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9元起!新iPad 苹果最没存在感的产品 mini三年后更新

时隔三年,苹果终于又想起了 iPad mini 这条产品线。

昨天(10 月 15 日)晚上,苹果官网突然上架搭载 A17 Pro 芯片的新款 iPad mini(一般都叫 iPad mini 7),售价 3999 元起,将于 10 月 23 日正式发售。消息一出,迅速引发了无数网友对新一代 iPad mini 的讨论,或者说吐槽。

三年憋出这更新,也难为苹果了

虽然搭载了最新的 A17 Pro 芯片和更高的内存,性能几乎可以肯定会有大幅的提升,但 iPad mini 7 的外观设计、屏幕刷新率和其他规格几乎没有变化,就连机身重量也是分毫不差。

正如微博上网友总结的,三年就改了芯片和存储规格,iPad mini 7 实在让人扶额苦笑。

图/微博

在社交媒体上,用户的吐槽声更是连成一片。负面评价主要聚焦在 iPad mini 7 的升级幅度上,许多用户认为,这款产品并没有实质性的革新。

有 Reddit 网友就评论:「除了换了个芯片,(iPad mini 7)其他地方都和上代一模一样,连 120Hz ProMotion 屏幕和 OLED 屏幕都没上,简直令人失望。」

还有网友在 X(原 Twitter)上打趣:「苹果这是在敷衍了事,像极了我在课间拖延时间。」

这样的声音反映了不少用户对于这次 iPad mini 7 升级的期望较高,尤其是在设计或屏幕上的提升。但现实是,甚至苹果自己都不敢说这是新一代的 iPad mini。

图/苹果

新款 iPad mini 发布后,很多网友就发现新款抛弃了原先「第 X 代」的命名,直接从 iPad mini(第六代)「升级」到了 iPad mini(A17 Pro)。实际来看,用上 A17 Pro 芯片,也确实是新款 iPad mini 最主要的升级,没有之一。

但另一方面,支持者也不乏其人,甚至早早就预购了。有用户认为,A17 Pro 芯片的加入带来了性能上的显著提升,尤其是在多任务处理和高强度应用中表现得更为出色。

「对于喜欢 iPad mini 的用户来说,这样的小尺寸加上强大的性能,已经非常难得了。」有网友总结道。

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 iPad mini 便携性的用户来说,iPad mini 7 依然是他们的首选。在小红书和微博上,尽管吐槽不断,但还是有不少人正在计划或者以及预购了 iPad mini 7,唯一纠结的不过是颜色而已。

图/小红书

某种程度上,面对最新的 iPad mini 7,网友的反应是呈现出两极化趋势。但与「网友」的观点相比,更重要的问题其实是: iPad mini 的目标用户会怎么看?

唯一的不同:换芯了?

iPhone 6s 时代,苹果有一个流传至今的经典口号:「唯一的不同,就是处处都不同。」

iPad mini 7 就算了。不过 iPad mini 7 和 iPhone 6s 一样,那就是通过芯片升级可以带来大幅的性能提升。

图/苹果

毫无疑问,新款 iPad mini 7 的最大亮点就是搭载了 iPhone 15 Pro 系列同款的 A17 Pro 芯片。 虽然不只是移动端最新最顶级的芯片,但 A17 Pro 比起 iPad mini 6 上的 A15 还会有非常显著的性能提升,尤其是在图形处理和多任务处理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对于经常用 iPad mini 来运行游戏的用户来说,A17 Pro 的加持理论上讲使得大型游戏的加载速度更快,帧率更稳定,特别是在运行对图形性能比较高的游戏时,可以大幅提高高画质下游戏过程的流畅和稳定。

再加上 8GB 内存的升级,可以预计 iPad mini 7 在切换多个应用、浏览网页或进行创作时,整个体验都显得更加流畅和顺畅。

如果不考虑 60Hz 的屏幕刷新率,三年后更新的 iPad mini 7,还是目前最强的「手游设备」。

同时 A17 Pro 的提升不仅限于游戏和系统体验,其他典型使用场景如笔记记录、在线学习、甚至是轻量化的创意设计,都能从中受益。

图/苹果

至于芯片和内存升级带来的 Apple Intelligence,至少目前还是一个期货状态,在选购时没有关注的必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iPad mini 7 在放弃对第二代 Apple Pencil 支持的情况下,增加了对 Apple Pencil Pro 的支持,所以自然也支持了 Apple Pencil 的一系列悬停功能。

