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身边的中非故事——“中国企业正在帮助我们摆脱贫困与落后”)
“今年的玉米又丰收啦,产量比去年还高呢!”7月,刚果(金)卢阿拉巴省科卢韦齐市英格村村民穆伦巴·卡沙拉·索朗热满脸汗水,却也笑容满面,从秸秆上掰下来了两颗又大又饱满的玉米后开心地说道。
英格村村民收获玉米。郑化祥摄
在英格村,数十公顷玉米地一望无际,密密麻麻地连成一片枝叶婆娑的海洋,随风涌动着金色的波浪,处处呈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人们忙不迭地穿梭在玉米丛中掰玉米、运玉米,玉米穗在田野堆出一个又一个小山包;围坐在地头,麻利地剥着玉米包衣,塞满一个又一个鼓鼓囊囊的袋子,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间地头。
玉米是当地民众的主要食物之一,许多村民都以种植玉米为生。然而,由于当地村民农业知识欠缺,耕作方式陈旧,特别是很多贫困家庭没有钱买种子、买化肥,甚至连基本的犁、耙等农业器械都没有,导致农作物产量极低,根本无法满足当地村民的生活需求。索朗热和丈夫共抚育了9个孩子,过去一家靠种植2公顷木薯为生,十种九不收,不仅吃不饱饭,也供不起孩子们上学。
2021年8月,在广泛征求当地政府与周边社区意见的基础上,华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华刚矿业)与社区签署社会责任书,将玉米种植扶持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项目列入规划,着力重点推进实施。该项目从2022年开始分三年三个阶段实施,帮助卡巴达社区、英格村、马本多村、穆塔卡村、比瓦亚村等当地5个村庄完成500公顷的玉米种植任务。截至目前,累计捐赠优质玉米种子1.25万公斤、尿素等化肥20万公斤,以及各类农业机具,包括拖拉机、播种机、农药喷雾器等。
华刚矿业向当地社区捐助农业机械。郑化祥摄
“我还学会了科学的种植方法,要按照行距、株距要求分行种植,同时注重科学洒药、施肥。”索朗热向记者介绍着种植方法,“非常有用。出苗率和出苗质量都很好,玉米比前者优质又高产。”据介绍,华刚矿业专门聘请了5名农业技术专家,定期给村民讲授犁地、耙地、播种、化肥及农业机具使用、收获等知识,专家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对村民进行手把手地培训。
华刚矿业向当地村民捐助玉米种子。郑化祥摄
“中国企业正在帮助我们摆脱贫困与落后。”英格村村长兼绿路社区发展委员会主席木巴卡·穆桑古·乔治格外感动,“华刚矿业不仅给我们送来了玉米种子和化肥,还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聘请了农业专家进行知识培训,让我们接受到机械化、现代化的农耕方式,感受到中国农业管理的先进理念,这对我们村子、社区乃至社会的进步意义重大。”
华刚矿业向当地村民捐赠玉米种子及化肥。郑化祥摄
“以前吃不饱,现在吃得好。”索朗热脸上堆满了笑容,与记者分享着家里的变化,“玉米连续两年获得好收成,孩子也去上学了,全家人添了新衣,家里置办了家电,过上了好日子。”
英格拉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据乔治介绍,如今一些背井离乡的人,也闻讯赶回垦荒种地,表示愿意自己投资种植玉米的村民也越来越多,多年抛荒的土地披上了绿衣。附近村庄的村民也慕名而来求教科学种植方法,有的干脆搬迁到英格村来学习。“村子越来越热闹了。”
英格村村民在玉米地里锄草施肥。郑化祥摄
又一个新的播种季即将来临。乔治正领着村民紧张有序地耕地、耙地,为即将到来的雨季抢播做好准备。谈起未来,乔治更是雄心勃勃,希望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全村有一天能种500公顷,甚至1000公顷玉米,让村民远离饥饿,人人实现饱暖。
(摄像:肖文勇 图片:郑化祥)
中国和非洲之间有什么故事
中国1956年5月30日最早同埃及建立外交关系。 50年来,中非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 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决议,在76个投赞成票的国家中有26个是非洲国家。 中国11次在联合国人权会上挫败反华提案,13次在联合国大会上挫败台湾“重返联合国”图谋,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界博览会,无一不得到非洲国家的鼎力支持。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国际社会重视非洲的和平与发展,支持非洲国家平等参与国际事务。 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中国支持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安理会的代表性。 2000年,中非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2005年又猛增到397亿美元,同比增长35%。 截至2005年年底,中国对非投资已达60多亿美元,在非洲兴办了各类企业800多家,为促进非洲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0年成立的中非合作论坛,现已成为中非集体对话的有效机制和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论坛框架内,中国免除了非洲31个国家欠华到期债务156笔,总金额约109亿元人民币;给予非洲一些最不发达国家190种输华商品免关税待遇;在3年前召开的第二届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承诺为非洲培训1万名各类人才;16个非洲国家成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国。 50年来,中国为非洲援建了近900个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向非洲47个国家派出了1.5万多人次“白衣天使”,在非洲大陆救死扶伤;为非洲50个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共3000多名中国官兵先后前往非洲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成为非洲和平的“守护使者”。 50年来,文化交流使中非关系更为丰富多彩,也增进了人民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中非双方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征程中携手合作。 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真心实意的帮助。 它具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急非洲朋友之所急,根据非洲国家的优先需要确定项目;第二是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以援助向非洲国家施压。
关于中非人民友好的故事150字
1、为中国抗震救灾捐款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非洲有些国家是很穷的。 5.12 汶川大地震的时 候,非洲某个国家大使拿着一个信封,里面装着非洲人民捐献给 中国的钱,对中国大使说:“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可能不够用, 但我们只能出这一点微薄之力了。 ”中国大使很好奇,就把信封打 开了,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情景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很吃惊,有一百 万元。 当时所有在场的中国人一定在想:非洲人民一定是省吃、省 喝、省用才积攒下来的这些钱。 2、周总理出访加纳的故事 周总理在出访非洲国家加纳前几 天,该国突发了政变,加纳总统遇刺受伤,整个国家笼罩着危险、 不安的气氛。 中国古语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随行同志从周总 理安全考虑,建议取消访问。 但周总理从尊重朋友和中非友谊的 大局出发,坚持进行访问。 他说:“我们不能因为人家遇到了意外 困难就取消访问,这样做是对人家不尊重、不支持。 发生了这样 的事情我们越是要去, 这才能显示我们的真诚, 这叫患难见真知。 ”恩克鲁玛总统发自内心地对周总理说:“你是加纳人民最好的 朋友,你的访问是所有外国领导人对加纳的访问中最好的一次访 问”。
关于中非人民友好的故事150字
1、在5.12汶川大地震时,非洲某国尽管自身经济条件有限,却依然慷慨解囊,大使亲手递上一个装有100万元捐款的信封,表达他们对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支持。 这一行为令在场的所有中国人感动,深刻感受到了中非之间的深厚友谊。 2、尽管周总理出访加纳前该国发生政变,总统受伤,国内局势紧张,随行人员出于安全考虑建议取消访问,但周总理坚持访问,体现了对加纳人民的尊重和支持。 他深知,在国际友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是增进友谊的重要举措。 周总理的坚持让加纳总统恩克鲁玛深感敬佩,称赞他是加纳人民最好的朋友,并认为他的访问是加纳接待的外国领导人中最为出色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