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帮助海外品牌扎根中国 上海交大中国发展研究院发布报告

11月6日上午,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小红书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种草时代的生活与商业》报告。

发布会上,上海交通大学陆铭教授指出,深入研究小红书社区和种草案例后发现,依靠大量用户真诚分享生活体验和评价,小红书已经沉淀出独特的“种草”生态。

陆铭教授表示,“种草”正在产生多重价值。对于社会而言,使个性化的需求在社区的生活分享中得到满足,小众群体“被看见”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包容性;对于商业而言,线上对线下的赋能,以及线上社区不同商家之间的消费外部性,打破了时空界限,对于促进线下消费的价值具有重要的价值。

报告同时强调,“种草”让消费者多元、长尾的需求得到满足,也给海外品牌和产品迅速、精准匹配中国市场需求提供了场景。“种草”已成为外国企业了解和深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方式。

发布会上小红书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在小红书“种草”的海外品牌数量是2022年的两倍;截至今年10月,这一数量已经达到2022年的3倍。海外中小品牌掀起一股在中国“种草”的热潮。

附:

《小红书的无界社区——种草时代的生活与商业》

研究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

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两个推动力,一是技术进步,二是减少信息差。小红书通过构建图文、视频和直播等生活分享平台,加上倾向于普通用户(UGC)的算法推荐,促进了跨时空社区生态的形成。小红书已有3亿+月活用户,成长出了1亿+的笔记分享用户,每天有数百万、数千万笔记和评论诞生,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向上攀升。通过紧密的互动分享产生粘性,减少了用户、达人和商家之间的信息差。在一定程度上,“无界社区”重塑了生活与商业模式。

一、线上社区:打破时空界限

中国社会发展正处在两股力量的推动中,其一是移动互联网,其二是后工业化社会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从供给侧加速了算法驱动的平台经济对于生活的渗透,而后工业化社会则从需求侧产生了越来越多个性化的需求。

小红书作为一家生活分享类的平台,正是在以上两个力量推动中发展而来的。与其他平台相比,在小红书上图文和视频结合,最大限度地承载了来自于用户分享的信息含量。除了在其他平台也存在的图文和视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红书的笔记。

笔记在生活经验的分享中,通过点赞和转发等机制获得了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自我检验,相反,不真实、不准确的信息在评论区有来自用户的否定机制。虽然这种笔记分享的模式也被其他平台所借鉴,但是从用户的习惯来说,仍然把小红书作为最有代表性的分享生活的平台。而这种平台的定位本身又通过用户粘性产生了其他平台复制这一模式的壁垒。

小红书偏向普通用户的算法推荐也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小红书的推荐算法是CES(Community Engagement Score)模型,通过用户的互动行为来评估内容的受欢迎程度,从而决定内容的分发,这种算法鼓励创生产高质量内容。

同时,小红书也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内容推荐。从创始之初小红书就一直坚持两个原则:第一,并不完全遵从商业的头部化逻辑,而赋予流量较小的用户以偏大的推送权重。平台大部分流量给予UGC(普通用户生产内容)。第二,在移动终端页面,小红书的双列信息流展示赋予了用户更多内容消费的选择权。小红书的小众原则与后工业化时代大量个性化需求的产生是不谋而合的。看似与商业逻辑相悖的小众推送原则,实则在事后产生了人群聚集的效应,无形之中使得小红书聚集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为珍贵的资产,即人群资产。

从人群资产到线上社区,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发生了作用。在没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情况下,人和人之间社区的结成更多地依赖于物理空间,因此也更多地依赖于血缘、地缘和业缘。社区的规模往往又依赖于同一时空条件下同一身份特征人群的数量,一些小众偏好人群难以找到伙伴。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加小众推送的原则,使得小红书形成了分享型生态,对生活方式的分享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在时间维度上,一篇笔记可能因为其内容质量产生持久的阅读。从空间上,小红书的用户已经跨越国界,成为中文世界里最为重要的生活分享平台之一。很多国际品牌也因此跨越了文化的界限,成功被中国的用户所接纳。

有两个代表性的案例可以说明,在后工业化社会,需求侧越来越个性化,人群也更加细分。通过基于线上社区的“种草”,能够打破打破时空界限,让供需两端更加高效匹配。

比如联合利华旗下的凡士林,本身是一个老品牌,影响力趋于下降,在小红书上找到了【运动人群】作为适合品牌种草的细分人群。通过小红书上的社区话题,激发用户的创作欲,群策群力挖掘产品的使用场景。2024年上市120天,凡士林水润焕亮身体精华销售额突破5000万,位居电商品类热销榜第1位,其中【运动人群】贡献率达到23%。

再比如lululemon,本身是瑜伽服装的龙头品牌,在拓展羽绒服品类过程中发现,搜索细节背后是不同消费倾向:搜lululemon羽绒服三格款的用户关注重点在“小个子穿搭显高”,搜五格款的用户关注颜色款式穿搭,而搜九格款的用户更关注保暖的功能性——虽然都是在搜品牌羽绒服,但细分款式的消费需求不同。基于这一观察采取的相应市场策略,该品牌羽绒服人群渗透、销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生活分享:减少信息差

小红书致力于打造种草生态的实践得到了经济和社会两重价值,而这背后则是无界社区对于减少信息差的强大作用。

1.分享本身具有社会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当今中国,人们在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多,而精神需求又往往是个性化的。在小红书这样的平台上种草,成为移动互联网一代全新的生活方式。种草者哪怕是非常小众的群体,也能够被看见,被评论,被点赞,被转发。而作为内容消费者,被种草的也能够在内容消费中获得满足感。

