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斯蒂芬·霍金在2010年出版的论著《大设计》中毫不留情地指出“哲学已死”,因为当今的哲学已经跟不上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现代发展的步伐”,它们无法对宇宙的存在方式提供真正有启发的理论图像。应当说,霍金的这种主张并不新奇,海德格尔早在1964年就已经提出了他的哲学终结论:随着尼采和马克思对柏拉图主义的形而上学的颠倒,哲学达到了最极端的可能性并进入其终结阶段。哲学将转变为诸多关于人的经验科学,这些科学“将很快被控制论这样一门新的基础科学所操纵”。
熟悉哲学史的人们都知道,海德格尔的“哲学终结论”并非孤例,黑格尔、德里达和罗蒂等哲学家在不同时期出于不同动机提出过各种版本的“哲学终结论”。尽管如此,哲学如今在现实世界里并没有走向终结,无论是在欧陆哲学中还是在分析哲学中,都有一批哲学家在智识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尽管“哲学终结论”并未在现实中彻底实现,虚构的文学领域却构想了让哲学完全消失的世界。1931年,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在他创作的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中生动描绘了一个“美好”得足以让哲学完全缺席的科技帝国。
在这个完全由先进科技操控一切的新世界里,民众就像伊甸园中的绵羊那样过着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人们一出生就确定了自己的命运和社会地位,免去了人们在自由选择时所经历的焦虑与不安;民众将永葆青春,不再会遭受痛苦的折磨。丰裕的物质产品与刺激的影视娱乐则让民众的身心始终沉浸于不断掀起高潮的狂欢之中。在这个安排得井井有条的新世界里,抽象枯燥的哲学思辨按理说根本不可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但令人困惑的是,在这个新世界出生的低种姓成员的启蒙教育中,只要他们伸手触及包含哲学思想的书籍,他们就会反复遭受强烈的电击,直到他们无可逆转地形成厌恶或畏惧哲学的封闭心智。支配“美丽新世界”的权力精英何以要处心积虑地培养这种封闭心智?这种封闭心智对一个人的自由而健全的发展究竟会产生何种负面影响?如何运用哲学的智慧来克服封闭心智的傲慢与脆弱?布莱恩·麦基基于其对哲学和人性的敏锐洞识,在他最后一部作品《终极问题》中为澄清上述疑惑提供了诸多引人深思的启示。
《终极问题》,[英] 布莱恩·麦基著,刘小涛 周从嘉译,轻读文库|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4年5月。
哲学与人类之有限
任何致力于形塑华丽幻相的宏大叙事都经不起对其细节的考察。在赫胥黎精湛的叙事技巧的推进下,这个美丽新世界逐渐显现出它的丑恶面目:民众没有痛苦,是因为有唆麻这样的毒品在麻痹痛觉神经。民众永葆青春,是因为可能出现衰老征兆的人都会被专业人士及时高效地悄悄处理掉。民众没有自由选择的重负,是因为他们从一出生就被冷酷地确定了社会等级,基因技术与心理操控技术扭曲了低种姓成员的正常心智,让他们“把舒适与倒立状态联系起来”,以至于他们会发自内心地喜爱他们“无法逃避的被奴役的社会命运”。
对于精通哲学的读者来说,他们很容易就会将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与弗朗西斯·培根所构想的“新大西岛”联系起来,而新大西岛的灵感在很大程度上又导源于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与《克里提亚篇》中提出的关于亚特兰蒂斯的岛国神话。据说,亚特兰蒂斯是一个在远古时期位于大西洋中心的海上强国,这个国家凭借卓越的知识和强大的技术征服了欧洲与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但正是在这个不断征服扩张的过程中,居住在亚特兰蒂斯的人们变得越来越“骄横跋扈”和“以权势凌人”,让“这个光荣的种族堕落到邪恶的境地”,终于触怒了众神之王宙斯。仅仅在一天一夜之间,对自身的强大繁荣无比自信的亚特兰蒂斯被众神降下的地震和水灾所摧毁,最终沉没到了大西洋底。正是这个颇为不详的神话结局,昭示了美丽新世界可能堕入的阴暗未来。这个新世界的支配者之所以苦心孤诣地要封禁哲学、埋葬历史,就是不希望让自己的民众意识到这种可能动摇其心志和信心的严酷命运。
图像小说《美丽新世界》书页。
姑且不论这个美丽新世界的真实科技水平究竟如何,不难看出,它的权力秩序的正当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众对其科技实力的强大自信或傲慢自大上。这种在美丽新世界中甚嚣尘上的傲慢心态实际上导源于尼采所谓的“科学乐观主义”。作为对立于古希腊悲剧传统的流行思潮,科学乐观主义深信一切事物都可以被科学认识,一切问题都可以被技术解决。当科学乐观主义受其强烈妄想的鼓舞时,就会在逻辑的界限上盘绕着自身并最终“咬住了自己的尾巴”,由此形成的封闭心智将任何无法被科学和理性解决的问题统统打成没有意义的胡说或形而上学的伪问题。
在麦基看来,这种傲慢的封闭心智之所以会普遍形成,是因为某些所谓的智识精英从根本上遗忘了人类在智慧与能力上的局限性。纵观哲学史,苏格拉底的无知之知、柏拉图洞穴壁上的影像、培根的四大假象、康德的二律背反、维特根斯坦语言的界限以及海德格尔的被抛境况等大哲学家精心构造的哲学隐喻或哲学论题,无不在提醒人们要意识到自身的生存和认知的有限性。但现代科技为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成就,让越来越多志得意满的智识精英遗忘了这个源自哲学传统的质朴而又紧要的人性洞识。
众所周知,科学并非超验的教条,而是需要人类的经验不断确证其合理性与可靠性的知识。但正如麦基指出,没有任何事物的移动速度可以超过光速,也没有任何人的寿命可以超过两百岁,因此任何人的经验都不可能超越两百光年的范围。尽管人类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相较于在时空上无限的宇宙,这些经验终究是太有限了。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在任何历史时期掌握的科学知识都拥有在面对未来新经验时遭受修正和反驳的可能性,人类永远不应当假定自己的科学探究已经掌握了不容置疑和不容反驳的绝对真理。
布莱恩·麦基(1930—2019),英国著名哲学家、音乐评论家、政治家与诗人,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客座教授,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与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的院士,曾在英国广播电台等重要媒体担任普及哲学的职业主持人。
人类的认知不仅受到人类经验的时空限制,而且还受到人类认知工具的限制。相较于蝙蝠等其他生物,人类的诸多感官可以直接知觉到的范围是比较有限的,它们无法感知到其他生物可以感知的大量事态。虽然现代科技发明的观测工具大大拓展了人类感知的范围,但这些工具也只是把原先无法直接感知的事态通过诸多技术关联到人类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上,因而从根本上还是没有超越人类的科学和理性可以为之立法的现象世界。就其有限的本性而言,仅凭人类的理性和科学“无法理解全部实在”,一旦它们要僭越现象世界而对本体做出仓促的论断,就会陷入二律背反的智识混乱。
可以认为,在人类凭借理性与科学而得以掌握的“已知事物的边界之外,无知无限地延伸着”。不仅如此,在已知事物的理解版图内部也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的、不可理解的区域”。科学探究形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语言,这种语言依托的是一般性术语,它缺乏独特性。但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的许多实体、事件和情境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的感知和经验也是如此,因此它们无法在理性语言中找到与自身一一对应的丰富语词。正如资深乐评家通常都会承认的,巴比罗利指挥的马勒的第九交响曲所演绎的那种陷入困境而阴晴变换的人格,无法用抽象的心理学术语进行充分的描述,而只能用诗性的语言迂回地加以呈现,冰冷的科学语言无法让人们透彻理解幽深高远的审美意境。独特的、直接的、非理性的感受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元素,有限的理性语言却压制和扭曲了这样的生活经验。
