型布局再添一片新领域。

分行业来看,电子、机械设备最受海外机构关注,调研的上市公司数目分别有18家、13家。 细分领域来看,海外机构目前最关注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状况,18家电子行业上市公司中11家属于半导体领域,包括东微半导、澜起科技、纳芯微等调研机构数超10家。

海外机构调研股平均上涨超8%

11月以来,海外机构调研股平均上涨8.38%,显著跑赢大盘,易点天下、天奈科技、振芯科技等6股涨幅居前,均超过30%。

易点天下近期获176家机构调研,个股本月以来累计上涨80.75%,股价创历史新高。公司具有人工智能概念,近期在投资者问答平台上表示,易点天下在AI的应用上帮助客户打造出海全链路数字化解决方案从营销素材制作、数据分析与预测、智能投放等全面实现AI智能化。

天奈科技本月以来获203家机构调研,其中包括4家海外机构。公司具有固态电池概念,近期在投资者调研活动表示,目前固态电池研发的特点之一是在电池里加了更多的固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相较而言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性和较低的电子导电性,因此固态电池的研发体系中对公司CNT产品的要求变得更高,对CNT的需求量上升,目前市场上研究及开发类固态、半固态、全固态的电池厂家绝大部分都是公司的客户。

责编:谢伊岚

校对:廖胜超

数据宝


芯片之后,面板也将遭美国卡脖子?产能超全球一半,技术却靠日韩

文| AI 财经 社 麻策 王灿

编| 赵艳秋

“整体风险我们认为是可控的。 ”TCL华星高级副总裁赵军在9月初的一场媒体沟通会上,谈及中国面板行业是否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时对AI 财经 社说。

芯片行业在关键技术上遭到美国卡脖子,继而引发了国内对国产面板行业的担忧,毕竟一块屏、一颗芯,是很多电子产品的标配。

图/视觉中国

令赵军做出上述判断的,是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液晶显示行业的核心。 在中国大陆地区,到2021年建设完成的、能生产32英寸以上大尺寸液晶的高世代生产线,将达到21条,产线布局占到了全球约三分之二。 从产能占比来看,2019年中国大陆占到全球的42%,今年将达到51%,明年则会继续攀升至63%。

“中国半导体显示行业、面板行业已经成为国外在这个领域公司的主要业务来源。 他们不会自己卡自己的脖子。 ”赵军在沟通会上说。

另一方面,一位行业人士告诉AI 财经 社,美国自己并没有发力显示行业,在该领域的影响力相对较小。

但就在几天之前,三星、LG显示断供华为高端手机面板的消息传来,主要原因是两家厂商的高端显示面板驱动芯片使用了美国技术。 因此,即便它们均非美国企业,也不可向华为供货。 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而国内显示行业的关键设备和先进材料,还依赖日韩供应商。

中国面板行业有无被卡脖子的风险?“就看美国是否通过长臂管辖,限制日韩企业。 ”一位行业人士对AI 财经 社说。

依赖日韩

国内显示屏行业的一些关键设备和先进材料,依然依赖于海外供应商,集中在日韩。

在大部分手机都采用的OLED显示屏领域, 真空蒸镀机号称“屏幕界的光刻机”。 蒸镀是OLED生产工艺中的核心环节,就像光刻机之于芯片一样,蒸镀机把握着全球OLED行业命脉。 京东方前工程师肖颂对AI 财经 社说:“蒸镀机理论上比光刻机还要难。 ”

而这项心脏技术掌握在日本佳能手中。 高端蒸镀机全部来自日本一家名叫Canon Tokki的小工厂。 Tokki于2007年被佳能收购。 不论是三星显示部门还是国内的华星光电、京东方,想量产稳定可靠的OLED显示屏,都离不开这家企业。 但Tokki蒸镀机的年产能不到10台,单台售价过亿美元,十分昂贵且抢手。

