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 黎真主党高级军事领导层仅剩两人

当地时间15日,以色列国防军公布一张图片,显示真主党高级军事领导层除两名成员外都已经确认被打死。这两人是 哈希姆·萨菲丁 以及另一名黎真主党 情报官员

黎真主党高级军事领导层仅剩两2人

哈希姆·萨菲丁被多家媒体普遍认为是已故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的继任者,也是纳斯鲁拉的表弟。哈希姆·萨菲丁于本月3日在以军对贝鲁特南郊的空袭中失踪。黎真主党官员曾在本月6日表示,萨菲丁仍然“生死未卜”。

黎巴嫩真主党副总书记纳伊姆·卡西姆曾在本月8日的视频声明中表示,真主党领导层仍在指挥战斗,那些被以色列杀害的真主党指挥官均已有继任者,黎巴嫩真主党“没有职位是空缺的”。(总台记者 张卓雅)

延伸阅读

以色列持续猛攻,美国变脸:放弃停火呼吁,支持入侵

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冲突不断升级,两周前还在敦促冲突各方停火的美国,决定换一种策略。

据路透社12日报道,美国官员放弃了停火呼吁,认为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在本周早些时候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确实支持以色列发动这些入侵,以削弱真主党的基础设施,从而最终达成外交解决方案。”

报道称,美国的转变反映出美国的目标相互矛盾,既要遏制日益加剧的中东冲突,又要严重削弱伊朗支持的真主党。

路透社认为,这一新战略既实用又有风险。如果美以的共同敌人真主党被击败,两国都将从中获益,但鼓励以色列扩大军事行动,很有可能导致冲突失控。

美国国务院前官员奥尔特曼(Jon Alterman)表示,美国希望看到真主党被削弱,但必须权衡挑起地区战争的风险。

奥尔特曼说,华盛顿的做法似乎是,“如果你不能改变以色列的做法,你不妨尝试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来引导它。”

以军袭击黎巴嫩贝鲁特南郊真主党目标

“以色列将在数周甚至数月内继续推进”

去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黎巴嫩真主党不时向以色列北部发动袭击,以军则空袭和炮击黎南部目标进行报复。此后,真主党和以色列一直在交火。

由于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长达数月的间接停火谈判毫无进展,以色列于今年9月开始加强对真主党的攻击。9月17日黎巴嫩发生寻呼机爆炸事件后,黎以冲突陡然升级。

25日,美国、法国、德国、沙特等12个国家及组织发表联合声明,敦促冲突各方立即停火21天,并支持加沙停火。但这一提议很快遭以色列拒绝。

27日,以色列战机对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黎巴嫩真主党总部发起空袭,导致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丧生。美国总统拜登一边呼吁“停火”,一边力挺以色列,认可以军炸死纳斯鲁拉的行动乃“正义之举”。

10月1日,以色列军队进入黎巴嫩,时隔18年再次展开对黎地面行动,打击真主党军事目标。

美国前中东问题谈判代表米勒(Aaron David Miller)表示,华盛顿对遏制以色列不抱什么希望,但看到了这次行动的潜在好处。

熟知内情的欧洲消息人士说,如今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停火谈判正在进行,以色列人将在“数周甚至数月内”继续推进他们在黎巴嫩的行动。两名美国官员告诉路透社,这很可能就是时间表。

图为以总理内塔尼亚胡

美国欲趁真主党虚弱推动黎巴嫩选出新总统

报道指出,对美国来说,以色列的行动至少可以带来两个好处:第一,削弱真主党可以遏制伊朗在该地区的影响力,降低对以色列和美国军队的威胁;第二,军事压力可以迫使真主党放下武器,为黎巴嫩选举新政府铺平道路。

不过,前五角大楼官员洛德(Jonathan Lord)认为,这很难实现。一些官员也认为,真主党在黎巴嫩政坛、军队、民间及社会服务领域根深蒂固,其影响力难以根除。

本周早些时候,布林肯与沙特和卡塔尔外交大臣以及法国外长讨论了一项有可能缓解中东紧张局势的决议——特别是选举新的黎巴嫩总统。

黎巴嫩总统职位已经空缺两年了,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在讨论拜登政府当前想法时告诉美联社,真主党最近因以色列的打击而虚弱,这可能是一个行动的机会。

美国《华尔街日报》此前指出,拜登政府近来正在推动利用以色列对真主党的攻势作为一个契机,通过选举一位新的黎巴嫩总统来结束真主党长期以来在该国的主导地位。但一些人担心,现在要求赋予某个候选人权力的压力可能会在黎巴嫩引发教派冲突,类似冲突近几十年来已令该国四分五裂。

报道称,埃及和卡塔尔的官员对美国官员说,他们认为美国的计划是不现实的,甚至是危险的。他们说,以色列永远不会成功摧毁真主党。埃及还表示担心,在危机期间试图干预黎巴嫩政治可能会增加该国内战的风险。

以色列袭击黎巴嫩真主党的据点

另一个加沙?

