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资深员工举报董事长 IBM中国 危机重重

“我,一个普通IBM中国员工,秉承善意报告陈旭东董事长潜在的错误举动及不当行为!”

近日,一位IBM中国资深员工发布内部举报信, 实名举报IBM中国董事长陈旭东存在多项违规行为 ,并主要列举了其 收受渠道馈赠、私下泄漏公司机密、决策失误、拉帮结派、任人唯亲、对不听话的员工打击报复等“七宗罪”

图源:微博截图

对于 IBM 而言,倘若举报内容属实,那么陈旭东和IBM中国将面临重大的危机;而事实上,眼下的“蓝色巨人”IBM, 正在中国市场同时面临着来自内部管理问题和外部竞争环境变化带来的多重挑战

01.15页内部信,老员工举报董事长

这封举报信长达 15 页,将陈旭东的种种不当行为详细地呈现在众人面前,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 IBM 中国内部乃至整个行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对此, IBM 官方确认该内部信的存在,并表示将“高度重视并彻底调查任何可能违反公司商业行为准则的行为”。

据了解,实名举报的员工名为李红焰,在IBM工作已有28年,她曾担任IBM大中华区科技事业部数据、人工智能及自动化总经理;此事件导火索或源于9月底, 李红焰突然接到董事长通知,因其业绩不达标被解除劳动合同

作为IBM中国董事长,陈旭东肩负重任,然而此次实名举报事件,却让他和IBM中国一起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据“趣解商业”了解,在进入IBM之前,陈旭东已经在多家知名科技公司担任高管职位,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和领导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陈旭东毕业于北京大学概率统计专业,毕业后就加入联想集团,在联想集团任职 24 年(1993 年-2017 年)期间, 领导过包括联想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全球服务在内的多项新兴业务

在联想工作期间,陈旭东为联想电脑在中国市场确立领导者地位做出了突出贡献,帮助联想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大幅增长,同时利润也得到显著提升。

图源:微博截图

离开联想后,陈旭东还经历了三段较为短暂的职业历程,分别是在 2017 年加盟三胞集团任职全球执行副总裁,2018 年 3 月加盟美团点评集团任高级副总裁,2019 年 4 月加入紫光集团担任紫光集团常务副总裁。值得一提的是,陈旭东在美团工作期间负责大零售事业部的B2B业务(快驴业务),还牵头组建了5000人团队将食材供应链业务延展到全国40多个城市。

凭借着不同行业的丰富历练和领导经验,2022 年3月, 陈旭东“空降”加入IBM担任大中华区总经理 ,并在之后出任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经理,成为IBM大中华区的“一号位”。

图源:微博截图

事实上,陈旭东对于 IBM并不陌生。作为任职24年的联想老将,陈旭东经历了联想对 IBM PC 和 x86 服务器业务的收购,这两段重要的商业整合历程无疑让他对 IBM的业务模式、企业文化以及市场定位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当时有业内人士认为IBM选择本土派的陈旭东“空降”加入,“ 应该是对中国市场表现不满意,希望有一个对业务了解,对中国市场又足够熟练的人来拓展市场。”

2024 年初,陈旭东明确了 IBM中国的三个战略重点,即 深耕重点大客户、突破新市场和大力拓展渠道 ;陈旭东希望通过这三个战略重点的推进,重塑 IBM 在中国市场的辉煌。

然而,随着此次实名举报事件的发生,让加入IBM才2年半时间的陈旭东在 IBM中国的领导之路似乎蒙上了一层阴影。截至目前,IBM大中华区未公布调查进展,而 自举报信流出后,尚无关于陈旭东的公开活动信息

02.IBM中国业绩下滑,外部强敌环伺

无论此次员工实名举报事件最终结果如何,均暴露出IBM中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内部管理问题;而在公司的业绩表现上,IBM中国也已经出现明显的颓势。

根据 2023 年财报显示,IBM全年营业收入为 618.6 亿美元,净利润 75.02 亿美元; 和十年前相比,IBM的营收缩水近四成,净利润缩水近半 。从地区来看,在整个亚太地区全年增长 1.6% 的情况下,IBM在中国的收入却直线下降 19.6%。

而到了2024年上半年,IBM中国的业绩继续呈现下滑态势,销售额同比下跌 5%。相比之下,2024年上半年, IBM在亚太地区的收入整体呈增长态势,而IBM中国的业绩表现与亚太地区的整体情况形成反差 ,这也凸显出IBM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

图源:百度股市通截图

目前,IBM 在中国市场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究其原因, 除了自身产品创新速度未能完全跟上市场变化节奏外,外部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也是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等众多本土科技企业的崛起,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不断发力,逐渐蚕食着 IBM 的市场份额。

根据2023年的数据,IBM 在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的占有率约为 3%,但却 未进入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前列 。相比之下,中国本土云计算巨头如阿里云、华为云和腾讯云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显著提高;据“趣解商业”了解,2023 年,阿里云占据了39%的中国市场份额,华为云紧随其后占19%,而腾讯云则占16%。

与这些本土巨头相比,IBM 主要聚焦于混合云解决方案和企业服务,但由于阿里云、华为云和腾讯云等 国内本土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国内客户的需求,并且在价格和创新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使得IBM 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受到了进一步的挤压。

在开源生态系统日益成为云计算发展重要驱动力的当下,国内本土企业积极拥抱开源,通过参与开源项目、贡献代码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和产品创新能力;而 IBM 在这方面的滞后,使得其在技术更新速度和灵活性上难以与本土头部企业抗衡。

而在AI领域,自2023年起,IBM开始将重心投入生成式AI,推出了企业级AI与数据平台watsonx;并且还在今年初宣布将继续发力混合云和AI,聚焦企业级AI应用,构建开放的生态伙伴体系,以应对战略转型、业务出海、数据治理、安全合规等方面的新挑战。

图源:微博截图

按照IBM对于AI战略的规划,其希望将企业级基础模型的客户案例拓展到处理自然语言以外的领域,并计划开放为特定客户量身定制的、参数超过 1000亿的模型。

据“趣解商业”了解,在全球已经有数千家企业客户正在了解和试用 watsonx,并有超过700个试点项目、超过500个成功签单以及150多个案例。尽管数据表现尚可,但IBM在AI领域同样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的全面挑战。

目前,全球AI市场的竞争格局由多家技术巨头主导,如谷歌、微软、亚马逊和OpenAI等。特别是在生成式AI领域,OpenAI 的 ChatGPT 和微软 Azure OpenAI 服务已获得大量市场关注和实际应用。

相比之下,IBM 的 watsonx 虽然在企业级 AI 市场表现出一定优势,但在技术创新和市场认知度方面,面临强劲的竞争压力。例如,微软和 OpenAI 的合作推动了 GPT 模型的企业级应用,谷歌也通过 Bard 等生成式 AI 进行积极布局,IBM 要在这片红海中脱颖而出,难度不小。

而在市场定位与用户教育方面,微软、亚马逊的 AI 产品在面向中小企业市场的拓展更为灵活,通过云平台生态简化了客户接入 AI 服务的流程;而相比之下,IBM 的 AI 产品更多聚焦于企业级市场,这一市场虽然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但客户决策周期长、需求复杂,并且对数据安全和合规性有严格要求,这使得 IBM 在推广 watsonx 时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进行客户教育、需求匹配和项目定制化开发。

