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正就价格承诺方案进行磋商 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在今天(7日)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在谈到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情况时表示,目前中欧双方正在密集就价格承诺方案具体内容进行磋商。(央视新闻)


欧盟对外贸易的特点谁知道?谢谢了,急用```

内容比较多,发不全,你要看全部内容就打开参考资料里面的链接就可以了.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区域经济集团,同时又构成了我国出口贸易三个主要的区域市场之一欧洲市场的主体。 世纪之交,美国经济的减缓,日本经济的下滑,使得与欧盟贸易成为关系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课题研究试图从战略高度对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做一探讨,以把握其长期发展的脉络。 一、中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政策(一)中国与欧盟贸易的总量分析。 第一,中国对欧盟贸易的发展。 中国与作为一个区域性经济集团的欧共体及欧盟的贸易关系,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双边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见表1。 21年中,我国对欧盟的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3倍,出口增长了15倍,进口增长了12倍,净出口从逆差2亿多美元到顺差近50亿美元。 可以说,这段时间对欧盟贸易的发展使欧盟成了我国对外贸易三大市场之一。 第二,中国对欧盟贸易的阶段性发展。 我国对欧盟的贸易在过去的21年中显示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 从总量上看,我国与欧盟的贸易发展形成三个阶段,1985年以前进出口总额在百亿美元以下徘徊,1986~1992年在百亿美元阶段逐步走高,向上发展,1993年以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短短九年间,在高水平上实现了翻番。 此外,如果与欧盟在这一期间扩张的进程结合起来,1986年和1995年的数字分别与上一年相比,增长率分别达到39%和28%,可以主要看做是欧盟吸纳了新的成员所产生的影响。 从进出口的对比关系上看,以1997年为界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之前我国对欧盟的贸易表现为逆差,其间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4年以前,双边贸易基本持平,逆差不大;1984年以后,贸易的增长伴随着逆差的扩大,1989年达到虚早峰值,入超接近43亿美元;其后的七年中有五年维持在20亿-30亿美元之间。 自1997年开始,我国对欧盟贸易长期的入超现象得以改变,这一现象在1996年已经显现征兆,该年逆差接近为零,并在1997年迅速转变为数十亿美元的顺差。 第三,中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地位。 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欧盟与美国和日本并列为三大市场。 在出口方面,我国的三大主要出口市场依次是美国、日本和欧盟,1999年分别占我国出口额的比重为21.5%、16.6%和15.5%,三者共计53%,如果考虑到经香港转口这三大市场的份额,则比重还会上升。 欧盟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为我国出口第三大市差灶雀场。 在进口方面,我国的主要货源地依次为日本、欧盟和美国,1999年分别占我国进口额的比重为20.4%、15.4%和11.8%,三者合计47%,加上香港的转口,也可以达到50%以上。 欧盟位居日本和美国之间,为我国进口商品的第二大来源地。 从进出口两方面来看,我国与这三大市场的进出口额超过了我国进出口总额的一半。 1999年我国对这三个市场的依存度分别为,日本37%,排名第一;美国33%,排名第二;欧盟31%,排名第三。 这一位次与1997年的日本、美国和欧盟的排序相比,欧盟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仍排在第三。 但是,从依存度的动态发展来看,对日本的依存度基本未变,对美国的依存度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对欧盟的依存度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 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美国自2001年国内经济开始减缓,日本经济长期不振的国际大环境,欧盟经济的相对平稳发展,使得我国对与欧盟的贸易关系具有了更大的依赖性,欧盟市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稳定与增长具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 我国对欧盟的进出口贸易在欧盟的进出口贸易中所占的地位可以揭示欧盟对华贸易政策的特征。 根据1997年的数据,欧盟向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美国占19.6%,瑞士占7.4%,日本占5%,俄罗斯古3.5%,中国占2.3%,仅排在第五位,且与排在第一位的美国相差七八倍,就是与瑞士这样的小国相比,也仅为其1/3;欧盟从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美国占20.5%,日本占8.9%,瑞士占6.7%,中国占5.6%,排在第四位,与排名第一的美国相比,约为其1/4强,与瑞士还有1个百分辩携点的差距。 