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举行的2024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发布了智能汽车云、智驾地图等产品的核心能力升级和实践案例成果,助力构建新一代的“车云一体数据闭环”,为智能汽车做好“冰山之下”的基础设施支持。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智慧出行总裁钟翔平表示:“一方面,腾讯将发挥好‘云图为基、车云一体’的底层技术能力,助力汽车行业伙伴建设车云一体化的数据闭环能力,加速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的功能迭代,推动产业链提效;另一方面,基于‘生态连接、服务于人’的优势,助力伙伴构建全球化布局的服务网络,连接用户出行服务场景,不断提升智慧出行体验。”
截至目前,有九成车企首选腾讯作为汽车云服务伙伴,合作覆盖超过100家车企和出行科技公司,为超过30家车企和出行科技公司提供海外云服务。腾讯在汽车公有云市场的增速稳居行业第一,是市场平均增速的2倍。腾讯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搭载量已经超过1500万辆车。
智能汽车经历了“硬件构建”“软件定义”的时代,正在迈向“AI驱动”的新时代。随着数据规模、算力需求的指数级增长,构建车云一体的数据闭环,对海量数据进行更高效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将成为智能汽车的核心“增长飞轮”。
腾讯整合了在算力、网络、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领先技术和产品,推出了“车云一体数据闭环”方案,目前已经与多家车企展开了落地实践。腾讯核心提供了五大支柱能力,包括车端数据解决方案、云基础设施、云端数据处理平台、云端智算训练平台以及全链路安全合规服务。
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钟学丹表示,腾讯始终专注于做好“冰山之下”的基础设施,让汽车行业伙伴能够全力聚焦在核心能力的进化上,更专注于上层的智能化应用创新,专注于模型和算法的迭代,专注于用户体验的持续完善。
腾讯可提供一站式车端数据解决方案,囊括了数据采集,数据脱敏处理,以及数据上传和数据下行通道,可以在车、云两端进行高效率的海量数据交换。该方案具备广泛的系统兼容性,并且能够很好的适用于车端的弱网环境,在加解密性能上,相比于行业竞品,非对称加密性能提高了50%,对称加密提高了1.87倍。
云基础设施层面,腾讯遍布全球的云基础设施和3200+边缘加速节点,可以为智能汽车提供高质量的就近接入服务。在资源规模上,腾讯全网超100万台服务器部署规模,算力调度总规模超过1.5亿核,并提供16 EFLOPS 的智算算力,并实现云上云下分布式混合算力形态部署。
“腾讯向量数据库”最高可支持千亿级向量规模和500万QPS峰值能力,性能比行业平均水平提高了1.5倍以上,用相同的内存可以存储5倍至10倍的数据。
在智算训练方面,腾讯可以提供高性能、多样化的算力平台和完备的工程平台。大模型训练效率加速30%,推理性能提升最高2.5倍,推理场景的GPU利用率提升了60%。开箱即用的人工智能开发平台TI,可全面支持一键调用多种领域的预训练大模型,并且实现2倍以上的推理加速。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迅速发展,人车共驾模式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成为主流。然而,这一模式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例如,在复杂路段上人驾与车驾的频繁切换、车驾过程中自驾路径与座舱导航路径不一致所导致的恐惧感、以及室外驾驶与室内停车的联动等问题。
大会当天,腾讯正式发布“智驾地图8.0”舱驾一体解决方案,对各层级地图数据要素的进一步分类、整合与加工,完成了“一张图”体系的建设,同时满足人驾与车驾的需求。在人驾领域,为驾驶员提供更真实、更好用、更清晰的车端导航地图。在车驾领域,可为自动驾驶提供更轻量化、更开放的数据支持,助力自动驾驶系统的快速迭代和低成本升级。
一站式服务能力方面,腾讯致力于提供从室外道路到室内停车位的无缝衔接导航服务。用户可通过室内地图和室外地图的无缝切换,轻松找到停车位。
用户可感才是真智能,江淮瑞风开辟智能电混MPV新方向
2023年,对于江汽集团来说是一个转折之年。
4月上海车展,江汽集团发布全新品牌战略,确立“以智能领导智能”的品牌价值观,并推出MPV专属架构——MUSE共创智电架构及首款概念车RF-M。
11月广州车展,完成从概念到量产的进化之后,MUSE架构下首款量产车型——瑞风RF8开启预售,预售价格为16.99万-23.99万元。
瑞风RF8对于江淮瑞风来说意味着什么?面对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江淮瑞风锚定了怎样的转型路径?