03.中国研发部门关停,IBM战略调整

随着业绩水平和产品能力的下滑,IBM 中国不得不开始进行业务收缩和战略调整。

今年8月,IBM中国表示将彻底关停IBM中国开发中心(CDL)、IBM中国系统中心(CSL)等研发测试部门,涉及的员工数量超过1000人。这一举措在业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图源:微博截图

对于IBM中国而言,此次大规模的裁员和部门关停或许也是其在当前困境下的无奈选择。尽管IBM宣称会根据需要调整运营,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但关闭这些核心研发部门后,IBM可能进一步削弱其在中国市场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并且难以快速推出符合中国市场特色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事实上, IBM 研发部门撤离中国或许早有迹可循

2021年,IBM 悄然关停了中国研究院(CRL),此举意味着IBM在华研发体系的重大调整。要知道,IBM中国研究院早在1995年便已成立,是 IBM 在全球设立的 12 大研究机构之一,也是其在发展中国家设立的第一个研究中心。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IBM中国研究院一直处于科技创新的前沿,为中国带来了世界领先的信息技术理念和技术成果,涵盖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个领域。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科技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

如今伴随着 IBM中国研究院、IBM中国开发中心、IBM中国系统中心等研发部门的先后关停,尽管IBM一直表示重视中国市场、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但不得不承认的是, 属于IBM中国的辉煌正在悄然落下帷幕 ;而中国本土科技企业以更加灵活的创新机制和对本土市场的深刻理解,逐渐在各个赛道迅速崛起。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科技巨头,“蓝色巨人”IBM依然在全球和中国市场有着独特的竞争力与核心优势,尤其是在咨询与系统集成领域,IBM仍然能够为众多行业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这种全面的服务能力,使得 IBM 在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市场,IBM目前也已经持续深耕40年时间,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与合作生态,这也将是 IBM 在中国市场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

如今,面对内部管理问题和外部竞争环境变化带来的双重挑战,IBM若想重新赢得中国市场份额,仍需要加大在中国的资源投入和重视程度,并深入了解不同客户的特定需求,推出更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而摆在眼前的首要问题,或许还是如何妥善处理内部员工实名举报董事长的舆情危机以及企业内部管理和体系所存在的问题,给员工和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这不仅关系到董事长陈旭东个人的前途命运,更关乎IBM在中国市场的未来走向


