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立冬后气温下降明显,对于老年人和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人群,加强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尤为重要。近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郭立新对人们普遍关心的糖尿病防治问题给予了详细解答。郭立新表示,冬季户外活动减少,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冬季易出现血糖和其他代谢指标
不达标
“气候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肯定会产生影响,有很多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容易出现血糖和其他代谢指标不达标的问题,因为冬天相对寒冷,人们户外活动时间相对减少。”郭立新说,运动本身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机体代谢和利用血糖。冬季由于寒冷,故户外活动减少,会导致运动所消耗的葡萄糖减少,有可能导致血糖的升高。另外,寒冷季节人们往往摄入过多热量或者是进食过多的肉类以抵御寒冷,这样也可能增加体重,进而增加胰岛素抵抗。体重本身和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以及血糖的控制都是相关的。
寒冷季节人们的抵抗力有所下降,同时也有可能罹患各种感染,这些都是对控制血糖不利的地方。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郭立新指出,一是坚持运动。如果户外天气寒冷,就在室内坚持运动。如果没有雨雪天气,还是鼓励户外运动。二是进补要适度。一定要坚持冬季饮食控制,不能因为冬季进补导致体重的进一步增加,进而加大控糖难度。三是坚持血糖监测。因为冬季运动及户外活动相对较少,可能出现血糖波动或者血糖升高,血糖监测本身可以提醒我们目前的血糖控制状况以及用药是否合理。郭立新特别强调,即使在冬季也要坚持合理用药,尤其是冬季节日较多,一定不能放松用药、血糖监测和血糖控制。
肥胖
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很多人都说糖尿病会遗传,这确实有一定的可能。很多研究都显示,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者直系亲属当中有糖尿病患者,那他罹患糖尿病的风险要明显高于无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
郭立新表示,糖尿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有一定的遗传背景,但2型糖尿病的遗传背景更强一点。后天的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糖尿病的发生取决于两个最主要的因素,一个是遗传因素,一个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我们难以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郭立新指出,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生活方式。其中,肥胖对于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很多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和肥胖密切相关,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一旦出现,糖尿病患病风险将增加6~20倍。
“另外,就是运动。如果进行规律、合理的体育运动,减少脂肪量,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预防和降低糖尿病发生的手段。”郭立新表示,我们倡导避免久坐的生活方式,同时定期进行血糖筛查,这样可以减少糖尿病发生的风险。一旦出现相关的糖代谢异常,或者糖尿病前期,就可以进行及时的干预,阻止糖尿病的进展。
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
都需要终身服药
有很多患者担心长期服用降糖药物会对健康不利,因此有一部分患者为了达到不吃降糖药的目的,坚持苛刻的生活方式干预,比如极严格的饮食干预,造成营养不良、身体状况下降。还有一部分患者为了不吃降糖药进行过度运动,运动量非常大,这些对健康都是不利的。
郭立新指出,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即是终身性疾病。虽然有一部分患者通过合理的运动优化体重,可以达到一段时间的临床缓解,但仍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
“通过其他方法控制血糖从而不服用药物,这样的想法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们知道糖尿病包含多种代谢异常,如果不能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以及伴随的血脂、血压控制良好,随着病程延长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郭立新解释,因此,对于仅通过生活方式不能够将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还是需要长期应用药物治疗。
郭立新主张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保证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能够满足季节特点和健康的需要,同时安排合理运动,进行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平衡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血糖控制仍不达标,就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来进行药物选择。
