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帮扶 力促学生深度学习 深研高中英语教法学法

近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高中英语教研员罗永华博士带领专家团队,包括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高中英语教研员袁丹纯老师、中山市华侨中学陈青青老师到惠州市 进行教研帮扶。 惠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英语教研员陈明、惠州市博罗县教师发展中心高中英语教研员张俊敏、惠州市各县区及市直学校400余名一线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在博罗县博罗中学和博罗县博师高级中学举行。

深度调研,共话发展

9月26日下午,罗永华与参会教师围绕“普通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主题进行深入调研探讨。 调研探讨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程标准实施困难。参会教师分享了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理念和目标时遇到的主要困难。

2.教材使用变化。参会教师探讨了课程标准实施后,教材使用理念和方式的变化,如单元整体教学、深入研读语篇、合理利用其他资源等。

3.课堂教学设计变化。参会教师讨论了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变化,包括教学设计的理念选择、目标制定、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方法、作业设计等方面。

4.课堂教学实施变化。参会教师分享了新课标实施后课堂教学实施过程的变化,如教师提问与理答的落实、组织形式的选择、师生关系的营造、课堂气氛的活跃等。

罗永华在发言中对惠州老师的表达能力、坦诚态度、思考深度和责任感给予了高度评价。 她强调了语篇研读、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如何利用多模态、多主题和多形式的不同资源进行有效教学。 她指出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与需求,如学生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选择、对待英语基础薄弱学生的方法、分层作业设计等,并提出了教研共同体的建构、有效教研活动的统筹规划和组织等建议。罗永华还提出了“做有效的加法和减法”教学策略,强调了外语学习的情境使用和外刊资源的利用。

在研讨环节,罗永华与老师们围绕 “外语教育到底是什么?”“外语教学能带给学生什么?” 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同时,也探讨了如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以及如何夯实语言学习基础等问题。

此次研讨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困惑、分享经验的平台。通过此次活动,教师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惠州市各县(区)教研员与各学校教师代表分享了教学经验和感悟

罗永华回答了老师们提出的教学问题并分享了教学建议

课例研讨,思维碰撞

9月27日上午,博罗县博罗中学林莉诗和中山市华侨中学陈青青两位老师分别进行基于主题意义的课例展示。

林莉诗以 “基于主题语境下词汇教学的探究” 为主题,以高二选择性必修一第3单元“Fascinating Parks”为案例,设计了与单元主题相关度高、层次递进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汇在语境中的应用,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单元主题反映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了育人目标。

陈青青则以 “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深度阅读” 为主题,同样以“Fascinating Parks-Reading and Thinking”为案例,基于语篇分析,紧扣what,why,how,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深度阅读能力。同时渗透了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惠州市博罗县博罗中学林莉诗进行课例展示

中山市华侨中学陈青青进行课例展示

在课例展示后,罗永华组织参会老师开展了以 “促进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观察研究” 为主题的工作坊研修活动。两位授课老师分别对自己的课例进行了阐释和总结。参会老师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共同探讨如何将课例中的优秀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罗永华组织工作坊研修活动

授课老师和观课老师阐述观点

讲座引领,答疑解惑

9月27日下午,袁丹纯和罗永华分别作主题讲座 “读后续写高三教学策略”和“促进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向参会老师们分享了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

袁丹纯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视角出发,对读后续写题型进行了深入解读。 读后续写不仅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更考验其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然后,她通过精准的学情分析和专家反馈,揭示了学生在读后续写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策略。她强调: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方法分享环节,她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见解:引导学生理解原文的语言风格,续写语言要与原文协同;要注重语篇立德树人,多关注青少年品质、乐于助人和信守承诺等美德;设计可操作、可测量、可观察的读后续写评价表等。她还展示了一轮复习的课例,这些课例经过精心设计,既包含了语言知识的巩固,也包含了写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复习指导。最后,她探讨了AI技术如何赋能写作教学,展示了AI在提供个性化反馈、辅助写作构思等方面的潜力,为老师们拓展了教学新视野。

