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组织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在出口方面表现强劲 海外话中国

世贸组织首席经济学家

世界贸易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拉尔夫·奥萨近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中国在出口方面表现强劲。中国政府出台的经济刺激措施有助于提振国内需求,进一步平衡国际贸易。


我国经济发展 外贸扩大 为什么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请详细分析

中国在出口方面表现强劲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总量由1985年的8964.4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余万亿元,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5年的15.64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56万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由1985年的第32位上升到目前的第3位。 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随着依存度的不断增长及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前景也不容乐观。 外贸依存度上升速度过快,数值偏高外贸依存度也叫对外贸易系数,它是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在该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 当时我国的外贸管理实行中央统一管理、统一规划机制,外贸依存度仅在7%-10%之间;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受1994年汇率体制改革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大幅波动缓慢上升,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12.4%,外贸依存度在30%-43%之间徘徊上升;第三阶段是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逐步加快,外贸依存度不断攀升,2008年已达68.69%。 从理论上说,中、小国家由于资源紧缺及国内市场对单一产品的需求有限,本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无法在国内实现销售,因此大多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外贸依存度随之偏高。 对大国而言,由于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多,潜在国内市场容量大,因此外贸依存度会偏低。 但是与理论推测相反的我国依存度却在逐年上升。 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出现小国经济才有的特征,外贸依存度已超出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为41%,其中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达38.4%,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达51%。 与世界其他大国的外贸依存度进行对比,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不仅高于美国(25%)、日本(22%)等发达国家,也比印度(31%)、巴西(25%)等发展中国家高。 外贸“短板”的内外因素透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为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我国外贸快速增长的同时,外贸出口依然存在着较大的隐患,使得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依存度过高,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近年来,尽管我国外贸商品结构有所优化,但出口竞争力高的产品依然集中在服装、鞋类、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不具有国际竞争力。 同时,由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长期走低,恶化我国的贸易条件,导致出口贫困化。 战略资源产品和高新技术进口依存度不断攀升,缩小了我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回旋余地:近年来,我国战略资源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对外依存度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我国矿产品资源总体储量不足,需求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脱节,尤其表现在需求量大的富铁矿,锰、铬、钾、盐、铜、铝等大宗矿产上。 据估算,我国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能够保证2010年需要的仅有24种,能够保证2020年需要的仅有6种。 另外,资本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依存度也偏高。 目前我国一般仪器仪表的进口依存度为52.87%,中档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依存度超过60%,大型高精度仪器仪表和大型民用飞机及计算机芯片进口依存度也几乎高达100%。 这些战略资源产品和高科技产品过高的进口依存度,不仅会造成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技术上形成对国际市场的长期依赖,影响到我国科技进步的速度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还将加大我国经济受到外部经济影响的概率,对今后中国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隐患。 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外贸依存度高,加剧我国外贸风险:在国际贸易中,市场范围越大,个别市场的影响就越小,该国受外部经济影响的程度也就越小,经济就越安全,反之,风险就会增大。 目前,虽然我国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但外贸进出口主要集中于欧美、日本、东盟、韩国等少数国家及地区,新兴市场的市场份额增长一直偏低。 由于进出口市场高度集中,我国的进出口受到这些国家经济变化的直接影响,尤其是欧盟和美国,在进出口市场如此集中的情况下,不仅容易引起贸易摩擦,而且一旦主要进出口国市场发生变化,也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稳定与发展,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 美国次贷造成危机对我们来说是个启示。 加工贸易占比过高影响国际竞争力:加工贸易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发展,之后比重迅猛上升,目前加工贸易已占我国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 与一般贸易不同是,一般贸易的生产和加工都在国内完成,产品的附加值高,而加工贸易则是“两头在外”,与国内产业关联度不高,对国民经济贡献不大。 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方式多是产品初级加工和低技术含量的产品,核心技术被跨国企业控制,并没有转移到我国。 同时,由于大量使用资源性产品和能源性产品,加剧了国内资源和能源供应的压力。 过度依赖外资降低了我国外贸的主导地位: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外资企业的增长来实现。 外资企业掌握着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一方面,生产的核心技术由外方掌握,我国只负责生产链条中技术含量较低的环节;另一方面,出口渠道由外方控制,使得我国缺乏发展外贸的主动权。 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外资企业撤资,将对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严重的冲击。 对外贸易摩擦加剧,贸易环境恶化:截止2007年底,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针对中国发起了600多宗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保障措施及特别调查,我国约有71%的企业和39%的产品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损失惨重,已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之一。 