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博院院藏48件明清书画精品赴京展出 再现古代岭南风雅

11月9日,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与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墨韵文脉——广州艺术博物院藏明清书画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共有48件(套)(实物118件)院藏明清书画精品亮相北京,展期为2024年11月9日至2025年2月16日,为公众呈现古代岭南美术发展历程,也是一次走进岭南、重读岭南的难得机遇。

明清时期粤地书画家佳作以及粤藏明清书画精品同场

在古代,岭南远离中原政治与文化中心,本土的文人书画及其艺术活动起步较晚。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后,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中西贸易口岸,外贸带来的巨额财富不仅活跃了岭南一带书画艺术品的购藏市场,也推动了地方美术的发展。在经济富庶与文教兴盛的背景下,岭南涌现一批既精书画又善鉴藏的大家,历代书画文玩在岭南流通,也开阔了岭南艺术家的视野,对近现代乃至当下岭南地区的艺术发展都影响深远。

吴荣光《行书节录杜甫诸将诗六联屏》清代 洒金笺 163cm×44.5cm×6

仇英《停琴听阮图轴》 明代 纸本设色 112.2cm×42cm

本次展览分为“粤学:游心怡情”“粤藏:珍庋赏鉴”“粤艺:根植融通”三个单元,展示了明清时期粤地书画家的佳作以及粤藏明清书画的精品,体现出岭南的文化品格和审美旨趣。

国家一级、二级文物等珍贵文物占比达到80%

此次展出院藏藏品不乏国家一级、二级文物,珍贵文物占比达到80%。吴门画派、松江画派、浙派、新安画派、金陵八家等代表人物的作品真迹皆在此次展览中与北京观众见面,其中包括浙派领军人物戴进最长(20.73米)的存世作品《山高水长图卷》,松江画派画家唐泰出家前创作、纪年最早的作品《前赤壁赋图卷》等。

湛若水《行草书甘泉洞诗轴》 明代 纸本 149.5cm×56cm

苏六朋《洗砚图轴》清代 绢本设色 197cm×89cm

岭南古代书画名家的代表作也在此次展览中展出,如苏六朋的《二瞎图轴》《洗砚图轴》、苏仁山的《拟董其昌山水图轴》《陈献章、湛若水像轴》、居巢的《花卉人物扇册》与居廉的《十二分春色图卷》等,透过这些作品,不仅能从中看出吴门与扬州等画派对岭南画家的影响,也能看出广东近现代讽刺漫画的滥觞。此外,岭南书法大家陈献章、湛若水与康有为的书法作品也在本次展览中展示。

展讯——

墨韵文脉——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明清书画精品展

时间: 2024年11月9日—2025年2月16日

地点: 中国美术馆19、20、21号厅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通讯员 穗艺博宣

图片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提供


江南著名过云楼收藏 比拍卖的天文数字更抓人

过云楼旧藏明代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轴(局部)。

清代胡芑孙、任薰《吴郡真率会图》,描绘的是当时文人雅集的情形,画中左一是过云楼第一代主人顾文彬。

过云楼旧藏清初陈鸣远制紫砂水盂。(均展方供图)

今天,过云楼于人们而言,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只因,4年前在拍卖场上飙出2.16亿元的部分过云楼藏书,太过惊天动地,至今保持着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 落槌的天文数字背后,过云楼是什么样的。 近日 于苏州博物馆举办的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特展,给了人们答案。

过云楼,距今已有近150年历史,实为江南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位于苏州阊门内铁瓶巷,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称。 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苏州博物馆、苏州图书馆、苏州市档案馆、常熟博物馆等10家文博机构的84件精品难得聚首,包括过云楼主人顾氏一门所藏宋元明清历代书法、绘画、古籍、碑帖、文房用品以及他们的手迹等,为人们拼凑出一个完整的过云楼,不仅仅限于过云楼的收藏概貌,更有以顾氏为代表的前辈收藏家的生活与精神。

第一代主人辞官专事收藏

首先为过云楼赢得盛誉的是书画,而并非最为今人熟知的古籍。 这主要得益于过云楼第一代主人顾文彬眼光独到的收藏。

原本,收藏之于顾文彬,只是受父亲顾大澜影响的兴趣爱好。 顾文彬1841年中进士,为官半世,1870年,年届60岁的他从苏州来到京城投供谋职,一待就是半年。 这段时间,他的毕生志向悄然发生了变化。 最终,顾文彬在京城等来的浙江宁绍道台一职倒是不足挂齿,等候期间在琉璃厂以及各大藏家处兜兜转转淘宝所获才真真值得一书日后过云楼很多重要的藏品就出自这段时间。 当时,顾文彬心心念念的,是建一座自己的小天一阁存放这些藏品,过云楼就这样被建了起来,那是1873年。 哪知,小楼建成没几天,他就称疾辞去宁绍道台的官职,回乡专事书画收藏与整理,怡然自得地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十卷 《过云楼书画记》,就是顾文彬精选自己所藏书画的250件编撰而成的。 此次展览中,人们得缘一见其中被列为卷首的《释智永真草千文卷》。 隋朝僧人智永,是书法大家,也是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六代孙,苏东坡曾评其书精整之至,反造疏淡。 此墨迹卷首已残,自龙师火帝起,共160行,每行12字,为宋以后临本。 它曾为董其昌旧藏,卷后有其长跋,其后归冯铨、温启封,有郭尚先、李宗翰二跋。 这件珍品与顾文彬之间,还有一段失而复得的缘分,其间的曲折在此次展出的《过云楼日记》《宦游鸿雪》等中有所表露。 1870年五月,身处北京的顾文彬在松筠庵的心泉和尚那里见到这件珍品,掩饰不住兴奋,很快便在给儿子顾承的家书中写道:心泉和尚藏有智永千文墨迹纸本,卷后有思翁两长跋。 一并透露的还有购藏之意。 六月初二,顾文彬再观此卷,以150金将其买了下来。 不过,仅仅过了两天,顾文彬就退了货不是不爱,而是当时官职尚无眉目,居京耗资巨大,为珍宝倾囊而出太不切实际。 戏剧性的是,次年4月,赴任宁绍道台之后,顾文彬没有忘记至心泉和尚处将此卷再次买下。 就在他写于1871年四月二十五日的家书中,人们能感受到珍宝失而复得的狂喜,智永卷反复审玩,的是奇宝,京中赏鉴家不少,蹉跎至今,仍落吾手,殆有夙缘。 及至十月初五,他在家书中仍难掩喜色,近来所得之物,只要智永,无疑便已探骊得珠,此外皆鳞爪耳。