袁丹纯做主题讲座

罗永华首先对深度学习的内涵进行了阐释, 她指出深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深化。 她强调,高中英语课堂应成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基地。在探讨高中英语深度学习的表现特征时,她提到,学生的主动参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是深度学习的显著标志。她提出教师要更新语言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同时鼓励教师设计更具挑战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罗永华详细解读了高中英语深度学习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她提出,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创造丰富的学习情境,并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最后,她从深度学习的视角点评了林莉诗和陈青青的课例,从激发积极情感、知识构建、意义探究、批判创造、审美体验等维度对两位老师的课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罗永华做主题讲座

聚焦问题,同研互促

9月28日上午,帮扶团队和参会教师就高三备考中的难点和痛点展开了探讨研究。

第一阶段,来自惠州市博罗县博师高级中学的林颖、唐莉两位老师分别进行了主题为 “基于主题语篇的词汇复习”和“基于主题意义的高三英语群文阅读实践探究” 的课例展示。林颖选取了必修二Unit3 The Internet以及选修一Unit2 Looking into the future两篇文章,进行了科技类主题的词汇复习。她先让学生进行了词汇的分类,接着对重点单词进行了讲解和练习,最后让学生进行了一个以“How_____has changed my life ”为主题的演讲展示。唐莉选取了选修二Unit2 A day in the clouds,2021年高考阅读C篇The Federal Duck Stamp Story,以及来自教材Wordbook的Urban Wildlife作为学习语篇。基于第一课时学生共同绘制的思维导图以及依托文本提出的问题,唐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文本和寻找答案,开展小组合作和竞争,引导学生逐步探索3个语篇在主题、结构、特征等方面的关系,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启发学生深度思考,走向主题意义的升华。

惠州市博罗县博师高级中学林颖进行课例展示

惠州市博罗县博师高级中学唐莉进行课例展示

第二阶段,参会教师参加了以“主题引领的高三复习策略”为主题的教研沙龙活动,帮扶团队、授课教师和惠州市部分学校教师代表就高三复习中的难点、痛点及解决办法进行了陈述和探讨。

罗永华 对于 高中英语“教什么”以及“怎么教”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她指出老师们应该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她强调,老师们应关注全部学生,多想办法促进学生投入学习与成长,因为教育的价值在于让学生感受到生命成长的价值、尊严和成就。

教研沙龙活动

罗永华做总结发言

教师们认为本次活动 不仅为区域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探索深化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路径注入了新的动力。

