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 美国科学超级大国地位还能持续多久

10月24日(星期四)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自然》网站(www.nature.com)

美国 科学 超级大国 地位还能持续多久?

在过去5年里,美国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比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这与其自20世纪中叶以来对诺贝尔科学奖的主导地位一致。今年,美国在研发方面的支出有望达到1万亿美元,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美国的实验室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技术、工程和医学(STEM)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中,有43%是在其他国家出生的。

然而,随着美国在11月举行大选,科学界的一些领袖担心,美国正在向其他研究强国让出阵地。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在6月的一次演讲中称:“人们认为,美国科学将在争夺全球STEM领导地位的竞赛中失利——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在发生。”

从研发资金的限制、科学日益政治化到关于移民的激烈辩论,美国民众的担忧多种多样。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NASEM)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警告称,由于“美国对外国人的敌视情绪日益加剧”,美国“不能再想当然地认为它会继续成为世界上最优秀、最聪明人才的首选目的地”。这些机构呼吁美国政府努力吸引和留住国际人才,并改善国内的STEM教育。

美国科学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11月的大选。美国下一届总统和国会将共同制定影响国际合作的资助计划、移民政策和国家安全措施,在为未来几年的美国科学事业设定方向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科学通讯》网站(www.sciencenews.org)

随着气候变暖,北极熊正暴露于更多病原体

在气候不断变化和变暖的世界中,北极熊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与其逐渐减少的冬季栖息地有关。同时,它们也可能面临越来越多的细菌和 寄生虫 感染。

美国地质调查局阿拉斯加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最近在科学期刊《PLOS ONE》上报告称,与几十年前相比,生活在阿拉斯加附近的北极熊现在更频繁地接触到五种不同的病原体。

生活在北冰洋楚科奇海海域的北极熊是这项研究一个完美的选择。研究人员筛选了2008年至2017年期间从232只楚科奇熊身上采集的血清和粪便样本,以检测是否存在针对一系列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抗体。如果样本中含有对抗特定病原体的抗体,这表明熊的免疫系统在某个时候遇到了病原体。然后,该团队将该分析与1987年至1994年期间对115只楚科奇熊的类似分析进行了比较。

研究人员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暴露于犬新孢子虫寄生虫和引起布鲁氏菌病及土拉菌病的细菌的北极熊比例至少翻了一番;携带犬瘟热病毒抗体的熊也更多,感染弓形虫的熊的比例增加了7倍,从2%增加到14%。

研究人员强调,由于一些北极熊被人类狩猎,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了解这些病原体是否对人类构成感染风险。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1、物理学家发现首个“三重 黑洞

迄今为止探测到的许多黑洞似乎都是双重系统的一部分。这些双重系统包括一个黑洞和一个次要天体,例如一颗恒星、密度极大的中子星或另一个黑洞——它们相互绕行,被黑洞的引力吸引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密的轨道对。

现在,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正在拓展我们对黑洞、黑洞能容纳的物体及其形成方式的理解。

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报告称,他们首次观测到“三重黑洞”。这个新系统的中心是一个名为天鹅座V404的黑洞,它每隔6.5天就会吞噬一颗靠近的恒星——这种结构与大多数双重系统相似。但令人惊讶的是,另一颗恒星似乎也在绕黑洞旋转,尽管距离更远。物理学家估计,这颗遥远的伴星每7万年绕黑洞运行一次。

黑洞似乎对如此遥远的物体产生了引力作用,这引发了人们对黑洞起源的质疑。黑洞通常被认为是由垂死恒星的剧烈爆炸形成的——这一过程被称为超新星,即恒星在坍缩成看不见的黑洞之前,会在爆炸中释放大量能量和光。

然而,研究小组的发现表明,如果新观测到的黑洞是由一颗典型的超新星产生的,那么它在坍缩前释放的能量将会把外围任何松散束缚的物体踢走。那么,第二颗外层恒星就不应该还在附近游荡了。

相反,研究小组怀疑黑洞是通过一个更温和的“直接坍缩”过程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一颗恒星只是自己塌陷,形成一个黑洞,没有最后的戏剧性闪光。这种温和的起源几乎不会扰乱任何松散且遥远的物体。

2、免疫疗法可阻断心脏瘢痕形成,改善心力衰竭小鼠的心脏功能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一种类似于治疗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的免疫疗法,也可能是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策略。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在心脏病发作、病毒感染或其他损伤后,心肌中通常会形成疤痕组织,这些疤痕会干扰心脏的正常收缩,在心力衰竭中起主要作用,导致心脏逐渐丧失向身体输送足够血液的能力。这种慢性疾病产生了一个不断恶化的反馈循环,只能通过现有药物减缓,但无法治愈。

作为这项新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人员对人体组织样本进行了研究,发现心脏中的一种成纤维细胞是导致心力衰竭中疤痕组织形成的罪魁祸首。为了看看这一发现是否能防止疤痕的形成,科学家们使用了含有相同类型成纤维细胞的心力衰竭小鼠模型。他们使用一种称为单克隆抗体的治疗性蛋白质来阻止这种有害成纤维细胞的形成,成功减少了疤痕组织的形成,改善了小鼠的心脏功能。

该研究小组使用遗传方法证明了一种名为IL-1 β的信号分子在促使成纤维细胞产生疤痕组织的一系列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考虑到这一点,他们测试了一种阻断IL-1 β的小鼠单克隆抗体,发现对小鼠心脏有益。单克隆抗体是在实验室中制造的调节免疫系统的蛋白质。

至少有两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单克隆抗体——canakinumab和rilonacept——可以阻断IL-1信号。这些免疫疗法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和复发性心包炎,这是一种心脏周围囊的炎症。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1、机器人让古老鱼类复活,揭示它们在陆地上的第一步

