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造车新势力,走向破产边缘
|信瀚
从“特斯拉杀手”到“破产清算”,Fisker破产的钟声敲响。
2024年,汽车圈上演了一幕幕悲剧。
从Rivian到Lucid,再到如今轰然倒下的Fisker,曾经风光无限的造车新势力们, 纷纷陷入困境,甚至走向破产的边缘。
如今, 当Fisker(菲斯克)的破产清算计划, 被特拉华州破产法院无情地批准时,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电动车新势力,瞬间跌落神坛,化作了一片狼藉的废墟。
去年10月份,Fisker还信誓旦旦的宣布要进军中国市场,并计划在中国上海太仓路开设首家销售体验店。 不料,Fisker未能成功进入中国市场,反而在自家门口倒下。
一
回望过去,Fisker的崛起之路,可谓是一路高歌猛进。
Fisker,这个名字曾响彻汽车圈,被无数人寄予厚望。 它与Rivian和Lucid并称三大造车新势力,被视为特斯拉的劲敌,甚至被誉为“斯拉杀手”。
创始人Henrik Fisker,曾参与设计了宝马Z8和阿斯顿·马丁DB9、V8 Vantage等无数经典车型,并因设计特斯拉Model S而声名鹊起。
2008年,他创立了Fisker Automotive,试图在电动车领域复制成功。
然而,这个“特斯拉杀手”从未真正理解电动车的核心——技术,以至于 马斯克曾毫不留情地说:“他根本不懂电动车。” 事实证明,漂亮的设计,不能掩盖核心技术的缺失。
2014年,Fisker Automotive因电池供应商倒闭而破产,但这并没有阻止Henrik Fisker再次创业。
2016年,他又创立了Fisker Inc,也就是今天的Fisker,专注纯电动车型,并获得了包括 Thynk Capital、金沙江资本和Caterpillar Ventures 在内的多家投资机构的支持。
2020年,Fisker通过与SPAC公司合并的方式在纽交所上市, 市值一度接近80亿美元。
那时,资本市场对电动车的热情,如同烈火烹油,热钱涌入,估值飙升。
它以为,只要有资本的加持,就能无往不利,只要有资本的追捧,就能所向披靡。但是, 市场不是慈善家,它不会永远为你买单。
当市场开始洗牌时,Fisker毫无还手之力。
现实是残酷的,由于缺乏实际交付的车型,导致股价虚高,最终泡沫破裂。Fisker股价暴跌99%,被纽约交所摘牌,股份仅剩9美分。
Fisker在财务上,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应对困境,包括通过出售可转换债券筹集1.5亿美元资金。 尽管这笔资金对于Fisker只是杯水车薪,但却也不是能轻易拿到的。
此外,Fisker还申请了破产保护,希望以约1.4万美元的价格 “贱卖” 3321辆Ocean库存车给汽车租赁公司。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财务压力,但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其面临的困境。
最终,在经历了多次谈判和尝试后,Fisker不得不向命运低头,选择了破产清算这条路。
这意味着它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留下的只有一地鸡毛和无数失望的投资者。
二
Fisker的陨落,并非偶然,而是其自身缺陷的集中爆发。
缺乏核心技术、过度依赖代工、产能不足、交付延迟、质量问题、供应链问题、管理不善、战略失误, 这些致命伤,如同一个个定时炸弹,最终将Fisker推向了破产的深渊。
缺乏核心技术,犹如无根之木。
Fisker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过度依赖代工,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
面对特斯拉等拥有自主技术的竞争对手,Fisker显得力不从心, 如同一个空有外壳的纸老虎,不堪一击!