麦基希望人们能够意识到,由于自身所处时空的局限性和寿命的局限性,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局限于“漫长宇宙长河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落”,“世界自身以及它独特的存在,都在向我们暗示其他实在之物的存在,以及它们不一样的存在秩序”。然而现代科技所造就的繁华世界让许多平庸之辈变得“莫名其妙的自负”,他们遗忘了人类的知识和力量的局限性,将自身的心智封闭于既定的秩序和价值之中。这群庸常者确信自己“拥有巨大无比的创造力,却又不知道应该创造些什么”,他们自以为“可以主宰一切事物,却又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他们在“充盈富足中茫然不知所措”,尽管他们“掌握了更多的手段、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技术,但结果不过是重蹈以往最不幸时代的覆辙”。他们在专断的权力借助现代科技编织的舒适迷梦中麻痹了自己的心智和良知,蜕变为一种丧失了否定、批判和超越现实的能力的“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为了廉价的舒适和刺激而欣然接受让自身附属于机器的被奴役状态,他们不仅不再有能力去追求,甚至没有勇气去想象与现实不同的另一种更为自由和公正的生活。
麦基不无嘲讽地指出,这种人在傲慢的封闭心智的驱使下,“蜷缩在自己所处的时代”,自以为他们所鼓吹的理念和价值可以支配整个天下的秩序,但事实的真相恰好相反,“他们的时代很快就会随风而逝,能留下来的或许只是一点点记忆,毋宁说更像是永不止歇奔涌向前的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小片浪花”。单向度的人的封闭心智貌似傲慢强硬,实则卑怯脆弱,很难赢得健全心智的认同与尊重。但对于庸常心智来说,重要的并不是他们所信奉的事物的真实性。即便是迷梦与幻相,只要能够让他们的情绪持久摆脱种种痛苦与不快,那么他们也乐意在这种幻境中继续陶醉下去。令人遗憾的是,在封闭心智炮制的迷幻状态下,一个人并不能长久保持这种不受任何负面情绪侵扰的“理想状态”。
布莱恩·麦基(右)与哲学家以赛亚·伯林。
现实中的“楚门的世界”
《楚门的世界》是由彼得·威尔执导的一部情节离奇的经典科幻电影。男主人公楚门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名叫海景镇的小城,他在表面上过着与常人无异的美满生活,周围的每个人都对他表现出了友善与尊敬。但实际上他是奥姆尼康电视制作公司收养的孤儿,公司制片人克里斯托弗将楚门的一生精心打造成了一系列面前全球同步播出的大型真人秀。楚门身边的所有人(包括他的家人和好友在内)都是这个大型电视节目的演员,他们联合起来制造种种谎言,让楚门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幸福的温馨世界之中。
尽管这个机制顺利运作了三十余年,但它终究还是出现了意外。当按照剧情设定已经在暴风雨中溺死的“父亲”以流浪汉的形象重新出现在楚门面前时,即便化装成群众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架走了这个失控的演员,但这起意外事件还是激发起了楚门长久以来对弥漫于自己生活世界的谎言与幻相的怀疑。他想要走出海景镇,到外部世界去寻找在这个封闭环境下无法获知的真相。然而,当楚门下定决心要走出庸常的生活去追寻自己的理想时,他遭到了来自工作、家人、朋友乃至匿名权威的各种阻力。当他驾驶汽车离开海景镇时,他就会莫名其妙地碰到各种严重的交通堵塞。在费尽周折避开了交通堵塞之后,楚门刚驶出这个城镇,又不幸遇到了一群身穿白色防化服的工作人员,他们以规避核泄漏的辐射污染为由,将楚门强制遣返回他的住所。
电影《楚门的世界》剧照。
在经历了这一连串的挫折之后,楚门感到自己生存的根基开始动摇,他本能地觉得海景镇这个封闭世界越来越不可靠,但又不知原因何在。于是他的情绪不时陷入一种担忧不安、紧张烦躁的状态,尽管他的亲友对他依旧友善亲切,但他总会在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事情上骤然情绪失控,并在此后一段时间处于“茫然失其所在”的精神状态。楚门在这种境况下所深切感受到的,恰恰就是任何沉浸于迷梦与幻相的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感受到的焦虑。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焦虑是有意义的,原始人最初的焦虑经验,就来自野生动物的尖齿利爪的威胁警示。人类祖先在发展自己的思考能力以及运用符号和工具拓展保护范围的过程中,焦虑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相较之下,现代人的焦虑根源与焦虑形式都发生了变化。现代人之所以会产生焦虑,一方面是因为人像动物那样,其存在是有限的与偶然的,另一方面,人类不像动物那样在有限的环境下随波逐流,而是能看清自身处境的偶然和荒谬,并拥有通过冒险超越自己被抛入的有限处境的自由。
这种自由本来应当赋予现代人更多的活力,但实际情况并非必然如此,因为现代人总是会被抛入类似海景镇这样的庸常世界里。在这种仅仅在表面上鼓吹真理和公义的庸常世界里,一个人通常只能过着牵线木偶一样的生活。他所拥有的“真相”只不过是那些不断诋毁和贬损外部世界,让自身安于封闭世界秩序的“陈词滥调”和“闲言碎语”。一个人只有在主动阉割自己对真理和公义的精神追求,彻底沦为反复背诵信仰教条和政治宣叙的“说话机器”后,才有可能让自己在那个处境下享受到貌似舒适平静的生活。尽管这种无精神高度的平静生活看似颇为美好,但这是以阉割人类批判现实和超越周围环境的自由追求为代价的,这就必然会在人类的情感层面上不时激起焦虑的情绪。
在特定的生存处境下,一个人的眼睛会看到除了成为牵线木偶之外的其他生存可能性,于是他就会像“对着一道张开豁口的深渊看下去”那样“变得晕眩”,并“马上抓住有限性来支撑自己”,这就是克尔凯郭尔所谓的“自由的晕眩”。一个习惯于家畜般安宁的人为了避免这种晕眩,就宁愿让自己的自由“瘫倒”,转而回归谎言维系的美好幻觉,并说服自己毫无保留地信奉在封闭世界中甚嚣尘上的谎言。
但不管谎言如何粉饰现实,封闭世界盘剥和利用个体的真实状态不会发生根本转变。正如罗洛·梅通过翔实的心理学研究指出的,明确意识到自己不被父母宠爱的孩子会通过主动提升警戒来应对现实世界的威胁,因此不易引发焦虑。而倘若父母以虚假的爱掩饰其对孩子的疏离和排斥心理,那么这样的孩子由于不清楚实际威胁来自何处,反倒容易引发焦虑。同样道理,让自己长期沉浸在对周围世界的虚假信念中的成人,也不太可能清楚意识到真实的威胁来自何处。倘若一个人明确意识到自己害怕的对象,就可以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来恢复心智的平衡。
但焦虑的特征恰恰是没有明确的对象,由于不清楚威胁的真正来源,一个人在焦虑中会感到自己与周围世界相剥离乃至与整个世界对峙。又由于缺乏戳破根深蒂固谎言的勇气,这个人就不敢针对真正的威胁做出积极的回应,而只会在某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爆发出诸多小题大做的情绪反应。这些实质上没有合理根据的情绪反应进一步恶化了这个人的人际关系,让其不得不大幅度压抑自己的攻击性和敌意。这种压抑又会助长个人的无助感并减损个人的自主性,并反过来再度增强了这个人努力想通过谎言和幻觉来摆脱的焦虑感。
丹麦哲学家、诗人克尔凯郭尔。
庸常的心智宁可阉割自己的精神也要不惜一切代价地规避焦虑,但在克尔凯郭尔看来,焦虑是个体借助可能性加以精神修炼的“学校”,个体的创造性越强,他的潜在焦虑也就越高。焦虑通过“质的跳跃”,就可以让个体弃绝有限而扭曲的世俗羁绊,坚定勇毅地卷入信仰激流的创造性活动。在海德格尔的哲学话语中,这种具有解放心智效用的焦虑通常被翻译为畏惧(Angst)。“畏启示无”,可以揭示出被周围世界强加于此在的流俗意见的核心价值的虚无本质。对于海德格尔来说,“此在基于隐而不显的畏而被嵌入无之中的状态”,就是对在庸常生活中紧紧裹挟住此在的存在者整体的超越。畏剥夺了此在沉沦着从庸常世界和公众讲法方面来领会自身的可能性,从而在此在中公开出为了选择与掌握自己本身的自由而需的“最本己的存在”,并将此在带到了“它的存在的本真状态之前”。正是在这种焦虑所激发的生存勇气的驱使下,楚门超越了庸常生活的匿名权威所制造的种种阻碍,穿越了包围海景镇的人造海洋的惊涛骇浪,最终找到了打破扭曲幻相、通向外部世界的道路。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楚门那样勇敢地做出这种本真的决断,对于深受焦虑折磨而又没有勇气去追求真相的封闭心智,克尔凯郭尔指出了另一种可悲的阴暗前景。由于封闭的心智长期沉浸于精神僵滞、歪曲理想的庸常世界,一旦他们意识到构成自己生存根基的信仰和理想的虚无本质,他们就会转而去盲目崇拜力量、权力乃至暴力,进而变成受魔性支配的人。自由的心智向着光明不断拓展自己的世界,受魔性支配的人在自身罪孽的奴役状态下主动闭锁自己的心智。他们病态地依恋于自己的堕落和愚昧,不断远离善良和光明,傲慢地拒斥宽恕与救赎的可能性。恰如《马太福音》与《路加福音》所描述的,那些被魔性支配的人面对耶稣善意给出的救赎,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断然拒绝并疯狂叫嚣“我们与你有什么相干”。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受魔性支配的人虽然目空一切,但他们又很容易在强权的压制下沦为彻底的偶像崇拜者。他们会以“同样的恭敬心崇拜傻瓜和英雄”,并在他们崇拜的“卖狗皮膏药的江湖骗子”的豪言壮语的煽动下轻易陷入群体狂热,把“青蛙受电流刺激的蹬腿抽搐”当成高级的精神活动。他们将自己的心智封闭于往昔的成就与僵死的教条,过度自信地高估自己的实力,并在不经意的冷漠与傲慢中不断把自己的盟友和伙伴推向敌对方。“骄横是沦亡的前奏,狂傲是败落的预兆”,从这种受魔性支配的人的精神缺陷中,人们多少可以窥测出亚特兰蒂斯走向灭亡的某些重要缘由。
