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简称“硅业分会”)过去每周在发布产业链价格的同时,也会发布行业硅片开工率情况,不过本周并未发布该项数据。
据证券时报23日报道,多名业内人士表示,本周减产的硅片大厂是TCL中环,其开工率降至70%。不过,TCL中环方面表示,公司开工率稍微调整了一些,但下调没那么夸张。对于本周硅业分会未披露硅片开工率的情况,业内人士反馈是考虑到会影响到企业,故未发布相关数据。
南财快讯记者就未披露硅片开工率一事致电硅业分会, 相关人士表示,不方便回应。不过,该人士承认,TCL中环确实减产。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8月22日,本周硅片价格出现明显下跌。N型G10L单晶硅片成交均价下跌至1.08元/片,环比跌幅6.5%;N型G12R单晶硅片成交均价维持在1.25元/片;N型G12单晶硅片成交均价下跌至1.5元/片,环比跌幅6.25%。
硅业分会表示,虽然硅片、电池环节价格下跌,但是龙头企业率先减产对于稳定中长期产业链各环节仍是积极利好的。目前硅片行业超半数库存集中在一两家企业中,短期内这几个企业的生产计划将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方向。中长期,随着产业链各环节产能加快清出,市场价格也有望回归到合理水平。
跌不动了?硅片价格企稳回升组件厂排产回升提供支撑
据硅业分会今日披露的最新价格数据,本周硅片价格止跌回升——与上周相比,M10单晶硅片和G12单晶硅片的成交均价分别增长0.8%、0.82%。 主要原因是一线企业率先上调报价,目前已有3家企业伴随调整报价。
其实,在光伏产业链降价刺激终端需求的预期下,硅片价格止跌并不让人意外。
硅业分会发文称,需求方面,全产业链有所回暖。 目前电池端,主流电池片报价在0.82-0.85元/W之间,环比上涨2.5%,电池企业开工率本周有比较明显的提升,意味着需求有所好转。 组件端,前期订单的执行价仍在1.6元/W以上,部分散单跌破至1.5元/W.但总体来看,组件单瓦净利润仍很丰厚,全产业链价格止跌企稳有望推动终端需求的爆发。
东吴证券1月11日研报也表示,近期硅料硅片降价,推动组件签单价降至1.7-1.75元/W,需求旺盛导致组件厂排产提升,进而向上传导至硅片厂,去库存状态良好叠加下游开工率的提升,边际需求强化,硅片价格企稳回升。
供给方面,企业开工率有计划回升。 据硅业分会,出于产业链价格止跌趋势明显、企业累计库存消化殆尽等原因,本周一家一线企业小幅上调开工率,专业化企业也计划不同程度的上调开工率。 不过短期内上下游博弈情况比较明显,因此部分企业仍选择观望。
展望后市,硅业分会称,1月硅片产量预期在30GW左右,硅片端转向供需紧平衡的局面,因此预期短期内硅片价格或将呈震荡上升趋势。
研究顾问公司InfoLinkConsulting判断说,春节假期即将来临,生产制造环节面临最后一周的备货窗口期,在目前电池环节整体稼动平稳的背景下,对于硅片采买的刚性需求仍然具有相当规模,所以硅片的签单出货方面已经得到好转,而且硅片环节整体库存压力得到有效缓解,预计春节假期之前硅片价格下跌动力不足,主体以持稳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硅片之外,光伏产业链其他环节也出现报价回稳迹象,多家机构数据显示,本周硅料均价在16万元/吨上下,报价降幅开始收窄;由于电池厂商话语权提升,本周电池报价也与上周持平。
有机硅的行业发展
中国已成为有机硅材料的最大消费国。 由于纺织,电子、电器产品的大量出口和国内建筑、纺织、汽车、日化等行业对有机硅材料的旺盛需求,推动和促进了我国有机硅材料的发展。 2010我国硅氧烷消费量达到55.5万吨,占全球总量的36%,成为全球有机硅的最大消费国;中国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格局,造成了中国有机硅消费结构与全球其它国家和地区有很大差别,其它国家和地区硅橡胶和硅油占比平均,中国则以硅橡胶为主。 “十二五”期间,我国有机硅消费年均增长率预计将保持在18%左右,2015年硅氧烷消费量预计达到约130万吨,折合有机硅单体约260万吨。 2010年,中国有机硅(折硅氧烷)产量约41万吨;消费量55.5万吨。 有机硅一方面在传统应用领域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另一方面在新能源、节能环保、医疗卫生及高端制造等方面不断开发出新的用途,特别是在太阳能电池、LED、个人护理用品、轨道交通以及替代石油基产品方面,其应用得到快速发展。 由于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有机硅被列入了新材料“十二五”规划。 20多个有机硅产品列入了新材料“十二五”规划的产品目录。 有机硅“十二五”规划将严格准入门槛,控制产能增长,2015年产能达到300万吨,满足国内需求外略有出口。 规划提出,到2015年形成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有机硅单体骨干企业。 规划显示,硅烷偶联剂要建成2-3个规模超过3万吨/年、采用绿色环保技术生产的企业,2015年总产量达到40万吨,品种数量超过100个。 生物活性有机硅的植物提纯目前为止只有法国等发达国家掌握。 有机硅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使得有机硅产品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在未来几年内,利用植物活性提取的有机硅产品必将在医药,美容,保健等领域爆发式拓展。 