采用外包代工模式看似轻资产运营,但在实际操作中,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Fisker Ocean没有自己的生产工厂, 过度依赖代工, 在奥地利生产,再运回美国销售,物流成本高昂且不可控。
一旦全球供应链紧张,小订单往往被优先放弃,Fisker这样的小公司首当其冲, 如同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产能不足,也成为Fisker库存积压、资金链断裂的重要原因。
Fisker Ocean车型的产能,始终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大量订单无法按时交付,消费者信心受损。如同一个被拖垮的巨人,步履蹒跚,最终倒下。
另外,交付延迟,也让公司陷入被动局面。
Fisker Ocean车型的交付时间一拖再拖,让消费者失望不已,如同被愚弄的傻子,被Fisker玩弄于股掌之间。彼时的公司,如同一个背负着沉重债务的债务人,难以翻身。
质量问题,成为Fisker走向破产的导火索。
Fisker Ocean车型频现质量问题,导致频繁召回,涉及门把手故障、软件故障、安全标准不合规、电子水泵故障、制动模块软件等问题。
讽刺的是,Fisker竟然要求车主承担召回维修费用, 这直接违反了美国联邦法律。NHTSA和司法部纷纷介入,让Fisker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更致命的是,Fisker过于依赖资本,缺乏自我造血能力,一旦资本退潮,就会陷入困境。 当市场需求放缓,价格竞争加剧时,Fisker无法通过大规模交付来摊薄成本。
Fisker的失败,是因为它太天真,太理想化。
它以为,只要有创新,就能成功。
但是,市场不问梦想,不问创新,它只问结果。Ocean,这款被寄予厚望的SUV,被设计成颠覆传统汽车的产品,最终却成了Fisker的滑铁卢。
三
市场,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怪兽,它既能把你捧上神坛,也能将你无情地吞噬。
当梦想照进现实,当PPT的承诺变成了库存的积压,Fisker才发现,市场的残酷,远超过它的想象。
这些年,我们见证了太多的造车新势力。他们拿着PPT,讲着故事,吸引着资本的目光。
但是,当故事讲完,当资本退潮,留下的是什么?是一堆堆未售出的汽车,是一张张亏损的报表,是一个个破碎的梦想。
PPT上的承诺,终究只是空中楼阁,无法转化为现实。
既然没有真正理解市场的残酷,那么最终只能为自己的轻率和无知付出代价。
当Fisker Ocean车型频繁出现质量问题,当产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那些曾经被PPT吸引的投资者,纷纷选择离场,将Fisker推向了破产的边缘。
Fisker的对手们,那些老牌的汽车巨头,更像是战场上的老兵,身经百战。他们手握王牌,有着更完善的供应链,更成熟的技术,以及市场经验。而Fisker,除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还有什么?
市场不会为情怀买单,它只认实力,只认结果 。
即便Fisker创始人Henrik Fisker,是一位著名的设计师,他曾经设计了宝马Z8、阿斯顿·马丁DB9等经典车型。然而,设计再出色,也无法弥补Fisker在技术、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缺陷。
消费者更关心的是产品的质量,服务的体验,价格的合理性。 Fisker的情怀和梦想,最终只是空中楼阁,无法转化为实际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只能沦为消费者的笑柄。
其实,Fisker的失败,也是整个造车新势力的缩影。
当资本热潮退去,现实却无比残酷, 产能不足、交付延迟、质量问题频出,这些曾经被掩盖的问题,如今都暴露无遗。
只有那些真正拥有核心技术、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能够提供优质产品的企业,才能最终存活下来。
那些缺乏核心技术、过度依赖资本、忽视产品质量的企业,最终只会沦为时代的弃儿,在历史的洪流中湮灭。
这一切,也不过是造车新势力泡沫破灭的冰山一角。
市场,这个冷血的裁判, 它 不认情面,不问过往。
Fisker,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三大信号四大趋势,住房租赁2.0时代真的来了吗?