电影《楚门的世界》剧照。
哲学:抵御狂热的最后防线
根据阿里安的记述,亚历山大在挥师入侵印度时,有一回在野外一片草地上看到几个印度智者。平时他们总是在那里辩论各种问题,那天印度智者看到亚历山大到来时,就停止争论,只是在各自站着的地方跺脚。亚历山大让通译去问他们,这么跺脚是什么意思。印度智者回答说:“亚历山大大帝,我们每个人在大地上只能占有他脚下踩的这一点地方,你也不过和别人一样。过不了多久你就要死去,死后,你在这大地上所能占领的,最多也不过是你的坟头所占的那一小块土地而已。”亚历山大并没有被激怒,据说当时他热烈地赞扬了他们说的话,也夸奖了说这些话的人,但他的所作所为,却总是反其道而为之。
不难看出,印度智者希望通过“人皆有一死”的道理来让亚历山大意识到自身的有限性,以便于冷却他那将自身封闭于侵略扩张的狂热野心。然而,对于不断取得巨大世俗成功的枭雄来说,他们坚信死亡只是他人的死亡,离自己很遥远,因而仅凭死亡的警示很难让他们从狂热的野心中清醒过来。要让人们充分意识到自身的有限性,就不宜直截了当地告知他们,而是应当迂回地引导他们在艰深的智识活动中去自己发现这一点,而这或许就是哲学可以发挥的重要功能之一。
以卡尔纳普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者拒斥传统形而上学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大哲学家千百年来都在探究形而上学的终极问题,却始终无法在这些问题上得出终结性的定论。逻辑实证主义者所信奉的科学乐观主义的傲慢自大,让他们遗忘了源自希腊哲学的古老智慧。苏格拉底早已指出,哲学并不像科学那样直接生产知识,而是一种启迪人类智慧的“精神助产术”。
哲学助产术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揭示出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信念的虚妄,让人们重新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以便于人们可以开启心智去追求新的真理。通过深入考察形而上学的终极问题,“我们或许永远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但我们可以确切地知道有些事情是错误的”。当敏锐的读者看到每一个时代最有智慧的大哲学家根据那个时代最精妙的知识理论对终极问题给出的答案,在下一个时代依旧会遭到实质性的补充、修正乃至反驳,他们或许就会逐渐发现自己有意无意地依据同时代的流俗意见所构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局限性,就不会妄自尊大地把自己的心智封闭在这种相当有局限性的理念和价值之中。
《哲学如何塑造了我》,[英] 布莱恩·麦基,译者:郝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2年10月。
对于麦基来说,“哲学思想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们进行解释的力量”,“一个人从一种哲学中获得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真实的命题,而是比真实命题更为重要的东西,即审视事物的方式,看待事物的方式。”每个大哲学家所提供的哲学视角,“都将为你呈现出一个不同的世界”。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仅从内部获得透彻的理解,而是需要从外部来做出更全面的审视。大哲学家所给出的审视事物的诸多不同的可能方式,深化了一个人对世界和人性的理解,丰富了一个人以宽和豁达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冲突的实践智慧,因而大哲学家也就成为了心智开放者拓展世界、提升生命的不可或缺的“同伴和向导”。
但麦基也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小撮人受困于时代和地域的狭隘性,他们欣然成为封闭心智的智识时尚的奴隶,“仅仅满足于那条在分析论证的逻辑或概念用法的层面上挖掘哲学思想的研究进路,他们必定只能顽固保守而又心胸狭隘地停留于这门学科所提供的最低生存水平之上”。
更为糟糕的是,专断的权力会利用封闭心智所信奉的“美丽新世界”神话操控人心,为种种令人发指的暴行洗白。亲身经历过古拉格严酷暴行的索尔仁尼琴发人深省地指出,“一个人作恶,事先必定在心中把它当作善……因为人具有为自己的行为找出正当理由的天性”,“莎士比亚的恶人们的想象力和气魄也就止于几十具尸体”,因为他们并没有融贯的思想体系为他们的恶行辩护。而封闭心智所尊奉的思想体系“使暴行得到所需的辩解,使坏人得到所需的持久的坚强意志”,这种将自身装扮为绝对真理和绝对正义的思想教条“使他们能够在自己和别人面前粉饰自己的行为,使他们听到的不是责难,不是咒骂,而是颂扬和称誉”。可以说,封闭心智所宣教的颠倒黑白的“理想主义,正是使正派人成为流氓无赖帮凶的诱因”。
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
在庸常的世界中,煽惑人们封闭心智的“低劣思想往往会驱逐优秀的思想”,麦基主张,“由于低劣的思想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危害,人们就不可以忽视它们,而是应当与它们战斗到底”。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哲学是一场战斗,它反对的是用我们的语言作为手段来使我们的理智入魔”。哲学的一项重要成果就是揭示那些引导人们走向愚妄狂热的或明显或隐晦的胡说,发现“理智把头撞到语言的界限上所撞出的肿块”。
将人类的心智封闭于可以彻底操控的领域,这或许可以满足某些人的权力欲,或许可以助长某些人的虚荣心,但在麦基看来,罗素切中肯綮地指出了这种做法的深远弊害:“过分膨胀的自我好比一座监狱”,把自己封闭在思想的铁墙之内就会错失美好生活所必需的人类之间“彼此关怀的爱”。“一个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人是不值得称道的,人们不会如他所自认为的那样去看待他。如果一个人对这世界唯一关心的只是这个世界应该对他表示崇敬,那么他往往不大可能达到这个目标。”归根到底,“没有人能永远将整个世界都隔离在门外。你若想和世人隔绝,必先被世人摒弃!”
麦基最后提醒人们注意,哲学的一项重大使命就是塑造人类博大的灵魂,封闭的心智只会让灵魂变得卑鄙偏狭、自私自利,“凡是具备伟大灵魂的人,其心胸都是开阔的,能让宇宙间八面来风自由吹入”。真正的哲学能够以理性开明的方式来思索有关生命、死亡、自我和世界的终极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很难获得最终的解答,但在此过程中培育形成的思辨智慧足以让慧心未泯的人发现封闭心智的脆弱,冲破庸常世界的教条,避免在迷狂与傲慢中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不管怎样,明智的人或许都会承认,“囿于光明与困于黑暗存在着天壤之别”。
撰文/郝苑
/李永博 朱天元
校对/王心
你觉得人类到底是怎样出现的?
简单回答,人类是进化来的,地球是太阳形成过程中周围的尘埃气体云分子形成的!
你可能的对这样的回答不是很满意,会接着问进化成人类的物种是怎么来的,还会问太阳是怎么形成的。
于是最终问题就会变成:宇宙是怎么来的?
宇宙是怎么来的?最被我们接受的理论是宇宙大爆炸理论,讲的是“无中生有”,具体就不在多讲了,之前的问题里提到过很多次!
人类是进化来的,简单讲就是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灵长类物种走向不同的分支,其中一种分支就是人类的祖先,其他分支走向不同的进化方向,比如猿类!
而地球的形成是在太阳形成的初期,利用太阳的巨大影响力,还有“角动量守恒定律”,太阳附近尘埃气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逐渐聚集,形成地球,当然还有其他行星!
题主一口气提出的三个问题可是人类对世界的终极之问。宇宙是怎么来的?地球是怎么来的?人类是怎么来的?这可是从2000多年前的古代哲学家到现代天文学家一直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啊!
