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液晶显示器的原理及电路图从液晶显示器的结构来看,无论是笔记本电脑还是桌面系统,采用的LCD显示屏都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分层结构。
LCD由两块玻璃板构成,厚约1mm,其间由包含有液晶(LC)材料的5μm均匀间隔隔开。
因为液晶材料本身并不发光,所以在显示屏两边都设有作为光源的灯管,而在液晶显示屏背面有一块背光板(或称匀光板)和反光膜,背光板是由荧光物质组成的可以发射光线,其作用主要是提供均匀的背景光源。
背光板发出的光线在穿过第一层偏振过滤层之后进入包含成千上万水晶液滴的液晶层。
液晶层中的水晶液滴都被包含在细小的单元格结构中,一个或多个单元格构成屏幕上的一个像素。
在玻璃板与液晶材料之间是透明的电极,电极分为行和列,在行与列的交叉点上,通过改变电压而改变液晶的旋光状态,液晶材料的作用类似于一个个小的光阀。
在液晶材料周边是控制电路部分和驱动电路部分。
当LCD中的电极产生电场时,液晶分子就会产生扭曲,从而将穿越其中的光线进行有规则的折射,然后经过第二层过滤层的过滤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B. 液晶屏是由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具体结构是由那些组成的液晶面板主要由以下八大部分组成:1、背光源(或背光模组):由于液晶分子自身是无法发光的,因此若想出现画面,液晶屏需要专门的发光源来提供光线,然后经过液晶分子的偏转来产生不同的颜色。
而背光源起到的就是提供光能的作用。
2、上下层两个偏光片:偏光片的作用是让光线从单方向通过。
3、上层和下层两块玻璃基板:玻璃基板不仅仅是两块玻璃那么简单,其内侧具有沟槽结构,并附着配向膜,可以让液晶分子沿着沟槽整齐的排列。
在上、下两层玻璃两侧会贴有TFT薄膜晶体管和彩色滤光片。
4、ITO透明导电层:其作用是提供导电通路,分为像素电极(P级)和公共电极(M级)。
5、薄膜晶体管(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TFT):经常说的TFT-LCD,其实际上指的就是这个薄膜晶体管,它的作用类似于开关,TFT能够控制IC控制电路上的信号电压,并将其输送到液晶分子中,决定液晶分子偏转的角度大小,因此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
6、液晶分子层:其是改变光线偏光状态最重要的元素,通过电力和弹性力共同决定其排列和偏光状态。
7、彩色滤光片:通过液晶分子偏转的光线只能显示不同的灰阶,但是不能提供红、绿、蓝(RGB)三原色,而彩色滤光片则由RGB三种过滤片组成,通过三者混喝调节各个颜色与亮度。
液晶面板中每一个像素由红、绿、蓝3个点构成,每种颜色的点各自拥有不同的灰阶变化。
8、框胶;其就是让液晶面板中上下两层玻璃基板能够牢固的黏在一起,并将整个内部系统与外接“隔绝”,防止灰尘进入影响色彩效果。
C. 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的构造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的构造:主要由背光源、偏光板、玻璃基板液晶体、微彩色膜、玻璃基板(含公共电极)、偏振片等部分组成。
显示器(display)通常也被称为监视器。
显示器是属于电脑的I/O设备,即输入输出设备。
它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
根据制造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等离子显示器PDP,液晶显示器LCD等等。
D. 笔记本电脑屏幕都有什么类型1、按屏幕表面分:【高亮屏】、【防眩光屏】(雾面屏、磨沙屏)高亮屏:颜色更加艳丽,亮度更高,效果更好。
防眩光:有效防止光在屏幕上的反射折射,对视力保护更好2、按是否支持触控功能分为:【普通屏】、【触摸屏】普通屏:只提供基本的显示功能触摸屏:支持手在屏幕上触控,有单点触控和多点触控功能的区别。
3、按屏幕的面板硬度分:【硬屏】、【软屏】软屏:用手轻轻划会出现类似的水纹。
比如:【TN】普通屏、【VA】广视角屏硬屏:表面较坚硬,用手碰一下基本上没有类似水纹。
比如:【IPS高分屏】E. 电脑的显示器是什么电脑显示器是什么东西? 显示电脑画面的那个设备,就是显示器了。
现在的电脑显示器什么面没明板的比较好? 你好 显示器的选择很多,光屏的类型就有分三种,IPS,MVA,TV。
各有优势。
如下图供参考 如果是玩游戏,响应时间一定要考虑好,不能太长,TN屏在响应时间上很好,但画质和视角不如IPS。
个人建议,珐择IPS的比较好,但是一定要看看响应时间,5ms内,都是不错的。
超过8ms可能就不太合适玩游戏了。
品牌部分的话,DELL,ASUS,LG,AOC,飞利蒲等等都是很专业的显示器品牌,当然要根据自己的预算来选择,如果你的显卡没有HDMI接口,那就不必多花钱买带HDMI接口的显示器。
如果追求品质,可以买DELL的,如果追求性价比,可以选择AOC。
网上很多显示器的参数和报价,比如中关村里面的数据就很全,可以参考。
电脑显示器IPS版是什么意思 显示屏是IPS屏我的电脑显示器为什么显示什么都是红色的? 1.三原色缺一或黑白 1.1检查信号线两端接头,是否断裂(三原色各脚)。
