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决定不看美股脸色了!

选择“双重主要上市”,面临双重考验。

| 刘俊群 刘钦文

丨高岩

监管的“婆婆”,阿里巴巴为何要找二个?答案就是“婆婆”多了虽然麻烦多一倍,但是好处也是双重的!

8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宣布新增中国香港为主要上市地,将 于8月28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主要上市,成为在港交所、纽交所双重主要上市的公司。 不过,公告还显示,阿里巴巴在香港双重主要上市不涉及新股发行和融资。

有网友表示,阿里巴巴之前已经在香港二次上市了,为什么又要在香港双重主要上市?

其实,作为电商巨头的阿里巴巴,虽然在美股和港股都有上市。但 以前在港股是 “二次上市”的状态,就像个“分部”。现在,公司“双重主要上市”,意味着公司在港股和美股上都是“主场” ,就算美股那边有“风吹草动”,港股这边也能“稳如磐石”。

互联网行业分析师丁道师进一步分析道,这就像一瓶水,在超市A卖1元,在超市B可能卖2元。即使企业在美股退市,也不会影响在港股的上市地位。 此前,中概股回港上市以“二次上市”的形式为主,这种模式下,上市公司在香港市场的股价表现、上市地位与国外市场密切相关。现在,双重主要上市的话,美股跌了,港股也可能涨。

图源:公告

不过,双重主要上市也意味着双重监管。艾媒咨询CEO沈萌提醒,以前,“二次上市”将以第一上市地的监管为准,而转为“双重主要上市”意味着 香港也将成为阿里巴巴的主要监管区、以及主要的交易市场。

市场对此消息也有所反映。截至2024年8月23日,阿里巴巴港股股价 上涨1.22% ,报收于82.65港元/股,市值为1.7万亿港元。那 阿里巴巴,为何宁愿被双重监管,也要选择赴港双重上市呢?

回港背后,降低美股单一市场风险

阿里巴巴的"双重上市"计划,其实早在2022年就已萌芽,而公司与港股的渊源也不浅。

早在2007年,阿里巴巴的B2B业务就曾在香港上市过,后来这部分业务在2012年被私有化退市。

再到2014年,阿里巴巴因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一种变相的双重投票权制度),而不被当时贯彻“同股同权”的香港联交所上所接受,因此,阿里巴巴选择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2018年,香港联交所上市制度改革后,决定接受双重架构治理的企业。虽然 阿里巴巴在2019年以"二次上市"模式回归港股,但纽约仍是其主要上市地。

图源:罐头图库

2022年7月26日,阿里巴巴在港股申请主要上市地,迈出了双重主要上市的步伐。彼时,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 这个决定是希望让更广泛多元的投资者,尤其是阿里巴巴数字生态参与者,能共享阿里巴巴的成长和未来。

然而,在同年7月29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的一纸"预摘牌名单"让阿里巴巴等中概股企业面临退市风险。消息一出,阿里巴巴股价应声大跌11%。

随后,阿里巴巴双重上市的计划被暂时搁置。同年11月,阿里巴巴公告称,由于需要制定一份新的员工持股计划,将不会按照原计划在2022年底完成主要上市。

这一搁就是近2年,直到2024年5月14日,阿里巴巴在2024财年业绩报告中提起:“我们一直在为香港主要上市做准备,目前预计于2024年8月底完成转化。”

2024年8月23日,阿里巴巴再次宣布,将于8月28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实现双重主要上市。

图源:罐头图库

对此,丁道师表示,未来,即使(双重主体上市的)企业在美股退市,也不会影响在港股的上市地位。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不用太看美股脸色了”。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进一步分析认为,阿里巴巴将香港的地位从第二上市提升至主要上市, 可能是出于降低潜在退市风险的考虑。 如果阿里巴巴在美国SEC的预定退市清单上,双重主要上市能最大程度减轻这一影响,同时可能降低港股市场的风险溢价,对公司估值产生正面影响。

此外,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阿里巴巴在美国市场的市值并不高。近三年来,阿里巴巴美股市值最高位是2021年6月25日的6195亿美元,截至8月23日晚, 公司市值1971亿美元,下跌了近70%。

而阿里巴巴双重主体上市也可以增加股票流动性。

投资公司“摩根士丹利”在研报中预测,阿里巴巴在完成双重主要上市转换后,很有可能被纳入港股通,最早可能在9月发生。如果阿里巴巴在8月底前完成主要上市,预计港股通的纳入将在9月4日得到确认,9月6日宣布,并于9月9日市场开盘时生效。