宇宙是怎么来的?关于宇宙的起源,科学家有很多种理论。 现在多数的科学家普遍认同宇宙是在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20世纪20年代后期,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哈勃发现了红移现象。 哈勃通过观测发现,遥远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地球所在的银河系。 这说明宇宙在膨胀之中。 既然宇宙在不断膨胀之中,那么如果让时间倒流会发生什么呢?就像把已经放映完的电影胶片倒放回去那样,宇宙中所有的星系和物质不就回到了最初的一个点上了吗?根据这颗想法,科学家发现将时间拨回到137亿年前,现在的宇宙就回到了一个体积极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一个点。 这就是宇宙最初的样子——大爆炸的起始点。
宇宙就是从这个点上爆炸,物质扩散,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在下降,最终形成了宇宙中的星系、恒星、行星和生命。 这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论对宇宙起源的描述。
地球是怎么来的?关于地球是怎么来的,也是让科学家们莫衷一是。 毕竟也宇宙起源一样,地球产生的时候我们人类不在现场。 现在存留在地球上的最初线索已经很难找到了。 科学家们只能通过各种假说来解释地球是怎么来的。
目前,地球起源于星云这种说法认可度比较高。 那就要回到距今50亿年前,这是宇宙产生以后87亿年后的事情了。 在银河系的某个角落,一团星云可能是都到了附近超新星爆发的扰动开始收缩转动。 这就是还处于混沌中的太阳系。 这团星云我们叫它太阳星云。 太阳星云在转动收缩的过程中,中心区域形成了太阳。 围绕在太阳周围的残余物质形成了一个星云盘。 星云盘物质相互吸引碰撞,质量和体积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地球和其它的太阳系行星。
这就是星云学说对地球是怎么来的解释。 地球是伴随着太阳系一块产生的。 后来地球又经过了漫长的演化,形成了浓厚的大气层,产生了海洋,最终出现了生命。
人类是怎么来的?从地球上第一个原始的单细胞生命出现到现在已经有至少35亿年的时间了。 在这漫长的地球生命演化史中,地球生命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命,逐渐向多细胞生命发展;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发展,从海洋生物向陆地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再到哺乳动物发展。 总之地球生物一直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着。 最终出现了高级智慧生物人类。 出现智慧生命是地球生命发展的必然性。
关于人类的起源,科学家们还是没有确切的定论。 关于人类的发源地其中的一个说法是人类起源于200万年前的非洲。
关于人类起源说,有两种绝然不同的观点,一个是多地起源说,另一个是单地起源说。
多地起源说主要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 多地起源说认为人类的祖先来自非洲,但是他们从非洲走出后,并没有绝灭,而是在不同的地方分别进化出当地的现代人。
多地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密西根大学沃波夫教授。 沃波夫教授认为在15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匠人(早期的直立人)第一次走出非洲后,分别到达世界各地,并在当地独立演化,有尼安德特人、北京人、爪哇人、蓝田人等,在地理环境隔离的状态下,分别平行进化成当地的现代人。
另一个单地起源说 ,在20世纪90年代在遗传学上获得了有力的支持,虽然仍有一定数量的学者支持多地起源说,但是接受单地起源说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人类起源的主流观点。
单地起源说不仅获得化石证据的支持,而且分子生物学、人类遗传学研究也为这一学说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因为从580万年前的始祖地猿到现今的人类,基因变异都是连续的,并在DNA中,都保留有变异的记录,也就是说,从古猿到现代人580多万年的进化 历史 ,在人类的DNA中,都保留有进化的记录,这些进化记录显示了基因变异的 历史 痕迹。
单地起源说认为,180万年前,早期直立人匠人走出非洲后,由于不能适应当地的地理与环境,先后灭绝。
而仍在非洲的匠人,大约在80万年前进化出海德堡人,海德堡人在非洲与欧洲之间迁徙,大约在40万年前,迁徙生活在欧洲的海德堡人在自然地理的隔离下,进化成早期智人,即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身材不高,敦厚结实,脑容量可达1750毫升,比我们现代人都多,但他们语言不发达,沟通能力弱,跑动的不快,组织能力差。
而仍然生活在非洲的海德堡人,在30万年前,进化出晚期智人。
晚期智人虽然脑容量不及尼人,但进化出较为丰富的语言,沟通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奔跑速度快,制作出先进的工具。
大约在10万—5万年前,气候极其寒冷,海平面结冰,晚期智人在红海东南角的曼德海峡,与尼安德特人经过数次激烈的战斗,最后大约在5万年前,晚期智人终于凭借自己团队的优势,良好的组织能力,快速的奔跑和优良的武器,最终打败了尼安德特人,第三次走出非洲,而尼安德特人被迫到环境极为恶劣的地域生活,最终因饥寒交迫,在3万年前灭绝。
这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遗传学家推测大约150人 ,就是在这次走出非洲的过程中,晚期智人与尼人有过性接触,所以现代人身上,仍有4%左右的尼人基因,如我们得的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以及抑郁症,都是尼人传递给我们的基因。
就是这百余人的晚期智人,其中只有极个别男人(称其为亚当)和女人(称其为夏娃)成了我们现代72亿人的直接祖先。 我们现代男人携带的Y染色体基因就来自于这极个别男人,亚当;我们现代女人携带的线粒体DNA就来自于这极个别女人,夏娃。 这一切都已被遗传基因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证实。
由此看出,单地起源说不仅普遍被人们所接受,而且也被现代科学技术所证实。
京瓷哲学的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京瓷哲学的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京瓷哲学的读后感1
三年的研究生生涯马上就要结束了,自己到现在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真的很惭愧。 三年来读了很多稻盛先生的书,他的很多哲学思想我都是赞同并且想要去做到的,但是真的如他所说,一定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做得很好。
京瓷哲学这本书是京瓷员工内部交流的手册,内容充实,它里面包含了京瓷从创业之初到成为世界领先企业所坚持的一贯作风,它不仅仅是一本经营哲学书,更是一本做人之书。
我们要时刻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但慢慢才发现我不是真正的乐观开朗,有时候我会在意别人的看法,有时候我会抱怨牢骚满腹、有时候也会嫉妒别人,这些都是我之前不曾意识到的,原来我内心还是很多负面情绪的,但是现在的我慢慢的学习真正的乐观开朗,慢慢的去不理会他人的目光,学着不抱怨、不发牢骚、不妒忌别人,真正的祝福别人,真正为他人着想、懂得去感恩、感谢身边所有的人。 人生短暂,我们何苦要为难别人又为难自己呢。
贯彻完美主义这一点自己做的也不够,一直以来粗枝大叶、毛毛躁躁的,经常只是追求完成工作,而没有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以后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争取事事做到最好然后再争取做到完美。
感谢三年来我的导师林老师能够用稻盛先生的哲学指导我们,让我在课题组这个小家庭里面找到了温暖,得到了友谊。 在这个小集体里,我们如兄弟姐妹一样相处,我们一起徒步,一起吃火锅、一起玩游戏等等,这一切都将成为我以后美好的回忆。
京瓷哲学的读后感2
起初知道稻盛和夫,是他在2011年初以80多岁的高龄临危受命,出任巨额亏损的日航董事长,并在一年的时间内使日航扭亏为盈,这是他继京瓷、第二电信的极大成功后,再次续写经营之神的辉煌篇章。 在稻盛看来,日航的成功重建,只是又一次验证了其以心为本、利他主义经营哲学的正确性,他强调必胜的理由无非是:正确的思想,纯粹的动机,强烈的愿望,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这次我终于有机会拜读了全本的《京瓷哲学》,对稻盛的经营哲学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感觉受益匪浅。 因为稻盛的哲学实际上是对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正向解答,是在最根本和最广泛意义上的、对人生和经营原点的积极探索和阐述。 并且他在书中将这些深奥的道理辅以诸多亲身经历的实例,用平易近人、深入浅出的方式向芸芸大众传递了积极向上、利他主义的正能量,可谓是上善若水、润物无声,善莫大焉!
私以为,无论是作为原点的判断基准、作为核心的成功方程式、作为根干的经营理念,还是京瓷哲学78条每一条背后的精神实质,道稻的哲学可以适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适用于中国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所有阶段和所有方面。 如果我们都能从内心里真正接受并在实践中践行稻盛的哲学,则我们必将可以克服前进中的一切困难,最终走向成功的辉煌。
简言之,道稻从其50多年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和感悟出来的经验,正印证了诚实、正直、勇敢和友善,对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希望有更多的人们能熟读此书,并从中获益!