在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区生态里,人们因为共同偏好而获得无形的价值,流行话语中所谓“情绪价值”是真实存在的。大量由种草产生的情绪价值并没有市场价格,种草者通过分享产生愉悦,而被种草者几乎零成本地获得了内容消费。

特别重要的是,小众群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被看见”本身可以获得理解和尊重,当然也包括误解和批评。但无论如何,信息本身是珍贵的,小众群体“被看见”,无论对于个体、商家还是管理者,都产生了额外的价值。

比如,一个女孩分享自己被选作广告模特登上楼宇广告。一个准妈妈分享自己身着奥特曼服装的有趣孕妇照。台湾女孩分享自己的寻根经历。对于分享者和阅读者来说,不管是快乐被分享,不管是温暖被感染,还是忧伤被抚慰,都是宝贵的情绪价值,而且这些价值具有显著的外溢效应,从而形成社会价值,只是这些难以用价格来量化。

2.种草推动了高品质生活方式的传播,促进了消费。

在中国社会长期存在重生产、轻消费的现象。尤其是在人口众多和地域广博的背景下,什么可以消费,什么是高质量的生活,本身是需要去了解和学习的。

根据小红书的市场调研,78%的用户明确表示:在做出消费决策时,更偏好来自其他用户的内容。不仅仅因为用户的内容更真实,也因为更贴近用户思考和感受的语言、且会描述更多用户们在意的点。

在通过种草萌发的复杂生态之中,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产生了有价值的信息传播,使得新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能够跨越时空界限影响到更多人群,特别是从一线城市向低线城市的传播。

户外生活和健康生活是生活方式传播非常典型的两个领域,一些品牌也抓住了由此产生的消费需求。

比如,“徒步”是这几年年轻人最喜爱的生活方式之一,由于这一场景在小红书上的种草传播,使得冲锋衣、徒步鞋等商品的消费量获得了巨大的增长。以来自韩国的可隆品牌为例,2023年徒步鞋的销量同比增长了419%,搜索量增长了47倍。

再比如露营热,直接导致露营装备从过去探险徒步的专业装备,变成周末城郊公园的休闲装备,市场规模扩大了超过10倍。据统计,目前注册在案的露营企业超过2.6万家,超过60%都是在2020年以后成立的。

与之相关的是,用户对健康生活的理念也越来越关注,养生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健康跟时尚捆绑在了一起。比如中华老字号同仁堂,打造了时尚的知嘛健康店,深受年轻人欢迎。来自海外的斯维诗 Swisse,多年来在小红书传播健康时尚生活理念,打造品牌形象,获得了一批忠实粉丝,2023年在小红书上的销量增长了 141%

以达人和社区为中介,消费者和商家在小红书上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跨时空的链接。不同于其他平台上的达人,小红书上基于社区的达人往往成为社区关系的中心节点,因而与社区成员有较强的链接。

在直播带货中,达人对于商品进行详细的讲解,能够提供更多消费者需要在其他渠道自行搜索和事后体验才能获得的信息,这对于非标的产品尤其重要。消费者与达人之间频繁的互动,产生了更多的信息分享,并进一步形成了消费者对于达人的信任,减少了信息差。消费者与平台和其他用户的信任促进了用户的消费决策,提高了种草(推荐)到拔草(购买)的转化率。

由于大量小众偏好群体的存在,一些粉丝数量规模不大的达人也具有了商业的价值。小红书的蒲公英计划顺应了这种趋势,将粉丝数量达到1000人的达人纳入到了达人池子,使得商家进行推广的需求可以接触到更多更精准的达人和他们的目标客户群体。

3.实时产生的大数据为商家赋能产生消费者洞察的效应,消费者在消费中促进了生产。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之下,消费者洞察更多依赖于商家的主观判断。这种模式往往容易产生商品的事后滞销和库存造成资源浪费。在移动互联网和平台经济时代,商家可借助于大数据提前预测需求和消费趋势,可以更为精准的进行产品设计和营销。甚至可以直接进行定制化的生产,从而产生去库存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作用。小红书运用自己的数据优势和算法推荐,对引领新的消费趋势起到了发现和推荐的作用。

在线上社区里,消费和生产不是割裂的关系,在类似小红书的“种草”生态中,消费可以反向带动生产,促进“首发经济”,从而刺激产业链升级。

比如,思念是一个传统汤圆品牌,赛道内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增长乏力。通过在小红书上平台数据的观察,发现了年轻人对于消费过程中情绪价值的重视。推出新产品好运汤圆——“柿柿如意”,踩准了年轻人的high点,上市3个月就实现了销售破亿,成为爆品。

再比如BeBeBus蝴蝶童车,在发行新品时重视用户的意见,请用户共创,从社区5000万个活跃宝妈用户中筛选了一批最具代表性的妈妈提前使用产品,按照消费者的意见对产品进行改良校准,聚焦用户使用的核心场景和使用痛点。新品发行之后,7天就登顶了同类产品销量第一。

面向未来,小红书还可以更多地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数据为商家服务,来产生更为精准的消费者洞察,赋能商家的生产和销售。

大量图文和视频信息的分享,尤其是大量文字笔记的存在,进一步使得小红书成了种草时代的搜索引擎。

尽管小红书并没有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搜索平台,但是客观上由于种草经济之下的大量内容生成,以及有点赞、评论、转发等产生的自我校验机制,再加上基于受欢迎程度的算法推荐机制,使得小红书成为在生活领域更为精准匹配需求的搜索平台。根据发布的数据,小红书70%的月活用户使用搜索功能,用户平均每天搜索6次,日均搜索量超过3亿次。在很多年轻人那里,已经把小红书作为第一搜索引擎在使用了。