路透社称,美国官员本周表示,美国的最终目标是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该决议授权联黎部队,帮助黎巴嫩保持其南部地区与以色列接壤的边境地区没有除黎巴嫩军队以外的其他任何武装人员和武器。

该官员称,尽管分析人士警告说这场冲突大大增加了爆发更大规模战争的风险,但为实现这些目标而与各方进行的对话仍可在战事持续的情况下进行。

目前,黎以冲突不断升级。当地时间12日晚,以军对加沙地带中部努赛赖特难民营的一所房屋进行轰炸,造成至少6人死亡,另有多人受伤。

同日,以色列陆军电台在内的多家以色列媒体发布消息称,美国将在以色列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此举是为应对伊朗最近的导弹袭击而进行的准备工作的一部分。该反导系统将由驻扎在以色列的美军操作。

路透社认为,除了战争可能吸引美国介入之外,人们还担心黎巴嫩会成为另一个加沙。

据加沙卫生官员称,以色列一年来的军事行动已将这块飞地变成了一片废墟,造成近42000人死亡。


黎巴嫩问题是什么?

黎巴嫩问题:第四中东战争后,由于巴解、珍珠党等反以色列武装在黎巴嫩南部和贝鲁特建立基地,严重威胁以色列的安全,1982年,以色列悍然入侵黎巴嫩清剿反以武装(主要是巴解),并在黎巴嫩南部设立“安全区”,90年代末,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以色列基本撤出“安全区”,但边界线一直没有明确划定,以色列至今还占领部分1967年联合国“以巴分治协议”是应属于黎巴嫩的领土。 黎巴嫩的选举问题:黎政坛目前主要有两大派:亲政府的反叙派和反政府的亲叙派。 两派的矛盾在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被暗杀后逐渐升级。 去年11月,6名亲叙派内阁部长相继辞职,标志着双方矛盾已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出于对各自利益的考虑,双方都希望能够主导总统大选。 黎宪法规定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 黎议会共有128个议员席位,候选人如果在第一轮选举中获三分之二以上选票即可直接当选,若无人获得三分之二以上选票,则由第二轮选举获多数票者可当选。 但是,亲政府的议会多数派议员数量不足三分之二,无法确保该派候选人一举获胜;而反对派则抵制选举,致使9月25日的议会会议“流产”。 尽管亲政府派领导人萨阿德·哈里里和反对派主要领导人之一、议长贝里多次会晤,国内外人士也多次斡旋,但双方都拒绝妥协,目前仍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国外势力影响力大外国势力是造成黎复杂政治局面的重要因素之一。 亲政府派指责反对派受叙利亚和伊朗的控制,而反对派则宣布政府派是“西方傀儡”。 当地一些媒体指出,黎各派别的相互争斗,实际上体现了一些外国势力之间的较量。 真主党以及其他各反政府党派普遍受到伊朗和叙利亚的影响,强烈反对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中东政策。 他们担心,一旦亲西方的多数派候选人成为总统,会执行损害其利益的政策。 另一方面,受美国、法国等西方大国支持的亲政府派,一直指责叙利亚参与了对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等人的暗杀活动,他们担心一旦反对派候选人成为总统,这些案件的调查和审判将受到影响。 矛盾双方互不退让据黎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白天报》总编弗拉索瓦·阿格勒分析,目前黎各派就总统人选进行磋商时,其实并未围绕某个人的领导能力和品行,而考虑的是这个人的政治倾向、与本派别的亲疏。 亲政府派和反对派最终能否就总统人选达成妥协目前仍很难预料。 此前,亲政府派领导人多次表示,如果双方不能就总统人选达成一致,将依照“简单多数”原则选出新总统。 11日,反对派的中坚力量、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发表电视讲话说,若亲政府派擅自按照“简单多数”原则选出总统,真主党将视其为“篡位者”。 双方互不退让使解决黎总统选举危机增添了难度。 如果在11月24日现总统拉胡德任期结束后,双方仍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那么黎国内很可能出现“权力真空”或两派各自拥立一位“总统”的情况。