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报 将房地产实打实的措施落实到位

房地产市场实打实的措施,会带来实打实的效果,也会产生实打实的信心。

10月1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清晰地阐释了推动市场止跌回稳,会合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打出的一套“组合拳”。

这套房地产政策“组合拳”,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新增”。细心的网友立即就听懂了“两个新增”的含意,含金量满满,遐想空间巨大,超出了预期。

“两个新增”就是:今年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只要是前期工作做得好,还可以在100万套基础上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数据能让我们看懂局面。从最新的资金数量来看,截至10月16日,“白名单”房地产项目已审批通过贷款达到2.23万亿元。就是说,到今年年底,“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将翻倍,达到甚至超过4万亿元。这意味着,为做好房地产项目融资,保障房屋建成交付,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融资机制将会进一步扩大宽度。一方面,要做到合格项目“应进尽进”,已审贷款“应贷尽贷”,资金拨付“能早尽早”;一方面,要帮助和推动问题项目加快修复,促其尽快达到“白名单”标准,获得资金支持。可以预见,在金融机构进一步落实优化信贷审批和放款流程、提高效率之后,房地产项目融资和保交房将走得更坚实,市场风险出清更快速。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当前宏观经济的一个风向标,房地产稳不稳,深刻关系到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大局是不是稳固,深度关系到购房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不是得到维护。因此对这项重要工作部署,绝不能有歇歇脚、松口气的心态,要乘势而上,要兴实干之风。

另一个超出预期的“组合拳”货币化安置,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不是一个句号,而是100万套+,根据工作效果和形势而持续给力加力。

这项工作从住房城乡建设部的表态来看,具有很大的遐想空间,不仅含金量满满,关键是态度和措施是非常坚决的,这项“组合拳”将会产生一举多得的效应,即群众受益、城市受益和市场受益。群众可以即时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房子,不用在外租房过渡就直接搬入新家;城市可以消除老建筑安全隐患,刷新城市界面完善城市功能,让人民在居住安全获得感上更加真切;市场受益实际就是企业受益,企业消化了存量商品房,对其正常运营意义非凡,对于市场稳定也同样意义非凡。可以说,政策“组合拳”正在力挽狂澜,扫除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路上的一切障碍。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眼下时间已经走在四季度,今年经济工作也将进入收官阶段。根据规律,每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最高的,做好四季度经济工作对于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至关重要。这决定了做好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发展工作,无比重要。从市场的最新态势来看,是积极乐观的,自9月26日以来,“四个取消、四个降低“的新一轮房地产优化政策落地半个月之后,最显著的变化是,房地产销售回暖。根据有关数据,截至10月15日,10月30大中城市日均新房成交面积为22.6万平方米,半个月的同比增速从9月的-32.4%大幅收窄至-4.5%,三线城市新房销售增速也由负转正,目前一个新情况是,相较于一线和三线城市,二线城市的改善幅度相对较小,这可能是因为一线城市限购放开和放松,对二线城市产生虹吸效应,反而对当地新房销售带来一些影响。相较于新房,二手房的改善幅度更大,一线城市二手房销售同比均回正,北京仅10月10日一天,存量住宅网上签约套数就达783套,整个9月份则为13274套。可以预见,10月份房地产市场交易数据会很可观。

而对于住房消费市场上人民群众很关心的增值税情况,财政部给出了同样具有含金量的回应,表示财政部正在抓紧研究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税收政策,主要包括增值税和土地增值税。在助企解困这件紧要的大事情上,自然资源部更是表示专项债券优先考虑回购企业无力开发、不愿开发地块;金融监管总局也表示允许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对闲置存量土地的收购发放一定比例的贷款,主要目的是推动更加高效利用好闲置土地,同时改善和释放房地产行业的现金流。