1.2三原色内部各图像信号放大器故障。
1.3显示器出现红屏:红屏表明显示器的显像管已经老化,如果你刚买的杂牌显示器就出现红屏的情况,那说明你上当了,买了一个即将被 淘汰的显示器。
2.深蓝色 现象1:开机后,屏幕显示深蓝色(几乎接近紫色),过一会儿显示就正常了。
方法:专业修理。
步骤:略。
说明:显示器电路或元件需要加温,请送修。
这多是电脑显示器使用年头过多的老化表现,可以考虑更换新一代显示器,因为维修效果可能不理想或花费过多。
现象2:开机后是深蓝色,时间长了也不能正常显示。
方法:检查显示器信号线。
步骤:关机后,拔下显示器的信号线,看是否有缺针或某个针弯曲的情况。
说明:可能是显示器与显示卡连线有缺针或某个针弯曲的情况,请仔细检查。
注意与正常显示器信号线对比,因为显示器信号线本身就有几根针不用,原来就缺。
3.色彩不对 3.1内部消磁线圈偏转线圈未调节好。
3.2内部活动偏转线圈(控制色纯度)未调节好。
3.3纯化磁铁(色纯度)故障。
3.4聚焦磁铁、聚焦线圈故障。
电脑显示器下的POWER是什么意思? 显示器枯毕告的开关 谢谢采纳电脑显示器简称什么? 液晶显示器(LCD)英文全称为Liquid Crystal Display ~~~~~~~~~~~~~~~~~~~~~~~ LCD显示器概述 液晶显示器(LCD)英文全称为Liquid Crystal Display,它一种是采用了液晶控制透光度技术来实现色彩的显示器。
和CRT显示器相比,LCD的优点是很明显的。
由于通过控制是否透光来控制亮和暗,当色彩不变时,液晶也保持不变,这样就无须考虑刷新率的问题。
对于画面稳定、无闪烁感的液晶显示器,刷新率不高但图像也很稳定。
LCD显示器还通过液晶控制透光度的技术原理让底板整体发光,所以它做到了真正的完全平面。
一些高档的数字LCD显示器采用了数字方式传输数据、显示图像,这样就不会产生由于显卡造成的色彩偏差或损失。
完全没有辐射的优点,即使长时间观看LCD显示器屏幕也不会对眼睛造成很大伤害。
体积小、能耗低也是CRT显示器无法比拟的,一般一台15寸LCD显示器的耗电量也就相当于17寸纯平CRT显示器的三分之一。
目前相比CRT显示器,LCD显示器图像质量仍不够完善。
色彩表现和饱和度LCD显示器都在不同程度上输给了CRT显示器,而且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也比CRT显示器长,当画面静止的时候还可以,一旦用于玩游戏、看影碟这些画面更新速度块而剧烈的显示时,液晶显示器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画面延迟会产生重影、脱尾等现象,严重影响显示质量。
LCD显示器的工作原理:从液晶显示器的结构来看,无论是笔记本数逗电脑还是桌面系统,采用的LCD显示屏都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分层结构。
LCD由两块玻璃板构成,厚约1mm,其间由包含有液晶材料的5μm均匀间隔隔开。
因为液晶材料本身并不发光,所以在显示屏两边都设有作为光源的灯管,而在液晶显示屏背面有一块背光板(或称匀光板)和反光膜,背光板是由荧光物质组成的可以发射光线,其作用主要是提供均匀的背景光源。
背光板发出的光线在穿过第一层偏振过滤层之后进入包含成千上万液晶液滴的液晶层。
液晶层中的液滴都被包含在细小的单元格结构中,一个或多个单元格构成屏幕上的一个像素。
在玻璃板与液晶材料之间是透明的电极,电极分为行和列哗在行与列的交叉点上,通过改变电压而改变液晶的旋光状态,液晶材料的作用类似于一个个小的光阀。
在液晶材料周边是控制电路部分和驱动电路部分。
当LCD中的电极产生电场时,液晶分子就会产生扭曲,从而将穿越其中的光线进行有规则的折射,然后经过第二层过滤层的过滤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液晶显示技术也存在弱点和技术瓶颈,与CRT显示器相比亮度、画面均匀度、可视角度和反应时间上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其中反应时间和可视角度均取决于液晶面板的质量,画面均匀度和辅助光学模块有很大关系。
对于液晶显示器来说,亮度往往和他的背板光源有关。
背板光源越亮,整个液晶显示器的亮度也会随之提高。
而在早期的液晶显示器中,因为只使用2个冷光源灯管,往往会造成亮度不均匀等现象,同时明亮度也不尽人意。
一直到后来使用4个冷光源灯管产品的推出,才有很大的改善。
信号反应时间也就是液晶显示器的液晶单元响应延迟。
实际上就是指的液晶单元从一种分子排列状态转变成另外一种分子排列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响应时间愈小愈好,它反应了液晶显示器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即屏幕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的速度。
响应时间越小则使用者在看运动画面时不会出现尾影拖拽的感觉。
有些厂商会通过将液晶体内的导电离子浓度降低来实现信号的快速响应,但其色彩饱和度、亮度、对比度就会产生相应的降低,甚至产生偏色的现象。
这样信号反应时间上去了,但却牺牲......>>电脑显示器上的menu是什么意思 菜单的意思, 按一下可以打开显示器的OSD菜单家用电脑买个什么显示器好呢? 推荐你了解一下优派魔界系列VX2209-彩框或是无界系列的VX2270S(这个系列也有23寸跟27寸的,如果是喜欢高清享受的话,也可以选带HDMI的VX2270SMH-LED。
