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本正仓院藏纺织品残片纹样绘制的八彩晕繝花纹裙 徐央绘 着陌腹的隋朝乐舞俑侧面图 摄于河南博物院 长款多破裙示意图,根据陕西咸阳礼泉县唐龙朔三年(663)新城长公主墓壁画摹绘 王梓璇绘
古代文献中对裙常有“六破”“十二破”的记载。《旧唐书·高宗本纪》中有:“靡费既广,俱害女工。天后,我之匹敌,常着七破间裙,岂不知更有靡丽服饰?”唐代宗大历六年(771)《禁大花绫锦等敕》规定:“竭凿六破已上锦、独窠(kē)文纱、四尺幅及独窠吴绫、独窠司马绫等,并宜禁断。”《新唐书·车服志》载:“流外及庶人不服绫、罗、縠(hú)、五色线、履。凡裥色衣不过十二破,浑色衣不过六破。”宋曾慥《类说》“五色裙”条有:“梁武帝造五色绣裙,加米(《说郛》本作‘朱’)绳珍珠为饰。隋炀帝作长裙十二破,名仙裙。”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历代史料里面提及间色衣裙时,都没有单独使用“破裙”一词,反而是“数字+破”这个组合频繁出现。
根据汉服研究者铉姬的考证,“六破”“十二破”等概念,是指裙子的剪裁特征,所以要在“破”前加上数字。如果不知道一条裙子经过几次剪裁而成,那么可以笼统地称呼为“多破裙”。
纵观隋唐妇女装束,以齐胸长裙为主流,其中又以多破裙占比最大。无论是文献、陶俑还是考古发掘的实物,都可看出多破裙是唐朝姐妹的“白月光”“朱砂痣”。
长款多破裙瞬间显瘦“二十斤”
唐代的多破裙样式繁多,有长款的,有短款的;褶有稀疏的,也有密集的,可谓缤纷多彩、风姿摇曳。
长款的多破裙,展开来看,就是把一条条裁开的布条上下颠倒之后缝合在一起,上窄下宽,围合穿着。这样的裙子,比起褶裙来说,更贴合胸腹、更显身材,裙摆更大、更方便起舞时转圈圈。从视觉效果看,穿上长款多破裙后瞬间显瘦“二十斤”。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颀长窈窕的身材都是女孩子共同的追求。
在那个没有缝纫机的时代,衣服全靠人手缝,这样细密的长款间色多破裙,显然靡费人工、铺张浪费,以至惊动了唐高宗,他下诏申斥,禁止制作。
从陕西礼泉唐韦贵妃墓、燕妃墓等处出土的壁画来看,长裙有红白相间、黑白相间、绿白相间,配色精美。初唐到武周时期流行这种细密的间色裙,后面一些时候,裙子虽依旧为细条拼接,但流行的是同色裙,而不再是间色裙。多破裙的竖向裁片加上齐胸裙的长度,使裙子整体具有一气呵成的流畅美,令其在女性整体造型中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比例。为了达到“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东汉曹植《洛神赋》)的效果,裙料势必要选择柔顺飘逸的丝织品,如绫、纱等。
在穿着方法上,长裙通常是通过围合的方式穿着,一般在腰部缠绕一圈半就足够,不会露出里面的衣裳,也可以多缠绕几圈,旋转起来时,下摆呈现出层层叠叠的样式,煞是好看。
对大摆裙的追求无止境
对于女性来说,静态要美,行走坐卧之间依然要美。在此要求的基础上,布料裁得更细、拼得更多、下摆更加宽大的扇形多破裙就诞生了。
爱美的女子,对大摆裙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发现了一条由八片裁片拼接而成的多破裙,让我们得以见到它的美貌。裙片从六片增加到八片,裙子宽度加宽,围合的程度也更深。
根据考古报告得知,这条出土的八片多破裙,面料是绫,而花纹是富丽堂皇的八彩晕繝(jiān)。八彩晕繝的“繝”,本意是指染缬产生的晕色效果,延展到纺织中,就是指将经线按照色彩变化规律进行排列而织造的花纹。八彩晕繝除了用于绫上,更常见的是在锦上采用。“锦上添花”这个成语中的“锦”一般都是虚指,但是对于唐朝的纺织品而言,是实实在在的客观描述。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105号墓出土的一件晕繝锦,褐色彩条纹上就有提花装饰。无独有偶,青海都兰热水吐蕃墓出土过一件晕繝小花锦,也是在彩色条纹上面再织小花。这种紧密排列的彩色条纹和配色,即使在今天也不过时。
