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 为什么养不出自律的孩子

认同感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种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不管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们总期待孩子能够具备自律的品质,能够自觉遵守各种制度,能够很好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完成各个学科的作业,能自己控制玩手机、玩游戏的时间等等。这样的孩子让老师省心、父母开心。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家长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各种方法都尝试过了,威胁、奖励、打骂、催促,但最后似乎效果都比较差。

有的家长说,到了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就催他写作业;到运动的时候我就催他运动,如果他不做,我就反复督促,或者骂他几句。但是最后各种办法都尝试过了,还是没效果。

事实上,虽然家长和老师在培养孩子自律品质时,使用了很多方法,但是因为没有了解的自律的真正含义,而用错了方法,结果都是事倍功半。


扶鹰故事:不知道这3点,养不出自律的孩子

【扶鹰启航:塑造自律孩子的三大策略】

效能感

你是否对孩子们如何通过扶小鹰实现学业飞跃,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感到好奇?让我们一起探索家长们的实战经验,揭示学霸养成的秘密。家长们,准备好见证孩子的蜕变之旅了吗?

策略一:低期待,树立信心

徐振翔,4年级的小小学霸,已用扶小鹰坚持了1153个日夜。 他从顽皮不学变成了班级翘楚,这一切都源于父母最初给予的低期待。 让孩子们从简单任务开始,逐渐建立自信。 当孩子对学习感到疲惫时,父母的鼓励和支持至关重要。 振翔妈妈分享,她会在孩子读错时,以极大的热情赞扬,如“哇,孩子,你读得真棒!”这种耐心的陪伴,让孩子在困难中找到坚持的动力。 记住,孩子的进步比分数更重要,家长的角色就像是牵着蜗牛漫步,需要的是陪伴和鼓励。

策略二:高能量激励,激发突破

何文轩,同样以4年级的身份,用扶小鹰超越常规,远离补习班。 他的父母无条件的爱和赞美,让他的学习动机由内而生。 他们赞赏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带他参与线下活动,让他在同侪中得到认可。 而扶小鹰的奖励系统,如星星和愿望果,更是点燃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父母懂得让孩子掌控学习,即使偶尔忘记打卡,也只是温馨提醒,而非强迫。 这种放手,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价值,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和责任感。

策略三:榜样引领,设定目标

自律

罗凤女士的经验,见证了女儿和儿子的成长。 她巧妙地利用扶小鹰,不仅自己陪伴,还为孩子树立榜样。 通过找寻生活中的榜样,如名人传记或励志节目,为孩子描绘未来的可能,让他们有清晰的方向。 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阅读和间接体验中,找到自我价值,明确人生目标,从而实现日新月异的进步。

总结,当家长掌握了这三点,孩子的自律不再是空谈。 他们会拥有真正的自由,而父母则在陪伴中解放。 用扶小鹰,让孩子在实践与成长中,一步步成为自律的赢家,开启他们的精彩人生旅程。