)。
VX2209是一款时尚耐用的显示器,它将超窄边框设计,与独特的一体成型全平面设计进行了融合,使优派魔界系列显示器边框与屏幕水平高度达到一致。
这款显示器其最大的 亮点 就是可以选择边框进行不同颜色的更换,只要您愿意就可以打造出与众不同的桌面。
(边框有5种颜色可变换,底座还可以自己DIY 把男女朋友的照片或者家人的照片放在底座,这个设计是优派独有的,而且申请了专利,别的品牌都没有的。
) VX2270S是首款无边框的广视角LED显示器。
它有几大优点:一、它的机身是超薄的,至今还没有哪款产品能做到这么薄,大部分都是上面薄,但是下面厚,无界是整个机身都很薄。
二、这款产品比别的产品更重、更稳。
因为在里面有钢板。
证明优派做产品是扎实稳大的,不偷工减料。
三、70产品到现在依然是颜色最好的。
这个可以在中关村或者是大型IT网页搜索,都有介绍的。
四、屏幕用一个指头就能上下搬动,任何品牌都做不到,说明这款产品模具标准很高。
试问一个模具都这么高的产品怎么可能质量不好。
推荐优派,是因为它的性价比真心很高,再就是优派的售后是三年全包,是个很不错的品牌 ~电脑显示器leoo是什么意思 你这个问题没问清楚怎么回答啊。
是显示器的牌子,还是在显示器边框骸有这个字母,或者是显示器显示出LEOO字样?在电脑方面PC是什么意思?比如PC显示器是什么? PC是personal puter的简写,个人电脑的意思 PC显示器就是电脑显示器 也是和MAC(苹果电脑)区别的叫法F. 笔记本电脑结构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一样,也有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电源等,还有键盘、显示屏、触摸板等。
G. 笔记本电脑硬件在分布在电脑的那个位置笔记本电脑结构紧密,A面和B面之间是屏幕,并集成WIFI天线、摄像头、麦克风(大部分是这样的布局),重要的元器件都集中在C面和D面中间,有主板、CPU、内存、显卡、声卡、硬盘、键盘、散热风扇等。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笔记本电脑内部布局是不一样的,一般发热较大的地方是硬盘。
比如下图是富士通一款本子的结构图:H. 电脑结构图解1、显示器(输出设备)I. 笔记本电脑结构名称图解笔记本电脑结构1、外壳:外壳除了美观外向对于台式计算机更起到对于内部器件的保护作用。
较为流行的外壳材料有:工程塑料、镁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塑料)。
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外壳兼有工程塑料的低密度高延展及镁铝合金的刚度与屏蔽性,是较为优秀的外壳材料。
一般硬件供应商所标示的外壳材料是指笔记本电脑的上表面材料,托手部分及底部一般习惯使用工程塑料。
2、液晶屏(LCD):笔记本电脑从诞生之初就开始使用液晶屏作为其标准输出设备,其分类大致有:STN、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 等。
现今民用级别的液晶屏较为优秀的有夏普(SHARP)公司的“超黑晶”及东芝公司的“低温多晶硅”等,这两款都是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液晶屏。
除了屏幕外液晶屏的发光设备也是非常的重要,质量较差的灯管会使得液晶屏的色温偏差非常的严重(主要是发黄或者发红)。
3、处理器:处理器是个人电脑的核心设备,笔记本电脑也不例外。
和台式计算机不同,笔记本的处理器除了速度等性能指标外还要兼顾功耗。
不但处理器本身便是能耗大户,由于处理器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笔记本电脑的整体散热系统的能耗也不能忽视。
4、散热系统: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系统由导热设备和散热设备组成,其基本原理是由导热设备(现在一般使用热管)将热量集中到散热设备(现在一般使用散热片及风扇,也有使用水冷系统的型号)散出。
不为人知的散热设备还有键盘,在敲敲打打之间键盘也将散去大量的热量。
5、定位设备(Pointing device):笔记本电脑一般会在机身上搭载一套定位设备(相当于台式电脑的鼠标,也有搭载两套定位设备的型号),早期一般使用轨迹球 (Trackball)作为定位设备,现在较为流行的是触控板(Touchpad)与指点杆(Pointing Stick)。
6、笔记本电脑硬盘:硬盘的性能对系统整体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硬盘不是越大越好。
因为硬盘越大,相对地搜寻资料的时间也越久。
目前的主流笔记本电脑一般配备较大容量的硬盘,可保证移动办公有充足宽裕的空间。
而需要经常移动上网的用户,为了存储大量的硬盘缓冲和下载的软件,这一容量的硬盘也应该足够了。
但是,如果你是需要以笔记本电脑来代替台式电脑,又或者你没有任何备份设备的话,如CD-RW或ZIP等等,如果你是经常制作一些多媒体的展示文件的话,由于声音、图像动画等文件都需要占据大量的硬盘空间,这时,可以选择250GB或者320GB容量的硬盘。
当然,如果你非常注重硬盘性能,可以选择时下比较厉害的TB级超大容量硬盘。