国防企业辞职问题

IBM:新加坡一位资深电脑专栏作家曾经写道: “谈电脑,不能不谈IBM。 ”另一位日本电脑专家则更明确地断言: “电脑的历史,就是IBM的历史。 ”他们的这些议论,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不无几分道理。 IBM公司过去和现在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脑硬件和电脑软件公司,它的历史的确包含着整个前半部电脑史,是现代电脑工业发展的缩影和化身。 以电子器件划分的四代电脑,前三代都明白无误地以IBM公司的电脑作为“代际”产品标志。 美国《时代周刊》 称:“IBM的企业精神是人类有史以来无人堪与匹敌的……没有任何企业会象IBM公司这样给世界产业和人类生活方式带来和将要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 ”就连比尔·盖茨也不得不承认: “IBM才是计算机行业的真正霸主,毕竟是它一手栽培了我。 ”IBM从本世纪初一个仅1300员工、负债400万美元的小企业起步,多次称霸,又多次“遇险”;它的成功取决于关键时刻敢于锐意创新,它的失误往往给电脑业界以最深刻的反思。 在因特网IBM网站里, 他们自己认为,IBM公司的历史应该从CTR公司创立那天算起,但也可以追溯到霍列瑞斯制表机公司。 众所周知,美国统计学家霍列瑞斯()发明了第一台自动制表机,1890年在人口普查中获得巨大成功,被誉为“数据处理之父”。 1896年,他“下海”创办了制表机公司,但很快便因资金周转不灵陷入困境。 1911年6月15日,美国华尔街颇具冒险精神的金融投资家弗林特(),斥资收购了制表机公司和其它两家企业——国际计时公司和美国计算尺公司, 拼凑成一个名叫CTR的公司,C代表计算,T代表制表,R代表记时。 然而,弗林特本人并非经营企业的行家,CTR被他胡弄得欠下一屁股债务, 几乎要濒临倒闭。 弗林特想到要“捕获”一个新的经理帮他度过难关。 1914年, 四处网罗人才的弗林特,把刚被美国现金出纳机公司(NCR)解雇主管经理——托马斯·沃森()招聘到公司主持业务。 出生于贫寒农民家庭的沃森年方40,思维敏捷, 精明强干。 他从17岁开始就挨家挨户帮人推销缝纫机等产品,30多岁时才被NCR老板帕特森收留, 慢慢爬到该公司第二把手的位置。 帕特森是美国商业史里公认的“现代销售之父”,沃森在他身边一干就是18年,学会了经营销售全套策略,后终因“功高盖主”,被老板一脚踹出了大门。 沃森走马上任,手下尽是些口嚼烟叶、只会叫卖肉铺磅称和咖啡碾磨机一类的人物。 他用“THINK” (思考) 的口号激励员工,培养企业团队精神,头4年便使公司收入达到200万美元,业务扩大到欧洲、南美和亚洲。 沃森打心眼里讨厌CTR这个“大杂汇”式的名字,几经周折,终于在1924年,把公司更名为一个很宏伟的字号——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英文缩写IBM。 二战爆发不仅让IBM度过了美国“大萧条” 时代的不景气,而且让这家公司得以高速扩张。 战争期间,沃森与美国国防部签署合同,大量制造机枪、瞄准器、发动机等军火,公司新属工厂的2/3全部投入军需品生产,生产量扩大了3倍。 1945年,公司员工达2万人,销售额猛增至1.4亿。 同时,战争也使IBM第一次进入到计算机领域。 1944年, 沃森出资100万, 并派出4名工程师, 协助海军军械局霍德华·艾肯 ()博士,在哈佛大学研制成功著名的“MarkⅠ”计算机。 MarkⅠ属于电磁式计算机,又称“自动序列受控计算机” ,由3000多个继电器构成。 该机器长约15米,高约2.4米,自重达到31.5吨, 运算速度为每秒钟做1次加法。 然而,这台机器刚出世不久便成为“昨日黄花”,用电子管组装的ENIAC和UNIVAC等第一代电脑产品相继问世,使IBM面临着丧失传统制表机业务的重大危机。 沃森下令迅速研制IBM自己的“最好、 最新、最大的超级计算机”。 1947年,在同样花了100万美元后,IBM推出“选择顺序控制计算机”(SSEC)。 然而,这台机器属于传统与创新的“大杂烩” ,只电子管和只继电器不协调地组装在一起,全长足有120英尺。 它虽然代表着IBM从制表机行业迈向计算机领域,但业界却称它是“巨大的科技恐龙”,它甚至不是储存程序的计算机。 70多岁高龄的老沃森声望太高,以至在《美国名人录》里创下所占篇幅最大、词条长达16英寸半的纪录。 他不愿正视IBM掉队的事实,反而故作镇静地把IBM制表机标榜为“穷人的ENIAC”;而IBM工程师几乎没有一人懂得电子技术,连总设计师也弄不懂如何安装电子管。 即便如此,老沃森仍然认为:IBM在计算机这种新鲜玩艺上走到这一步已经可以了,他甚至断言说:“世界市场对计算机需求大约只有5部。 ” (二)50年代初,老沃森的长子小托马斯·沃森(T. Watson Jr)临危受命,在公司发展方向上实施带根本性的改革, IBM开始跨越传统。 孩提时代的小沃森曾是纨绔子弟,但在二战的5年里, 他参军驾驶轰炸机飞行长达2500小时,官至空军中校。 战争使他学会了勇往直前和运筹帏幄,学会了如何组织和团结部属。 小沃森首先提拔公司仅有的一位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沃利·麦克道尔任研究主管,聘请冯·诺依曼担任公司顾问,招聘到4000余名朝气蓬勃的青年工程师和技师。 当时,美国空军正在准备实施半自动地面防空工程(SAGE)计划,小沃森不失时机为IBM争取到项目,建立自动化工厂, 训练了数千名制造和装配工人。 在此基础上,IBM着手研制一种在国防里具有全用途电子计算机。 这是IBM首次冒险行为,仅设计和制造样机就需要300万美元,整个计划费用是这个数目的三四倍。 小沃森为这台机器取名“国防计算机”,也就是后来改称IBM701的大型机,他们放弃了穿孔卡,代以自己过去不熟悉的东西——电子管逻辑电路、磁芯存储器和磁带处理机,使机器运算速度达到每秒执行次指令。 1953年4月7日,IBM公司的历史揭开新的一页:以“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为首的150位嘉宾莅临IBM701揭幕仪式, 称赞这台电脑是“对人类极端智慧的贡献”。 此后,IBM仰仗雄厚的人才实力,开足马力以每年12台的速度组织生产,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 701大型机的成功,把IBM推上了研制电脑的快车道:1954年,推出适用于会计系统的IBM702大型电脑,不仅能高速运算,而且能进行字符处理,销售14台。 紧接着,适应不同需要的IBM704、 IBM705型电脑相继面世,销售数达到250多台。 当其他公司还在大型机领域竞争时,小沃森又果断决定开发中型电脑。 1954年,IBM650中型商业电脑上市,以优越的性能和便宜的价格,再次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这型机器的销售量竟超过千台以上。 1956年美国再次大选, IBM电脑一举取代UNIVAC电脑的地位,在电视上独领风骚。 此时,IBM已经占领了约70%的市场,美国本土只留下以雷明顿·兰德公司为首的七家公司,新闻传媒戏称美国电脑业是“IBM和七个小矮人”。 1956年6月19日, 82岁老沃森离开人世。 在此之前仅6星期,小沃森正式接任IBM公司总裁。 1958年11月,小沃森为大型电脑IBM709隆重剪彩,这是当时用于科学计算的性能最优秀的一种电脑,也是IBM公司生产的最后一款电子管计算机。 小沃森迅速将IBM的事业扩展到美国西海岸, 下令在加利福里亚圣何塞附近新建实验室和工厂,委派自己信任的工程师雷诺·约翰逊(R. Johnson)前往主理。 中学教师出身的约翰逊是自学成才的发明家,他带领30多名青年工程师,在不到三年时间内,为IBM创造了引人注目的技术成果——磁盘存储器。 1957年, 约翰逊在新开发的IBM 305 RAMAC(会计和控制随机存取计算机)电脑上,首次配置了这种磁盘装置。 大约50张24英寸的磁盘被装配在一起, 构成一台前所未有的超级存储装置——硬盘,容量大约500万字节,造价超过100万美元,存取数据的速度则比过去常用磁带机快200倍。 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上,RAMAC以10种语言为参观者回答问题,大出风头。 同年, IBM还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高级语言——FORTRAN, 西屋电气公司幸运地成为FORTRAN的第一个商业用户。 