“摩根士丹利”还预测,在纳入港股通后,南向资金在前六个月内可能为阿里巴巴港股增加约120亿美元的增量流入。从长期来看,南向资金持股占比可能会稳定超过10%。

早在8月15日,在阿里巴巴财报会上,关于后续是否会接入港股通,阿里巴巴CFO徐宏表示,“这主要取决于不同交易所的不同流程,我们会按照具体程序来执行。”

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有博主表示,(阿里)双重上市优势更明显,可以更好地吸纳全球资本、分散风险,也 能让国内股民享受行业增长的红利。 只不过,需要符合两地上市公司的规则,对公司的要求也会很高。但是在评论区中也有不同的声音, 有网友留言认为是圈钱、割韭菜。

图源:小红书app

双重主要上市,面临双重考验

选择了“双重主要上市”, 意味着阿里巴巴未来在业务和监管方面,也面临着双重考验。

今年5月14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4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财报显示,2024财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实现营收221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6.6%,调整后净利润244.2亿元,同比下滑11%;全年营收9411.68亿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713.32亿元,同比增长9%。

阿里巴巴旗下有六大业务集团, 分别为淘天集团、云智能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菜鸟集团、本地生活集团、大文娱集团。

其中,本地生活、大文娱等至今未走出亏损困境,海外业务虽大幅增长,但亏损也在不断扩大。

图源:罐头图库

首先,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营收来源 淘天集团 ,在第四财季营收营收932.2亿元,同比增长4%, 经调整EBITA净利润为385亿元,同比下滑1%。 阿里巴巴称,利润下滑主要是由于用户体验(从而提高消费者留存率,并提升购买频次)以及科技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全年营收达到4348.93 亿元,同比增长5%。

本地生活方面 ,2024财年营收598亿元,同比增长19%; 经调整EBITA亏损98.12亿元。 为了改变亏损局面,本地生活的管理层在去年也发生了不少变动。

3月1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发布内部信,宣布原本地生活集团董事长兼饿了么CEO 俞永福,将于阿里本财年结束时(3月31日)卸任在本地生活集团的管理职务。

俞永福卸任后,其在本地生活的职责分别由不同的人接替 ,两大核心业务——饿了么和高德分别设置董事长和CEO。饿了么董事长由本地生活集团CTO吴泽明接任,CEO由蜂鸟配送负责人韩鎏接任;高德董事长由总裁刘振飞接任,COO郭宁出任高德CEO。

图源:罐头图库

大文娱业务方面,2024财年收入达到211.45亿元,同比增长15%,但仍没有摆脱亏损, 亏损金额为15.39亿元。

云业务 方面为表现相对较好的板块。2024财年实现营收1063.74亿元,同比增长3%, 经调整EBITA净利润为61.21亿元,同比增长49%。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阿里云、菜鸟、盒马的三大IPO计划在过去一年均被暂缓。

2023年11月16日,阿里巴巴发布季度业绩时,针对阿里云表示,美国近期扩大对先进计算芯片出口的限制,给云智能集团的前景带来不确定性,故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可能无法按照原先的设想提升股东价值, 因此决定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 ,而是会面对不确定的环境,专注建立云智能集团可持续增长的模型。

2024年2月7日,阿里巴巴发布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并召开电话会。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蔡崇信在电话会议上表示, 阿里巴巴不急于让菜鸟、盒马进行IPO。

海外业务方面,2022年1月,阿里巴巴任命此前被业界称为 阿里“太子”的蒋凡担任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CEO,负责海外市场的开拓。

在蒋凡手上,阿里巴巴的海外业务大幅增长。 2024年财年第四季度阿里国际商业营收274.48亿元,同比增长45%,全年营收1025.98亿元,同比增长46%。

海外电商业务也带动物流收入,菜鸟第四季度营收245.57亿元,同比增长30%,全财年营收同比增长28%至990.2亿元。

图源:罐头图库

但大幅增长的背后是大幅投入。 财报显示,阿里国际商业2024财年Q4季度亏损,从去年同期的21.7亿元扩大至40.8亿元。阿里巴巴在财报中表示,“ 亏损加剧的背后主要是包括对速卖通Choice和Trendyol(阿里控股的土耳其电商平台)的跨境业务的投入增加导致。

内部未盈利的同时,海外业务还有着不小的外部竞争压力。后起之秀Shein、Temu、tiktok shop等,在海外市场同样增长迅猛。

“与2023年相比,2025年中国跨境电商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首先,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各国对跨境电商的政策和法规可能会有所调整,这将对中国的跨境电商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随着竞争的加剧,中国跨境电商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应对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压力。最后,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中国跨境电商需要更好地理解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保持其市场地位。”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表示。

图源:罐头图库

各项业务亏损背后,阿里巴巴也在不断裁员。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阿里巴巴的员工总数为198162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时,还是219260人。 这意味着,2024年上半年,阿里巴巴员工人数减少21098人。