但除此之外,iPad mini 7 其他方面的升级就显得乏善可陈了。

屏幕仍然是 60 Hz LCD,尽管据透露,苹果在应对「果冻效应」问题上做了优化,但与更高端的 iPad Pro 上采用的 120Hz ProMotion OLED 屏幕相比,仍显得平平无奇。因此不少用户认为苹果在这些方面的保守,让这次更新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

不过不能忽略的是,iPad mini 在某些关键规格上依然领先于 iPhone 16 系列等一众旗舰手机和安卓旗舰平板。

比如 USB-C 接口支持最高 10Gb/s 速率的 USB 3,在文件传输、外接设备的兼容性表现优异。又比如 Apple Pencil 的体验和生态支持,也依然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的平板产品。

图/苹果

而且,iPad mini 依然是市场上少数同时具备高性能和便携性的设备,竞争对手很难在这个尺寸的设备中同时实现两者的平衡。

总而言之,A17 Pro 和 8GB 内存的升级确实为新款 iPad mini 带来了明显的性能提升。 虽然屏幕等其他方面的升级实在乏善可陈,但凭借对 Apple Pencil 和 USB-C 的支持,iPad mini 依然在生产力和便携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对于那些追求极致性能和便携娱乐体验的用户,尤其是手游爱好者,iPad mini 7 或许仍是市面上最好的选择。

图/苹果

但显而易见的是,iPad mini 的问题在于「全能」,又「全不能」。

折叠屏手机杀死了iPad mini?

iPad mini 作为苹果产品线中的一个特殊存在,长期以来一直以「小而美」的形象吸引着特定的用户群体。首代 iPad mini 问世以来,这条产品线以其便携性和轻量化定位,得到了不少用户的青睐。

尤其是在需要随时携带设备的场景中,iPad mini 的小尺寸是其他平板难以取代的优势。然而,随着智能手机屏幕逐年增大,平板市场本身也在快速分化,iPad mini 的定位和必要性正面临新的挑战。

这两年折叠屏的爆发,进一步威胁了iPad mini代表的小尺寸平板的地位。因为折叠屏手机变相让手机屏幕更大。iPad mini屏幕8.3吋,荣耀Magic V3展开后屏幕已达7.92英寸(大多数大折叠屏手机展开后屏幕都到这一级别),华为Mate XT三折叠屏手机展开后的尺寸为10.2吋,已远超iPad mini。

(图源:苹果官网)

iPad mini 用户群体的典型使用场景就是娱乐和学习,尤其是那些热衷于使用平板来进行阅读和手写笔记的人群,他们对 iPad mini 的需求相对明确: 小巧便携但又不失性能,能够快速、便捷地满足需求。

图/苹果

而对于很多手游玩家来说,iPad mini 也因为其适中的屏幕尺寸和强大的硬件表现,成为理想的手游设备。

不过随着手机屏幕的不断增大,特别是像 iPhone 16 Pro Max 这种接近 7 英寸的大屏手机,iPad mini 的优势逐渐被压缩。

今天的智能手机不仅在尺寸上接近平板,更在性能和软件生态上不断进步,使得很多曾经需要平板完成的任务,如阅读、游戏、甚至是轻办公,现在完全可以通过手机来实现。

而在另一端,大尺寸平板如 iPad Pro 则凭借强大的生产力工具,成为了更专业用户的首选设备。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iPad mini 似乎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对于手机来说,它显得多余;而对于平板来说,它又显得不够强大。

iPad Pro,图/苹果

从大趋势来看,小尺寸平板的市场确实在缩小。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IDC 今年二季度的报告,用户越来越倾向于购买 12-14 英寸的平板设备,而小尺寸平板的需求还在持续缩小。

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智能手机的多功能性使得用户无需再携带一台小尺寸平板来处理日常事务。而那些需要高效处理复杂工作的用户,就算购买平板也更愿意选择功能更强大的大屏平板。

但这并不意味着 iPad mini 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性。 对于那些需要更大屏幕但不愿牺牲便携性的用户,iPad mini 仍是不可多得的选择。在 Reddit、X、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仍然能看到不少用户期待更新更好的 iPad mini:

图/微博

但也如网友感慨的,iPad mini 7 虽然没啥惊喜,但iPad mini 产品线还在更新(哪怕是挤牙膏,但总算还活着)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更何况,iPad mini 7 小尺寸和强性能的优势,依然能够更好满足一部分用户对于便携性和娱乐体验的双重需求,这是一个关键。