通过复制已灭绝物种的解剖结构和运动,科学家们希望克服化石证据的局限,并验证早期脊椎动物运动的理论。这种方法旨在为步行的演化提供新的见解。

从水到陆地的转变是 地球 历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今天,一个由机器人专家、古生物学家和生物学家组成的团队正在利用机器人来研究大约3.9亿年前现代陆地动物的祖先是如何从游泳转变为行走的。

在今天(10月23日)发表在《科学机器人》(Science Robotic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解释了“受古代启发的机器人技术”如何为探索古代鱼类的胸鳍和腹鳍在陆地上如何演化为承重结构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方法。

该团队希望他们的工作能够鼓励其他研究人员探索机器人技术的潜力,以研究已灭绝动物的生物力学。

2、30亿年前,一颗有4座珠峰那么大的陨石撞击了地球

数十亿年前,远在我们所知的生命出现之前,陨石定期轰击地球。大约32.6亿年前,其中一颗太空岩石撞击了地球,即使在今天,它也揭示了地球过去的秘密。

地质学家对远古时代充满陨石轰击的地球非常好奇,那时只有单细胞细菌和古细菌占据主导地位——一切开始改变的时候。第一个海洋是什么时候出现的?那么大陆呢?板块构造?这些猛烈的撞击是如何影响生命的进化的?

哈佛大学一个研究团队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30多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名为“S2”的陨石撞击有关,而今天在南非的巴伯顿绿岩带(Barberton Greenstone Belt)发现了地质证据。通过收集和检查相隔几厘米的岩石样本,并分析它们的沉积学、地球化学和碳同位素组成,研究团队描绘了迄今为止最引人注目的画面:一颗相当于四座珠穆朗玛峰大小的陨石撞击地球时发生了什么。

据估计,这颗S2陨石比杀死恐龙的那颗大200倍,它引发的海啸混合了海洋,并将陆地上的碎片冲到了沿海地区。撞击产生的热量导致海洋最顶层蒸发,同时也加热了大气。厚厚的尘埃云覆盖了一切,阻止了任何正在进行的光合作用。

但细菌是顽强的,根据研究小组的分析,在撞击之后,细菌的生命迅速恢复。与此同时,以磷和铁元素为食的单细胞生物数量急剧增加。铁很可能是被之前提到的海啸从深海搅动到浅水中,而磷则由陨石本身及陆地风化和侵蚀作用带到地球上。

他们的分析表明,铁代谢细菌因此会在撞击后立即大量繁殖。这种向嗜铁细菌的转变,无论多么短暂,都是描绘地球早期生命的重要拼图。根据他们的研究,陨石撞击事件——虽然被认为会杀死随之而来的一切(包括6600万年前的恐龙)——也给生命带来了一线希望。(刘春)