:广东君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谈小学英语教学

在当代新形势教育环境背景下,如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使每一次教育改革都能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成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是我们多年探讨的话题。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质量始终是教育的生命线,现总结经验如下:一、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英语也是如此。 教师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1.增进师生感情。 古人说的好“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任课老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佩服任课老师,就会喜欢上他的课,就会对英语感兴趣,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关心性格内向和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学习。 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亲近感,建立起良好关系,学生就会由爱上老师到爱上英语学科。 就比如,每次“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会跟她们一起排练节目、一同庆祝“六一”;业余时间,我也喜欢跟她们聊天、说笑,拉近我和学生的距离。 2.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调动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尽量创造一种使学生能自由用英语会话的环境和气氛,克服学生说英语的畏难心理。 在课外师生之间可用英语进行简单会话,见面时道一声“Good morning!”分手时说声“See you!”教师通过英语交流可以了解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如“How are you?”“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3.调动课堂学习和积极性。 对于水平各异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调动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信心。 教师要设法组织各种学习活动,例如词汇竞赛、游戏、对话表演等,还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本学期,我校五月份开展了英语节的一系列活动,当中,我让学生们上台展示了三年级的歌谣;每人自制一张英语贺卡、摘抄一页英语作品;每人准备一则英语故事,参加英语演讲大赛。 二、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英语一位英国教学法专家认为“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这就告诉我们,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本领。 作为小学初级阶段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英语,而且要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英语。 古人曰“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 我们要授学生以渔,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即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不仅“想学”英语,而且“会学”英语,完成“以知识为本”向“以能力为本”的转变,优化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不光从课堂入手,我们也应从提前预习抓起。 1.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觉倾向性。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英语学习成绩的重要保证。 为了让三年级刚接触英语的学生能够很好的做到提前自学,我首先教会她们48个国际音标,之后又将每一个新单词的音标抄给她们,让她们可以不用太多死记硬背,就能比其他同龄孩子更能自主学单词,在课堂当中,再次让她们猜这些词的发音,提高了她们的学习自信心。 2.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教师应精讲多练,改变“满堂灌”的做法,同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习成绩有困难的学生确立和实现不同的学习目标,以确保其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课堂中,我经常使用“Who can say ?”“Can you try ?”“Can you guess?”“Why?”等语气来引导学生自己说出答案,自己模仿出一个词、一句话的发音。 三、要改进词汇教学方法词汇是组成语言的最基本材料,没有词汇也就无所谓语言。 如果学生词汇贫乏,就会造成理解和表达的困难。 针对一些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时死记硬背,缺乏学习词汇策略和技巧的问题,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效率。 1.利用语境。 语境是指词、短语、语句及文章上下文之间的前后关系。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 “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教师应通过语境和课文不关背景资料介绍,让学生了解词在文章中的不同用法、不同意义以及搭配关系,使他们看到词汇的实际运用情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些词语,才能较为准确地表达他们的思想。 三年级,是小学英语的起步阶段,为了积累更多的词汇,我通常都会做一些卡片,有一些直接写短语,还有一些是用省略号代替,例如:制作短语卡片的时候,我写Open the box/basket/window/ off the tap/(后面就用省略号……,让学生回忆。 2.掌握构词法。 英语词汇量大,但它本身却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 掌握基本的构词法将会有助于单词的记忆。 在词汇教学中,必须向学生介绍构词法的基本知识。 比如:放book的柜子,叫bookcase;放pencil的盒子,叫pencilbox;用foot踢的ball,叫football,以此类推,学生就能说出许多组合词出来。 在教1-20数字的时候,我也同样用了找规律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猜出six-sixteen,seven-seventeen,eight-eighteen,nine-nineteen读音和写法上的区别。 在教学兴趣爱好一课,我也将动词和动名词各归为一类,如run(running),swim(swimming),jog(jogging)在变化的时候是特殊的,动词末尾都要双写再加ing;而下面的几个词ski(skiing),fish(fishing),climb(climbing),row(rowing)是直接加ing,只有skate(skating)是去e加ing。 掌握了规律,不光便于学生理解,更方便了她们记忆。 3.词汇教学应精、泛并举。 既要教给学生一定数量的基本词汇,使其能熟;练掌握用法,还要通过阅读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词语增强语感。 同时,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根据上下文或借助构词法知识推测词义,扩大词汇量。 另外,教师在讲解例句、课后作业将遇到的新单词介绍给学生,帮助他们建起自己的单词本。 所以在三年级的教学内容里面,我也会有意识的渗透更多4A4B,5A5B,6A6B的内容。 4.及时复习巩固。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反映的“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天内容“趁热打铁”当天复习,隔段时间再复习。 让学生抓住每天记忆的黄金时间,即晨起和晚睡前进行单词的复习采取听写、读课外书等多种方法来复习巩固词汇。 在基础阶段,学期初,我就出给每位同学一份朗读材料,要求她们每日要读,读到这份朗读材料“烂”了为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赢在起跑线上。 四、英语阅读教学应加强的几个方面阅读是学习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的最基础的功能。 小学阶段,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的最重要的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我社会和文化等。 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给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限时阅读训练,注意培养语感,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技巧。 要逐步教会学生略读、找读、预测下文、理解大意、推理判断、理解图表信息等技巧和方法,教师对难句、难文要进行讲解,要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并定期检查。 3.精读、泛读结合。 当前英语教学正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语言交际型发展。 阅读应该精读与泛读并重。 教师在进行泛读训练时,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渐实现由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同时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广泛接触有关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除上述几个方面,教师还须确定各年级的阅读重点做到有的放矢,精选难易度适当、生词量适当的阅读材料也很重要,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比如,订阅《少儿英语报》,《时代英语报》,《小学生双语阅读》,这些都是不错阅读材料,既增长知识,又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五、加强英语写作训练英语写作,从小学就可以训练,这样就可以为初中、高中打下基础。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规范化写作的训练,以养成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平时训练学生写一些简单的房间介绍“My bedroom”、家庭成员介绍“My family”、个人爱好“My hobbies”、最喜欢的季节“My favourite season”等;在书写方面也要养成好的习惯,字母、单词和句子书写一定要规范整洁;英语写作要符合英语的语言规律,尽可能应用英语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语等;在本班还可以请学生读读自己的英语小作文。 六、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目的地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可在一堂课的不同时段进行提问。 教师提问要循循善诱,注意启发,要从学生兴趣所在处切入问题,抓住热点和兴奋点,将学生引入到一个求知的境界中。 学生答不上或答错时,教师可进行启发;对学生的失误,教师可进行点拨提醒他们自己改正,这样可使学生加深印象。 提问过程中要多表扬多鼓励,要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学生答不出或出错时教师说一句“It doesn’t matter it over”或“If you are more careful ,I’m sure you can do it better.”可消除其紧张情绪,使其怀着良好的心态继续听讲。 老师教好英语与学生学好英语,都不是一件易事,需要教与学双方都要下苦功。 尤其是在语法教学、口语教学和听力训练以及多媒体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更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和挖掘深度学习。