图/微博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种结论: 尽管小尺寸平板市场还在萎缩,但 iPad mini 仍然有其独特的生存空间。它的存在不仅仅是「缩小版的 iPad」,而是为特定用户群体量身定制的一种设备。

还是那句老话:买不买看需求,别瞎买

对于那些考虑购买新款 iPad mini 7 的用户,是否值得入手取决于你的具体需求。iPad mini 7 的最大卖点在于 A17 Pro 芯片和 8GB 内存带来的性能提升。这使得它成为一款性能卓越的「另类掌机」,尤其适合手游玩家和对高性能有需求的小尺寸平板用户。

如果你是一名学生或者创意设计类工,iPad mini 7 仍然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支持 Apple Pencil(USB-C) 和 Apple Pencil Pro,可以提供不错的手写笔记和绘图体验,特别是在需要随时捕捉灵感的情况下,小巧的尺寸使得携带和使用都十分方便。

图/苹果

换言之,对那些偏好便携性而不愿意使用大屏设备的用户来说,iPad mini 7 依然是一个高效的学习工具。 但还是要注意,iPad mini 7 毕竟还是一款售价 3999 元起的产品。

而如果你对屏幕质量有更高要求,比如需要更高刷新率或者更好的色彩显示,那么 iPad Pro 系列可能更适合你,毕竟 mini 依然使用的是 LCD 屏幕,缺少 120Hz ProMotion 或 OLED 显示技术。

如果你需要用于生产力任务,比如文档、键盘输入等,其他 iPad 产品线如 iPad Air 或 iPad Pro 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它们提供了更大的屏幕、更强的扩展能力和官方键盘支持。

总的来说,iPad mini 7 适合那些注重便携性、对性能要求高且不愿意妥协的用户。如果你主要用于娱乐、学习或轻度创意创作,它是极具吸引力的选择。如果你更关注专业生产力工具,或者对大屏幕和高刷新率有执念,那么你可能需要考虑更高端的 iPad 机型。


2024 年 618 更新,降价了的iPad mini6还值得入手吗?

2024年618期间,iPad mini 6经历降价,对于是否值得入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其8.3英寸的屏幕尺寸虽小,但搭载的A15芯片提供了强大的性能,适合游戏爱好者和阅读爱好者。 A15芯片的降频设计使得平板在散热和续航上表现良好,游戏体验在43度左右的温度下较为舒适。 尽管与iPhone的满血版和降频版相比,A15在CPU和GPU上略逊一筹,但其在原神和光明山脉等游戏中的表现依然强劲,帧率稳定。 此外,轻质的铝合金机身(293克)和6.3mm的厚度使其成为便携性出色的设备,与传统手机相比,它在包包中的存在感较低。 屏幕的326ppi精细度和500nit的亮度保证了良好的视觉体验,支持P3色域和横向立体声扬声器,观看视频和阅读体验都不错。 拍照功能方面,前后1200万像素支持4K视频录制,且有侧边指纹解锁和Apple Pencil(第二代)支持。 然而,60Hz的刷新率和可能存在的果冻屏问题对于追求极致游戏体验的用户可能是个小遗憾。 对于注重便携性和轻度娱乐的用户,iPad mini 6是个不错的选择,性价比在降频A15芯片的支持下相对较高。 与iPad Air 5相比,mini 6在尺寸、重量和屏幕精细度上略有优势,但Air 5在性能、屏幕尺寸和显示面积上更胜一筹。 总的来说,如果您的需求偏向于轻便、游戏和阅读,且对60Hz刷新率可以接受,那么降价后的iPad mini 6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 但如果更看重大屏体验、更强的性能和功能扩展,iPad Air 5则更适合您的需求。 在购买时,别忘了京东的优惠活动,如搜索“好运连连587”,可以叠加优惠券使用。

iPhone14系列没涨价,值得买吗?