三年级作文:登上月球和火球有何感想

1970年“东方红卫星”法新社香港1970年4月25日电:中国把它的第一个人造卫星射入轨道的这个大成就,使西方观察家们惊讶闭陪袭得目瞪口呆。 他们不顾中国在核物理学方面所取得的飞快进展,特别是中国一再试验氢弹,一直坚持认为中国和西方相比,在技术方面是落后的。 英国《泰晤士报》1970年4月27日文章:中国发射空间卫星使俄国和美国对自己的安全产生新的不安情绪。 从昨天的反应来看,产生的第一个影响大概是,两国国内要求发展反弹道导弹系统的压力将会增加,并且使谋求裁军的工作更为困难。 戴维·博纳维亚自莫斯科报道:中国发射地球卫星使绝大多数俄国人完全感到惊奇。 不管苏联情报部门是否知道中国计划发射卫星,但是,毫无疑问的是,由于俄国最近关于中国的宣传,普通人是难以了解这一事态发展的。 苏联的报纸很难向它的读者解释,一个处于政治混乱状态的据说是落后和遭破坏的国家,怎么能把一颗比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还要大的卫星射入轨道。 英国《每日简报》1970年4月27日文章:毛泽东的第一颗卫星于24日飞进空间播送《东方红》乐曲。 昨天莫斯科电台和《真理报》仅用一句话报道中国的发射。 它们的们认为,毛泽东的人造月亮是打在俄国脸上的一记耳光。 这也轿兄是对莫斯科的一次直接的军事挑战。 一枚能把381磅重的物体发射到轨道上去的火箭,肯定能够把一颗两吨重的原子弹发射到乌拉尔以东俄国境内的任何地点,甚至完全可能发射到莫斯科。 对于美国来说,威胁可能还比较遥远。 但是威胁始终存在。 现在中国拥有能够往东越过太平洋打到美国以及往西可能打到英国和欧洲的火箭,只是时间问题了。 昨天一些美国科学家猜测要3年。 毛泽东的科学工有一种发展他们的核弹和火箭比西方敌对者们预测的要快得多的怪倾向。 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 “对美苏大挑战” 法新社香港1975年12月2日电:新华社今晚间接透露中国的空间技术达到了一个新阶段。 新华社用一句话报道了中国11月26日发射的一颗人造卫星返回地面。 观察家们乱州说,中国具有收回卫星的能力,就使它同美国和苏联———迄今只有这两国曾收回宇宙飞船———处于同等的地位。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 至此,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从轨道上回收卫星技术的国家。 这是参观者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参观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日本《朝日新闻》1975年12月3日文章:题目是“中国成功地收回卫星是对美苏大挑战,洲际导弹已接近部署阶段”。 中国收回人造卫星,表明制导技术有了划时期的进步,并且在为对抗美苏而独自研制战略武器方面也具有重大意义。 从最近相继发射两颗人造卫星,这次又收了回来,以及进行地下核试验等情况来看,可以认为中国研制战略武器的速度提高了,第一次试验洲际导弹等远程导弹和进行实战部署的时期日益迫近。 在美国总统福特访华前夕发射卫星,而在其访华高潮中收回这颗卫星,这也是意味深长的。 看来,这表明了中国领导有这样的意图:使美国感到中国的存在是举足轻重的,其军事力量是有前途的,并对一帆风顺的美苏接近制造障碍。 2003年“神舟”五号 “太空领域的竞争者” 美国太空网站2003年10月14日文章:题目是”中国发射载人飞船不会引发新的太空竞赛“。 虽然中国现在已加入了俄罗斯和美国的行列,成为地球上有能力将国民送入太空的极少数国家之一,但长期关注亚洲太空计划的美国分析人士说,他们认为不会形成三足鼎立的太空竞赛。 华盛顿的政策分析家说,他们认为此次发射本身是一个渴望在世界舞台上建立声望的国家姗姗来迟的成功之举。 一位分析家说,与北京被选定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地一样,“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就像是在对世界说:“我们来了。 ” 就连立场坚定的美国鹰派人物也在刻意淡化“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的战略意义,认为它未必会像46年前苏联发射人造地球卫星那样引起强烈的反响。 美国《国家利益》季刊2003年10月15日一期文章:中国吸取美国航天计划的教训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占美国的很小比例,它能否在今后10年或更长一些的时期内在载人太空探索领域实际压倒美国?答案是:能,而且不难。 中国航天计划的一切迹象显示,它采用的是可靠、成熟和花钱不太多的技术,而不是采用美国载人航天计划20多年来所依赖的那种引人瞩目的、危险的、目标过高的技术,把自己搞得财力枯竭。 过去10年指导中国航天计划的是一种谨慎但卓有成效的“乌龟胜兔”式稳步前进的设计与试验理念。 这预示着,未来数年中国的飞行与运载能力将得到极大增强。 日本《朝日新闻》2003年10月15日文章:题目是“中国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改写尖端技术‘势力图’”。 中国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发射给国内外留下中国繁荣昌盛、成为“世界技术大国”的深刻印象。 毫无疑问,以尖端技术为中心的世界“势力图”也将因此而改变。 载人飞行只有在火箭、生命维持系统和卫星 回收等技术非常可靠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印度等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至今尚未具备向载人飞行挑战的“技术上的基础实力”。 美国《华尔街日报》2003年10月16日文章:题目是“中国载人飞船的发射给美俄敲响醒钟”。 “神舟”所取得的航天进步,使得在公众中早已强烈的对这一历时11年的载人航天计划的热情再度升温。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所取得的成就绝非已告一段落,它只不过是中国航天员不断向美俄主导的文明太空探索和军事竞赛发起挑战的一个阶段。 法新社华盛顿2003年10月10日电:美国专家说,中国首次载人空间飞行行动将会点燃北京的战略野心,并将使中国处于与美国类似的军事轨道上。 美国国防部中国事务部门的陆军上校马克·斯托克斯说,此次行动确实能够增强中国的战略实力。 他说,中国的载人空间飞行计划不会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但他承认它将使中国成为一个“太空领域的竞争者”。 2005年“神舟”六号 “将与美国并驾齐驱” 路透社北京2005年10月13日电: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进入太空,加入了由立志探索宇宙的国家组成的精英俱乐部,对美国构成了重大挑战,可能具有军事意义。 华盛顿的世界太空和防御计划观察员约翰·派克说:“不爱冒险的美国决策者将不得不关注中国在太空竞赛中击败我们的可能性。 从政治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担心。 我们是硕果仅存的超级大国,也是唯一将人送上月球的国家。 如果中国把人送上月球的话,就会压低我们的气焰。 ” 2007年“嫦娥一号” 中国太空探索史的里程碑 美联社:中国迈出了登月第一步。 美联社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宣布星箭成功分离之后,立即发出《中国成功发射探月卫星》的报道:“中国成功发射首颗探月卫星,迈出了雄心勃勃为期十年的将登陆车送上月球并且返回地球计划的第一步。 中国国家电视台播出了火箭腾空而起的画面……” 路透社:“嫦娥”为登月计划作准备。 英国路透社24日发表评论文章说,伴随着对太空的梦想、科技的进步和爱国主义热情,中国发射了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文章说,“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是中国实施的第一次太空探测活动,这项工程是为2010年的月球车及之后的登月计划作准备。 法新社:标志中国全球地位的提升。 法新社24日发表文章说,中国首次发射探月卫星,这一创举标志着中国全球地位的提升。 欧洲航天局发言人雷内·奥斯特林克称,探月竞赛正在逐步展开,美国也正准备复兴探月计划,目标建造永久月球基地,以便开展火星探险。 越南通讯社:中国太空探索史的里程碑。 越南通讯社24日发表文章说:“中国迈出了三阶段探月计划的第一步,是中国太空探索史的新里程碑……” 韩国《朝鲜日报》:实现中国人的千年梦想。 韩国《朝鲜日报》首席评论员吴泰镇24日以《嫦娥一号实现中国人千年梦想》为题写道:“中国发射探月卫星,实现‘千年梦想’,全国都为此沸腾。 而我们只能在旁边静静观看了。 ” 2008年“神舟七号” 原定10月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将提前至本月底升空。 具体时间预计会在9月25日。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随“神七”上天的3名航天员中,将有1人执行舱外行走任务,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 多项新技术,中国自主研发 “神舟六号”于2005年发射成功后,“神舟七号”的发射事宜即被提上议事日程,比较权威的有今年上半年与今年10月两个版本。 目前较为肯定的时间是国庆节之前,因为“神七”的最佳发射窗口将在10月1日前出现。 最新消息称,7月时由北京运抵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神七”宇宙飞船目前已转运至发射场总装测试厂房。 “神七”飞船上运用了多项新技术,其中飞船气闸舱、舱外层空间服等均由中国自主创新研发。 太空舱返回地,选定内蒙古 据了解,“神七”在酒泉升空后,返回地点将定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管辖范围。 目前,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已全力备战太空舱回收的相关工作。 当地将有一支40人左右的回收应急队伍,配合军队做好太空返回舱搜索等工作。 近日召开的“神七”回收任务协调会,中央有关部门和内蒙古高层均有参加。 会议要求,落区回收的相关盟市、旗县和部门一定要强化协同作战意识,按照要求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方案、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积极主动承担任务,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确保各项工作及时到位,不出纰漏。 除了陆地回收搜寻外,“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联合指挥所日前也在北京航天城成立,决定由交通运输部救捞局独立承担“神七”的海上应急救援保障任务。 由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第二艘航天远洋测量船与此前曾执行过“神六”等搜寻回收任务的远望五号组成了“姊妹船”,届时将联合在海上执行太空舱搜寻和回收的任务。 重要一步,实现航天员出舱 自1999年以来,中国已成功发射和回收了6艘“神舟”系列飞船,完成了4次无人飞行和2次载人飞行任务。 这次“神舟七号”将实现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是中国继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2007年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后的又一次重大航天科技活动。 “神七”飞行任务试验大队大队长袁家军表示,和前两次相比,“神七”发射的挑战最大。 “神五”主要是考验飞船,“神六”两名航天员主要是参与飞船的在轨飞行工作,而“神七”航天员将承担之前中国尚无人尝试过的出舱行走。 而纵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计划,“神七”既是二期工程的第一步,也是奠定中国空间站技术基础的重要一步。

