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26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 分钟
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要求、新举措、新标识,统编语文教材已完成新修订并投入使用。新修订统编教材之于现行统编教材“变”与“不变”的是什么?基于新修订教材,如何更好地转化落实学习任务群、设计学习任务等语文新概念,帮助学生在“素养导向”和“任务驱动”下,实现“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基于此,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联合杭州市东城外国语实验学校决定在之际举办 基于任务群的单元整体教学——2024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新教材高质量实施主题论坛 。
本论坛走进杭州市东城外国语实验学校,通过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展示等形式,进一步帮助教师理解新课标、新教材,感悟学科本质和核心素养,落实好课堂,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实现高质量育人。
具体内容如下:
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如何依托现有教材设计和开展任务群学习
关于如何依托现有教材设计和开展任务群学习方法如下:
一、利用教材资源,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与学习任务
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真实的学习情境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是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特点,也是设计好学习任务群的前提。
统编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将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能力的发展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融为一体,为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教材基础。
教师如果深入钻研教材,依据教材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就能比较容易地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出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出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二、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
依托统编教材设计学习任务群,教师一定会遇到一个非常纠结的问题,就是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如何处理。 因为教师已经习惯以单元语文要素为主要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而聚焦学习任务群设计语文实践活动,不少教师就会担心,这样是否会影响语文要素的落实。
现代语文教学重视语文知识教学,因此将大量时间用于语文知识教学和方法策略指导,这样势必挤压学生阅读和写作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这是造成语文课投入大而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三、围绕学习任务设计进阶型语文实践活动
2022年版课标指出,教师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设计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
设计学习任务群就要把整个单元的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练习、语文园地以及快乐读书吧等学习资源视作一个整体,精心设计进阶型的语文实践活动,将单元学习任务有计划地分解到各项实践活动之中,使各项实践活动形成阶梯形的“链接”,成为完成单元学习任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四、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重视落实语文基础要求
实施学习任务群教学很容易出现一种新的倾向性问题,就是原来语文课上教师花大力气进行的生字词语教学、课文中精彩词句或段落的积累,以及大声朗读课文、丰富学生语言经验积累等学习语文最基础的工作,很有可能因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而受到冲击。 这是必须引起教师高度警惕的一个严重问题。
不属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
所谓“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个人的语言运用系统。 这种有人文主题的任务群,是在学校课程总体设计和实施的环境下、由学校和教师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完成的。 它与过去的教学模式有内在的区别:课程中有文本,但不以文本为纲;有知识,但不求知识的系统与完备;有训练,但不把训练当做纯技巧进行分解训练。 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主体,师生互动。 基本属性首先,要明确“群”的概念。 群,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数学角度看,表示“一种代数结构”;有着浪漫的抒情表达,言语角度群看,表示“同类聚集”;有着明确的知识层级,学习角度看,是“真实情境下语文学习任务”的聚集。 显然,学习任务群就是以明确的学习内容进行聚合。 其次,要明确“任务”的概念。 群的载体是任务,在学习任务群当中将碎片知识进行集合,将线性的教学流程进行聚合,将学习活动进行整合。 学习任务群的“任务”就是指基于知识内容的阅读任务、鉴赏任务、表达任务、探究任务、体验任务、思维任务等。 在高中语文教材当中编排了18个学习任务群,这些任务群分别是以不同的专题学习进行呈现。 在教学当中,我们就要将专题的内容进行梳理,找出学习的行为,如收集资料、探究实践、阅读写作、质疑答辩等,围绕这些学习能力进行整体的建构。 最后,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基本形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种类型的学习任务群。 在新高考背景下进行学习任务群的活动,还需要站在高考这一终极背景下,不能只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要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而活动,就是要指向人的全面发展。 从任务目标上看,是立足于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从课程路径上看,是以具体的任务作为学习支架,是通过有效的活动设计指向主题的表达;从活动的形式上看,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样态,走向了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
在单元整体教学思考中,跨学科应该关注哪几个维度
在单元整体教学思考中,跨学科应该关注的维度如下可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1、跨学科教学指向学生知识结构的建构,其目的是学生在面临新的问题时能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体系解决问题,这其中教师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通过改革”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2、其中“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正是围绕课程目标重新整合课程内容,进而走向跨学科改革的信号。 教师如何提升跨学科素养首先要理解教师跨学科素养的内在构成。 起觉得,教师可以从认知维度、技能维度、情意维度、元认知维度四个方向把握其构成;
二、跨学科教学意识
1、在呼吁语文跨学科素养提升的背景下语文学科的文化素养首先是认知,其次是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课程方面,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课程的本质是教师应适当降低专业知识的教学强度;
2、注重以生活和实践为指导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内容上,语文学习任务组以语言文学为核心,将科学、政治、媒体等学科有机结合,在“适应当前社会现实”两大趋势下,实现了语文知识的密度和广度;
三、跨学科软件设计能力
1、中国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互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相关形式,即历史、地理和文学的结合。其次,语文课程实施的空间形式是广泛的,即语文课程的实施辐射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其他领域,如新闻、传播等学科,更具实践性;
2、第三,学科形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群体,尤其是在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中国传统学科的研究中,更注重专业化。 然而,与这两种形式相比,“相关形式”并没有改变课程的性质。 严格来说,它不能被视为真正的跨学科教学;
3、这两种形式都强调“主题”学习。为了满足“专题”的教学任务,帮助解决未来长期的应用问题,教师需要完成课程开发和软件设计,使学生能够在各个学科的任务组中工作;
四、实施跨学科教育
1、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终身学习意识,关注现实,还要有合作学习意识,为学生创造更高质量、更现实的问题。 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及时关注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教育信息,将有助于跨学科课堂的建设。 教师合作学习有两种趋势:一种是师生合作学习;
2、由于教学内容和评价的开放性,通过师生交流创造高质量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多学科教学任务的单方面实施。第二,中国教师需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良好的合作;
五、思考跨学科教学
1、学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学科的自我反思,中国学科也不例外。在反思教学目标、策略和成就时,教师可以进一步理解跨学科教育和跨学科教育中的元认知知识;
2、首先是知识策略,即教师必须思考如何在课堂上搭建跨学科桥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使教师能够记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进行课程再开发;
3、其次,我们要判断任务的制定是否与学生的教学目标有关,其次,我们要判断学生是否能正确地反馈相关的知识;
4、第三,“主体性知识”,即教师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增强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构建更加完善的多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