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婴儿奶粉应当采用简易包装,以削减英国的“配方奶粉文化”,增进儿童健康。
克里斯·范·图勒肯博士称,官员们得“把矛头指向婴儿食品和配方奶粉”,他表示这些东西打孩子一出生就助长了不健康的习惯。
这位作家兼活动家指出,父母正受配方奶粉生产商的“寡头垄断”所坑害,超过一半的替代牛奶仅由四家公司产出。
他在古德伍德健康峰会上讲,这些公司借助“复杂的营销技巧”,钻监管的空子,夸大健康益处的说法,进而在“心理上”瞄向父母。
在英国,禁止为六个月以下的婴儿做配方奶的广告宣传,以保护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已被发现有益于新生儿健康)。
然而,对于超过此年龄的婴儿产品则不存在这类限制。范·图勒肯博士在西萨塞克斯郡奇切斯特举办的峰会上说道,这意味着制造商可以通过这些产品推广其品牌,同时“明确暗示”其拥有新生儿的代乳品。
他呼吁对该行业实施更严格的监管,例如对母乳替代品采用普通包装和价格上限,并称英国仍然是“配方奶文化”。
范·图勒肯博士接着说道:“我们确实需要将重点聚焦于婴儿食品和配方奶粉,并考虑施行相当严格的监管限制措施。
“该行业借助后续牛奶来推销婴儿奶粉。你不能对婴儿配方奶粉进行营销,但可以对后续牛奶进行营销——尽管它只不过是给孩子喝的奶昔。
“它们都采用相同的包装,并且都带有牛奶存在不同‘阶段’这一想法。
“婴儿奶粉属于第一阶段,照理说,接下来就会有第二、第三和第四阶段,可这些不过是些含糖饮料罢了。
“这些属于非常复杂的营销手段,没道理不依靠更严格的规定来进行约束。”
这些呼吁跟世界卫生组织的呼吁是相呼应的,这个组织期望各国政府能遏制住配方奶粉产品的促销活动,比如说采用普通包装。
竞争与市场管理局在去年的一份报告指出价格在两年内飙升了 25%之后,已经在对该行业进行调查。预计本月会有调查结果。
英国卫生和社会关怀部的一位发言人说:“英国对婴儿配方奶粉和后续配方奶粉的成分、营销和标签有严格的规定,以确保标签准确且不具误导性。”
其补充道,他们将“考虑”竞争与市场管理局的建议。
到底该如何分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普通食品之间的区别?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此前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购买婴儿奶粉或特殊医学用途婴儿奶粉应仔细阅读标签信息,不要轻信推销信息。
“第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所有产品都应该在醒目位置清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因此家长选购时可以留意外包装上的‘婴幼儿配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或类似含义的字样。
第二,婴幼儿奶粉(包括特殊医学用途的)在我国严格实行注册管理和批批检验,市场抽检频繁,有较好的安全保障。 通过产品外包装上的注册号可以在市场监管总局官方网站的‘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检索产品信息。 查询不到相关信息的产品有可能尚未注册或假冒、伪造,消费者请勿购买。 ”钟凯表示。
扩展资料:
特医食品乱象多 专家建议消费者擦亮眼睛
在“史上最严奶粉新政”的影响之下,我国奶粉行业整体呈现出安全健康发展的势头,近年来国产奶粉抽检合格率高达99.5%,已经位居全球最高,可以说是目前所有食品中合格率最高的品类之一。
然而,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幼儿群体无缘这些高标准、严要求的奶粉。 由于饮食中需要限制牛奶蛋白的摄入,这一婴幼儿群体只能选择无/低致敏性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其中就给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罗云波教授指出,特医资质门槛高,但利润丰厚。 “因此企业打擦边球,把普通食品说成是特医食品,以谋取利益。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赵亚利也直言,固体饮料被滥用的行为也存在已久。
对此,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刘秀梅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我国特医食品行业尚在起步阶段,呼吁特医食品行业,加强行业自律、自我管理。 希望有关政府部门认真核查审批、备案程序和市场监管的漏洞,真正做到严格监管。 ”
罚单频出!婴儿奶粉频现香兰素,多为外资品牌,是如何进国门的?
