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否认将把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
北京时间12月19日,鲍威尔在12月议息会议后对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联储不打算将比特币纳入其资产负债表。
“我们不被允许拥有比特币。”鲍威尔表示,《联邦储备法》(Federal Reserve Act)规定了美联储可以拥有什么,美联储不寻求改变;这是国会应该考虑的问题,但美联储并不希望修改法律。
2025年1月,将正式宣誓就任美国新一任总统。特朗普在大选期间多次在公开场合针对加密货币市场和监管发言,并明确称要“打造世界加密货币之都”。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阮加:为什么说比特币一文不值
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虚拟的加密数字货币,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 与法定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 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 比特币既不是货币,也不是有价值的非货币资产,对个人一文不值,对 社会 有害无益。
文 | 阮加(北京交通大学金融系教授)
| 徐爱之
2021年3月30日,比特币从美元附近上涨至美元之上,涨幅超5%。 有分析师声称:比特币2021年或达到40万美元。
此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把比特币视为“投机资产”,使得比特币从近6万美元的高位,一度跌破美元。
随后,Visa宣布允许使用锚定美元的加密数字货币USDC(USD Coin)可以用于结算并支付网络上的交易,Visa的合作伙伴将能够通过信用卡支付USDC,以完成与法定货币之间的交易。 这个新闻让比特币价格再次暴涨。
这里主要谈的问题是, 比特币是货币吗?是资产吗?是可持续的创新吗?
一、法定货币、数字货币、加密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的本质区别
法定货币,是依靠政府的法令使其成为合法通货的交易媒介。 法定货币不代表实质商品或货物,发行者没有将货币兑现为实物义务。 货币本身并无内在价值,法定货币的价值来自拥有者相信货币将来能维持其购买力。
法定货币的形式是多样的, 历史 上有孔方兄、金币、银币,今天有纸币、电子货币。 这里的电子货币是与法定货币(如纸币)可以1 1互换的纸币数字化电子货币,如信用卡、借记卡中的货币。 在当今世界,法定货币就是法律规定的可以流通的交易媒介纸币、电子货币等。
在全球范围内,维萨、万事达、银联等银行卡公司从事的业务,就是基于消费者的便利需求使得纸币与数字化电子货币能够简便互换,这些业务并没有脱离中央银行对货币量的直接控制。
区块链技术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 基于这些特征,区块链技术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和合作机制。
加密数字货币USDC是区块链金融服务提供商Circle于2018年发行,与美元1:1挂钩。 USDC 是以美元作为支持的稳定币,由被监管的金融机构保留在储备金中。 在这个意义上,被有效监管的USDC并没有脱离中央银行对货币量的直接控制。
比特币,则与上述的法定货币、数字货币、加密数字货币不同。
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虚拟的加密数字货币,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 与法定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 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 基于密码学的设计可以使比特币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转移或支付。 这同样确保了货币所有权与流通交易的匿名性。
比特币只是区块链众多应用中的一个,恰恰与法定货币无关。
对于法定货币来说,区块链加密技术是要让法定电子货币难以伪造而出现假币,不是要替代法定电子货币本身。
二、比特币不可能成为流通货币
讨论比特币,首要问题是要厘清 比特币是交易媒介(货币)还是交易对象(非货币资产) 。
法定的媒介货币可以去中心(去中央银行)化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般价格水平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成长、福利提高。 中央银行的法定货币需要以一般价格水平为锚点、考虑经济增长和就业,并且以此去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
去中心(去中央银行)化比特币如果成为交易媒介货币,比特币价格的暴涨将带来通货紧缩,比特币价格的暴跌将带来通货膨胀,这种波动中央银行无法控制,去中心化的比特币体系也无法控制。
去中心化的比特币甚至会火上浇油,在货币过剩时增加货币供给,在货币短缺时减少货币供给,导致严重的经济波动、经济危机。