目前贸易伙伴间的摩擦趋于频繁化、长期化,所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已从微观化、企业化向宏观化、制度化层面发展,贸易摩擦方式也从过去的关税、配额许可证等向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以及社会和劳工标准转变。 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问题也已经成为欧美以外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付我国产品的常用措施。 第三产业比重过小,不利于我国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一般而言,第三产业的可贸易程度比较低。 GDP构成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越低,外贸依存度就会越高。 目前美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高达75%,日本为65%,而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33%。 长期以来,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增加提高外贸竞争优势的难度。 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进出口:从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的相关分析看,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 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前提下,人民币升值,则外贸依存度下降;人民币贬值,则外贸依存度上升。 可以说,我国外贸依存度的较快提高,人民币贬值是一个重要原因。 从2003年至今,人民币受到来自多方因素的影响,汇率有所上升,出口受到影响,如2008年人民币汇价不断上升,我国出口企业的困局开始逐步显现。 被外界视为中国出口情势指标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今年春交会出口交易遇冷锋,广东团首日成交额比上届减少近5成,纺织品企业的定单也减少了20%。 贸易复苏的前提条件及展望实行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我国拥有13亿人口,国内市场容量潜力巨大,这也是很多外商看好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应该在保持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增长的同时,努力扩大国内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影响。 目前应尽快把扩大内需的重点从投资转向消费,促进消费需求的较快增长,将我国的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建立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基础上。 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形成我国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为此,应采取财政手段和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 通过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减轻百姓就医、养老、教育和住房等负担,提高职工收入和个人所得税征税标准,间接增加老百姓的可自由支配收入,为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提供支持。 调整产业结构,重视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根据国内产业升级的需要,对加工贸易商品分类目录进行动态调整;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扶植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把劳动力优势同国内外资本或高新技术中的制造业相结合,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增强国内产品配套能力,提高出口商品国产化率,并加强与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合作,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企业设立研发和营销中心,承接外资高端加工贸易产业和环节的转移;提高加工贸易在国内采购的比率,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国内采购,延长国内产业链,促进加工贸易的产品国产化率;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对高科技产业给予金融、税收和进出口政策等倾斜性扶植,培育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群体。 对于我国依赖进口的原料、原材料,比如石油等,更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早日研究出其替代品,减少进口,避免受制于其他国家。 实施外资多元化战略,缓解贸易摩擦:为减少市场过于集中带来的贸易摩擦,我国必须继续调整进出口市场格局,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为主的基础上,在新的层次上发展与周边拉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使我国出口市场在全球形成合理地、有层次地多元化格局,降低对特定贸易伙伴和特定进出口商品的依赖程度,对于国外反倾销对象的一些重要产业产品,可以通过企业开发差异化产品实现出口产品多元化。 促进加工贸易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点,未来应提升加工贸易产品的档次,努力切入更高的产业环节,增强加工贸易的国内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发展具有高附加值、高新技术、高创汇的项目,继续利用加工贸易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转移,充分吸收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设计标准,加大加工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同时应逐步开放服务业市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特别是鼓励有优势的服务贸易出口,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使之成为未来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改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制度:鉴于人民币贬值曾是刺激我国外贸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造成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的主要因素,要将人民币汇率稳定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完善人民币的形成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制度。 此外,国内企业可以通过走出去,将生产厂建立在目标市场当地,避开贸易壁垒,降低顺差额,使得我国的国际收支趋于平衡,进而可以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使得我国的货币发行能够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减小因为热钱流入增发货币引起的通胀压力。 重视节约资源,维护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我国的能源资源保护战略,建立和完善重要资源保障制度。 首先,制定境外资源利用战略,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性投资,中国除了在海外寻找能源供应地以外,还应积极推进与国外在节能技术领域的合作;其次,加强资源导向型对外投资,进行战略性资源储备;再次,政府应制定国家节能计划,制定各种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奖励性和强制性措施,加强监管,走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此外,要建立更合理的政府业绩考核体系。 改变以追求贸易目标增长为对外贸易政策核心的做法,转变观念,建立科学评判外贸政策和政策实施效果的指标体系,将以往立足于进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转化为将“以质取胜”确立为整个外贸政策的核心。