30秒懂车有幸邀请到了江汽集团技术中心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院长-刘江波先生,参加《启势2023》节目,就江淮瑞风的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用户共创等话题,进行深度交流。
(左为30秒懂车联合创始人兼总-杜伟,右为江汽集团技术中心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院长-刘江波)
开启架构造车新征程
得益于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的驱动,MPV市场正在快速进化。 今年上半年,MPV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攀升至18%。 凭借智能化技术的加持,自主品牌MPV正在形成独有的差异化优势,缩短与合资品牌MPV的差距。
基于在MPV领域超过20年的沉淀经验,江淮瑞风推出的瑞风RF8,正是这一浪潮下的产物,它宣告江淮瑞风正式进军新能源智能MPV领域。
刘江波表示,在智能化上,瑞风RF8的一大亮点是携手华为、科大讯飞,为用户提供两大智能座舱方案——鸿蒙智能座舱以及智聆智能座舱。
在智能座舱上,瑞风RF8是首款搭载鸿蒙智能座舱的MPV车型,15.6寸超大智慧屏带来流畅的人机交互体验。 鸿蒙4.0系统更是支持多设备无缝连接,高算力芯片提供多任务、多线程并行的强大底气,还支持手机、车机的信息及应用的无缝流转,通过应用生态为用户带来互联乐趣。
而智聆智能座舱则是搭载了全球首款AI大模型,在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的赋能下,通过人机对话实现多场景应用,配合12.3寸智能双联屏和车机系用,实现手机互联、腾讯生态、导航地图、智能语音、DMS视觉功能及语音识别输入等,让用户的用车体验更加智能、更加高效。
在智能驾驶上,瑞风RF8实现了L2+级智能辅助驾驶,具备高速公路领航、辅助自动变道路、全速自适应巡航等19项功能,能够极大地提高了用户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值得注意的是,瑞风RF8是MUSE共创智电架构下的首款量产车型。 刘江波介绍:“MUSE架构的命名是从MPV专属架构的定位出发,以原生电驱的新能源动力方案,该架构之下的车型将匹配顶级智能化、信息化、电驱化技术生态,实现多空间场景无缝联结的出行享受。 ”
在MUSE架构的加持下,瑞风RF8开启了江淮瑞风品牌重塑和平台架构造车的新征程。 刘江波还透露,未来三年,在MUSE架构的赋能下,江淮瑞风将陆续推出中大型多用途智能电混MPV、中型家用智能电驱MPV、大型公务智能电驱MPV,打造从家用到商务、从中型到大型、从电混到纯电的产品矩阵。
打造用户可感的智能化
随着瑞风RF8的发布,江淮瑞风转型为用户共创品牌,聚焦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努力打造用户有感的智能化。
刘江波表示,“用户对架构的理解更多是基于应用场景的驾乘体验,而不是架构技术本身。 我们就把用户场景需求跟架构的性能结合起来,形成了共创架构。 用户说MPV要舒适要安全,我们就把舒适、安全这些标签在架构中做了增强。 ”
自2016年与蔚来合作以来,江淮从这位伙伴身上学习到不少先进的理念。 刘江波称,江淮现在的用户共创思维就是跟蔚来合作的其中一个成果。
要深入理解用户需求,用户共创就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在瑞风RF8的概念车量产化阶段,在100天的时间里与来自20个城市,超过1500位资深MPV用户、200位产品共创官用户,围绕产品的量产落地进行交流。 通过2000+量化调研、100个开放话题的头脑风暴、24场深度座谈,快速推进并成功诞生。
为了让用户共创形成有效稳定的运营机制,江淮瑞风还启动并打造品牌共创家园——瑞风智尊空间,未来共创范围将涵盖从产品到品牌,从服务到体验,从线上到线下,从产品共创到文化共创、品牌共创、服务共创等。
刘江波表示,“我们的智能化不做高大上,不跟人家卷你有多少算力,我有多少算力,我们做可感、可知、可用、可享,用户实际需要且能感觉到的智能化。”
基于这种理念,江淮瑞风除了硬件平台的投入,更多是用软件通过应用层的算法来提升用户体验。 举个例子,L2+智能驾驶辅助的开发,江汽集团与合作伙伴一起,围绕安全、舒适、操控等真正能够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点,往深里去做,掌握核心技术。
未来,江汽集团将以用户体验为目的,进一步锚定用户可感、可知、可用、可享的智能技术,拓展用户智能化感知的新维度。作为MPV专家,江淮瑞风现在是进入到新时代,怎么识别新时代用户的痛点和痒点?