教学手段有哪些?

这九种教学方法的操作要领,在不同版本的教育学、学科教材教法都有详细介绍,我从教学方法的选用的三个层面谈谈看法。 第一个层面:让学生取得好成绩。 课堂上用得最多的是讲授法和练习法。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自201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全国各地也涌现出许许多多鲜活的课堂改革典型。 但这些典型多数是在小学、初中,高中很少。 为什么,因为高中有高考压力,不得出现任何一点偏差。 而高中的课堂教学,“夺分”就是最大的教学理念,高中课堂不是老师讲就是学生练,在老师们的潜意识中讲授法和练习法是效果好、提分快的最重要方法。 讲授法和讨论法虽然是运用得最普遍,但要把这两种方法运用好也不容易。 一个班,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讲和练,学生的成绩却各个不同,这说明教学方法要体现出个体的差异性。 不同的老师讲相同的内容,有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茅塞顿开;有的学生听得恹恹欲睡,一头雾水。 高中的复习,自编复习资料的学校不多,用同一套资料,不同的学校的使用的效果可能大相径庭。 同一考点,有的学生练习一遍就会,有的学生练习多遍,考试仍然出错,这说明要做到“一练就会”不容易。 考点中的重点、难点,讲授法、练习法仍没解决问题的,可采用讨论法。 根据金字塔学习原理,互动方式获取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更不容易忘记,讨论,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另一种高效的互动就是辩论。 直观展示,物理、生物、化学用得多些。 突破难点,直观展示都是好方法。 任务驱动法,英语、信息技术、小学和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是经常用的方法,任务驱动法,简单地说就是“用中学、学中用”。 尤其是道德与法治,多采用任务驱动法,可避免把道德与法治当做一门纯知识教授的学科。 第二个层面: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是一个宏大话题,这里只谈一个关键词:“自主学习”。 这是一个网络资源极为丰富的时代。 网络上,有些讲解比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更透彻。 而练习题、教辅资料,不管是啥“秘笈”,都可在市场上找到。 如果学生能自主学习,自学能力强,善于自学,做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学不仅能弥补学校教学的不足,还能取得比在学校课堂上更好的效果。 读书指导法,自主学习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目前有卢仲衡自学辅导法等先进的经验可供借鉴。 现在,“深度学习法”是一个时髦的提法。 学生要深度学习,在学习中发展素质,需要有积极的、丰富的、深刻的情绪体验,尤其是音乐、美术教学,没有积极的体验,美育几乎没啥效果。 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体育、美术运用得多些。 这两种教学方法各学科一学期如果能精心设计和组织一两次,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把教学和生活更好的联系起来,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参观教学、现场教学算是增进学生学习体验的两种好方法。 第三个层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首要的是要能精熟的运用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如果是英语、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精熟运用任务驱动法。 直观法,实验法,则是一个物理、化学、生物老师的基本功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教师的作用都在发生变化。 有部分老师扮演“讲师”角色,纯粹教学,类似于现在网课教师,有部分教师扮演“导师”角色,有点相当于学校的班主任,指导、管理学生的学习,而学校的边界会逐步弱化,能提供丰富的优质学习资源有“讲师”、“导师”的场所、平台都可称作学校。 不管是讲师还是导师,都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思维的发展、人格的健全是核心素养最核心素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听”出来的,是熏陶出来的,是磨砺出来的,是实践出来的,是自主成长习得的。 不管是熏陶、磨砺、实践还是自主成长,情绪情感的体验在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一个过滤、内化、加强的作用。 所以,教师要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向上,要在熏陶、磨砺、实践上下功夫,在学习中伴随积极的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成长,着力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人格的健全。