此外,阿里巴巴也将面临两地监管的双重考验。 沈萌表示,与“二次上市”相比,双重主要上市将受到两个上市地同样的监管,而“二次上市”是以第一上市地的监管为准,所以转为双重主要上市意味着香港也将成为阿里巴巴的主要监管区。

沈萌进一步提到,未来不排除以香港作为主要交易市场,逐步将上市架构从美国过渡到香港。美国和香港两地的投资者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所以交易偏好和模式可能有所不同。

"双重主要上市"成为新趋势

为了缓解各项危机, "双重主要上市"正在成为中概股回归香港市场的一种新趋势。

中通快递(2057.HK)、BOSS直聘(2076.HK)、百胜中国(9987.HK)、再鼎医药(9688.HK)、以及B站(9626.HK)等公司也陆续加入了“双重主要上市”的阵营。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采取了与阿里巴巴相同双重上市策略的 哔哩哔哩(9626.HK),在2023年3月13日纳入港股通后,其股价在3周内的涨幅约为40%。

图源:罐头图库

2024年3月4日, 中通快递被纳入港股通交易的第一天,股价报收于165.4港元/股,上涨6.71%,成交4.72亿,一天市值增加84亿港元。

“阿里巴巴并不是最先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中概股,其他主要中概股都已经启动了双重主要上市的计划。”沈萌表示。

香港似乎正在成中概股的主要“避风所”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对于尚未回港上市的美股中概股来说,近期港交所也在不断优化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为有在美退市风险的中资企业“托底”。

张孝荣表示,在当前中概股面临的监管环境和市场情绪下,阿里巴巴的决策可能激励其他中概股公司采取相似的上市策略,增强全球市场地位和流动性。

图源:罐头图库

不过,丁道师也提示到,双重主要上市不是万能灵药。本质上来说,双重主要上市只是现阶段企业应对宏观政策波动和市场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的举措, 要想提升企业估值、获得更广大投资者支持,还得苦练内功,以业务破局迎接资本破局,方为长久之道。

回头来看,对阿里巴巴而言,又将如何讲述自己的故事? 你看好阿里巴巴“双重主要上市”的选择吗?评论区聊聊吧!


阿里巴巴港股和美股区别

阿里巴巴港股和美股区别是什么?阿里巴巴美国股票和香港股票的关键区别就在于上市环境不一样,即美国股票和香港股票的交易规则有非常大的差异。 此外,针对阿里巴巴而言,它的政策和公司重大事项通常会在香港股票的交易时间公布,所以到美国股票上,它就没那么多的反应了。 阿里巴巴港股和美股的区别主要在于两个交易所在交易规则上的区别,本质都是一个上市公司,区别就在于计价方式不同,交易时间不同,投资者结构可能也有不同。 港股上市的阿里巴巴和美股上市的阿里巴巴是同一家公司,两地是按照比例进行转化发行交易,美股与港股的对应权利是一样的。 以上就是阿里巴巴港股和美股区别。

阿里巴巴美股投资者发起集体诉讼,马云将会如何解决这一危机?

蚂蚁集团被暂停上市,带来的影响任在发酵。 由于规定的规定,蚂蚁集团最少半年内不能再次提交上市申请。 同时由于国内金融监管规则的变化,增加了蚂蚁集团上市的不确定性。

同时由于蚂蚁集团事件的影响,阿里巴巴美股出现了大幅下跌。 在阿里巴巴市值下挫以后,阿里巴巴也是遭到美股投资者的集体诉讼。 为了解决美股投资者的诉讼问题,马云就要给美股投资者一个合理的解释。

一、蚂蚁集团暂停上市事件带来的影响

在大家都以为蚂蚁集团上市的事,肯定不会出现意外的时候,国内对于小额贷款的监管体系发生了变化。 在最新监管体系之下,蚂蚁集团的合规性就需要重新审核。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导致蚂蚁集团被迫暂停已经开始的上市进程。

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的关系,大家肯定都是知道的。 所以蚂蚁集团被迫上市这件事,直接导致阿里巴巴的股价出现了大跳水。 由于美股集体诉讼成本很低,基本上美股出现股价异常波动的情况,都会面临集体诉讼的问题。 阿里巴巴的美股出现大幅跳水以后,也是遭到了投资者的集体诉讼。

二、阿里巴巴需要为投资者负责

阿里巴巴之所以会遭受集体诉讼的问题,关键还是在于有关蚂蚁集团的不利消息,没有及时的公布。

马云以及阿里巴巴要想解决这场集体诉讼,就需要提供出足够的证据,让美股的投资者相信,阿里巴巴对外信息披露上面没有问题。 不过,这样的诉讼不会短时间内可以终结。 阿里巴巴到底会胜诉还是败诉更不好预测。 但是,在上一场集体诉讼中,阿里巴巴虽然没有认输,为了可以和解也是付出了2.5亿美元。