京瓷哲学的读后感3
稻盛和夫先生的《京瓷哲学》讲述了很多哲学道理,其中包括了提高心性、精益求精、完美主义、热爱工作、经营要诀等,学习京瓷哲学之前,感觉哲学是与工作毫无关系的词汇,通过学习才知道京瓷哲学的一切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工作的积累。 正是因为稻盛和夫把人性和心性放在企业的经营与日常管理工作,才有了今天的京瓷,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他认为:人生工作的结果由“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个方程式决定。 刚学习这个方程式时感觉离我们的实际生活很远,在学习这个方程式时,发现身边有好多这样的人,他们毕业于名校,又有很高的情商,但工作的业绩就是上不去,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 那证明他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人生坐标,决定了人生前进的方向和最后的结果。 相反,那些没有很高的学历,不怎么能说会道,但是对工作的态度热情很高,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自己的那份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在自我燃烧的同时带动周围的人一起燃烧,同时也得到了领导和大家的认可,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楷模。 这是为什么呢?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但实际上他的人格与思维方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必须始终保持谦虚”也是稻盛和夫先生一直强调的条目,众多事实证明在生活中,工作中真的是这样的,我们只有保持一颗持久的谦虚之心,才能源源不断的吸收更多的养分,给自己不断的增添养分,给自己不断的增加智慧,还要将自己所拥有的才能发挥出来,做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以前自己属于慢热型的不善勾通,算不上“不燃型”最多也是个“燃烧型”的人,十分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听取别人的建议。 一直感觉不到那是一种骄傲自大的做法,通过读完这篇文章后,认识到了之前那个骄傲自满的自己,需要好好反省!以后要以“谦和之心”来要求自己,只有拥有谦虚之心才能换来幸福,还能净化灵魂,才能在进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对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那篇“爱上工作”,人一辈子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有很多种原因,好多人的工作跟自己儿时梦想都有天壤之别,尽管说不清为何,但我觉得一切都是冥冥之中似有安排,我们应该迷恋工作、热爱工作、拥抱工作,只要一心一意埋头工作,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就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并产生自信,进而萌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欲望,在这样反复过程中,你就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这样的良性循环就开始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只有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去喜欢工作,将工作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融入到自己灵魂中去,你的人生才能硕果累累。
京瓷哲学的读后感4
有幸读到了稻盛和夫先生被企业界人士推崇的经典之作《京瓷哲学》,浅显地理解了一些老先生的经营哲学思想。 尽管日本有很多的情况与中国国情和文化不同,也无法全部照搬书中的经营之道,但是细细品读,仍然能够给我带来很多的启发和感悟。 尤其在读到第二章经营要诀中的“重视独创性”部分,确实是颇有感慨。 其实,创新并不神秘。
老先生在书中,强调了关于“重视独创性”的几个要点。
01、独创性产生于,把“承诺”转变为“现实”的过程
一个企业,并非原本就具有优秀的技术实力,而是要有勇气面对客户的新要求,敢于尝试别人所不能、敢于承诺别人所不敢,甚至是“撒谎”而取得新订单。 之后按照“全员参与经营”的原则,“统一方向,形成合力”发动所有人的力量,以客户的需求倒逼出创新。 或许没有现成的技术和设备,没有现成的供应商,但是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建立必胜的信念,全力以赴去做。 秉承着“临阵磨枪,临渴掘井”的经营之道,激发潜力就可以大概率地获得成功。
例如,开关巴承接的永磁开关的业务,对于我们而言,是全新的产品,没有经验,没有技术,但是我们向客户做了交付承诺,倒逼我们全力以赴研发,持续优化,经过整合公司的资源和凝聚集体的智慧,如今我们基本掌握了这款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按时按质交付给客户。
阿米巴经营思想的原点,如“只在必要时购入必要量”,“杜绝无用库存”等,都是源于这样的思维模式。 其实,创新并不高端神秘。 置于死地而后生,濒临穷困而思变,都源于内心的坚持和承诺而促发创新。
02、每天坚持不懈的小创意,促成伟大的技术
任何一个源于承诺的创新,都会有技术的积累。 任何技术的积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技术的积累中,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小创意和小改进。 很多的技术创新就是小创意的积累和灵活运用。
例如,在工作中,开关柜的接地连续性解决方案项目,首先彻底解决了一种柜型TPS6D,那么就可以移植到其它柜型,如,TPS7以及永磁开关。 只要坚持不懈地积累小改进和小创新,伟大技术的诞生是水到渠成的事。
03、自己独立思考,亲身实践
这一点主要是强调独立思考,亲身实践。 我理解稻盛和夫先生的本意是说,既然是创新,那么就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但并不排斥学习和借鉴。 哪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要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每一个企业和面对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特点和不同。 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有效的。 基于稻盛和夫先生最质朴的经营之道“遵循原理原则”,用最朴素的常识,用普遍性的思维去独立思考,我自己该怎样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了方案和计划后,勇于在实际中践行创新的措施方案。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有太多的实例,何尝不是基于实际而制定解决措施。 那些可借鉴的经验都要或多或少地做修订后,才能完美地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都是经过了独立思考而实践的结果。
在书中稻盛和夫先生说正是基于这些理念,秉着“独立思考,亲身实践,敢于打拼”的思维和习惯,在对电信业一窍不通的情况下,敢于挑战“不可能的任务”,促使了第二电电这个同样伟大的公司的诞生。
其实,获得创新性的实践方式,并不存在什么高深莫测的秘诀。 只要改变一下思维方式,面对困境,建立信心,具有使命感,独立思考,坚持不懈,亲身实践,必将能孕育出创新和伟大的创造。
京瓷哲学的读后感5
通读完《京瓷哲学》,仿佛经历了一次人生的成长,所有条目,点点滴滴汇聚成文,都是京瓷从小到大一步步发展的过程,回顾这个过程,贯穿于字里行间的,都是稻盛先生的创新。
所有的创新点滴可见。 如:因为不懂管理,所以才有了集体决策,有了全体创业人员共同的公司;因为不懂复式记账,才有了经营会计的产生;因为不知如何经营,才有了“作为人,何为正确”的灵魂拷问;为了不让员工犯错和误入歧途,才有了双重确认的原则……。
这种创新,正因应了稻盛先生的总结,当不行(不懂)的时候,才是工作的开始,也正是创新的开始。 细细思考,在这创新的背后,始终两条主线交叉出现,相辅相成。 这就是哲学和经营。
稻盛先生从哲学的角度,经营人心,提出了心灵终极之问。 “作为人,何为正确?”,而不是“作为人,何为成功?”。 通过正确的判断,即大是大非的原则界定,发扬人的善意的一面,结合制度,管理人的“恶”的一面,这种哲学思维,贯穿于京瓷文化的方方面面。
在经营方面,稻盛先生在其哲学的指导下,力求简单,化繁为简,充分展现出了大师级的水平,以“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归纳总结了“经营会计”的科目;以市场的供需水平,进行定价和销售,理顺了“利他”和“经营”的关系,将西方经济学与东方哲学完美结合。
京瓷哲学是京瓷发展的经验总结,是其长盛不衰的法宝,对其他公司的经营与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同时,对我们把握人生,规划未来,也有经典的指导意义。
稻盛和夫,被尊为经营之圣,确是实至名归,当然,如果他不介意的话,加上“人生导师”的称号,也不为过。
京瓷哲学的读后感6
稻盛和夫,作为世界公认的成功企业家、经营奇才,能将他毕生的想法、做法汇集成册,无疑是每一个获阅者的幸运和福报。 很感谢公司组织的培训学习,让我也成为了幸运者中的一个。 在字字珠玑的阅读中,自然而然地便联想到了自己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不自觉地就进行着对比和分析,契合的地方、不符合的地方以及各自的思想原因,感觉对自己的以往是一种检阅,对自己的现在是一种洗礼,对自己的将来是一种指导。 现在,我就以《京瓷哲学》第2章经营要诀的阅读感受为例,向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悟。
01、以心为本的经营:为了公司的发展,每个人都竭尽全力。 经营者也不负众望,拼命工作。 员工们相互信任,不贪图私利私欲。 大家都以在这个公司工作为荣,盼公司发展壮大。 用京瓷公司从无到有的事实,阐明“以心为本”让员工齐心协力、团结奋斗,才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
感受:合纵一直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宣贯,就是异曲同工的“以心为本的经营”。 让大家的思想意识,都统一到如何实现工作目标这一大方向来。 跟我们平时在工作中所说的要同心同德、风雨兼程,都是契合的。 读后更加意识到将这些根植于每一个成员心中的重要性和意义,比人心更坚固的东西并不存在,心在一起才最有战斗力。
02、光明正大地追求利润:追求利润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在自由经济的市场环境中,由竞争结果决定的价格就是合理的价格,以这个价格赚得的利润,就是正当的利润。 推进合理化,提高附加值,才能增加利润。 不管在什么领域,势必都要面对严酷的竞争,任由市场行使定价权。
感受:该篇的观点,对以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合纵人来说体会更深。 竞争结果决定的价格就是合理的价格,蕴含了多少的内容和必须: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以及材料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等的质量管控的PK,就是价格的PK。 要想价格合理、有竞争力,各种质量的管控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因为价格是市场决定的`、是竞争对手裁判的。 只有我们每一个环节上的人都意识到这一点,并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把好关,才能让我们的产品价格合理,有竞争力、有利润。
03、遵循原理原则:公司的经营应该合乎情理,遵循道德。 所有的事情,都应该是在遵循原理原则的前提下做出决断的。 企业家做判断时,必须遵守普遍性的道德准则,把“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判断基准。
感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同样的一个企业要发展,也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矩”,作为员工说话、行事的准则。 所以,公司应运而生的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而且合纵人很幸运,因为我们的老板刘泽刚先生就是一个遵循普遍性道德准则的人,老祖先最质朴的真善美观念一直在指引他如何带领我们拼搏,也让客户感受到合纵是一个可靠的、有原则的企业。
04、贯彻顾客至上主义:经商的根本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取悦客户”,极度重视技术研发,不断创造出客户期待的有价值的产品,全方位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企业持续的盈利和不断的发展,是顾客至上主义的成果,也是努力取悦客户的回报。
感受:合纵的研发中心是北京市级(省部级)技术中心,每年都重金投入各项研发。 产品销售秉承“让利不让市场”的真诚意愿,始终重视售前、售中、售后各个阶段的相关服务,把客户的购买体验及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 有力践行了顾客至上的宗旨,这应该就是公司能够不断持续发展壮大的一个根本原因。
05、以大家族主义开展经营:不要把企业的人际关系视为利益相反的劳资关系,而应该在公司内构建父母孩子、兄弟姐妹般的和谐关系。 以大家族主义开展经营,使公司上下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但要注意避免对员工的盲目娇惯。
感受:合纵互赏、团结的企业文化和传帮带的协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员之间是互帮互助的关系,绩效的考核办法又让大家成了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既推行了大家族主义,又极大程度的避免了盲目娇纵。 当然在和谐程度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我们都做有心人,把同事当父母孩子、兄弟姐妹来对待,为公司大家族的和谐发展献出自己满满的正能量。
京瓷哲学的读后感7
近日,品读了公司发的日本经营大师稻盛和夫的作品《京瓷哲学》。读书时刻,心里犹如春风拂过,清水潺潺,对灵魂是一次潜心的修炼、对生活是一次真切的回答、对未来是一次美好的冀望!