中国被孤立,被“TPP”拒绝入局,怎么破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也被称作“经济北约。 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 但随着谈判成员渐渐增加,美国在2008年2月宣布加入,已发展到12个成员国,最终很大程度上被解读为针对中国的一次美国主导世界贸易规则的行为,是意义与WTO相似的新区域贸易规则。 似乎直指中国的TPP谈判今天再次取得进展,这让中国市场走向的讨论炸开了锅。 随着美国和澳大利亚在知识产权和生物制药问题上取得进展,参与谈判的各国部长对后续取得更大突破抱有积极态度。 这次谈判本来原定只有两天的时间,但目前已经被延长到5天,并且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延长,似乎有一种不达协议不罢休的架势。 TPP症结:汽车贸易、新药专利保护会议延期的原因在于汽车贸易和新药专利的谈判上陷入了僵持。 其中汽车议题对日本至关重要,以丰田汽车为首的日本车商仰赖对美国市场的销售,日本希望能在汽车零件采购方面有灵活空间。 外媒援引消息称,在TPP谈判的汽车问题方面,美国和日本或达成一项纷争解决机制,其中包括罚金措施。 该机制将施压日本向美国汽车开放市场,并相应降低日本汽车出口到美国的关税。 而在新药专利方面,六个太平洋贸易伙伴国家正抵制美国推动的规则——保护生物药物专利八年。 知情人士向路透透露,六国坚持一个较短的保护时间——五年。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一位发言人说,美国没有就生物医药提出正明游式建议,但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国“继续努力创造解决方案,以达成协议。 ”药物的垄断时期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 因为这意味着这些国家需要面临更高的医疗成本,如果更便宜的替代品需要更长的时间进入市场。 而随着汽车业议题、新药专利保护有妥协的迹象出现,今日美国和澳大利亚在知识产权和生物制药问题上取得新进展,本来看似困难重重的TPP如今正渐渐向现实靠近。 这一次轮到中国被孤立。 为什么TPP没有中国?对比WTO追求的是降关税,TPP追求的是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包括什么呢?包括0关税、包括货物、服务全部自由流动,所有经济监管制度都必须统一标准。 细分领域有贸易和服务自由、货币自由兑换、税制公平、国企私有化、保护劳工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资源、信息自由。 说明白点就是禁止各种门槛、操纵、补贴等,而这些条件和贸易准则中国目前还远远达不到。 如果说美国的一切动作都在针对中国是有阴谋论之嫌,但在中国目前已经开始大跨步改革的节骨眼,现在在TPP上搞这么一出“火急火燎”,似乎多少都有点和中国过不去的意思。 从理论上和TPP的规则上说,任何国家都可以加入TPP,但惟独中国不行,用TPP一位官员的话说,“TPP是一个只禁止中国入内的俱乐部。 ”当然,TPP拒绝中国加入不会是从程序上生硬的拒绝,而是采用“绿色壁垒”的方式将中国拒之门外,反正中国就是不符合条件。 中国加入TPP到底难在哪里?首先是国有企业障碍。 TPP主张取消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支持、财政补贴和其他福利待遇的贸易条款,国有企业应同私营企业一道公开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公司治理结构和与政府相关的信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涉嫌违反符合行为,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纠纷解决机制。 中国的国企规模相当庞大。 财政部曾经公布数据,2013年我国的国有企业总资产104.1万亿,相当于GDP的近两倍,同年中国GDP58万瞎友亿。 而美国的国企规模很小,有统计生产总值仅占美国GDP的5%,美国联邦政府层面(即中央企业)仅有20多家规模较小的公司,而我国的中央企业多达112家,而且都是巨无霸,世界《财富》500强中,中石化、中石油和国家电网三家企业挺进前十。 所以,一旦按照条款,对等开放,中国必然吃亏。 而且,中国加入TPP协定的其他障碍也不小,环境保护、劳工权益、知识产权等,每样都是高标准。 其中,环境保护,贸易保护中是绿色壁垒。 TPP主张在生物和贸易多样性、多边环境公约、环境保护分歧领域、海洋渔业捕捞等方面提出高标准要求,2015年中国新环保法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环保法,可以行拘企业负责人,近期也出现1580万元的天价罚单,对我国环境保护起激神销到了促进作用,但要看到,这些工作还局限在环境污染层面。 劳工权益挑战不小,贸易保护中的蓝色壁垒。 美日等国提出的劳工贸易规则,注重劳工在商品生产中的工资待遇和环境条件,强调劳工的价值关注和企业对环境、消费者的人文关怀。 虽然这些年中国工人工资在上升,劳动力成本增长,但目前依然难以改变劳工价格相对低廉、工作环境和作息时间得不到保障,劳动者权益保护距离美日还有相当长的距离的事实,以及中国劳工组织在劳工者保护中的缺位问题。 美国的目的?美国通过TPP谈判可以对中国东盟FTA(自由贸易协定)起到制衡作用,削弱中国经济在该区域的影响力,确保其东亚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 一旦谈判达成,美国将在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等方面制定新的规则。 另一方面,由于自贸区具有对内开放、对外限制的特征,因此,在成员国之间贸易壁垒降低的同时,对区外经济体则构成更高的壁垒,会产生贸易转移的效果。 美国积极推进TPP的根本战略目标,就是保持和扩大自己的资源版图,重新构建信用体系,继续持保持美国超级大国的霸权地位。 有观点认为自由贸易是美国立国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因此推动国际之间的自由贸易对美国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 本来WTO承担了部分功能,但是目前WTO陷入僵局,日渐式微。 一但协议达成,WTO将名存实亡。 中国的现状及选择?TPP相关成员国一直在协商探讨相互争取利益,导致进度十分缓慢(有可能继续拖延),虽然TPP是开放成员国市场,亚当斯密也在《国富论》中一直强调开放市场少收税百利而无一害,TPP更是宣称零关税的香馍馍,但毕竟是国与国之间交易,中间牵扯到文化、传统、宏观控制(其实是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获取更多利益让他国获得更少)。 但是毕竟是有很大的利益在其中,所以一旦成立必将减少他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 而一旦外界需求减少,对于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来说是巨大挑战,中国的发展必然受其制约。 