该语言是程序师约翰·巴科斯(J. Backus)的创造,他带领一个13人小组,包括有经验的程序员和刚从学校毕业的青年人,在IBM704电脑上设计编译器软件,于1954年完成。 40多年过去后,FORTRAN仍是科学计算选用的语言之一。 还在小沃森正式担任董事长的时候, 他就满腔热情策划IBM电脑向以晶体管为元件的方向转变,向各地工厂和实验室发出指令说:“从1956年10月1日起,我们将不再设计使用电子管的机器,所有的计算机和打卡机都要实现晶体管化。 ” 三年后,IBM公司推出IBM7090型全晶体管大型机, 运算速度达到每秒次,成为第二代电脑的标志产品。 美洲航空公司为它的订票系统购买了两台主机,远程连接65座城市。 这是IBM公司的黄金季节,它登上了美国《幸福》杂志500家大企业排行榜的榜首;它创造出年销售额数十亿美元的天文数字; 在美国运转的64部电脑中,有44部是IBM生产;它的企业标志和商品标志“IBM” 三个大写字母,每个字都由八根蓝条拼成;它的销售人员,一律着深蓝色的西装,以代表公司形象。 人们开始把IBM公司称作“蓝色巨人”(BigBlue)。 (三)50年代末,核能研究、导弹设计和飞机制造等技术发展对计算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提出需要一种高速计算机,速度比当时最好的电脑高两个数量级,洛斯阿拉莫斯核武器实验室选中了IBM。 小沃森董事长把设计任务交给天才的工程师史蒂芬·唐威尔主持,为这型电脑取名Stretch,意为“扩展” 新技术的机器。 Stretch实际上是一种巨型机,小沃森保证说:“扩展”的速度一定会比IBM现有的机器快100倍。 IBM的设计师为此搅尽脑汁, 急中生智:元件的速度不够,就在电脑内部结构上打主意, 他们创造了一系列新方法, 如先行控制、交叉存取、同时操作、自动纠错等等,使Stretch可以同时在几条流水线上并行工作, 大大提高了机器的效率。 然而,1961年,当第一台Stretch巨型机运抵洛斯阿拉莫斯时, 它没有能达到设计要求,速度只有原设想每秒100万次的60%。 IBM只得把Stretch价格从1350万元降低到800万, 刚够收回成本。 Stretch共生产了5台,又造成2000多万美元亏损。 几乎在同一时期,一家规模很小的控制数据(CDC)公司,却出人意料地宣布研制成功CDC6600巨型机。 在西蒙·克雷博士的主持下,CDC6600的研制费只用了700万,功能却比IBM的Stretch电脑强大三倍,运算速度达每秒300万次。 IBM公司上下一片震惊。 小沃森在备忘录里激动地写道:“我们是一个资金、人员十分雄厚的大企业, 我实在难以理解,IBM为什么不能在超级电脑中领先一步?要知道,控制数据公司的研制班子,总共才34人,还包括一位看门人。 ”这份后来被人加上《看门人备忘录》 标题的资料,一语道破了IBM的沮丧心境。 蓝色巨人初次涉足巨型机遭受重挫,不久便退出了这一角逐领域。 1963年。 IBM的发展一度呈现相对停滞,股票下降33%,增长率也只有百分之几,是二战以来的最低点。 当时,小沃森已接近50岁,驾驶IBM这艘巨大的航船,使命感沉重地压在他的心头。 连续几个星期焦虑的思考,他抓住集成电路闪亮登场的良机,立即上马新的研制项目。 在他的心目中,利尔森是执行该计划的最佳人选。 公司首席副总裁文森特·利尔森()哈佛大学毕业,1935年就加盟IBM,不屈不挠的性格, 使他从一名推销员逐步跻身于IBM领导层。 在失败阴影的笼罩下,公司许多人并不支持更新换代的决策。 但利尔森坚定地说:“要干!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干!”他组建了一个工程师委员会研究新机器的方案,这个小组的名称是“研究、生产、发展系统工程委员会”,由于难以取得共识,两个月过去后,方案还没有理出头绪。 利尔森对委员们发火了,他派车把工程师们送进一家汽车旅店,终于在1961年12月28日完成了一份长达8页纸的报告《IBM360系统电子计算机》 。 新电脑系统用360为名,表示一圈360度。 既代表着360电脑从工商业到科学界的全方位应用,也表示IBM的宗旨:为用户全方位服务。 利尔森估算的费用是:研制经费5亿,生产设备投资10亿,推销和租赁垫支35亿——360计划总共需要投资50亿,是美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的2.5倍!360电脑是否能够研制成功,决定着这家老牌公司的前途命运。 《福布斯》杂志惊呼:“IBM的50亿元大赌博! ”小沃森自己也承认,这是他一生中所做的“一项最大、最富冒险的决策”。 利尔森为360电脑物色的工程设计总管是布鲁克斯,负责协调4个小组的工作。 其中,有3个小组都由吉恩·阿姆达尔(G. Amdahl)博士领导。 40岁的阿姆达尔曾担任IBM709、IBM7030的设计师,他为360电脑首创了“兼容性”的概念,后来被人尊敬地称为“IBM360之父”。 1964年4月7日, 就在老沃森创建公司的50周年之际,50亿元的“大赌博”为IBM赢到了360系列电脑,共有6个型号的大、中、小型电脑和44种新式的配套设备,从功能较弱的360/51型小型机,到功能超过51型500倍的360/91型大型机,都是清一色的“兼容机”。 IBM360标志着第三代电脑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为庆祝它的诞生,IBM公司分别在美国63个城市和14个国家举行记者招待会,近万人莅临盛会。 在纽约,小沃森亲自租用一辆专列火车,率领着200多名记者,浩浩荡荡开往波基普西实验室。 他向全世界庄重宣布:“这是本公司自成立以来最重要的划时代产品。 ”5年之内,IBM360共售出台,创造了电脑销售中的奇迹,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计算机。 不久后,与360电脑兼容的IBM370机接踵而至,其中最高档的370/168机型,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250万次。 1966年底, IBM公司年收入超过40亿,纯利润高达10亿美元,跃升到美国10大公司行列,从而确立了自己在世界电脑市场的统治地位。 1971年,因心赃病发作,小沃森向董事长递交了辞呈,他逝世于1993年,终年79岁。 那一年, 58岁的利尔森接任IBM董事长职位。 1973年,他带头制定出公司领导退休制度,并且在18个月任期后主动辞职,把权柄交给弗兰克·卡利()。 弗兰克·卡利是斯坦福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出身,与IBM历任董事长一样没有技术背景,他曾开玩笑说,高中物理是自己学过的最高科技课程。 在整个任期,他花了大量时间来应付美国司法部提出的反托拉斯诉讼。 据说,司法部从IBM收集了7.6亿件文件,指责IBM垄断电脑行业,要求肢解、剥夺和重组这家公司。 这个案件整整拖了12年,让IBM大伤元气。 即便如此, 卡利还是为IBM确立了备受赞赏的管理模式。 然而,随着公司规模日益扩展,官僚体系也严重地束缚了它的手脚。 IBM的成功主要是大型机,70年代初面对小型机崛起,它就不能快速应变,无可奈何地看着DEC公司成为小型机霸主。 IBM公司改变传统走出最关键的一步, 主要迫于外部的压力。 70年代末,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车库”公司,短短几年就把微型电脑演成了大气候。 事实证明,个人电脑市场是真实存在的,而“蓝色巨人”在计算机革命浪潮中步子慢了半拍,其庞大机构又无法迅速作出反应,已经陷入十分尴尬的处境。 经过几年的观望和徘徊,就在卡利向约翰·欧佩尔()移交董事长职务的过渡阶段,IBM公司于1980年4月召开了一次高层秘密会议。 据一本描述这段历史内幕的书披露,博卡雷顿实验室主任洛威提议向雅达利公司购买微型电脑,令弗兰克·卡利大发雷霆。 卡利认为, 这是他有生以来听到过的最荒唐的建议。 为了让IBM也拥有“苹果电脑”,他下令在博卡雷顿建立一个精干的小组,不受公司传统的约束,一年内开发出自己的机器。 卡利强调说:“今后,若有人问到如何让大象跳踢踏舞,我们的回答就是‘国际象棋’。 ”“国际象棋”(Chess)是IBM个人电脑研制项目的秘密代号。 他们挑选出13名思想活跃的精干员工组成设计小组,技术负责人是唐·埃斯特奇()。 埃斯特奇小组首先研究了“苹果”成长的奇迹。 