刘江波的表述格外真诚:“我们(江淮瑞风)拿出自己的诚意,在乘用车里被认为是必需品的智能化体验,千万不要把它认为是百万好车才有的奢侈品。 我们要做的就是这件事。 ”总之一句话,还是要从用户实际需要出发。
走进新型技术开发体系
汽车行业曾有“灵魂说”之争,智能化等核心技术是应该自己全栈自研,还是可以交由他人来做?
对此,江淮有着清醒的认识:拥有灵魂和整合资源并不矛盾。
刘江波介绍,基于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江汽集团识别出了线控底盘、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13个核心技术体系,这些核心技术需要采取自研自制、自研他制、开放合作等不同的开发模式,构建智能新能源生态体系。
瑞风RF8的L2+级智能辅助驾驶就是源于江汽集团自研的,江淮借助华为域控来做上层开发,做智驾的算法和软件。
当前,电子电气架构正在从域控式向中央集成式演进。 作为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底层载体,它对汽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为江汽集团旗下车型涵盖轻卡、皮卡、重卡、乘用车等不同类别的车型,就采取了两个架构系统并线的方式。 一个是高性价比域控架构,解决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一个是跟华为联合开发的中央计算以太网通信架构,面向更高级别车型,开展核心技术与品牌的突破。
早在2019年,江汽集团就与华为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暨MDC平台项目合作协议,以推动智能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 今年12月,江汽集团首次官方确认将以智选车模式加入华为鸿蒙智行。
瑞风RF8就是华为赋能的第一款量产车型,后续江淮和华为也将通过智选车进行项目合作,共享架构技术体系。 这样一来,江淮跟华为既是一个共创团队,又是一个联合开发体。 刘江波表示,未来,与华为的研发成果也将在江淮的其他车型上进行实现。
“用了鸿蒙智能座舱,操作体验这么好,下一款车型一定会持续沿着这个方向往上走,把这个项目好的体验赋能到第三空间里面去。 ”刘江波强调,打造智能的移动第三空间,要把用户需求放到第一位。
在智能领域,江汽集团联合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打造了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和自动驾驶产业创新中心,并与华为、地平线、科大讯飞、京东方、中科创达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智能化是汽车行业竞争的下半场,这个下半场要如何打?
刘江波总结道:“既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又要积极拥抱智能新能源的新业态,按照项董事长的要求构建生态汽车研发体系。”
展望未来,江汽集团将继续深化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合资合作布局,构建在智能网联、生态汽车等领域的差异化核心优势。 按照“百万辆、千亿级”成为主流汽车集团的发展战略目标,江汽集团未来五年将引进超5000人次的智能领域研发精英,累计研发投入将达到百亿以上。
对于江汽集团来说,“无智能,不造车”的全新时代,已经开启了。
本文源自:30秒懂车
一汽南京、毫末智行、奇瑞雄狮,起底自主品牌背后智能驾驶子公司
4月9日,一汽集团斥资5000万元在南京市江宁区注册成立一汽(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据内部员工的描述,这是一汽集团层面专注智能驾驶研发的全资子公司
与之类似,一家名为「毫末智行」的公司在2019年11月在北京丰台悄然成立。
这家公司的法人张凯是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兼智能驾驶系统开发部部长,实际控制人甄龙豹则是长城汽车技术中心智能驾驶系统开发部主任工程师。
显然,这也是长城的智能驾驶关联公司。
更早,奇瑞汽车在2014年7月成立芜湖市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在2017年12月更名为雄狮科技。
在更广泛的智能汽车领域,还有吉利的关联公司亿咖通、老牌商用车零部件厂商潍柴动力成立的潍柴智能,以及一汽、东风、长安与中国兵器集团等主体联合发起的?T3科技平台。 其中T3科技平台资金实力最为雄厚,根据几方的合作合资协议,这家公司的注册资金高达160亿元。
1、车企必须掌握汽车「大脑」
车企纷纷成立智能驾驶子公司背后,一位在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主机厂之间游走和浸淫多年的资深业内人告诉汽车之心,「车企不可能不掌握汽车的大脑」。
传统机械时代的造车模式下,车企主要做项目管理,负责提出清单和指标等要求(RFQ),具体设计和开发由供应商负责。
所以,车企实际成为了系统集成商,而零部件的核心技术主要在各大供应商手里。