此次展览借自故宫博物院的宋代扬无咎《四梅花卷》,其珍稀程度从其堪称传奇的递藏史中即可略窥一二。 在顾文彬收藏以前,它曾经元代柯九思、吴镇,明代的沈周、文徵明、文彭、项元汴,清代的宋荦、笪重光、梁山舟、陆谨庭、程心柏、潘遵祁等人鉴藏,单单布满画卷的各个年代的收藏印就令人叹为观止。 扬无咎墨梅的画法很是特别,他以墨笔圈线画墨晕花瓣,变黑为白,这种纯用水墨、疏枝冷蕊,清瘦绝人的画法,与当时流行的富贵艳冶的宫梅情趣有所不同。 相传当时有人将扬无咎的作品持入宫中,宋徽宗讥之为村梅,认为不合上意。 扬无咎倒是索性以奉敕村梅自题,笔下梅花愈发清爽超凡。 深得众藏家青睐的这幅《四梅花卷》为扬无咎69岁应友人范端伯之请而画。 画卷分四段描绘梅花从含苞到初绽、到怒放,直至最后凋零的全过程,纯用水墨,不施任何色彩,却分外注重浓、淡、干、湿、焦的变化。 枝干皴擦用飞白法,花朵兼以双勾和没骨结合,用笔圆润,既不同于描粉缕金的院派,也不同于落笔草草的逸体,墨韵高华,清气逼人。 据说顾文彬当年以一袭貂裘将其交换至过云楼。

追慕唐、宋、元书画,对明四家青睐有加,注重清初前人业已判定的名迹顾文彬收藏之严谨,从他庋藏选件的取向流露出来。

对文化艺术的敬畏代代相传

过云楼的收藏其实是集成式的,书画以外,还藏有大量的古籍、碑帖、文玩。

领衔天价过云楼藏书拍卖的宋刻《锦绣万花谷》 就出现在了此次展览中。 这部书传说在明代就已按页论价,而过云楼竟拥有完整40册,皮纸佳墨,品相精良。 这是海内外仅存的孤本,也是目前海内外所藏部头最大的完整宋版书,包罗天文地理人物风情,堪比宋代人的百科全书,难怪清代学者阮元曾有书成锦绣万花谷,画出天龙八部图一说。 海内仅见的因字不损本《曹全碑》也从上海博物馆借出现身展览,让人们一睹真容。 《曹全碑》全名为《汉合阳令曹全碑》,刻于东汉时期,是公认的汉代隶书极致的代表作,明朝万历初年于陕西出土。 《曹全碑》出土后没多久,就在搬动过程中损毁了右下角的因字,后又因狂风吹倒树木被砸断为两段,因此现存碑拓均为受损后的拓片,而过云楼曾经藏有的这一《曹全碑》拓片是明代《曹全碑》出土后的初次拓片,又称因字不损本。

过云楼缔造的私家收藏风雅传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几代人集腋成裘,使得鉴藏成为一种家学濡养。 顾文彬之于过云楼,仅仅开了个头。 顾文彬的第三个儿子顾承是位书画鉴赏奇才,据说各种古董到他手中,立即能分辨出真假,一百次也难失手一次。 十卷《过云楼书画记》中,有很多内容都是顾文彬与顾承商量切磋的。 顾承之子过云楼第三代主人顾麟士更是将过云楼发扬光大,引向全盛。 他孕育了著名的怡园画社,当时也曾得名当代虎头(东晋画家顾恺之小字虎头),还被张大千赞誉为当代鉴赏第一人。 在顾麟士手中,过云楼藏书画扩大为千余幅的规模,藏书则充实至包括宋元旧刻、精写旧抄本、明清精刻本、碑帖印谱等800余种。 其中,宋刻《锦绣万花谷》就是其重要的收获。

过云楼的门楣上,篆刻着顾文彬为子孙后代定下的收藏法则十四忌。 天阴雨、地肮脏、有烛火、饮酒后、临摹抄写、强行借阅等14种情况下,都不得进入过云楼取阅藏品。 巨细无遗的规则背后,是对文化艺术的一种敬畏。 正因不仅仅把藏品视为物件,不断递传的鉴学与鉴藏才得以在过云楼形成。

相关链接

过云楼收藏今何在

如今,绝大多数过云楼收藏由私藏变成公藏,为更多的人们所共享。 正如过云楼之得名,再珍稀的藏品也不过是过眼云烟,没有人能将其永久占有,然而,对文化艺术恒久价值的认知、欣赏与守护,却是可以代代相传的。

1951年和1959年,过云楼顾氏后人先后两次将家藏的总计300余件书画精品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其中包括宋代魏了翁《文向帖》,元代张渥《九歌图》、倪瓒《竹石乔柯图》,明代祝允明《怀知诗卷》、沈周《送行图》、文徵明《风雨重阳》诗画,清代释道济《花果册》 等。

1960年,过云楼顾氏后人将家藏的124件文物捐赠给刚刚成立的苏州博物馆。 其中,元代吴镇、柯九思等合作的《七君子图》堪称镇馆之宝。

1992年,南京图书馆以40万元向过云楼顾氏后人购得过云楼藏书总计541种3707册。 这批藏书约占过云楼藏书的四分之三,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版本类别完备精善,几乎囊括古代纸质书籍的所有类型,在时间上横跨宋、元、明、清,地域上除了中国历代版本外,还有少量日本刻本、朝鲜刻本。 其中,7部宋刻本、10部元刻本以及多部明清刻本、稿抄本尤为珍贵。

2012年,由海内外孤本、宋刻本《锦绣万花谷》领衔的179种1292册过云楼藏书被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以2.16亿元在拍卖会上竞得,与南京图书馆所藏的过云楼藏书团聚。 两家机构也在携手进行学术研究和再版工作,以发掘其重大的文化价值。

此外,过云楼还有少量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中国国家图书馆、南京博物院等文博机构。