研究结果使他们认识到,要在一年内开发出能迅速普及的微型电脑, IBM必须实行“开放”政策,借助其他企业的科技成果,形成“市场合力” 。 因此,他们决定采用英特尔8088微处理器作为该电脑的中枢,使其“思考的速度远远快于它可以通讯的速度” 。 同时,IBM必须委托独立软件公司为它配置各种软件,于是才有了与微软公司签署开发DOS的保密协定。 经反复斟酌,IBM公司决定把新机器命名为“个人电脑”,即IBM PC机。 在整整一年时间里,埃斯特奇领导“国际象棋”13人小组奋力攻关。 英特尔华裔副总裁虞有澄说:“当时很少有人体会到,这一小组人即将改写全世界的历史。 ”IBM公司后来围绕PC机的各项开发, 投入的力量逐步达到450人。 由于埃斯特奇为个人电脑建立的丰功伟绩,IBM内部的人都尊敬地称他是“PC机之父”,不幸的是,PC的“父亲”4年后因飞机失事英年早逝,没能亲眼目睹他培育出的巨大奇迹。 1981年, 约翰·欧佩尔正式接任IBM第五任董事长。 8月12日,IBM在纽约宣布PC电脑横空出世,个人电脑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速度,向着办公室、学校、商店和家庭进军。 埃斯特奇代表设计部门宣布,他们将把技术文件全部公开,热诚欢迎同行加入个人电脑的发展行列。 对于IBM来说,迈出这一步非同小可,这家世界上最传统的巨人集团,公开宣布放弃独自制造所有硬软件的策略,不仅使广大用户认可了个人电脑,而且促使全世界各地的电子电脑厂商争相转产PC机,仿造出来的产品就是IBM PC兼容机。 《华尔街日报》 评论说:IBM大踏步地进入微型电脑市场,可望在两年内夺得这一新兴市场的领导权。 果然,就在1982年内,IBM PC机卖出了25万台。 第二年5月8日,IBM公司再次推出改进型IBM PC/XT个人电脑,增加了硬盘装置,当年就使市场占有率超过76%。 1984年8月14日, IBM公司乘胜又把一种“先进技术”的IBM PC/AT机投向用户的怀抱,率先采用微处理器芯片, 能管理多达16M的内存,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任务。 从此,IBMPC成为个人电脑的代名词, 它甚至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它是IBM公司本世纪最伟大的产品。 1984年,IBM公司的规模已经比小沃森接手时扩大了40倍,年销售额达到260亿美元,连续多年被《幸福》 杂志评为全美500家最大公司中最受好评的公司之一。 1987年,该公司股票总面值达1060亿, 超过福特汽车公司。 IBM公司在三代电脑的潮起潮中,不断地遇险,又不断地重新奋起。 应该说,小沃森所倡导的“企业精神”,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敢于革新、拼搏和冒险。 可惜,约翰·欧佩尔董事长沉溺在巨大的成功里,进而强化公司的“规矩”,反而促使IBM的这种“企业精神”渐渐滑向保守、僵化和作茧自缚。 (五)1985年,约翰·埃克斯()接替欧佩尔担任IBM总裁,第二年,他成为公司第六任董事长。 海军飞行员出身的埃克斯,上任两年内不仅业绩平平,而且遇到了各种麻烦事,其中最头痛的就是个人电脑兼容机。 市场开放政策象一柄锋利的“两刃剑”,一面把IBM PC送上了成功的巅峰,一面又造就了众多的仿造者。 几年之后,被IBM扶植起来的兼容机厂商已经占领了55%全球市场,超过了IBM公司本身。 1987年4月,IBM公司出人意料地走出一步“臭棋”,推出所谓“微通道结构”总线技术,新研制的IBM PS/2电脑不与原来的ISA总线兼容。 IBM采用新的总线结构,原本是想防止兼容机仿造, 却使自己的PS/2无法被用户广泛接受。 兼容机厂商自然不愿继续唯IBM马首是瞻,就在PS/2电脑推出的同一天,以康柏公司为首的九大兼容机厂商,共同宣布采用与原总线兼容的新标准, 极大地削弱了IBM的市场地位。 这样,以PC开放策略大获其利的“蓝色巨人”,重重地关上了开放的大门,从而丧失了单枪匹马指挥这个产业的资格。 当历史跨进90年代后, IBM的主要财源大型主机业务也遭到接连不断的打击,由于个人电脑和工作站的功能越来越强大, 大型主机需求量剧减,IBM公司终于走进泥潭,遭遇到“地雷阵”。 IBM的状况迅速变得惨不忍睹:从1990年到1993年连年亏损,连续亏损额达到168亿美元, 创下美国企业史上第二高的亏损纪录;公司股票狂跌到史无前例的每股40美元;IBMPC机被挤出国际市场前三名,大型机产品大量积压,无人问津。 事实上,已经没有人认为这家巨型公司还有挽救的可能性,它的失败正如它的成功一样,甚至被商学院写进了教科书;埃克斯一度打算把它分为13个部分,重蹈AT&T(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覆辙。 1993年1月, 无计可施的埃克斯向董事会递交了辞呈。 在历任董事长中,埃克斯创下了空前差劲的纪录,主导了世界上最大、最老、曾经最成功的跨国电脑公司的土崩瓦解。 10年前, IBM的董事长曾经是世界上最抢手的职位,可10年后董事会竟然派出一个“寻人委员会”,满世界为公司找头头,谁也不愿接收这个烂摊子。 1993年4月1日, IBM公司在纽约希尔顿饭店召开的一次非同寻常的记者招待会,宣布由路易斯·郭士纳(L. Gerstner)接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 这是IBM董事会为挽救败局实行的“跨行业拜帅” ——郭士纳是著名的“食品大王”,原任职于美国最大的RJR食品烟草公司,只有启用这样的人才能革除陈规陋习,带来与传统彻底决裂的契机。 郭士纳四兄弟都在企业界声名远扬,他本人更是出类拔萃。 先在达特默斯大学攻读工程学位, 再拿到哈佛大学的MBA,然后进入麦金西管理咨询公司,28岁成为合伙人,33岁升任总监,继而就任过数家大公司的总裁,充分显示了管理才能和铁的手腕。 受命于危难之中的郭士纳, 头顶着沉重的压力走马上任,他要动真格地重组IBM。 郭士纳一反公司传统, 半年之内果断裁员4.5万人。 他彻底摧毁了旧的生产模式,下令停止了几乎所有的大型电脑生产线,打烂一切不必要的坛坛罐罐。 同时,在公司如此困难之际,他还调动资金新建了北卡罗那州的PC电脑生产工厂, 发誓要让IBM在PC电脑市场上重振雄威。 他对技术部门说:“IBM过去在封闭和专有的舞台上扮演过角色,今天,只有傻瓜才会这样干。 ”他甚至下令取消穿着蓝色西装的限制,“蓝色巨人”将一改过去单色调,呈现出缤纷的色彩,不再允许老态龙钟的慢节奏。 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 1994年,IBM公司获得了自90年代以来第一次赢利30亿美元。 初步扭转亏损局面后,郭士纳把发展目标定位于互联网络。 1995年,郭士纳首次提出“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简称NCC),他认为网络时代是IBM重新崛起的最好契机。 1995年6月5日,郭士纳以一项大胆的举措把电脑业界惊出一身冷汗:IBM斥巨资35亿美元强行收购了莲花(Lotus)软件公司,他看中的是网络软件Notes。 郭士纳说:“莲花Notes将是IBM发展战略关键的组成部分。 ”他通过调查得知,莲花公司凭借Notes控制了34%以上的企业网络市场,IBM收缴到Notes,将以最短的时间,从最快的捷径突进网络,世界再也不敢轻视这家正在转型的老牌公司。 IBM向网络战场的两个侧翼同时发动攻势: 高端大型服务器和低端PC台式终端机、笔记本电脑; 正面战场则以工作站为主攻方向,RS/6000工作站电脑一炮打响——它的另一名称叫“深蓝”,击败棋王卡斯帕洛夫的传奇故事,使它为网络时代最伟大的英雄。 1995年, “蓝色巨人”重新焕发出昔日的风彩,营业额首次突破了700亿,这个数字是微软公司的7倍,过去不景气的PC电脑销售额也上升了25%。 1997年1月, 郭士纳总结说:“现在是我们结帐的时候了——1994年我们明白自己能够生存;1995年是我们稳住阵脚的一年;1996年显示我们能够增长;1997年我们将向世人表明,我们将再次成为领袖,我们不再需要任何借口。 ”IBM这年营业收入达到785亿美元,犹如一头惊醒的睡狮,向全世界发出昔日般响亮的吼声。 郭士纳指出:“本行业一个最重要的事情,是每隔10年左右,你就有机会重新划分竞争领地。 我们眼下就正处于重新划分的阶段, 未来的赢家和输家都产生于此。 ”他代表IBM公司向世界宣布:“蓝色巨人”渴望最终打赢这场他们曾经输掉的战争.