当然,在政策红利带给房地产市场强信心之余,我们也注意到一个情况,有一些人和机构,以炒股的心态来看房地产,只要任何政策一出、股市不涨就是不及预期。这种观点就是一种套利心理,以一个行业的精准施策,一股脑套在另外一个本就不确定性的资本市场身上,并以此来评判一切事物的好坏以及作为买股票的准绳,这是有风险的,也是危险的。

对于房地产而言,目前政策是够的,力度是大的,关键是要抓落实。各部门、各地方、各企业,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既要抓住重点,也要主动作为,要干字当头、众志成城、撒豆成兵。马克思说,“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要努力打赢保交房攻坚战,要努力打好城改危改战役,要努力打响好房子战斗,就要一项一项抓政策落实,把政策效应充分释放出来,这是正道,人间正道从来皆沧桑。实现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并为明年经济大局打好前战,房地产工作没有捷径,唯有实干。


是电商杀死了实体经济吗?

其实自从淘宝所代表的电子商务异军突起之后,中文互联网上就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

“ 电子商务的出现杀死了实体店,摧毁了小市民经济,形成了互联网巨头垄断 ”

皮总一开始也是持有这个观点的,但是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盲目地带着观点和结论去寻找证据,现在的互联网上为什么杠精很多,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 人是一种带有主观特性的生物。

皮总住在武汉,这几年汉口周边步行街,大型商场的门店,确实冷清了很多,而且很多都是旺铺招租的情况。 也就是餐饮业比较坚挺,服装店关门的最多。

但是我依然认为 不是电商杀死了实体店,真正的凶手是高杠杆的房地产 。

换句话说,你只要认定了一件事,你的潜意识就会偏向你的看法,以至于之后的生活里会不断强化这个主观看法,并为之寻找说得通的注解。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是电商杀死了实体经济吗?还是说,只有中国有这个现象呢?

看看隔壁的发达国家日本,日本的雅虎就是最早做电子商务的那一批互联网企业,日本的实体店怎么样?日本的实体店碾压网店!

再看看太平洋那边的世界霸主美国,美国的亚马逊可是电子商务的鼻祖了,就这样,全年的营业额甚至没有中国双十一单日的营业额加起来多,而且纽约的大型商场,百货店,大超市的业绩都连年增长,美国的网店和实体店都活很好。

为啥单单就中国一直有一种声音,一种疑问,一个命题——电商杀死了实体经济,网店干死了实体店?

皮总在2017年中美贸易战之前,有一点点思路,但是看得不清晰,现在2022年了,我终于理清了思路,就来给大家好好讲讲这个问题。

一.中间商改变了,生产结构和贸易关系也变了

首先,皮总要给大家讲清楚,网购和电商, 改变的是生产结构和贸易关系,它并不是增加生产力,它只是在用压缩中间贸易环节的方式,提高了商品流通的效率。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中国的制造业很强,做得很大,被称为世界工厂,但是电商没出现之前,原来大家就只能通过厂家-省级代理-市级分销商-实体店-消费者等环节,经过这么多贸易环节,再产生了十几层的贸易关系后,最终,你买到了中国的工厂生产的商品。

电子商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生产关系,就以拼多多为例子,拼多多是典型的工厂店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上,为什么拼多多要让你去转发拼单?就是因为他这个平台要整合订单给工厂,工厂才能开工生产,否则没有规模或者规模很小,工厂开工就会亏损。

工厂-电商-消费者,这就是新的生产结构,也是新的贸易关系,中间商的成本被拿掉了,所以消费者拿到商品的价格就大大降低了。

在1990-2010年,这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里,大家可能没有什么具体的观念,不知道做一个中间商有多么的赚钱吧,即使是最低一级的小商店或者一个小片区的饮料代理,每年他们的收入都是十几倍于当地平均工资的。

因为那个时候的互联网远没有现在发达,而互联网的普及大大消除了信息差。

为什么中间商敢于赚取大额的差价呢?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贸易关系每传递一层所造成的信息垄断,就会产生一次利润,而这些利润最终就会平摊到全国14亿消费者头上。