凌乱的家庭关系

古人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环境深深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 对孩子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成长环境的优劣,决定了能否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换言之,孩子将来是否优秀,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原生家庭,究竟是在滋养孩子,还是在消耗孩子。 01房间脏乱的家庭,养不出勤快的孩子常言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个家庭的房间状况,往往藏着一个家庭生活的模样,藏着一个孩子的未来。 曾氏家族有“治家八字诀”:早、扫、考、宝、书、蔬、鱼、猪。 这是由曾国藩祖父曾玉屏留下的传统。 其中的“扫”,即是打扫。 曾国藩的祖父,年老时,即使干不动什么了,也会将田间地头、家里面、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到了曾国藩时,他不仅亲力亲为,还写信督促弟弟:“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此是败家气象。 ”言下之意是,房间不干净,不收拾,就是对自己没要求,没有上进心。 如此得过且过,自是败家之象。 等儿子曾纪泽成了家,曾国藩也要求他,每天将所有的屋子打扫一遍。 曾纪泽谨遵家训,踏踏实实地每天打扫。 不仅扫干净了房子,也扫出了内在的笃定和性格的沉稳,为他后来成为近代史著名的外交家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后世之人多惊叹于曾氏家族200多年人才辈出,故深研其家书家训,以期教育子女。 其实,若能从最基本的打扫开始,孩子的优秀就已拉开了序幕。 《朱子家训》开篇即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内外整洁。 ”如果父母懒得收拾房间,孩子只会更不爱收拾,更不讲卫生。 房间脏乱的家庭,注定养不出勤快的孩子。 反之,如果父母能保持房间的干净整洁,孩子会潜移默化的被影响,从而勤快的收拾自己的房间、书桌、书包。 勤,则百弊皆除。 一个从小开始打扫的孩子,会将“勤”的习惯带到学习上,也会用“勤”的收获滋养自己。 反之,懒,则诸事不顺。 当发觉生活一团糟时,不妨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动手,擦桌子、叠被子、拖地板。 家干净,心安静;人安定,福自来。 养成每日打扫的习惯,养一个干净的家,养出一个勤快的孩子。 02作息紊乱的家庭,养不出自律的孩子古人有云:“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不仅对身体好,还能让生活变得井然有序。 李鸿章年轻时在曾国藩府上做幕僚。 曾府有一条规矩:黎明即起,所有幕僚一起吃早饭。 在一个大冷天的早饭时间,除了李鸿章,所有人都到齐了。 曾国藩遣人去叫他,李鸿章却谎称头痛,今天就不吃早饭了。 谁料,曾国藩不依不饶,再次派人去叫,并捎带上一句话:“你不来,我们都不吃。 ”李鸿章一听,吓得连忙起来赶过去。 曾国藩以往吃饭时是一边吃,一边聊天,唯独这一次,曾国藩全程一言不发。 吃完饭之后,曾国藩当着众人的面对李鸿章说:“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唯有一‘诚’字而已。 ”听罢,李鸿章“悚然久之”,心里又尴尬又难受,暗暗下决心悔改。 从此以后,无论是上马治军,还是下马治国,李鸿章都能坚持做到早睡早起,为晚清立下了汗马功劳。 早睡早起,简简单单的4个字,成就了多少人,又让多少人望尘莫及。 有位作家说:“早睡早起,使人富有、聪明、身体好。 ”为了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很多家长不遗余力,却往往收效甚微。 只因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家长是否晚睡晚起。 作息紊乱的家庭,注定养不出作息规律的孩子。 如果父母能够早睡早起,孩子就会跟着学,跟着做,这是他律的过程。 久而久之,当孩子能够从从容容的吃一顿早餐,能够精神饱满地上好每一节课时,他就再也不需要家长的督促了。 因为他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早睡早起的好处。 这就是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 而这,正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进行自我教育。 一日之计在于晨,这个世界,一直都在偷偷奖励那些早睡早起的人。 从今天起,从自己做起,言传身教,做一个自律的家长,养一个自律的孩子。 03内心混乱的家庭,养不出上进的孩子朱熹曾说:“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孩子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急功近利,反而会适得其反。 《红楼梦》中的贾代儒,是焦虑教育的典型代表。 他把三代人的希望都寄托在孙子贾瑞身上,对他动辄打骂,这也不许,那也不可以,可以说完全忽视了贾瑞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 其中有个这样的场景。 贾瑞被王熙凤捉弄,在寒冬腊月的冷风中冻了一夜,好不容易回到家。 贾代儒却没有任何的关怀,而是认定他非饮即赌,即刻施以重罚。 首先是发狠打了三四十板,不许他吃饭;然后又令他跪在院内读文章,定要补出十天的功课来。 类似的严苛教育时常上演,使得贾瑞的内心充斥着委屈、害怕和屈服,自然没有心思读书上进,反而落得吃喝嫖赌样样齐全。 毫无疑问,贾代儒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 然而,历史虽不会重复,却总是惊人的相似。 今时今日,很多家长不自觉地就走入了“贾代儒式”的教育困局中。 想跟孩子沟通,变成了唠叨指责,让孩子的内心充满烦躁;想让孩子更拔尖,变成了揠苗助长,让孩子的内心充满焦虑;想让孩子听自己的,变成了大吼大叫,让孩子的内心充满恐惧…所有的烦躁、焦虑、恐惧的体验,都会在孩子内心一点一点地累积,一点一点地消耗掉本来用于学习和成长的生命能量。 一个内心混乱的家庭,注定无法养出上进的孩子。 有位哲学家说:“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引导孩子转向爱、善和智慧。 ”好的教育,不是苛责,不是强迫,而是唤醒孩子内心的力量。 养一个内心笃定的孩子,让他能够慢下来,静下来,能够看清前方的路,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写在最后凡事有果必有因。 房间脏乱,源于习惯,养不出勤快的孩子。 作息紊乱,源于榜样,养不出自律的孩子。 内心混乱,源于氛围,养不出上进的孩子。 凌乱的家庭,注定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为人父母,既是一场生命的体验,也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做孩子生命中的一盏明灯,一路守护,一路指引,护佑孩子成长。