比尔盖茨:如果王安能够完成战略转型,世界上可能不会有微软了

有这么一位中国人,比尔盖茨说:如果他能够完成战略转型,世界上可能不会有微软了! 当年世界电脑巨头IBM 的老板被他的强大给吓晕了!英特尔传奇CEO只是他面前一个晚辈!他还解决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世界性难题,使得计算机从科研领域迈入了商用领域!但也许就是这个中国人葬送了中国在世界电脑领域弯道超车的唯一机会! 这个华人的名字可能你没听过,他叫王安! 但就是这么牛的一个中国人,在初到美国的时候就吃了一次闭门羹。 “IBM是美国最好的企业,这里不适合你,你还是找个 汽车 修理厂试试吧。 ”25岁的他从未受过这样的屈辱。 看古今中外名人往事,寻沧海桑田 历史 遗珠,大家好,这里是世界名人榜!王安1920年2月7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昆山,16岁考入交大,20岁研究无线电设备,为抗战做后援。 抗战结束后,痴迷无线通讯技术的他被公派美国,在哈佛大学深造。 他成长的周围一直充斥着赞誉,直到IBM面试官一棍子砸下。 曾经中国的天才少年,美国的电脑大王,1945年25岁的王安从一艘来自中国的邮船上走下来!踏上了美国西海岸!此时,没有一个美国人会想到这轻轻的一踏,不久之后将震动美国整个 科技 界! 王安成功考入了哈佛大学后!第一个学期课程全是A+!这让哈佛大学的教授为之震惊!心想:怎么会有这么恐怖的人?此时的少年王安自然是意气风发的。 然而呢?取得这些成绩的王安还是没能避免地遭受了一次人生重大的侮辱!第二个学期开始啊,为了勤工俭学,自负才学的王安选择了去当时世界最大的电脑公司IBM 面试!不曾想,IBM 的面试官一看是一副黄面孔,轻蔑地说了一句:IBM 是美国最好的企业,你还是去找个 汽车 修理厂试试吧!然后呢转身离开了! 这番歧视啊,让从未遭受如此侮辱的王安突然懵了,看着那离去的背影,手指头都颤抖起来了!沉寂了几分钟之后,王安离去!此时他心里只有一个目标,一定要向美国人证明,中国人不只是会洗盘子和当服务员的,在 科技 领域也一样能够做出巨大的成就!也许正是因为心里憋着这股气,王安开始在哈佛大学攻城略地!王安通过努力,“赚取”哈佛的高额奖学金,再只用了三年就拿到了应用物理专业硕士和博士的两个学位!更因此有幸以编外人员身份加入哈佛的计算机实验室!此时他来到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的发明者,电脑之父——霍华德艾肯的身边!但是等王安来到实验室,现实又向他泼了一盆冷水!对方只让他干一些打杂的工作,一向心高气傲的王安手都不知道往哪放,他心里决定:别人不给机会,那我就自己争取机会!当时,霍华德艾肯正困扰于计算机存储所用的打孔卡机几十吨重只能设在电脑外面。 他希望能够通过缩小存储系统,将电脑小型化!这时旁边打杂的王安感觉机会来了!他突然脑袋里面灵光一闪,大喊一声:哎,我明白了!最终他根据磁场震动的原理!成功发明了可以装进电脑里的磁芯存储器,当时王安在加入实验室不到20天,便解决了这个世界性难题。 他的这一发明,改变了计算机产业的 历史 。 它大大缩小了电脑的体积,使得计算机从科研迈入商用领域。 这下霍华德艾肯知道自己捡到宝了!想到之前的怠慢,赶紧追加福利,年薪提高五千四百美元!当时美国的年人均收入也就两千多美元!而这次天才王安的选择再一次出乎人的意料,他拒绝了哈佛大师的招揽,他需要一个更容易被看到的地方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这也让哈佛骄子们不能理解!认为王安不是小气,就是疯子! 1951年意气风发的王安离开了哈佛,兜里揣的全部身家六百美元!在美国哥伦布大道296号,一间潮湿狭小的地下室,以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一部电话以及头脑里的一个发明为开局!创立了王安实验室,产品就是新型存储器!以单价4美元的价格出售磁芯存储器。 尽管开始条件非常艰苦,但是,王安已经预想了产品面世后受到追捧!只是这份期待很快就落空了!产品出来后销路并不好,他发现新产品性能很不错,但是也容易不太稳定!在风险和稳定之间,更多人会选择后者!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初给了自己人生第一次侮辱的IBM 此时又找上门再补了一刀! 那一天,当万念俱灰的王安趴在桌上发呆的时候,突然听到了敲门声,原以为顾客上门的王安,嗖的一下站起来,急冲到门前,又停下来,先把衣服拉了一拉,才紧张的开了门!一看原来是IBM 的代表上门了!IBM 要买下王安手中这个产品的专利,出价40万美元!要知道,王安报出的市场价是差不多500万美元!当初的侮辱在此时历历在目,现在又摆明了趁火打劫!王安会怎样选择呢?不卖?创业项目就得死!1955年,天才王安还是向现实低了头,乖乖交出了专利,换来了四十万美元的创业基金!IBM 再次趾高气扬扬长而去!留下颤抖着,咬碎了牙的王安,当了IBM 远去的背景!但天才的便宜又岂是那么好占的?很快IBM 就为这次的行为后悔了!手握四十万美金的王安转身把实验室升级成了公司,全力研发!他比以往更忙了,连衣服都没时间洗!每次就在几件衬衫挑一条相对干净的那件穿!在这样的努力下,王安公司一项接一项的发明面世了!包括纸孔式记录仪、自动打字机,无线电打字印刷机等等……1964年,世界上第一台商用电脑洛塞在中国人王安手中诞生了!体型袖珍,操作简单,功能强大!一出就是爆款!当年的销售额就突破了一百万美元,1967年更是达到了690万美元!面对这么火爆的市场,王安总算该松口气了吧?可惜他并没有!他更缺钱了! 此时的王安只想着发明创造,公司里边没有预算之说,各部门负责人自己想用多少钱就用多少钱!没有节制的研发投入,让王安公司终于入不敷出!眼看着蒸蒸日上的黑马,竟然走得东倒西歪,随时会摔死!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上市筹钱,以前王安为了保持对公司的控制力,坚决不上市,现在也只能发行股票筹钱!而这次命运终于舍得给予王安一次重重的奖励!1967年,王安决定发行250万美元的股票用以偿还债务。 他没有料到,这个不得已为之的举措,却受到了华尔街的疯狂追捧。 公司上市时,股票发行价12.5美元,当天收盘,攀升至40.5美元,40万股被抢购一空。 