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恩博
四季度在全年经济总量中的占比通常最高,对完成年度预期发展目标颇为关键。进入这一年底“冲刺”阶段前,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一些积极变化。
中国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8%。尽管一季度录得5.3%的GDP同比增速后,中国经济运行略有波动,但在为三季度收尾的9月,生产、需求、预期等多数指标边际改善,折射出经济正企稳回升。
为何9月成为出现变化的节点?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 表示,在一系列政策效应作用下,尤其在9月下旬中央政治局重要会议召开后,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快推出,这些政策极大增强了市场信心,改善了社会预期,增强了市场活力。
据最新披露的数据,9月份,无论工业生产还是服务业生产都显现积极迹象。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8月份加快0.9个百分点,这是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连续下滑4个月后首次止跌回升;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1%,比8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大数据分析处处长杨道玲 表示,该中心招中标数据显示,三季度与企业扩产相关的中标项目数量同比上升5.8%,其中9月同比增长28.4%,为今年以来最高增速,说明企业扩产热度回升明显。
需求端也出现改善。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比8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1至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与1至8月份持平,在连续多月下滑后首次止跌回稳。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 注意到,9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超过20%,这恰恰是当前大规模消费品以旧换新重点补贴支持的方向,说明“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举措效果加快显现。
上述一系列积极变化,带动市场预期和活跃度升温。
9月份,在官方对10万家大型企业进行的经营调查中,预期四季度经营状况乐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环比提升1.3个百分点,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信心也有所增强。当月,沪深股市股票成交量由8月份同比下降15.3%转为同比增长32.7%;房地产业生产指数同比降幅连续5个月收窄。
时间已进入四季度,随着存量政策有效落实、增量政策加力推出,分析人士普遍看好,在年底“冲刺”之际,中国经济回升动力还将持续增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 表示,在政策加持下,9月份,工业生产、服务业生产、消费增速均有所反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企稳,就业状况有所改善。进入10月以来,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消费市场等都已发生积极变化。随着政策持续加力和效果显现,预计四季度经济会延续企稳回升态势。
郭丽岩认为,一揽子增量政策有利于提振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信心,更重要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各方面结构优化、质态向好。她看好这一系列政策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持续显效,推动各类经营主体经营环境改善、效益提升、预期增强,为稳住宏观经济增速、推动国民经济结构优化打下良好基础。
:高琰瑭
责编:魏晞
谈谈你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认识
我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总体稳定,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保持稳定。 尽管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经济增长,如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鼓励创新和创业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抵消外部经济压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同时,传统产业也在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有助于提升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然而,当前中国经济也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受到外部经济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此外,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结构性问题,如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改革和创新来加以解决。 总的来说,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总体稳定,但仍需要应对一些挑战和把握机遇。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继续加强合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经济的潜力和韧性,相信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经济能够克服各种困难,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先行指标回暖 中国经济运行显现积极变化
进入4月,备受关注的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将陆续公布。 而近期出炉的一些先行指标,已对此稍作“剧透”。 面对复杂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稳定运行并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市场预期得到改善。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从前两个月的数据看,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平稳,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消费者信心指数、制造业新订单指数明显走高,资本市场成交活跃。 特别是进入3月份,日均发受电量、增速达到两位数,进出口、货运等增长加快。 最新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进一步印证了经济运行积极态势。 作为观测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先行指标,自去年12月起,中国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处于荣枯线(50%)下方,引起观察者担忧。 但3月份,该指标一举回升至50.5%,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 中国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春节过后,中国制造业逐步恢复正常生产,3月份制造业PMI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升至6个月高点,其中生产指数为52.7%,高于上月3.2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1.6%,高于上月1.0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扩张加快。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3月份制造业PMI超预期回升既有节后复工因素,亦是官方稳增长政策成效显现,企业预期逐渐改善的结果。 自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中国官方针对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作出了一系列具体部署;金融领域对实体经济加大支持力度,着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增强企业投资经营能力和意愿。 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最先感受到“暖意”。 3月份,中、小制造业企业PMI环比分别大幅回升3.0和4.0个百分点,生产和新订单亦显著上升。 随着中国自4月1日起开始实施增值税减税政策,中小企业占比较大的制造业市场活力还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华泰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继强认为,历史对比来看,3月份制造业PMI中生产指数环比增幅在近几年处于高点,反映今年3月生产明显偏强。 与此同时,原材料库存大幅走高并与产成品库存剪刀差走阔,反映出企业主动补库存意愿增强,看好需求回暖。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计划,中国一季度GDP增速等核心经济数据将于4月17日出炉,先行指标带来的暖意能否在这份成绩单中延续?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认为,从基本面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趋势还在持续,但随着政策力度逐渐增大,经济增速会在二季度企稳,此后缓慢回升。 不过,由于美、欧、日等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速或将呈现前高后低,中国仍要关注外部风险。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报告称,随着“六稳”政策实施落地,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稳定因素不断增多,如基建投资增长开始企稳回升,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回升,市场融资环境改善、可得性提高等。 预计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速在6.2%左右,二季度GDP增长6.3%左右,全年GDP增长6.4%左右。
中国的以后的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运行当中积极变化还会继续增加,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将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仍然考验着中国外贸,防控金融风险依旧是一项重要工作;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还不够强大,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接下来还必须继续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相关问题,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更加平稳健康的发展,推动中国经济不断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