TPP把中国排斥在外,中国出口下降,经济更加萧条。 但中国也有应对措施。 TPP对于中国来说也不是非加入不可,TPP的很多条款高于国家主权,有诉讼要国际仲裁机构和法庭判决,而这些机构都在美国手里,假如中国加入TPP,那中国要吃很大的亏。 TPP这类协议从本质上来讲还是代表了大国的利益。 小国在协议中并没有发言权,先不说协议在诸多困难和利益因素前能否达成,协议签订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小国就已经沦为了被大国剥削的对象。 对中国来说TPP的条款条条与中国国策相背,想要跟着玩只能改国策或是低头,而这一点放到40年前还可能玩的通,现在中国手里有筹码,可以选择的很多。 现在中国需要做的就是跟周边国家签自贸协定,搞好一带一路,拉拢好俄罗斯和欧盟,专心走好自己的路,并没有必要对TPP感到惧怕。 中国已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现在大家都想跟中国经贸建立联系。 只要改革的力度够,步伐够坚决,美国演这么一出甚至会进一步增强中国对改革的决心和速度。 最后援引一段环球评论就是,中国人需要带着自信观察TPP的谈判进展,以对中国贸易利益的冷静权衡来评估我们加快推进亚太自贸区与是否参加TPP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问题上我方的着眼点一定要避免地缘政治化。 因此TPP签成签不成,对中国的利弊影响未必是美国人能拿捏得准的。 WTO的主导者也是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后来有了华丽转身的进入。 如今的中国有更高能力驾驭世界贸易形势中的不确定性,签城下之约的那类角色好像已不再属于我们。 商务部称对TPP持开放态度据商务部网站,10月5日,美国等12国经贸部长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历时5年多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以下简称《协定》)谈判结束。 各经济体均表示关注。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相关提问时表示,《协定》是当前亚太地区重要的自贸协定之一。 中方对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有助于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均持开放态度,希望《协定》与本地区其他自由贸易安排相互促进,共同为亚太地区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当地时间5日上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12个谈判国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举行的部长会议上达成基本协议,同意进行自由贸易,并在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广泛领域统一规范。 规模占全球4成的巨大经济圈将应运而生。 日本或将在扩大出口汽车等工业品及进口食品降价等方面受惠,但随着新设大米零关税进口框架以及下调牛肉和猪肉关税等部分开放措施,日方恐将在农业领域遭受打击。 为了把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政府将着手出台增强农业实力的措施。 TPP谈判始于2010年3月,日本于2013年7月加入。 谈判争取原则上取消所有产品的关税,缔结“历史上标准最高、最具进步意义的贸易协定”(奥巴马总统语)。 TPP囊括劳动者和环境保护、国有企业优惠限制等迄今贸易协定从未涉及的领域。 部长会议于9月30日开幕,为期两天。 由于谈判在生物药品及乳制品领域难以取得进展,会议日程被延长。 一旦TPP达成实质性的协议,有分析指出,这种关税同盟必将对中国形成巨大的贸易歧视与贸易转移效应。 亚太地区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对美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出口额占据着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 美国、日本、韩国和东盟都是排在中国前十的贸易伙伴,但中美、中日和中韩之间却没有签署双边自贸协定。 此外,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与日本、韩国、东盟在对没出口上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随着日本等其他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的加入,对中国贸易转移的效应会进一步地加大,TPP将会挤占中国出口市场,进而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美国内不少观点认为,TPP为中美关系提供了第三条道路:借助规则的力量,既可以确保美国对华长期优势,又能维持中国的长期增长和稳定,这是对美国最好的一种选择。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认为,从短期来讲,中国加入是比较难的,因为美国已经讲了,中国如果作为后来者要加入,必须一对一的和TPP的所有成员进行双边谈判,并且取得对方的认可,如果要和美国、日本进行双边谈判,并且要经过它们国会的批准需要很长的一个周期。 此外,从中长期来看,美国肯定会要求我们先签署中美的BIT双边协议。 最后,它还要看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措施和它所倡导的贸易投资新规则是否契合,以及未来假设TPP的文本协议公布了,我们对于其中很多边境后的规则的认可程度又将是什么样,这些因素都将决定我们是否会参加TPP。 美国国内多方反对TPP协议批评家认为该协议将让更多的工作与商业机会转移到国外,因为美国企业一直寻求利用新兴市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以美国劳工总会与产业劳工组织为首的民主党与工会认为TPP将伤害美国劳工,因为美国企业在将工作机会转移到海外方面有更高的自由度。 批评家希望得到有着谈判的更多细节,因为TPP谈判一直是在幕后秘密进行的,他们在等待具体条款的公开。 福特汽车在TPP协议签署后迅速回应称,建议美国国会拒绝TPP贸易协议,TPP协议未能解决汇率操纵问题。 TPP也是美国大选的热闹讨论话题。 共和党热门候选人特朗普反对TPP,他曾表示,“TPP是对美国企业的攻击,它不能阻止日本对汇率的操纵。 这是一个坏的协议。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表示,“华尔街与大公司又赢了,我们应该阻止跨国企业为追求利润而让我们做出牺牲。 ”