如何让孩子自律起来

自尊心

如何让孩子自律起来

如何让孩子自律起来,众所周知自律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一种稀有的东西,但俞敏洪曾经说过:“没有自我管理,人生就很难越走越好”,那么下面就来看一看应该如何让孩子自律起来吧!

如何让孩子自律起来1

自我约束的孩子更优秀

自律和专心致志同等重要,没有好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孩子很难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

有一项在心理学上非常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实验人员让4岁的孩子呆在房间里,告诉他们,棉花糖什么时候都可以吃,但是,如果等实验者回来后再吃,会得到更多的棉花糖。

试验开始时,有些孩子立刻大吃一顿,有些人坚持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不能忍住,有些孩子不停地唱歌,不停地自言自语,坚持到最后,得到了更多的棉花糖。

试验后对这些孩子往后的跟踪调查发现,那些有毅力的孩子明显比其他孩子更优秀,进入社会后,他们明显更受欢迎,薪水更高,等等。

而那些马上吃棉花糖的孩子,人际关系更差,不善于处理压力,注意力不够集中……

自律者各得其所,不自律者所受之苦不一而足。

人人都有惰性,孩子们更不例外。 早上想赖床,看到玩具就想要,看到零食就想吃,喜欢玩就不想写作业,还有人说自律,好像很难。

然而,这并不代表家长可以忽略孩子的自律性。

不具备自律性的孩子,需要父母从小培养。

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俗话说得好“自我控制”,也就是控制住自己想要做什么事情。

想一想我们成年后如何控制冲动而变成自律?举一个母亲都有深刻经验的例子。

大家都有过买衣服的冲动,很多当妈妈的人都说,以前怎么约束自己都不行,有了孩子后,这种冲动下降了很多。

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人的忍耐能力是有限的,激励是自律的关键。

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知道要省钱养娃后动力强,自控也就不难做到了。

爱好,能使人认识到抵制娱乐的诱惑,认识到浪费时间是多么可悲;兴趣,也能使人愿意制定计划,并坚定地去执行,因为他知道,这将使他离他所热爱的未来越来越近。

协助儿童认识和管理时间

反面说自律,有个词叫做拖延:

“下星期一交作业,我明晚再做。

父母还没有催促,我就再多玩玩手机吧。

没事,再睡会,上学就不晚了。

反正不急……”

成年人眼中,孩子常常有一种主观的拖延现象,总把应该完成的事拖延,显得拖拉。

发展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需要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时间。

家长可以先教孩子按时间安排做事,然后给孩子安排时间表。

例如,当孩子做自己不太愿意做的事时,让孩子给自己一个完成的时间,告诉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剩下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协助儿童建立守规意识