一夜之间,王安的身家大涨5000万美元,成为超级富豪! 1971年11月,王安推出了1200型计算机,它是附带检索和功能的打字机,比原先的IBM产品要好用得多。 据说当时IBM董事长小托马斯·沃特森听到这个消息后,惊慌到昏厥。 1200型计算机令沃特森非常不安,而王安的下一款作品,则让IBM感到恐慌。 在1200型的基础上,王安很快推出了变革性的产品WPS处理机。 后来,从白宫到企业,WPS全面接管IBM的领地,当年,王安公司的营业额突破1亿美元。 雄霸美国办公市场后,王安电脑开始全球战略,进入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 之后,王安公司更是好牌连出!特别是1973年,王安公司的新型2200文字处理机横空出世,风靡全美!他让文字处理机从此迈入了有屏幕的时代!就像手机从按键转为了触屏一样! 此时,距离比尔盖茨创立微软还有2年,距离乔布斯创立苹果还有3年!曾经,IBM 是这个市场当之无愧的霸主,占据了80%的份额!而现在王安公司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文字处理系统供应商!而且在美国最盛大的 体育 赛事超级碗上,王安公司直接打出,“我们正在吃掉IBM”的广告!!!!曾经的委屈侮辱,王安一一亲手还了回去!无数美国人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些划时代的产品,竟然出自一位中国人之手!王安也终于实现了当初离开IBM 时所立的誓言! 1984年,王安迎来了自己财富的巅峰,这一年,他登上了福布斯杂志,在全球富豪中排名第5,成为了全球华人首富! 同年,大洋彼岸的中国,四十岁的柳传志刚在中关村创立了联想!曹德旺刚刚发现了 汽车 玻璃的生意!10岁的刘强东梦想还是当村长!二十岁的马云刚刚被杭州师范破格录取进入大学! 也是在同年美国电子协会授予王安“电子及信息技术最高荣誉成就奖”。 1986年,王安击败IBM,签下美国空军4.8亿美元的超级订单。 这是王安一生中最辉煌的一年。 同年,王安公司达到了它的最鼎盛时期,年收入达30亿美元,公司跻身美国500家大企业之中的146位,在世界各地雇佣了3.15万员工。 而王安本人,也以2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跻身美国十大富豪之列。 7月4日,他接受了里根总统颁发的“总统自由奖章”。 荣获此奖章的华人,只有王安、建筑大师贝聿铭(1993年获得)和大提琴家马友友(2011年获得)。 1986年10月,我们的总设计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王安时,握着他的手赞赏地说:“你在美国很出名,现在是家大业大。 这可是你自己奋斗出来的啊!”。 他以发明家的身份入选美国发明家名人堂,与爱迪生共享荣誉;他以资本家的身份登陆富豪榜,和洛克菲勒这样的百年巨头齐名。 从1951年到1986年间,王安不断发明创新,推出30多项 科技 成果,同时他拥有美国10所大学所授予的10个博士学位。 然而,盛极而衰。 在他风生水起的时候,市场出现了两个变化:一个变化是苹果的出现。 第二个变化,英特尔取得突破,推出个人芯片。 也是在同一年,天才王安迎来了一生的无解之题,他被确诊为癌症!之前出于“打倒IBM”的执念,王安选择不兼容,相当于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潮流,王安电脑因此被排斥于各种网络之外。 因PC的时代已经到来。 可王安公司推出的个人电脑全方位与IBM的产品不兼容,而尚在起步阶段的微软公司,审时度势地在软件与硬件上都与IBM兼容。 不与行业兼容的王安电脑此时被市场边缘化的危机也开始显现!!也正是这步踏错,给了微软夹缝生存的机会!后来他先后约见了微软的比尔·盖茨和英特尔的安迪·格鲁夫,希望他们脱离IBM,与自己抱团,但均以失败告终。 后来他错误地坚持家族式经营,让王安电脑这艘巨舰彻底沉没。 也是在1986年,王安退休。 董事会多次劝说他任命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但王安不顾上下反对,让36岁的长子王烈出任公司总裁,又安排幼子出任王安传播公司总裁,这让公司上下大失所望,很多下属选择离开。 如果这时的王安能够幡然醒悟,那么王安公司必然会柳暗花明了。 可惜,他任人唯亲,盲目地让大儿子接替自己。 这第二任总裁才识平庸,毫无特长,不但不能弥补过去的失误,而且使公司雪上加霜,江河日下。 王烈接班不到两年,王安电脑扭盈为亏,亏损额高达四点二四亿!为了改善财务状况,王烈一方面将软件费从1000美元调到了5000美元,一方面还向下游销售公司加收昂贵的技术咨询费。 昏招频出,公司大批精英人才流失!眼看公司的盘子在儿子手里崩了,当时的王安就在弥留之际,公司各路负责人跑到王安家中逼宫!刚刚做完手术的王安看着这一幕!眼角渗出了泪水!痛苦的亲手废掉了自己儿子! 1990年,王安逝世!!!!(一个传奇之星就此陨落!) 1992年,王安逝世两年之后,王安公司宣告破产,从此世间再无王安与王安电脑! 就在他去世的那一年,联想推出了第一台自主品牌电脑! 而15年后,联想正式将王安一生的对手IBM 个人电脑事业部收购!这可能是冥冥中的一种天意吧! 正如《商业周刊》所评价:“我曾孤独地崛起,也当孤独地倒下”。 哈佛商学院把他的案例写入了教材,专门研究他为何失败。 1999年5月,王安公司被荷兰计算机服务公司GetronicsNV宣布以20亿美元收购。 美国绝大多数舆论把王氏的接班问题当成了“致命伤”,背离了现代化企业“专家集团控制,聘用优才管理”的通用方式。 收到信息稳定持续有些时候你错过了一个机会,就会错过一个时代。 你错过一个时代就意味着你将被未来淘汰,这是问题的关键。 比尔·盖茨曾说,如果王安能完成第二次战略转折,世界上可能不会有微软,他也不会成为 科技 偶像,而是当一名教师或者律师。 假设终究是假设。 一代传奇,就此谢幕。 回顾天才王安的一生,他和他一手创立的公司如一颗流星在世界的上空一闪而逝!!而如今中国的电脑IT 产业时刻面临着西方的垄断!如果当年天才王安能够学成归国,中国电脑产业又将会是另一番局面?它是否能把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等美国世界巨头给踩下去呢?