深度学习是怎样发生的

深度学习是什么中国教师报:前面几期报纸中,我们探讨过深度课改、深度课改与深度学习的关系。 我想问问各位专家,在你们的理解中,深度学习到底指的是什么?徐洁:深度学习是与浅层学习相对而言的概念。 浅层学习是机械的、接受式的,以记忆和复制为特征,是不求甚解的学习。 深度学习则是主动的、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理解,以反思性、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 深度学习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提升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王利民:深度学习是一个独学与帮学相结合、以独学为常态的个体学习过程。 为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应坚持通过独学解决学习问题,帮学只是一种辅助形式。 顾飞宇:深度学习就是学生自觉地与他人协同学习。 如何做到自觉协同?我认为,首先要让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样深度学习才能成为学校教育参与者的自觉协同行为。 整合与协同是两个概念,整合是一个主体的行为,协同是多个主体的行为。 比如多学科整合,谁去整合?答案不言自明。 但多学科协同,每个学科教师都是协同行为的主体。 回到课堂上,课堂的深度学习,教师与学生都是协同者。 学校教育中,若每个人都能自觉地进入深度学习,那才是课改进入到质变新阶段的标志。 学习活动为主导,师生协同为主体,课程标准为主线,这是深度课改和深度学习的“新三主”表现。 深度学习表现在哪儿中国教师报:通过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大概理解为,深度学习至少是主动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多方协同的个体学习过程。 那么,在各位专家看来,深度学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王利民:深度学习就是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这是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必备条件。 具体而言,要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演绎、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的常用思维方法。 学生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从盲目被动的学习主体转变为自觉主动的学习主体,从而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 同时,深度学习是知行统一的学习。 为了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必须开展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实践活动,如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探究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社会调研活动等。 在互联网的助力下,从集中的整体学习过渡到分散的个体学习,这是人类教育史上的重大变革,也是现代社会的大趋势,而个体教育将开创现代教育的新境界。 顾飞宇:学习从问题起,而深度学习则表现为深度问题。 就深度问题而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度”,在这个“度”上再进行深入学习。 学生备学发现问题即为自己的“度”,就可以在这个“度”上继续深入学习。 教师每堂课都会发现新的问题,这是教师自己的“度”,教师在这个“度”上深入学习。 因此,加强教师队伍深度学习的培训,是深度课改不可回避的问题。 深度课改与深度学习的协同必将成为教育的新常态。 如何实现深度学习中国教师报:深度学习已成为深度课改绕不开的问题。 那么,该如何实现深度学习?周建明:深度学习离不开深度课堂。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可不可以把这节课上得再有些深度?”“不行了,孩子们基础差,再加深度就学不懂了。 ”这两句对话中,回答者混淆了一对概念,即把课堂的深度和难度等同了,他们认为深度的意思就是再难些。 其实不是这样,有深度的课绝对不是指难度大的课。 难是就知识本身而言的,但深度说的是课堂的教学境界。 好课一定是有深度的课,但不一定是难度大的课,很难的课反而并不是好课。 有深度的课不是浮夸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不是泛泛的,而是扎扎实实的。 梯度逐层深入,张弛环环相扣,课堂上的生成如花蕾自然绽放,孩子们收获在润物无声之中。 学习同样的内容,没深度的课就此打住,有深度的课则要据此延展。 小学一年级的课可以上得很有深度,高中三年级的课也可能上得很肤浅。 有深度的课一定要师生愉悦,并共同感受知识境界和生命境界的提升,让人久久回味;没深度的课,上完后如饮白开水,要么是简单的重复,要么也是浅尝辄止,过后无痕。 要想上出有深度的课,教师对所学知识一定要有高瞻远瞩的把握,要知课标,懂认知规律,学情和教材都烂熟于心,导引游刃有余。 教师要成为本学科大师级人物,这是上出有深度的课的根本保证。 新课改环境下对教师的要求不是浅了而是深了,既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更要有丰厚扎实的专业底蕴,否则我们很难上出有深度的课。 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经常上出有深度的课,我们就能时时享受到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学生也能时时体验到生命绽放的喜悦,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习惯。 王梅年:我们学校遵循以个人为始、最终回归到个人行为的学习规律,我认为这就是深度学习的良好示范。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现力、思考力和创造力均不断提升。 一是实现力的提升。 实现力指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找到正确答案的能力。 在我们学校的每节课上,由班级“学科研究小组”给定学习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快速正确完成的学生帮助完成不好的学生,“兵帮兵、兵教兵”,虽然只是一节课,但是学生通过自学与合学解决了已完全超过一节课容量的问题,每个学生的实现力都能得到不断提升。 二是思考力的提升。 思考力指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在我们学校的课堂上,学生解决问题后,总会揭示出问题背后的本质。 