任何事情制定合理的规则,都是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起点。

什么是规则?即制定让人们遵守的做事规则和行为准则。

国家的法律,家庭的规矩都属于这一类。

无法无天的竞争会造成社会的混乱,想孩子自律的人,还要教孩子学会遵守规则。

如今孩子要什么父母给什么,如果心满意足,他们就会变得不能控制自己,所以平时在生活细节中要自觉培养孩子自律的美德。

例如,不允许孩子们吃太多甜食,只在特定的节日吃甜食;零食也几乎不能成堆地买回来,而是每周去超市一趟,每次约定好只买两样东西……

这样,孩子从小就表现出了良好的自律性。

儿童的自律源于父母

一位懂得自律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真正自觉的孩子。

自立自强之路上,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样。 即使这是一次苦练,自律之路也需要勇气和决心。

还记得有一次,我早上打开电视看一档节目,儿子跑过来问:“爸爸,您怎么早上也在看电视啊!”

“噢!今天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在电视上,爸爸要去看,等一会儿就过去了。”

之后,我会尽量在规定的时间内不看电视。 因为不能让一个孩子做,连父母自己都做不了的事情。

有些人会问:“我会为了孩子而放弃自己吗?”

我只是想回答:“做父母,不是要你放弃自己,而是要放弃许多不好的自己。 对父母来说,这不是称呼,而是责任。 ”

说到底,再好的教育理念也抵不上“言传身教”四字。

因此,家长每天沉溺于打牌、打麻将,或回家后拿着手机玩游戏,不要怪孩子学习不努力,因为你自己混乱的生活,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榜样的力量。

记住:父母自律,孩子也不差。

一路走来,彼此守望,共同成长,一起优秀。

如何让孩子自律起来2

为什么养不出自律的孩子

从小要有规矩

通常孩子进入小学时,很多坏习惯才开始显现,这时去抓已经有点迟,当然这比青春期去抓要早。

所以,规矩的制定和执行,要越早越好。

孩子的习惯是从小形成的,年龄越大,越难纠正,花费的精力会更大。

尽管人的天性是喜欢放纵的` ,但孩子的自律能力比想象中要强,关键在于父母有没有从小给孩子立规矩。

要让孩子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做什么能得到奖励,做什么会接受惩罚,从而明白自己言行的界限在哪里。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没有自制力,而是父母原则性不够强。

在孩子撒娇、耍泼面前,家长就妥协了,不知不觉败下阵来,被冲破了规矩的底线,让孩子尝到了打破规矩的甜头,一而再,再而三,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你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

不能过于约束孩子的探索行为,但一些必要的规矩还是要有,比如对于饮食、作业、游戏、作息等。

建立规则时,可以双方协商 。

但一旦制定,就必须执行。

执行的原则是:温和而坚定地“正面管教”。

比如规定孩子每天只能玩10分钟游戏,结果孩子不守规矩玩了半小时,那么今后两天就不许玩,不管孩子怎么耍泼撒娇都不行。

慢慢地,这样的他律会变为自律,孩子会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做多长时间,以及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

不放纵,少控制

有些父母喜欢安排好孩子的一切,让孩子永远处于一种被控制的状态,没有自主的空间,从而失去了自我控制的机会。

过多的控制,不利于孩子自律能力的提高,反而容易引发反叛心理,会诱发自我放纵。

相反,当孩子能自己做主时,会表现出更强的自律。

所以家长可以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有做选择、作决定的权力。

比如让孩子自己决定做作业是先做语文还是数学,体育运动是选择足球还是篮球,如果想学乐器,是选吉他还是钢琴,都可以让孩子自己做主。

这种时候,孩子是主动的,所以才会自觉,有自觉性,才会更自律。

在这个基础上,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有计划做事的习惯,学会放眼长远,在享受自主掌控和自由选择的前提下,提升自律能力。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爸爸妈妈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树立起自律的榜样,关于这一点,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说过很多,今天就不再重复了,其实只需要记住一句话:

一个自己都管不住自己的家长,又怎么可能教出自律的孩子呢?

东南亚线增至42条 厦门港迎来新航线
大米荒 但一斤涨到了14.7元 虽有新米陆续上市 日本多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