来自住建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租房人数已逾2亿,其中人口流入集中的一、二线城市租房需求尤为旺盛。 住房租赁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规模将增至2.9万亿元,2030年将超过4.6万亿元。 伴随我国租赁人口的壮大,住房租赁市场几经沉浮:从寂寂无闻到政策红利下的风口行业,跃升资本宠儿后又跌落神坛,一边是上市狂潮,一边是暴雷频发,不断上演冰火两重天……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经过多年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化、专业化、机构化程度不断提高,已成为缓解大城市租房问题的重要市场力量。 作为一个处于初级阶段的行业,洗牌与重整始终是发展的主旋律。 对比行业早期以规模论成败、忽视用户体验、缺乏市场监管的1.0时代,进入2021年,住房租赁正在迈向全新的2.0时代,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信号。 深化产品打磨 大型社区脱颖而出以改善城市青年租住体验为使命的长租公寓发展至今,始终离不开对产品与服务的深耕,无论是空间实用性的增强,抑或居住功能的完善。 经过几年的探索后,各家产品均进行了多次升级迭代,从有得住向住得好过渡。 例如安歆集团根据深耕员工住宿行业七年的运营经验,于今年3月将产品升级到5.0 版本,着重优化了安全、美观、好用、耐用、私密性等方面。 而自如友家6.0则是自如友家产品全新的智能化升级,自如客通过手机APP即可轻松完成远程遥控室内灯开启、智能窗帘开关、智能新风启动、智能空调调温等各项操作,以智能化手段优化美好租房体验。 不止这两家,伴随公寓业务发展,产品升级几乎是各个品牌的常规操作。 较之以往,现阶段的产品升级更加人性化,并增加了智能化应用。 其目的无外乎两个:更高的坪效、更好的居住体验。 而围绕特定人群的细分产品市场的拓展更是各家品牌的必争之地。 从白领公寓一家独大到蓝领公寓、人才公寓、服务式公寓、大型租赁社区等细分市场、细分品类百花齐放,住房租赁供给端的产品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 据迈点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纳入监测的人才公寓有12家,蓝领公寓则有21家。 另外,享受政策支持、助力区域经济升级的大型租赁社区也将在2021年迎来井喷。 据克而瑞不完全统计,2021年将有约50个大型租赁社区开业。 这或许会成为住房租赁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信号。 行业收并购持续进行 长租公寓开启寡头之争回顾近年来的长租公寓行业,并购是一大关键词。 2019年5月,国内蓝领公寓安歆集团战略并购逗号公寓,并购后,安歆集团的床位数从6万张增长到近10万张,业务布局也从9个城市增加到17个城市;2020年11月,自如宣布并购贝客青年精品公寓。 并购完成后,自如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7个城市运营53个集中式公寓项目。 此举大大提升了自如在核心城市的集中式公寓规模。 2020年12月,世联行以5.3亿元将世联红璞转让给国资背景的珠海大横琴,未来或将由魔方公寓接手世联红璞之后的运营和管理。 2021年2月,国内最大的长租公寓SaaS平台蘑菇租房轰然倒塌,而后被寓小二接手,未来“双系统”将共同服务公寓市场。 与行业早期收并购对象多为中小型玩家不同,现阶段的收并购已经变为头部玩家收购第一梯队大型玩家,且向供应链蔓延。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长租公寓第一阶段的“群雄并起”已经结束,第二阶段的“寡头之争”仍将持续。 资本寒冬,暴雷频发,市场陷入动荡,加之疫情导致出租率下降,2020年的长租公寓步履维艰,行业优胜劣汰持续加深,这也进一步加速了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另一方面,一系列收并购事件再次印证了住房租赁行业的强资源属性,只有懂运营、擅于资源整合、有强大资金支持的企业才能走的更远。 而从根本来讲,对于公寓玩家们,终极难题和目标并不是扩张和跑马圈地,而是能否实现规模化盈利。 这个难题还有待场上玩家继续思考。 住房租赁政策倾斜加剧 长租房迎来高光时刻长期以来,我国商品房买卖与租赁失衡,人口净流入大的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租赁市场存在严重的供需错配,整体数量不够、适合的“居住空间”不够是其中突出矛盾,从供给端供应更多R4、集中用地与住宅产品成为解题首选之策。 自“十九大” 起,“租售并举+地方政策”推动了开发商“竞自持拿地”,众多住宅用地出让条件中包含“15%自持面积用于租赁(R4用地)”。 如今,上海市各大房企自持住宅面积已累计约达200万方。 越来越多的大型租赁社区带着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的使命为租而建,引领住房租赁市场的新一轮增长。 除了租赁用地外,近年来集体用地供应也持续加码,北京作为我国首批13个“集体土地租赁试点城市”之一,不断加大租房建设力度,推进进度与成效最为显著:已累计开工41个项目,可提供房源约5.5万套。 