这可不是皮总瞎编的,凯恩斯在 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这个理论,后世消费经济学的华裔经济学家黄有光进一步加强了这个信息差产生差价的体系。

你在城市中心万达的专卖店里买一件普普通通的白衬衣,可能需要200-300元,可是当你来到珠海服装加工厂旁边的工厂店购买,人家就卖50元不到,中间商的利润是生产成本的4-6倍,某些大牌还不止这个溢价。

之前全国的消费者只能依靠实体店消费的时代,加上信息传递的闭塞和滞后,当然商品的价格很贵,但是互联网一旦普及了,加上电子商务的出现,一切就改变了。

生产结构变得空前的简单,互联网电商平台将所有之前的中间商的利润全部砍掉了,自己收取一部分,其他的部分几乎就是让利给消费者。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扶持的就是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经济,也就是制造业,中国生产的一般消费品(指的是诸如衣服等 扣除食品和服务之外的其它消费品 )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就已经占到了全世界一般消费品生产总量的67%,而我们的国内市场是消费不了这么多的商品的,所以那个时候靠出口。

但是中国的生产是过剩的,当世界经济出现系统性,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时候,我们还能依靠谁去解决中国的生产过剩呢?2008-2010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教训,但是也是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24个部委一起出面,大力支持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发展。

消费的最终目的是让经济循环起来。

而当时的中国,由于中间商和实体店太多了,他们在这个贸易关系的环节上吸血获利太容易了,所有造成中国普通消费者的消费成本是高昂的,也造成了中国人的消费意愿普遍是较低的,最终造成了我们国家的内循环迟迟无法走上正轨。

皮总记得很清楚,我的父亲是大学副教授,母亲是武钢的,当时的家庭虽然不太有钱,但是也是妥妥的中产往上,就这,我们家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去国贸买新衣服,生活开支都很节俭,牙膏皮都要挤到不能再挤的那种干净才扔,毛巾也要用的很旧才扔。

不是因为我们想生活的节俭,是那个时候的东西就是贵,和收入水平完全不配套的贵。

中间商赚差价,就是这么狠。

二.国民经济之殇

那么当时我们国家每年GDP两位数的增速到底怎么来的?

皮总在《中国的工业化之路》这个系列里面讲得很清楚,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生产,投资和消费,这三者是一个闭环。

我们国家的生产由于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加上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还有工业化进程,所以生产这一端没有问题,甚至是长期处于生产过剩的状态,而中国的消费方面,国内的内部消费跟不上,只能大规模出口换汇,可是每年世界从中国进口的货物有限啊,经济发展不能光靠外国进口中国的商品。

所以中国的政府投资一直都是占我们国家财政预算30-40%左右的,经济数据差的年份甚至要投入50-70%来拉动,这些资金全部进入了高速公路,高铁,通讯等等基建类的领域,顺带推高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

土地出让金,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这也是一个闭环,为什么2021年很多地方政府出台了房价的限跌令,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全年土地拍卖基本上都流拍了,地价的价格太高了,而如今的房地产由于国家在挤水分,没有之前那样的高红利,前有恒大危机,所以房企不敢接手地皮,甚至还想降价出售回笼资金。

地方政府当然不愿意,你一降价,我的土地出让金怎么办?所以限制房价下跌。

为什么中国的实体店干不下去,其实我们国家的实体店的成本很多都是高房租造成的,很多的实体店店主辛辛苦苦,全年无休,到头来都是给房东赚钱去了。

基建和房地产推高的地价和房价,必然会传导到商铺的价格和房租上,原本电商出现之前,这些店主和个体工商户还可以通过赚大额差价的形式,赚取利润,抵消高房租。

可是随着国家层面开始大力扶持电商产业,中国人也接受了物美价廉的网购,形成了网购的习惯以后,实体店的日子就非常难过了。

但是这个从国家投资拉动型+外向出口型的经济模式,转变为内需消费型的经济模式,必然需要调整时间,也就是新闻里面常说的“软着陆”,这个时期房价依然需要维持在高位,保证中国的国民经济整体平稳向好,同时加快内循环的建立,建立起如同美国一样的内需消费型的市场经济。