从机械时代迈入智能网联时代,其核心部件已不再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大件,而是由新型架构、芯片、软件以及数据等组成的智能汽车「大脑」。
如果「大脑」依然掌握在外部供应商手中,车企将失去对未来发展的主导权,甚至沦为代工厂。 特斯拉能够迅速崛起,很大程度是因为其对汽车「大脑」的掌控和变革。
到今天,国内主机厂们也纷纷成立技术创新中心,其自动驾驶、车联网和AI技术正逐步迈入独立子公司运营的阶段。
成立单独的公司研发和运营新一代的技术产品,最大的好处是在背靠母公司资源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在母公司架构之外,享有更高的自由度。
这些公司的成立意味着,中国智能汽车的产业链正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革。
未来,这些公司将有机会改变当前的供应链体系,成为智能汽车的新型供应商。
2、一汽南下,高薪建南京AI研发团队
2020年4月9日,一汽集团斥资5000万元在南京市江宁区注册成立了一汽(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南京」)。
新公司位于江宁区的办公室还没有装修完毕,但已经开始从各地招聘AI人才。
根据一汽南京的官方介绍,这支团队将依托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致力自主突破自动驾驶、智能交互、大数据的软件开发,应用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
一位接近一汽南京的猎头向汽车之心透露,这家子公司当前主要在招聘数据开发、算法、视觉、感知融合方面的人才。
一汽南京隶属于一汽研发总院,一汽内部称为老汽研。 脱离原有的组织架构独立公司,带来的其中一个好处是「可以突破原有薪酬架构」。
根据一汽南京内部员工披露,毕业生招聘的起步年薪是人民币20万+,主管级在35-50万之间。
作为对比,「传统汽车方向的总监可能也在40万左右」。 所以这支AI技术开发团队不在长春有它的道理。
在新公司的治理架构中,陈博任总经理,李丰军任执行董事。
陈博是一汽智能网联开发院网络组科长,此前主要负责E/E整车网络开发;而李丰军当前任职一汽研发总院副院长兼智能网联开发院院长。
在整个集团层面,一汽南京的成立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在此之前,一汽在集团内部先后与网络、华为、纵目科技、易图通、速腾聚创等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
2019年7月,一汽红旗发布「2030年技术发展战略」,宣布将投入1500亿人民币用于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的研发及投资,并将研发人员增至5000人,全力奔向新能源和智能化。
同年,红旗还投入了一条小规模的产线与网络共同量产基于红旗EV的Robotaxi。
在自动驾驶方面,一汽公布的整体战略规划是:
2019年-2020年,一汽集团将实现L3级自动驾驶车辆商品化和L4级自动驾驶车辆示范运营;2021年-2025年,将实现L4级自动驾驶车辆商品化和L5级自动驾驶车辆示范运营;2026年-2030年,将实现L5级自动驾驶车辆商品化。
新近,一汽集团又与华为、腾讯、网络、阿里云、汽车之家、IBM、NTTDATA等7家头部公司签署了深度战略合作协议。
共和国汽车工业的长子,掌握自主可控的汽车「大脑」需求迫切。
3、雄狮科技,邬学斌回归奇瑞掌舵智能化
奇瑞汽车早在2014年7月就成立了芜湖市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而后在2017年12月这家公司更名为芜湖雄狮汽车科技(下称「雄狮科技」)。
雄狮科技当前在硅谷、深圳、上海等地建立或在建研发机构分支,和一汽南京科技一样也在南京招募资深智能网联工程师。
2018年4月,奇瑞发布了集团智能化战略品牌「奇瑞雄狮CheryLion」,包含雄狮智驾、雄狮智云、雄狮智造、雄狮智赢和雄狮智行五大平台。
其中,雄狮智驾、雄狮智云、雄狮智赢都是雄狮科技的核心业务板块,分别对应自动驾驶、智能互联和数据运营业务。
根据雄狮科技的官方介绍,当前公司已经拥有发明专利564项,完成了第三代无人驾驶车辆的开发,雄狮智云系统已全面搭载奇瑞瑞虎8车型及后续上市车型上。
2019年9月,在安徽合肥举办的一场产业大会上,与奇瑞有着深厚渊源的邬学斌公开亮相,成为奇瑞雄狮的总经理和新掌舵人。
邬学斌曾担任过奇瑞工程研究院车型发展部部长、北汽股份副总裁、网络智能驾驶业务副总裁、宝能副总裁等职务,这些经历带给他在互联网科技、传统汽车与智能汽车领域的跨界经验。
兜兜转转16年后,邬学斌重回奇瑞,推动奇瑞汽车智能化时代的「雄起」。
4、长城北上,建立智能驾驶公司「毫末智行」
2019年11月,一家名为「毫末智行」的公司在北京丰台悄悄注册成立,其法人为张凯,实际控制人为甄龙豹,注册资金5000万元。
而后的2020年1月,毫末智行在河北保定成立了分公司,该公司的注册地址为保定市莲池区朝阳南大街2076号。
在这条街上,还有一家大家熟知的自主品牌——长城汽车。
而张凯、甄龙豹两人,前者是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兼智能驾驶系统开发部部长;后者则是长城汽车技术中心智能驾驶系统开发部主任工程师。