租赁用地+集体用地,越来越多的面粉被用来做住房租赁这块蛋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行业的明天将越做越大。 不止于此,住房租赁还在今年 “两会”期间迎来了高光时刻。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为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 #降低租房税费负担#成为热搜话题。 据悉,这是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础上,两会中首次提及对大城市住房问题的关注。 这对于今年各大城市的房地产政策和市场的变化有较大的影响。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政策明确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 由此可以看出,后续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将成为大城市重点铺开的产品,此类产品将承担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角色。 此外,民进中央、民建中央提交的提案也同时聚焦到了住房租赁市场,两份提案同时建议要增加租赁住房供给、给予适当税收优惠、建立行业准入门槛、严格监管“租金贷”等建议。 住房租赁是关系到广大新市民租房的民生问题,其一路发展一直沐浴政策春风。 此次“两会”上的超强曝光,无疑将住房租赁的政策导向推向更高位置。 未来,更多利好政策也将陆续落到实处。 住房租赁未来发展的四大预判综合以上市场动向、政策信号,迈点空间租赁就住房租赁未来发展做出以下预判:回归运营 锻造核心能力从唯规模论到品质为先,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经过一系列市场沉浮,回归商业本质、对回归运营能力已成为行业共识。 让每一分成本花在刀刃上,让每一个项目实现盈利,敬畏行业与用户,让租客真正感到放心、安心,这是企业活下去的前提。 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近日在两会期间采访中表示持续看好集中式长租公寓的发展前景,并提出做好住房租赁需要练就两大能力,“服务好客户是运营能力,资产的保值增值是资管能力,这两项能力都要具备,才能真正做好住房租赁。 ”轻重资产分离未来,随着行业分工逐渐细化,品牌发展模式将更加清晰,并加速向重资产和轻资产两端分化。 根据自身属性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是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按照现有市场规律来讲,房企系适合发展自持物业做租赁业务的重资产模式,以及其他优质项目包租的中资产模式,创业系则侧重走输出运营管理的轻资产路线。 而各大派系之间如何取长补短、深度竞合也值得深入思考。 国有企业参与度提升无论是世联红璞被国有企业接手,还是各个区域市场国资背景的不断入局,都释放了一个信号:手握物业、资金资源的国有企业进入住房租赁行业已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是房住不炒、租购同权、大力培育住房租赁市场等政策导向,另一方面是涉及民生福祉,其次是重资产难盈利的行业属性,这些都与国有企业的使命和特性紧密匹配。 对于行业而言,国有企业的入局也为行业带来一股更坚实、稳健的市场力量。 资产证券化仍有机会寻求更长期稳健的资金支持一直是住房租赁行业的永恒课题。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陈华元提出建议,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规模化住房租赁经营的长期资金渠道;进一步扶持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权益类资金,鼓励发行基于租金净收益的资产证券化(ABS)产品。 今年2月,华发股份50亿住房租赁专项公司债更新为已反馈。 可见,2021年住房租赁市场的债券融资依然有机会,更多金融创新模式有待探索。 住房租赁市场还有哪些趋势和风向?市场波动下如何逆势前行?迈点研究院与迈点网联合主办的寓·望 中国租赁地产MBI颁奖典礼暨高峰论坛即将于4月15日在上海举办,数十位行业领袖带你拨开迷雾,望见未来。 虽然荆棘丛生,但只要践行美好租住生活的行业初心不变,优势赛道仍然存在。 我们相信住房租赁2.0时代会越来越好,租赁企业也会朝着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背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国内住房租赁市场仍是星辰大海,仍可踏浪前行。
买奥迪Q3,就是图个便宜?
当我的朋友们知道我想买辆奥迪车型时,他们的反应是这样的:
“奥迪?你没搞错吧,现在还有人喜欢奥迪?”
“奥迪保养那么贵,你有多想不开!”
“为啥不买个特斯拉Model3或者宝马3系?”
我相信我收到的疑问三连,其他奥迪的车主或准车主们,也都收到过。
但得知了成交价之后,多数朋友还是表示:诶,奥迪突然有点香了!
