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跟着节气过日子。今天(11月7日)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冬,它的到来意味着寒冷季节的开始。此时,冷空气活动更加频繁,进入一年中降温最猛的时段,入冬进程也开始加速,冬季前沿会抵达黄淮北部、秦岭、川西高原一带。为了适应寒冷的天气,民间有补冬、吃饺子、酿黄酒等一系列习俗。中国天气网特别推出立冬风俗图鉴和立冬全国天气地图,看看这个节气怎么过。
立冬这样过:补冬吃饺子酿黄酒 储存能量抵御寒冷
立冬分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时,水开始结冰,土地开始冻结。常年立冬节气,冷空气实力更加强劲,气温骤降,冬季范围加速扩张,最前沿将抵达江淮一带。为了适应寒冷的天气,人们会进行补冬、吃饺子、酿黄酒、冬泳等一系列活动。
立冬,迎来了进补的好时节,民间有“立冬补冬,补嘴空”之说。为了抵御冬季的严寒,人们往往会选择热量较高的食物来补充身体能量。吃羊肉是北方不少地方的冬日必备,像北京的铜锅涮羊肉,搭配灵魂麻酱蘸料,一口下去唇齿生香;南方则更偏爱鸡鸭鱼肉,三五好友围坐一起,品尝一锅热腾鲜香的姜母鸭,令人心满意足。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这天,北方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由于饺子的外形似耳朵,人们会认为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会受冻。此外,立冬也是秋冬季节之交,饺子谐音“交子”,有“更岁交子”之意。
在浙江绍兴,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传统风俗,民间会举办祭祀“酒神”的活动,以祈求福祉。当地人通常认为,当年立冬至次年立春这段时间是酿黄酒的最佳时间,这时酿出来的黄酒称为“冬酿”。此时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立冬节气有贺冬、迎冬等丰富的庆祝活动,而近些年,立冬习俗活动有了创新。在黑龙江、河南、江西等地,人们会用冬泳的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游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提高和增强人体抗寒力。需要注意的是,冬泳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议冬游爱好者下水前充分做好热身活动,在水中活动时间逐渐拉长,让身体充分适应水温,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疾病和体弱人群不适宜冬泳。
立冬看天气:北方寒意渐重 南方秋意正浓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立冬时节冷空气活动更加频繁,我国南北温差拉大,夏、秋、冬三季并存。除了已经入冬的西北地区、华北、东北地区等地,黄淮至江淮一带也会先后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冬天;江南等地秋意正浓,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早晚时段凉意明显;华南南部则是夏日未尽,暑气犹存。
立冬是全年降温最猛的节气,全国型寒潮也会频繁出现,此时霜冻线将向南推进至江苏南部、安徽南部至湖北中部一线。从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常年立冬节气全国天气地图来看,北方大部频繁受冷空气影响,寒意愈发明显,入冬进程也明显加速,陕西南部、山东南部、河南大部、苏皖中北部都会陆续迈进冬天的门槛,建议大家提前准备帽子、围巾、羽绒服等御寒衣物,及时添衣保暖,以免感冒。
除了降温,冷空气还会带来更加多样的降水,如雨、雪、雨夹雪、冰粒等。华北地区可能会在立冬时节出现初雪,东北地区和新疆北部、青海、甘肃等地需警惕强风雪影响。建议当地农牧民关注预报预警信息,提前做好设施农业、牲畜圈舍等的防风加固和防寒保暖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在冷空气影响间歇期间,华北、黄淮等地昼夜温差大,湿度增加,易出现雾和霾天气。雾和霾会导致能见度下降、空气质量变差,严重时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公众此时应减少户外活动,驾驶车辆需减速慢行、保持安全距离。
冬季版图加速扩展的同时,秋天的前锋也向南推进至华南地区。此时,西南大部、江南大部、华南中北部秋意正浓,不过昼夜温差会逐渐拉大,建议大家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在温差变化大的环境下可随意切换,保证足够温暖的同时还方便穿脱,不至于因为穿得少着凉,也不容易捂出汗。
而广东南部、广西南部、海南岛一带,仍然是一派夏日风光,部分地区白天最高气温会接近30℃,热意犹存,当地小伙伴需注意防暑补水,适当使用空调和风扇降温、多吃瓜果蔬菜等。
“倏忽秋色尽,寒意渐入冬。”立冬是秋天的结束、冬天的开始,既传递着天寒地冻、万物收藏的物候变化,也传递着蓄能积势、孕育未来的美好希冀。冬天来了,你准备好了吗?(策划/杜冰冰 设计/陈玉洁 数据支持/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