图/视觉中国

“基本被三星买完了,国内很少抢到。 ”肖颂称。

三星作为Tokki早期客户,曾在2006年后者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坚持合作帮助它度过了生存危机。 后来,双方签订了协议,一度每年生产的设备全部供货给三星。 这也让三星在OLED抢占了先机。 直到2017年Tokki产能提升后,京东方和华星光电才拿到采购名额。

除了“屏幕界光刻机”之外,做过光刻胶市场调研的行业人士杜锋对AI 财经 社说,京东方号称现在采用的光刻胶有相当一部分是国产自研了。 “但其实是日本合成橡胶公司(JSR)给它的专利授权和技术提供。 ”

他解释道:“简单来说就是,在国内购买普通原料,然后跟日本公司提供的一些占比极低的材料,搅拌混合,在一个无尘车间内把它做成光刻胶。”

光刻胶是面板制造的上游关键原料,相关技术被美日垄断,日本在成品及上游材料方面占支配地位。 “没有人家的核心原料,你是肯定做不出来的。 ”杜锋说, “我们只是完成了一个表面的国产化,但其实还是一个高级的组装工厂。 ”

除了光刻胶,能够让玻璃导电发光、最终变成屏幕的关键,是ITO靶材技术,同样被日本主导。 “ITO是在玻璃上面电镀用的,是一种透明的导电材料。 ”肖颂告诉AI 财经 社,ITO靶材国内每年大概消耗超过1000吨,大部分特别是高端的部分均为进口。

“现在ITO靶材国内能做,但是在尺寸上突破困难,而且产出效率远赶不上国外。 ”基于他去年的了解, 国内可以做出的靶材长度不超过800毫米,而日韩企业可以做到3000毫米,差距明显。 资料显示,中国是ITO靶材最大的需求国,需求量占全球的25%。 有统计称,2019年之前,国内ITO靶材近9成依靠进口。

而ITO靶材的生产设备“烧结炉”,顶尖的基本上也都来自日本。 据称这样一台设备的售价动辄上千万元。 而烧结工艺更是各家压箱底、不会售卖的秘方。

此外,面板核心材料偏光片,国内自给率也处于较低水平,仍需大量进口。 目前全球偏光片产业也主要由日本日东电工、韩国三星和LG、中国台湾企业奇美材料和明基材料主导。

除了日韩,美企在高世代玻璃基板上具有较大话语权。 玻璃基板是面板行业的最上游,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等几个大厂瓜分。

“每一个有京东方工厂的地方,都有康宁工厂。 “肖颂告诉AI 财经 社,基本上已经属于配套设施。

图/视觉中国

AI 财经 社了解到,京东方和华星光电都形成了较为稳固的玻璃基板供应配套。 京东方主要是与美国康宁合作,而华星光电则主要由日本旭硝子提供配套供应。

“康宁世界第一,其它都和它有差距,日韩也不行。 ”肖颂说。 美国康宁参与到中国市场超过35年,在中国的17座城市建立了办公室,也是国内手机厂商外屏主要的供应商。 其在中国投资巨大。 截至2019年底,康宁在中国的投资规模已超70亿美元。

美国通过康宁在面板行业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 但肖颂分析,美国通过康宁打压中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中国市场是康宁除北美以外最大的市场,失去中国市场,将给双方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如果美国刻意打击,还要看日本、韩国是否跟随。 单纯美国来说影响不大,美国带来的影响主要是贸易连带。 ”肖颂称。

而造成国内企业在关键技术上对外依赖的现实原因,一方面,过去大家认为,企业越大,越需要全球化,虽然上游材料设备国产化率在逐步提高,但不到万不得已,还是进口成本低。 另一方面,则是国产全链条对核心技术的重视和投入都不够。 过去多年,类似关键技术落后于人的呼吁很多,但改观很小。