多破裙几乎成了唐风的标志
唐风的齐胸裙很受现代汉服消费者的欢迎,唯一的问题是穿着时容易往下掉,于是汉服商家发明了“防掉神器”——肩带,让裙子通过带子挂在肩膀上。其实,唐朝人早就这样做了,在出土的文物、壁画上经常可以看到身穿带肩带的多破裙的仕女身影。
除了长裙,还有一种半截围裳,也叫陌腹,基本的裁制方式与长裙相同,也是多破裙的形制,只是更短、更窄。实际搭配时,穿在间色多破裙的外面,从后往前围系,在身前并不重合交叠,系带缠绕之后,在右侧腋下系结并下垂。
唐朝的女孩子在穿衣自由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她们并不满足多破裙的常规做法,于是发明创造出一些颇具巧思的新鲜款式。比如有一种款式由交窬(yú)裁之后的裙片拼接而成,然后左右再各接一幅正幅裙片。“交窬”一词最早出自北京大学藏秦简《制衣》,是服装剪裁术语。从汉裁的角度来说,是指按照一定角度将一块布以斜线分割,并按直对直、斜对斜、直对斜的方式缝合,属于正裁的一种。在穿着时,无论是向前围合,还是向后围合,裙子的一部分线条平整和缓,一部分线条呈放射状,让整个造型更加富于变化。
唐朝服饰留存下来的资料少之又少,以上介绍的款式仅仅是管中窥豹。即使如此,当我们观摩壁画上、文物中的仕女们身穿曳地长裙的形象时,依然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唐李群玉《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的吟诵绝句,想象出“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王昌龄《采莲曲》)的美丽画面。多破裙几乎成了唐风的标志,今天还有人直接使用竖条纹的布料来制作长裙,达到模拟多破裙的视觉效果。
文/张梦玥(汉服学者,著有《汉服通论》《我在唐朝穿什么》等书)
汉服破裙是什么意思
汉服破裙是指采用上窄下宽的梯形布料拼接而成的裙子。 裙子的前片数量即所谓的“破”,代表使用了多少块梯形布料。 例如,使用八块梯形布料制作的裙子被称为八破裙,六块则为六破裙,依次类推。 所谓的“四破”、“八破”等表述,指的是裙子由多少块梯形布料构成。 破裙的制作工艺与褶裙不同,其穿着效果更为优越,相较于褶裙,破裙具有更好的显瘦效果。 同时,当穿着破裙转身时,其呈现的视觉效果也格外迷人。
汉服破裙什么意思
汉服中的“破裙”一词,源自一些匿名“大佬”的创意发明。 这种设计灵感来源于对西域墓葬出土文物中俑衣的想象,以及二十年前一份考古报告中简略草图的启发。 该理论的核心在于,将布料切割成直角梯形,并通过斜边与直边的拼接,制作成一片式的裙子。 这种裙子由上小下大的梯形布料拼接而成,前面的数字代表所使用的布料幅数。 例如,使用八幅梯形布料制作的裙子称为八破裙,六幅则为六破裙,十二幅则为十二破裙。 从北朝墓葬出土文物的仿制,到唐朝不顾纺织印染技术限制而强行将布料碎片化,至今已有许多古式裙子采用了直角梯形的设计。 即使是宋代纺织技术的代表——马面裙,也未能幸免,被列入直角梯形拼接的行列。 这种风潮已经席卷整个汉服圈子,甚至有了向明代马面裙发展的趋势。
汉服破裙什么意思
1. 破裙是一种裙子,它由上小下大的梯形布料拼接而成。 2. 破裙前面的数字代表所用布料的幅数。 例如,使用八幅梯形布料的破裙称为八破裙,六幅布料的称为六破裙,十二幅布料的称为十二破裙。 3. 汉服中的“破裙”是由两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创造发明的,它是通过想象力和来自西域墓葬的陪葬品俑衣、二十年前的考古报告中的简略线图相结合而产生的。 4. 破裙的理论核心是将布料破成直角梯形,然后以直边拼接斜边的方法,拼接缝制成一条一片式的裙子。 5. 从北朝墓葬出土文物的仿制,到不顾纺织印染水平强行碎布片化的唐朝,现在已经有很多古式裙子直角梯化,甚至现存文物、方布拼缝的宋裙也被认为是直角梯拼接,这股风潮已经席卷整个圈子,甚至有了向明马面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