在过去的几年中,比特币的价格上升了数万倍。 在此期间,如果有国家(或经济体)采用比特币作为法定的流通货币,这个国家(或经济体)的资产价格、消费价格、工资等将下降99.99%以上,出现无法控制的通货紧缩,市场秩序将严重混乱,基于分工的就业岗位将减少99.99%以上,经济将倒退千年以上。
在正常的现代经济体系中,一国不可能并存两种(或以上)货币。
多货币并存,会导致货币互相竞争。 一方面,人们卖掉贬值货币买入升值货币,就能用一种货币买卖另一种货币套利;另一方面,升值的良币会被人们保留、储藏,而贬值或币值不变的货币充斥流通市场,即“劣币驱逐良币”。 其结果是,现象上,是劣币驱逐良币,本质上,是良币驱逐劣币。 流通职能上,是劣币驱逐良币,储藏职能上,是良币驱逐劣币。
如果过去几年美国把美元、比特币同时作为流通货币,高速升值的比特币肯定是“良币”,币值相对稳定的美元则是“劣币”,后果可想而知。
再之,今天的跨境走私、境内洗钱等经济犯罪,都是以国内法定货币为基础进行监管的。 比特币交易的匿名性是犯罪分子最理想的交易媒介。 如果某个国家允许比特币作为流通货币,跨境走私、境内洗钱等犯罪活动一定会失控。
在正常的现代经济体系中,法定货币不可能允许其它货币的并行存在,各国迟早会像打击黑 社会 一样禁止比特币作为流通货币。
因此,比特币永远不可能成为正常的法定货币。
三、比特币作为非货币资产的后果
无疑,比特币不可能成为消费品。
比特币能够像股票、房产、黄金那样,成为非货币资产吗?答案也是否定的。
房产、黄金是实际资产,股票则是实际资产的表现形式,而比特币与任何实际资产都无关。
对 社会 和个人都没有价值的比特币,当然是一种短期投机资产。
没有价值的投机资产在一个时期出现价格上涨,甚至价格疯涨在 历史 上出现过多次。 参与者都对“博傻理论”深信不疑,坚信价格总会上涨,下一个买家总会出现,自己必会盈利。 人们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内在价值而愿意花高价购买,是因为他们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他们那儿把它买走。
博傻理论告诉人们的最重要的一个道理是:在这个世界上,傻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最后一个傻子。
用计算机联网“挖矿”是比特币唯一的来源。 根据加密数字信息货币网站digiconomist的评估,平均每一枚比特币交易耗电968千瓦时,相当于美国32个家庭一天的用电量,平均一枚比特币交易排放474公斤二氧化碳。
这是一个不可持续,而且毫无意义的高耗能产品。
不仅比特币的“挖矿”成本高昂,维持比特币系统需要的资源也很高,随着越来越多的矿工加入,这个资源消耗只会越来越多。 无意义的消耗迟早会崩溃的,其价格归零只是时间问题。
综上所述,比特币既不是货币,也不是有价值的非货币资产,对个人一文不值,对 社会 有害无益。
忘掉M2吧!美联储祭出惊人表态!这次放水是一场30年豪赌
2021年2月23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向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作了半年一次的证词,所谓证词其实相当于我们这里的工作报告,主要内容围绕经济复苏和货币政策。
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将继续保持当前的资产购买进度,直至通胀恢复到2%的目标值,并且劳动力市场实现充分就业。 在经济复苏之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绝对不会动摇,加息和缩表都不会提前发生。
美联储目前保持每月120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计划规模,量化宽松计划已使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增至近7.5万亿美元。 与量化宽松匹配的是美国的赤字财政, 财政部大力发行国债,而美联储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债券,为财政部的印钞机输送弹药。
面对史无前例的大放水,全球投资者都抱着看空做多的心态,大家都在不断猜测,泡沫会以何种方式终结?财政赤字要如何收场?但事实上谁也没有标准答案。
包括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在提及这个问题时,鲍威尔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大意是,在我们刚开始学习经济学那会儿,M2好像和货币总量、经济增长之间有一些联系。 但现在,M2数据毫无意义,我猜我们需要忘掉M2了。
鲍威尔认为,在眼下的美国,甚至更大范围的区域,已经出现严重的“流动性陷阱”,钱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更多是在金融领域空转——5万美元一个的比特币,暴涨的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 一切都是货币现象。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全球经济依靠天量的货币吊着一口气。 央妈保证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财政部负责向收到冲击的企业和家庭发放补贴,保证他们能够撑到经济复苏。
风格切换:新经济还是顺周期?