国内双雄格局

虽然上游材料设备依赖海外,但不可否认,近年来,中国液晶显示面板的生产已经走在了世界最前列,在效率、竞争力、市场响应速度方面,都有着巨大优势。 其中,大尺寸液晶面板中国已经处于全球领导地位。 到2023年,大尺寸液晶面板中国会达到或超过全球70%的产量。

同时, 日韩企业在加速退出液晶面板业务 ,韩国两大厂商三星和LG均在今年退出,转而聚焦以OLED为代表的新型产业,而OLED显示屏更轻薄、色彩显示更佳。

图/视觉中国

分析人士告诉AI 财经 社,中国大陆面板行业崛起,产能的提升加剧了竞争,令液晶面板价格持续低迷,叠加疫情,负担进一步加重,是韩企退出的重要原因。

不过,肖颂对AI 财经 社称,三星退出液晶面板生产,是因为“其他所有的液晶厂都需要用三星的技术和设备”。 “三星在用液晶技术来赚钱,然后发展OLED。 ”他表示,三星的技术和设备不光局限在面板生产上,面板生产的上游也依靠它。 “液晶对三星来说依然有利可图。 ”

三星和LG显示的退出,令液晶面板的产能进一步向中国大陆集中,多家分析机构对京东方、华星光电持看涨态度。 “随着面板双龙头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行业周期性显著缩短,面板价格波动将大为放缓,格局长期看好。 ”信达电子研究认为,此轮面板景气度上行周期将持续1-2年。

8月28日,TCL宣布以约10.8亿美元收购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 科技 有限公司60%的股权,以及三星显示有限公司100%股权,从而获得8.5代LCD生产线。

“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最高的还是京东方,但我们并购了那几家产线后,规模基本上差不多了。 “TCL华星光电LCD开发中心总经理赵斌告诉AI 财经 社。 两家企业分列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出货面积第一和第二位。 双雄格局的确立,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大陆面板显示行业的绝对话语权。

“华星更像TCL的配套企业,自给自足的感觉。 “肖颂称,京东方在规模上更有优势。

“从现有液晶面板的技术格局来看,双方确实要竞争。 ”赵斌称,两家是不同的技术流派,华星光电采用的是VA,京东方是IPS,两者均是液晶显示器常见的面板类型,但华星光电更类似三星,京东方更像LG。

双方也会在未来的竞争中,相互渗透。 华星光电此前收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工厂,该厂技术流派和京东方类似。 而京东方此前也期望加入苏州三星厂的竞购。 “两方可能会有一个技术融合的过程。 ”赵斌说。

据AI 财经 社了解,华星的技术路线能为TV面板提供更好的对比度,更快的响应速度,三星、索尼的产品都属于这样的阵营。 而京东方是另外一种方式,应用更广。 在投资上,京东方更加多元化,华星更加聚焦。

下一代技术竞赛开启

大尺寸LCD面板已成为中国厂商的天下,但一位京东方LCD产线员工对AI 财经 社表达了悲观情绪:“要废了。 ”他加入京东方超过5年, 近来愈发感受到“LCD没有前景了”。

OLED取代液晶,似乎已是大势所趋。 三星凭借先发优势已经拿下OLED市场超80%的份额。 中国企业尚需时间追赶。

这是来自一线工人的直观感受。 但企业的管理者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TCL赵斌认为,下一代显示技术4-5年就会比较成熟,但产品商业化可能要等到十年以后,“这十年间应该还是LCD占主流”。

但下一代显示技术——印刷OLED和Micro LED竞赛早已提前打响。 目前,国内参与新技术研发及生产的企业,一类是京东方、华星光电为代表的面板企业,另一类是传统LED芯片厂商。 液晶取代CRT,液晶电视市场迎来了几十年的蓬勃发展。 而目前液晶显示技术已经达到发展瓶颈。 业内认为,印刷OLED、Micro/Mini LED等创新显示技术才是显示行业的未来。