由于受发热量、耗电量和体积等因素的限制,笔记本电脑硬盘的转速、持续传输速度和随机传输速度都低于台式机硬盘。
现在主流台式机的硬盘转速为7200rPm,但是笔记本硬盘转速仍以5400转为主。
虽然市面早已有7200转笔记本硬盘,但由于价格因素没有得到很好普及。
锂电池是目前的主流产品,特点是高电压、低重量、高能量,没有记忆效应,也可以随时充电;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同样重量的锂离子电池比镍氢电池的供电时间延长5%,一般在2个小时以上,有的甚至能达4个小时,采用最新技术的超长时间锂电池单电可以高达6至7.5小时?如果采用第二块电池?还可支持3小时?共同使用可长达9至11小时?视使用情况而定?可满足全天移动办公的需要。
中高档笔记本电脑都配备这种电池。
7、声卡前笔记本电脑普遍都使用16位的声卡,也有32位的。
但它们音响效果的区别不是普通人耳朵能够听出来的。
因此16位声卡的笔记本电脑完全可以适于一般办公和娱乐。
8、显卡显卡有集成和独立显卡之分集成显卡是将显示芯片、显存及其相关电路都做在主板上,与主板融为一体;集成显卡的显示芯片有单独的,但现在大部分都集成在主板的北桥芯片中;一些主板集成的显卡也在主板上单独安装了显存,但其容量较小,集成显卡的显示效果与处理性能相对较弱,不能对显卡进行硬件升级,但可以通过CMOS调节频率或刷入新BIOS文件实现软件升级来挖掘显示芯片的潜能;集成显卡的优点是功耗低、发热量小、部分集成显卡的性能已经可以媲美入门级的独立显卡,所以不用花费额外的资金购买显卡。
细数抗战邮票上的洋机枪
第一枚邮票为“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是1985年9月3日发行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纪念邮票的第二枚,长40毫米,宽 27毫米,面值80分。
邮票主图以长城为背景,展现了民兵武装配合八路军痛击日寇的场景。
图中的八路军战士,正持一挺从日军手中缴获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 沉着冷静地射击。
该枪因其在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1922年)定为制式机枪而得名,其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向右弯曲,所以又被称为“歪把子”轻机枪。
“歪把 子”口径6.5毫米,弹容30发,采用左侧弹斗供弹。
其后坐力小,连发时能保持较好的射击精度。
“歪把子”的致命缺点是不能更换枪管,连续射击200发左 右,枪管必须冷却5分钟以上,否则有炸膛危险。
我军常利用“歪把子”的熄火间隙,集中火力打掉日军射手,从而缴获武器。
第二枚邮票为 “七·七战火”,是1995年9月3日发行的《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邮票的首枚,长40毫米,宽30毫米,面值10分,定格了中 国守军第29军在卢沟桥头严密布防、抗击侵略的历史场景。
邮票上威严镇定的指挥员身边,几挺捷克ZB-26式轻机枪严阵以待,即将发出全民族抗战的怒吼。
这款机枪于1926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国营兵工厂(英文简写ZB)批量生产,次年我国开始进口和仿制。
全面抗战爆发前,该枪在我国已超过12万挺,抗 战期间又仿制了近4万挺。
它口径7.92毫米,用20发弹容弹匣供弹,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单发、点射、连发,射击精度极高,有效射程在900米内。
值 得称道的是它的二三发点射,日寇被瞄准开火后往往都是身中数弹,当场毙命。
该机枪更换枪管只需四五秒钟,是压制“歪把子”轻机枪的利器;其弹道极为稳定, 易于训练掌握,被誉为中国步兵抗战的“完美武器”。
只可惜数量太少,抗战中我军火力绝大多数情况仍处于劣势。
第三枚邮票为“全民抗 战”,是2005年8月15日发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邮票的首枚,长50毫米,宽30毫米,面值80分,以红蓝主色 调,突出表现在敌后、正面战场,将士们并肩作战的寓意。
邮票正下方的一名战士,手持布伦式轻机枪奋勇杀敌。
该枪1935年被英国定为制式装备,他们从捷克 斯洛伐克布尔诺公司购买了生产权,由英国恩菲尔德兵工厂于1938年投产,布伦即为上述两个部门前两个英文字母组合的音译(Bren)。
这款机枪是捷克 ZB-26式轻机枪的改进型,枪管口装有喇叭状消焰器,取消了枪管散热片,用30发弧形弹匣供弹,口径7.7毫米。
该枪二战期间被英国用来援助中国军队, 能比捷克式轻机枪提供更持久的连续火力,但其特殊的口径给后勤供弹带来了很大困扰。
直到1944年起,加拿大向我国提供了约4万挺7.92毫米口径的布伦 式轻机枪,问题才得到缓解。
该邮票左上角,另一名战士正用马克沁重机枪作战。
该枪于1883年由英籍美国人马克沁发明,用水冷技术降温,口径7.7毫米, 用多达数百发的弹链供弹,射速每分钟600发以上,能连续射击超过半小时,被称为“死神镰刀”。
1885年,该机枪由李鸿章首次从英国购进,1888年少 量列装部队,此后我国开始仿制。
1935年定型的民国二十四年式7.92毫米马克沁重机枪,抗战期间总数近1万挺,为中国军队装备最多、性能最好的重机 枪,是阵地战中的火力中坚。
CUP什么叫超频?