而作为顶配奥迪Q3车主的我,开了一个多月以来必须说一下:现在的奥迪,是香气四溢好吗!
奥迪品牌跌落神坛之时,香气也开始散发
实际上,我一开始也没想过我的下一台车会是一辆奥迪。
我非常清楚地记得一个细节:早在7、8年前,我还在沃尔沃4S店从业时,对面奥迪店的Q5加价6-8万元,是的你没看错,是现金。 许多客户一听转头就走,嘴里还骂骂咧咧的。 而当他们准备驾车离开时,才发现对面沃尔沃店里的XC60,竟然只加5万,再谈一下只加3万。 于是,很多原本属于奥迪的准车主,就成了沃尔沃的车主。
那时候的大众,被称为神车,而奥迪更是神车光环+1。 当时的奥迪品牌有多滋润?从一个旧闻就可以看出来了。
似乎也就是这一则旧闻之后不久,国内豪华品牌的格局悄然改写。
北京奔驰完成了渠道整合,并投放了一轮强势产品,从W222代S级开始,再推出了C级、E级、GLC等,都大获全胜。 华晨宝马3系、X1L等产品,在中国市场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奔驰和宝马步步为营,挤占奥迪的市场份额。
而奥迪自身来看,2016年的新一代A4L和后续的Q5L推出时,突然发现,“一寸长、一寸强”的真理,竟然会失灵!
更要命的是,在微博上,奔驰和宝马这对CP时常眉来眼去,而奥迪一直是被冷落的那一个,以至于奥迪中国官微都要发出这样的自嘲。
最近这些年,奥迪似乎是个没有粉丝,靠着巨额优惠,默默卖车的品牌。
在网络上,除了并不需要吹的奔驰,你能找到大量吹宝马的言论,还能找到大量吹日系品牌的言论,如本田、马自达、讴歌等等,甚至,美系品牌的福特、通用,都有人吹。
但与销量不成正比的是,吹奥迪的人,你在哪里见过?要是偶尔出来一个头铁的大哥敢出来吹一波,马上就会有无数个键盘砸向你,上来就想看你的后备箱里有没有机油,还想问你减配以后的假quattro德味几何。
▲假quattro,从Q3到Q5L到A4L,都石锤了
我没有拿到咨询公司的数据,不好说BBA三个品牌的平均成交价相差多大,但对比主力市场的价格优惠,也能轻易得出结论。
时间倒回10年前,当时的我手握30万,我成不了奥迪车主。 而现在不一样了,我手握30万,膨胀一点可以看Q5L,不那么膨胀可以买Q3。 最终,买了一辆Q345TFSI豪华动感型。 很荣幸地成了各大豪华汽车品牌口中的“年(qiong)轻(kun)消费者”。
天天劝人买中低配的人,买了台顶配是怎样的剧情?