有机硅产品在各行各业中的消费比列,取决于当时的产业结构。 以日本为例,1988年的分配为:电子电器约占25%-30%,建筑占15%-20%,汽车占10%-15%,食品医疗占10%,办公机械占10%,其余(包括纤维、纸张、塑料、涂料等)占15%-30%。 可见,电子电器、建筑及汽车是该国有机硅市场的三大支柱。 近几年来的市场发展趋势,电子电气的发展速度仍居首位,有机硅材料的可靠性与耐久性,使其在建筑及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得以继续增长;由于硅氧烷的生理惰性及对人体的安全、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确认,因而有机硅在医疗及化妆品中的应用数量急剧增长。 2011年,我国工业硅产量为136万吨,同比增长15.2%,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92.01亿元,同比增长46.43%,自2008年以来年均增速全部超过20%,实现利润总额33.52亿元,同比增长77.05%。 2012年1-6月,我国有机硅行业企业数为305家,较上年同期增长19.61%;从业人员6.53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19.03%。 从经营规模来看,2012年上半年,行业资产规模为324.45亿元,同比增长34.42%,实现销售收入283.95亿元,同比增长56.98%,实现工业总产值288.97亿元。 从经营效益来看,2012年上半年,有机硅行业实现产品销售利润28.62亿元,同比增长27.20%,实现利润总额15.4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7%。 总体来看,2012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行业整体经营情况较好,资产和产销规模均实现较快增长。 从有机硅的消费量来看,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工业硅国内消费量共计61万吨,同比增长27.1%,其中有机硅消费量占32.79%,较上年下降了3.67个百分点,铝合金铸件消费量也有所下降,而多晶硅消费金属硅的量则大幅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从进出口来看,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工业硅出口量为54.1万吨,同比下降5.8%。 其中对日出口16.1万吨,同比下降4.7%;对韩出口9.6万吨,同比增加24.6%;对欧出口9.8万吨,同比下滑14.1%,实现进出口总额10.75亿美元,其中进口额7.79亿美元,出口额2.95亿美元,实现贸易逆差4.84亿美元,贸易缺口同比有所缩小;;2012年1-5月,国内工业硅累计出口量为18.74万吨,其中出口量最多的是日本,为6.15万吨,占出口总量的32.8%;其次是韩国,出口量占比为14.7%;出口居前十的国家额出口总量占到全部出口的76%。 近几年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有机硅最强劲的需求来自亚洲,需求量的增长中心将是中国及太平洋地区,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10%-15%,而随着我国电子电气、建筑、机械、冶金、汽车、化工、纺织、医疗等行业的发展,我国有机硅的消费量仍将以大于20%的增速增长并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 现状中国有机硅工业经过20年尤其是“十五”期间的自主开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无论是甲基氯硅烷单体的生产规模,还是有机硅产品的应用技术,都有长足的进步。 近些年来,中国的有机硅市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有机硅市场的发展速度高于GDP增速,增幅超过25%。 国内的有机硅单体规模发展迅速,1999年新兴材料投入运行的装置仅为2万吨/年,2007年下半年投产的单体装置已达到了10万吨/年。 到2008年,中国已形成蓝星星火、新安集团、吉化集团、梅兰集团、江苏镇江宏达5家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年产能达40万吨。 中国在建的有机硅产能约有35万吨,拟建的有80-100万吨。 中国有机硅深加工及其应用,正在形成一批以高温胶、液体硅橡胶、纺织助剂、硅烷偶联剂等有特色的企业和产业群,活跃在国内外市场。 但另一方面,近些年国内有机硅缺口仍然很大,2007年全年进口依赖率在50%左右。 前景预计到2010年国内有机硅企业的产能将达120万吨/年,加上道康宁和瓦克合资企业在江苏张家港建设的40万吨/年装置,总产能将达到160万吨/年。 但未来3-5年中国有机硅消费仍将保持25%左右的增长,2010年之前国内有机硅单体的自给率仍将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到2009年后,中国有机硅行业将进入产能释放的集中期。 预计2009年中国新增有机硅单体约为20万吨左右。 但国内单体总需求量为96万吨左右,对外依存度仍然高达50%以上。
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下滑硅片为何“重摔”?