流失文物国博展出文物收藏最新消息

1、圆明园流失国外的文物不可计数,请将你了解的相关资料,记录在下面。2、流失海外百余年,马首终归圆明园,官方对此有何表示?3、国博展出近70年回归的600多套文物,我国还有哪些珍贵文物“流浪”在外?4、2019国庆期间国家博物馆开放时间十一有哪些展览5、流失海外的国宝有多少回国了6、大英博物馆百件文物亮相国博,但最珍贵的95号房他们还是藏私了 圆明园流失国外的文物不可计数,请将你了解的相关资料,记录在下面。一、流失文物概况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及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以下资料或许可藉以管中窥豹。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二、流失文物介绍1、十二兽首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兽首由驻华耶稣会教士郎世宁设计,他以兽头人身的十二生肖代表一天的二十四小时,每座铜像轮流喷水,蔚为奇观。1860年,十二生肖兽首被英法联军掠夺后流落四方,其中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马首铜像于2007年被澳门商人何鸿_购得后捐献国家。鼠首与兔首由法国皮诺家族无偿捐赠中国,入藏国博;截至2013年5月,据可靠消息龙首在台湾收藏;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2、《骏骨图》《骏骨图》是元代画家龚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描绘了一匹饥肠辘辘的马,它瘦骨嶙峋,几乎抬不起头来,但仍可从其如炬目光中感受到不屈精神。《骏骨图》右上角钤有“淳化轩图书珍秘宝”印和“淳化轩”朱文长方印,说明此画原藏于圆明园淳化轩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此画被人从圆明园掠出,后辗转到了日本,被阿部房次郎(1868—1937家族收藏。阿部房次郎是20世纪初日本的纺织业巨子,他深受当时关西汉学家内藤湖南(1866—1934及长尾雨山(1864—1942的影响,从日本和中国搜购书画。1937年5月,阿部房次郎因病去世,临终嘱托家人其收藏来于社会,当归之社会。1943年,其长子阿部孝次郎将160余件中国古代书画,捐赠给大阪市立美术馆,成为该馆早期的馆藏支柱。此画至今还保存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3、圆明园四十景图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弘历即传旨如意馆画师冷枚:按康熙朝绘制的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为圆明园各“殿宇处所”起稿分景画样。其后不久又改令唐岱、沈源二人绘画。由沈源画房舍,唐岱画土山树石。后来周鲲等人也参与了这套“圆明园大册”的绘制。起初这套图仅绘了33景。乾隆六年增入方壶胜境、蓬岛瑶台和慈云普护3图,乾隆九年九月又增入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洞天深处和月地云居4图,从而最终成为《圆明园四十景图》。因为圆明园所有建筑均已无存,《圆明园四十景图》便成为后人领略圆明园盛期风貌的最直观最形象的珍贵史料,也可以称之为国宝。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圆明三园,《圆明园四十景图》被法军上校杜潘(DuPin所得。杜潘在回到法国后分别于1862年2月26日、27日、28日和3月1日在杜鲁欧拍卖行举行专场拍卖,其中就有这套《圆明园四十景图》。4、金瓯永固杯“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金瓯永固杯”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杯口边铸有“金瓯永固”、“乾隆年制”篆书。根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对“金瓯永固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要领用内库的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在制作过程中的每道工序之前都要先精细地画图样呈览,直至皇帝十分满意方可。根据华莱士典藏博物馆馆方资料显示:这对“金瓯永固杯”为法军上校杜潘(DuPin于1860年从圆明园获得(著名《圆明园四十景图》就是此人从圆明园掠夺走的。5、《虞山林壑图》《虞山林壑图》盖有“淳化轩”和“淳化轩图书珍秘宝”两方印章,并被收录于《石渠宝笈续编》淳化轩,证明其为圆明园淳化轩旧藏。咸丰十年(1860年圆明园遭劫掠,流散民间。此画一度被浙江宁绍道台顾文彬的过云楼收藏,后又被上海大收藏家谭敬(1911-1991得到。上海解放前夕,谭敬带着书画去了香港,任香港华商总会理事。因驾车出了事故,吃了一场人命官司,因此入狱服刑。释保后预备出走澳门,为筹备资金,把手边的真品、精品都卖了,得款合当时金价600两。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学者:法国枫丹白露宫收藏3万多件圆明园文物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百科——十二兽首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百科——圆明园 流失海外百余年,马首终归圆明园,官方对此有何表示?官方对此表示非常欢迎,对于这些为了马首回归祖国的人表示感谢,不仅要展示好这些国宝,同时也要做好研究和保护工作,也同时希望更多的圆明园文物能够回到家乡。也号召社会爱心人士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这些行动中来,积极的去保护国家文物。在展厅当中,这些圆明园兽首其实只是一个代表许多流失海外的文物,目前正在逐步的回归祖国,感谢港澳爱国同胞的无私奉献和不懈努力。圆明园12兽首当中,其中还有五尊兽首,至今仍然漂泊海外,而这尊马首的回归要感谢香港何鸿_。他为圆明园瘦瘦的回归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此之前猪首也是由他来捐赠给国家的,这些圆明园兽首做工精巧,不仅外形美丽,而且还内有机关。本身是作为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外的喷泉主要构件的由意大利人郎世宁设计。不仅形态栩栩如生,而且历经了百年,仍然没有出现任何锈蚀的情况,展示了当时极高的工艺水准,对于我国科学家研究当时的制造工艺以及文化都有巨大的价值。不过因为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导致圆明园惨遭焚毁,这些射手也流失海外,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随着我国逐渐奋强,国力日渐兴盛,许多流失海外的文物也逐步回归祖国的怀抱。在这次的马首回归仪式上,国家文物局表示,这些文物将会从之前的一些流失文物共同做展出,等到展出结束之后将一并收入圆明园管理处珍藏起来,并且进行管内的长期展出。希望在未来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能够全部回归祖国的怀抱,作为人类文化的一块瑰宝,圆明园里面珍藏的这些文物,一直以来都是具有极高的艺术及文化价值的,它也是我们国家的财富。 国博展出近70年回归的600多套文物,我国还有哪些珍贵文物“流浪”在外?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华夏大地,积存了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圆明园拥有自康熙以来清朝历代帝王收藏的纯金、镀银、玉雕、铜铸佛像等珍贵历史文物达10万尊以上,最终被列强洗劫一空。女史箴图原本是东晋大家顾恺之的作品,不过原作早已遗失,现存的是唐代临摹的版本,但同样极为珍贵。它总共有十二段,分别描绘了一个场景,真实再现了古代宫廷女子的生活,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工艺珍品,唐朝唐三彩,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品,不仅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当得要的作用。现馆藏于大英博物馆,唐三彩是唐朝雕塑遗失的代表。清朝圆明园兽首铜像,除了牛、虎、猴、猪、马、鼠、兔在中国大陆,龙首在台湾,蛇首、羊首、鸡首、狗首四件兽首至今仍下落不明。