个人认为如果手机还比较新的伙伴是不值得买的,如果手机已经旧的不能用的倒是可以在考虑的范围内。

说到是否值得购买仅仅拿手机的些许亮点来衡量是不科学的,在这个手机行业多点开花的年代,苹果也算不上领头羊了,只能说众多大厂并驾齐驱,这并不影响苹果的优秀,从初代iPhone到如今的iPhone 14,大部分都是优秀的产品,也很值得购买。

提到今年的新款,虽然相较去年的iPhone 13相比,今年的iPhone 14仍然没有涨价,这是一个亮点,但是在全球经济疲敝的大环境下又有几个大佬能够拿出很多钱来更换手机呢?无论是商人还是平头老百姓都在勒紧裤腰带生活,老百姓精打细算的过日子,商人们绞尽脑汁的想办法保住公司,有人一定会说外国人有钱着哩,这就错了,要说咱们国家老百姓换不起手机,其实外国人也换不起手机。

说到这不禁要提到iPhone 14今年的一个设计,就是基础款沿用去年的设计,用的一模一样的外观,只有Pro款使用了新发明的挖孔屏,好家伙这个基础款在普通大众眼里不就是孙行者和者行孙吗?哈哈,这估计也是在全球大环境的影响下节约成本的方法,毕竟个人认为这个用了几个系列的外观还好看的。

如果一个手机不能在之前款的基础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没有办法让多数消费者把兜里的钱掏出来,也许会有少量的人选择购买,但是更多的理智粉会衡量是否值得花钱更换新手机。

这也体现出消费者的一个特点就是外行看热闹,如果外观没变,让一些不研究手机的小伙伴会固有的认为没啥变化,既然没啥变化我就不买了呗!

现在这句话可能要体现在我们年轻人身上了,我们办公室有个用iPhone 6s的伙伴已经买了六七年了还在坚持使用,据他所说,换电池都换了三四次了,手机已经很卡了,也许是疫情的肆虐,也许是养家的重担,他的生活上比较拮据导致仍然不舍得换掉手里这个“老古董”,所以一直坚持使用。

虽然可能在是否值得购买这一方面亮点不多,但是不得不说iPhone已经是现如今智能手机研发的天花板了,基础款搭载的A15六核处理器,许多女孩子最爱的就是自拍,后置摄像头为1200万像素主镜头加12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前置摄像头也是1200万像素,拍照还是很棒的,加上车祸检测、卫星通讯等一些功能的加持,让人直呼还是“香”的。

iPhone最大的亮点就是“不卡”,这就使得许许多多正需要换手机的伙伴可以考虑其中的,我曾经做过一个对比,表弟2018年过年买的iPhone X到现在还在用,不得不提的就是iPhone系列的硬伤是电池续航比较弱,但是是真的不卡,到目前其他零部件不坏的情况下还是比较流畅地,表弟换了几次电池,但是大体上用着还很流畅,再看看我,在2018年初到2021年6月,我已经买了两部安卓机了(没有坏,只是很慢所以换了),算算价格,两个安卓机加起来也要6000+,一个iPhone也要6000+,其实是一样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在2021年中换了iPhone 12,总体用起来还是很不错的,iPhone的设计特别好,从外观到功能,再到硬件都很不错,我预计应该可以再用3-4年,所以如果有小伙伴正好需要更换一部手机,iPhone 14算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提到在手机新品发布之后为什么很多人不会为之买单,其实要说到一个道理,比如我们现在用的网络正在从4G向5G迈进,想当初也是从2G慢慢过来的,3G时代让我们体验到了手机浏览网页、聊微信语音等功能变革,4G时代让我们体验到了手机追剧、刷短视频等基础的功能,那么5G的亮点又是什么呢?有人说它快,更多人会说我的4G就够了,手机行业也是如此,不只是某一个品牌,核心没变,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小的改变不能打动大部分人的心。

综合来说,iPhone 14新系列不买单并不意味着不好,只能说和之前的产品一样好,让人们掏腰包的动力并不是那么的高涨,作为消费者应该理性消费,新手机有能力就换,没能力就不换,也希望手机研发公司能够抓住科技的脉搏,设计出让老百姓耳目一新的产品!

造车新势力三杰:何小鹏为什么是最稳的那个?

提起新能源 汽车 ,蔚来的李斌,理想的李想,小鹏的何小鹏,这三个人总是同时出现,人称“新势力三杰”。

为了便于茶余饭后侃侃而谈,许多人更乐意称之为“新势力三傻”。 何小鹏则在微博上自嘲,说他们是“三个苦逼”。

虽然同为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翘楚,但三人性情却大不相同,给世人的印象也天差地别。

李想是“产品暴君”,虽千万人我只信乔布斯为理念;李斌是体验神教教主,时刻准备飞蛾扑火,以身殉教;小鹏则是钢丝上跳舞的少年,运筹帷幄,不打无准备之仗。

不论是李想的产品派,李斌的体验派,还是小鹏的战略派,这三位 汽车 领域的颠覆者,他们拥有的独特的个人禀赋,形成他们风格迥异的创业认知,这些认知为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护城河优势,也把他们抛在了不一样的挑战当中。

李想是有名的“产品暴君”。

他会当着团队的面,把一个工程样件用力摔到地上,并用脚踩碎,然后破口大骂,“哪个傻子设计的,又厚又大,完全没有设计感”。

这样的例子在理想 汽车 内部无处不在,每次议题只要深入到产品层面,李想便会化身“产品暴君”,死磕产品细节,严守用户体验,不留任何情面地挑战任何人。

只专注于自己想要的产品标准,哪怕是公司面临生存危机,他依然坚定着自己对产品的严苛要求。

他曾说,“很长时间苹果就靠iPhone一款爆品,理想ONE为什么不能是?”