OLED面板主要有两种制造工艺,一种是前文提到的蒸镀工艺,另一种就是喷墨打印,也就是印刷OLED。 后者被认为能极大提高有机材料利用率,降低成本,也更适合量产。

华星光电在2015年就开展了印刷OLED的布局,2016年建了国内首条针对G4.5代试验线,今年跟日本TJP合作,利用其在日本的产线进行OLED量产屏的开发。

图/视觉中国

据赵军介绍,在2022年到2023年间,华星将会投建第一条8.5代线的印刷OLED工厂。 “如果能实现的话,相信是世界第一条高世代柔性印刷OLED产线。 ”赵军称。

而Micro LED被认为是显示技术的”终极形态”,其直接由像素点产生颜色,从而提高了色彩表现。 媒体报道,华星已经实现了mini背光产品的样板出库,预计明年产出。 mini LED被认为是向Micro LED的过渡产品。

京东方对印刷OLED也有持续投入,在合肥的实验线上进行技术、工艺、量产效率、成本对比评估。 但据京东方EVP、显示与传感器件事业群CEO高文宝回复投资者提问中提到,京东方尚没有确定最终的技术路线,暂时也没有相关的产能建设计划。 在Mini LED技术方面,京东方也在研发,预计今年4季度量产出货。

分析师预计,中国面板企业未来的规模效应将带来盈利的快速增长,有了资金支持,中国在更先进的microLED面板技术上将有机会赶上韩国面板企业。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肖颂、杜锋为化名)

在巨头壁垒下,人工智能细分领域涌现领跑者,这是AI真正的新机遇

文/杨剑勇

以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为核心的AI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算力、算法上的突破,使得AI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落地。 在金融业,因把人工智能引入金融服务,让蚂蚁金服成为全球独角兽之王,估值高达2000亿美元,且有望A+H模式登陆科创板。 以及传统银行也在积极拥抱新技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以大数据为驱动,推动零售金融数字化转型。

还有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医疗、智能家居等细分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广泛落地,整体来说,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全 社会 智能化转型关键技术之一。 各国为把握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新一轮产业智能化变革,纷纷出台相关政策。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我国于2017年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在人工智能升格到国家战略后,以BAT、华为等为代表的 科技 巨头纷纷调整战略,以及AI创新独角兽也得到快速发展。 主要在于我国在用户、数据和应用场景等方面优势明显,推动国内人工智能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如今,为进一步落实发展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开源、开放的产业生态不断自我优化,包括基础共性、伦理、安全隐私等方面标准的引领作用,我国印发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立足国内并兼顾国际的同时,促进创新成果与产业深度融合,注重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机器人、车联网 等相关标准体系的协调配套,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对于国家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指南出炉,以及当前新基建大背景下,深耕人工智能应用的厂商来说,将会释放新一轮发展机遇。 那么,除BAT、华为等 科技 巨头以外,本文梳理在机器视觉、智能语音、智能家居、AI云、AI芯片等各细分赛道核心玩家,对于他们来说,有望受益于人工智能这一波红利,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机器视觉:旷视 科技

计算机视觉与智能语音市场增长强劲,IDC报告指出,在疫情之后,包括园区、办公楼宇将带来一拨新的人脸识别需求。 在传统行业,工业质检、巡检应用正在兴起。 只是,在机器视觉市场则主要被旷视、商汤、云从和依图为首的四大AI独角兽占市场主导地位。

旷视、商汤 科技 等机器视觉独角兽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后浪,显然在机器视觉市场超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前浪。 因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也使得旷视 科技 等后浪AI独角兽一跃成为机器视觉细分场景的佼佼者。 根据旷视 科技 早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营收为6780万元增至2017年的3.13亿元,到2018年增长至14.2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58.8%。 业绩高速增长这主要得益于视频物联网应用于城市及公共场所所释放的巨大机遇。