我也在汽车媒体从业了数年,经手的新车上市稿件数百个。 新入职写稿之初,往往都是写新车上市稿。 为了节约时间,我曾跟小编们说,凡是主流品牌投放到主流市场的车型,厂家设置的主销车型往往都是中低配,比如一共五个配置,主销的一般都是第二三个,更具体一点往往是次低配。 这个套路的运用,使得们的出稿效率大大增加,还不怎么会错。
轮到我自己选车之时,我也带着这样的方法论来看我意向中的车型。
但其实,我的意向车型范围很窄啊。 毕竟因为是汽车行业从业者的关系,我开过了大量的车型,排除法做起来比普通消费者要简单得多。
我要的是个豪华紧凑型或者中型SUV,备选的就是那么几款而已。
同级车型中的大碗宽面凯迪拉克XT4,一开始就被排除,我并不是很喜欢外面看着很大、里面坐着很小、悬架忽忽悠悠、且在同级别油耗偏高的车,尽管它配置真的很高。
宝马X1,也是一款大碗宽面的车型,有人说途观L加长得像个腊肠,而X1加长后的侧面干脆就像个MPV…谁都知道空间很大,但坐进去一看还是粗糙了些,跟豪华这个词没太多关系。 连驾仕派的刘老师从X1换成星越PHEV之后都感慨,X1没有强多少了…这或许是他卖车的原因。
奥迪Q5L,仔细地看过感受过,外观内饰设计过于保守,在同级别给到用户的感知价值很平庸,且加长使得整车太长了,我认为没有必要要这么大的空间。
沃尔沃XC60,非常喜欢的一款车,成为你买我推荐,真买我不买的车型,真的不是XC60自己的问题,而是我太穷。 低配的T4车型看不上,次低配的车型打骨折落地还是要34万左右,价格有一点点小贵,其实上面的Q5L也是。
XC40在4S店试驾过,整体而言在紧凑型SUV领域还是很出色的一款产品,没选择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觉得XC40T4四驱车型和XC60T5四驱车型价差太小心有不甘,二是和领克01的驾驶体验真是微乎其微的区别,三是媳妇儿对外观不太满意。
从新一代Q3的海外版本发布,我就在关注着。 2019年4月的上海车展,利用职务之便,拉着媳妇儿里里外外围着刚刚宣布27.18万起售价的Q3看了很久。 9月,还利用职务之便专门找奥迪公关小姐姐借来了一台45TFSI试驾车(PS,本文的所有实拍图都是那时候拍的,毕竟我最后买的版本也就是这款,我懒得拍了),正儿八经地开了5天之后,我就决定要买这个车型了,而且我一定想要有Bang&Olufsen音响。
明确了需求,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做等等党,因为对Q3的价格预期是75折,但价格一直不太满意(其实就差了三五个点,可见我是真的年轻消费者)。直到2020年元旦当天,一个北京4S店的朋友说,有一台奥迪厂商活动车,骨折的那种,买不买?
算了价格,6折出头,出于对朋友的信任,我车都没看,赶紧劝服了媳妇儿,3天内就把全款打了过去。 疫情原因,直到2月底才提车,到现在刚好一个月。 后来我想,要是没有这一出,我也买Q3,毕竟我之前是已经在看中低配车型,并且在研究选装,只是等价格了。
几乎是最便宜的奥迪SUV,给了很丰富的享受
新一代奥迪Q3是采用了和Q8一样的全新设计语言。 更加锋利的8边形格栅、用力过猛的运动下包围、矩阵式LED大灯的加入,使得新一代Q3的外观造型相比Q5、Q7都要凌厉更运动。
内饰更是新一代Q3的重点所在,全液晶仪表盘和中控大屏是全系标配,即便是最低配27.18万的版本,也没有一点买合资品牌低配那种很斋的感觉。 相比A6L提供三块屏幕科技感爆棚,Q3的空调控制区域还是留下了实体按钮,我非常喜欢这个设计,且一点都不觉得廉价,因为奥迪的内饰旋钮滴答感太强了,每一个把玩起来都很舒服。 内饰方面唯一要吐槽的点是,没有A6L的三块屏,好歹也给个A6L同款的振动反馈吧,这块10.1英寸的大屏幕盲操作还是很难的。
另外,由于我这台是配置拉满的版本,只有用上奥迪原厂在线导航时,才能感受到什么叫沉浸式导航体验,领会到为什么同样是内饰几块屏,奥迪叫虚拟驾驶座舱,而其他叫液晶仪表盘。
乘坐空间方面同样令人满意,这是只看外观无法了解的。 新一代Q3没有做加长,但是内部空间很宽敞,我身高170cm,调好座椅后排还能有2拳的腿部空间,头部空间也很宽敞。 但是后备箱空间不大,相比我的吉利帝豪680L巨大的后备箱,只是胜在了高度,而深度、宽度都不太行。