一道数学例题的思考和解决,有时学生能用顺口溜、口诀总结出这一类题目的规律和方法;一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拓展到不同人物分析的方法;一首诗歌的鉴赏学习,教会了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歌……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总结,学会了概括,学会了拓展,学会了思考。 三是创造力的提升。 我们学校的课堂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一节语文课,一个小组的目标是为麋鹿写一段文字,结果学生不仅用刚刚学习的说明文字进行描述,还创作了记叙类、诗歌类文章,将说明文的学习迁移到其他文章体裁的学习,学习过程从关注知识到关注创新。 同一学习目标的实现形式也会不一样,例如在课堂上,有的学生通过绘画展示麋鹿外形特征,有的学生通过改编课文,用文字形象生动地描绘麋鹿特征……这些处处培养着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时时彰显着学生的创造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3种能力,学校师生还共同设计了特色课程。 针对一二年级学生的包班制,实行长短课相间的编排方式,注重学科的整合性。 针对三四年级的跨课,注重学科的交叉渗透和整合。 还有托班制,打造师生平等、自由、开放的课堂,解放、发展、成就学生,同时也解放、发展、成就教师。 徐洁:要想让学生深度学习,我觉得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学习是否有深度。 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深度学习引领学生的深度学习。 那么,教师该如何深度学习呢?多种路径让知识显性化。 现实中,教师们做了许多有价值的事情,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有些教师对此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很难将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更遑论向学生进行传播,而深度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摆脱此窘境。 比如,我在学校听课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做的工作事实上就是“课程整合”,而他们却没有领悟到这一层。 通过课程的视角,我给教师分析他们的做法,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领导力水平,这样他们再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经验时就能够更加贴切、科学、有价值。 尤为重要的是,这让教师今后的课改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标和方向。 科研工与一线教师合作,对教师的实践进行分析、解读、提炼,帮助教师梳理自己的做法,是教师知识显性化的一种可行方法。 碎片化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鉴于教师平常工作繁忙,很难拿出完整的时间潜心学习,教师的学习呈碎片化、片段化、浅表化等特点,难以形成知识体系和结构化知识。 因此,教师的深度学习不仅需要恒心、毅力,也需要适宜的方法与措施。 促进高阶思维,达成迁移应用。 深度学习不仅要思考“教什么”“怎么教”,更要考虑“为什么教这些”“为什么这样教”,这是在思考教学背后更深层的意义,从而逐渐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教师是学生深度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应该是自我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这种基于“用”并且反思“用的效果”的学习,含有许多生成性元素,这正是深度学习的特征——着眼于应用与创新。 一些教育名家甚至草根教师,把他们的教学经验归纳成一定的教学法,这就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这些教师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把学到的知识、经验在实践中进行迁移、运用,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深度备课与深度认知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链接·关于深度学习的定义深度学习,也称为深层学习。 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安富海在论文中曾提到,深度学习的概念是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借鉴布卢姆认知维度层次划分理论,基于学生的阅读实验,创造性提出的学习方式。 虽然不同学者对于深度学习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但在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差异性及深度学习的本质理解上,基本达成了共识。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学习目标分为6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及创造。 浅层学习认知水平较低,一般只处于“知道、理解”的层面,要求学生对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描述、记忆或者复制。 而深度学习要求实现更高的层次,如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是一种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发展为目的的学习,不只涉及知识的记忆,还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知识整合和意义连接的学习内容,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问题的解决,属于高级思维活动。 可见,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指学习者以高级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

WNBA球星安吉尔
WAL神龙杯今晚开战 Infi能否终结对Lyn四年不胜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