这一状况决定了我国国内市场在目前双边的贸易发展中能够对欧盟贸易政策产生影响的水平。 综合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欧盟市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性超出了我国市场对欧盟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性,显示出在双边贸易政策调整以及贸易谈判中,我国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 贸易政策与贸易发展状况是平行的两条线索,相辅相成。 贸易政策是以贸易实际为基础的,同时也会构造贸易发展的实际水平。 第一,我国与欧盟(包括其前身欧共体)贸易关系的回顾。 我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在1975年建交之前,双边的贸易发展属于民间交往的性质,由于与欧共体没有外交关系,双边贸易发展也只能通过与各个成员国分别进行。 1975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双边贸易关系正式建立,1978年签署了贸易协定,成立了贸易联合委员会,并定期举行年会;1985年签订了经济与贸易合作协定。 1994年欧盟开始实施亚洲新战略,并相继制定了三个专门针对对华关系的政策性文件,1995年通过了《中欧关系长期政策》,1996年通过了《欧盟对华合作新战略》,1998年欧盟理事会通过决议,把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名单上删除,并通过《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把欧盟的对华政策提高到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同等重要的地位,标志着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成熟稳定的发展阶段。 一系列文件的主导思想是确立了欧中关系为欧盟亚洲新战略的核心。 欧盟多次表示支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中美有关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在1999年11取得成果之后,欧盟认为中美谈判解决了欧盟80%的问题,中欧谈判要解决剩下20%的问题,经过艰苦的谈判,双方最终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的谈判在2000年5月19日达成协议,成为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二,我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特点。 双边的经贸合作规模与双方的地位不相称。 欧盟已经在战略上认识到亚洲以及我国是世界未来的重要市场,亚欧会议机制充分显示出欧盟各国政府观点的转变。 但是,从双边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相互在经贸方面的依赖程度并不高,没有上升到主导的地位。 根据一项研究成果显示,1991~1998年,我国与欧盟的贸易强度指数均在1以下,说明我国对欧盟的出口与进口都低于我国在世界市场上的比重,处于平均水平之下。 双方的贸易地位不平衡。 我国与欧盟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及特点各有千秋。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一个经济转型中的国家;而欧盟的成员大多数是OECD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国民收入水平高,是世界三个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对产品的品质要求较高。 这就决定了双方相互需要在程度上的差异。 正如前面的贸易数据所揭示的那样,欧美之间的贸易是欧盟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日本等其他非欧盟国家以及欧盟成员国原殖民地国家与欧盟的贸易往来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与之相比,欧盟与我国的贸易往来处于次要地位。 而欧盟市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程度就要高得多了。 这种相互依存的程度差别,决定了在贸易关系中我国尚处于下风,较为被动。 贸易关系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双边贸易关系发展的基本面貌,突出地表现在我国与欧盟之间贸易摩擦的启动方以及在处理贸易摩擦过程的态度及立场等许多方面。 第三,我国与欧盟间贸易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欧盟贸易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反倾销、单方面数量设限、普惠制框架和市场准入等方面上。 反倾销调查问题。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最新统计,我国是世界上出口产品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自1978年以来,已经有2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了422起反倾销调查,而其中欧盟占90起,排名第一。 此外,欧共体也是对我国出口产品第一家提出反倾销调查的经济体。 在欧盟的反倾销法中对我国的国有企业存在明显的歧视,认定国有企业享受政府的补贴,不接受相关企业提供的成本数据,而采取所谓的按照市场经济第三国同类产品成本的方法来判断与推算我国产品的倾销事实与幅度。 