此外,在面对新基建国家战略,旷视 科技 也积极推进,并助力新基建落地,公布了AI新基建线路图。 专注于“算法”,结合应用,在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三大细分赛道落地,并通过新一代AI生产力平台把 AI 能力分享世界,开发者可以基于旷视Brain++平台,覆盖更多场景的应用,推进AI新基建进程。

智能语音:科大讯飞

相比机器视觉由后浪主导不同的是,智能语音技术则由科大讯飞、网络、阿里等 科技 巨头占主导。 当然,思必驰、小i机器人等优秀人工智能创新企业也跻身中国人工智能语音应用主流玩家。 IDC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语音语义应用市场达12.25亿美元。 除了智能家居等消费级产品,在智能客服、法庭庭审语音转文字,贡献了较大的市场规模。

就市场格局来看,科大讯飞占据领先地位。 作为智能语音领导厂商,在2019年营收更是突破百亿大关。 对于人工智能这条赛道深耕二十多年的科大讯飞来说,意味着其人工智能技术布局成果显现,也预示着将迈入新的里程碑。

目前,科大讯飞语音技术教育、金融、政法、城市、 汽车 、翻译等场景。 此外,其AI开放平台有超过112万开发者。 在平台+赛道战略指引下,使得开放平台、教育和智能硬件方向增长尤为迅猛,推动整体业绩稳健增长。

智能家居:海尔智家

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推动下,家庭智能化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对家庭场景中各种智能设备保持强劲的竞争态势,使得各类玩家纷纷涌入智能家居这条赛道,大致可以分成传统家电厂商、手机厂商以及互联网企业为首的三大阵营。 而传统厂商当中,以海尔智家尤为突出,并已锐变为物联网生态品牌。

对于海尔智家来说,因早早布局智慧家庭,将场景品牌和生态品牌提升为集团战略,所以在生态培育上有先发优势。 在业界看来,深耕家电多年且始终追随用户体验的海尔智家,深知如今用户已经不满足于单一的家电产品,必须以家庭全场景来满足用户变化了的生活需求。 为此,海尔智家基于衣、食、住、娱不同生活场景,以成套化满足人们个性化的智慧生活。

AI云:网络智能云

随着全球智能化转型趋势背景下,各界积极部署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以及将更多应向云端迁移,进一步激活全球云服务市场。 与此同时,在云端这条赛道上玩家竞争进入比拼人工智能应用能力阶段。 根据《IDC中国人工智能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2019)》显示:AI能力已成为用户进行云服务选型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截止到2020年4月,各厂商在公有云上开放AI能力的数量,从统计数据来看,网络智能云、阿里云开放的能力最为丰富。 需要指出的是,凭借丰富的AI能力,网络智能云在多个细分领域排名第一。

从2019年AI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来看,网络智能云市场份额第一,且连续两年在AI Cloud领域排名中国第一。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目前实现一定规模的商业化营收的仅有网络智能云。 不管是智能音箱、家居等消费级产品市场还是其他企业级市场,网络智能云都建立了广泛的客户基础。

AI芯片:地平线

近年来,信息 科技 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尤其NB-IoT、5G等无线通信技术署规模日益扩大,使得物联网连接数高速增长。 截至2019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高达120亿个,到2025年将增长至246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这一数据来自今年早些时候GSMA所发布的《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

因数百亿设备连接至网络,对物联网芯片和人工智能芯片需求剧增,结合ABI Research调研机构早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云端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将达100亿美元,边缘AI芯片同样也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为31%。

对于地平线来说,其AI芯片商业落地聚焦在智能驾驶与智能物联网两条赛道上,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对曾笔者表示,AI芯片对技术要求极高,地平线在商业落地上进展比较顺利。 当然,绝对不是一飞冲天,需要稳扎稳打。