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出现这一情况,黎政坛将更加动荡,黎国内甚至会发生安全危机。 最近黎军队和警方已加大了防范力度,上周末更多的坦克出现在贝鲁特街头。 黎基督教马龙派苏菲尔大主教表示,当前的黎局势是“30年来最糟糕的”。 黎巴嫩和阿拉伯国家关系沙特:目前在黎境内共有约36.7万巴难民,其中26%住在大城市,45%住在得到联合国救济的12个难民营,约7万人生活在没有卫生、教育及社会服务等保障的13个居民点。 2006年,黎继续积极发展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关系。 黎以冲突期间,阿拉伯国家给予黎政治与财力上的支持。 冲突结束以后,沙特、阿盟等亦积极斡旋,调解黎内部矛盾。 同以色列的关系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北部接壤。 1982年6月,以色列大规模入侵黎巴嫩。 1985年,以色列以保卫北部加利利地区为由在黎南部建立了约850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在“安全区”驻扎了千余人的部队,并扶植由3000名亲以黎基督徒组成的南黎军。 2000年5月,以色列单方面从黎巴嫩南部撤军,但黎仍坚持1923年国际边界线,要求以结束对谢巴农场的占领,并撤至1967年6月4日的叙以边界线;谴责以修建“隔离墙”。 2005年,真主党武装与以军在黎南部边境地区频繁交火,并造成一定人员伤亡。 2006年7月12日,真主党武装越境袭击以色列并俘获两名以军士兵,以军随即对黎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黎以冲突骤然升级,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8月11日,安理会通过1701号决议,要求双方全面停止敌对行动。 14日,双方停火。 此次冲突造成黎逾1000平民死亡,4000余人受伤,逾100万人流离失所。 以色列亦有157人死亡。 同美国的关系黎、美于1943年建交。 黎巴嫩重视发展同美国的关系,力求美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支持和援助。 美支持黎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塔伊夫协议》;敦促叙利亚军队撤出黎境内;要求黎政府解除真主党武装。 1997年美解除了长达12年之久的对美公民赴黎禁令。 美在“9•11”事件后宣布黎真主党为恐怖组织,并向黎政府提出了冻结该组织武装行动、资金,双方进行情报合作等一系列要求,并暗示可能对真主党动武。 黎政府则坚持认为应将民族抵抗运动与恐怖主义区别对待,部分拒绝美的要求。 此外美在安理会审议联黎部队任期问题时支持削减联黎部队人数、变更其职能,亦使黎感到不满。 2005年2月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后,美国加大对黎问题的干预力度,迫使叙从黎撤军,支持黎反叙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对黎影响力增强。 4月、10月、12月,美联合法、英推动安理会通过有关哈里里遇害国际独立调查的1595、1636、1644号决议。 2006年,美在黎以冲突期间偏袒以方,在黎形象受损。 冲突结束后,美承诺向黎提供2.3亿美元援助,其中4000万美元为军事援助。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黎巴嫩战争是为何爆发的?造成了多少平民沦为难民?

在黎巴嫩的南部边境上驻扎着一支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 联黎部队最初是有联合国安理会在1978年3月份所设立的,用以证明以色列从黎巴嫩撤军,恢复国际和平状态,并且协助黎巴嫩主政府恢复对该地区的有效统治。 这批部队成立时兵力还不到3000人,但是由于当时黎巴嫩政局内部不稳定,而且还冲突不断,联黎部队本授权的6个月一再延长,截止目前已经过去了41年,成为了联合国派出的任务期限最长的维和部队。 目前这支部队已经是由31个国家出兵的组成的1.19万兵力的联合国维和部队。

饱受战火摧残的国度

黎巴嫩位于西亚南部地中海东岸,面积平方公里,是一个只有400多万人口的中东小国,因其独特的历史、多元的文化和宗教信仰,被称为 东方小巴黎,曾是中东地区的一颗明珠。 可惜连年的战乱,让黎巴嫩成为中东冲突的热点地区。