单方面的数量限制问题。 1994年颁布了对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的产品进行配额管理的办法,以欧盟统一的配额管理取代了国别限制,提高了数量限制的力度。 对我国出口欧盟的鞋、陶瓷器皿等七大类最优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商品设置了进口数量限制。 非关税壁垒问题。 在我国向欧盟出口的部分农产品中,通过农药残留等技术标准限制我国部分农产品对欧盟的出口,如1996年停止了从我国进口禽肉和部分水产品。 普惠制问题。 1980年欧共体给予我国出口产品以普惠制待遇,促进了我国对欧共体的产品出口。 但是欧盟于1995年开始分三个阶段实施为期十年的新普惠制度,旨在限制竞争力强的国家和地区享受这一待遇,只提供给最穷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被列入第二类国家即属于竞争力较强的国家,被划在不再给予普惠制待遇的范围内,我国的部分产品已经在第一个阶段(1995—1998年)中毕业,如我国出口产品在第二阶段(1999—2001年)中的规模继续扩大,有可能导致国家毕业。 市场准入问题。 市场准入是欧盟手中持有的一个重要的谈判筹码,以正在逐渐扩大的欧盟市场的开放为条件,来换取对方国家开放市场。 欧盟的贸易壁垒法规是采取市场准入措施的基本法规,据此欧盟可以单方面地暂时停止其所承诺履行的义务,单方面采取提高进口关税、实施数量限制的措施,作为向对方开放市场的要价。 上述问题相信会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制度性框架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 但是,欧盟市场的开拓仍然是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第四,中欧贸易关系的原因分析。 决定我国与欧盟贸易关系发展的主导原因是双方在发展贸易上的意愿,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中欧贸易发展新阶段主要是由双方的共同意愿推动的。 从双边贸易地位来看,欧盟对亚洲以及中国的战略观点转变在双边贸易关系的改善上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我国与欧盟贸易的发展,除了地缘及历史上的原因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影响:1.企业开拓市场的成本。 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发展水平是影响市场开发成本进而构成影响我国对欧盟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 欧盟在没有实施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之前,其各个成员的国内市场相对来说是比较狭小的,加上各国市场准入的规则不尽相同,对于我国的出口企业来说,市场开发成本较高,而所能获得的市场发展潜力又十分有限。 因此,欧盟市场的吸引力长期以来远不如美国和日本那样诱人。 当欧盟的发展进入一个高级阶段,实现了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和市场准人要求,对我国的出口企业来说,不仅扩大了市场容量,更重要的是简化了市场进入的规则,降低了市场开发成本,提高了市场的吸引力。 我国对欧盟出口自1997年以来的高度增长,反映出出口欧盟市场的成本随其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而下降在企业态度上的转变。 2.区域经济集团的排他性程度。 任何一种区域经济集团,总会在成员与非成员之间勾画出种种区别,构成一种排他性的制度框架。 欧盟的封闭性特征较之单独的日本市场以及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的美国来说更为明显,从而影响了我国对欧盟贸易的发展。 此外,欧盟组织的双层结构特征,也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对贸易的制约性。 当欧盟成员国进口商品时,从保护国内市场的角度出发,倾向于采取较为固定的欧盟规则;当出口商品时,一方面倾向于采用灵活的成员国标准,可以在成员国之间获得竞争上的好处,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欧盟的出口指导政策,甚至市场准入政策,帮助其出口产品的推进。 这表现为一种区域经济集团,其行为较单一国家更为复杂,在维持集团内部的利益均衡时往往会以牺牲外部利益为代价。 因此,对非成员国来说,构成排他性,提高进入的成本以及形成不稳定的贸易环境。 3.贸易转移的干扰。 欧盟内部各个成员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产品结构不同,比较优势不同,然而却要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以及市场开放政策,这就必须以中等发达水平甚至是较为落后国家的水平,作为制定对外政策的依据。 在敏感的产品上,不同成员国的游说能力,如农产品利益集团,对相应的贸易政策就会发挥较大的作用,使非成员国在相应的产品出口上面对挑战。 二、促进对欧盟贸易的战略对策(一)对我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基本判断。 第一,我国与欧盟贸易将在一个稳定的体制框架内获得积极的发展。 我国已经明确把欧盟作为出口的三个主要市场之一,国内的相关政策及运行体制也纳入了这一基本判断的轨道。 欧盟推出了亚洲新战略,对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双边的贸易磋商机制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了十多年的运行,证明是有效的。 