为什么雷曼公司的破产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这是金融危机形成的过程,看完你就会明白其中的泡沫!过去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 当地人很少一次现金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 可是我们也知道,在美国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 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子呢? 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贷款者。 大约从 10 年前开始, 那个时候贷款公司漫天的广告就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街头, 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满诱人的传单: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贷款吧!』 『没有收入吗?找阿?贷款公司吧!』 『首次付款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 3 %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没关系,头 24 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贷款的本金可以两年后再付! 想想看,两年后你肯定已经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为经理了,到时候还怕付不起!』 『担心两年后还是还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 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啊, 不仅白住两年,还可能赚一笔呢!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 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在这样的诱惑下,无数美国市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贷款买房。 (你替他们担心两年后的债务?向来相当乐观的美国市民会告诉你, 演电影的都能当上州长,两年后说不定我还能竞选总统呢。 ) 贷款公司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 可是钱都贷出去了,能不能收回来呢? 公司的董事长 -- 阿?先生,那也是熟读美国经济史的人物, 不可能不知道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 所以这笔收益看来不能独吞,要找个合伙人分担风险才行。 于是找到美国财经界的领头大哥 -- 投资银行。 这些家伙可都是名字响当当的大哥(美林、高盛、摩根), 他们每天做什么呢?就是吃饱了闲着也是闲着, 于是找来诺贝尔经济学家,找来哈佛教授,找来财务工程人员, 用上最新的经济数据模型,一番金融炼丹( copula 差不多是此时炼出)之后, 弄出几份分析报告,从而评价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买进, 某某国家的股市已经有泡沫了,这一群在风险评估市场呼风唤雨的大哥, 你说他们看到这里面有没有风险? 开玩笑,风险是用脚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润啊,那还犹豫什么,接手吧! 于是经济学家、财务工程人员,大学教授以数据模型、随机模拟评估之后, 重新包装一下,就弄出了新产品 --CDO (注: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债务抵押债券), 说穿了就是债券,通过发行和销售这个 CDO 债券,让债券的持有人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 光这样卖,风险太高还是没人买啊, 假设原来的债券风险等级是 6 ,属于中等偏高。 于是投资银行把它分成高级和普通 CDO 两个部分 (tranche) , 发生债务危机时,高级 CDO 享有优先赔付的权利。 这样两部分的风险等级分别变成了 4 和 8 ,总风险不变, 但是前者就属于中低风险债券了,凭投资银行三寸不烂 金 舌, 在高级饭店不断办研讨会, 送精美制作的 powerpoints 和 excel spreadsheets ,当然卖了个满堂彩! 可是剩下的风险等级 8 的高风险债券怎么办呢?对冲基金又是什么人, 于是投资银行找到了对冲基金, 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买空卖多、呼风唤雨的角色, 过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这点风险简直小意思! 于是凭借着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找利率最低的银行借来钱, 然后大举买入这部分普通 CDO 债券, 2006 年以前,日本央行贷款利率仅为 1.5 %; 普通 CDO 利率可能达到 12 %, 所以光靠利差对冲基金就赚得满满了。 这样一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2001 年末,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短短几年就翻了一倍多, 天呀,这样一来就如同阿?贷款公司开头的广告一样, 根本不会出现还不起房屋贷款的事情, 就算没钱还,把房子一卖还可以赚一笔钱。 结果是从贷款买房的人,到阿?贷款公司,到各大投资银行,到各个一般银行, 到对冲基金人人都赚钱, 但是投资银行却不太高兴了! 当初是觉得普通 CDO 风险太高,才丢给对冲基金的, 没想到这帮家伙比自己赚的还多,净值拼命地涨,早知道自己留着玩了, 于是投资银行也开始买入对冲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 这就好像阿宅家里有放久了的饭菜,正巧看见隔壁邻居那只讨厌的小花狗, 本来打算毒它一顿,没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没事,反而还越长越壮了, 阿宅这下可傻眼了,难道发霉了的饭菜营养更好? 于是自己也开始吃了! 这下又把对冲基金乐坏了,他们是什么人, 手里有 1 块钱,就能想办法借 10 块钱来玩的土匪啊, 现在拿着抢手的 CDO 当然要大干一票! 于是他们又把手里的 CDO 债券抵押给银行, 换得 10 倍的贷款操作其他金融商品, 然后继续追着投资银行买普通 CDO 。 当初可是签了协议,这些普通 CDO 可都是归我们的!! 投资银行实在心理不爽啊,除了继续闷声买对冲基金和卖普通 CDO 给对冲基金之外, 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产品,就叫 CDS (注: Credit Default Swap ,信用违约交换) 好了,华尔街就是这些天才产品的温床: 一般投资人不是都觉得原来的 CDO 风险高吗, 那我弄个保险好了,每年从 CDO 里面拿出一部分钱作为保险费, 白白送给保险公司,但是将来出了风险,大家一起承担。 以 AIG 为代表的保险公司想,不错啊,眼下 CDO 这么赚钱, 1 分钱都不用出就分利润,这不是每年白送钱给我们吗! 对冲基金想,也还可以啦,已经赚了几年了, 以后风险越来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润出去, 就有保险公司承担一半风险! 于是再次皆大欢喜, Win Win Situation ! CDS 也跟着红了! 但是故事到这还没结束: 因为 聪明 的华尔街人又想出了基于 CDS 的创新产品! 找更多的一般投资大众一起承担,我们假设 CDS 已经为我们带来了 50 亿元的收益, 现在我新发行一个基金,这个基金是专门投资买入 CDS 的, 显然这个建立在之前一系列产品之上的基金的风险是很高的, 但是我把之前已经赚的 50 亿元投入作为保证金, 如果这个基金发生亏损,那么先用这 50 亿元垫付, 只有这 50 亿元亏完了,你投资的本金才会开始亏损, 而在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赎回的,首次募集规模 500 亿元。 天哪,还有比这个还爽的基金吗? 1 元面额买入的基金,亏到 10% 都不会亏自己的钱,赚了却每分钱都是自己的! Rating Agencies 看到这个天才的规画,简直是毫不犹豫:给出 AAA 评级! 结果这个基金可卖疯了,各种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 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 虽然首次募集规模是原定的 500 亿元, 可是后续发行了多少亿,简直已经无法估算了, 但是保证金 50 亿元却没有变。 如果现有规模 5000 亿元,那保证金就只能保证在基金净值不亏到本金的 1% 时才不会亏钱, 也就是说亏本的机率越来越高。 当时间走到了 2006 年年底,风光了整整 5 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 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 因为房价下跌,优惠贷款利率的时限到了之后, 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还贷款, 然后贷款公司倒闭, 对冲基金大幅亏损, 继而连累 AIG 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 同时投资对冲基金的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亏损, 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 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 接下来就是恶性循环 终于华尔街也撑不住了 要挟政府赶紧救市 政府救了这边救不了那边 忙得焦头烂额,最后经过华尔街大头Paulson的鼓吹 当然Paulson这个人就是高盛的原CEO 在做财政部秘书长之前卷了公司5亿美元 当然啦,他早就知道次级债的事情 要不然能退休的那么干脆吗 这下好了,但是虽然他退位了 可是华尔街的一堆朋友呢 当然好好好的救啊 要不然对不住这么多年的感情 可是怎么救呢 只好威胁政府了,拿出美国纳税人的7000亿美元 政府当然不爽阿 可是Paulson果然不愧是做了N年最强投行的CEO 口才一流,把那些政府官员,总统,两党领袖侃晕了 不救不行啊 终于Bush出来说话了 当着全美国的面,说了14分钟MBS(Mortgage Back Security) 谁知道这14分钟美国人的智商能够懂多少 反正不管怎么说,Bush终于忍不住了 参议院加班加点 连周末都没有的赶协议 终于在这周赶了出来拿给众议院 众议院的人也不知道这些是个什么东西 但是他们都是怎么被选出来的呢 民众投票阿,他们都代表了民众的利益 为了保住议员的任职 只能投反对票了咯 结果共和党和民主党在投票结果出来以后互相怪罪 谁也不敢得罪华尔街 这下投资者和华尔街吓倒了 那些大银行为了保证这个能通过做了多大的努力啊 周末搞倒了Washington Mutual(华盛顿互惠银行) 周一搞倒了Wachovia(美联合银行) 结果还是没通过 那叫一个苦恼啊 这下美国政治也乱了套 没办法啊

央企疏解大动作!中国星网领航 雄安新区迎来首批入驻企业
3999元起!新iPad 苹果最没存在感的产品 mini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