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深感惊艳 长恨歌 上海话版 上演

摘要: 为什么这部作品演到现在,还能广受欢迎

10月25日至11月10日,作为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根据王安忆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改编的舞台剧《长恨歌》(上海话版)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演。从弄堂女儿到“上海小姐”,讲“上海闲话”的王琦瑶跌宕起伏的一生,交织上海变迁,再度呈现在舞台上。

从小说到舞台,舞台剧《长恨歌》于2003年首次被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搬上舞台。2023年,《长恨歌》启用全新剧本,全新演员阵容,并首次以上海话形式演出,吸引众多新老观众走进剧场。原著王安忆去年看完上海话版演出后表达了对该剧的喜爱:“我个人是非常喜欢方言作品的,上海话版舞台剧《长恨歌》令我很惊艳,演员们在台上用上海话表演,很生动。”

《长恨歌》

27万字《长恨歌》浓缩成剧场里的三个半小时,演出全程用地道的上海话演绎,更贴近原著所描写的环境,也让观众更添一份亲切感。舞台剧《长恨歌》(上海话版)荣获2024“壹戏剧大赏”年度大戏奖。在刚刚公布的第八届华语戏剧盛典提名中,该剧获“最佳复排剧目”、“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制作人”四项提名。

饰演王琦瑶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刘晓靓,也出生于弄堂。“《长恨歌》是王安忆老师通过一个上海女性展现上海几十年历史发展变迁。我作为上海人,看小说《长恨歌》,参与创作话剧《长恨歌》,温暖、亲切,特别有感触。”

《长恨歌》

舞台剧《长恨歌》(上海话版)编剧赵耀民表示:“《长恨歌》这部舞台剧能够演出至今,对我来说也是出乎意料的,它让我重新认识了文学经典的生命力。为什么这部作品演到现在,还能受到观众的欢迎,我认为因为它产生了一个文学的经典人物——王琦瑶,她已进入古今中外文学经典人物的长廊。同时,王安忆老师塑造的这一人物,也凝固在了上海文化的记忆里。”

导演周小倩从2003年就参与《长恨歌》剧组。二十一年来,对《长恨歌》有着深厚的情感。从去年首轮演出到今年的第二轮演出,她全情投入,带领剧组不断打磨、修改。“这么长时间我一直跟着《长恨歌》,每个版本的每一场戏、每一个人物我都记得。上海话版演出并不是把普通话翻成上海话,而是使用纯粹的上海话版剧本。演出的语言一变,我都很惊奇,像重新接触了一个新戏一样,它完全不一样了。”

舞美设计徐肖寰是上海人,他从小在石库门里长大。谈到这次创作灵感来源,他说:“小说中有大段的景物描写,比如多次提到的上海弄堂、老虎窗和屋瓦、鸽子和麻雀。除了这些可见的部分之外还有看不见的流言和沉寂,凝固和流逝,希望与绝望。这些描述不仅是背景信息,更带着诗意的暗示和隐喻,是我这次创作的重要源泉和基石。”

为了让演员们说一口正宗的“上海闲话”,演出特邀钱程担当上海话指导。“观看《长恨歌》,除了熟悉上海的地域文化,还有上海人的精致,对生活的渴望。”钱程说。

这座森林剧院如何成为奉贤新城文化地标
一金一铜 第四届 上海喜获 颁奖仪式在京举办 中国美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