进出口中国情况

根据2012年8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中国在2003年至2011年间货物进出口贸易表现出强劲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达到惊人的21.7%。 2011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连续三年保持全球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的地位。

中国

在这十年间,中国经济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得益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契机。 中国采取了内外需并重的策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化的进程。 在此期间,中国货物贸易发展迅速,出口和进口均保持稳定增长,2011年占比分别提升至10.4%和9.5%的世界份额。

经济学家

同时,服务贸易领域也实现了显著进步,中国成为服务贸易大国。 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4191亿美元,年均增长19.3%,出口和进口世界排名分别升至第4和第3。 外资直接投资方面,中国累计吸引7164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在2011年达到1160亿美元,全球排名升至第二,继续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对外经济合作步入良性轨道。 截至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到318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46.4%。 双边经贸关系不断拓展,已建立160多个合作机制和150多个投资协定,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建立了经济高层对话,并建立了15个自贸区,签订了10个自贸协定。

世贸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然而,报告警示,未来中国推进对外开放的任务依然艰巨。 面对新的形势,中国需要调整开放战略,重视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平衡,改革适应开放型经济的体制机制,积极防范风险,以开放推动国家整体发展、改革与创新。

扩展资料

国家(地区)与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进为购入,出为外销,进口和出口的综合。 2012年8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称201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二。