目前,地平线在 ADAS、自动驾驶、高精地图和智能座舱等领域已赋能一大批行业顶级Tier 1、OEM、通讯运营商,包括长安、福瑞泰克、奥迪、佛吉亚、SK电讯、理想等多个顶尖企业在内的合作伙伴正与地平线携手加速智能驾驶时代的到来。 诸如长安 汽车 发布主力车型UNI-T,内置中国首款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地平线征程二代,具备每秒4万亿次的算力,预示着地平线车规级人工智能中国芯首次前装量产。

此外,地平线与中汽创智签署合作协议。 中汽创智又叫T3 科技 ,由国资委投资,中国一汽、东风公司和长安 汽车 三大央企 汽车 厂商成立的共性技术平台。 根据协议,双方将基于地平线行业领先的车规级 AI 芯片和人工智能算法,以高级辅助驾驶(ADAS)、高等级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为重点,全面深入合作,加速智能 汽车 量产方案中的平台技术研发。

“地平线作为边缘AI芯片领导者,长期致力于AI芯片的软硬件研发和商业落地工作。 ”在地平线联合创始人兼技术副总裁黄畅博士2020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峰会上对此表示。

最后

世界经济总体较弱的局面下,全球积极利用 科技 推动新经济发展。 我国也提出加大新型基础建设,为经济释放增长活力。 其中,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与各行各业快速融合,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同时,也不断催生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将成为智能化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在人工智能标准指南、新基建战略下,为发展新技术释放出政策红利,以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云服务、大数据和物联网等为核心技术为创新方向的企业,也迎来新一轮的机遇。

杨剑勇,福布斯专栏作家、网易签约,并连续三年(2017-2019年)获得年度最佳签约。 致力于深度解读5G、物联网经济和人工智能等前沿 科技 ,观点和研究策略被众多权威媒体和知名企业引用。

恒玄科技(688608)机构调研与投资者问答精选(202103)

公司就企业经营状况及进展等方面做了介绍。

主要问答:

1、近期市场传言AirPods下调2021年销售预期,是不是意味着TWS耳机增长已经到天花板,公司对TWS耳机增速和展望?随着安卓系品牌耳机供应链的持续改进和完善,终端耳机的品质得到大幅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和接受度都有跃升。 根据CounterpointResearch报告,TWS耳机出货量保持了持续的增长,2019至202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高达80%。 目前TWS耳机在安卓系品牌中的渗透率较低,远低于AirPods相对于苹果手机市场的渗透率。 TWS耳机作为新兴市场,特别是安卓系品牌仍处于快速成长的中前期,对公司持续发展有良好的支撑。

2、公司客户覆盖的情况是怎样的?

公司在品牌客户的深度和广度是公司重要的竞争优势和商业壁垒。 公司产品全方位覆盖各类型品牌客户。 目前公司客户主要分为三类,即手机品牌、专业音频厂商及互联网公司。 手机品牌厂商的TWS耳机与旗下智能手机生态打通,使用方式便捷,因此手机厂商是目前TWS耳机最主要的参与者,同时驱动TWS耳机创新。 根据CounterpointResearch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数据,TWS耳机出货量前三名的厂商均为手机品牌。 公司芯片已广泛应用于主流安卓手机品牌的蓝牙耳机产品中,覆盖率较高。

除主流手机品牌外,公司产品在专业音频厂商中也有较高的占有率,如Harman、JBL、Skullcandy均有主要产品应用公司芯片。 除此之外,市场份额紧随其后的Anker、Tzumi,以及AKG、漫步者、万魔也是公司的终端品牌客户。 除手机品牌和专业音频厂商外,公司与阿里、网络等互联网巨头均有不同形态的产品合作:阿里的智能音箱天猫精灵采用了公司WiFi/蓝牙双模SoC芯片,在2020年量产出货。 网络于2020年推出的具有翻译功能的小度耳机采用了公司芯片;综上所述,从覆盖品牌的广度和深度上看,公司具有明显优势,已成为智能音频SoC芯片领域的主要供应商。

3、公司在品牌客户的市占率会进一步提高吗?产品是否有切入品牌厂商的中低端?