4.由于消费者选择性和互动性产生平台与社区的粘性,小红书产生了独特的交易价值。

区别于传统的货架电商,小红书主推“生活方式电商”,将用户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与购物需求相结合,以满足多元、长尾的需求。生活没有标准答案,用户在小红书买到的,不仅是好产品,也是一种向往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优秀“买手”和“主理人”在小红书上涌现。

体现为复购率高、退货少、客单价高几个方面。根据数据统计,带有购买意向的搜索占整体搜索的比例达到了25%。同时,直播笔单价达到500元+,拥有较低的退货率,和较高的29%的同店复购率。

“买手”模式是基于强兴趣和信任。比如,买手@番茄罐头ChloMato,怀孕后,她在小红书分享自己的孕期感受与经验,获得许多新手妈妈和科学育儿群体的热烈反馈。因此,她尝试着将自己的职业身份与母亲角色相融合,用专业的眼光为粉丝挑选优质母婴产品,同时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育儿经验和知识,她把许多育儿理论化为易于理解的日常小贴士,让许多来直播间的新手父母们都能学到对应的经验。目前,16万粉丝的她可以做到月销1500万,这份认可源于众多同为父母的消费者的信任。过去一年半,小红书的买手规模增长了6.7倍。

“主理人”模式是基于高审美和专业度。比如,时尚品牌CHOWKI的主理人,坚持自己的穿搭理念和穿搭方式,而这些恰恰需要获得社区用户的认可,是线下商铺和货架电商不能相比的。“我就是坚持自己的风格。可能喜欢我的人十个里面只有一个,但每个喜欢我的人,他都是有效的,是精准的,会产生深度链接的。”用笔记内容在社区里吸引更多同频用户,直播和笔记的统一也能让用户更了解和信任主理人,从而产生购买甚至复购。该品牌在小红书仅用了1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月销售GMV破千万。

以“买手”和“主理人”为特点的“生活方式电商”,为新品牌提供了成本低、效率高的发展环境,对中小企业比较友好。同时也提供了新型的灵活就业岗位,有利于带动就业。

三、线上与线下:商业与城市的重塑

线上无界社区的形成,正在重塑商业与城市,而其背后的机制却并未被深刻地理解。

1.在线上与线下的关联中,跨时空的商家链接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外部性。

在传统的线下消费空间,不同类别的多样性的商家在线下空间聚集在一起也可以产生巨大的消费外部性。

换句话来说,对于必须通过线下进行消费的活动,特定消费者在特定目的之下的消费将在特定物理空间之下产生人流,对其他商家产生溢出效应。更通俗地来说,线下的消费需要通过逛街和到店来进行,此时消费者有可能因为到现场而产生事先没有规划的消费,或者一次完成多项消费而节省了多次出行的成本。

例如,因为去与朋友吃饭而顺便买了一件衣服,或者因去陪孩子课外上课,而顺便做了个美甲。但上述消费外部性的产生,是以不同商家线下集聚在小范围内为前提的。

相比之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当人们刷小红书的时候,前后被推荐的内容的供给者之间在物理距离上完全没有了局限,使得不同商家之间产生巨大的跨时空外部性。比如说,一位在上海的消费者因为看了一个上海city walk的图文内容,而刷到了一家位于成都的服装店,同时又刷到了位于郑州的一位画家,以及一家在昆明的鲜花店,这三个商家(或个体经营者)实体空间上相距甚远,但是在种草经济之下却相互之间产生了无界链接,并彼此带来了消费的正外部性。

2.线上和线下的互动,还产生了线上对于线下赋予的巨大外部性。

在通常的在线商业平台上,无论是货架电商还是直播电商,都可以直接在平台上统计GMV。而小红书这样的平台上,消费者在分享生活中,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关联产生了拉动消费的作用,却未完全转化为小红书平台自身的营收。

例如,2024年新年前后,“尔滨迎接南方小土豆”的图文和视频在小红书平台获得了大量的流量,但是这些流量促进的是哈尔滨的线下消费,却并不会计入小红书的营业收入。

线上对线下产生的外部性在后工业化时代尤其重要。不同于其他平台在销售货物时可以借助于流量经济加上物流,使得消费的统计经过平台而产生,大量服务经济必须经过线下来产生,而支付又是通过其他平台的支付手段来完成的。也恰恰因此,需要有更多的研究,来说明线上互动对线下消费产生了多大的促进作用,以体现小红书的社会价值。

还有的外部性不是直接与经济相关,而是产生了社会价值。比如2023年小红书与武汉文旅局联合举办“送武汉人10万朵栀子花”活动,在武汉的江滩、各大步行街、水果店、咖啡馆等城市角落免费放送栀子花,温暖的氛围从线上蔓延到线下,成为独属武汉人的入夏仪式,引起整个江城的共鸣。

小红书这样的生活分享正在对线下空间产生微妙的影响。一方面,正如很多人所感知到的那样,距离的影响似乎被平台经济所消解了。一个经典的案例是,位于云南的普洱突然多了很多来访的游客,当地人问游客,你们是怎么知道我们这个地方的?答案是小红书。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红书的用户推荐的并不一定是特定的商品(如茶叶),而是生活方式(例如需要到现场感知的种茶和制茶,以及当地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类似的,今天在小红书上有很多小众的景点,位于山区或者海岛,还有一些是平时流量并不多的小镇和乡村。在这些案例里,小红书的流量分发机制加上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给边远和小众的地区带来了更多的流量。