什么是中国发展模式

中国发展模式(China development model ;Chinas development model)。 中国发展模式[1],简称为中国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选择的不同于西方的却又比较适合自己的独特的一种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 中国发展模式 中国现已成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后最大的赢家。 任何到访亚洲的人都会认识到,西方在金融和经济能力方面的声望严重受损,而中国名声大振。 幸运之轮正在转向。 “中国奇迹”是2009年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 中国经济和工业实现了“惊人崛起”。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可敬的典范,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都可以从“中国经验”中获益。 中国发展模式是这个世纪最值得研究的话题之一。 中国的改革无疑是成功的,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许多主要经济体经济均出现下滑,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快发展。 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创造了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从而造福了千百万人,使他们摆脱饥饿,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可能。 它涉及几个关键词——民生为大、渐进改革、文化觉醒;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的概括,是“危机之年”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总结,一串关于中国的组合词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奇迹”到“中国经验”,从“中国现象”到“中国精神”,从“中国模式”到“中国道路”,还有“中国活力”、“全球化中国”、“中国火车头”等等,“中国(China)”成了国际最流行的词之一。 “中国无愧为2009年全球风云国家” 2009年底,“中国工人”作为唯一群体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 这份周刊的常驻北京记者奥斯汀·拉姆齐认为,千千万万的中国工人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他们正在引领世界经济复苏。 美国《华尔街日报》说,中国是世界经济免于陷入“深渊”的一大因素。 一年多前,国际金融危机袭来,保持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遭遇新世纪来最严峻的挑战。 2009年初,我国政府坚定提出“保八”目标。 对此,许多国际研究机构和经济学家的反应并不乐观。 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纷纷调低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指标,而有些西方媒体争相报道:“中国经济的最后支柱不再坚挺”、“中国只是一个身陷囹圄的大国”……怀疑声此起彼伏。 一时间,中国经济前景被描绘成一片灰暗。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 困难前所未有,措施同样前所未有。 面对“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中国毫不畏惧、迎难而上,果断出台一系列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 6.1%、7.9%、8.9%……中国经济逐季回升,世界各国惊讶地注视着这个在逆境中依旧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 人们比以往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强劲脉动——不仅全年“保八”已无悬念,而且回升速度和幅度均远远领先于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 中国经济以一条鲜明的“V”形反转曲线,平息了当初有些人“U”形、“L”形、“W”形等猜测,向世界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中国最新经济数据鼓舞世界”、“中国成为第一个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中国成了世界经济‘新的发动机’”……国际舆论赞誉纷来。 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主任洪平凡说:“2009年将作为非常特殊的一年载入世界经济史册,而中国经济在这一年的表现将成为其中突出的一章。 ”巴西《圣保罗页报》特邀专栏记者艾伯蒂·菲斯洛教授2009年12月撰文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其对全球经济稳定与恢复所做出的贡献,使古老的“未来之国”越来越成为现实。 中国无愧为2009年全球风云国家。 印度新德里政策选择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问题专家莫汉·古鲁斯瓦米说,2009年中国在发展经济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防止经济下滑方面,中国领导人表现出卓越的适应能力及迅捷的反应能力。 “中国经济的强劲反弹,为世界工业生产的复苏创造条件” 国际金融危机袭来之初,中国政府曾言,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世界经济最大的贡献。 诚如斯言,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应对和处理国际金融危机的“稳定器”,对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说,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不仅为稳定中国市场,而且为稳定世界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在法国《费加罗报》上撰写题为《中国让经合组织走出衰退》的文章指出:“感谢中国。 经济复苏已得到确认,并扩散至所有发达国家,这要部分归功于中国经济的活力。 ”经合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约尔延·埃尔梅斯科夫表示,中国经济的强劲反弹超出预期,为世界工业生产的复苏创造了条件。 德国《商报》2009年11月报道认为,中国很好地抵御了全球经济严重下滑的冲击,这对其他亚洲经济体是利好,对全球经济也是一个有力提振。 一些韩国媒体纷纷指出,韩国经济复苏是“搭上了中国经济便车”。 当2007年夏天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进而演变成国际金融危机之时,国际上只有极少数有识之士断言:中国是解决这场危机的“金钥匙”,它能开启漩涡中的世界经济大门。 而联合国发表的2009年世界经济报告指出,如果中国能够在2009年实现8%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达到惊人的50%。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经济及国际关系教授麦克·默尔认为,2009年,中国真正加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中“领头国家”的行列;要摆脱危机,中国扮演着关键角色。 美国《福布斯》杂志刊文指出,中国是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源头。 “中国创造了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从而造福了千百万人” 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引来世界热议“中国模式”的话,那么,“危机之年”的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更助推了这一讨论。 一串关于中国的组合词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奇迹”到“中国经验”,从“中国现象”到“中国精神”,从“中国模式”到“中国道路”,还有“中国活力”、“全球化中国”、“中国火车头”等等,“中国(China)”成了国际最流行的词之一。 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维为认为,“中国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独特的一种发展模式,它涉及几个关键词——民生为大、渐进改革、文化觉醒。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东亚问题学者马丁·雅格斯说,中国目前选择的是一个比较合适的经济战略,跟西方确实不同。 “中国模式”是这个世纪最值得研究的话题之一。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刊文说,中国的改革无疑是成功的,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许多主要经济体经济均出现下滑,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快发展。 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创造了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从而造福了千百万人,使他们摆脱饥饿,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可能。 俄罗斯政治基金会负责人维亚切斯拉夫·尼科诺夫在俄《消息报》上撰文指出,“中国奇迹”是2009年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 埃及第一大报《金字塔报》副卡迈勒·贾巴拉说,中国经济和工业实现了“惊人崛起”。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可敬的典范,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都可以从“中国经验”中获益。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发表文章说,中国已成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后最大的赢家。 任何到访亚洲的人都会认识到,西方在金融和经济能力方面的声望严重受损,而中国名声大振。 幸运之轮正在转向。 牛年牛气冲天,虎年生龙活虎。 展望2010年,沃尔夫预计中国经济将增长9.3%,而且这种增速是可持续的。 世界银行认为,中国经济2010年将全面复苏。 联合国2009年12月发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说,发展中国家将成为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中国经济增长将达8.8%。 日本《钻石》周刊在虎年新年号中载文认为,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进一步恢复。 由于内需看好,加上外需也将有所恢复,虎年中国经济将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态势。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中国经济这艘在汹涌波浪中奋力前行的巨轮,还将努力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纪念二胡大师闵惠芬 他们从五湖四海相聚上海
大金砖 未来可期 国际观察 全球南方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