《京瓷哲学》带给我的收获是这样。
积极的心态是实现非凡人生的起点,是生命的阳光和雨露,让人的心灵成为一只翱翔的雄鹰,驰骋于浩瀚的天际,消极的心态是失败的源头;是生命的慢性杀手,使人受制于自我的阴霾里,畏缩在狭隘的角落。 随着阅读的深入,胸襟开阔了,心态也变得阳光了,凡是总往好的方面想,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每日的朝阳。
“思维方式”是我们人生坐标的选择,是正是负还是零,将决定了人生前进的方向和最后的结局,思路决定出路,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我们要明白未来是由每一个今天组成。 没有灿烂的今天,就没有光华的明日,没有今天的点滴累积,哪有未来丰硕的收获?有句歌词如是唱到:“现在才是关键,最重要就在眼前。 ”所以在工作中,事先我都做好计划与安排,竭力完成当日的工作,今日事今日毕,当天事决不留到明天,当想到一个好“点子”时就立即行动,并用阳光的心态努力将一件件事情办好,完成得漂亮。
“燃烧自我,照亮他人,点燃激情的火把。 ”要成就一番大业,就必须能够自我燃烧激情,成事者皆能自我“燃烧”,并能把热量传递给周围的人。 这样的人往往能率先行动,用积极的思想和行为为别人树立起榜样,时刻彰显着积极的生活态度。 也许我现在还不完全是一个能“自燃”的人,但是当我能“自燃”时,我便充分地点燃激情,表露善意,发挥能力;当我不能“自燃”时我便靠近能“自燃”的人,嫁接火种,燃烧自己,温暖他人。
褪祛浮华,回归理性,让激情燃烧,用理性护航,用努力去浇灌幸福的花朵,积极健康地生活、工作,让天天快乐,分秒精彩,我们将活出灿烂的未来!
京瓷哲学的读后感
京瓷哲学的读后感(精选9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京瓷哲学的读后感(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京瓷哲学的读后感1
起初知道稻盛和夫,是他在2011年初以80多岁的高龄临危受命,出任巨额亏损的日航董事长,并在一年的时间内使日航扭亏为盈。 这是他继京瓷、第二电信的极大成功后,再次续写经营之神的辉煌篇章。 在稻盛看来,日航的成功重建,只是又一次验证了其以心为本、利他主义经营哲学的正确性,他强调必胜的理由无非是:正确的思想,纯粹的动机,强烈的愿望,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这次我终于有机会拜读了全本的《京瓷哲学》,对稻盛的经营哲学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感觉受益匪浅。 因为稻盛的哲学实际上是对 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正向解答,是在最根本和最广泛意义上的、对人生和经营原点的积极探索和阐述。 并且他在书中将这些深奥的道理辅以诸多亲身经历的实例,用平易近人、深入浅出的方式向芸芸大众传递了积极向上、利他主义的正能量,可谓是上善若水、润物无声,善莫大焉!
私以为,无论是作为原点的判断基准、作为核心的成功方程式、作为根干的经营理念,还是京瓷哲学78条每一条背后的精神实质,道稻的哲学可以适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适用于中国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所有阶段和所有方面。 如果我们都能从内心里真正接受并在实践中践行稻盛的哲学,则我们必将可以克服前进中的一切困难,最终走向成功的辉煌。
简言之,道稻从其50多年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和感悟出来的经验,正印证了诚实、正直、勇敢和友善,对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希望有更多的人们能熟读此书,并从中获益!
京瓷哲学的读后感2
这是一本精巧的小书,比我们小时候使用的《新华字典》稍大一些,扎实的厚度,握在手里非常满足,有一种知识的沉淀感。 里面的内容同样也是扎实沉淀,现年84岁的稻盛和夫在书里娓娓道来京瓷公司自1959年成立以来的经营哲学。 稻盛和夫说,每当公司陷入危机,经过苦苦思索,他得出一个结论,首先要问自己「作为人,何为正确?」,一旦认为正确,就毫不动摇地贯彻到底。 这样的判断基准似乎过于单纯,但它正是能够看清事物本质、做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不仅适用于日常工作及经营,更适用于人生中的万事万物。
本书以稻盛和夫从1998年到2000年春季这段时间内,在盛和塾(传授他经营思想的教育组织)的讲话实录,以年轻企业家为对象,讲解了经营企业的方式方法,同时也是一部「人生指南」,适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所有阶段。
1、重视人心,提高心性
释迦摩尼佛祖曾说:「你的人生即是你心境的反映。 」人生的目的在于努力纯化和净化自己的心,从而拥有美好的心灵。 心灵清澈则人生平顺,心中若能充满爱地度过每一天,人生及经营便能拨云见日。 要不断努力提高心性和反省自身,保持谦虚,拥有坦诚之心和感激之心。 要以善意、乐观开朗的视角看待人和事。
六项精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谦虚戒骄;天天反省;活着就要感谢;积善行、思利他;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2、精益求精,坚持创新
「为伙伴而工作,并不求回报」是阿米巴经营(把事业分成小集团,各个小集团通过独立核算制进行经营)的真髓。 通过酒话会、员工旅游构筑信赖关系,强化相互了解的纽带。 贯彻完美主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通过劳动造就真正的人格。 只要拼命努力,把自己逼至极限,终会得到「神灵的启示」。
3、把利他之心作为判断基准
以「是否有利于对方」为基准进行思考判断,同时思考「大善之德」和「小善之罪」,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援助。 有意识地磨练自己大胆和细心、温情与冷酷、理性与感性兼备。 要打造「人人都能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企业文化。
4、怀有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
通过反复思考,将「我想度过这样的人生」「我想打造这样的企业」的念想渗透到潜意识,从早到晚「有意注意」,不断认真思考工作和经营事务,就能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驱动潜意识,从而获得绝妙的创意。 相信人的能力是无限的,追求人类的无限可能性。 认为不行的时候,正是工作的开始。 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
5、具备真正的勇气,点燃团队的斗志
真正的勇气,是在贯彻信念的同时,有节度、知畏惧的人,也就是原本谨慎细心的那种人,在经过各种历练之后,所获得的勇气。 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激发胆魄和勇气的`源泉。 要想成功,就必须朝着既定的目标,孜孜以求,坚忍不拔,不成功绝不罢休。
6、人生?工作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人生的方向是一条具有正负值的直线,要么朝「正值」前进,要么朝「负值」前进,只能两者选其一。 思维方式是关键,必须以良好的思维方式行事:拥有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富有建设性的思想,具备和他人一起工作的协调性,性格要开朗,待人接物时要抱有肯定的态度,且充满善意、体谅他人、温文尔雅,态度要认真,要正直谦虚、努力奋斗。 不自私自利、不贪得无厌,学会知足,懂得感恩。
看完这本书,会深切的感受到稻盛和夫的人格魅力,他对于「思维方式」的坚持,对于「经营哲学」的理解透彻。 他始终认为:「作为经营者,如果我自己缺乏正确的思想和高尚的人生观,就很难吸引大家,带动大家。 要想经营企业,要想经营出色,经营者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人生观以及哲学境界。 」
他也倡导年轻人要趁年轻贯彻正义,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他认为:晚节不保的人甚多,而年轻人往往正义感强烈。 如果在年轻时经历艰难困苦,并通过努力工作形成了高尚人格,即便到了晚年,也不易动摇和改变,公司应该把经历过这种人生洗礼的人格高尚者选为领导者。
稻盛和夫最让我佩服的是,他的经营理念始终坚持「善念」,抱纯粹之心,走人生之路。 古印度的梵文有一位圣人说过:「伟人的行动之所以成功,与其说凭借其行动的手段,不如说凭借它心灵的纯粹。 」所谓纯粹之心,就是做事的动机纯粹,没有私心。
而怎么样才能解除私心做出正确的判断呢?在问题出现的一瞬间,脑子自然会立即思考「怎么办?」,在得出结论之前,在心中喝止自己「且慢!」,试着深呼吸,接着想:「稻盛和夫说过——试着在思考时把自己归于无」,于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重新思考问题。 这样一来,势必能获得最佳答案。
此书适合经常翻阅,并总结重点字句贴在墙上提醒自己,以此为基础开始建立自己的哲学。
京瓷哲学的读后感3
近日,品读了公司发的日本经营大师稻盛和夫的作品《京瓷哲学》。读书时刻,心里犹如春风拂过,清水潺潺,对灵魂是一次潜心的修炼、对生活是一次真切的回答、对未来是一次美好的冀望!