《大国崛起》第九集风云新途苏联讲的是什么内容?

大国崛起 第九集 风云新途(苏联)1917年11月7日,晚9点40分,伴随着这门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祥搏指政府诞生了!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 强国。 从彼得大帝改革开始,历经230多年的努力,俄罗斯民族终于第一次凭借国力而不仅仅是武力,占据了世界的制高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一个曾经对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超级大国,苏联在20世纪探索了一条国家发展的新道路。 这一前所未有的社会实践,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冬天是莫斯科最具风情的季节。 1924年1月21日,漫天的风雪席卷着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但这一天的莫斯科城没有风情,有的只是无尽的悲哀。 就在这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数万名工人、农民、士兵排着长队,来向他们的领袖告别。 苏维埃政权的缔造者——列宁,已经为这个新生的政权耗尽了最后一丝精力。 来自西伯利亚的狂风怒吼着,如同随风飞舞的雪花,每个吊唁者的脸上都充满了失落和彷徨,苏维埃的明天怎么办?谁来带领大家完成这段未竟的旅途?俄罗斯高尔基文学院 院长 谢·叶辛:俄罗斯人是非常适应非个性的社会生活,因此我们也就有了社会主义。 当我们联合起来的时候,我们就非常强大。 当我们为了一种思想或者围绕着一个人团结起来的时候,你明白我们非常需要英雄,为了这个英雄,我们可以战斗到最后。 俄罗斯是一个崇尚英雄、需要英雄,同时也是英雄辈出的民族。 在历史上,政治家的个性气质曾决定性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命运。 彼银局得大帝的改革,拉近了俄国和当时欧洲强国的距离;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造就了一大批独立思考的俄罗斯知识分子;而列宁对革命的执著,则使这片土地勇敢地承担起为人类开拓新航道的历史重任。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 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当时,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信仰者都认同: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领导的自下而上的革命,应该首先在工业基础发达的英国、美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发轫,工业基础薄弱的俄罗斯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深刻了解俄国现实的列宁则认为: “如果沙皇制度由于有了13万贵族,这些在自己的地区、各自行使警察权的封建领主,便能维持几个世纪,为什么我们不能依靠拥有13万忠诚的活动分子的党,坚持几十年呢?”。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俄国大革命是不是必要呢?我不知道。 但是它却发生了,因为这个国家崩溃了,那就是它为什么发生的原因。 它发生了,不是因为列宁计划了,而是因为列宁抓住了提供给他的布尔什维克的机会,来做他想做的事情。 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布尔什维克改造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信心,人们相信,在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将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人民将行使权力,所有人都有工作,再也不受剥削。 然而,建立新社会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十月革命四年后,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封锁和包围下生存下来,并刚刚平息了国内叛乱的苏维埃政权,遭遇了一场自下而上,突如其来的风暴。 这是画家弗·塞罗夫创作于1921年的一幅油画,它所反映的内容正是那场席卷全国的风暴。 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的灾荒,三千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 由于在刚刚结束的保卫新政权的战谨配争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显现出极大的威力,苏维埃政权决定继续推行对农民余粮的无偿征集政策。 然而,这个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一些富农甚至借机拿起了武器。 连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的坚强堡垒——喀琅施塔得的水兵们,也支持农民的要求。 俄罗斯高尔基文学院院长 谢·叶辛:当问题表现在要一碗粥、还是要理论的时候,人们通常会选择那碗粥。 你吃饱了那你就会去唱歌,如果你肚子里没食,那你只有沉默。 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因为战争以后,要想发展经济,没有其他的路。 外部世界的封锁包围和军事压力,国内的粮食危机和政治叛乱,促使苏维埃政权采用新的方式来发展经济。 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政权,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为此,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 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 ”1921年3月,苏维埃政权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并且首先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变余粮无偿征集为市场买卖。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徐天新:就是说呢,要对农民做让步,要允许农民能够个体地经营自己的经济,允许市场的存在,要利用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来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准备条件。 俄罗斯世界历史研究所 所长 阿·奥·丘巴利扬:当然了,这根本就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新政策的主要内容涉及商业、减税、允许小型企业存在,这一切都是试图使经济复活。 在商业领域,新经济政策刚开始实行的是直接用工业品换农业品,但是,俄罗斯大婶们却更习惯于货币交易,不愿意进行物物交换。 而且,工业品也迟迟到不了位。 于是,苏维埃政权宣布恢复国内自由贸易,重新建立银行系统。 今天,运营了85年的莫斯科国营百货商店,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然而,八十多年前,这里却很难看到外国人。 当时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俄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充满了恐惧,一心想把它扼杀在摇篮之中。 美国不仅拒绝在外交上承认它,而且华盛顿的官员们对请求去苏联的旅游签证的回答竟然是:“我们不知道有这样的国家!”。 在这样的敌视中,苏俄获得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之难是可想而知的。 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 哈默的父亲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同父亲一样,哈默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充满关注,他为苏俄带来了大批急需的医疗设备 。 就在这个办公室里,年轻的美国商人怀着极大的热情,倾听列宁畅谈新经济政策,其中最让哈默感兴趣的是工业领域。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徐天新:因为我们都知道,(苏联)国内战争打退了外国武装干涉,把外国资本家赶走了,那么现在胜利之后呢,列宁又同意外国资本家回到俄国,来经营一些当时苏联没有力量经营的一些项目。 特别像在西伯利亚开发矿产,采伐森林等等。 这个做法是非常英明的,非常有远见的。 10月28日,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这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哈默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 他在美国企业界游说,联络了30多家美国大公司,组成美国联合公司,将美国的产品运到苏俄,换取苏俄的物产,美苏的易货贸易由此开始。 但是,苏俄并不想单纯从国外进口产品。 列宁对哈默说:“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 ”嘎斯车是苏联时代的代表性符号之一。 而最早在苏联生产“嘎斯”车的,是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福特。 福特原先把苏维埃看做“势不两立的敌人”,声称除非苏联的意识形态变得适合他的口味,否则他“不会运一个螺帽去那儿”。 哈默劝他说:“要是这样,你会有太长的时间没法在那里做生意,那里可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事后证明,福特对这笔与苏联的交易十分满意。 在高尔基市,福特与苏联建立了汽车联合企业,从1932年起,每年有十万辆嘎斯牌客车和卡车下线,在苏联的道路上奔跑。