比如山西坐拥全国最多的地上文物资源,但由于区域位置等原因,旅游一直不温不火。从2022年起,山西省文旅厅联合小红书,共同挖掘山西的悠久文化的旅游资源。一年的时间内,整个山西旅游曝光2.72亿次,其中大同市曝光量增长了2240%,成为新晋网红城市。去山西来一场「田野调查式 」的古建巡礼,在小红书上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旅行新目标。

再比如,当“小众游”标签开始快速增长时,江西景德镇联合小红书,将三宝村打造成为具有标志性的小众游深度旅游线路。从数据洞察出发,在三宝村打造市集、咖啡、陶瓷等元素,塑造为沉浸氛围的深度小众目的地。景德镇在小红书被江浙沪年轻人称为周末度假、洗班味的宝藏目的地。

3.对大城市建设消费中心城市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而故事的另一面比较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小红书平台上分享的内容大量存在于线下,有可能通过线上对线下的影响而加剧集聚。虽然对于农产品和制造业商品来说,线上推送能够使得消费者触达更远的商家,而中国发达的物流使得远距离的交易得以完成,但是对于服务经济的线下消费来说,到远距离的场景消费仍然需要支付交通和食宿成本。

因此,相对而言,在本地的服务消费更有可能被线上流量所拉动。而大城市因为线下消费场景的丰富性更有可能被线上互动所赋能。其中,大城市大量的流量可能来自于其他城市,从而为大城市建设消费中心城市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比如,2023年和2024年夏天,小红书连续2年在上海举办“马路生活节”,活动覆盖艺术、音乐、体育运动、美食等领域,将线上社区与线下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联动,为城市生活和文化创新,提供新模式和新活力。

今年活动期间,首次将“鸭马路”放入黄浦江,期间举办了200多场活动。线上总曝光33.9亿次,吸引了近60万人参加体验,除了本地居民以外,还有很多是外地游客。据现场调研,近8成游客是因为马路生活节第一次了解并走进商家,一半游客进行了现场消费。参与活动的商家销量平均增加了20%—50%。在夏季的上海打造了新的城市名片,也带动了服务消费。这说明,丰富的线下消费场景为消费中心城市进一步聚集了流量。

面向未来,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将产生越来越多的个性化的需求,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而这其中服务消费在消费中的占比将持续提升。因此,从城市和区域的空间格局来说,借助于线上的无界社区,更多的线下服务消费流量将向线下场景更为丰富的大城市和城市的中心城区集中。

总结

作为一家快速成长于中国本土的生活分享平台,小红书具有与其他国内外平台的不同的气质。移动互联网技术、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和偏向小众推荐的算法共同成就了小红书的独特生态,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仍然有待于被认知。

对于社会而言,个性化的需求在社区的生活分享中得到满足,这就是价值,小众群体“被看见”更是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包容性。对于商业而言,线上对线下的赋能,以及线上社区里不同商家之间的消费外部性,打破了时空界限,而这对于促进线下服务消费的价值越来越大。

对于一家平台企业,它在高品质生活和消费层面起到的引领功能是体现它的高度的,平台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它的表面贡献。

起草人: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李鹏飞、楼帅舟、高亚飞、黄维晨、杨潇、钟辉勇、李杰伟、钟粤俊、郑怡林、彭冲对报告也有贡献。


飞利浦电子公司的品牌中国

飞利浦早在1920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 从1985年设立第一家合资企业起,飞利浦就秉承扎根中国的长期承诺,将医疗保健、时尚生活与核心技术(HLT)三大领域中领先的产品和服务带到了中国市场。 飞利浦已成为中国电子行业最大的投资合作伙伴之一,至2005年底累计投资总额超过40亿美元,在中国建立了33家合资及独资企业,共有10,000多名员工。 2002年飞利浦因在华营业额和出口创汇额在全国外商投资企业中双双排名第一位而获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颁发的年度“双高企业特殊贡献奖”。 2005年飞利浦中国者搏缓的销售额达到30亿欧元,比2004年增长15%,占飞利浦全球销售额的10%。 长期以来,飞利浦为中国的消费者和商业伙伴提供了高品质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因此我们在中国拥有很好的品牌形象。 在医疗保健、时尚生活、核心技术(Healthcare,Lifestyle,Technology)三大领域中,飞利浦的照明、家庭小电器、液晶显示器、医疗系统等业务在中国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并在照明、消费电子及医疗系统等领域建立了11个研究首模和技术开发中心。 2000年在上海建立的东亚研究实验室是飞利浦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研发中心。 在中国,飞利浦致力于实施人才本地化策略。 为培养和发展未来商业和科技领导人才,飞利浦倾力支持高等银友院校的职业发展项目,赞助支持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东南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高校和商学院,既为今天的人才成长提供机会,也为飞利浦今后的长期发展创造条件。 飞利浦于2004年引入了新的品牌定位――“精于心·简于形”。 它包含着三个层面的涵义,即:“为您设计”,“轻松体验”和“创新先进”,这已成为飞利浦为客户提供服务与解决方案的宗旨与承诺。 同时,这一理念也指导着飞利浦与合作伙伴及供应商之间的交往,与相关各方的沟通,以及在内部业务流程上的制定,其最终目的就是使飞利浦成为更易于合作的商业伙伴。 飞利浦积极深化在中国的可持续性发展。 1998年至今,公司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6所希望小学,累计捐款达770万元人民币。 2006年伊始,为帮助偏远地区的人民改善就医条件,公司正式启动“飞利浦乡村医疗计划”,成立“飞利浦爱心基金”,承诺将在未来3年投入200万元人民币帮助建设乡村卫生院(站)并资助乡村医生的培训。 此外,飞利浦积极引入了一系列绿色旗舰产品,使得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大大减少。 2006年9月,飞利浦再次获得了由《光明日报》颁发的“光明公益奖”,这是飞利浦连续第二年获得该奖项,也是中国社会对飞利浦所作贡献的积极肯定。 中国在飞利浦的全球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放眼未来,我们愿与中国密切合作,共同促进中国和平顺利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共创辉煌。