《京瓷哲学》带给我的收获是这样——积极的心态是实现非凡人生的起点,是生命的阳光和雨露,让人的心灵成为一只翱翔的雄鹰,驰骋于浩瀚的天际,消极的心态是失败的源头;是生命的慢性杀手,使人受制于自我的阴霾里,畏缩在狭隘的角落。 随着阅读的深入,胸襟开阔了,心态也变得阳光了,凡是总往好的方面想,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每日的朝阳。
“思维方式”是我们人生坐标的选择,是正是负还是零,将决定了人生前进的方向和最后的结局,思路决定出路,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我们要明白未来是由每一个今天组成。 没有灿烂的今天,就没有光华的明日,没有今天的点滴累积,哪有未来丰硕的收获?有句歌词如是唱到:“现在才是关键,最重要就在眼前。 ”所以在工作中,事先我都做好计划与安排,竭力完成当日的工作,今日事今日毕,当天事决不留到明天,当想到一个好“点子”时就立即行动,并用阳光的心态努力将一件件事情办好,完成得漂亮。
“燃烧自我,照亮他人,点燃激情的火把。 ”要成就一番大业,就必须能够自我燃烧激情,成事者皆能自我“燃烧”,并能把热量传递给周围的人。 这样的人往往能率先行动,用积极的思想和行为为别人树立起榜样,时刻彰显着积极的生活态度。 也许我现在还不完全是一个能“自燃”的人,但是当我能“自燃”时,我便充分地点燃激情,表露善意,发挥能力;当我不能“自燃”时我便靠近能“自燃”的人,嫁接火种,燃烧自己,温暖他人。
褪祛浮华,回归理性,让激情燃烧,用理性护航,用努力去浇灌幸福的花朵,积极健康地生活、工作,让天天快乐,分秒精彩,我们将活出灿烂的未来!
京瓷哲学的读后感4
三年的研究生生涯马上就要结束了,自己到现在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真的很惭愧。 三年来读了很多稻盛先生的书,他的很多哲学思想我都是赞同并且想要去做到的,但是真的如他所说,一定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做得很好。
京瓷哲学这本书是京瓷员工内部交流的手册,内容充实,它里面包含了京瓷从创业之初到成为世界领先企业所坚持的一贯作风,它不仅仅是一本经营哲学书,更是一本做人之书。
我们要时刻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但慢慢才发现我不是真正的乐观开朗,有时候我会在意别人的看法,有时候我会抱怨牢骚满腹、有时候也会嫉妒别人,这些都是我之前不曾意识到的,原来我内心还是很多负面情绪的,但是现在的我慢慢的学习真正的乐观开朗,慢慢的去不理会他人的目光,学着不抱怨、不发牢骚、不妒忌别人,真正的祝福别人,真正为他人着想、懂得去感恩、感谢身边所有的人。 人生短暂,我们何苦要为难别人又为难自己呢。
贯彻完美主义这一点自己做的也不够,一直以来粗枝大叶、毛毛躁躁的,经常只是追求完成工作,而没有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以后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争取事事做到最好然后再争取做到完美。
感谢三年来我的导师林老师能够用稻盛先生的哲学指导我们,让我在课题组这个小家庭里面找到了温暖,得到了友谊。 在这个小集体里,我们如兄弟姐妹一样相处,我们一起徒步,一起吃火锅、一起玩游戏等等,这一切都将成为我以后美好的回忆。
京瓷哲学的读后感5
经营要诀,光明正大的追求利润。
原文摘录:企业如果没有利润就无法生存,不靠投机和不正当手段谋取暴利,而是光明正大的开展事业,追求正当的利润,为社会多做贡献,这就是京瓷的经营之道。
感受:
小微企业由于行业都是自由竞争的领域,不可能通过投机取巧获得高额利润,不存在一劳永逸躺着赚大钱的生意,只能通过合理的价格获取合理的利润,小微企业对应的市场由于竞争充分,为了生存,必须追求合理的利润。
现状:
28柜对应的市场:由于销售擅长网内销售,2017年有1/3订单来自于国网和南网业务,但由于投标毛利低,执行要求高,制造巴执行下来毛利较低,相当于投了奥拓的价格,提供了奥迪的产品。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成了制造巴的拦路虎。
对策:
考虑到大客户的示范效应和扩散影响,2017年和2018年中置柜巴在提供网内产品时,坚持以满足大客户要求至上,确保用户使用没有问题为原则,但是牺牲了中置柜巴这个小团体的利益,保证了合纵这个大团体的利益。 接下来,我们会引导销售加强对用户市场的关注,多签用户订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进行产品优化,在满足用户要求的情况下提高自身的毛利。
京瓷哲学的读后感6
稻盛和夫先生的《京瓷哲学》讲述了很多哲学道理,其中包括了提高心性、精益求精、完美主义、热爱工作、经营要诀等,学习京瓷哲学之前,感觉哲学是与工作毫无关系的词汇,通过学习才知道 京瓷哲学的 一切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工作的积累。 正是因为稻盛和夫把人性和心性放在企业的经营与日常管理工作,才有了今天的京瓷,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他认为:人生工作的结果由“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个方程式决定。 刚学习这个方程式时感觉离我们的实际生活很远,在学习这个方程式时,发现身边有好多这样的人,他们毕业于名校,又有很高的情商,但工作的业绩就是上不去,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 那证明他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人生坐标,决定了人生前进的方向和最后的结果。 相反,那些没有很高的学历,不怎么能说会道,但是对工作的态度热情很高,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自己的那份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在自我燃烧的同时带动周围的人一起燃烧,同时也得到了领导和大家的认可,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楷模。 这是为什么呢?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但实际上他的人格与思维方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必须始终保持谦虚”也是稻盛和夫先生一直强调的条目,众多事实证明在生活中,工作中真的是这样的,我们只有保持一颗持久的谦虚之心,才能源源不断的吸收更多的养分,给自己不断的增添养分,给自己不断的增加智慧,还要将自己所拥有的才能发挥出来,做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以前自己属于慢热型的不善勾通,算不上“不燃型”最多也是个“燃烧型”的人,十分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听取别人的建议。 一直感觉不到那是一种骄傲自大的做法,通过读完这篇文章后,认识到了之前那个骄傲自满的自己,需要好好反省!以后要以“谦和之心”来要求自己,只有拥有谦虚之心才能换来幸福,还能净化灵魂,才能在进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对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那篇“爱上工作”,人一辈子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有很多种原因,好多人的工作跟自己儿时梦想都有天壤之别,尽管说不清为何,但我觉得一切都是冥冥之中似有安排,我们应该迷恋工作、热爱工作、拥抱工作,只要一心一意埋头工作,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就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并产生自信,进而萌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欲望,在这样反复过程中,你就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这样的良性循环就开始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只有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去喜欢工作,将工作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融入到自己灵魂中去,你的人生才能硕果累累。
京瓷哲学的读后感7
通读完《京瓷哲学》,仿佛经历了一次人生的成长,所有条目,点点滴滴汇聚成文,都是京瓷从小到大一步步发展的过程,回顾这个过程,贯穿于字里行间的,都是稻盛先生的创新。
所有的创新点滴可见。如:因为不懂管理,所以才有了集体决策,有了全体创业人员共同的公司;因为不懂复式记账,才有了经营会计的产生;因为不知如何经营,才有了“作为人,何为正确”的灵魂拷问;为了不让员工犯错和误入歧途,才有了双重确认的原则……