任何一个对计算机硬件感兴趣的发烧友对超频都一定不会陌生,但是更多PC的使用者们可能对此并不十分清楚,所以什么是超频的这个问题,还是先向大家讲述一下吧! 严格意义上的超频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指任何提高计算机某一部件工作频率而使之工作在非标准频率下的行为及相关行动都应该称之为超频,其中包括CPU超频、主板超频、内存超频、显示卡超频和硬盘超频等等很多部分,而就大多数人的理解,他们的理解仅仅是提高CPU的工作频率而已,这可以算是狭义意义上的超频概念。
英文中,超频是OverClock,也被简写成OC,超频者就是OverClocker,它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超越标准的时钟频率,因此国外的朋友们也认为让硬件产品以超越标准的频率工作便是超频了。
而至于超频的起源目前已无法考证,谁是始作俑者更是无人知晓,其起源大概是从生活在386时代的前人开始尝试,至今超频的发展还是依然有迹可寻。
有人说超频是在钻CPU制造商设计和制造中的空子,也有人说这是为了榨干CPU的性能潜力,要解释这两种说法,这需要从CPU的制造方面开始说起。
CPU是一种高科技的结晶,代表人类的最新科技实力,所以它的制造同样也需要最先进的技术来完成。
正是由于CPU总是位于科技潮水的最前沿,所以即使以Intel的实力,依然无法做到对CPU生产过程的完全监控和掌握,就是说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夹杂在CPU制造其中。
这就造成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无法完全确定一款CPU最合理的工作频率。
简单的来说就是某生产线上制造出的CPU只能保证最终产品在一定频率范围之内运行,而不可能“恰好”定在某个需要的频率上。
至于偏差情况有多严重,则要视具体生产工艺水平和制造CPU的晶圆片品质而定。
因此生产线下来的CPU每一颗都要经过细致的测试以后,才能最终标定它的频率,这个标定出来的频率就是我们在CPU壳上看到的频率了,这个频率的高低完全由CPU生产商来定。
一般来说,CPU制造商都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而预留的一点频率余地,例如实际能达到2GHz的P4 CPU可能只标称成1.8GHz来销售,因此这一点CPU频率的保留空间便成了部分硬件发烧友们最初的超频的灵感来源,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把这失去的性能自己给讨回来,这便发展到了CPU的超频。
[b]如何超频[/b] 要说如何去超频就要先讲一下CPU频率设定的问题。
CPU的工作时钟频率(主频)是由两部分:外频与倍频来决定的,两者的乘积就是主频。
所谓外部频率,指的就是整体的系统总线频率,它并不等同于经常听到的前端总线(FrontSideBus)的频率,而是由外频唯一决定了前端总线的频率——前端总线是连接CPU和北桥芯片的总线。
AMD系统前端总线频率是两倍的外率,而P4平台上是4倍的外率,只有在以前的老Athlon和PIII/PII平台上,前端总线频率才和外频相等。
目前主流CPU的外频大多为100MHz、133MHz和166MHz,Intel基于200MHz外频(即FSB=800MHz)的P4才刚刚发布,而AMD公司800MHz前端总线的Athlon还没有发布。
倍频的全称是倍频系数,CPU的时钟频率与外频之间存在着一个比值关系,这个比值就是倍频系数,是个简称倍频,倍频是以自然数为基础的数字,以0.5为间隔,例如11.5,12,13这类,现在最高的倍频能达到将近25。
比如P4 2.8G CPU就是由133MHz的外频乘以21的倍频得到的。
超频从整体上来说,就是手动去设置CPU的外频和倍频,以使得CPU工作在更高的频率下,然而现在Intel的CPU倍频都是锁死的,而AMD AthlonXP也仅有很少数的产品是没有锁倍频的,因此现在的超频大多数都是从外频上面去做手脚,也就是提高外部总线的频率这个被乘数来使CPU的主频得以提高。
现在的主板厂商很多都作了人性化的超频功能,因此超频的方法也从以前的硬超频变成了现在更方便更简单的软超频。
所谓硬超频是指通过主板上面的跳线或者DIP开关手动设置外频和CPU、内存等工作电压来实现的,而软超频指的是在系统的BIOS里面进行设置外频、倍频和各部分电压等参数,一些主板厂商还推出了傻瓜超频功能(例如硕泰克的红色风暴 RedStrom)就是主板可以自动以1MHz为单位逐步提高外频频率,自动为用户找到一个让CPU能够稳定运行的最高频率,这是一种傻瓜化自动化的超频。
此外一些针对超频玩家而推出的主板还可能带有DEBUG指示灯为超频者在超频中提供指示与帮助,DEBUG指示灯[图DEBUG]就是板载在一块DEBUG卡,有两位7段数字的作为显示,计算机在启动过程中会自动顺序检测个部分硬件是否连接好并工作正常,如果哪一部分出现问题,就会在显示出该部分的代号,这样用户就可以很容易的按照手册找到出现问题的是哪个部分,便于超频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最终没有问题,顺利启动通过,就会显示FF的字样,也指示一切正常。
[b]硬超频: [/b] 现在采用纯跳线方式超频的主板已经没有了,代替它们的都是采用DIP开关这样的形式,而现在的CPU都是所频的,倍频设置都是主板自动侦测,因此一般倍频设置也被省略了。