中国人均的消费额的增长是比较缓慢的,而且这一部分的钱,原来100%都流入了实体店,现在可能有50%或者以上都是网购了。

而那些原来凭借高收益赚钱,做中间商赚钱的实体店们,他们的利润必然下降,下降到无法维持高额的店租之后,他们只能降价,当降价还不能维持收支平衡的时候,就会出现大量的关店,而实体店的关门不是指这些店主不干了,他们很多人都转型到了开网店。

所以电子商务的雪球越滚越大,各个网购平台上面,商品的利润越来越低,价格也越来越低了,以至于很多网店完全就是靠走量,每一单只赚0.5-1元的利润。

那么很多人就会问了,为啥房东不降租金呢?

皮总一开始也没想明白,后来联系到政府出台的限跌令,我顿悟了,房东也不傻啊,你今年降1000元/月的租金,明年就可能继续降,房东买个商铺,他可不是慈善家,他是要回本的,他是要盈利的,大量的资金进入购买的商铺,房东要保证收益的,否则买商铺的贷款怎么还,降价了自己还要倒贴。

所以目前大环境和小环境来看,实体店都是陷入了死局,除了高端店,餐饮行业等等服务业的实体店,其他可以从网上购买的商品,实体店由于高房租和高人工的拖累,都是无法和网店抗衡的。

日本是因为经济硬着陆了,房地产崩溃了,所以日本的实体店房租很低的,低到可以和网店的物流成本持平,消费者一看,网店的服务没有实体店好,价格也没有优势,还不如去实体店购物呢,所以在日本,实体店干死了网店。

其实也是中国近20年里,大力投入网络通信,基建物流等等领域,让我们国家的快递成本和上网的成本都远远低于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

皮总在日本和美国都寄过他们的国内快递,速度差不多都在1-2周左右(有快的,但是要加钱),而且价格不便宜,日本平邮的价格是500g/700日元左右,美国则是首磅8美元起,相对于国内的极兔将每单快递价拉低到0.8元的水平,你就会觉得中国的物流和人力成本是真的低。

所以国家无意中投资的大基建,催生了中国的网购市场规模几倍于世界其他经济体,同样,造成了中国的实体行业确实大量消失了。

很多新闻和报道,甚至是国内经济学研究,都将这一现象称为——中国的国民经济之殇。

但是从来就没有人告诉你,这些实体店已经吃了近20年的信息差带来的红利了,中间商个个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只不过让他们降价,他们就受不了,那当年何必入行呢?还不是想赚这个快钱和热钱。

三.电商只不过是一种新零售方式

皮总并不是在帮电子商务和网购说话和站台。

先搞清楚,互联网电商的出现并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名词,电商并没有增加生产力,他只是改变了生产关系,很多人会疑惑,那高 科技 机器代替人是 历史 的必然,那更加先进的电商怎么会没有增加生产力呢?

科学技术的作用是使人的单位生产效率提高,创造出的财富增加,原来的一个工人一天只能生产5件产品,有了机器和流水线作业的帮助,可以生产100件,资本家可以用规模效应使得成本下降,从而使得更多的产品进入市场,这就是大工厂替代小手工业者的作坊,是先进的生产力替代落后的生产力。

在研究工业的著作里,将产业工人会向产业上游流动的现象称为先进生产力的替代,最终就是完全不需要工人的参与,完全依赖机器,形成最终生产力永久替代。

汽车 替代了马车,短时间看马车夫和造马车的手工业者失业了,但是制造 汽车 却需要成千上万的失业者进到了工厂生产 汽车 零件。

而 汽车 制造业需要几十上百个行业的合作(冶金工业、橡胶制造业、石化产业、电池制造、皮革制造、电子芯片等)这几百个行业又能带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产业工人的就业。

