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已经开启。
近年来国内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30.17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14.84万人,比上年增长4.07%。 从数据来看,研究生数量的增长速度超过本科生,部分高校研究生招生数量也逐渐超过本科生,本研“倒挂”现象引起广泛关注。 如兰州大学今年9月称,2024年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总量。
与此同时,研究生报考人数同样引人关注。据统计,2015年考研报名人数为164.9万,此后一路狂飙,2022年迈入400万大关。2024年报考人数为438万,考研人数在连续8年增长后首次出现下降。《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也显示,虽然应届本科生境内读研比例稳定在较高水平,但增长正在放缓。
应届本科生境内读研 比例稳定在较高水平
但“考研热”降温态势显现
《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近五年,应届本科生境内读研比例从2019届的15.2%增至2022届的17.9%,2023届趋于平稳,为17.6%。其中,“双一流”院校境内读研比例增幅相对明显,从2019届的30.0%增至2023届的37.3%,增幅为24%。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境内读研比例从2019届的12.2%增至2022届的14.1%后略有下降,2023届为13.6%,五年增幅为11%。
为更好就业是读研主要动机;
读研择校时对学校所在地关注度增强
《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研究发现,毕业生选择读研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和满足职业发展需要。根据2023届读研群体数据,分别有48%、45%的毕业生因就业前景好、职业发展需要读研。还需关注的是,毕业生因就业难暂时读研、随大流而读研的比例(分别为25%、8%)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当前就业市场的压力和对于未来职业方向的不确定性有关。
除了学历,就业市场还注重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部分因就业难和随大流读研的学生在毕业后依然可能面临相同问题。因此,建议毕业生选择考研前应认真思考个人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高校和政策制定者也需提供更多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市场,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避免盲目考研。
面对日益激烈的考研竞争,本科毕业生在选择读研院校时的考量因素也发生了变化。《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23届读研群体中,关注目标专业声誉的比例(24%)有所下降,而关注学校地理位置(22%)和报考难度(14%)的比例有所上升。这可能反映了毕业生在面对竞争压力时,综合考虑更多与自身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因素,如更加关注未来的就业机会和发展规划等。
农学、理学、医学读研比例持续较高
攻读“专硕”电子信息领域成热门
“考研热”有降温趋势,但部分学科的读研热度却并未减退。《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农学(28.8%)、理学(27.8%)、医学(27.3%)的读研比例连续三届均达到或超过25%。相关学科特点,或是对应的就业市场对高学历人才需求大,会促使学生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选择读研。其中,农学和理学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2023届较2019届(农学22.8%、理学23.3%)增幅分别为26%、19%。
近年来,教育部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明确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重要。
学硕培养集中于基础学科。在2023届本科毕业生攻读学术学位的主要研究生学科类别分布中,化学(4.9%)的分布比例较高,排在首位。其后依次是生物学(4.7%)、法学(4.2%)、材料科学与工程(4.2%)、马克思主义理论(3.5%),占比排名前五,这表明基础学科研究和社会科学领域是学硕追求的重点领域。
专硕培养则与市场紧密关联。攻读专业学位的主要研究生专业领域分布中,电子信息(13.7%)以其高速发展态势和对科技创新的强大推动作用,成为专硕热门;其后依次是材料与化工(8.4%)、教育(6.2%)、机械(5.7%)、能源动力(5.3%),占比排名前五。这些专业领域紧密关联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教育创新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等,显示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市场需求结合紧密。
学历提升人群
月收入与就业满意度双增长
我国硕博的招生、培养规模持续扩大,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高学历人才。与此同时,关于研究生学历贬值、读研是否值得等问题也引起诸多讨论。
从研究数据看,随着毕业时间的推移,学历提升对于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就业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在毕业五年后,有过学历提升的人群月收入达到11311元,相较于学历未提升人群(10389元)高出922元。学历提升人群的就业满意度为85%,明显高于学历未提升人群的79%。研究数据表明,继续深造和提升学历能够为毕业生带来经济上的回报,增加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也让他们在职场中获得了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幸福感。
麦可思研究原创内容全面开放非盈利目的的授权,请留言或添加微信获得长期白名单授权(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要求——
2.请在文章发布的24小时后进行。
3.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主体(含高校),获得授权可转发至全媒体平台;其他主体仅限于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
关注“麦研文选”,获取更多数据——
☞回复“ 布点专业 ”,获取 近两年高职院校布点数增加较多的专业全名单 。
☞回复“ 高职相关度 ”或“ 本科相关度 ”,分别获取 2022届本科或高职专业相关度较高专业TOP20名单 。
复旦大学电子信息专硕含金量
复旦大学电子信息专硕含金量高。 复旦电子信息专硕前景还是比较让人感到乐观的。 复旦大学作为我国的著名高等学府,毕业生素质总体上来看比较高,在就业市场口碑较好,电子信息作为当前热门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而专硕作为高级人才,预计会被用人单位青睐的。
电子信息工程考研专硕是哪个
电子信息专硕分为12个研究方向,涵盖了现代科技的诸多领域。 这些方向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控制工程、仪器仪表工程、光电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工程以及网络与信息安全。 其中,计算机类专业成为电子信息专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工程以及网络与信息安全等五个方向。 这些领域与电子信息类专业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可以跨领域学习,拓宽知识视野。 电子信息类专硕因其在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而备受青睐。 随着专硕招生比例的提高和国家政策的扶持,选择报考电子信息类专硕的考生数量将持续增长。 这一专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而且对于推动科技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信息专硕就业前景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电子信息专硕就业前景非常好。
1.电子信息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
伴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高新企业应运而生,如华为、字节跳动、中芯国际、阿里巴巴、腾讯、网络、小米等,这些企业的发展更是增加了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行业需求直接促进了高校相关专业的招生和培养。 因此清华大学等学校就开设了此专业,培养大批人才。
2.电子信息是跨学科的系统工程
电子信息的出现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存储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在各个领域里得到广泛应用有着密切关系。 电子信息产业还是研究开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往往属于跨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它的创意、研制、设计等环节是产生营收、利润的重要环节。
3.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1%,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41%,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2%,行业前景乐观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大热”原因之一。 同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分布在深圳、上海、北京以及重庆、西安、成都、武汉、长沙等沿海、沿江和中西部一些经济基础比较好的地区,这类地区较好的工作环境本身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涌入,形成正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