下面我们以磐英EPOX EP-4SDA+主板为例说明一下如何调节DIP开关来进行硬超频。
[img]如图所示,在这款P4主板上可以看到四个印刷表格,仔细看一下,他们分别代表的是:SW1--AGP电压调节(AGP 4X);SW2--DDR内存电压(VCC2.5);SW3--CPU核心电压(CPU V-Core);SW4--CPU增加电压量(CPU VOLTAGE),此外还有JCLK1这个跳线,可以设定外频是100MHz、133MHz还是自动。
[img]如果我们现在用一块P4 2.0GA CPU进行超频测试,它的规范频率设置应该是100MHz x 20=2000MHz,如果采用硬超频,就需要把外频从标准的100MHz提升到133MHz,而至于CPU是不是能以133外频工作(2.66GHz),那就是另一回事情了。
从说明上[]可以看到,默认的位置是3-4连接,也就是自动侦测CPU外频,我们需要把1-2短接,强制将外频设定在133MHz下! [img]改后如图所示,需要注意的是有三角标示的那一端为第一针,顺序不要搞混。
此外为了提高整体的稳定性,也是为了做示范,我们打算把CPU的核心电压和内存电压也都提高一些,而SW1的AGP电压就不改变了,因此我们还需要调节SW2、SW3和SW4这三个DIP开关。
首先调节SW2的内存电压,DDR默认电压为2.5V,我们可以适当的提高到2.6V,如表格所示, [img]需要将默认状态的OFF-OFF-OFF改变成OFF-OFF-ON,修改后的SW2如图。
[img]P4 CPU的标准电压为1.5V,我们打算将超频后的电压设定在1.65V,CPU实际的工作电压==BIOS设置+SW4的设置电压(SW3设为AUTO)==SW3设置电压+SW4的设置电压(BIOS设置为DEFAULT)。
现在BIOS设置为默认电压,那么需要调整SW3和SW4的设置。
SW3默认设置都是OFF,我们打算将电压设置为1.55V,按照主板上所示,我们需要把1四个开关都置于ON的状态下,调整好了以后如图 [img][img]另外的SW4-CPU增加电压量上我们也要设置成+0.1V,因此根据图中所示, [img]我们还需要把SW4的第一个开关放在ON的位置上,调整前后的SW4如图。
[img][img]硬超频部分的工作就这么多了,下面你要做的工作就是检查一下硬件各部分的连接,准备尝试开机了。
[b]2.软超频: [/b] 软超频就是开机以后进入系统的BIOS中,进行超频设置的过程。
进入BIOS的方法是开机以后按下DEL键或是F1键就直接进入主板的BIOS中了,不同BIOS版本的主板进入方式会有一些不同之处, Award BIOS,进入方式为按下DEL键;而Phoenix BIOS大多是要按下F1键来进入。
不同BIOS版本,不同的平台中软超频的设置方式也存在一些差异,在此我们以Award BIOS、AMI BIOS和Phoenix BIOS三种最常见的BIOS版本为例,平台则是两个P4平台,一个XP平台,介绍的内容包括手动的软性设置与红色风暴这种自动超频方法。
Award BIOS(SiS645芯片组--P4平台) 我们打算软超频CPU还是这块P4 2.0GA,开机会按下DEL键进入BIOS主菜单,BIOS主菜单画面如图 [img]进行软超频的设置在右边一栏的第一行Frequency/Voltage Control,我们进入这个菜单中,进入后的主画面如图。
[img]首先我们先来调整CPU的外频,利用键盘上的上下按键使光标移动到CPU Clock上面,然后按一下回车键,就会出现如图的菜单, [img]手动输入想设置成的CPU外频数值,在此允许输入数值范围在100-200之间,可以以每1MHz的频率提高进行线性超频,最大限度的挖掘CPU的潜能。
原则上来讲,第一次超频CPU因为不清楚CPU究竟可以在多高的外频下工作,因此设置外频的数值可以以三至五兆赫兹为台阶提高来慢慢试验,在此为了示范,直接将外频设置成了133MHz这个标准外频,设置了正确的外频数字以后再按回车键确定。
第二步再来设置一下内存总线的频率,这是在CPU:DRAM Clock Ratio中进行选择 [img]这里面设置的是外频与内存总线频率的比值,可以选择4:31:1和4:5三个,如果你使用的是DDR333内存,那么它的标准运行频率可以达到166MHz,刚才我们已经把外频设置成了133MHz,因此在此可以选择4:5,让内存也运行在最高的水平,如果你使用的是DDR266内存,可以设置成1:1让二者同步工作,也可以还设置成4:5,然后再加一些内存电压,尝试一下超频内存。
第三个步骤是调节CPU的核心电压,如果要想让CPU在一个高频率下工作,通常都需要适当的加一点儿电压来保证CPU的稳定运行。
这在Current Voltage项目里面设置,如图: [img]P4 CPU的额定核心工作电压为1.5V,通常不超过1.65V的电压都是安全的,当然超频提高电压是要在保证稳定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少加电压,这是从散热方面考虑为了将CPU的温度尽可能的控制在低水平下。
电压也可以一点一点儿的逐渐尝试提高,不必急于一步到位,在此我们先选择1.55V尝试一下。
请注意超过1.70V的电压对于北木核心的P4来说都是危险的,有可能会烧坏CPU,因此电压不宜加的过高! 第三步不是必须的,就是来提高给DDR内存供电的电压,DIMM模组的默认电压为2.5V,如果内存品质不好,或是也超频了内存,那么可以适当提高一点内存电压,加压幅度尽量不要超过0.5V,后则有可能会损坏内存。
由于我们在此用的是DDR333内存,完全可以在166MHz下正常运行,因此只是示意性的选择了增加0.1v,如图所示。