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3万多件,其中绝大部分是无价之宝。该馆长期陈列的中国文物约有2000件。看到这么多流落海外的中国国宝,你是否感到震撼?现在很多的文物都成为了国外各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但也有人说,这些国宝在外国,也许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对此各位看官怎么看? 2019国庆期间国家博物馆开放时间十一有哪些展览国庆十一期间国家博物馆展览推荐国庆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国庆小长假你有什么样的安排呢?不如来看展吧,今天,国家博物馆有哪些展览可供大家学习欣赏?国庆节期间国家博物馆什么视乎开放?一起来看看吧!博物馆开放时间:2019年10月1日—10月2日暂时闭馆,10月3日至10月7日正常开放国庆十一期间国家博物馆展览推荐①和合共生—临漳邺城佛造像展展期:2019/8/6-2019/10/27地点:北16展厅票价:30元②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展出时间:8月9日—11月9日展出地点:国家博物馆一号中央大厅、西大厅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70年后的今天,当时升起的红旗、悬挂的红灯笼、使用的礼炮和话筒,还有国歌唱片等24件文物在国家博物馆最重要的展厅——中央大厅展出,一段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珍贵影音资料循环播放,引领观众重温“开国大典”,生动见证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时刻。③时代新章——国家博物馆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展期:2019/8/6-2019/10/7地点:国家博物馆南1展厅票价:免费本次展览通过秦城·发现迁陵、秦人·秦民生活、秦政·王朝县政、秦朝·一统之制四个方面展开讲述。④小城故事—湖南龙山里耶秦简文化展展期:2019/8/6-2019/10/7地点:国家博物馆南1展厅票价:免费⑤烽火艺途——武石捐赠作品展展期:2019/8/27-10/13地点:国家博物馆北4展厅展览分为刀与笔——宣传的战士、喜与歌——时代的新颜、思与忆——征途的回望、意与趣——芳草久已茂四个方面⑥字载中华——中华精品字库工程成果展展期:2019年8月22日对公众展出展厅:北11展厅门票:免费但需要预约艺术和信息技术、汉字应用的高度融合,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⑦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展期:2019年7月9日—10月27日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展厅票务:免费对公众开放(但需提前预约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是古丝绸之路的枢纽、东西方文化交流汇聚之地,更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和中介。⑧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展览时间:2019/9/17-11/17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北2北3展厅⑨心灵的畅想—梵高艺术沉浸式体验活动时间:2019年6月22日—2019年10月8日活动地址:中国国家博物馆门票价格:60元—320元 流失海外的国宝有多少回国了如下:1、2018年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蓥(yíng”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至此,流失海外百余年的圆明园青铜“虎蓥”终于重回祖国的怀抱。青铜“虎蓥”为西周晚期文物,顶盖内铸有“自作供蓥”铭文,因其精美独特的造型、罕见的虎形装饰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相关资料显示,青铜“虎蓥”原为清宫皇室旧藏,1860年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从圆明园劫掠获得,此后一直由其家族收藏。2、2019年8月23日深夜,CA168次航班缓缓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流失日本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于8月24日凌晨安全入库。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的回归,是我国政府在国际公约框架下成功追索流失到日本的文物,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更加令人振奋的是,这组青铜器将会出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于9月17日举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上。介绍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诱惑中国文物流失的数量非常惊人。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国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在此期间,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其中,仅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展出的可以看到的中国文物就有448件(组,涉及书画、青铜器、陶瓷器、玉器、金银器等9大门类。 大英博物馆百件文物亮相国博,但最珍贵的95号房他们还是藏私了3月2日,大英博物馆携百件馆藏珍品来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正式开展。 ,在了如三舍每日勤勤恳恳扫地、看大门并时刻想拥有文艺气质的小学僧,自然不能错过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展览很火爆,光安检就排了一个小时。 废话少说,直接上图,看看大英博物馆这回来中国都带来哪些宝贝。 古埃及木棺,木乃伊木有来,上面有各种咒语和图形,有兴趣自己来猜猜是什么意思。 刘易斯棋子,用海象牙雕刻,世界上最出色的古代国际象棋棋子,对比下中国雕刻,简直是没“开脸”嘛!“大洪水”记录板,这件是本次展览的明星,围得人那叫一个多,如果您懂得楔形文字,那一定要给现场的朋友解读下!密特拉神像,正面看以为这尊神的身下是一匹马,背面才发现其实是一头牛,这可能就是西方的“执牛耳”。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这位法老左右手各执一法器。 王后竖琴,牛头造型,每次看竖琴,总觉得中国弹棉花用的弓子是它的鼻祖。 环球航行纪念章,纪念英国德雷克船长继麦哲伦之后进行的第二次环球航行。 简单说就是再论证一下地球是不是圆的。 沫司徒疑簋(GUI,三声,沫司徒疑是个人名,簋就是北京簋街那个簋,中国商周时期的一种礼器,以前的天子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可以拥有九鼎八簋。 唐代刘庭训墓的三彩文官俑,看完刘易斯棋子再看我大唐文官俑,感受下什么叫雕刻精美的“开脸”。 中国古代丧葬曾有人殉之制,后来因为太残忍并且浪费宝贵的人力资源,就改为文武官俑来代替。 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木槌和签字笔。 看完就一句,世界需要中国!看完展览后,本小学僧兴冲冲地跑回了如三舍,跟舍爷汇报参观情况,结果就出现了下面的情况。 舍爷:展览不错?挺有收获?小学僧:那是必须的舍爷:“95号房”来了几件?小学僧:95号房是什么?舍爷:你你还是扫地去吧!经过一番“知耻后勇”般的学习后,小学僧发现舍爷口中大英博物馆“95号”及他的主人,有着比大宋风云、清宫辫子戏、抗日神剧加一块儿精彩十倍并且价值连城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95号中那些珍贵的宝贝,一件都没带来!所以光看展览,不看小学僧下面的内容,你一定会后悔的!