第二,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有望在“十五”期间保持较高的增长,出口竞争力继续提高,美国和日本市场潜力在近期内发展的空间受其国内经济运行状况的限制,国际经济形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这一基本格局将有可能持续5—10年,从而提高了欧盟市场在我国发展出口贸易中的战略地位。 第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提供了国际化规则的框架,有利于克服欧盟实施的不正当贸易政策,但是也有可能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反倾销调查问题,前景主要取决于双方的政策意愿,其结果直接影响我国对欧盟出口的发展。 (二)影响我国对欧盟贸易的因素。 第一,欧盟扩展的贸易转移效应。 欧盟的扩张,不断地吸纳新的成员,就会不断地出现所谓的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围绕欧盟市场的贸易格局就会不断地进行调整,对非成员国来说,肯定是一种不利的因素。 任何一种区域性经济集团,在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都会形成贸易机会上的落差,欧盟作为一种还在不断扩大之中的集团,也在所难免。 从理论上讲,新成员与第三国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资源禀赋等方面越是相近,产生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的几率就越大,通过贸易实现的国际分工格局就会作出调整。 在欧盟计划发展的新成员中,在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都介于欧盟原有成员与我国之间,而且具有地缘上的优势,对我国的贸易发展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威胁。 第二,欧盟的战略目标在于我国的国内市场。 欧盟视点转向亚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进入我国市场。 欧盟对华政策的转变主要是由于21世纪全球经济的增长点向亚太地区转移,其中我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引起这种政策调整的决定性因素。 从欧盟与我国经贸关系发展的主体内容来看,自1993年以来,欧盟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迅速增长,从投资项目、协议外资和实际投资等方面都较改革开放的前14年提高了10倍,在我国项目数、合同外资和实际投资三个方面所占的比重分别从2%的水平上升到5%、9%和8%的水平。 欧盟重视亚洲市场,其基本利益在于进入我国国内市场,分享我国对外开放为发达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投资带动我国出口欧盟的机会并不大。 据资料显示,欧盟在华投资的企业有15%完全没有出口,出口比重低于产值50%的企业占78%,超过50%的仅占7%。 这显示出欧盟对华投资的基本目标是我国的国内市场。 据该报告援引的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的调查资料显示,欧盟在华投资企业的产品以中国国内市场为主要市场的占59%,以欧盟为主要市场的仅占19%。 如果考虑到出口比例要求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会予以取消;欧盟投资带动向欧盟出口的比重还会下降。 投资带动贸易的机会,尤其是双边贸易的机会不是投资的主导方面,对提高我国向欧盟的出口作用有限。 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下述原因造成的,一是我国国内市场是吸引外商投资的主要动因;二是欧盟对内部市场的保护或封闭性较高,导致对外投资的企业在市场选择方面形成了进入外部市场的倾向,这从一方面可以看出,作为一种区域性的经济集团,在内外部的市场上面,显示出保护内部市场,扩张外部市场的倾向。 这为我们在理论上认识这种区域性经济集团的特点提供了较好的佐证。 第三,欧元进入流通的潜在影响。 欧元进入流通的最大受益方当然是欧盟各个成员国,最大受益领域是在欧盟内部市场。 但是,欧元的启动为我国开展与欧盟成员国的贸易往来也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欧元的全面启动为我国企业提供了贸易的便利。 从技术上讲,一种统一的货币,不论其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如何,总是会比十多种货币具有贸易结算上的便利。 欧元汇率的稳定性会高于以往各国货币汇率的稳定性。 在欧元启动之前,各国货币的汇率是以各国国内的经济为背景的,欧元启动之后,欧元汇率开始以欧元区的经济为背景;以国内经济为基础的汇率运行机制有可能会诱使各国出于国内经济的考虑调节本国货币汇率,向外转嫁消极影响。 而欧元汇率以欧元区国家的经济为基础,一方面是欧盟经济相对于各国经济会较为稳定,另一方面调节欧元汇率有可能在各国间产生利益的此消彼长,汇率变动的可能性会由于内部的力量而抵消,从而保持较为稳定的趋势。 这给我国与欧盟开展贸易往来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汇率环境。 欧元的成长会在多大程度上代替美元,参与国际结算货币的市场份额,都会为欧盟的贸易伙伴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增加欧元的贸易结算量,不仅对欧贸易,也会对其他国家的贸易结算带来稳定的因素。 (三)促进我国对欧盟贸易的战略对策。 第一,从战略高度上认识并重视对欧盟的贸易。 欧盟是我国出口的三个主要市场之一,其动态的组织发展一方面在深化经济集团的组织化水平,另一方面在不断地扩大其市场容量的规模与潜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市场中令人瞩目的一个经济体……