[img]最后,在这里面还可以看到给AGP显示卡提高工作电压的选项,如果你超频是为标准外频,也让显示卡超频工作了的话,那么可以考虑适当提高一些AGP的电压,AGP默认电压为1.5V,在此我们也示意性的提高了0.1V,最后用户最好再来检查一下设置有没有错误。
[img]如果无误的话,那么就可以按ESC键,退出这个菜单了。
最后存入CMOS设置再退出,重新启动。
如果超频不成功或是机器重新启动后没有点亮,那么需要关闭计算机,利用主板上的CMOS跳线清除CMOS信息,再开机重新设置;另一种方法是关闭计算机后,一直按住键盘上的Insert按键开机,直到点亮了以后再松开,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让超频失败的计算机重新点亮。
[b]AMI BIOS(Intel 845PE芯片组--P4平台)[/b] 上面我们已经介绍了P4 CPU的软超频方法,这部分来介绍一种傻瓜化的自动超频技术——红色风暴。
这种技术是某主板厂商开发的一种自动超频功能,使用它以后,主板会以1MHz为增加量,自动逐步提高外频来侦测CPU最高的稳定运行频率,而让用户免去了反复尝试外频,反复重新启动、清除CMOS等烦恼,因此说这是一种傻瓜化的超频技术,有些相似于照相中的傻瓜相机和普通手动相机之间的差异。
[img]进入这个主板的BIOS以后,可以从上图看到这是采用AMI BIOS的主板,三个厂商的BIOS版本中的基本内容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微小的差别,这并不妨碍我们在BIOS中进行软超频的工作。
不过并不是所有主板都提供了软超频方面的功能,目前主板厂商里面,EPOX、Abit、Asus、Soltek、双捷Albatron等厂商的主板产品在这方面做得不错。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Red Strom红色风暴技术。
在上图的BIOS主页面上,从左边一栏最下面的Frequency/Voltage Control中进入主板的超频选项里面,进入后的页面如图[]。
在CPU Ratio Selection里面显示的是CPU是锁频的,因此倍频不能被更改。
而主板在CPU Linear Frequency里面也提供了手动调节CPU外频的功能,在CPU Linear Frequency改为Enable以后,就可以手动更改CPU的外频了,如图: [img]也可以以1MHz为增加量,手动调节线性提高外频。
在最上面可以看到有Redstrom Overclocking Tech,这就是要介绍的红色风暴超频技术,进入以后就会看到如图 [img]上图提示的,说明你已经进入红色风暴超频项目中,按下回车键便开始红色风暴的自动超频。
按下Enter键以后,接下来系统自动会1MHz、1MHz的缓慢提高外频,大约每一秒钟提高1MHz,直至红色风暴所认为CPU能承受的最高工作频率为止,这块P4 2GA CPU利用红色风暴在不加电压的前提下超频,外频能逐步达到120MHz最终停止,在终止频率下系统会暂停5秒钟左右,接下来系统就会自动重新启动。
超频爱好者们大多还是喜欢手动调节外频来寻找CPU的最佳超频极限,而红色风暴可以作为一种参考依据来用。
这款主板没有提供CPU电压调节功能,因此在这块主板上测试的CPU超频极限势必没有在提高电压后超频来的高,因此红色风暴也有优点有缺点,在此为大家介绍一下仅供参考。
[b]Phoenix BIOS(nForce2芯片组--Athlon XP平台)[/b] 在介绍过了两个Intel CPU平台的超频以后,我们来看一下AMD Athlon XP处理器的超频情况,我们选择的主板是颇具超频功能的nForce2芯片组的EPOX主板,它的BIOS版本为Phoenix公司的,也是为了让大家全面了解一下各个不同版本BIOS之间的异同之处。
CPU采用的是最新的Barton核心的XP 3000+处理器,内存依然为Kingston DDR333内存。
[img]如图所示,这是Phoenix BIOS的主页面,虽然在里面看不到Frequency/Voltage Control的项目,但是频率调节和超频功能依然有,它们被分散在了其他的几个项目之中。
首先进入Power BIOS Features项目中。
[img]在这里面有三个选项,分别是调节CPU、AGP和内存模组电压的。
XP3000+的默认电压是1.65V,工作在13x倍频下,默认的前端总线频率(FSB)为166MHz,它的实际工作频率是2,158MHz==13 x 166。
我们打算尝试一下200MHz的前端总线频率,把它设置在11 x 200==2.2GHz这样的频率下工作,电压也稍微提高一些,同时打算让DDR333内存运行在200MHz的频率下,等同于DDR400。
在此我们先提高0.1V的CPU核心电压,这样XP就工作在了1.75V。
[img]因为也超频了内存,因此也需要适当的提高一些内存电压,在此将DIMM电压提高到2.77V,增加量0.27V,如图。
[img]在此不增加AGP电压了,这些设置好以后可以按ESC退出这个选项。
接着退回到主界面以后,进入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项目。
[img]如图,这是 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项目的默认设置,在里面我们可以改变CPU的外频、倍频和内存的运行频率。
首先先要改变一下System Performance项目,将它改变为Expert专家模式,全手动设置状态。