按照他的要求,不光理想ONE,之后的每款车型都要成为爆品。 为此,他在新车交付还不到一个月时,还要对车进行大改,要求取消双扶手。

要知道,这和互联网产品可不一样,不是改改后台的代码就可以,这个看似小小的修改,意味着一系列巨额成本,和交付周期的延迟。 但他的理由很简单,不安全。

李想的商业逻辑是,爆品是绝对胜败的关键,它有着无可比拟的势能。 例如乔布斯的iPhone、张小龙的微信,张一鸣的抖音,都是如此。

汽车 领域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五菱宏光MINIEV、特斯拉Model Y等,也是如此。

这种孤注一掷,颇有些不成功便成仁的偏执,这也会让资本敬而远之。

在2019年新能源 汽车 最艰难的背景下,李想执拗地选择了市面上不曾用的“纯电+增程”技术,让理想 汽车 的融资难题雪上加霜。

因为对产品的严格要求,理想 ONE 比蔚来、小鹏晚了 1 年多交付。 好在他打造出来的产品并没有辜负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爆品。

2021年12月,理想ONE月销量增长至辆,全年交付辆,稳居中国中大型SUV销冠。 同时,理想 汽车 也是新势力中唯一单一车型月销量过万的车企。

李斌则以用户体验为矛,建立了“体验神教”。 这种特性,一位蔚来车主描述得恰如其分:在蔚来买的不只是车,还有生活。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21年11月22日,在哈尔滨一家高档酒店的宴会厅里,一位东北大哥站在舞台上放声歌唱:

斌哥啊,想你了,蔚来让你弄得挺好的;斌哥啊,开心吧,美股已经快到700亿了;斌哥啊,别走了,冰城相聚一次不容易啊。

当时坐在第一排的李斌感动得不行,拿着半杯白酒就走上了台,当着现场一百多人的面一饮而尽。

一个蔚来车主曾说,在参加一次长沙见面会时,李斌一个人在小饭馆和他们吃饭,几乎能叫上每个用户的名字,有问题还可以微信找他。

类似这样的举动也让李斌受到了大量车主的追捧,甚至在李斌处于危难之时,车主们纷纷挺身而出。

比如去年8月份,著名餐饮人林文钦驾驶蔚来ES8,在启用自动驾驶功能时发生交通事故死亡,再次把蔚来推到了风口浪尖。

事件和相关消息传出后,蔚来股价大跌,跌幅累计超过10%。 而这时,在事件暂无定论之前,部分蔚来车主主动跳出来,为蔚来站台,还发起了一则联合了500名蔚来车主的声明。

声明中称,蔚来车主清楚的知悉蔚来的NP/NOP是驾驶辅助系统,也知道车主在驾驶中要时刻保持驾驶注意力,并呼吁媒体在报道事件前查清事实,保持严谨。

虽然结果是帮倒忙,但这足以见得李斌在蔚来车主心中的地位。

为了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和服务,蔚来通过直营模式、NIO House、用户社群、蔚来APP、“车电分离”等产品,构建了体验神教的基础设施。

钱堆出来好的体验,会带来良好的口碑,但另一方面,做品牌、做服务、建换电站,意味着烧钱速度也最快。

于是你可以看到李斌和他的蔚来 汽车 一次又一次深陷泥潭,因为 汽车 行业对于资本而言,是个无底洞,再多的钱也经不住烧。 而李斌烧钱,似乎从来不眨眼。

他更像一个精神领袖,他从体验切入,一手创建了拜上帝教。 早期看起来蔚来是剑走偏锋,谁会相信用体验可以颠覆一个 汽车 产业,简直是痴人说梦,但他这个痴人还真做到了。