大众中国董事长贝瑞德:欧盟对华电动车增加关税无疑弊大于利

易车讯 6月13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Ralf Brandstaetter)在社交媒体上回应了欧盟即将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一事。 贝瑞德表示:“这个决定可能会引发诸多连锁反应,甚至反制措施,导致贸易冲突升猛老级。 对于全球汽车行业来说无疑是弊大于利。 ”

贝瑞德在社交媒体上写道:“自由、公平的贸易是全球繁荣发展、保障就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基础。 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只会适得其反!欧盟委员会应该利用今年下半年与中国进一步磋商,共同寻求促进自由贸易的解决方案。 “

贝瑞德进一步提到,我们对自己的产品和创新能力充满信心。 所以,宏轮大众汽车集团一直在积极地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也包括来自中国市场的竞争。 我们将它视作进一步锻造核心竞争力的机遇,让更多的枝绝升客户受益。

6月12日,欧委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根据欧盟委员会披露,7月4日起将对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对其他制造商将征收21%的关税;进口自中国的特斯拉汽车可能适用单独的税率。

宝马中国向记者表示,宝马集团已注意到欧盟将于近日公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新关税税率;宝马集团对反补贴调查有着明确的立场;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认为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 梅赛德斯首席执行官Ola Kaellenius表示,“取消限制和扩大公平和自由贸易导致了经济增长。 所以我们现在不应该朝另一个方向走。 ”

中欧正就价格承诺方案进行磋商

加征关税有哪些危害?

加征关税、增设贸易壁垒等做法应对贸易摩擦给国际贸易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是逆历史潮流而行的举动,通过磋商解决经贸摩擦才是正确出路。

中欧电动汽车关税

加征关税是对进口商加征的,相当于增加了进口激孝商品的成本。这对进口商会产生影响:

情况一:

假设原来进口商的毛利较高,加征的关税较低,进口商可能既不调整价格也不调整供给量。 这样的结果是利润减少一岁困些(等于加征的关税)。

情况二:

假设原来进口商的毛利较低,加征的关税较高,进口商可能要提高价格同时减少供给量。 如果该商品价格弹性较小,也许会增加利润;如果该商品价格弹性较大,也许会减少利润。

情况一,需求曲线与供给量线均不变。

情况二,需求曲线不变,供给量线左移。

加征关税进口商的影响,人们一般会想到情况二,忽略情况一。 情况二比较常见,情况一不常见。

收关税会引起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和国内价格的变动,从而影响到出口国和进口国在生产、贸易和消费等方面的调整,引起收入的再分配。 关税对进出口国经济的多方面影响称为关税的经济效应。

历史上对进口商品所征收的关税,不管是从量关税(SpecificTariffs)还是从价关税(AdvaloremTariffs),都曾经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源泉。

商务部

但是在当代,关税的主要功能已不再是增加政府的税收,而是去阻挡来自国外商品的进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相关的产业。 当然,国家有大有小,同样幅度的进口关税,对小国和大国可以产生不同的经济效应。

假乎铅念定进口国是个贸易小国,即该国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占世界进口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该国的进口量的变动不能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如同完全竞争的企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 这样,该国征收关税后,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涨的幅度等于关税税率,关税全部由进口国消费者负担。

如果进口国是一个贸易大国,即该国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占了世界进口量的较大份额,那该国变动进口量就会影响到世界价格。

欧盟

因此,大国征收关税虽然也有上述小国的种种关税经济效应,但由于大国能影响世界价格,因此从局部均衡分析所得的征收关税的代价和利益对比的净效果,就不同于小国情况了。

欧盟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百科-关税

CBA最新消息!广东冠名费5000万 阿丘尔确定转正 山东新
创益通实控人拟折价20%转让套现1.2亿元 上市业绩即变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