[img]接着和我们前面说到的一样,在CPU Clock Ratio中改变CPU倍频,在FSB Frequency中改变外频频率,新倍频设置为11,新外频设置为200MHz,改变如图。
[img]在Memory Frequency里面设置的是一个百分数,这个数值其实是内存运行频率和外频的比值,因为设置后的外频已经达到了200MHz,因此内存频率和它同步就已经达到DDR400的工作频率了,所以设置为100%就可以了,如果错误的设置为200%,那么内存实际工作频率就达到了400MHz,这相当于DDR800内存了,多么可怕的频率啊!Memory Timings里面可以进一步详细设置内存的各种数值参数,在CPU的部分就不过多介绍了。
设置完成以后检查一下是否有错误, [img]确认无误后ESC键退出该菜单,最后存储CMOS设置信息,退出BIOS重新启动就可以了。
[b]超频的影响与危害[/b] 不同频率的CPU都是以一定的额定功率工作的,因此正常的工作下就势必会产生热量,然而为了便于理解,在CPU发热方面大家甚至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电热丝,而对体积很小的CPU来说,如果散热不好,在局部的热量积累就很可能产生很高的温度,从而对CPU造成危害。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定温度内的高热并不会直接损坏CPU,而是因高热所导致的“电子迁移现象”会破坏了CPU内部的芯片组织体系;而过高的电压却有可能将一些PN结和逻辑门电路击穿造成CPU永久性的损坏。
理论上说“电子迁移现象”是绝对的过程,然而它发展速度的快慢就是程度的问题了,如果能保证CPU内部的核心温度低于80℃,这样就不会减缓电子迁移这一物理现象的发生。
再快速的电子迁移过程也不会立即毁掉你的CPU,而是一个“慢性”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就是缩短CPU的寿命。
什么是电子迁移现象呢?“电子迁移”是50年代在微电子科学领域发现的一种从属现象,指因电子的流动所导致的金属原子移动的现象。
因为此时流动的“物体”已经包括了金属原子,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金属迁移”。
在电流密度很高的导体上,电子的流动会产生不小的动量,这种动量作用在金属原子上时,就可能使一些金属原子脱离金属表面到处流窜,结果就会导致原本光滑的金属导线的表面变得凹凸不平,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这种损害是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当这种“凹凸不平”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造成CPU内部导线的断路与短路,而最终使得CPU报废。
温度越高,电子流动所产生的作用就越大,其彻底破坏CPU内一条通路的时间就越少,即CPU的寿命也就越短,这也就是高温会缩短CPU寿命的本质原因。
此外伴随着超频的还会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这要从几方面来说。
一方面是CPU的散热,超频后的CPU功率要比标准频率下大,因此伴随的发热量也要比标准频率大,如果多散发出来的热量不能及时有效的传递走,那么势必会造成CPU温度的升高,比如超频前CPU工作在38度,而超频后的CPU却有可能工作在48度。
CPU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稳定性方面的就会大折扣,也就是CPU在五六十度这种高温度下工作时的出错几率要远高于在三四十度下的工作出错几率。
另一方面,超频者往往不能将外频保证工作在100MHz、133MHz或是166MHz这种标准频率下,因为PC系统中除了系统总线以外,还有AGP显示卡的AGP总线频率,PCI总线频率、内存总线频率等其他和系统总线频率相关的总线速度,而这些频率有的是可以独立调节的,有的却要由系统总线的频率来决定。
PCI和AGP的标准频率是33MHz和66MHz,比如在100MHz外频下,为了让PCI和AGP工作在标准的频率下,PCI对系统总线就是1/3分频,而AGP对系统总线就是2/3分频;而在133MHz外频下,它们的分频则可以分别设置成1/4和1/2,一样可以保证PCI和AGP总线分别运行在33MHz和66MHz的标准频率下。
如果超频者将系统外频设置为120MHz,那么按照1/3和2/3分频的设置,PCI和AGP就分别运行在40MHz和60MHz下,随之,连接在PCI总线上的硬盘、声卡、网卡和SCSI卡等产品也就运行在了40MHz下,而连接在AGP总线上的显示卡就会运行在60MHz下,这与这些部件是不是能够超过他们的标准运行频率来稳定运行呢?这谁也没法保证,硬盘可能会出现读写错误、声卡可能没法正常发声、网卡和SCSI卡可能会出现无法使用的情况,而显示卡有可能会花屏或是致使系统死机,因此超频至非标准外频下势必会造成这种周边部件的不稳定性。
如果超频者能将超频后的频率也达到100MHz、133MHz或是166MHz这种标准频率,那么周边部件就一样会以标准频率运行,因此就不会出现上面所说的这种不稳定性因素了,所以建议超频者能让超频后的PC依然运行在标准外频下以保证周边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