基本可以确认的是,毫末智行孵化于长城技术中心的智能驾驶前瞻分部,未来将专门从事智能汽车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
长城汽车此前已经发布了针对智能驾驶汽车开发的「i-pilot智慧领航」自动驾驶平台。
2017年,这家车企推出「i-pilot智慧领航」自动驾驶平台时公布的规划是:
2021年,首先推出「i-pilot1.0」高速公路自动驾驶,能够在中国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的主道、匝道上运行,另外还能够自主应对道路维修、交通拥堵及隧道等特殊工况。 2021年同步进行「i-Pilot2.0」城市无人驾驶技术的开发,能够在市区特定路段实现无人驾驶,用于支撑共享出行、手机远程召车等新功能。 2023年,将推出「i-pilot3.0」全时无人驾驶系统,通过V2X车辆通讯技术的引入,能够在市区及更多区域实现无人驾驶。 2025年,通过全新传感器的引入,将推出更安全、适应性更强的「i-pilot4.0」无人驾驶系统。
目前,长城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开发实行中国保定、美国底特律和印度班加罗尔三地协同研发的模式。
其中,中国团队负责整体项目的管理,进行场景及需求的定义,并进行技术方案定义、测试及验证工作。 美国团队位于底特律,吸收招纳优秀人才,进行核心技术的支持;印度团队则依托当地资源专攻软件开发。
5、亿咖通,吉利汽车的「极客UI」
亿咖通创办于2016年5月,一开始是由沈子瑜和宁波易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共同出资1000万元注册成立。
沈子瑜此前是博泰电子网络CEO。 离开博泰后,沈子瑜在出任亿咖通的CEO时,还同时担任着吉利汽车研究院副院长。
亿咖通为吉利搭建起了非常重要的TSP(TelematicsServiceProvider)云平台。
2018年,其主力打造的智能车机系统GKUI发布,目前已经搭载在吉利控股旗下吉利、领克和宝腾3个品牌上,涉及20多款车型。
2019年2月,随着亿咖通的股东变更,浙江吉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成为亿咖通的大股东(占股70%),吉利汽车CTO冯擎峰出任亿咖通董事长。
现在的亿咖通,人员规模大约在1500人的量级,并在北京、上海、武汉、大连、深圳以及沃尔沃的故乡瑞典都设立了分公司,其业务领域涉及数字座舱、主动安全、自动驾驶、车联网云平台甚至芯片领域。
在亿咖通之外,吉利在ADAS领域还有福瑞泰克等关联公司,以及其在2019年还选择了沃尔沃与Veoneer的合资公司Zenuity作为ADAS与自动驾驶的首选供应商。
今年4月,这家公司又进行了分拆,其高级别自动驾驶业务重回沃尔沃,后续将成为独立子公司。
随着吉利与沃尔沃的整合,亿咖通、福瑞泰克和Zenuity将成为吉利布局智能汽车的核心供应商阵容。
6、潍柴智能,老牌商用车供应商的第二春
汽车之心此前报道了2019年11月,潍柴动力低调收购智能驾驶初创公司天津清智科技,布局商用车ADAS领域,6.6亿元的收购金额也成为了中国智能驾驶领域第一大收购案。
在内部,2018年11月,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还发起成立潍坊潍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前网络无人车美研团队的詹君也是该公司的股东。
根据介绍,潍柴智能科技主要从事智能辅助驾驶和无人驾驶系统及其相关技术的设计、开发、生产以及销售。
招聘信息显示,潍柴智能正在大力招募智能网联等方向的技术带头人,年薪百万起步。
招聘的职位包括汽车电子架构、ADAS、域控制器、功能安全、智能网联、发动机ECU、云平台以及芯片设计等方面的技术带头人,而且是全球化布局,包括中、美、德、印度、日本等地区。
7、160亿元注册资本,背靠三大车企:T3科技平台
2020年1月,一汽、东风、长安三大车企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南京江宁经开科技联合签订了?T3科技平台公司合资合作协议。
此次签约的T3科技平台公司注册资金160亿元人民币,在众多车企布局里可以说是资金实力最雄厚。
160亿元中,一汽、东风和江宁经开科技分别出资40亿元,长安与其实际控制方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分别出资5亿元和35亿元共计40亿元。
这个汽车高科技平台「巨无霸」项目将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技术趋势,重点研发电动平台及先进底盘控制、氢燃料动力平台、智能驾驶及中央计算平台等领域核心技术,获取相关领域关键资源,以实现新一轮汽车技术升级,推动形成下一代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有行业人士认为,中国几大自主品牌车企如此大阵仗联手成立T3科技,实际上是为了在技术研发早期降低成本控制风险。
重注T3,三大车企能否打出「王炸」,静待时间给出答案。
8、为什么车企纷纷成立子公司?