郭立新强调,对于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用药,而且需要终身药物治疗。同时,也应该进行严格的用药监测,观察用药后代谢指标能否达到良好控制,即用药后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及用药后的药物安全情况。
糖尿病患者
应科学制订自己的饮食计划
血糖本身和食物特点与进食量相关,那么,作为一个糖尿病患者应该怎样界定饮食呢?郭立新表示,一是要计算热卡的总量。先要算出标准体重(身高减去105),如果身高是1.75米,标准体重就是70千克。然后根据胖瘦来决定进餐的多少,也要根据特殊的生理阶段来决定进餐多少,如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有可能给予相对多的热卡,妊娠女性给予相对多的热卡和丰富的营养。二是进食要多样化。并不是患了糖尿病什么都不能吃,最重要的是食物的量和饮食的调节,罹患糖尿病以后也可以做到饮食多样化。三是在保证充分的能量供应的同时,对于老年人、体弱的人,要注意优质蛋白的摄入。有的人过于严格饮食控制,反而导致血糖看似控制良好,但是总体健康状态在变差。四是规律饮食。保证一日三餐,必要的时候两餐之间少量加餐,这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哪些食物是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的问题,郭立新指出,一是避免甜食、单糖或者高糖类食物的摄入;二是避免不吃主食;三是避免无糖食品;四是避免饥一顿饱一顿;五是避免饮酒。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情。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血糖控制相对稳定,才能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所带来的危害。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记者 || 董超
|| 颜红波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易跟贴
注册 手机发跟贴 登录并发贴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有态度网友06f33f 二把刀0冬季血糖易波动,大家得重视!经常监测,别让健康在寒冬里“迷路”
有态度网友06f33f目前没有跟贴,欢迎你发表观点
【直播预告】今日15:00健康科普云讲堂 | 知晓糖尿病,远离“甜蜜的负担”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警惕高血糖图书信息
高血糖,一个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的健康问题。 对于那些正在或可能面临高血糖困扰的人们来说,寻找有效的信息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在2005年9月1日出版了一本名为《警惕高血糖》的图书,这本书通过详细的介绍和实用的建议,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高血糖问题的平台。 在该书的第一版中,包含165页的内容,以32开的开本呈现,便于携带和阅读。 ISBN号为,条形码为28,这些独特的标识确保了这本书在市场的独特性和可追溯性。 其尺寸为18.5 x 13 x 1 cm,重量为399 g,小巧轻便的设计使其易于存放和携带,无论是在家中阅读,还是在旅途中查阅,都非常方便。 《警惕高血糖》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医学书籍,它深入浅出地探讨了高血糖的成因、预防和管理方法,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知识框架。 通过科学的数据、真实案例和专家建议,帮助读者理解高血糖的复杂性,同时提供了实用的生活方式调整建议,如饮食管理、运动计划和心理调适等,旨在帮助高血糖患者或潜在患者改善生活质量,管理好自己的健康。 总的来说,《警惕高血糖》是一本为关注高血糖健康问题的人们量身打造的指南。 无论你是高血糖患者、有家族病史的潜在患者,还是关心家人健康的亲朋好友,这本书都将提供宝贵的信息和指导,帮助你更好地了解、预防和管理高血糖,从而过上更健康、更有质量的生活。
皮肤有哪些症状时,需要警惕高血糖呢?
皮肤是身体上的最大器官,也是多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尤其是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代谢紊乱性慢性病,早期症状并不是很明显,往往被人们所忽略。 若血糖波动大或持续性升高会引发急性或慢性并发症,所以积极控制血糖至关重要。 同时要了解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若皮肤有以下4个症状应及早控制血糖。
皮肤有哪些症状时需警惕高血糖?
1、伤口一直不愈合
血糖持续性升高会引起末梢血管和神经病变,脚血液循环速度减慢,神经感知能力弱,皮肤有伤口是难以愈合。 另外因为持续性高血糖,使得大量细菌在伤口部位繁殖,不仅让伤口难以愈合,而且也增加皮肤感染风险。
2、皮肤易感染
跟普通人相比,糖尿病患者免疫力差,病原体易入侵体内,尤其是真菌感染所导致的白色念珠菌感染。 皮肤受到感染会引起带状疱疹、汗腺炎和皮疹以及体癣和手脚癣。 这种情况下需严格控制血糖,选择宽松透气性好的衣服,注意皮肤清洁和卫生。 当皮肤出现严重感染时,应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恰当的药物治疗。
3、皮肤瘙痒
多数糖尿病病人肛门周围和外阴有剧烈瘙痒,有时瘙痒泛发于全身,严重影响到睡眠和生活。 血糖水平过高可刺激神经末梢,从而引起难以解释的皮肤瘙痒。 应积极控制血糖,听从医生建议用抗过敏药物,拒绝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把指甲剪得短一点,不能用手抓挠,以免引起局部感染。 注意皮肤卫生,每次洗完澡后及时涂抹润肤乳。
4、黑棘皮症
胰岛素分泌异常以及胰岛素抵抗可诱发黑棘皮症,黑棘皮症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此类病人皮肤角化过度,局部皮肤颜色慢慢加深,可长出乳头状赘生物。
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哪些皮肤问题?