但是网购的兴起和电子商务不是这样,皮总一直在强调,改变的只是生产结构和贸易关系,整个环节没有创造新的财富,开网店同样要给电商平台大量的推送费和运营费,只不过比实体店的店租低很多,商品的价格下降,让更多消费者敢于消费了, 消费的最终目的是让经济循环起来。

国家为什么扶持以电商为代表的网络经济,根本目的就是要降低商品的终端价格,要让过剩的生产端,被消费端给消化掉,而不是寄希望于外界,寄希望于出口,但是始终要记住,电商并没有创造任何的新的财富,他们只是建立一个平台,沟通厂家和消费者而已。

对于没有任何产业优势的城市及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来说,电商的出现并不全是好事,本地人赚的钱本来就在本地的消费,是会实打实的带动实体店的就业,结果网购普及了,除了非常小部分的配送员之外,所有本地人的钱其实是向外流出的,长远来看是亏的,本地银行的存款越来越少,本地实体减少于是就业减少,地方政府的税收下降,工商业的增值税也收不起来,接着收入减少恶性循环。

例如东北的鹤岗,到最后鹤岗甚至连公务员招聘都无法开展,因为地方政府没有钱了,原本还可以依靠土地出让金,收一波地价的地产红利,可是鹤岗当地的房地产已经崩溃了,实体经济再被掏空,这个城市几乎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电商只不过是一种新零售方式而已。

本质上,就这几年很火的直播带货,都是一种新的零售方式,为了把产品更快更多得卖出去的一种商业手段。 电商在效率上和价格上的优势是明显的;同时缺点也非常突出:一是形成自然垄断,加速了 社会 两极分化,二是产品质量无法反馈,劣币驱逐良,冲击制造业根本。

结论

电商巨头将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直接联系起来,导致之前层层盘踞的中间商消失了,但是这一部分的利益却更加集中在某几个电商平台上了,这会加快垄断巨头的产生。

2021年阿里巴巴被反垄断罚了100多亿,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反垄断罚款,其实就是国家看到了互联网巨头们聚拢财富的速度和规模,比之前没有引入电商,要快太多了。

其实真实数据是互联网经济相关的GDP仅占总量的7.9%。 剩下来的在哪里?在线下,在过去十年被互联网狂飙突进掩盖,而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实体店里。

就是说为什么大型连锁超市不会倒闭?为什么高端品牌的专卖店不会倒闭?为什么大型商业步行街和百货店不会倒闭?

实际上被淘汰的只是无法跟上互联网时代,吃到互联网红利的那些实体店的店主而已,我们大可不必过于担忧中国的实体经济,中国正处于内需消费拉动型经济的转型期,既然是转型的时期,阵痛就是难免的。