除了上述企业外,中国自主品牌的智能技术新公司,还有上汽与阿里联手的斑马智行、长安联手腾讯成立的梧桐车联、长城的车联网关联公司仙豆智能等等。
一系列创新技术公司、合资公司的成立,充分表明了主机厂的高层们已经意识到自主研发智能汽车科技已经刻不容缓。
在外部成立子公司进行独立运作,背后有多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利于招聘高端人才。
高端人才在乎的主要是两个因素:薪酬待遇以及发展的空间。
相对于传统车企内部比较稳固的薪酬体系,外部子公司的自由度更大,给得出高薪酬,而且子公司还能进行股权激励。
传统车企的组织架构稳定,决策权已经在现有高层手中,真正懂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人才很多时候没有机会在新项目中占有话语权。
如果成立外部子公司,真正的人才会有更多机会承担更大的责任。 即便暂时出现了才不配位的情况,所谓「船小好调头」,也可以快速调整。
其次是独立子公司便于外部融资。
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新商业模式的探索,都意味着大量资本投入。 拆分子公司,有利于企业独立融资,获得更多第三方的资源支持。
再者就是独立子公司未来除了服务母公司之外,还能为其他的车企供应产品和服务。
虽然早期这一模式可行性不高,但是到后期企业发展壮大、技术的领先性完全建立后,有机会向其他车企供应产品和服务,这也是一种更为健康的模式。
历史上,通用分拆的德尔福、丰田分拆的电装、福特分拆的伟世通都是在变革中诞生的零部件巨头。
我们也期待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独立子公司中,能有机会诞生新的顶尖供应商,打造中国的智能汽车「大脑」。
国产座舱SoC“芯”突破 杰发科技AC8015量产出货持续增长
根据测算,2021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大约为500-600亿元,未来10年将保持12%左右的平均增速,市场需求旺盛。 从功能来看,智能座舱承担了“第三空间”使命,不断与IVI、DMS/OMS、语音识别以及ADAS功能融合,车内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对座舱SoC的要求越来越高。 主要玩家有高通、英特尔、三星、瑞萨、英伟达、恩智浦、德州仪器、Telechips、联发科、杰发科技、华为、芯驰科技、地平线等知名公司。
其中,四维图新旗下的杰发科技(AutoChips)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汽车电子芯片专业设计公司,自主研发的数款具有显著国产替代优势的车规级芯片已实现大规模量产。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传统IVI领域,杰发科技AutoChips车载中控信息娱乐系统(IVI)SoC芯片已历经5次大的迭代,累计出货超7000万套片,占据本土汽车芯片厂商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伴随汽车智能化升级,带有集中域控制概念的智能座舱被导入传统IVI领域,杰发科技及早布局,历经两年自主研发,推出了新一代智能座舱SoC——AC8015,并于2021年3月首度实现前装量产,在国内入门级智能座舱SoC赛道占尽先机。 AC8015以其极致的高性价比、一体化解决方案、本地化服务等独到优势,目前已获多家整车厂项目定点并应用于一芯多屏(仪表+IVI)、单液晶仪表、中控及高端娱乐信息系统,落地项目超20多个车型。
AC8015高集成度、高可靠性、高性价比、成熟的客户支持能力及量产交付保障能力得到了业界认可,2021年12月17-18日,2021佐思智能汽车年会暨金智奖颁奖典礼在苏州举办。 杰发科技“AC8015智能座舱SoC”荣获智能座舱应用处理器领域年度最佳产品奖。
一、杰发科技AC8015的主要优势
1、性价比优势明显
AC8015主要瞄准国内市场容量最大的入门级智能座舱应用市场,充分满足国内普通消费者对智能座舱成熟功能应用需求而研发的一款高性价比智能座舱SoC。
AC8015没有在芯片性能方面追求极致算力,而是在保证终端功能安全、够用、好用的前提下,追求芯片性能与成本的最佳平衡点。