飞利浦发展历史

一、飞利浦的起源

飞利浦是荷兰的品牌1891年,当杰拉德-飞利浦荷兰埃因霍恩创建公司,制造白炽灯和其他电器产品之日起,飞利浦这一世界最大电器公司便扎下了根基。

公司开始时主要制造碳丝极灯,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欧洲最大的碳丝极灯生产者之一。 新照明技术的发展为飞利浦的稳步扩展提供了的燃料。

1914年,公司建立了研究实验室以研究物理化学现象以促进产品创新。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飞利浦公司已经进入美国和法国市场,1919年进入比利时市场。

公司数量在20世纪20年代剧增。 在此期间,飞利浦开始在X光辐射和收音机接收领域为其产品申请专利保护。

这标志着飞利浦产品多样化的开始。 继1918年引入医学X射线管后,飞利浦又于1925年开始电视机实验。

1927年,飞利浦开始生产收音机并在1932年达到销售量100万台。 一年后,它生产了第1亿只收音机电子管radio valve,并开始在美国生产医学X光装备的。

飞利浦的第一个电动剃须刀诞生于1939年,其时公司已在世界各地拥有员工45,000名,营业额达1.52亿荷兰盾。 20世纪40和50年代,科学和技术经历了巨大的变化,飞利浦发明了浮动刀头,继而发展出Philishave电动剃须刀,并为以后在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上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20世纪60年代,这一突破促使了如CCDs(charge-coupled装置)和LOCOS(地方硅氧化)等重要发明的出现。 飞利浦还为电视图像的纪录、传播和复制技术做出了贡献。

它的研究工作促进了氧化铅摄像管电视摄像管的发展,并改善磷光体,取得了更好的画面质量效果。 飞利浦于1963年引进卡式录音机,并在1965年生产了其第一个集成电路。

整个20世纪70年代,飞利浦精彩的新产品和新概念不断涌现:对照明的研究产生了新PL和SL节能灯;飞利浦研究室在影像、声音及数据的处理、存储和传输上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发明了镭射影碟,唯读光碟和光学电讯系统。 飞利浦于1972创建宝丽金唱片公司,并在美国收购了Magnavox公司(1974)和Sigics公司(1975)。

在80年代,飞利浦又收购了GTE Sylvania的电视业务(1981)和Westinghouse的照明业务。 1983年,唯读光碟正式投产。

其他里程碑还包括飞利浦第1亿台电视机 (1984)和第3亿只 Philishave电动剃须刀(1995)的生产。 20世纪90年代是飞利浦重大变更的10年。

为了公司的健康运作,飞利浦实施了一项重耐缺禅要的重组项目。 而后,公司将注意力集中在其核心业务上。

今天,飞利浦走在数字革命的最前沿,引进世界一流产品,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这也是我们将在新千年坚持的目标。

二、飞利浦剃须刀的发展历程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飞利浦早在1920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 从1985年设立第一家合资企业起,飞利浦就秉承扎根中国的长期承诺,将照明、消费电子、家庭小电器、半导体和医疗系统等五大业务全部带到了中国,将世界领先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同步带到了中国市场。

目前飞利浦已成为中国电子行业最大的投资合作伙伴之一,累计投资总额超过34亿美元,在中国建立了35家合资及独资企业,在全国设有60多个办事处,共有20,000多名员工。 2002年飞利浦因在华营业额和出口创汇额在全国外商投资企业中双双排名第一位而获中国外扮局商投资企业协会颁发的年度“双高企业特殊贡献奖”。 2003年飞利浦在华营业额和出口创汇额仍然名列前茅。 2004年飞利浦中国的整体经营业绩约90亿美元。

飞利浦的照明、家庭小电昌尘器、显示器、移动显示系统等业务在中国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显像管、医疗系统及光储存等业务处于前三位,在照明、彩电、音响、半导体、医疗系统及移动显示系统等领域建立了15个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心。 2000年在上海建立的东亚研究机构携手开发中国标准,支持中国增强况争力,以精诚合作实现双赢。

作为一家在电子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跨国公司,飞利浦致力于实施人才本地化策略,为中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建立了系统的计划和机制,培养和发展本地人才的领导力和管理水平;赞助支持清华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东南大学等高校和商学院,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并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飞利浦积极改善着置身其中的社会,支持慈善、教育和环保等事业。 1998年至今,我们以各种形式捐款655万元,在内蒙古、甘肃、湖北、江西等贫困地区建立了14所希望小学和307个希望书库,资613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并举办290名希望小学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以支持希望工程。 2004年,公司还启动了“飞利浦希望工程”计划,号召员工更加广泛地参与,扩大对希望工程的支持。 飞利浦还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帮助希望小学建立电教室,未来还将利用远距离教学方面的技术,建立虚拟希望小学,开辟支援贫困地区教育的新途径。 飞利浦将把这一项目作为一个长期公益事业,把飞利浦的企业公民责任推向深入。

中国在飞利浦的全球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放眼未来,我们愿与中国密切合作,共同促进中国和乎顺利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共创辉煌!