夏日的东京汴梁天气有些闷热,在延福宫中小憩的宋徽宗做了一个很美的梦:大雨过后,远处天空云破之处,有一抹神秘的天青色,格外令人着迷醒来之后,他便写下一句诗:“雨过天青云破处”,拿给工匠参考让他们烧制——冠绝于世的汝瓷由此诞生。 汝窑的诞生关于汝窑的诞生,宋徽宗做梦的段子只是民间传说,并无史料佐证。 倒是南宋叶真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明确了汝窑大概的烧造时间和烧制原因。 汝窑的诞生,与当时采用覆烧(口沿朝下口沿不挂釉的烧造方式,不符合宋代皇室用器要求有关,也就是上文提到的“芒”。 另外,基于宋徽宗的艺术家气质和他崇信的道教,所产生的以清淡为美、不重雕饰的审美,正是带有淡淡天青色的汝瓷于宋代诞生发展的原因。 对于汝瓷于宋代发展的时间,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曾推论:“从宋徽宗崇宁五年,上溯到哲宗元佑元年”。 700年后、700公里外的北京紫禁城,已经76岁的乾隆皇帝,拿起了一只天青釉的汝窑碗,不知是身体的原因还是什么事情,诗兴大发的乾隆像往常一样,一边婆娑着汝窑碗,嘴中吟出了张冠李戴的御制诗:均窑都出_内司,至今_多_艰致。 内府藏_数近百,_则晨星见一二。 何物不可穷其理,_大难藏_小易。 於斯亦当知惧哉,愈大愈难守其器”——乾隆丙午(1786年御题乾隆为汝窑作的那些诗于今人的眼光,很难理解乾隆对于汝窑的“爱”。 除了上文提到的汝窑碗,乾隆还分别在汝窑纸缒瓶、盘、洗、胆瓶等器物上,题刻御制诗。 根据乾隆为汝窑御制诗的年款所对应的年龄——乙未年(1775年,65岁、戊戌年(1778年,68岁、丙午年(1786年,76岁判断,可能是因为清代紫禁城室内光线不佳和年龄增长导致视力下降的原因,乾隆对于汝窑的分辨,在御制诗中出现两次错误:第一次,上文提到的把汝窑看成钧窑;第二次更狠,“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_食器”不仅汝官不分,文雅的案上水仙盆,成为了乾隆诗中的狗食盆。 虽然清宫档案中有过乾隆命御窑厂烧造汝瓷的记录:“乾隆二年,十月十三日汝釉杏元四方双管瓶一件”但小学僧认为,乾隆的审美更适合花花绿绿的粉彩、珐琅!2009年,这只带有乾隆御制诗的汝窑碗陈列进大英博物馆的“95号房”中,供世人观赏。 1892年,光绪十八年,这在历史长河中注定是一个猛人诞生的年代,刘伯承、郭沫若、佟麟阁、蔡廷锴、佛朗哥,和大英博物馆“95号房”的主人——波西瓦尔·大维德爵士。 1892年在印度孟买出生的大维德,按照现在的话讲标准的富二代,老爸萨森大维德男爵一世名下有多家贸易公司、银行和纺织品公司。 家境殷实的大维德,在剑桥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大维德与中国陶瓷的邂逅,据说是来自朋友家中壁炉架陈设的一只中国瓷瓶。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离开了紫禁城,而大维德来却到了仰慕已久的中国。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已经在收藏界小有名气的大维德应邀协助设计在紫禁城内举办宫廷艺术珍宝展。 故宫内大量的珍宝,让大维德于瓷器鉴赏方面受益良多,幸运女神也同时眷顾了他。 1927年重返中国的大维德,听到了一个促成其日后在世界收藏界伟大地位的消息:慈禧太后在1901年出宫时将一批内府珍宝抵押给了北京的盐业银行。 大维德最终获得了这批40多件的瓷器珍品。 故宫文物的外流在1924年溥仪出宫、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前,根据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和他老师英国人庄士敦《紫禁城的黄昏》一书记录,故宫内大量珍藏的珍宝,分别以战争劫掠、太监盗窃、官员巧立名目借出、抵押以及溥仪“自己偷自己”的方式流出故宫外。 “明清两代数百年来帝王搜集的宝物,除了第二次被外国士兵拿走的以外,其余大都留在宫中现在想来,这宛如一场大掠夺。 参加掠夺的,上下交相贼。 换言之,大概有机会偷的,没有不去偷,简直是天不怕地不怕。 “——溥仪《我的前半生》。 1930年,大维德通过各种渠道并凭借自己的艺术眼光,陆续收集到大量的陶瓷精品。 他也就此成为西方收藏中国陶瓷的第一人。 大维德爵士在世界陶瓷界的地位,不仅在于他收藏的众多中国陶瓷精品,他之于中国艺术文化对世界的传播、中国陶瓷的研究以及围绕中国艺术与考古开展的艺术教育,都有别于其他西方收藏家。 1935年,大维德参与筹备了包含700余件故宫文物在内的中国古代艺术珍品海外大展。 为了将文物安全运送到伦敦,他与英国政府交涉,并最终让英方出动巡洋舰来运输故宫文物。 在中国陶瓷器的研究中,大维德大量借鉴《遵生八笺》、《格古要论》里中国文人雅士对于器物的鉴赏研究方法和审美精神品味,并着手《新增格古要论》的翻译(1971年出版,取名《中国式鉴赏》。 伦敦大学成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中国艺术与考古系”,也与大维德有密切关联。 “大维德爵士承袭了中国文人鉴赏家的传统,他不仅仅是欣赏藏品本身,也努力考证它们的历史和地域背景,以及过去几个世纪以来相关的鉴赏和研究。 ”——《大维德爵士收藏的中国陶瓷》康蕊君。 1941年,大维德爵士被日军逮捕,并在上海关押9个月。 这次牢狱经历让他患上肌肉萎缩,随后的生活以轮椅为伴。 1953年,大维德爵士将全部藏品捐赠给伦敦大学,并成立“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 1964年,大维德爵士去世。 2009年,大维德爵士藏品,入藏大英博物馆第95号展厅。 于小学僧看来,大英博物馆的精华在“95号房”,而“95号房”中的精华就是包含被乾隆涂鸦汝窑碗在内的宋代单色釉瓷。 大维德爵士收藏的宋代陶瓷精品,包括了汝、钧、官、定、耀州、龙泉等南北方窑瓷。 汝窑精品中的精品,就是全世界仅存不足70件,台北故宫21件,北京故宫二十余件,大维德爵士收藏有7件汝窑瓷。 小学僧说:汝窑的烧造,采用将器物内外施釉,然后用细小的尖状支钉承托器物底部的裹足支烧法,支钉常见圆圈形隔垫和饼形隔垫。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北宋汝窑双鱼纹洗,足内便有三个“芝麻钉”痕。 另外,大英博物馆也收藏有一件,大维德爵士1935年于杭州发现的南宋时期支三钉垫饼。 小学僧说:汝窑烧造温度相对较低,大约在1200~1250摄氏度,胎体呈香灰色,釉层较厚。 对于汝窑神秘的釉料,南宋周辉在《清波杂志》有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清凉寺汝窑附近,确实发现有玛瑙矿。 根据后来的科学分析,汝窑釉料中因含有氧化铁和极少量的二氧化钛,所以会形成汝瓷的天青釉面。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汝窑没有采用北方窑场进入宋代后常见的“煤窑”,依然用木材柴烧,但是因为钛元素的存在,所以釉面还是会出现偏黄的情况,不过黄色能更增釉面的青莹。 小学僧说:于今天看来,能够拥有一件汝窑,都属天大之机缘。 南宋时期有个官员,为了巴结主子,一口气给宋高宗送了16件汝窑:“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张俊进奉汝窑酒瓶一对、洗一、香炉一、香合一、香球一、盏四只、盂子二、出香一对、大奁一、小奁一。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 其中的“奁”,原指古代女子存放梳妆用品的圆形镜箱,后来器形被制瓷参考,烧造“奁式炉”。 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北宋汝窑的三足奁式炉。 钧窑虽然一些制作精美的钧窑被进贡到北宋宫廷,也就是所谓的“官钧”,但大多数的钧窑制品仍属于民窑制品。 相比汝窑,钧窑制品的胎体较为粗糙,釉色以天蓝色的乳浊釉、玫瑰紫釉、青釉为代表。 官窑口沿釉薄处胎体呈深灰紫色,足底无釉露胎处呈铁褐色这就是宋官窑瓷器代表性的“紫口铁足”。 官窑器的胎体较薄,呈深灰色,施釉较厚,釉中气泡密集,釉面带有大开片。 定窑北方定窑于宋代开创了提高产能和烧成率的匣内支圈仰烧和覆烧,为了避免器坯与支圈粘连,所以器物口沿部无釉(芒口。 对于定窑出现的“瑕疵”芒口,古代匠师以金属镶边的形式,来掩盖这种缺陷。 虽然大英博物馆“95号房”中价值连城的宋瓷一件没有来,不过站在世界文明角度,仍能看到不少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及世界各地的珍贵文化遗产。 在最后,小学僧对想去国博参观此次展览的朋友有三点提示:第一,如果有时间外加银子充足的话,可以先看看《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简单了解,因为展览是建立在此书的基础上展开的;第二,要抱着学习和欣赏艺术的心态去参观,千万别说“这些都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抢走的”诸如此类没有常识的话,先有常