随着经济的复苏,疫情受益的产业都会回到解放前吗?答案是,不一定。 有些行业是一次性受益,但也有 一些行业的中长期逻辑被疫情改变了。
大家都知道,受疫情影响,上网课和在线办公的人数大幅增加,拉动了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的需求。 直觉上,这部分增加的需求是短期的,会随着疫苗的注射和封城的结束迅速下降。
但我们观察到惠普的股价创了新高,而且是在美股 科技 股普跌的背景下。 港股上调印花税传闻出来之后,腾讯、美团、阿里大幅下跌,但联想的股价挺住了。 (各位注意,所有提到的公司都是为了论述问题,不作为投资依据哦)
股价背后是强劲的业绩支撑。 联想欧美业务占比约七成,受益于欧美市场的增长,新一季度业绩超预期,公司表示目前渠道库存只有两周左右,比上个季度低一半,公司预计2021年业绩继续向好。
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是基建狂魔,能从疫情中迅速恢复也得益于发达的互联网基础设施。 欧美也看到了这一点。 前一段时间参加MWC会议,大会开始之前有一个国际论坛,邀请到了欧洲几个国家负责经济的部长,以及欧洲议会的议员。
其中一位议员提到,为了刺激经济,欧盟各国都推出了一揽子的财政政策。 这些资金大约有40%会投向新能源,30%投向通信和电子政务。 如果在遇到类似疫情这样的冲击,欧洲也希望能够像中国一样,可以让政府通过互联网管理国家,让企业能把业务迅速转移到线上。 数字化是全世界的大趋势, 没有完成数字化的国家将是脆弱的,基本不具备抵抗冲击的能力。
有了短期业绩和远期逻辑的支撑?惠普和联想的大涨是不是很合理?
相比顺周期,新经济是更长远的赌注。 但顺周期的股票必然也会涨,比如以邮轮为代表的 旅游 业,邮轮公司在去年跌了80%以上,到今年涨了三四倍,但股价只回去了一半。 疫情必然会结束, 旅游 业必然会回归常态,买入这些资产是确定性的投资机会,唯一不确定的是时间。
新经济和顺周期,其实并非水火不容,重要的还是公司自身的趋势。 所以大家没有必要为近期的风格切换太过纠结。 在牛市的下半场,这两者都不会缺席。
押注新经济
我们前面提到一些行业的中长期逻辑被疫情改变了,惠普和联想属于中期受益。 长期受益的行业则是新能源、云服务、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 政府和企业如果要提高自身的抗冲击能力,必须拥抱 科技 。
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可以说是未来三十年世界经济的希望所在。 每个产业的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新能源、云服务、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生逢其时,恰巧都处于成长期或者成熟期,到了担当大任的时候。
新技术的发展可以创造新的需求。 从工业革命到电气时代,再到互联网,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技术的突破。
把各国近两年的刺激方案梳理一下,我们会发现: 所有主要经济体都想把钱投向新能源、5G、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这些 科技 行业,而不是继续修路造桥。
欧洲计划将70%的财政刺激分配给新能源和数字化。 拜登上台后美国重回巴黎气候公约,将会大力发展新能源。 中国更是从2020年年初就定调发展新基建。
眼下的情形,像极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在大萧条前后,经济上,主要国家都陷入了增长困境。 政治上,新兴的日德和老牌强国之间矛盾重重。
经济问题最后通过经济以外的方式解决了。 随后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毁掉了整个世界,但同时也用暴力的方式解决了所有的矛盾。 世界格局重新划分,不服气的国家都被打服了。 战争还推动了 科技 的发展,计算机、核能、 汽车 、飞机、无线电等等,上世纪所有的伟大发明几乎都跟二战脱不了关系。
二战后的几十年,是人类 社会 发展最快的阶段,而回报最丰厚的是当时的新兴产业。 所谓否极泰来,不破不立。
为什么说现在的情况和当时类似?在疫情之前,全球经济明显失速,大型互联网公司涨了十年,但新的技术创新在哪里?哪个大型经济体能够接棒中国,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潜能呢?
在疫情之前,崭露头角的是5G、云服务、人工智能,这些技术在抗疫过程中出尽了风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健康 码,无人机送餐,机器人巡逻,人工智能诊疗服务,mRNA疫苗,2020年对于 科技 来说是一次快进,加速了新技术的落地,让全世界的政府、企业和民众都认识到了一点: 在未来,不拥抱 科技 就有可能彻底丧失竞争力。 以非洲为例,没有新基建,也没有疫苗的国家,什么时候能走出疫情的阴霾呢?