Q3的后排设计在豪华紧凑型SUV里头堪称无敌,除了可以7级调节靠背角度、可以424分折,竟然还能向前推移15cm。 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时间,Q3的尺寸很紧凑很好开,即便长途旅行行李比较多,也能很灵活的牺牲一丢丢后排空间,来换取更大的行李箱空间,并且可以用比较躺的姿势,很舒适地乘坐。
动力方面,官方说这是EA888三代2.0T高功率发动机,参数指标是220PS/350Nm,但其实只能算个中功率,A4L上的45TFSI可是252PS/370Nm呢。 不过,推动这么一台还不到4.5米的SUV,还是太过剩了,之家实测0-100km/h加速时间不到7秒,即便Q345TFSI是整备质量高达1735kg的铁憨憨,开起来也非常的轻快。
特别要说一下的是DQ500变速箱,这个型号是RS3同款,能够承受600Nm扭矩,用在只有350Nm的Q3上也是典型的杀鸡用牛刀。 而这台变速箱只有在特别拥堵的路况下走走停停,才会出现些许的闯动,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极其平顺的。 此外我不得不指出的是,这台变速箱也和DQ200之类的大众变速箱一样,非常喜欢拖挡,刚过2000rpm就开始升挡了,走到70km/h就迫不及待上7挡,为了省油真是拼了。 然而同样是拖挡,大众拖挡时总是会像冬天里刚上了厕所一样,颤颤巍巍的,而奥迪的拖挡,实在是难以感知!舒适性上了一个台阶。
这台变速箱的响应性,实在是无可挑剔。 只要你肯切下S挡,整个变速箱的节奏快了许多,只要你肯给油,它就愿意干到红线区。 而在你不给油时,转速相比D挡并不会出现特别大的攀升——即便在这种时候,这台DQ500变速箱还是不忘省油啊。 虽然没有新一代A6L上的收油滑行停机这么高级的功能,但这台变速箱的滑行模式也非常勤快,只要你收油,马上就像手动挡放空挡一样节省油耗。
目前已经确认,我买到的是绝版了,因为2020款Q3变速箱将改成DQ381,MSRP便宜4000元。
在这台Q3上,我最要表扬的是油耗真的很出色。 我没有想到,同样的路,同样的我开,一台手动挡1.5L吉利帝豪和一台2.0T高功率四驱的Q3,油耗是半斤八两的水平。 实测210元的95#油,能跑380Km,非常出色。
多年以后,当日系品牌们打出新架构、高热效率等技术牌之后,大众集团把涡轮增压+双离合变速箱的组合,也做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准。 更澎湃的动力,也能提供较低的油耗。
另外要表扬的是B&O音响。 这套音响有680W,共计15个扬声器,布置在不到4.5米的车内,营造出了宽阔的声场,并提供了十分精准的还原,用这套音响听流行音乐,尤其是Live非常棒。
开着配备了这套音响的车,哪怕工作再忙再累,只需要路上听几首歌,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我非常建议大家,有条件且有那么一点点要求的话,别吝惜选装高级音响的钱!
当然,对这台Q3我还是有一点很大的不满——在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们加倍努力的当下,奥迪依然是墨守成规的样子。
对于奥迪而言,Q3是一台诞生自MQB平台、豪华品牌入门级的SUV,即便消费者买了配置拉满的顶配车型,底盘的感受,依然就是豪华紧凑级应有的水平,无功无过。 尽管支撑性很棒,配合翻毛皮的运动座椅,在山路上的表现令人满意,但相对单薄、细碎的动作很多,日常舒适性略差。
▲别笑,我真的开着Q3去跑了四明山
而且,车速只要上了100Km/h,静谧性水准就原形毕露,时刻提醒你:这是一台穷人买的豪华品牌车型。
不过,想到刘老师为什么会感慨X1换到星越体验差不多?大概也是因为这些,我就释然了。
最后:
总结这台奥迪Q3,我还是非常满意的。
买奥迪,除了图个便宜,也带来了听感、触感、舒适感、推背感等等诸多方面的提升,这是30万元以内的合资品牌难以给予的。 对于像我一样的小两口或者三口之家,在豪华品牌紧凑型SUV阵营,我会推荐Q3。
说了这么多好话,奥迪请记得给驾仕派打钱。
文/图|邓熙程
图|邓熙程网络
飞雕开关厂破产了吗?
是的,飞雕开关厂现在都已经关门了,都已经破产了,所以就不要再去这家厂了,因为他们现在已经不再生产了,所有的人员也都已经遣散了,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