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肥胖是一种营养失衡,是身体长期处于营养不均衡状态而形成的,不仅会阻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影响生理功能,还可能带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健康问题。
今天我们来聊聊,“小胖墩”们如何华丽转身,用科学的方法健康减重,迎接新挑战!
认识肥胖,主动改变
引起肥胖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脂肪。脂肪像是身体里悄悄驻扎的“能量大军”,当它们只进不出、堆积得太多,就会发生肥胖。儿童青少年肥胖一般是单纯性肥胖,主要与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想要改变,就从这一刻开始吧!
饮食魔法,吃出健康
科学合理的饮食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吃的总量。“小胖墩”减重需要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根据孩子喜欢的口味设计营养全面又均衡的食谱。
在保证孩子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牛奶、酸奶等奶制品,还有全谷物、红薯等粗杂粮和薯类。 含糖饮料、油炸食品等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要少吃。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努力,让孩子吃得营养,长得健康!
积极运动,快乐加倍
在“少吃点”的同时,也得“多动动”。“小胖墩”们要想办法让自己动起来,但是一定要循序渐进,先达到和一般小朋友差不多的运动程度,然后再试试跑步、游泳这些有氧运动,或者做做力量训练。
每周3-5次的有氧运动能很好地帮助减轻体重,每周2-3次的力量训练能让孩子的肌肉更强壮。 不管是哪种运动,都要根据孩子们的情况量身定制运动计划。家长们可以在家里布置运动空间,和孩子一起运动,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
健康减重,持之以恒
减重不是一场速度竞赛,而是一场持久的“马拉松”。过快减重可能会让身体受伤,还会引起反弹。家长在帮助“小胖墩”们减重时, 不但要关注体重的变化,也可以利用体成分仪等看看身体成分的变化, 比如脂肪减少了,肌肉增多了,这才是真正的健康减重!
守护健康,自我管理
亲爱的“小胖墩”们,减重之旅已经启航,让我们一起培养“主动健康模式”,学会自我管理,把健康的生活习惯当成每天的必修课。/健康科普
:杨紫萱、张林林
快点“一键三连”,一起健康生活吧!
珍爱健康拒绝肥胖
近年来,肥胖似乎变成了一种具有传染性的“超级病菌”,让各国政府头疼。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表明,目前全球20岁及以上成人中,超过14亿人超重,其中2亿多 男性和近3亿女性达到肥胖程度;全世界每100个成人中有10人肥胖,且这一数字还在以每5年翻一番的速度继续增长;美国以7800万肥胖人口位居第一, 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和印度,肥胖人口分别为4600万和3000万。 2010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公布,美国肥胖成人已占总人口的35.7,肥胖每年造成约10万~40万人死亡,消耗社会成本总额约1170亿美元,占医疗卫生支出的6~12,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腰围变得越来越粗。 数据显示,1985~2012年,中国男性腰围涨幅高达15以上;2002~2010年,中 国成人超重和肥胖比例从25上升到38.5,城市居民占多数。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有超过一半人口超重。 更 严峻的是,中国未成年人肥胖人数增长迅速。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潘慧教授在临床中发现,儿童、青少年肥胖人数越来越多。 据了解,目前我国18岁以 下肥胖人口已达到1.2亿。 让人担忧的是,生活中,大腹便便往往被视为“成功人士”的标志,人们对肥胖的危害了解甚少。 与癌症及慢性病密切相关全球每年因肥胖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死亡达340万,成为仅次于吸烟的第二个可预防的致死性危险因素。 有专家预测,肥胖可能成为21世纪的头号杀手,给人们招来一身病。 癌症。 8月14日,刊登在《柳叶刀》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指出,英国研究人员针对524万年龄在16岁以上的人,进行了长达7年半的追踪调查,共发现人患癌,而体质指数与17种癌都有统计学上的显著相关性。 比如每增长5kg/m2的体质指数(意味着一个身高160cm、体重60kg的人,体重增长8kg左右),那么子宫癌、胆囊癌、肾癌、宫颈癌、甲状腺癌以及淋巴瘤的发病率就会明显上升。 从统计学上看,每增加1kg/m2的体质指数,英国每年就会新增3790名肿瘤患者。 对此,潘慧分析说,该研究说明肥胖与癌症呈相关性,但并非因果关系,至于肥胖是否致癌,还需加紧研究。 心脑血管疾病。 研究发现,超过标准体重15公斤的人群中,30患高血压,大部分患高血脂,两者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肥胖是导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每增加5公斤体重,患冠心病几率就升高14,中风危险率提高4。 