1、硬化症
一型糖尿病病人易出现硬化症,手肘、脚趾以及手背部位皮肤变厚且变硬,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关节活动也变得异常僵硬。
2、丹毒样红斑
丹毒样红斑是指皮肤表面呈现红棕色斑块,瘙痒较明显,不过能自行消退。 这种情况下不需特殊治疗,只要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行。
3、胫前色素斑
胫前色素斑好发于老年糖尿病病人身上,早期下肢会有暗红色色斑或呈现暗红色丘疹,病情达到后期时皮肤表面有鳞状皮屑。 虽然能逐渐愈合,不过会反复发作。
4、黄瘤病
黄瘤病可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脸部、臀部以及四肢,脸上有黄色斑块或丘疹,就如同黄豆大小一般,没有疼痛和瘙痒症状。 此类糖尿病患者伴有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含量高,应及早控制血糖和血脂。
5、水疱
糖尿病患者四肢末端可出现水疱,水泡周围没有出现皮肤发红的症状,一般一星期左右就能自愈。
温馨提示
不管什么时候一定要注意饮食清淡,控制加工糖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粗粮,远离高糖分和高热量食物。 保持规律作息,不能熬夜,每天至少睡够7~8个小时,以免引起内分泌失调,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
若身体出现这3个症状,多半是血糖高的提示,别不当回事儿
高血糖是我们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也是通常大家所说的“三高”之一。 正常状况下,我们空腹的血糖水平是在4.5~5.5mmol/L之间,当你去医院检查时血糖值要是高于这个正常范围,就是高血糖了。 相信不少中老年朋友,都面临“三高”的烦恼。 这几种疾病都是一种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的慢性病,患上这些疾病是非常痛苦难受的。 其中,血糖高是比较麻烦的,因为长期的高血糖,可能发展成糖尿病。 并且高血糖的患者需要忌口很多东西,严格控制饮食,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但是,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出现了高血糖的情况,这是由于长期不 健康 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所造成的。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下,血糖升高到底有哪些症状?假如你的身体出现了这3种异常,可能就在提醒你,你的血糖含量有点高了,别大意。 如果不想后半辈子经常吃降糖药,别不当回事儿,就要早发现早治疗了。 1.吃得多我们发现,高血糖患者比普通人的饭量大很多,由于他们身体内的糖代谢出现问题,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缺乏,导致体内的葡萄糖利用率降低,蛋白质和脂肪的消耗量增加,从而引起乏力,体重减轻,所以他们需要吃很多东西,补充损失的糖分,去维持身体的机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吃得越多,血糖就越高,尿中失糖也越多,饥饿感也就越厉害,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 如果你发现最近突然饭量很大,吃很多才会有一点点饱腹感,并且时常感觉饥饿,总想吃东西,就要开始警惕了,这可能是糖尿病的征兆,建议及时检查,看看是否是血糖升高。 2.经常口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渴了就喝水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当这种情况慢慢发展,变成一种经常性的口渴时,这就说明身体带来了存在隐患的“信号”,因为口渴的这种意识,和身体真正缺水是不一样的。 尤其对于高血糖患者而言,因为血液中含糖量增多了,如果血糖浓度过高,身体会自主的吸入水分来降低血糖浓度,稀释血糖中的糖分,然而肾脏的利尿功能就会增强,导致小便也变多了,水分都排出体外了,然后身体就会感到缺水然后作出反应,觉得经常口渴想要喝水。 如果你经常口渴,可能就是血糖变高的提示哦。 3. 体重减轻糖尿病会导致患者变得很能吃,吃很多,但如果在吃很多的情况下体重不升反降,那要开始警惕了,这是一种不正常现象,其实是高血糖最明显的临床症状之一。 我们发现许多高血糖、甚至是糖尿病病人后期都会变得十分消瘦。 这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新陈代谢相对较快,通过食物吸取的糖分都到了血液之中,身体的营养吸收不良,当然就会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变得越来越瘦。 所以不要觉得体重突然减轻是好事,很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血糖变高了。 如果我们突然发现自己也有以上3个症状的话,很可能是你身体的血糖偏高了,此时不要大意,要是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的话,后悔都来不及了,应该要去医院做血糖测试,尽快治疗。 其实高血糖也并非绝症,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听医生的叮嘱,按时吃药,控制血糖,病情就不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