1968年以来,黎以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武装冲突就有6次。 1996年4月,为报复真主党武装对以北部的火箭袭击,以色列对黎南部地区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造成黎160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50多万人沦为难民。 无数次的战争给黎巴嫩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黎巴嫩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大部分公民游离于海外的国家。 据统计,黎巴嫩有1200多万人分散在世界各地,即使在首都贝鲁特,许多地方是人去楼空,很多建筑上都布满了枪弹孔,剩下许多断垣残壁和许多被炸毁的房屋、桥梁,在大街上到处是荷枪实弹的士兵,但在街上人声鼎沸,车辆川流不息,城市广场上有无数和平鸽盘旋,气氛十分详和安宁,置身这里,有一种时光交错一起的感觉。

不能忘却的记忆

2006年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所属军队展开了一项代号诚实的许诺军事行动,突然袭击了以色列北部,打死8名以色列士兵,俘虏2名以色列士兵。 以色列随后进行反击,双方发生激烈交火。 随后,以军开始向黎南部真主党阵地发动猛烈的军事打击,并逐渐加大空袭力度,深入打击黎境内目标。 7月下旬,以军对黎真主党武装展开地面攻势。

2006年7月25日当地时间晚7时30分,北京时间26日凌晨零时30分,以色列军队对黎巴嫩南部希亚姆镇进行了空袭,中国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正在希亚姆观察员哨所执行任务,希亚姆观察哨周边是黎以双方冲突最为激烈的地方之一,以色列飞机投下的大当量航弹将哨所三层高的钢筋混凝土楼房整体贯穿,三米多深的地下掩体也被炸坍塌,包括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在内的4名联合国观察员不幸以身殉职,遗体直到10天后才被全部找到。

在由轮换下来的同事于悲剧发生的前一天拍摄的录像带上,憨厚朴实的杜照宇留下的灿烂笑容,令每一个看到的人心酸落泪。 黎巴嫩人民为了缅怀这位牺牲的中国军人,为杜照宇烈士树立起纪念碑。 此后,每一批来黎巴嫩维和的中国军人,都会前来祭奠。 摆上水果点心,点上4支烟,再倒上3杯酒,祭奠这位把鲜血和魂魄留在了异域的中国军人,传达着中国对对维护人类和平与地区安全的坚定信念、追求和承诺。

一颗树引发的战争

2010年8月3日10时15分,黎以边境地区一个名叫阿达伊萨的小村庄爆发武装冲突。 事件的起因是双方边境的一棵树。 以色列士兵想要砍掉这棵位于黎巴嫩境内的云杉,原因是它的枝叶挡住以军的监控镜头,以军决定用起重机将它清除掉。 但问题来了,没人说得清楚这棵树到底长在哪一方境内,因为谁也不清楚黎以边境线究竟在哪。

2000年,联合国曾在黎以边界划定了一条蓝线作为双方的分界线,但这条蓝线并不是黎以的国界线,只是标示着以色列从黎巴嫩领土的撤军界线。 在黎巴嫩看来,双方的边界是以色列竖起的一道由铁丝网、电网和沙土路(一旦有人翻越,就会留下脚印)构成的技术性围墙。 而以色列方面则表示,那棵树位于以色列境内。 当黎军看到以色列起重机越过围墙上清除这棵树时,他们开始向以色列人鸣枪,要求退后。 必须强调的是,以色列的技术性围墙并不一定在蓝线上。 根据黎巴嫩的说法,以军也开了枪,不过他们不是朝天开,而是朝黎军士兵开。 很快,黎巴嫩一家报纸的记者马上跑来报道这件事。 不久以军一架直升机向黎巴嫩境内发射火箭弹,炸死了这名记者和三名士兵。 黎军奉命回击,打死一名以色列中校军官,双方各有数人受伤,从而爆发了两国自2006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被世界舆论成为一颗树引发的战争。

恐怖袭击不知何时降临

除了战争,这个遍布地雷和1.19万维和部队的国家,形势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紧张和多变。 黎境内政局不稳,恐怖袭击不断,真主党高级领导人不时被暗杀更加剧了恐怖气氛,同时针对联黎部队的未遂恐怖袭击也不断增多,针对维和部队的恐怖袭击活动也时有发生,路边炸弹、恐怖袭击像潜伏多年的战乱毒瘤一样,你不知道毒瘤在什么时候发作,不知道停在路边的哪一辆汽车、哪一辆摩托车、哪一块伪装成路边石头的炸弹会突然爆炸。

2011年5月27日,在黎巴嫩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的一支意大利维和部队,在黎南部港口城市赛达遭遇路边炸弹袭击,当时,这支意大利维和部队分乘4部车辆行驶在贝鲁特至赛达的公路上,车队的最后一辆车在爆炸中遭受重创,造成1人死亡,4人受伤,其中1人伤势严重,爆炸还造成2名黎巴嫩平民受伤。 类似遭遇的不明袭击,使联黎部队的安全级别立即升为红色警戒,部队进入战斗状态。