糖尿病。 糖尿病在体重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仅为0.7,但中度肥胖者的糖尿病发病率会增加4倍,严重肥胖者会增加30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大量脂肪堆积容易导致睡眠时出现打鼾、水肿甚至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能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骨关节病。 体重过度增加对骨骼和关节是额外负担,容易引发关节炎、肌肉劳损等问题。 脂肪肝。 内脏脂肪堆积程度与体重成正比,过多脂肪会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引发脂肪肝。 抑郁症。 肥胖会引发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 肥胖可使女性患抑郁症风险提高三成。 不孕。 肥胖会导致女性体内雌激素增多,可达正常体重女性的2~5倍,继而引发月经不调等问题,影响受孕。 不良生活方式是祸首目前,全世界都通过体质指数来衡量一个人的肥胖程度。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体质指数18.5~24.9为正常,25~29.9为超重,30以上为肥胖。 东 方人体质与西方人有较大差别,西方人的肥胖多是全身性肥胖,中国人的肥胖多是向心性肥胖(脂肪沉积以心脏、腹部为中心),且研究显示,中国人不需要胖到西 方人那个程度,就会出现诸多健康问题。 因此,我国提出了更适合国人的肥胖标准,即体质指数大于等于24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男性腰围大于等于85 厘米,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0厘米为腰部肥胖标准。 “吃得油、动得少”是全球肥胖率居高不下的主因。 潘慧指出,导致我国肥胖人群迅速增加的最主要原因,也是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近些年,国人的饮食习惯越来越西方化、快餐化,大量高油高脂饮食,再加上久坐、少动,导致脂肪在体内慢慢堆积。 ”另外,潘慧表示,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这也让越来越多人加入肥胖队伍。 美国研究表明,压力会延缓女性新陈代谢速度,导致体重增加。 再加之很多年轻人喜欢通过“大吃一顿”来缓解压力,肥胖便随之而来。 此外,遗传与环境因素,代谢与内分泌功能的改变,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多与肥大,药物性肥胖,肠道问题等也是导致肥胖的因素。 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原因会增加体重。 比如卧室灯光过亮会干扰生物钟,让人们在晚上想吃东西;每天喝一罐含糖饮料,每年体重将增加约7公斤;爱看电视的孩子更易发胖,边看边吃发胖最快;睡眠不足会改变体内荷尔蒙分泌,造成乏力,使人活动减少,从而诱发肥胖。 减肥什么时候都不晚肥胖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任何时候开始减肥都不晚。 美国布朗大学研究发现,肥胖的人只要减轻20磅(约9公斤)的重量,就能对身体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即使反弹也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能长期改善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骨关节疾病等问题。 潘慧指出,科学减肥的关键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应避免高油高脂饮食,多运动。 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督促,可大大提高减肥效果。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教研室副教授汪军表示,运动是减肥的最佳选择,快走、游泳、跑步、骑车等是较好的方式。 一般来说,运动时间至少要持续30分钟以上,中到大强度间歇运动减肥效果较佳。 此外,一些生活细节也有助于人们减肥。 比如吃饭时每口嚼15~20下,细嚼慢咽不但能帮助肠胃消化,还能产生饱腹感,让人更容易感觉到饱。 还可注意进食顺序,饭前喝汤,接着吃菜,再吃饭,尽量用热量较低食物填饱肚子,就不会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 各国想方设法对抗肥胖肥胖已成世界公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对抗肥胖,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立法规定,所有员工的腰围必须符合“职业标准”,一旦超标将面临被辞退的风险。 此后,一场轰轰烈烈的瘦腰运动在日本各地展开。 日本大阪还推出“减肥公寓”,体重减轻者可减少房租。 为鼓励各个州控制肥胖,美国给各州肥胖度进行了排名。 2013年密西西比州成为“最胖”的州,蒙大拿州肥胖率最低。 督促减肥还成为高校的工作内 容,美国宾州林肯大学就规定,开学时要对学生进行体质检测,凡体质指数在30以上的肥胖学生,必须参加规定的健身课程,否则拿不到毕业学位。 德国很多企业盛行“健康激励计划”,如果员工成功减重就发奖金。 为控制高热量饮食,丹麦、匈牙利、芬兰等国纷纷对高脂肪、高糖分、高盐食物征税,以提高价格,减少消费量。 最后,潘慧表示,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是重中之重,我国教育部门必须加强干预,积极采取措施。