要让不同的国家达成共识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就连戴不戴口罩这种小事,东方和西方都无法达成一致,但在新能源和数字化方面,大家却达成了共识。
押注新经济是全球大国的集体豪赌。 反正都要印钱,不然把钱交给创新者去赌一把,赌赢了,全球经济未来30年有了新的引擎。 投向老基建注定失败,那为什么不下注新经济呢? 历史 的车轮只能向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
为什么说30年?因为从产业的角度讲,30年差不多是一个创新周期。 从 社会 变革的角度讲:1919年新文化运动中国开始拥抱西方文明,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改革开放,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每个里程碑之间相隔差不多都是三十年。
2020年还有一个现象,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非盈利公司集体暴涨,特斯拉纳入标普500,机构空头彻底投降。 在大机构的投资体系里,配置资产要从胜率和赔率两个角度考虑。 非盈利公司的暴涨意味着在大机构的眼里,投资这些公司的胜率大幅提高了。 原因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翻译成股市常用的话就是:基本面和政策面同时向好的方向发展。
跑赢印钞机?
对于个人来说,最关心的问题当然是如何在这场放水里跑赢印钞机,或者说不要输的太惨。
天量的货币需要有回报的资产,需要蓄水的池子:黄金、大宗商品、房地产、比特币、消费蓝筹、新兴 科技 公司是六类最主要的资产。 弄清楚这六类资产的逻辑,做好配置,其余的只能交给时间和命运。
鲍威尔的发言代表了这个时代的两大疑问之一:现代货币政策会把我们带向何方?而另一个疑问是关于 科技 ,下一代技术革命什么时候到来。 过去的2020年是转折性的一年,带着这两个疑问,人类 社会 告别过往,驶向未知。
未来几年的剧情大致会是这样:疫情在反复中走向终结,在这个过程中,这六类资产都有表现的机会,而且多数资产的走势会是向上的(比特币不做评论)。
远期来看,结果取决于各国在新经济上的赌注回报如何,如果以新能源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的未来技术表现不佳,全球经济将继续在泥潭里挣扎,甚至出现更多的不稳定因素。 如果新经济成为新引擎,未来三十年将会是比互联网更伟大的时代。
行情正陷入“极端主义”
不是巨赚 就是巨亏
该如何应对2021极端变化
又该如何抓住机遇
答案尽在
《檀谈之牛熊交易所2021》
主讲人:叶檀
仅售:99元
正值牛市,加密货币为何全面崩盘式暴跌?
此次突然出现暴跌,则是源于多方原因。 首当其冲的是政策监管问题。
根据英为财经消息,几份在线报告将这一轮下跌归因为市场猜测美国财政部可能会打击通过数字资产进行的洗钱活动。 据了解,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日公开表示不支持虚拟货币,他认为它们没有真正积极用于支付。
除此以外,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拉加德今年1月瞄准比特币在促进犯罪活动中的作用,称该加密货币一直在推动“有趣的生意”;土耳其央行则出台了“关于在支付中禁用加密资产的规定”,宣布4月30日起将禁止使用加密货币支付,政府还指出,加密货币钱包很容易被盗,而不可撤销的交易也令人担忧;
2020年3月,印度最高法院否决了印度中央银行在2018年推出的政策,即禁止银行参与加密货币相关的交易。此消息导致印度投资人涌入到加密货币市场,但随后,印度中央银行再一次加密货币表示了担忧,也有官员披露,印度将会提出一个新法案,封杀所有的加密货币……
政策监管一向是加密货币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而除此之外,刚刚上文提到上市的Coinbase 首席执行官出售公司股票套现 2.9 亿美元,内部累计套现超 46 亿美元;Coinbase的首席财务官阿莱西亚·哈斯以388.73美元的价格套现约9932万美元。 这些行为都引发了行业恐慌。
扩展资料:
多方利好,加密货币最近正值牛市
最近两个月,加密货币行情出现集体上涨繁荣景象。 以比特币为例,自3月初重新突破50,000美元的关口以来,比特币的价格一直稳定地高于该水平,多头甚至将价格推高至接近65,000美元的历史新高。 在背后,是PayPal进入加密货币领域的消息带来的利好,更为重要的,则是传统资本的关注度。
今年2月,美国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摩根大通将推出加密数字货币摩根币(JPM Coin),用于即时结算客户间的支付交易;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和花旗集团(Citigroup)在内的大型银行也纷纷将其服务产品扩展到加密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