三、飞利浦的历史谁告诉我

18世纪:一切从灯泡开始 如同一名百岁人瑞一样,飞利浦已经足足跨越了三个世纪。

这家世界闻名企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1年,荷兰机械工程师在荷兰Eindhoven的一个前鹿皮工厂开始生产碳灯丝光源。 在他最早的主要客户中,有一些早期的电力公司,他们在自己的能量供应合同里包括了光源的提供。

这些公司对产品质量提出了较高的标准,使得年轻的飞利浦一开始就在质量方面得到了严格的监控。 1908年是飞利浦进入世界市场的第一年,开始生产金属钨灯丝灯泡。

1913年钨丝的充气“半瓦”灯投入市场,1915年的小一点“Arga”光源紧随其后,当时飞利浦的口号是“我们有适于每种应用的光源”。 1914年,公司建立了研究实验室,以研究物理、化学现象以促进产品创新。

这可以称得上是它的产品创新的标志,因为紧接着第二年,飞利浦公司便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业务拓展到了汽车车灯、探照灯、剧院照明灯等各种产品。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飞利浦先后进入了美国、法国市场,并于1919年进军比利时市场,到二十年代已经成为欧洲最有影响力的碳丝灯生产者之一。

从这个时代开始,飞利浦开始用专利权保护其发明创造,并吸纳X射线辐射和收音机做为公司新的奋斗领域,这标志着飞利浦的产品开始向多样化发展。 1918年,飞利浦生产了其第一个医用X射线管。

1925年,飞利浦步入电视开发的最初尝试。 1927年,飞利浦开始生产收音机,仅仅一年之后,飞利浦不仅使收音机的产量达到了一亿台,而且在美国开始生产医用X射线设备从而进入了医疗器材领域。

20世纪:战后的“飞”速度 从十九世纪末到整个二十世纪,家用电器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了四五十年代,家用电器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直到1941年二战爆发,才减慢了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步伐。 幸亏战争结束后,整个欧洲的人们更加重视科学,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飞利浦在二战后也将主要精力也投入到了更贴近人们生活的家用电器的开发。

60年代是全世界电视开始普及的时代,飞利浦参与了CCDs等重大发明。 在电视画面的记忆、传输及再生技术的研发上,也有专门的研究。

到1963年,飞利浦发明了袖珍式磁带放音机,使人们能更方便的收听广播节目,也为以后的WALKMAN袖珍电器的研制开启了思路。 时间进入20世纪七十年代,飞利浦激动人心的新产品和思想层出不穷,在照明技术方面的研究对新的PL、SL节能灯泡做出了贡献;在图像、声音、数据的生成、存储及传输方面的关键技术突破,导致镭射光盘及光通信系统的发明,并促成了pact Disc子公司的成立。

到了八九十年代,飞利浦产品的开发朝着娱乐、生活、实用等多方面发展,飞利浦在80年代开始制造CD光碟,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并为以后的VCD、DVD的开发提供了思路。 到了世纪末,飞利浦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科技、高尖端领域的产品。

尤其是电脑芯片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其他公司在电脑领域的垄断地位。 21世纪:76,000项专利 今天,飞利浦的研究实验室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研究与开发机构之一。

它在6个国家(荷兰,英格兰,法国,德国,中国和美国)设有实验室,并有约3,000名员工分布在世界各地。 而飞利浦研究实验室的发明水平可以从袖珍光盘、CD-ROM 的普遍使用和DVD产品的迅速推出上反映出来。

从电子工程、物理、化学、数学、信息技术和软件,背景广泛的科学家们在飞利浦研究实验室里密切合作、彼此影响、拓宽思路,达到了优势互补的效果。 同时也为这个团队朝着更加国际化的方向注入了活力。

今天在世界上大多数城市的街头都可以轻易看到PHILIPS的商标。 飞利浦研究实验室与其各产品部门紧密协作,开发新产品,改进现有产品,并在许多领域取得重要专利权。

到今天为止飞利浦共有76,000项专利,它们保护了公司技术的技术成就,使飞利浦能够与其他公司交换技术成果。 同时,飞利浦研究实验室也是外部科技的一个窗口。

当然,出于对市场的考虑,公司研究工作中约有三分之二配合飞利浦各产品部门活动开展。 其余三分之一则是探索性研究工作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飞利浦研发部的成果达公司总销售额的7.3%左右就可以看出它对研究的重视。 回想当年荷兰菲利浦父子创建公司的时候,飞利浦只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家族企业。

不过机遇总是为有创造性的人们所发现,菲利浦父子敏锐地注意到全球灯泡需求量急速增长的情况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 从灯泡到照明产品专家,然后是收音机和医疗器材,接着就是充满时代感的高科技产品。

综观飞利浦的发展历史就像在看一部世界科技发展史,好的品牌总是与时俱进。 就这样,在不断的创新中,一个世界性的品牌就悄悄诞生了。

四、飞利浦手机发展历史

20世纪

飞利浦剃须刀

飞利浦自98年第一款828c上市,历经9@9系列的辉煌,到2003年陷入低谷的六年历程,也隐约勾画出了一个国际性大品牌的成长和衰落轨迹。 特别是9@9长达500小时的超长待机时间,也为它博得了“长气王”的称号。

2004年开始

飞利浦力图重振雄风,在与中国的合作伙伴CEC重新理顺关系后,按照平均每年12款的速度推出新品。 其中像9@9系列的王牌产品更是推陈出新,从单色屏到彩色屏,从电子音到 ,从直板式到折叠式,延续着9@ 采。