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 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中国中央编译局 研究员 郑异凡: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1923年11月20日,列宁在苏维埃全会上说:“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将来,或什么抽象的幻影,……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这是列宁的最后一次公开演说。 在这张桌子上,历史永远定格在1924年1月22日。 列宁每天离开办公室前,都从这里撕下一页日历。 但是那天,他已无力撕下这页日历。 苏联人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兄长,一位和蔼的领袖,一个根据实践要求为俄罗斯谋划未来的舵手。 俄罗斯高尔基文学院院长 谢·叶辛:列宁给了人类一种鲜明的典范,即人类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有可能在他去世之后,俄罗斯走上另外一条繁荣的生活道路。 很遗憾,列宁所实施的这种实践活动最后还是没有继续进行下去。 我认为,整个世界失去了一个面向未来的机会。 接下来领导苏维埃政权的,是以行事严峻果断为世人熟悉的斯大林。 也许纯属巧合,列宁以发源于西伯利亚的大河——勒那河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化名,而他的继任者则以一种硬度很强的金属——“钢”作为自己的姓氏。 正如这两个姓名的文字意义一样: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保罗·肯尼迪:他们认为这个广大的国家,想要发展,必须集中所有的资源,必须限制资产阶级,限制资本主义体系,控制所有的资源,包括农业资源。 中国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研究员 左凤荣:斯大林就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所以,他就明确提出一个要贡税论,就是说要农民,除了他要交的粮食,应该交的国家任务之外,在工业品上,他要把工业品的价格定得更高一些,然后这样让农民买东西的时候付出更多的钱,就是说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来积累工业化的资金。 以工农业“剪刀差”的方式来积累工业化资金,意味着此前为保护农民利益而推出的新经济政策将被舍弃。 斯大林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 在斯大林看来,时过境迁,新经济政策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了,因为苏联需要的是速度。 斯大林经常说:“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落后者是要挨打的。 ”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过来,各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超过一战前水平的1.5倍。 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资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空前的繁荣让他们充满信心,并继续封锁苏联经济。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 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做斗争”。 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 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俄罗斯《斯大林传》 尤里·茹可夫:为了保证国家继续发展,必须采取新的、强有力的措施,因此,为了使国家不再成为一个农业国家,为了使国家不再从国外进口小到铅笔、大到飞机等商品,必须建立自己的工业。 这就是为什么要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而同样庞大的亚洲近邻——中国的境遇,也更加坚定了这个钢铁般的领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意志。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1929年5月,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讨论的内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剧院里灯火辉煌,主席台上挂着大幅的苏联地图。 报告人每提到一项建设工程,在地图上相应的地点就会亮起一盏小灯。 等到报告结束时,苏联地图上已经布满了五颜六色的灯光,一千多个迷人的亮点闪烁着。 俄罗斯《斯大林传》 尤里·茹可夫:第一个五年计划,整个的制定过程将近五年,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人们想把所有的各个方面都写进去,这样写的量就非常大,最后又想方设法减少它的内容,然后又增加了内容,最后的结果是通过了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容量,足足有三本这么厚的书。 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 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了一起。 就在苏联人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这一年,一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危机爆发了。 从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的疯狂下跌开始,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全球,袭击了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 教授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这是一个全球的大萧条,之前有很多关于社会公平的考虑,只有少数人像今天这样富有,而大多数人却没有从经济繁荣中获得利益。 那时候,美国社会的不公平程度很高,有意思的是我们又回到当时那种不公平的程度,历史惊人的相似。 随着经济的崩溃,人们开始知道资本主义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运作,应该有政府的作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美发达国家的损失是1700亿美元,而1929年到1933年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则到达了2500亿美元,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 而特立独行的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这时,欧美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 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中国中央编译局 研究员 郑异凡:斯大林的公开言论里面,我没看到他说什么要用西方的技术,整个五年计划,或者五年计划以前,用粮食,从农民那里征收的大量的粮食,征收来干什么,就是用来出口,出口换汇,然后用这个去进口国外的技术。 国外的这些设备进口了以后,当时国内不会运用,所以他当时讲技术决定一切的时候,就是说,我现在从国外买进了那么多设备,我这些设备得有人去掌握它。 拖拉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因为,它解放的是最广大的农业生产力。 就在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一个规模宏大的拖拉机厂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动工了。 十个月后,工厂建成投产。 这个奇迹般的速度,来自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有效运作,也来自苏联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利用。 拖拉机厂的建设者,除了苏联人,还有美国人和德国人,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就有730名。 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 1932年时,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 与欧美国家的整体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不仅是苏联的工业化成就,还有苏联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 1935年9月2日,苏联《真理报》刊登了这样一则不大的简讯:“中伊尔敏诺的采煤工斯达汉诺夫同志为庆祝国际青年节21周年,创造了风镐劳动的全苏新纪录。 在六小时一班的工作时间里,斯达汉诺夫开采了102吨煤,这是矿井一昼夜开采量的10%,挣了200卢布工资。 ”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开采量,因为它超过了普通定额的13倍!但一周以后,斯达汉诺夫又刷新了自己的纪录,一个工作日采煤175吨。 此后,斯达汉诺夫不再是一名普通矿工的名字,他成为一面旗帜,引领了苏联工业化进程中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技术革新运动。 