在芯片设计环节以及下游客户整体解决方案开发环节,成本控制始终贯穿其中,为降低客户开发周期及开发成本,AC8015还集成了杰发科技自研的AVM、DMS算法,Carplay、蓝牙协议栈及丰富的第三方应用。 与同类竞品比,AC8015具有显著的性价比优势,其打破了智能座舱仅局限于中高端车型搭载的状况。
AC8015具有芯片集成度高、接口丰富,支持多种操作系统(Linux、Android、LinuxAGL、AliOS)等特点,内置有线CarPlay、无线CarPlay、HiCar,自有成熟蓝牙协议栈,自有AVM 360环视算法,能提供Turn-Key成熟交付方案。
2、整体性能可与国际品牌媲美
AC8015支持Hypervisor虚拟化以及CPU硬隔离技术,实现灵活的一芯多屏(IVI+仪表)、一芯多系统(Android + Linux & FreeRTOS)智能座舱配置解决方案。 AC8015芯片CPU采用Cortex A53×4+R5F×2架构,搭配Mali-T820 MP2 GPU,内置2颗高性能Hi-Fi3 DSP,支持1080P双高清异显,最大支持1920×1200显示分辨率,支持车载以太网、PCIe、USB3.1等多种接口,符合AEC-Q100车规认证。
主要竞品核心技术参数指标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出,AC8015在接口、存储及音视频兼容性方面与竞品齐平,在CPU核心算力、内置音频DSP等方面优于竞品,针对客户的后期开发,杰发科技为客户提供详细的接口开发文档及技术实现指南,并对芯片部分模块数据调用实现API开放。
3、本土化与定制化优势
相比消费类芯片,汽车芯片是长周期的产品,准入门槛高、研发周期长、投入资金大是汽车芯片厂商面临的挑战,杰发科技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汽车电子芯片专业设计公司,经过近十年的自研积累,芯片设计能力、产品化能力不断提升,攻克了一系列难关,如AEC-Q100车规认证、ISO功能安全认证、1 DPPM良率控制、CMMI软件资料控制、DFMEA失效模式分析等,已掌握汽车芯片设计及验证的全流程核心技术,并在多领域实现自主创新。 此外,杰发科技充分发挥本土芯片厂商地域优势,在合肥、武汉、上海、深圳组建了专业的快速响应技术支持及服务团队,从客户选型开案、POC样机、初试、量产装车及售后质保,杰发科技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持和服务跟进。
为满足客户终端产品多样化需求,AC8015通过芯片级定制,推出了4个产品系列,分别为AC8015I/H/M/A,通过对芯片资源的有效配置,满足不同产品形态的应用需求,支持一芯多屏、导航、娱乐、AVM环视等功能,终端产品涵盖从LinuxDA到智能座舱的应用。 针对大客户特定需求,AC8015还提供专业化定制服务。
此外,AC8015芯片设计、开发、制造、检测验证各环节都严格执行汽车半导体行业国际标准,产品符合相关汽车行业质量体系国际标准化认证、车规级品质国际标准化认证等,完全符合中国本地标准及相关法规,符合整车厂对汽车半导体零部件采购标准及要求。
4、应用生态完善、供应链体系稳定
杰发科技深耕汽车座舱应用处理器SoC设计近10年,在芯片研发、系统整合、应用生态领域,一直坚持开放融合的合作理念,合作伙伴遍及晶圆、封测、工具、算法、操作系统、基础软件、第三方应用等,如:台积电、日月光、台联电、XFab、安谋、黑莓QNX、Cadence、AutoSar、谷歌、阿里斑马、腾讯车联、华为鸿蒙等,目前杰发科技生态合作联盟企业已达上百家,生态合作伙伴的不断壮大助力杰发科技实现更好的产品优化及终端客户体验,从而实现与合作伙伴的技术共进、共赢。
在芯片代工环节,杰发科技一直与台积电TSMC、台联电UMC、GF等全球领先的晶圆代工厂合作;在芯片封测环节,杰发科技一直选用符合ISO/TS认证的国际、国内一流汽车半导体封测产线合作(日月光、通富微等),通过近十年的长期合作,杰发科技与供应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及成熟的供应链合作模式,使产品在稳定性、可靠性、良率等方面得到有效保证。 同时,积极与国内本土供应商展开合作,逐步完善供应商结构组成,构建完整可控的供应链安全体系。