为了保证奶粉安全,外资品牌想要进入国内其实要经过层层的监管体系,就连新颁布的电商法也对个人携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尽管如此,进口奶粉贝恩喜却被抽检查出含有香兰素,还有西班牙某品牌奶粉也抽检出维生素D不合格。 而这也并不是个例,近些年来奶粉厂家被抽检出香兰素的现象比比皆是,尽管罚单接连不断,但是依旧没有改变现状。 作为婴儿的口粮,幼儿配方奶粉在配方上受到格外关注,然而却依旧有出名外资品牌以假乱真,顺利进入国门,也不得不让人开始质疑监管体系是否出现问题。
所谓的”香兰素“其实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像冰淇淋、饮料等调香食品中都会适当应用,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但是《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明确规定一段婴儿奶粉奶粉(也就是0-6月的宝宝)不得添加任何香料,主要是因为6个月之内的宝宝以母乳喂养为主,如果要混合喂养只能选用没有任何香料的配方奶粉,一旦误食很容易影响到婴儿的口味而拒绝母乳。
然而在近几年来,进口品牌频频出现香兰素超标的现象,当然小编这里也并不是质疑该品牌是特意为之,毕竟国内外对于奶粉的成分设计存在些许的差异。 但不符合规格的产品却安全流入了国内消费者市场也表明了品牌方管理的疏忽、市场监控不严格。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当前国内大多数乳制品的品牌也逐渐重振雄风,不管是成分还是营养方面也是毫不落后,比如出名的飞鹤、君乐宝等等,也希望广大的消费者能够支持国产品牌,相信国产!也呼吁广大的奶粉厂商,不能一味的追求利益而抢夺了婴儿的口粮。
谁给了三鹿往奶粉里放三聚氰胺的胆子?
谁给了那些企业将三聚氰胺混入奶粉的胆子?2007年,美国在中国宠物食品中发现三聚氰胺的踪影,随后恒天然的警报拉响,新西兰政府介入,中国总理立即下令展开全面调查。 一年后,震惊全球的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奶农们为了达标,竟将尿素掺入,酿成婴幼儿结石的悲剧。 蒙牛虽声称产品品质不受影响,但仍有部分奶粉被证实存在问题。 郭利因“施恩”奶粉事件被判刑,但随后的无罪改判,揭示了事件背后的复杂性。
这场丑闻的阴影并未局限于中国,2008年的事件使国际对华宠物食品和原料产生了警觉,部分品牌甚至宣称与中国的原料无关。 事件的后果惨重,三十万婴幼儿因摄入三聚氰胺而出现泌尿系统异常,其中六名不幸的孩子失去了生命,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被凸显。 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被定性为重大灾难,相关责任人被严惩,受害家庭如车彦军和任辰的孩子们,因长期影响承受着肾结石、体质虚弱等痛苦。
三聚氰胺对身体的破坏尤其对婴幼儿来说是毁灭性的,可能导致肾结石,甚至肾衰竭,严重到需要透析或换肾。 这个事件不仅揭示了监管体系的漏洞,更警示我们需要完善相关制度。 然而,2011年中国奶业标准的下滑,专家的呼吁并未得到实质回应,可能因为大企业的利益博弈,让监管失去了公正。 当公共权力被商业势力绑架,决策往往偏向大企业,专家的声音往往被边缘化。
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品质标准,本应关乎每个孩子的生命健康,但在实际操作中,与官员的个人利益关联度较低,导致标准偏低、问题频发。 正如废品短信事件所示,当涉及官员个人利益的事情,反应往往迅速,而关乎公众利益的议题,却常常被忽视。 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一个悲惨的教训,它提醒我们,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我们必须重建公正透明的监管机制,让商业利益不再凌驾于生命之上。