一村跨两国奇特生存

在黎以边境上有一处著名的战略重地——盖加村,该村地势平坦,人口密集,车水马龙,十分繁华。 因为双方相互争夺,加上蓝线穿村而过,盖加村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村跨两国,形成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特的村庄。 说它奇特是因为,这里是黎巴嫩的土地,居民却大多是叙利亚移民,而每个人持有的却都是以色列护照。 由于两国的国界线穿村而过,村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就频繁穿梭于两国之间。

学校和医院都在以色列境内,因此,学生们每天要穿越蓝线,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上学,放学后再回到自己的国家。 病人看病也要越过边界从黎巴嫩到以色列,看完病后再从以色列返回。 沿蓝线走进村里,全村被一种令人窒息的气氛笼罩着,只见蓝线两边的以色列士兵和黎巴嫩政府军在各自的巡逻车上警惕的监视着路人的一举一动。 不过沿着那条贯穿全村的分界线,依然能看见两边忙碌穿梭的人们。 不过,据说在战争紧张时期,两国边境关闭,常常能看见位于黎巴嫩一边有人站在高高的铁丝网边大声喊,同样位于以色列一边处于同样铁丝网下会有人应答,双方隔着几米宽的铁丝网共同交谈着,原本是一家人,因为战争近在咫尺却无法团圆。

黎以冲突,谁和谁啊?

黎巴嫩和以色列 事情的缘起在于真主党绑架了以色列的两名士兵作为人质,但这不是真正的原因。 因为,此前真主党已经很多次绑架以色列公民作为人质。 而且,多年以来,双方几乎形成了固定的游戏潜规则:你抓我的人质,我打击你的据点,之后以色列以关押人员交换人质。 可是,这次好像突然变了,两个士兵被抓似乎让整个以色列咆哮了起来。 其实,这次黎以冲突的起因相当复杂。 从双方的内部因素来讲,在中东和平进程处于多事之秋的情况下,真主党这次绑架行动出于什么样的真正目的和考虑,当下还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以色列主要基于以下考虑:第一,奥尔默特需要以这次冲突的胜利结果,消除国内政治力量对他的怀疑。 他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他是多么坚定地维护以色列的国家利益,以及他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 第二,以色列想借此机会彻底消除真主党长期以来对它的威胁。 近几年来,眼看着真主党的势力坐大,特别是去年总理哈里里被暗杀后组成的政府中,两名真主党的成员还担任了部长职位。 第三,以色列的打击行动想要达到敲山镇虎的效果。 一方面,哈马斯上台之后,以巴之间的和平进程近乎停滞。 但面对这种状况,哈马斯政府似乎无意转变对以色列的态度,仍然不承认以色列的存在以及犹太人的生存权。 哈马斯从武装力量到执政力量的角色转变,让以色列倍感不安。 而这次以色列士兵被绑,以方认定其中也有哈马斯的参与,想借此灭杀哈马斯的威风。 另一方面,以色列还想借此试探长期以来支持真主党武装的叙利亚和伊朗。 尤其是伊朗久拖不决的核问题,让以色列感到了切实威胁,它非常明白:伊朗核武器的重要指向就是以色列。 通过这次冲突观察伊朗的卷入程度,并趁机让国际社会加快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步伐,是以方打击伊朗力量与利益的代理人——真主党的题中之义。 第四,以色列继续利用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缝隙,并利用这次打击进一步扩大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缝隙。 上周六结束的阿盟外长会议,最后连一个声明都没有通过,可以看出阿拉伯国家的分歧程度,包括沙特在内的部分阿拉伯国家对真主党和黎巴嫩的批评都很严厉。 由于美国力量在中东的深度介入,以及以色列与美国的盟友关系,以方的行动实际上是在美国的默许之下进行的。 7月中旬在圣彼得堡召开的八国峰会上,以及在联合国召开的相关会议上,美国都在坚决否定停火的决议。 这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愿意让以色列放手一击,即使不能达到像1980年击溃巴解组织力量的效果,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重创真主党的武装力量,使其在短时间之内不再成为美国中东战略布局的有效挑战者。

金观平 坚定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
回主场收拾中国 你们倒数第1 我们踢得更好 不服!印尼挑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