公司产品在安卓品牌客户市场的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间。 从产品线的广度上看,公司产品聚焦中高端。 随着TWS耳机市场的发展,未来品牌客户也会推出中低端TWS耳机产品,品牌市场对高性价比的中低端TWS蓝牙耳机也有持续需求,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推出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参与品牌客户中低端耳机市场的竞争。

4、公司芯片除耳机外,在智能音箱上的应用有什么进展?相比其他厂家的智能音箱芯片产品有什么优势?

公司面向智能音箱应用的基于RTOS操作系统的WiFi/蓝牙双模AIoTSoC芯片已实现量产出货,应用于阿里“天猫精灵”智能WiFi音箱。 预计今年公司应用于智能WIFI音箱的WiFi/蓝牙双模AIoTSoC芯片将有新客户量产,相关销售收入也会有提升。 除应用于智能WiFi音箱外,公司WiFi/蓝牙双模AIoTSoC芯片未来还可以作为智能语音模块广泛用于智能家居等领域,公司的芯片方案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5、未来TWS耳机产品的升级的主要方向在哪里?功耗及延时进一步降低:受限于耳机体积,在电池容量有限的前提下,既要保证较长的音乐播放时间,又要实现更多的功能以及更强的智能算力,因此对耳机芯片的功耗提出更高要求。 同时,提升连接的反应速度、音频传输速率及低延迟是各厂商主要的技术攻克方向之一。

主动降噪/通话降噪功能将进一步升级:主动降噪不仅比拼芯片性能和算法,还比拼声学设计,因此需要芯片厂商与OEM/ODM厂商高度配合以实现更好的降噪效果,验证到量产需要相当长时间,具有较高的行业壁垒。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的降噪功能还有较大的升级空间。

智能语音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演进:目前智能化应用在耳机上尚属起步阶段,终端产品对智能化应用还有很多需求尚待技术上的突破和实现。 此外,语音AI技术本身也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伴随技术本身的发展,应用于耳机的语音AI也需要芯片硬件的迭代演进。

传感器开拓新的交互方式:随着耳机内置各类传感器的普及和增加,将能为消费者提供 健康 检测、运动数据播报、助听等更为丰富的功能。

蓝牙TWS技术在持续演进:许多满足终端用户真实需求的功能会不断推陈出新,这些功能都需要蓝牙TWS技术的持续演进,如蓝牙TWS的一拖N技术等,即目前用户的蓝牙耳机在与手机连接时,如需切换到与电脑连接必须断连后重新连接,有一拖N技术后可以做到无缝连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6、公司拥有募集资金后,在招聘和研发方面的方向是什么?智能音频市场快速发展,对芯片迭代升级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完成现有产品的更新迭代和新产品的研发工作,技术攻关难度大,研发任务繁重。 加之公司未来研发布局日趋广泛,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公司亟需加大外部人才的引进力度,以充实高端人才储备,进一步提高研发能力。 目前公司核心团队稳定,研发队伍也在持续扩充。 公司无论在社招还是校招方面均保持较高的招聘强度,以支撑公司持续快速的业务增长需求。

研发方面,公司从事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属于技术驱动型企业,需投入大量研发费用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 随着公司销售规模和研发费用的同向提升,研发强度将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7、公司新公告的股权激励计划覆盖了50%的员工,是怎么考虑的?

公司在股权激励方面在此次激励计划之前已经有三次激励计划,本次公告的股权激励覆盖了接近50%的员工,公司总体股权激励已经覆盖了约85%的员工,逐步实现全员持股。 此次股权激励安排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升公司的长期竞争力。

附:活动信息表

(此稿由证券时报e公司写稿机器人“快手小e”完成。)

机构称行业出清初见端倪 工信部引导光伏企业减少产能扩张
百雀羚回应添加禁用原料&nbsp 苹果披露中国开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