这种创新,正因应了稻盛先生的总结,当不行(不懂)的时候,才是工作的开始,也正是创新的开始。 细细思考,在这创新的背后,始终两条主线交叉出现,相辅相成。 这就是哲学和经营。
稻盛先生从哲学的角度,经营人心,提出了心灵终极之问。 “作为人,何为正确?”,而不是“作为人,何为成功?”。 通过正确的判断,即大是大非的原则界定,发扬人的善意的一面,结合制度,管理人的“恶”的一面,这种哲学思维,贯穿于京瓷文化的方方面面。
在经营方面,稻盛先生在其哲学的指导下,力求简单,化繁为简,充分展现出了大师级的水平,以“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归纳总结了“经营会计”的科目;以市场的供需水平,进行定价和销售,理顺了“利他”和“经营”的关系,将西方经济学与东方哲学完美结合。
京瓷哲学是京瓷发展的经验总结,是其长盛不衰的法宝,对其他公司的经营与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同时,对我们把握人生,规划未来,也有经典的指导意义。
稻盛和夫,被尊为经营之圣,确是实至名归,当然,如果他不介意的话,加上“人生导师”的称号,也不为过。
京瓷哲学的读后感8
稻盛和夫,作为世界公认的成功企业家、经营奇才,能将他毕生的想法、做法汇集成册,无疑是每一个获阅者的幸运和福报。 很感谢公司组织的培训学习,让我也成为了幸运者中的一个。 在字字珠玑的阅读中,自然而然地便联想到了自己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不自觉地就进行着对比和分析,契合的地方、不符合的地方以及各自的思想原因,感觉对自己的以往是一种检阅,对自己的现在是一种洗礼,对自己的将来是一种指导。 现在,我就以《京瓷哲学》第2章经营要诀的阅读感受为例,向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悟。
01、以心为本的经营:为了公司的发展,每个人都竭尽全力。 经营者也不负众望,拼命工作。 员工们相互信任,不贪图私利私欲。 大家都以在这个公司工作为荣,盼公司发展壮大。 用京瓷公司从无到有的事实,阐明“以心为本”让员工齐心协力、团结奋斗,才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
感受:合纵一直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宣贯,就是异曲同工的“以心为本的经营”。 让大家的思想意识,都统一到如何实现工作目标这一大方向来。 跟我们平时在工作中所说的要同心同德、风雨兼程,都是契合的。 读后更加意识到将这些根植于每一个成员心中的重要性和意义,比人心更坚固的东西并不存在,心在一起才最有战斗力。
02、光明正大地追求利润:追求利润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在自由经济的市场环境中,由竞争结果决定的价格就是合理的价格,以这个价格赚得的利润,就是正当的利润。 推进合理化,提高附加值,才能增加利润。 不管在什么领域,势必都要面对严酷的竞争,任由市场行使定价权。
感受:该篇的观点,对以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合纵人来说体会更深。 竞争结果决定的价格就是合理的价格,蕴含了多少的内容和必须: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以及材料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等的质量管控的PK,就是价格的PK。 要想价格合理、有竞争力,各种质量的管控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因为价格是市场决定的、是竞争对手裁判的。 只有我们每一个环节上的人都意识到这一点,并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把好关,才能让我们的产品价格合理,有竞争力、有利润。
03、遵循原理原则:公司的经营应该合乎情理,遵循道德。 所有的事情,都应该是在遵循原理原则的前提下做出决断的。 企业家做判断时,必须遵守普遍性的道德准则,把“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判断基准。
感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同样的一个企业要发展,也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矩”,作为员工说话、行事的准则。 所以,公司应运而生的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而且合纵人很幸运,因为我们的老板刘泽刚先生就是一个遵循普遍性道德准则的人,老祖先最质朴的真善美观念一直在指引他如何带领我们拼搏,也让客户感受到合纵是一个可靠的、有原则的企业。
04、贯彻顾客至上主义:经商的根本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取悦客户”,极度重视技术研发,不断创造出客户期待的有价值的产品,全方位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企业持续的盈利和不断的发展,是顾客至上主义的成果,也是努力取悦客户的回报。
感受:合纵的研发中心是北京市级(省部级)技术中心,每年都重金投入各项研发。 产品销售秉承“让利不让市场”的真诚意愿,始终重视售前、售中、售后各个阶段的相关服务,把客户的购买体验及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 有力践行了顾客至上的宗旨,这应该就是公司能够不断持续发展壮大的一个根本原因。
05、以大家族主义开展经营:不要把企业的人际关系视为利益相反的劳资关系,而应该在公司内构建父母孩子、兄弟姐妹般的和谐关系。 以大家族主义开展经营,使公司上下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但要注意避免对员工的盲目娇惯。
感受:合纵互赏、团结的企业文化和传帮带的协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员之间是互帮互助的关系,绩效的考核办法又让大家成了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既推行了大家族主义,又极大程度的避免了盲目娇纵。 当然在和谐程度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我们都做有心人,把同事当父母孩子、兄弟姐妹来对待,为公司大家族的和谐发展献出自己满满的正能量。
京瓷哲学的读后感9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是一场曲折的挑战,成功与否要看你的思想和行为,所谓知行合一。
稻盛和夫先生的《京瓷哲学》讲述了很多的哲理其中囊括了博爱精神、精益求精、完美主义、热爱工作等,全方位的阐述了在企业中、工作中的各种从前、现在和将来都会切实面对的问题,零零总总非常详细。 而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先生在书本中隐隐透露的对于正在前进的我们的鞭策和关爱。
作为一名业务员来说,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一整套体系即所谓业务方式,这就如同我们给自己定位的角色一样。 其实每个人的角色都是有自己独特的优点自然也存在相应的缺点,在业务中我们很多时候会固执的坚持我认为这个观点。 不管是博爱、精益、完美必须要掌握尺度,不能以激进的方式去处理业务开展工作。 宽容过度是懦弱,自信过度是骄傲。 这两种情绪的极致发挥都会影响到业务员的正常工作,以点盖面,以篇盖全从而遮蔽了双目。
其实业务的本质就是订单,产品从签订到结束就像孕育一个新的生命,每一个环节都要小心翼翼的呵护用心培养,才能达到最终成功的结果。 前期准备工作要做足即所谓提前准备计划,中期关注产品生产便是精益求精,后期车辆提取上牌妥善处理就能达到完美。 这种良性循环的开始便是你在市场中不断赢得口碑的积累,那么订单便会接踵而至。
以上做阐述的观点看起来有些空虚,那么我们来说点实在的。
首先是勤奋,业务订单就是赛跑,和同行竞争和同事也存在竞争。 所以真实的有效的方法就是动起来,这一点上没有捷径。
其次是规划,合理的规划市场和日常处理的琐事是必须要做的。 有一段时间规划的混乱让我深受其害,每天都感觉很忙忙到没有时间吃饭疲于奔命。 然而月底的时候面对着电脑写工作总结的时候确没有几样能拿得出手的事情供领导检查,所以在规划工作上实在是一件不得小觑的大事。
最后是变通,或许这和规划有些矛盾,事实上的确是有的。 原本计划好要做的事情突然被某一件或者某几件事情打断,有得时候的确让我不知所措,再次陷入了计划紊乱的状态,直到领导对我说了四个字轻重缓急我才茅塞顿开。 倘若突发事件紧急重要的超过了规划项目,可以适当的调节相对不是很急的事情。 若是突发事件没有超过规划项目的重要性可以依然按照规划走下去。
市场是一个熔炉,我们要时刻追求做到更多,更好、更强。 争取主导并影响市场,不能扑在自己的奖杯上洋洋自得,也不能因为一时的低谷自暴自弃,正确树立好自己的态度。 发挥狼性的优势避开短板,就一定能成为市场的主角,塑造一个完美的哈姆雷特。 最后我突然想到一句小品中非常胡扯而又不太胡扯的话勉励一下自己。
角色不重要,关键是得会抢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