无论飞利浦今后是姓“洋”还是姓“中”,无论它还能在市场上存在多久,但是在中国手机史上,9@9系列都将作为代表永留史册。

2004 重振旗鼓

鉴于在03年丢失了大量的市场份额,飞利浦在2004年吹响了“反攻”国产手机的号角,一口气推出 了十二款新品,比前二年发布产品的总和还多一款,其雄心可见一斑。

首先是9@9家族进化到彩屏时代,9@9c成为第一款彩屏的家族成员,外形也发展成为折叠式,待机时间也打破了原来的9@9创造的500小时记录。 据飞利浦官方资料显示,9@9c最大待机时间达到850小时,成为新一代的“长气王”。

2006重生

2006年飞利浦还大力发展S系列,继S800和S880之后,S系列的最新机型S900也在2006年上市。 这款机器一改之前S系列的造型,采用了直板简约的设计风格,采用了可视面积达2.2英寸26万色,176220分辨率的TFT触摸屏。 这样的设计成为飞利浦家族中首款采用单一触摸手写屏操作的手机。 摄像头提升至200万像素,64 ,支持miniSD卡对容量进行扩展。 红外、蓝牙和数据线作为S900的数据传输方式。

2007年

中国电子公司收购飞利浦手机业务。 手机市场风起云涌,谁敢坦言屹立不倒。 远有爱立信沉沙,后有日系厂商折戟,近有西门子婚变明基,以上例子都能佐证“市场没有永远的胜利者”这一信条。 关键是于,你能不能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难以磨灭印记,例如飞利浦的9@9系列。

五、高悬赏大家帮忙查一下电动剃须刀的发展史高悬赏大家帮忙查一下电动

2005年12月6日晚,荷兰南部城市埃因霍温,两支欧洲足球劲旅——荷兰埃因霍温队和土耳其费内巴切队即将进行欧洲冠军联赛小组赛“出线之役”。

但是,赛前却举行了一个特别的仪式,埃因霍温全体球员都臂缠黑纱,在埃因霍温俱乐部主席韦斯特霍夫的主持下,全场名观众向一位百岁老人默哀1分钟。 这位百岁老人叫作弗里茨·飞利浦(Frites Philips),是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创始人安顿·飞利浦的儿子、飞利浦公司原总裁,更重要的是他被视为埃因霍温这座城市的象征。

他在前一天(12月5日)刚刚离开人世,享年100岁。 一个时代的结束 对于财富500强、荷兰最大的电子企业飞利浦公司来说,弗里茨的离去则是一个时代结束的象征。

弗里茨是最后一个参与飞利浦公司高层管理的飞利浦家族成员,他的离去使飞利浦公司身上的家族色彩彻底淡化。 这又和百年飞利浦不断变革的轨迹正相吻合。

欧美许多知名的跨国公司,最早都是从一家很小的民营企业起步,并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在浓厚的家族色彩中成长壮大。 而在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企业变革之后,一些企业的家族色彩逐渐淡化;家族在公司中所占的股份逐渐减少;家族成员逐渐退出公司管理层;公司的经营方向和策略、管理风格甚至企业文化也都不断地变革。

飞利浦、IBM、沃尔玛等无不如此。 弗里茨在1977年辞去监事会主席之后,飞利浦家族就没有再派人参与公司的高层管理。

弗里茨成为其家族中最后一个参与公司高层经营管理的成员。 在此后的几十年中,飞利浦的大部分历史都是由职业经理人来续写。

但是,弗里茨的健在仍旧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对飞利浦来说,弗里茨的离去才真正算得上是家族时代的彻底终结。

弗里茨是一个标记,一个转折。 在弗里茨之前,飞利浦还是一个高速成长中的中小企业。

在弗里茨主持飞利浦的几十年时间中,飞利浦由一家区域性公司变成一家全球性公司。 在弗里茨卸任和逝世之后,飞利浦的自身变革更大,也更复杂,它由一家相对简单的家族企业转变成一家现代性大公司。

1891年,当飞利浦兄弟创建公司的时候,他们的主要目的只是“制造白炽灯和其他电器产品”。 那时,公司主要制造碳丝极灯,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欧洲最大的碳丝极灯生产者之一。

这段时间,飞利浦主要在欧洲扩张,产品逐渐多样化,同时也奠定了它日后成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的基石。 到了弗里茨时代,飞利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40和50年代,科学和技术经历了巨大的变化,飞利浦发明了浮动刀头,继而发展出Philishave电动剃须刀(飞利浦的第一个电动剃须刀诞生于1939年),并为以后在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上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60年代,这一突破促使了如CCDs(charge-coupled装置)和LOCOS(地方硅氧化)等重要发明的出现。

整个70年代,飞利浦精彩的新产品和新概念不断涌现,如:对照明的研究产生了新PL和SL节能灯等。 可以说,这段时间飞利浦跨越了关键性的两步:首先,确立了其在业界的技术强势地位;其次,其国际化大公司姿态逐渐形成。

后飞利浦时代 在弗里茨时代之后,20世纪90年代是飞利浦重大变更的10年。 为了公司的健康运作,飞利浦实施了一项重要的重组项目,从此“PHILIPS”作为全球统一品牌真正活跃起来。

飞利浦历史上最大的变革发生在最近5年。 飞利浦要使自己从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向市场驱动型公司转型。

这个任务由现任CEO兼全球总裁柯兹雷来完成。 飞利浦几十年培养起来的技术实力确立自己在业界的技术强势地位,但是,技术驱动型的成长方式后来却成为了飞利浦继续发展的一大桎梏。