持续下跌的光伏产业链价格,使得资本市场开始判断产业链利润转移或成定局。
12月22日,A股光伏板块整体下跌。 这其中,硅片代表企业隆基绿能()、双良节能()、TCL中环()、上机数控()下跌幅度居前,跌逾4%。
这一表现与本周硅片环节的价格“熔断式”下跌不无关系。 12月21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下称“硅业分会”)公布的数据显示,M6单晶硅片(166mm/155μm)成交均价降至5.08元/片,周环比跌幅为15.2%;M10单晶硅片(182mm/150μm)成交均价降至5.41元/片,周环比跌幅为20%;G12单晶硅片(210mm/150μm)成交均价降至7.25元/片,周环比跌幅为18.4%。
事实上,有关硅片环节开启“价格战”的论调近两个月以来渐浓。 当硅片的上游环节硅料开启降价通道时,硅片价格随行就市,并直接影响利润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本周硅料价格同样创下阶段性单周最大跌幅。 根据行业机构PVInfoLink的数据,硅料最新成交均价为25.5万元/吨,单周跌幅达7.9%。
上游价格“踩踏”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硅料的最低成交价已经逼近20万元/吨的关口。
PVInfoLink的数据显示,本周多晶硅致密料最低成交价为21.5万元/吨,环比上周的最低成交价大幅减少了5.3万元/吨,周跌幅高达19.8%。
“硅料供应规模稳步提升的背景下,上游环节正在遭遇硅片用料需求急速萎缩的市场变化,而且随着前期订单陆续完成履约和交付,部分硅料企业逐渐面临缺乏新订单的境遇。 ”PVInfoLink分析认为。
该机构进一步指出,硅料报价区间持续扩大,其原因在于买卖双方心态差异,以及不同硅料企业之间策略差异。 “二、三线硅料企业即使主动大幅降价也难以成交的困境仍在持续。 截至本周三,因周转速率放缓,硅料环节的异常库存已经开始堆积,预计月底包括头部企业在内的硅料企业均会面临库存压力。 ”
硅料价格的直接下滑,致使硅片价格必然受到影响。 硅业分会表示,本周硅片价格持续走低的根本原因是传导硅料降价。
对此,一家头部硅片企业人士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之前硅料价格涨得太高了,随着硅料价格逐渐下降,硅片价格相应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拉晶环节目前迫近成本线,部分企业面临亏损风险。
“一旦拉晶利润无法覆盖硅料成本的时候,企业将被动大幅降低开工率。 ”硅业分会指出,一方面目前硅片企业对上游硅料降价持观望态度,另一方面是为了解决硅片供应过剩造成的库存问题。 一线企业依靠渠道、技术、资金等优势可以维持薄利,但后续仍要关注硅料和硅片降价速率。
中信证券近期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下降的原因时指出,主要是季节因素和库存因素导致的,其中季节因素主要是海外的圣诞节和国内春节临近,导致终端的安装量下降从而影响了行业排产;库存因素主要是硅料价格见顶回落,下游企业为了减少库存减值,主动降低排产减少库存。
该机构认为,库存是目前追踪行业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硅片降价的幅度最大,很有可能是通过价格手段来降低库存。 而在硅片逐渐降低排产和库存的过程中,硅料环节的库存预计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硅片缘何首当其冲?
当前,上游环节之间博弈情绪严重。 硅片企业降低开工率,将直接影响硅料需求,致使硅料价格下行。 而待硅料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后,硅片企业便可再度大幅采购。
“目前硅料整体价格仍然偏高,硅片环节成本压力并不小。 ”上述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不过,为何硅片环节成为“价格战”最先开始的地方?
“硅片环节的产能扩张太严重了,除了龙头企业维持扩产规模之外,近两年不少新晋玩家、跨界玩家疯狂涌入,直接造成整个环节的产能过剩危机。 ”一位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考虑到明年一季度又是传统的淡季,价格竞争才刚刚开始。
在近两年需求的推动下,硅片环节成为目前光伏产业链中新增产能增量最大的环节之一。 川财证券今年11月份发布的研报预计,到2022年底硅片企业的理论产能合计将超400GW.假设今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为230GW,按照1:1.25的容配比计算,对应硅片需求约288GW左右,硅片产能或将面临过剩压力。
对此,有部分硅片企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无论“价格战”是否已经到来,或者持续多久,硅片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是成本控制、良品率、供应链的议价能力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等各方面的综合竞争。
眼下,硅片价格正在进入加速下跌的趋势中。
PVInfoLink指出,以硅片龙头大厂为代表的硅片价格下跌速率发生“逐日更新”,而且下跌幅度超前,硅片环节价格竞争激烈。 该机构提供的一个报价细节是,截至本周三,182mm/150μm规格硅片的主流价格已经全面跌破每片5.5元,210mm/150μm规格硅片价格也已跌破每片7.2元位置。
“即使在硅片价格大幅、快速下杀的市场环境下,当前硅片环节仍然面临自身异常库存水平堆高不下和稼动被迫因需求不足而下降的困境,春节假期来临之前恐将继续处于秩序混乱中。 ”PVInfoLink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