2022年房价会继续下跌吗 2022年房价走势预测

房价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房价的调整是受到多方面影响的,所以我们很难预测房价的变化趋势,2022年以来,关于房价将下跌的消息非常多,下面大家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2022年房价会继续下跌吗,2022年房价会涨还是跌,2022年房价还会上涨吗。 2022年房价会继续下跌吗根据在以下三大现状下,2022年房价大概率还是会继续下跌。 现状一,人口趋势逆转。 以前房价能上涨是因为人口红利依旧存在,但现在我国的人口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 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有机构统计的数据显示,出生人口减少了16%,这意味着今年人口有可能出现负增长。 人口出现负增长,楼市没有足够的新增购房需求来支撑,房价还能上涨吗?现状二,楼市调控不会放松。 虽然以前的楼市调控周期里也会出现房价上涨的,但这也只发生在调控政策放松之后,如果政策依旧保持严格的态势,房价也只能继续下滑。 那现在我国的楼市调控行情是怎么样的呢?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楼市调控次数高达651次,刷新了历史纪录,同比去年上涨33%!很明显现在的楼市依旧是一个楼市调控严格的楼市,就算2022年的楼市会比今年稳定,但调控政策也很难放松,到时候还是会有很多政策对房价走势进行限制。 这一点高层在不同场合的讲话已经证明过了,只要楼市调控政策不出现明显的松动,那么房价就还是要保持下跌趋势。 现状三,银行对楼市资金的支持力度降低。 所有人都知道房地产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不管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都需要从银行大量贷款,这也导致房地产市场的杠杆率非常高。 这对房地产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也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现在银行对楼市资金的监管越来越严格。 虽然前段时间央行宣布了降准,但流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并不会很多,最多也就是刚需买房的资金会得到保障,但开发商跟投资者的资金需求就难说了。 因此在银行转变对楼市资金的态度之后,2022年的房价很难出现上涨。 2022年房价走势预测易居研究院预测未来几年房价将会呈现出弱势状态,整体的房价由过去的上涨转为下跌,下跌幅度约为1%,创下本世纪以来最大拐点。 社科院发布《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1~2022)》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在-3%~3%,房产销售面积在-1%~-5%,房地产开发增速2%~5%,2022年楼市。 先呈现出降温,然后拉高,最后走平,所有房地产指数将会在第四季度逐步回归到正值的状态。 中指研究预测,2022年商品房销售价格会结构性上涨2%~3.5%,结构性更多的只是未来土地结构不断优化,大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才,未来整体的房价依旧是保持稳定的状态,三四线城市人口在持续的输出很难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价格会出现拐点,甚至是有价无市。 经济学家马光远也发表了自身的观点,目前国内的房地产预期,跟过去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再次出现快速上涨是不可能的,毕竟没有任何的支撑力,又或者说没有像过去一般的政策来刺激市场增长,在过去的两年时间内,多次提到不再利用房地产市场作为短期刺激经济增长手段。 如今真的是购房的好时机吗?目前房地产市场处于稳中有降状态,在第三季度房地产市场将会回归到正常水平的状态,所以买房正是在第2季度末之前,下手是个好时机。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应该说是“多样化”,不管是一手房还是二手房,可挑选的空间是非常的广泛,一手房基本上开发商都能给出一定优惠政策,过去的房地产企业给出的优惠很多都是套路,现如今给出的优惠更多都是实打实的,如果你愿意购买,还可以赠送停车位、赠送精装修、赠送家私电器,甚至是返还首付款。

24岁女记者创业24年建千亿房产帝国,56岁捐3500万,她很不简单

如今,武汉新新冠状病毒疫情仍在蔓延。 疫情虽猛,却始终击不垮中华儿女的斗志。

每一位奋战在疫情一线的战士们,都值得我们为他们点一个大大的赞,正是你们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与此同时,中国的企业家们也都表现出了强烈的 社会 责任感,也都纷纷地慷慨解囊,出钱出力,不遗余力。

其中,有一位非常低调的女子,已经累计向武汉捐了3500万。

她就是龙湖地产的掌舵人——吴亚军,数据显示:吴亚军和她的公司,捐款二千万元人民币,吴亚军个人捐赠一千五百万人民币的医用物资,合计3500万元。

2009年11月19日,吴亚军的龙湖地产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吴亚军以273亿元的财产成为了当年的女首富。

吴亚军一手创办的龙湖地产连续5年获得中国房企综合实力前10强。

绿城的宋卫平将她视为“偶像”:“吴亚军有男人气魄,又有女人的细腻,我不吝啬把溢美之词送给她。”

就连平时很少夸人的王石,也对她赞赏有加:“她做人大气、细腻、信心非常坚定。 是位有胆识、有魄力的女老板。 ”

吴亚军,1964年出生于重庆市合川县。 她的家十分普通,父亲是供销社职员,母亲是个裁缝,经常在店里干活到很晚。

吴亚军与父母一起住在县城一个大院中,10多户家庭共用一个厨房,条件很是艰苦。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吴亚军也是如此。