关于现代青少年肥胖现象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最新的科学研究显示,过去对肥胖的许多理解存在误解。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关于肥胖的错误观念。 1. 只要吃低脂食物,就不会发胖。 尽管低脂饮食比高脂饮食更难导致体重增加,但如果每天摄入的热量超过了身体的消耗,即使是低脂饮食也无法避免发胖。 2. 细嚼慢咽能增加饱腹感,有助于减少每餐的食量。 然而,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这一点。 最近的研究发现,进食速度对食物的总摄入量没有显著影响。 3. 一旦体重减轻到理想水平,只需摄入正常人的中等水平热量就能保持这一体重。 不幸的是,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研究表明,减重后,身体的新陈代谢速率会减慢,因此需要的热量比之前更少,这使得节食者经常面临体重反弹的问题。 4. 肥胖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 肥胖者接受心理治疗已有很长时间。 这种做法基于一个假设:肥胖者因为情绪问题,如焦虑或压抑,而通过进食来应对。 但研究表明,肥胖者中患有精神疾病的比例并不比正常人高。 在中国的大城市中,儿童和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率正在迅速上升。 这主要是由于整体能量摄入的增加,以及洋快餐、含糖饮料和甜食的普及。 与此同时,人们对肥胖和减肥的理解仍然存在误区。 肥胖是一种营养失调性疾病,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的动物性食品消费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显著增加,而谷物和蔬菜的摄入量却有所下降,这表明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有所提高。 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学业压力大,缺乏体育锻炼时间,睡眠不足,这会影响瘦素等激素的分泌,以及食欲。 此外,遗传和家庭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是影响因素。 超重和肥胖的儿童在成年后更容易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因此引起了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关注。 美国医学会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提出了针对不同年龄和程度的超重和肥胖儿童的系列治疗方案,这可以为我国提供参考。 然而,这些欧美标准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 中国青少年对肥胖的认识不足,甚至不清楚肥胖的定义,过分追求瘦身,盲目减肥,并采取禁食、不吃肉类、服用减肥产品等措施。 实际上,保持正常体重是健康发育的标志之一。 过分追求瘦身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正常发育。 因此,肥胖儿童进行减肥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健康是预防和治疗肥胖的最终目标。 儿童和青少年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评估体重:标准体重等于实足年龄乘以二加八,超过百分之二十为肥胖。 对于大多数肥胖儿童来说,每天计算摄入的热量是不切实际的。 最实际的方法是剔除高脂肪、高能量和高血糖指数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洋快餐、蛋糕、含糖碳酸饮料、冰淇淋和奶油等。 无论是肥胖儿童还是非肥胖儿童,都应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当锻炼,摒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目前,肥胖的治疗较为困难,预防是最佳方法。 儿童肥胖治疗应在不影响生长发育的前提下,结合饮食调整、运动疗法和心理行为矫正,避免使用节食、药物、手术等成人减肥方法。 此外,仅靠饮食调整进行体重控制和减肥是难以成功的,必须结合运动和心理行为矫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健康 | “小胖墩”越来越多 科学减肥学起来
如今人们的饮食越来越丰富,生活越来越便利,一些人士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肥胖”大军中的一员。 数据显示,我国有近9000万肥胖人口。 对于临床专家来说,真正的肥胖是一种疾病,需要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地处理。 日前,广州日报 健康 有约“名医大讲堂微课”邀请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肥胖代谢外科副主任杨景哥进行授课,详解了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地“管住嘴迈开腿”。