在各行各业,无数个斯达汉诺夫的推动下,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劳动率提高了82%,大大高于原计划的63%。 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俄共中央主席 根纳季·安德烈耶维奇·久加诺夫:俄罗斯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十年以后,到1941年时,我们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它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 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 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 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通过国家力量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其中最成功的就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通过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加入政府干预的手段,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俄罗斯《斯大林传》 尤里·茹可夫:比如说英国的一个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汀,她就是《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在这本书的开始部分,书里的主人公在车厢的过道上讨论俄罗斯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一个非常准确的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反映。 在当时,苏联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功的光芒掩盖了快速工业化背后的问题。 多发一个月的工资,提供一套带电话的技术人员的住房,配备一切必要的沙发家具,一个家庭疗养证,两个电影院里永久的专座,这些就是苏联工业化道路上的精神偶像——斯达汉诺夫获得的物质奖励。 但成千上万忘我工作的建设者们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回报,尤其是广大的农民们,每天都不得不去面对严重的物质匮乏。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徐天新:斯大林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着一些致命的弱点,首先是经济发展不均衡,重工业、军事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轻工业、农业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特别是农业。 第二方面呢就是人民的生活没有能得到重大的改善,没有能够和工业发展同步得到改善,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的粮食的产量、人均的肉类的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保罗·肯尼迪:我认为,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吸取教训,认为任何计划都是危险的,任何长期考虑都是错误的。 我认为应该吸取更加微妙的信号。 就是说国家和地方政府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不过,计划经济在当时的成功,使人们不可能像今天一样去反思它的弊端。 更何况,当时的苏联,正面临越来越紧迫的战争威胁。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就在苏联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1937年,中国已经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日战争,而斯大林一直担忧的战火,最终也不可避免地侵入了这片广袤的土地。 这是莫斯科红场上的无名烈士墓,墓前的这簇火焰已燃烧了几十年,它象征着不屈的鲜血和顽强的灵魂。 墓志铭上写道:“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业绩万世永存”。 陵墓下面掩埋着数千名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牺牲的红军战士。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 一星期内,苏军损失兵力100万人以上,西部工业区全部沦陷。 希特勒微笑着声称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庆祝的仪式,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德军不仅被全线扼止,而且开始遭遇反攻。 希特勒不明白,已经失去西部工业基地的苏联,为什么会越战越强?俄罗斯《斯大林传》 尤里·茹可夫:如果我们没有在库茨涅茨克、扎巴洛日等地建立钢铁联合体,如果我们没有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车里亚宾斯克等地建拖拉机厂,我们就不可能将这些工厂直接建成坦克制造厂。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闻一;由于战争条件呢,采取了一种几乎是24小时工作制,就是机器不歇人休息,轮班倒制度,所以西伯利亚的工业也很快地发展起来了。 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 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 1945年5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的顶端。 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共损失兵力1000万,占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总伤亡人数的73%,苏联以2000万人的牺牲为代价,捍卫了正义,捍卫了和平。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一页,仅此一点,苏联就无愧于一个大国的称谓!在德军败局已定的1945年2 月 ,当时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三个国家——美国、苏联、英国的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雅尔塔会晤,一起商谈确立战后的世界格局。 这是世界对苏联强大的军事政治力量的承认,也是对苏联所承担的大国责任的尊敬。 在20世纪中叶的万里晴空之下,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隔洋相望,共同主导了世界未来几十年的走向。 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闯入了太空,它的身上镌刻着“苏联”的字样。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号飞船,第一次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 从太空俯瞰地球,是人类文明的高度,也是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高度。 任时光流逝,这一高度将永载史册。 而能否超越这一高度,将取决于俄罗斯一代代领航者的视野是否足够高远。 这是一本被封存了五十年的书,它的是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 1935年,罗曼·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苏联,在苏联他处于鲜花和欢呼之中。 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 ”中国中央编译局 研究员 郑异凡:当时他们到那边去看了以后呢,确实也发现了,苏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当时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还有当时的官僚主义的作风,还有广大农民和一般老百姓的贫困生活,还有国内他们,有意识地封锁国外的情况。 在日记中,罗曼·罗兰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出于对苏联的热爱,罗曼·罗兰决定这本日记五十年后再发表,他不想因为这本书造成对苏联的哪怕一点点伤害,他认为五十年后,苏联一定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 1984年,罗曼·罗兰的《莫斯科日记》正式发表了。 但是,苏联的领袖们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期待的那样,及时发现和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 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苏联的迅速崛起是20世纪引人注目的大事。 作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它的经验和教训,都成为人类发展的宝贵财富。 因为,对历史的判断,必须用大尺度来衡量,社会变革的完成可能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 对一个伟大的民族而言,挫折意味着新的出发。 今天,俄罗斯已经走在了民族复兴的道路上。

标配超声波指纹和2K直屏 红米K80系列再次被确认 参数也已
30万内超过300马力的燃油SUV 新款捷尼赛思GV70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