不疯魔不成活,他的信,真让他变成了拜蔚来教的神父;为了这个 汽车 梦,他也像个教主一样,有一种近乎殉道的精神,无数次让自己和企业身处险境,命悬一线。

如果说李想有点太暴躁,李斌有点太迷醉,那么何小鹏则是那个人间清醒。

何小鹏是另一种拥有独特禀赋的创业者,一方面他稳健理性,每一步都在计划之中,没有王炸的牌,他轻易不上牌桌;另一方面,他热衷冒险,只要生命没有威胁,他都要纵身一试,但对这些风险,他更擅长步步为营,一切尽在掌控中。

去过何小鹏的办公室的人都有一种错觉,以为误入了八十年代江南皮革厂厂长的办公室。

左上方摆着一套深棕色中式柜台,入口处是一张黑色沙发,以及一张大型会议桌。 环境稳重低调,跟何小鹏气质相似。

但这个外表乏味、谨小慎微的人,却又不止于此。

何小鹏在湖北黄石长大,家境平常,父母都是普通职员。 何小鹏最初创业的动机很简单,就是想挣钱。

在大学里,他靠着帮同学组装电脑,赚了不少的钱。 早早接触互联网,为他日后创建UC奠定了基础。

2014年,UC被阿里巴巴以43.5亿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 何小鹏一夜成为百亿富翁。

怀揣着上百亿股票和现金,他做了一名世俗眼中的富翁应该做的事情:

高消费,他一口气给家人买了几套很好的房子;酒精,给自己买了一些上了年份的白酒;享乐,花了几千万买了一艘游艇。

然而,就像花束盛放得最美丽的时候,恰恰也是它开始凋零的时刻。 何小鹏的新鲜感很快就过去了。

几个月后,他谈起了自己的中年焦虑。 感觉自己的梦想已经到这了,战斗的激情没有了,下一步该如何走?不知道方向,也没有方向。

那段时间,他总是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脸色凝重,时常感到痛苦、空虚、彷徨。

何小鹏的老友,UC期间的创业伙伴黄荣海曾说过:何小鹏内心有一团火,那是别人不容易看见的激情和渴望。

当他看到了马斯克的特斯拉,心中的那团火又燃了起来。

早在2013年,何小鹏就有了做 汽车 的想法。 作为互联网圈的顶尖产品经理,他当时的想法是,智能 汽车 的风可能吹来了。 急不可耐,他马上投资了当时还叫“橙行智动”的小鹏 汽车 。

只不过在小鹏 汽车 起步的阶段,他还在阿里担任高管,更多的是幕后指点,主要扮演创业导师的角色。

没有人知道当时何小鹏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但是没过多久,他就亲自下场了。

对于他这种置身事外的身份,可以说不足为怪,因为造车是一个未知的,极其险恶的,比互联网行业复杂十倍以上的赛道,包括贾跃亭等知名企业家都深陷于 汽车 创业的泥潭之中。

在阿里,他提议造车的想法还没到马云面前就被拍死了,雷军也曾劝他不要造车,说互联网人造车是九死一生。

现在看来,可能是他儿子踢了他一脚。

2017年初,何小鹏的儿子出生,一哥们他打了一个电话。 何小鹏以为对方是来恭喜他,没想到对方说的是:智能 汽车 的赛道已经打开,如果你再不出来做,过两年窗口就要关闭了。

何小鹏放下电话,看了看儿子天真的脸,想到儿子以后问他爸爸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想到总不能父亲下岗在家吧?

撂下电话,他决定 all in 造车。

2017年的8月22日,何小鹏从阿里离职。 7天后,他便全职上岗小鹏 汽车 。

当天,他发了一条朋友圈:创业一轮回,苦辣酸甜咸,归来仍是少年。

于是,3年前他投资小鹏 汽车 的线索似乎清晰了起来,看似殊死一搏,但也可以理解是有备而来。

首先,他主导投资的小鹏 汽车 经过三年的发展,在各方面已经初具模型,在2016年就基于一辆雷克萨斯研发出了“小鹏 汽车BETA 版”。

然后,他在圈子里的人脉足以让他在早期不缺钱,小鹏 汽车 投资方有何小鹏的老东家阿里,以及纪源资本、经纬、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五源、顺为等,其中大部分投资人都是何小鹏的老朋友。