“小胖墩”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为什么近年来超重、肥胖的人士越来越多?杨景哥介绍,对于排除内分泌疾病,无服用药物导致肥胖的单纯性肥胖人士来说,主要原因是饮食能量摄入过多而体能活动消耗过少,这两者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
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一方面人们摄入的食物热量是30年前的2~3倍,得到食物更加容易,另一方面随着 汽车 、电梯、居家电器等的普及,人体日常热量消耗减少,摄入过多的热量很容易通过脂肪的方式储存在体内。
“很多中年人在发福的时候笑称是‘压力肥’,认为很正常,其实把肥胖原因归因于工作压力大、代谢减慢是片面的。 ”杨景哥表示,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激素环境发生改变,体内脂肪合成会有轻微增加,这时候如果中年人士仍然坚持多吃少动的方式,离超重、肥胖就不远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成年人,儿童的肥胖问题也越来越常见。 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学业压力大,在食物后勤保障上供应充足,把孩子“喂”成了小胖墩。 201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9~17岁的青少年肥胖率为12%,比例比成年人要高,由于青少年还在生长发育阶段,器官的功能水平更为脆弱,肥胖状态下身体内的细胞因子、脂肪因子受影响,不但容易有身高增长不良问题,还容易出现重要脏器发育不良,糖尿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在肥胖孩子中变得越来越常见。
每日饮食不要盲目摒弃脂肪
“我开始减肥了,一日三餐变成两餐,坚持下来就可以了吧?”“我每天都不吃肉只吃蔬菜,立志一个月减五斤”……针对粉丝的提问,杨景哥表示,“管住嘴迈开腿”是有效的减肥良方,但是很多人在执行时并没有正确理解,因此在减肥路上走了不少弯路。 例如一日正餐数量减少时,有的人在其他时间段吃零食或者水果,不知不觉就吃了不少食物;有的人只吃蔬果却没有摄入提供身体器官运行能量的碳水化合物,这样的减肥不但没有效果而且危害 健康 。
专家介绍,正确的减肥方式应该是一日三餐正常饮食,在食物结构上可以作一定的调整,如果把一餐分为5份,五分之一应是碳水化合物,这是维持生存也是维持器官运作的重要元素,有五分之一是肉类,剩下五分之二或者五分之三是蔬菜。 只有坚持合理膳食,一日三餐之外不要随便加餐,才是正确做到“管住嘴”。
值得注意的是,用餐时间和用餐速度也是很重要的。 杨景哥提醒,英国一项对比组的研究发现,在白天活动时间内,越早进食消耗人体能量越多,因此早餐一定要吃,晚餐吃饭时间不要放到太晚,否则进食过程中消耗能量很低,更容易导致能量过剩储存脂肪。
“迈开腿”过程中,BMI正常的人平时可以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一周三次,每次超过40分钟。 对于超重、BMI确诊为肥胖的人士,挑选运动要结合自身情况,身体过重会增加对关节的压力和负担,可以选择游泳的方式,减少爬山等运动。 如果是超肥胖人士,不建议通过运动方式减肥,应去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减重手术应评估个人条件
杨景哥介绍,一定要正确理解减肥这个概念,日常社交场合中常说的减肥是出于对身材要求的审美需要,而医学上的减肥,常常是对应于已经患有肥胖这种疾病的人士,以BMI诊断为例,BMI超过28属于肥胖症。 2016年美国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列出了16种肥胖相关并发症,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不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抑郁等,“肥胖与这些疾病息息相关,因此对于肥胖人士来说,减肥是应该的”。
专家介绍,肥胖可以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此不要忽视。 除了单纯性肥胖,导致肥胖还有可能是身体疾病等原因,通过专业诊断才能对症下药,及时排查身体隐患。 对于一些疾病导致的肥胖,通过饮食运动方式调节不一定有效,而对于超级肥胖的患者,这样的减肥也非常困难,这时候可以求助减重科专科医生,评估适合个体的减重治疗手段。
从2000年国内实施第一台减重手术,如今减重手术数量逐渐增加,这种方式成为减肥的其中一种方式,究竟哪些人适合做,哪些人不适合通过手术减重呢?杨景哥表示,减重手术有严格的手术指征,对于BMI≥32的肥胖患者,以及BMI在27.5~32之间同时合并两种以上代谢性疾病的肥胖患者,可以考虑减重手术。
小贴士:
怎么简易测算是否肥胖?
1.身体质量指数(BMI),BMI小于18.5为体重过低,18.5~23.9为正常范围,大于等于24为超重,超过28为肥胖。
2.体脂率,可以在医院通过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进行,也可以通过公式在家测算大概的体脂率,男性体脂率大于25%为肥胖,女性体脂率大于30%为肥胖。
3.第三种方法是腰围及腰臂比,如果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肥胖,这种方法多用于腹型肥胖人士,我国这类肥胖类型比较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