各位大仙,对于小仙的上述观点,您有什么不同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阿里巴巴预摘牌原因

阿里巴巴已被列入美股“预退市”名单,未来随时可能从美股退市。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事情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在我看来,这是必然的。 只是时间问题。 先简单说一下美国人的做事方式,以及这样做的内在逻辑。

小公司不用对外透露任何内部信息,比如你不想也不需要把家里的事情跟外人分享,但是当公司越做越大,特别是上市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上市公司有很多股东,包括你我这样的公众股东。 我们无法知道公司内部的经营状况,但是我们买了公司的股票。 为了防止公众股东遭受暗亏,监管层要求上市公司定期披露年报,必须对外展示部分公司机密。

很公平。 如果你想从公众那里赚钱,你必须让人们了解公司的内部事务。 不然谁还敢借钱给你?

其实上市公司也不想让人知道太多,但既然监管要求,也只能硬着头皮。 然而,他们会选择披露“接近”监管最低要求的信息。 比如要求披露十个方面,公司就只披露这十个方面,基本不会披露更多的信息,尤其是对公司不是很有利的信息。

我们发现上市公司有时会发布不利于股价的消息。 这不是他们的自愿行为,而是监管要求。 如果发现他们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披露重要消息(好消息或坏消息),将会受到处罚,从罚款到退市不等。

解决了最起码的信息披露问题,第二个问题来了。 上市公司披露虚假消息误导公众怎么办?比如A公司2021年明明亏了2000万却声称赚了1亿。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监管机构要求每家上市公司都要进行一次审计,由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证明公司披露的信息真实可靠,而不是编造。

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核对公司给出的信息是否真实,会查阅大量原始数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比如A公司说2021年营业收入2亿元。 审计的时候会计可以查一下销售清单,看看这么多东西是不是真的卖出去了,还可以查一下付款记录。 比如B公司说仓库里存了价值5000万元的货物,来年可以卖掉赚钱。 会计实地走访了B公司的仓库,看看是否真的有这么多商品出售。

所有收集到的审计证据都会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叫审计底稿的东西,里面包含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往往关系到公司的核心机密。

比如一个生产饮料的企业,在审计的时候会调查它一年采购了多少种原料,各种原料的数量。 把这些数据和企业一年生产的饮料总数结合起来,就有可能反推出产品配方。

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没什么用,但是竞争对手拿到数据后可以仿制同样的产品,饮料公司的核心商业机密就泄露了。

更有甚者,很多企业的审计底稿还包含一些敏感信息,一旦泄露,可能会影响国家安全。 比如上市军工企业的一些数据随着审计底稿泄露,就会有这方面的风险。

所以上市公司的审计底稿是不会随便给别人的。

这一切的谈论看似偏离了主题,其实不然,因为只有了解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要求和审计论文的重要性,才能理解SEC的一系列操作。 让我们回到主题。

阿里巴巴等中国在美上市公司(中概股)因不同意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无理要求而被预退市。

去年,美国通过了《外国公司责任法案》(Foreign Company account ability Act),该法案赋予美国监管机构要求没有聘请美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外国公司提交审计文件进行更详细审查的权利,以保护公众股东的利益。 如果外企不配合上交审计工作底稿,可以摘牌。

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这样做是为了公众股东的利益,充满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美中证券交易所面临两难选择,要么交出审计工作底稿,要么准备退市。 交出审计工作底稿,意味着公司的核心机密甚至涉及国家安全的数据已经被美国监管部门掌握;如果不投稿,退市,会影响公司的融资能力,削弱竞争力。

无论怎么选择,都会吃亏。 当然,两害相权取其轻,中国的股份公司也不可能就这么把审计的卷子交给美国,所以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大量中国公司被摘牌。

那么有没有解决困境的办法呢?好像只有一个,就是回国上市融资。 于是我们看到前几天阿里巴巴宣布要双上市,把香港作为和纽约一样重要的上市地,这就是为有一天被摘牌做准备。

未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在国内上市,可能是在港股,也可能是a股。

在中国上市可以抵御美国的“资本压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最重要的是,香港资本市场和内地资本市场都没有美国那么发达,所以融资效率不高,上市公司会遭受一定的财务损失。

但是,这是没有办法的。 与其长期被别人控制,不如断臂求生,至少不看美国人的脸色。

下一步,我们应该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为中国企业顺利回归创造条件。

当我们的舞台越来越大,我们也不必羡慕别人的舞台。 相反,我们可以吸引世界各地的演员到我们的舞台上表演。

AI搜索新贵 开始卖广告位了
多家公司回应并提示风险 华为海思概念股持续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