主导小鹏 汽车 后,何小鹏的策略也和蔚来、理想大相径庭。

理想的李想憋着劲要放大招,要造出一辆行走的iphone。 蔚来的李斌则对体验情有独钟,女王座驾、NIO互动机器人,他这是要给房子一个安轮子。

小鹏则是极致性价比的信徒,更长的续航,更大的屏幕,更大的空间,还要更便宜。

但造车和造一个牙刷,一个水杯不同,这是个大资本的赌注,这就注定了你要为你的爱付出更大的代价。

李想为了心目中的爆款,前期投入了巨额的成本、时间和金钱,在19年新能源 汽车 补贴大缩水的背景下,命悬一线。

蔚来为了给用户营造上帝般的体验,各种高端线下活动,高尔夫、演唱会哐哐烧钱,同样在19年,蔚来一度住进了ICU。

不打无准备之仗的小鹏,步步为营的大众策略,虽然日子也不好过,但是不要忘了,人家是有家底的,他曾自掏腰包投资小鹏1亿美元。

小鹏不只在后路上稳,而且在营销策略上也很稳。

比如连销售体系,他为了保险起见,也是一半直营、一半加盟。 不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通过加盟来减轻资金的压力。

何小鹏在战术上也如出一辙。 早期的自动泊车功能,不仅与用户之间没有任何视觉、语音的交互,也没有安全提醒,且泊车的过程中存在噪音。

在小鹏的力推下,小鹏第一款车G3,从感知定位到规划控制,都是自主研发。 改进后的自动泊车,可以识别车位线,多角度泊车,还能用语音控制。

可以说,小鹏 汽车 的自动泊车几乎超过了同期所有同类功能的 汽车 。 而这些功能,成了小鹏车主最爱炫耀的谈资。

此后小鹏P7发布,对标 Model 3,要求操控性、舒适性、噪音、续航等各方面都在比 Model 3 强。

在自动驾驶方面,小鹏要把核心技术抓在自己手里。

那个时候,蔚来、理想都在用供应商的视觉感知方案,而小鹏则提前了2年启动了全栈自研。 除此之外,小鹏也在做三电方面的设计和研发。

用何小鹏的话来说就是,对智能电动车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技术,都要抓在自己手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领先优势。

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如果你不是自研的,找供应商,你把供应商培养了,供应商就跟所有人合作。 所有人就会跟你下一个产品同一起跑线。 ”

于是你可以看到,一路走来,相较于蔚来和理想,小鹏不是估值最高的,也不是最受瞩目的,但他几乎没走什么弯路,没出现过大的危机。 想想,一个方方面面都罕见出错的人,是多么恐怖的存在。

当然稳健的小鹏其实也在过程中吃过亏。

在2019年,小鹏 汽车 发布了2020款G3车型。 这款新车相较于老款,不仅续航里程大幅提升,自动驾驶也有了升级,更重要的是,价格与2019款几乎没有差别。 大力推广加配不加价。

何小鹏想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但是这却得罪了G3的老客户。

一些购买小鹏 汽车 的老车主认为,小鹏 汽车 隐瞒了即将发布新车的事实,让他们以差不多的价格,购买了续航和功能都不如老款G3。

后来,一些车主甚至集结到小鹏的销售门店,拉起了横幅,称小鹏 “欺诈销售”、要求升级新款或退车。

何小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反复问自己:为什么自己做了更好的产品,却背负了骂名?

这可能是小鹏对 汽车 这种重资产商品,应该如何看待用户价值,与互联网的不同,最深的一次反思。

于是不久后,他给全员工发了一封内部信,最重要的一句话是:“All in 销服(销售服务)”

从来不犯错,犯错就改,这就是小鹏的人生算法底色。

李想在面对和用户的冲突时,则激进得很。

比如为了保证用户体验,取消了新款理想ONE的双扶手,遭到了车主的抵制,甚至是退单,但李想依旧坚持自己的决定,绝对不改,甚至说,丢掉了订单”我认。

小鹏讲究原则,也讲究底线,被用户误解可以要反思,要知错就改,但是被竞争对手误解,甚至“叫嚣”,不管你是谁,那绝对就要硬刚到底了。

2018年,小鹏在硅谷挖走了特斯拉的 5 个工程师,其中一位离职前私自备份了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的源代码,被特斯拉起诉。

尽管后来法院判决,“没有迹象表明任何特斯拉的源代码、商业机密或受保护的机密信息被传输到了小鹏公司。 ” 特斯拉也主动撤销了诉讼。

但马斯克还是在社交媒体含沙射影,大意是说小鹏是偷盗者。

那是何小鹏创业以来最愤怒的一次。 他让公关部拟一份回应,但看到文邹邹的回应词后,他更加生气了,说,“别人骂你,你这么客气干嘛。 ”