2000年前后危机开始出现,飞利浦2年多连续亏损。 柯慈雷临危授命,担任总裁。

他对飞利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战略转型,目标是要使飞利浦由一个技术驱动型公司转变成为一个市场驱动型公司。 2001年,飞利浦开始实施名为“迈向一个飞利浦”的计划,旨在简化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流程并提高效率,使飞利浦真正成为一个体系完整、形象统一的企业。

同时,飞利浦将众多生产部门精编为五个,分别为医疗系统、家庭小电器、消费电子、照明及半导体。 2003年,飞利浦又把对医疗保健、时尚生活和核心技术三大领域提供解决方案作为公司发展的重点方向。

到2004年9月,飞利浦引入了新的品牌承诺“sense and simplicity”(精于心,简于形),作为强化其市场营销、塑造品牌形象及向市场驱动型企业转型的又一重要推力。 这一连串的动作使飞利浦在2003年下半年扭亏为盈,去年和今年的盈利状况都堪称优秀。

飞利浦自身变革的历史,正是其家族色彩逐渐淡化的过程。 随着弗里茨走完了他长寿而多彩的一生,飞利浦的自身变革也日益深入。

变革是永恒的,何况这种变革导向了更大的成功。 弗里茨对飞利浦的影响 :文照谋 “弗里茨的葬礼会在12月12日举行”,飞利浦中国区的一位资深公关人士告诉记者,但显然他对弗里茨还不太了解,整个飞利浦中国区的员工也鲜有人对这位百岁老人有所了解。

这位老人淡出公司太久,以至他的员工很难将他对中国公司有什么重要作用联系起来。 1891年,随着电力供应的发展,人。

六、飞利浦灯泡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飞利浦已经足足跨越了三世纪家世界闻名企业历史追溯1891年 荷兰机械工程师荷兰Eindhoven前鹿皮工厂开始生 产碳灯丝光源早主要客户有些早期电力公司们自己能量供应合同里包括了光源提供些公司对产品质量提出了较高标准 使得年轻飞利浦开始质量方面得了严格监控 1908年飞利浦进入世界市场第年 开始生产金属钨灯丝灯泡1913年钨丝充气半瓦 灯投入市场1915年小点Arga光源紧随其 当时飞利浦口号我们有适于每种应用光源 1914年公司建立了研究实验室,研究物理、化学现象促进产品创新称得上产品创新标志 因紧接着第二年飞利浦公司便壮大了自己实力 业务拓展了汽车车灯、探照灯、剧院照明灯等各种产品第次世界大战前飞利浦先进入了美国、法国市场 并于1919年进军比利时市场二十年代已经成欧洲有影响力碳丝灯生产者之 从时代开始飞利浦开始用专利权保护其发明创造 并吸纳X射线辐射和收音机做公司新奋斗领域标志着飞利浦产品开始向多样化发展1918年 飞利浦生产了其第医用X射线管1925年 飞利浦步入电视开发初尝试1927年 飞利浦开始生产收音机仅仅年之 飞利浦仅使收音机产量达了亿台 而且美国开始生产医用X射线设备从而进入了医疗器材领域。

七、飞利浦剃须刀的发展历程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飞利浦早在1920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

从1985年设立第一家合资企业起,飞利浦就秉承扎根中国的长期承诺,将照明、消费电子、家庭小电器、半导体和医疗系统等五大业务全部带到了中国,将世界领先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同步带到了中国市场。 目前飞利浦已成为中国电子行业最大的投资合作伙伴之一,累计投资总额超过34亿美元,在中国建立了35家合资及独资企业,在全国设有60多个办事处,共有20,000多名员工。

2002年飞利浦因在华营业额和出口创汇额在全国外商投资企业中双双排名第一位而获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颁发的年度“双高企业特殊贡献奖”。 2003年飞利浦在华营业额和出口创汇额仍然名列前茅。

2004年飞利浦中国的整体经营业绩约90亿美元。 飞利浦的照明、家庭小电器、显示器、移动显示系统等业务在中国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显像管、医疗系统及光储存等业务处于前三位,在照明、彩电、音响、半导体、医疗系统及移动显示系统等领域建立了15个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心。

2000年在上海建立的东亚研究机构携手开发中国标准,支持中国增强况争力,以精诚合作实现双赢。 作为一家在电子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跨国公司,飞利浦致力于实施人才本地化策略,为中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建立了系统的计划和机制,培养和发展本地人才的领导力和管理水平;赞助支持清华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东南大学等高校和商学院,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并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飞利浦积极改善着置身其中的社会,支持慈善、教育和环保等事业。 1998年至今,我们以各种形式捐款655万元,在内蒙古、甘肃、湖北、江西等贫困地区建立了14所希望小学和307个希望书库,资613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并举办290名希望小学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以支持希望工程。

2004年,公司还启动了“飞利浦希望工程”计划,号召员工更加广泛地参与,扩大对希望工程的支持。 飞利浦还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帮助希望小学建立电教室,未来还将利用远距离教学方面的技术,建立虚拟希望小学,开辟支援贫困地区教育的新途径。

飞利浦将把这一项目作为一个长期公益事业,把飞利浦的企业公民责任推向深入。 中国在飞利浦的全球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放眼未来,我们愿与中国密切合作,共同促进中国和乎顺利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共创辉煌!。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好吗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在国内有很大名气余型。 该院教学管理竖消猜先后获国际AACSB、EQUIS、AMBA机构认证,是国内首家桥核同时获得三项国际顶级认证的商学院。

疯狂 1000亿大盘崩了 东北道长
呼吁共同维护全球汽车产业链稳定安全 商务部凌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