目前,杰发科技本土供应链合作厂商已突破10家。 AC8015芯片已成功锁定2022、2023年的晶圆产能,可以充分满足客户端的供货需求。
二、量产成绩
截止2020年底,杰发科技座舱IVISoC芯片已装配全球上百种车型,累计出货量超7000万套片。
AC8015自量产以来,国内一线汽车座舱Tier1均已实现方案导入,累计供货突破200K,单月出货量持续保持增长;目前已获多家整车厂(上汽名爵、广汽传祺、广汽三菱等)项目定点并应用于智能座舱、液晶仪表、中控及高端信息娱乐系统,落地项目超20多个车型,前期定点车型已开始上量,单月出货量持续保持增长,预计2022年底出货量将突破百万颗目标。
三、未来规划
杰发科技2017年被北京四维图新收购,深度融入四维图新“数据+算法+芯片”软硬一体化发展战略中,未来将重点面向自动驾驶、车联网、智能座舱三个方向展开布局,做了中长期规划及技术发展路线图,具体项目包括中高阶智能座舱芯片AC8025、AC8035;新一代车联网芯片AC8267、视觉处理芯片AC6815等。 其中AC8025在CPU、GPU、NPU性能上会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拥有更强算力、符合ISO功能安全认证,支持更多智能座舱交互应用场景需求。
未来,杰发科技将积极布局自动驾驶、AI算法、车路协同、集中域控制、高精定位及传感器等领域,打造汽车智能化发展新生态,围绕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及芯片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战略目标,将更多车规芯片产品实现规模化落地。
结语
从主机厂来看,奔驰、凯迪拉克、Lucid等发布了巨形屏,例如奔驰EQS的1.41米超长大屏;此外,高合、机甲龙等将车门、后排中央扶手、车窗、前挡风玻璃、座椅后背等作为新的显示屏阵地,承载更多关于座舱“第三空间”的想象。
针对市场不同需求,主机厂的高中低档座舱SOC选型不尽相同。 在入门级产品中(如高通6155等),可实现对中控仪表控制为主的主流需求。 而在高端市场,高通SA8155(7nm)/8195(5nm)垄断地位较强,此外竞品还有三星Auto V9、英伟达Xavier、地平线J5、芯擎“龙鹰一号”等,通过AION LX等车型的座舱配置可见对深度学习算力要求更高,此类SOC实现融合DMS、前视/环视、自动泊车以及部分自动驾驶功能等;中端市场,典型产品如高通820A、三星Exynos V7、恩智浦8以及杰发AC8015等可作为域控制器主控芯片,可实现对HUD、DVR及多4K显示屏的支持等。
除了高算力,选型还要考虑服务、成本、性能、功能安全等因素,如何选择一款高性价比的成熟落地座舱SoC对用户座舱交互体验至关重要,国内消费者多选择中低档价位车型,AC8015便是一款持续迭代面向主流中低阶市场需求的竞品,AC8015在2022年将匹配更多量产车型,未来将成为国内自主智能座舱方案主流平台;同时,杰发第二代高性能智能座舱芯片AC8025研发推进中,2022年将有首批样片提供给客户进行产品开发。
关于杰发科技:
合肥杰发科技有限公司(AutoChips)成立于2013年,其前身为台湾联发科技汽车电子事业部,2017年成为四维图新()旗下全资子公司,主营汽车电子芯片设计、开发及销售,在合肥、深圳、上海、武汉、荷兰设有研发及市场销售中心。 截止2020年,AutoChips车用芯片已装配全球数百款车型,累计出货量超2亿颗,其中车机中控处理器芯片超7000万套片。
AutoChips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汽车电子芯片设计及相关系统解决方案的开发,研发人员300余人,海内外专利持有量达130多件,并先后获得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五大潜力IC设计公司、“中国芯”优秀市场表现奖等荣誉。 自主研发的芯片产品涵盖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 SoC)、车联网(V2X)、智能座舱(e-Cockpit)、车载音频功率放大器(AMP)、车规级微控制器(MCU)、胎压监测专用芯片(TP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