小鹏马上在朋友圈回怼:西边某人一直用pigu发声。

这大概是有记录的唯一一次小鹏公开愤怒的故事。 更多的时候小鹏都是城府极深,情绪很稳,喜怒不形于色。 有一次记者问小鹏如何评价雷军、李斌和李想,小鹏想了一想说:不好说。

你会发现小鹏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人,他激进同时又稳重,他外向同时又内敛,他低调同时也不失攻击性。

他所有的特质,无论是商业战场的策略,还是产品战术的打法,甚至是处事的智慧,都展现出“稳”的一面。

何小鹏的老友黄荣海形容何小鹏最大的特征是:擅长总结,不断地变化。

何小鹏习惯总结事情的本质,然后不断迭代。 读大学时,最流行的 游戏 是红色警戒,整层楼的宿舍里的都想找何小鹏单挑,但就是没有一个人赢过。

因为别人是在玩 游戏 ,他是在找规律。

何小鹏是软件工程师出身,锻炼了他理性思考偏好,他连时间都是以“分”为单位计算。

每天7点上班,12点睡觉,周而复始,从不改变;甚至对助理的出行安排规划都是精确到每分钟。

新势力三杰各有禀赋,各有所好,各成一派,“三傻”简直是车主们对他们的爱称。

可以说他们拥有的独特的个人禀赋,形成他们风格迥异的创业认知,这些认知为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护城河优势,当然也把他们抛在了不一样的挑战当中,相信未来也会造就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

所以你听起来小鹏的牌里就没有冒险,但是恰恰相反,他最擅长的就是冒险。

1999年,临近毕业的一天,导师带着何小鹏一帮学生出去找工作,一共有三家企业,其中有两家是国企,还有一家是当时还在创业阶段的亚信 科技 。

导师说,你们想去哪个企业面试就在哪儿下车,车子首先开到了亚信,4个人同时下了车。

导师又说:“你们想清楚啊。 下一家是国企”,结果有两个又回车上了。

何小鹏头也没回,进入了亚信。 他这种行事方式,也是他对冒险的一个注解。 他在意的是一个战场,这个战场能为他未来的创业系统赋予一个初始值,让他有充分的发挥空间。 等拥有这个创业的出厂操作系统之后,他的创业蓝图就自然展开了。

五年后,他离开亚信,参与了UC的创建。

何小鹏,你说他稳健,但他却又热衷于冒险。这种对风险的理解,也可以在一个小故事中能看出端倪:

何小鹏的儿子两岁时特别调皮,对高压锅充满了好奇心,小手总是想去摸一下。 正常大人肯定会制止。

何小鹏却不,他抓着儿子的手,小心翼翼让儿子摸了一下,结果儿子被烫哭了,从此再也不敢去摸高压锅了。

何小鹏曾在采访中说:只要生命 健康 不被严重威胁,孩子们就可以去冒险 探索 一些事情。

这可能也是他给自己的人生信条。 只要生命 健康 不被严重威胁,就应该可以冒险去 探索 所有你想做的事。

作为第一批新能源 汽车 的先锋创业者,他们三个都在以命犯险,不惜大赌大得,他们都是有独特禀赋的创业者,但每个人的禀赋又各不相同。

不论是李想的产品派,李斌的体验派,还是小鹏的战略派,这三位 汽车 领域的颠覆者,他们拥有的独特的个人禀赋,形成他们风格迥异的创业认知,这些认知为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护城河优势,当然也把他们抛在了不一样的挑战当中,相信未来也会造就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

结局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清晰的看到,在全球新能源 汽车 领域,这几位80后的产品偏执狂们,让中国稳稳拥有了新能源 汽车 领域一较高下的入场券,让中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有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参考资料:

【1】《何小鹏:何来小鹏》,界面新闻

【2】《何小鹏:“空中的梦想家”落地造车始末》,棱镜

【3】《独家专访何小鹏:我为何转身 all in 新造车》,极客公园

【4】《小鹏向上,何小鹏向前》,晚点LatePost

【5】《何小鹏:互联网造车,不会有百团大战》,人物

【6】《李想的理想:好产品不需要刷存在感》, 晚点LatePost

【7】《李想,爆品猎手》,36氪

【8】《“产品暴君”李想》,钛媒体

【9】《信仰、教义和狂欢:蔚来卖的是车吗?》,远川研究所

28年资深员工举报董事长 IBM中国 危机重重
赵继伟11 6鄢手骐5抢断 40分大胜!辽宁轻取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