南京经典春拍推出“大美”古代书画专场

南京经典2019春季拍卖会将于7月18日在南京城市名人酒店拉开帷幕,届时将隆重推出《大美——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南京——南京顶级画家》、《一代草圣——林散之书画》、《翰墨情缘——同一上款书画》、《江山多娇——新金陵画派》、《凤先生——吕凤子师友书画》、《丹青集萃——中国近现代书画》、《禅画宗师——圆霖书画》等专场。 南京经典在“减量提质”下,为广大藏家提供更多高质量的艺术佳作,以惠藏家。

预展时间:

7月18日(9:00——18:00)

7月19日(9:00——16:00)

拍卖时间: 7月19日(周五)晚六点

展拍地点:南京市中山北路30号城市名人酒店4楼。

大美古代书画专场

“大美”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是南京经典重点推出的学术性专场。 今春,南京经典“大美”古代书画专场根据拍卖市场热点,整理推出了“金陵一脉”、“女性书画”专题,甄选明清各家三十余件精品佳作,包括《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出版的明代张翀《丰登图》,文物商店旧藏明代林广《秋山策杖图》,金陵八家之一的张修《春山待客图》,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兰竹二帧》,清代才女董琬贞的《秋月丹桂图》,晚清民国艺坛传奇人物谈月色《春日探梅图》等。 众多名家书画精品将一一呈现在“大美”专场,以飨藏家。

315 张翀 丰登图

设色纸本 扇面 17×51cm

出版:《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一册,P94,文物出版社,1996年。

著录:《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第一册,P130,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出版,2011年。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出版第一册? P94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著录P130

张翀,字子羽,号浑然子、图南,明末金陵画家,活跃于隆庆、崇祯年间。 《石渠宝笈三编》收有“东阁观梅”轴(崇祯十二年1639),《秘殿珠林》收其“采芝图”(隆庆四年1570)等,清宫旧藏其画有一十一幅之多,今皆在台北故宫。 大陆各博物院馆共藏仅三十余件。 散藏于民间的张翀画作则寥若晨星。 本幅“丰登图”以“芥子纳须弥”之势在小小扇面上画人物二十人,画史稀见,不可多得。 此扇来源清晰,首都博物馆旧藏,《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足以可宝。

作为职业画家,张翀山水花鸟人物皆善,但其最为出名的还是人物画。 据题款“崇祯庚辰上元张翀戏作于吹香馆”可知,此图是张翀1640年的元宵节所画,画中呈现370多年前金陵孩童闹元宵花灯的非凡场景。 盈尺扇面上绘制多达二十名童子,头尾呼应、穿插有致而无一重样,是对一个画家布局和绘画能力的高超考验。

316 张修 春山待客图

设色绢本 立轴 163×53cm

备注:文物商店旧藏。(背部有标签)

张修,字损之,明末清初人吴门长洲人,后迁居金陵,成为清初金陵画坛的重要成员。 周亮工“金陵八家”的最初版本中他被推为八家之首。 惜乎其人以“泥上偶然留指爪,飞鸿哪复记东西”的姿态飞掠画史,只给后人遗落了吉光片羽。 本件山水的出现,填补了一些历史的亮光。

关于“八家”之说历有纷争,学界此前多采纳张庚《国朝画更录》龚贤为首的版本。 但随研究发展和新证据的发现,国朝版已被普遍质疑,一来因为张庚与“八家”不属同代,二来其人亦未到过南京,所记之事当为耳闻。

“八家”可考的源头,始见于王弘撰(1622—1702)编著的《西归日札·善画八大家》(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刻本),成书较早的周亮工《读画录》虽然收录了张修在内的诸位金陵画家,但并未明确出现“八家”之说,而录入“八家”的方志(乾隆《上元县志》嘉庆《江宁府志》)皆晚于王本。

《西归日札》记载的周亮工“八家”以张修为首:

“善画八大家记。 金陵之以善画名者众矣,而周栎园(周亮工)司农独标举八人,曰八大家。 则张损之(修)、谢仲美(成)、樊浴沂(沂)、吴远度(宏)、樊会公(圻)、高蔚生(岑)、胡石公(慥)、邹方鲁(喆)也。 其时有叶荣木(欣)、盛白含(丹)、施雨咸(霖)、盛林玉(琳)辈,八人者不能过之,乃不与焉。 ”

王弘撰是陕西华阴人,明亡后放弃科举,游历于江浙二十余载。 他仅比周亮工年少十岁,既是同辈,客金陵时又与周亮工交好,不但题跋过周的藏画, 所撰《砥斋集》还收有写与周亮工的尺牍,皆以极敬之语出之,直呼“今之世,如先生者几人乎,殊可叹也”。

由极敬重周亮工的同辈友人所记录的周公语录,是至为可靠的历史证据。

317 林广 秋山策杖图

设色绢本 立轴 163×53cm

备注:文物商店旧藏。(背部有标签)

林广(明末清初),广陵人,是久居金陵的职业画家。 山水、人物初学宫廷画家李在(?-1431)与蓝瑛,居金陵后,融入了金陵画派地域画风的时潮,发展出典型的金陵面目。 作为职业画家,林广的绘画能力很强,金陵各种风格都有涉猎,既有类似吴宏、高岑一路的山水风格,亦有接近武丹的面目(《上元县志》版“金陵八家”既有武丹)。

此幅描绘山间清溪红叶秋景,细润清新而笔气生动。 画面近处山泉清流,远处高山耸立,中景茅亭一间,一老者策杖行于山路,几处红叶黄花及枯木点缀其间,正如“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集富诗意与情趣。

林广《春山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林广《栖霞佛岭》题款(南京博物院藏)与本幅题款

《石渠宝笈·三编》收录其《春山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见上图),略有早期浙派风格,但笔性与本幅是一致的。

本幅落款“庚戌(康熙九年)夏日澹园林广写”。 题款的方式、用笔与藏于南京博物院的《栖霞佛岭》图如出一辙,真迹无疑。

张修、林广皆为明末清初时期金陵名家,此二幅山水图轴,一写春景,漫山碧翠;一写秋山,细润清新。 一春一秋,尺幅、装裱皆相同,原或为“春夏秋冬”四屏。 且同为文物商店旧藏,保存完好,品相较佳,尤为难得。

319 张风 佛像图册

水墨纸本 册页 画25.5×37cm 尾跋25.5×37cm×9

【著录】

1.《宸翰楼所藏书画目录 贞松老人遗稿丙集》,第160页,罗振玉撰,上虞罗福颐,一九四七,铅印本。

2.《历代书画录续编》第十七册,《雪堂书画跋尾》罗振玉撰(上虞罗氏贻安堂 民国刻本),P7、P102-104,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

【备注】“唐学斋”应为吉川幸次郞鉴藏印。 吉川幸次郎(1904-1980)国立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东方学会会长,日本外务省中国问题顾问等,吉川幸次郎为自己的书房题名“唐学斋”,后来由于会读《元曲选》,书房又改称“诂典居”,着手《元曲辞典》。

“此册合诸贤手迹重以五芝行迹,可谓荟众芳于一堂,安得不珍为艺林重宝呼”(罗振玉跋语)。 这本罗振玉称为艺林重宝的册页,由张风、陈舒等清初名家合作;其内容围绕一大事因缘:吴中孝子王五芝(经考为王毂祥之孙)在甲申明亡后,搜集明代铜钱铸造三尊大佛为父母祈福冥寿。 张风、陈舒、杨补、陈衡、周茂兰五人被其精神所感,或绘或记或诗,赠王五芝以表感佩。 由陈舒题跋可知,是册成于顺治九年(1652)。