她五六岁就在家做好饭然后给妈妈送去,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吴亚军也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之下熟练掌握了裁缝的各项技能。

并且她一向很努力,学习成绩也一直都是名列前茅,还屡次“跳级”。 中学时,吴亚军就读于县城的一所重点中学,而且她上的还是年级唯一的一个尖子班。

据她的高中班主任回忆,吴亚军性格有点像男孩子,她的文科成绩一直很优异,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念给大家听。 高考填报志愿时,一直崇拜居里夫人的她主动放弃了文科,选择了理工。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中毕业后,吴亚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北工业大学,学的是航海工程专业。 大学期间,除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她还利用业余时间报了一个口语培训班,把自己的英语口语提炼到了能与外国人轻松交流的程度。

技多不压身,功到自然成。 正是她的努力为自己博得了更多成功的机会,聪慧的吴亚军非常擅长发挥和展现自己的优势。

1984年,吴亚军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前卫仪表厂,担任技术员,因为工作优秀,吴亚军还被安排在厂里的电大当兼职老师。

厂里为引进技术,需要和德国人合作,但是缺少一个翻译,吴亚军主动请缨,接待外宾时还穿上自己亲手缝制的旗袍,加上流利的英语,给外宾留下非常好的印象,领导也对她刮目相看。

吴亚军,这个骨子里融入了重庆人天生的麻辣劲——有想法、有闯劲。

“那时候,从她的谈吐中就知道总有一天,她会出人头地。 ” 当年,曾经与吴亚军同一年分配到仪表厂的一位旧同事回忆。

在这期间,吴亚军通过拉一些画册出版的活,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同时基于报纸的行业特征,她逐渐熟悉房地产领域,并广泛积攒人脉,为进军地产奠定了基础。

十多年她就将公司打造成为重庆乃至西南第一家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地产公司。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做房地产,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一次糟糕的买房经历让吴亚军有了自己盖房子的想法。

10多年前,吴亚军跟家人第一次在重庆买房的经历让她苦不堪言,她很不幸遇到延迟交房,时间长达一年。 入住之后,又有一年多的时间天然气不通,只能靠电炉来煮菜。

那时候电力供应很紧张,用电炉的时候空调就不能使用,夏天很是痛苦。另外,房子的设计和采光都很差,电梯也常常遇故障……

从那时起,吴亚军有了一个“如果有一天我做开发商的话,一定不会这么差”的想法,由此她也认定了走房地产开发这条“九死一生”的道路。

10多年来,这位低调的女富豪缔造着自己的龙湖王国,仅重庆的“龙民”就有大约20万人。

1994年,全国推行“2000年小康住宅 科技 示范区”的样板项目,许多人认为“ 科技 示范项目”都是成本高不赚钱的,因此参与的人寥寥。

这个机会却被吴亚军牢牢抓住,并成为其日后掌舵龙湖地产的开端。

1995年,吴亚军与丈夫蔡奎合伙成立重庆中建科置业(后更名为重庆龙湖地产),并拿下重庆“小康住宅示范工程”开发权,第一个项目就是后来成为重庆标杆性住宅区的龙湖花园,吴亚军在当地的名声也一炮打响。

从龙湖花园到2001年进入商业地产,在充满雄性荷尔蒙的地产江湖,吴亚军仅用5年时间就站稳了脚跟。

事实上,在沉重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下,人是没有性别的。 吴亚军这么形容过这种负重前行的感受: “就好比饿着肚子赶路,头上有飞机炸弹,后面有追兵。 ”

没有伞的孩子下雨只有快速奔跑!