“康熙初中期活动在金陵的画家……张风、陈舒都是面目极强的个性派画家”(薛永年《地域文化与清初金陵画坛》)。 张风、陈舒画迹历来少见,本册前有张风画佛,后有陈舒、杨补、陈衡、周茂兰等名士题跋。 张风、陈舒、杨补皆记载于周亮工《读画录》,而《读画录》是记录清初金陵画坛的第一手资料,无怪罗振玉奉为艺林重宝。

册首,张风以白描笔法率意勾勒出三身佛像,风流尽显,落以“真香佛空”一印。 张风画作常不署名,唯以此四字代之(周亮工《读画录》卷三“画尾署真香佛空,或称升州道士”)。 清初金陵画坛上,张风以奇肆综放的笔墨横空出世,不仅当时就以山水人物闻名,对后世画坛亦深有影响,张大千取斋号“大风堂”既是对张风的致敬之行。

此册流传到民国时被罗振玉(1866-1940)收藏和研究。 罗振玉两次长跋录其所考以示珍重。 他通过朱柏庐《愧纳集》和万渊北刻本《吴门七孝子画像传》确定了王孝子乃王德贞,是王毂祥的孙子,五芝为其号。 王毂祥作为文征明的重要弟子和吴门派代表人物,家风严谨,传至孙辈,任有孝风如斯,实在令人赞叹。

328 査士标 江山垂钓图

水墨绢本 立轴 175×47.5cm

备注:《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査士标》,P653,第51、49印。

査士标临吴镇《江山垂钓图》是査士标研习元四家的力作,笔墨精良、尺幅巨大、品相完满、足以可宝。

本幅取吴镇中锋圆笔、淡墨,来绘制圆形起伏的山丘,平湖中一渔父垂钓,乃最典型的吴镇面目。 但査士标的行笔速度明显快于吴镇,在吴镇那永恒宁静感的画风中加入了一种新的律动,是典型借古开今的风流。 画面的结构,是典型元代三段式布局。 这种深深地影响了从吴镇到査士标的若干代画家的山水布局可以一直上溯到赵孟頫、赵雍父子,让画家在表现江南处处有河流、湖泊的景色时得心应手。 所以吴镇渔父题材的作画中市场出现此类构图。

査士标的书法自幼临习董其昌,至其中年,已炉火纯青,看题款,全然从心所欲的风流,真迹无疑。

326 蓝瑛 太湖石

设色纸本 立轴 141×50cm

备注:《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蓝瑛》,P1555,第45印(田叔父)。

蓝瑛(1585-约1666),字田叔,号蝶叟,晚号石头陀、东郭老农等。 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尤以山水著名。 其山水法宗宋元,又能自成一家。 师画家沈周,落笔秀润,临摹唐、宋、元诸家,师黄公望尤为致力。 晚年笔力蓊苍劲,气象峻,与文征明、沈周并重。

作为后浙派山水大家,蓝瑛用这幅“太湖石”展现出他单独驾驭元素的自信。 是他脱去山水之后,展现绘石能力的绝佳代表,亦为其单独绘石中颇为巨大的一幅。

301 戴熙 仿王蒙山水

设色纸本 立轴 62×38cm

出版:

1.《金石家书画集》,P229,西泠印社初版,东京二玄社复印,1976年第一集。

2.《笔翰之遗——罗伊与玛丽莲·派普夫妇珍藏中国绘画》,图录编号41,P118/119,凤凰城艺术博物馆,1989年。

戴熙(1801-1806),字醇士,号鹿床、井东居士等,浙江钱塘人。 咸丰翰林,官至兵部右侍郎,辞官归里后主持崇文书院。 工诗书,善绘事,尤擅山水,四王以后的山水画大家,被誉为“四王后劲”,与清代画家汤贻汾齐名。

戴熙山水早年师法王翚,进而摹拟宋元诸大家,对于王蒙、吴镇两家笔意更有所得。 晚年观摩巨然真迹,在用墨方面有深切的领会。

此作乃是仿戴熙临古之作,画面长松茂树,山石嶙峋,笔墨积染,落墨浓厚,干湿互用,寄秀润清新于厚重浑穆之中,着淡色,皆隽妙,灵警浑脱之致,意境自生。

304 郑燮 兰竹二帧

水墨绫本 镜心 34×24cm×2

备注:“海陵谭氏家藏”为谭组云鉴藏印。

谭组云(1876—1949),名德钟,字组云,晚号海陵老人,近代杰出书法家。 收藏甚丰。

郑板桥独步清中扬州画坛的法宝,是他的兰、竹,配上自创的“六分半书”。

板桥的兰、竹,通常见于大立轴全景式构图,局部取景至为罕见,而板桥所用画材多为纸本,如这两开绘于板绫上者则更为稀有。

此两幅精品,一绘兰,一绘竹,皆局部小景,却别开生面,营造出迥别于大幅立轴的小雅之境,仿佛临窗借观,忘却天地,与这一缕风、一丛兰、一支竹独处而悠然自在。 尤其那一幅竹,风的速度和压力,都借竹叶的微妙动势而显露,由小见大,如入实境,实非大家而不能为之。 板桥以楷、隶为主,融合草、篆的招牌“六分半书”题诗于兰竹之下,乃是其开门的乱石铺街风度。 尤其那一幅兰草中,小字跌宕而优雅、从容,看似无心插柳,却成就了画面不可或缺的生动。 此二幅兰竹实为不可多得的精品,识者宝之。

318 魏之克 故园春梦

设色纸本 镜心 33×38cm×2

魏之克,后改名魏克,字和叔,与其兄长魏之璜(1568-1647)是明末清初金陵画坛的代表人物。 周亮工《读画录》指出“秣陵画,先惟知魏考叔兄弟”。 魏氏兄弟更活跃明末时期,略早于“金陵八家”。 二人于崇祯年间参与了《十竹斋画谱》的绘制。

此二帧魏之克山水作于1646年,一年之后其兄魏之璜辞世,据此而断,当为之克晚岁之作。 与他早先的作品相较,笔调已然松润开来,山水茅亭和人物都在更为恬淡的笔墨中融为了一体。

清初的官评与私论都对魏之克有甚高赞誉。 《江宁府志》载:“(魏之克)工山水,笔法秀美,姿颜软媚,不胜罗绮之态,此皆今日行家,以画名者”。 姜绍书《无声书史》称“之克字和叔,仪度轩举,山水较之璜,骎骎欲度骅骝”(山水超过其兄)。

以此二帧山水对照,时评非虚也。

324 董其昌 山水图册八开

水墨纸本 册页 33×22cm×8

【备注】王文治每开对题,欧阳仪题签。

1.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室名柿叶山房,江苏镇江人。 乾隆二十五年探花,官翰林,出任云南姚安府知府。 曾掌教杭州崇文书院。 工书法,能得董其昌神髓,喜用淡墨,以表现潇疏秀逸之神韵,时称“淡墨探花”,“淡墨翰林”。 与翁方纲、刘墉、梁同书并称“翁刘梁王”清中期书法四大家。