没有经验的吴亚军非常善于向别人学习,她还会送员工到海外长住,学习别人的技术。

而吴亚军自己却是个实打实的工作狂,她先生曾开玩笑地说: “她不工作就得死”。

“你在开会的时候要跟她争论专业的问题,她会很开心,”吴亚军身边的人说,“听到特别开心的时候她会哈哈大笑。 吴亚军创业至今,善于向别人学习,博采众家之长。 吴亚军给龙湖企业文化中写下的一条,便是研究精神。 ”

比如,为了能够让园区做到“鸟语花香”,吴亚军会和员工坐下来一起研究,研究那些鸟儿究竟喜欢吃什么果实,然后就相应种植那种植物,自然能吸引到鸟雀飞来。

吴亚军在房地产行业打拼十几年,她的能力令许多男性企业家都啧啧称赞,心悦诚服。 她的资产也在令人惊叹的速度中累积到一个巨额数字。

2012年,吴亚军又以38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成为全球白手起家女首富,同时蝉联中国内地女首富。

吴亚军的成功靠的是高瞻远瞩、厚积而薄发,她给自己的定位是把握大方向,为企业长远布局。

“我就是一个做事的人。 ” 一直是吴亚军的口头禅。 吴亚军最怕被人问到的问题,是财富如何处理。

上市之后,吴亚军夫妇的身家已达300多亿港元,吴亚军认为那不过是纸上富贵,她说, 中国会产生首富,但目前还不会产生如微软之类伟大的机构,既造福于股东、员工,也造福于人类。 做那样的企业,是她真正的理想。

她喜欢读书,精力充沛,很多男下属都自愧不如。龙湖上市路演的8天里,管理层跟着她跑了全球6个城市,最后从索罗斯基金出来时,旁边的人都快累倒了,她还问,“我们下一站是哪里?”

这么拼的人,不成功都难。换句话说,她如此成功还那么拼,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拼尽全力呢?

去年,吴亚军旗下的房子的租金,达到了25亿,堪称中国最有钱的“包租婆”。

令人伤感的是,这位在事业上披荆斩棘的女强人,婚姻却不尽人意。

吴亚军是一名公私分明的老板,她会把公司的长远发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管理方面,她绝不会任人唯亲。 据说她小姑子曾想在龙湖找份工作,也被她无情地拒绝了,这激化了她与丈夫的矛盾。

2012年时,当吴亚军再次被评为女首富之时,她在宝座上只待了一个月,就曝出她与丈夫蔡奎离婚的消息,并且豪爽地给了丈夫200亿的天价分手费,夫妻携手创业的童话也就此终结。

令人心寒的是,蔡奎离婚后就她重金娶了一位漂亮的空姐,这让很多人替吴亚军不值。

经历了这次的打击,这位女强人却没有因此低头,而是化悲伤为动力,将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越来越成功。

可见什么样的困难和险阻都无法打倒兢兢业业,不迷失自我的人,虽然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一些磕磕绊绊,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终究会被我们克服。

2019年,龙湖在克而瑞地产研究全口径销售额榜单中仅位列行业11名,掉出行业前十。

面对员工提出的“可能掉出前十强的质疑”,她看起来霸气坚定、轻盈自信。

吴亚军霸气回应: “我完全不关心规模排名。 我不想花钱去买排名。 但是,地区公司还是要根据排名去奖惩。 任何产业都有可能会走到夕阳的那一天”,余音未定,她话锋一转:“但企业不会,因为企业有创造力。 ”

也许是在媒体历练过的原因,吴亚军口才甚佳。 在龙湖没有向全国扩张时,龙湖公司手册及墙壁上的“警言名句”,几乎皆出自她手。

也包括龙湖地产最有名的那句广告词: “善待你的一生”。

如今吴亚军虽是独身一人,却有女儿陪伴身旁。 2018年的时候,出于为女儿的未来考虑也是对自身财富的安排,吴亚军将自己所持有的43.98%龙湖股权全部转移到了女儿蔡馨仪的名下。

经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吴亚军脸上曾经的急切和不安,已被平静和从容代替。

如今,56岁的她,孤身一人,神采奕奕,想必她已经比任何人更加明白了“善待你的一生”的真正含义。

女生显身价的3种穿搭 记得别穿!
多重信号释放!三部门齐发声 股市 事关降准 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