2.欧阳仪(晚清),湖南人。 光绪十七年任云南开化府知府。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香光、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人。 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诏加太子太保。 工诗文,善书画,精鉴赏。 书法超越诸家,以行楷称绝一代,对明末清初书风影响甚大。 山水师董、巨,以黄、倪为宗,以禅论画,有“画分南北宗”之说,著有《画禅室随笔》等。

此八开山水册乃董其昌53岁时为昆山友人张慎其所作,绘于丁未年(1607),十三载后(庚申1620)在张慎其舟中重阅而题。 董其昌为张慎其所绘皆精品。 藏于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的名件《青弁图》既同为慎其作。 石渠宝笈续编收有赵孟頫书千字文一册,后有董其昌庚申八月望前一日,亦为张愼其作题跋。 另据王文治快雨堂题跋:丁云鹏作吉云居砚山图,后有董其昌一跋云与丁南羽、陈仲醇舟行昆山至张慎其家观宋人钟离解甲受道图。

此册有王文治对题。 王梦楼一生研习董香光又精于鉴别,所题董氏作品,精品无疑。 册内所书有楷有行,追摹董书全力出之。 题录内容,有膜拜语“余每谓前明书画皆以香光为第一精鉴者”,有录香光《画禅室随笔》语录者,也有题自作诗配画景者,甚有趣味,尤其第三开书作于南京旧诗二首,全因“此幅溪径极似栖霞之桃花涧”。 今天栖霞山桃花涧依旧金陵胜景,香光与梦楼却已去春秋数百,引人顿生“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之叹。

305 姜淑斋 临王羲之“想弟帖”

水墨绫本 立轴 172.5×51cm

姜淑斋是明末清初不多的女性书家中以大草书独领风骚者。 姜淑斋,号广平内史,山东胶州人。 广东布政使宋可发(1610-?)儿媳。 精于行草。 师法王羲之、王献之,王士祯(1634—1711)《池北偶谈》称其“善临《十七帖》,笔力矫劲,不类女子”。 圆融温雅中有遒劲之气,为世所重。 时京师士大夫造门求书,如能得其纨素便面,倍加珍视,如秘藏珍宝。

王士祯称姜淑斋“不类女子”是对女书家最高的评价,因为古时鉴赏女子书画,往往把“闺阁气”划入略带贬义的评价范畴,认为最上等的女性作品要脱尽闺秀之气,如董其昌题管道升墨竹时所言“此卷竹枝纵横墨妙,风雨离披,又似公孙大娘舞剑,不类闺秀本色”。

朱彝尊(1629—1709)赞其书法:“三真六草写朝云,几股玉钗分,仿佛卫夫人,问何似当年右军,郁金堂外,青绫帐里,小字讶初闻,门掩谢池春草,书遍双鬟练裙。 ”把姜比作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这亦是可谓对一个女书家最高评价了。

此件书于明代花绫之上的《想弟帖》是姜淑斋大幅绫本书法中特别优秀的一件,不但体现出长期临习王羲之法帖之后的自如,挥洒之间又常以自韵出之。 同时,它还折射出明末大草书运动的一些共貌——有些行笔、转折提醒观者王铎、傅山对时代书风的重塑和影响,在女性的书法世界中产生了怎样的共鸣。

307 董琬贞 秋月丹桂图

设色纸本 立轴 91×36cm

董琬贞(1776-1849),字双湖,号蓉湖、双湖女史,海盐澉浦人。 清代著名女文学家、书画家。 汤贻汾之妻。 汤为当时艺坛高手,工诗词、擅书画。 夫妻论诗探画、比翼颉颃,同秀于画坛。

汤贻汾携家迁居金陵后,先购“隐琴园”,后筑“狮子窟”,董琬贞也因此在南京留下墨宝。 本幅“秋月丹桂图”即作于侨居金陵时,画赠浙江瑞安名家“莲仙先生”周国琛。

画中所绘中秋时令瓜果,石榴、葡萄、栗子、菱角、柿子、梨子、藕节、橘子、芋头、瓜以及置于细口瓶中的金桂一枝,共一十二种,被董琬贞巧妙设置融进画面让人不易觉察品类的丰富,只是感到一种和谐的观感。

画上一干赋诗题赞者,皆为彼时江浙名士,如藏书大家蒋光煦、《爨宝子碑》发现者邓尔恒、监察御史马沅,从而形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一干名士题咏于一名女性画家的作品上,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并不多见,亦足见董琬贞在彼时画坛的特殊地位。

308 王采苹 王采蘩 花卉二屏

设色绢本 立轴 111×27.5cm×2

王采苹(1826—1893),字涧香,著名女诗人、女书画家。 王原祁的六世孙女,山水宗家法,又精篆、隶、楷各体书法,风格近北魏,并擅画翎毛花卉。 擅于诗文,着有《忆选楼诗稿》。

王采蘩(?—1893),字筥香,其母即张纨英女史。 有《慕伏师班之室诗集》。

王氏姐妹的家学不但源自父系家族,亦来自其母张纨英的家脉。 张纨英的父亲是清代著名儒医张琦(1764-1833),其家族闺阁皆通翰墨。 张琦的妻子汤瑶卿(1763-1831),是晚清大家汤贻汾(1778-1853)的堂姊,能诗善书。 而汤瑶卿的四个女儿张?英、张英、张纶英、张纨英皆为才女。 张家后代最著名的则是张纨英的四个女儿王采苹、王采蘩、王采蓝、王采藻,姐妹四人皆善诗工画,其中以王采苹为最。

这两幅作品所展现出的,是王家姐妹在她擅长的翎毛花卉里,自然地融合了源自恽寿平的没骨花鸟技法,和大时代变革中西学东渐对中国花鸟画的影响—枝叶的穿插与敷色已经显示出更加侧重明暗与写实的自然主义倾向。 但纵观全画,意境又是全然中国的、古典的,只在雅致的调性里渗入了鲜活的艺术体验。 配上王彩萍擅长的隶书风格娟秀题款,使画面产生了一种隽永的形式美。

327 上睿 麻姑献寿图

设色绢本 立轴 185×58cm

上睿(1634-?),清康熙年间僧人。 字静睿、浔微,一作浔浚、浔睿,号目存、蒲室子、童心和尚、童心道人等。 江苏吴县人。 博学多才,工诗文。 初受荐入京师,因无心于仕途,旋以疾告归。 少居瑞光寺,后居东禅寺,与惠士奇、张大受等骚人墨客时相过从唱和。 工山水,布置深稳,气韵冲和。 曾与王翚同游都门,得其指授,用笔清劲隽秀,别其韵致。 花鸟秀丽酷似恽寿平,信手挥笔颇得写生之妙趣。 人物深得古法,线条简练明快,技法纯熟,其仿唐寅尤见功力,常以自题诗增强意境表达力。

Epic黑五网一活动开启 多款高级版游戏打折 最高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亲临得克萨斯州 发射现场 星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